曾国藩为什么要纳妾?
➙ℚ曾国藩为什么要纳妾?
1861年,咸丰皇帝刚死,51岁的曾国藩,就迫不及待地,纳了此生唯一的妾室。他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国丧纳妾违法,曾家祖训也不让纳妾,可曾国藩此举,不仅不糊涂,反而非常高明。
曾国藩,一向以修身、自省著称。
有人称他为“半圣”。
然而,51岁那年,他顶着国丧、违背祖训,将年轻貌美的陈氏纳为妾室,留下此生唯一“污点”。
有人甚至直接说曾国藩“色令智昏”。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曾国藩纳妾,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思虑周全。
纳妾始末
曾国藩和妻子欧阳氏的感情,特别好。
他们是少年夫妻,共生了3子5女,家庭氛围非常和睦。
相比女色,曾国藩更注重家庭教育,崇尚修身修心,主张“立德”“慎独”。
然而,1861年,曾国藩突然一反常态,开始四处张罗纳妾。
他的执行力很强。
十月,他就看中了年轻貌美的陈氏,将她纳回了家。
此后,陈氏几乎每晚都去伺候曾国藩。
曾国藩一直有失眠的毛病,经常夜不能寐,但是,纳了陈氏以后,他接连睡了好几个安稳觉,整个人也容光焕发。
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
在他纳妾第二天的日记里,清楚记录了他的好心情,大意是:之前睡不好,纳妾当晚,睡得特别舒坦,次日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二更三点睡,稍能成寐。近日常彻夜不寐,本夜(纳妾当晚)犹心气凝定耳。”(取自《曾国藩全集·日记》)
后来,曾国藩更是招摇,白天也带着陈氏到处走,生怕别人不知道。
只可惜,陈氏的身体不好。
1年后,她患上了肺病,吐血咳嗽,匆匆离世。
曾国藩异常伤心,自此再也没纳过妾。
许多人以为曾国藩用情至深,以至于触景生情。
可实际上,曾国藩根本没那么喜欢陈氏。
他纳陈氏为妾,也并不是因为喜欢。
纳妾原因
据《曾国藩全集·家书》的记载,曾国藩纳陈氏,不为美色、不为面子,只是为了“挠痒痒”。
35岁时,曾国藩在京师做官,身上长了很多牛皮癣,怎么治都治不好,经常性复发。
50岁时,他的牛皮癣更加严重,经常奇痒无比,晚上经常连觉都睡不着。
睡不好觉,每个人都会暴躁,曾国藩也不例外。
因为牛皮癣复发,他心情烦躁,无法处理公事,导致很多事情被迫延后。
“公事多废搁不办,即应奏之事亦多稽延。”(《曾国藩全集·家书》)
曾国藩很苦恼,身边的人便劝他,赶紧纳妾,让她帮忙挠痒痒,这才有了陈氏的存在。
从家书的记载来看,曾国藩纳妾的原因,似乎很简单——单纯挠痒痒。
但是,纵观曾国藩的人生经历,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理由如下:
第一,纳妾太贵,为了挠痒痒,太不划算。
曾国藩需要有人帮忙挠痒痒,这没有半点问题。
但问题是,挠痒痒并不是什么技术活,是个人都能干。
他的原配发妻还在世,家里伺候的丫鬟奴仆,也能代劳,完全没必要专门从外面找个新人,更没有必要纳妾。
在清朝,纳妾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有学者专门考证,在清朝,买个妾室,最便宜也要几十两银子,常态是几百两银,多一点的,甚至高达上千两银子。
曾国藩的官位很高,但清朝工资很低。
此外,他为人刻己,基本不涉贪腐,生活并不富裕。
大多数时候,曾国藩还需要曾氏家族的接济,更多时候,他需要找朋友借钱。
比如,咸丰元年(1851年),曾国藩就在《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信中谈到:年底非常窘迫,需要借200金,才有钱过年。
“今年腊底颇窘,须借二百金乃可过年,不然,恐被留住也。”(取自《曾国藩全集·家书》)
由此可知,曾国藩的生活,不算富裕。
若他真的只是想找人帮忙挠痒痒,绝对不会选择最不划算、最不经济的纳妾。
第二,纳妾,违背曾家祖上的传统。
曾国藩的家族,祖训就是禁止纳妾。
他的祖上,高、曾、祖辈乃至父辈,都没有一个人纳妾。
他的叔父叔母,一生都没有子嗣,也没有纳妾。
曾国藩的家族,一夫一妻厮守一生,是常态,纳妾,则是不孝子孙。
到了曾国藩这一代,弟弟曾国华以妻子无子嗣纳妾,还在家族内部,引出了很大的风波。
曾国藩以此为戒,与欧阳夫人结婚三十载,一直恪守家风,相濡以沫。
若只是单纯为了“挠痒痒”,曾国藩完全犯不着违背祖训,专程纳妾。
第三,曾国藩立志当圣人,不会轻易毁名声
曾国藩立志当圣人,攒下了多年“修身”的名声。
为了挠痒痒,他突然性情大变,直接纳妾,实在说不过去。
毕竟,曾国藩也不傻,他非常懂得权衡利弊。
纳妾,毁掉的,就是他多年维系的名声,还要在家族里留下“污点”。
他这么做,肯定有更大的图谋。
若是只为挠痒痒,实在有些不对劲。
第四,国丧纳妾易受罚,为了挠痒痒,太不值当。
1861年,是咸丰十一年,也是咸丰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
当年7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重,17日突然离世。不到3个月,曾国藩就大张旗鼓纳妾,这简直是把自己当靶子。
在古代,皇帝去世是大事,属于国丧,要举国服丧。
按照清朝的规矩,国丧期间,要穿素服、禁宴饮、禁作乐。
在婚丧嫁娶方面,规定更是严格。
近支宗室,27个月内,不许嫁娶;
远支宗室、在京王公大臣,1年之内,不许嫁娶;
在京军民百姓,100天内,不许嫁娶。
不在京城的百姓、普通的文武百官,需要遵守百日内不嫁娶、不做乐。
以上,是清朝制度的明文规定。
曾国藩纳妾的时间,是10月24日,距离咸丰皇帝去世,才过了97天。
因此,他纳妾,属于明显违反国丧。
违反国丧,是对皇帝的不敬。
51岁的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又是钦差大臣,督办皖南军务。
国丧期间,曾国藩正带领湘军,在江南一带抗击太平天国,做最后的围剿。
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即便曾国藩不在京城,也是所有人重点关注的臣子。
此时,他不安分守己,反而大张旗鼓纳妾,似乎是明显地“送人头”。
这一切,若是为了“挠痒痒”,实在匪夷所思,不合常理。
那么,问题来了。
曾国藩费钱费神,在这么敏感的节点上纳妾,到底有什么深意呢?
前文说了,曾国藩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他大张旗鼓的纳妾,并不是为了美色,而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策略。
第一,高明的“自污”,是一种自保。
曾国藩纳妾,大概是一种“自污”。
有句话说得好:厉害的人不可怕,无欲无求的人,才最可怕。
咸丰皇帝去世,曾国藩位高权重,手握重兵。
他的湘军,骁勇善战,而曾国藩立志当圣人,一直极力克制自己,工作不贪不懒、生活洁身自好,仿佛是个无欲无求的神人。
这样的人,上位者喜欢,却也害怕。
喜欢,是因为曾国藩有能力,能办事;
害怕,是因为曾国藩有异心,谁也挡不住。
1861年,年幼的同治皇帝登基,朝政由两宫太后、8个政务大臣把控。
但太后和大臣之间,有嫌隙,彼此在争夺朝政控制权。
在这个时间节点,曾国藩的态度非常关键,因为他的手里有大量兵力。
虽然曾国藩远在安徽江苏一带,但仍免不了要被追问。
可局势不明,怎么站队,都非常危险。
如何化险为夷呢?
曾国藩想出来的好办法,就是“自污”。
于是,51岁的曾国藩,开始张罗纳妾。
他一点都不低调,还特别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特殊“爱好”。
与其说曾国藩纳妾为了挠痒痒,不如说是为了让上位者放心。
毕竟,打上了“好色”“昏聩”的标签的曾国藩,就不是那么可怕了。
人有了弱点,就很好对付了。
因此,曾国藩的“自污”,某种程度就是一种自保。
第二,暴露“把柄”,放松上位者的警惕。
如果想让自己贴上“好色”“昏聩”的标签,曾国藩完全可以等国丧结束,再进行这件事。
但他偏偏踩着国丧即将结束的节点,来进行纳妾。
此举非常高明。
这相当于,曾国藩不仅暴露了弱点,还将把柄送到了上位者手上。
他的做法,相当于告诉所有人:不管未来你们谁掌握了朝政大权,我在国丧期内纳妾,有违国丧,你们可以处置我!
有了这桩把柄,慈禧也好、政务大臣也好,他们没有必要去找曾国藩的漏洞了。
至于曾国藩自己,也不用时刻担心被暗中捅刀子。
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带领湘军,抗击太平天国。
第三,为了自己快活,愉悦心情。
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纳妾有深意,但也有消遣、娱乐的想法。
曾国藩立志当圣人,但他同样是个凡人。
凡人肉胎,想要找个年轻漂亮的妾室,实属情理之中。
若是陈氏去世后,曾国藩一生都没有纳妾的想法,或许,他的纳妾之举,就是纯粹的自保。
可陈氏去世后,曾国藩也尝试过纳妾,只是没有成功罢了。
同治八年,年近60岁的曾国藩在直隶任职。
他公务繁忙,公文、案件怎么都处理不完,精疲力竭,脸上笑容基本消失。
为了消遣,他便想到了纳妾。
据史料记载,曾国藩给了儿子曾纪泽拿了三百两银子,希望他能帮忙,在江南买个妾室回来,陪自己解解闷,愉悦心情。
只可惜,曾国藩的心愿,并没有达成。
【写在最后】
其实,古代男人纳妾,原因都是多样的,不止是为了美色。
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纳妾的理由,可以是绵延子嗣、满足色欲,也可以是体现身份、愉悦心情,甚至还有人,想要靠纳妾,改变命数,谋求好运。
比如,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就曾给长兄写信,称自己想要纳妾。
而他纳妾的理由,是:一扫科举阴霾,直接中榜。
“本朝定鼎带砺之誓,士人必阃威如虎,然后可得甲科。内子柔懦,无威可畏,弟坐是沉沦二十年。今拟增置一妾,秋风桂子,庶其有望乎!”(取自《曾氏三代家书》)
曾国华科考多年,始终没中。
最后,他想,纳个妾回来,是不是可以带来好运呢?
话说回来,曾国藩51岁的纳妾,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虽然陈氏只活了一年多,但她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慈禧掌控朝政,曾国藩激流勇退,自请裁撤湘军25000人,安安心心干了一些文职工作,最多也就是四处巡查。
这属于非常典型的明哲保身。
只是,后来,慈禧发现无人可用,再次重用曾国藩,开启了他新一轮官场生活。
在现代影视剧里,纳妾似乎轻而易举,可实际上,纳妾的过程很不简单。
在古代,官僚仕宦、士大夫,在纳妾的问题上,大多保持着谨慎态度。
这也很正常。
因为纳妾,不仅事关身份、地位,更涉及不菲的消费支出,还可能带来嫡庶矛盾。
此外,纳妾与否,还和科考功名、家风传统密切相关。
至于古代的平民百姓,娶妻就花光了积蓄,根本没有能力纳妾。
对于古代百姓而言,能够安安稳稳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就已经是一生的追求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曾国藩为什么要纳妾?
当肃顺跪在菜市口等待被开刀问斩的时候,如果知道曾国藩纳妾的事,一定会暗赞太聪明!
曾国藩纳妾的事,在他自己的日记里有详细的记载。这事确实无疑。
而且,曾大帅还挺挑剔的。
看过程,还真不符合他所谓理学大师的身份。
首先是他的季弟,也就是三弟,应该是曾国荃,给他买了一个婢女。
日记写得很清楚,是“代余买一婢”,也就是曾国藩下的命令。
曾国荃把人带到曾国藩的座船旁边,曾大帅就兴冲冲地去看了一眼,只见:
体貌颇厚重,特近痴肥。
意思很清楚,曾大帅满心“南国佳丽”,入眼却是又胖又傻。曾大帅没瞧上。
第二位,是曾大帅的亲兵营统领韩某人给选的。
旋韩正国在外访一陈姓女子,湖北人,订纳为余妾,约本日接入公馆。申刻接入,貌尚庄重。习字一纸。中饭后,陈妾入室行礼。
看来还是亲兵营统领知道大帅的喜好,直接替大帅定下了。看日记原文,曾国藩事先没见过这位陈氏。见了面,评价也很简单,就四个字“貌尚庄重”。
古代妾的地位低,也不求有德才,基本是以貌取人。
但是,奇怪的是,曾国藩纳妾的时间可是非常非常敏感。
一旦被下属或是朝廷知道,必然会引起非议,之前树立的好形象恐怕会毁于一旦。
费这么大劲,冒着毁掉自己名声的危险,却根本没有真的精挑细选,只是纳了一位容貌尚可的女子,咱们的曾大帅,到底图个啥?
更何况,这是曾国藩终其一生,唯一纳过的一个妾,这事就更透着古怪了。
曾国藩日记中记得很清楚,纳妾是在1861年十月。
这一年的九月,湘军水师创建人,“雪帅”彭玉麟,刚刚攻克太平天国将士们占领的湖北黄州府。
一听说曾大帅竟然在这时候纳妾,急得他提着剑就来找曾大帅。
彭玉麟为什么生气?
很简单,古代行军打仗,本来就不允许军中有女人存在,认为“不吉”。
而彭玉麟更是个痴情的人。
他在结发妻子去世之后,发誓终生不娶,他还真的做到了。
当然,不娶不是因为怀念发妻,而是为了怀念他娶之不得的那位难产而死的梅姑。
而且曾大帅在这一块,一贯非常克制。
怎么会做出这种糊涂事来!
当然,彭玉麟是不敢拿曾大帅怎么样,他来是想着把大帅纳妾的“帮凶”,亲兵营统领韩某人刺于剑下。
当然,曾大帅赶紧制止了他,并明言,我娶这个小妾,实在是江南潮湿,癣疾复发,痒得睡不着,影响休息了,所以,找个人给我挠痒痒呢!
谁信啊!
彭玉麟信了吗?反正最后彭玉麟也没拿韩某人怎么样。
据曾国藩日记记载,某日收到少荃(李鸿章的号)的信和韩某人的禀文。说二十一号,上海大捷。曾国藩“为之喜慰”。
李鸿章组建淮军保卫上海,是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之后的事了。
这说明韩某活得好好的。
那么,曾国藩娶个小妾真的就是为了挠痒痒的吗?
当然不是!
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曾国藩的进退有度!
您可能会说,你这不胡说八道吗?
曾国藩纳妾是咸丰十一年十月,咸丰皇帝可是这一年八月在热河驾崩的啊!
按照礼制,曾国藩在这种时刻,都不能和结发妻子行“周公之礼”,纳妾更是不可以!
怎么能说曾国藩此举是进退有度呢?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我说个事,您也许就同意我的看法了。
八月咸丰驾崩,十月曾国藩纳妾,十一月,辛酉政变发生,以肃顺为首的,咸丰选定的顾命八大臣被慈禧和恭亲王奕䜣联手推翻。
肃顺更是在菜市口被公开处斩。
曾国藩纳妾的真实理由,我觉得,就两个词:子少母壮,主少国疑!
这一年,同治小皇帝才六岁!
关于子少母壮,肃顺的对策是在咸丰濒危的时候,建议仿汉武帝“钩弋故事”,杀了慈禧。
可惜,那时候咸丰已经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从他继位第一年就起事的太平天国内外交困,精神崩溃了。
天天只知道看戏看到深夜,喝酒喝到烂醉,得了重病还“夜夜笙歌”。
连京城都不想回去了,早就交代让慈禧领着同治小皇帝回去。
这事可让慈禧把肃顺嫉恨到心里去了。
等咸丰一驾崩,这就是主少国疑,顾命大臣们却轻视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把两位皇太后当人形图章用。
万事不商量,就是把拟好的奏章往上一递:盖章吧,您!
由于慈禧后来的垂帘听政,让大家有一种错觉,好像“辛酉政变”这事就是慈禧和恭亲王奕訢一手发动的。
其实,如果没有皇太后慈安点头,这事根本也动不起来。
可见顾命八大臣把这娘三真的惹火了,才联合了小叔子奕訢,推翻了顾命八大臣。
那么远在安庆的曾国藩能不能及时知道咸丰帝驾崩的事呢?
答案是,知道的。并且很及时。
咸丰帝农历七月十六驾崩,曾国藩在八月初十收到的朝廷的公文上已经是“蓝印”和“墨笔”了。
朱笔,那是皇上才能用的。咸丰驾崩,顾命大臣们代批奏折,就只能用墨笔了。
咸丰驾崩,印泥也只能用蓝色了。
而且,按礼制,曾国藩都得换丧服办公。
所以,曾国藩此时纳妾,纯粹是明知故犯。
为什么?就是要“释疑”。
让朝廷对自己放心。
曾国藩这个办法,其实也不新鲜。
秦朝大将军王翦在出征楚国之前,用过。
灭楚,王翦说要六十万大军才可以。
以王翦在军中的威望,这么多人,足够他杀个回马枪灭秦的地步了。
王翦为了让秦始皇放心,出征之前,给秦始皇要田,要豪宅,给子孙要封赏。
秦始皇就真的因为他的举动,放心地把队伍交给他了。
很简单啊,求田问舍,没野心啊!
汉朝的萧何,也用过。
唐朝的李靖,也用过。
尤其是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只要在家,天天大门开着,家中更是妻妾满群。
曾国藩纳妾,就是让咸丰驾崩后的小皇帝,两宫皇太后,顾命八大臣,甚至在京和西人谈判的恭亲王奕䜣,都能对他这个在外手握重兵的人,放心。
从肃顺等八大臣的悲惨结局来看,曾国藩的小心,并不过分。
曾国藩的小心,可不是这一刻才有的。
咸丰二年他受命组织湘军开始,他就一直小心翼翼,但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咸丰的彻底的信任。
从一开始,他就以自身的安危作保,举荐当时还只是湖南绿营都司的陶佳·塔齐布一起在衡州练兵。
要知道,那时候,曾国藩已经是工部侍郎了,为了让咸丰能放心,以“如不能克贼,则与之同罪”作保,举荐一个三十七岁的小小都司。
这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上,只图能够获得咸丰信任,做起事来能够放开手脚,说起来,也够可怜,也挺让人佩服他的胆略。
然而,当年八月打下武汉三镇之后,咸丰帝一高兴,封了他个署理湖北巡抚。
署理,就是代理。
就是这个代理巡抚,曾国藩也只当了七天。
就是因为某位军机大臣提醒咸丰帝,曾国藩在老家拉起上万人的队伍,这人,不简单哪。在授予地方督抚的实权,那,“恐非朝廷之福”。
从此以后,九年下来,堂堂的湘军主帅,给大清东征西讨的曾大帅,就只能以工部左侍郎,后来补授兵部右侍郎的衔领兵。
这样对咸丰帝来说,太灵活了,只要不实授地方督抚职务,那曾大帅领兵就永远是个暂时的安排,想撤就撤。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想退一步,让咸丰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就趁着父丧,要求回乡守制丁忧。
咸丰批准了,给了三个月的假期。
六月,曾国藩上疏诉苦,名不正言不顺,带起兵来麻烦多多,意思是请授实职。咸丰帝没理这茬。
到了七月,曾国藩两次上疏,要求按制守孝三年,其实就是撂挑子不干了。
咸丰帝,批准了!
这就是明摆着告诉曾国藩,你就是盘咸菜,有你没你,照样过年!
不过,咸丰帝还真是高估了八旗兵和那些绿营兵,也低估了曾国藩在湘军中的影响力。
咸丰八年,曾国藩接上谕,出办浙江军务,救援福建,复出了。
然而直到咸丰十年,四月,才挂上兵部尚书衔,六月,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
七月,皖南军务也归了曾国藩督办。
据野史记载,举荐曾国藩办团练,举荐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加赠曾国藩为太子少保,都是肃顺的手尾。
如果属实,那么曾国藩在肃顺掌权成为顾命八大臣之时,仍旧能够冷静地想出纳妾自污这个办法来自保。
足够说明曾国藩之精明,知进退。
“辛酉政变”之后,肃顺等被杀的杀,流的流,曾国藩却又被委以重任。
十二月,加太子太保衔,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省军务统归曾国藩督办。
四省巡抚,提督以下统归曾国藩节制!
曾国藩盼了九年盼来的这么大的权力,但是他的反应是:“悚惶之至”!
是和幕僚们开会到深夜,研判当前形势和对策。
这个人,头脑太清醒了。
深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慈禧对曾国藩这么放心呢?
据欧阳昱《见闻琐录》记载,肃顺被慈禧抄家,从他的家中抄出了一大批在肃顺当权时,中外大臣趋炎附势的信件。
其中就是没有曾国藩的只字片纸!
所以慈禧认为曾氏才是一心为国的忠臣良将,是可以信赖的人。
如果以上属实,那么结合肃顺对曾国藩的重用。
曾国藩在咸丰帝驾崩后,朝政动荡的关键时刻,却忽然在安庆军中纳妾的行为,也就有了最好的解释。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
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
✈﹟曾国藩为什么要纳妾?
曾国藩之所以纳妾,我认为理由主要有三个:
曾国藩
第一、为了男人的“性”福。
虽然纳妾时曾国藩已经50多岁了,但你不能否认,50多岁的男人他也还是个男人。
只要是男人,他就有那种生理机能,也有那种需要。
你看,杨振宁当时都82了,还非要寻死觅活的硬要娶翁帆;郭台铭60多岁的时候,又娶了舞蹈美女曾馨莹;张先80岁了还要一树梨花压海棠,娶个小妾才18。
男人要自己的性福,在今天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也不是什么丑事。
但曾国藩那个时候不一样,他是社会的道德楷模,是当时的二个半圣人中的那半个。他不能只为了内心龌龊的欲望而毁了自己的形象,他需要一张假脸。
所以他对别人说:吾有癣疾,需要一女夜中挠痒痒。
一派胡言。
如果只是单纯地想要挠痒痒,找一个夜里睡觉少的60多岁的老妈子即可,要不让一个排的士兵轮番上阵来挠痒痒,保证挠得好,挠得让人心中痒痒得舒服,何必一定要一个才18岁的漂亮的水灵灵的安徽大姑娘来挠痒痒呢?
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只用来挠痒痒?狗都不信!
这一点曾国藩确实不地道、不爷们。
第二、他有意要打破自己的圣人形象,让清朝放松对他的不安。
当时的曾国藩是实力太过强大了,手中握有着超过大清王朝3/2的兵力;更厉害的是,他是“半个圣人”,在道德上更有着强大的社会号召力,还曾有不少汉人私下里劝他代大清自立。
这是大清朝廷最忌惮的。
后来朝廷一直不敢重用他,对他明升暗降,也都是为此。
曾国藩这人不想也不敢自立,他是一个“忠臣”。
为了破解清朝廷对他的猜忌,因此他不顾形象地去“搞个女人,让朝廷就觉得曾国藩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不必太放在以上。
伴君如伴虎,曾国藩伴的还是一只抬手间就杀了顾命八大臣的母老虎。
天下最毒妇女人心,曾国藩懂。
娶个女人,老曾这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所提前做的自保措施。这就跟萧何强买民宅、王翦大肆邀功、石守信沉迷于酒色的道理一样。
第三、超越性和生理之上,老曾还需要一个情感秘书。
作为一个大帅、一个学问家,他每天都要写很多的东西,做很多的事情,有些事情,让手的士兵去做,都毛手毛脚的,天天看得都心烦恼火,哪里还能好好的办公?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曾国藩确实需要一只红袖来添香夜读,帮他处理些带有情感的细腻的事情
所以,我们不要对曾国藩娶个小妾再做研究了,也不要再讨伐了。
结语:曾国藩此人还是不错的,他如此地位,一生不过娶了一妻一妾,还是妻死多年之后才娶妾。
如果要是我到了那个地位和有了经济能力,总是要娶17、18个美女才能满意。
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呀?
曾国藩是男人们的偶像;韦小宝,也是无数男人的偶像。
这不矛盾。
▐➱曾国藩为什么要纳妾?
1861年,一向不近女色的曾国藩,突然在51岁时,纳了一位18岁的小妾,还逼着小妾每晚为他做一件事!
众人嗤之以鼻,纷纷骂曾国藩是“伪君子、假道学”, 殊不知,执意娶妾,恰是曾国藩的保身之道!
提起曾国藩,熟悉近代史的人,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出身农家,虽从小勤奋好学,却资质平平、连考七次才考中秀才。
他性格豪爽、为人正值,仕途正好之际,却接连得罪了皇帝和京城政要,被“罢官夺权、赋闲在家”。
遍尝冷遇之后,他痛定思痛,心性大变,终成“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千古第一完人”。
而助他逆袭成功的一大法宝,就是自律。
曾国藩的自律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就是曾国藩对女色的自律。
在当时人看来,三妻四妾是官员们的标配,但曾国藩从始至终只有妻子欧阳氏一人,从未想过纳妾,即便他的妻子欧阳氏长相平平、还常年生病。
更令人称奇的是,曾国藩虽有七情六欲,却逼迫自己从中年开始戒色,甚至刻意控制不与妻子亲近。
曾国藩为什么要“戒色”?
这就不得不提到,曾国藩在做京官时的经历了。
一天,曾国藩到好友汤鹏家做客,推杯换盏之际,他突然瞧见了汤鹏的两位小妾。
这两位小妾生得是花容月貌、婀娜多姿,曾国藩顿觉眼前一亮,连心情也跟着舒畅了不少。
自然,酒也喝了不少,言语、行为也跟着放肆了起来。
汤鹏看到自家姬妾,遭朋友这么调戏,不禁怒气上涌,对曾国藩冷嘲热讽了一番。
回到家中,曾国藩想起在好友宴席上的种种做法,顿时羞愧不已,决定痛改前非、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截断根缘,誓与血战一番”。——《曾文正公文集》
可没过多久,曾国藩一看到“美女”,就把立过的誓言统统抛到脑后了。
在日记中,曾国藩详细记载了“与自我斗争”的经过。
一次,曾国藩应邀参加同学的团拜。由于所拜之家家境富裕、姬妾众多,曾国藩忍不住左顾右盼、爱慕之心油然升起,“是日,目屡邪视、耻心丧尽”。
当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病歪歪的样子,心里顿时产生了落差,因此“入夜心情不畅,又厌闻呻吟声”。
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曾国藩撂下病中的妻子,到朋友家去了,这一去,就是一夜,“更初才归”。
整日沉迷于酒色美食,曾国藩发现自己的学问功夫大减。
之前,听别人谈论学问,他甘之如饴,如今听到别人讲学,他只感觉隔膜不入。
再加上,曾国藩的行为为自己惹了很大的麻烦,就连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肯请他到家中吃酒了。
为了将来有更大的作为,也为了重新树立自己”道学家“的形象,曾国藩决意要限制自己的情欲。
曾国藩是怎样“戒色”的?
曾国藩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三招:
一、写日记、日日反省自己
晚清很多官员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而曾国藩的日记,无疑是其中“最另类的”。
他的日记,很多时候都在骂自己。
比如,曾国藩如果白天朝哪个美女多看了两眼,晚上就在日记中,痛骂自己“真禽兽也!”
而如果哪天曾国藩动了色心,和妻子行了房事,他会在日记中,骂自己“可耻、可恨”。
“三月初二日,闺房之内不敬。去岁誓戒此恶,今又犯之,可耻,可恨!竹如来,久谈。久不克治,对此良友,但觉厚颜"。
头脑清醒的时候,他也会在日记中,谆谆告诫自己:既然身体不好,那就更该节欲,否则就是大不孝。
"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
在日复一日的痛骂和反省中,曾国藩终于让理智战胜了私欲。
二、让自己忙起来
一个人一旦忙起来,是没有时间伤春悲秋、也没有时间风花雪月的。
而曾国藩几乎将自己一天的时间全安排满了。
比如他在早年时,曾制定“修身十三条”,其中每天必做的事有:静坐片刻、读史书10页、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养气、写日记、与人交谈、习字、作诗等。
在做这些事时,他还要求自己做到态度恭敬、专一不杂,一书不读完、不看其他书,时刻谨言慎行,入夜之后不出门等等。
这些事在我们今天看来,一星期能干一遍就不错了,但曾国藩却是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处理完政事后,坚持做完,这不仅考验一个人的毅力、更考验体力啊!
曾国藩用这样的方式,逼着自己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修身养性上,每天过得充实无比,哪还有心思想别的呢?
三、夫妻分房睡
为了斩断自己时时蠢蠢欲动的“情欲”,曾国藩干脆和妻子分房睡。
欧阳氏以为曾国藩是嫌弃自己年老色衰,便多次提出要为他纳一房小妾,可统统被曾国藩拒绝了。
当百官们听闻曾国藩的“戒色”事迹时,皆称赞他为“道德楷模”,有古君子之风。
可就是这样一位当代君子,却在51岁时,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纳妾。
曾国藩51岁时,为什么要纳妾?
要说,纳妾这事,在古代并不稀奇。
但奇就奇在,纳妾的人是曾国藩,而且他纳妾的地点在军营,纳妾的时间,距离咸丰皇帝驾崩还不足百日。
1861年10月,得知哥哥想要纳妾,曾国藩的三弟曾国荃主动为他介绍了一个,可曾国藩远远看了一眼,便立刻回绝了,原因是此女“体貌颇重厚,特近痴肥”。
过了没多久,曾国藩手下的一位亲兵韩正国,又带来了一个年仅18岁的女子陈氏,曾国藩见此女样貌清秀、还能读书识字,很是满意,当下便命人将陈氏接入府中,行了妾室礼。
“旋韩正国在外访一陈姓女子,湖北人,订纳为余妾,约本日接入公馆。申刻接入,貌尚庄重。习字一纸。中饭后,陈妾入室行礼。”
曾国藩纳妾的事一传出,朝野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大行皇帝驾崩还不足百日,所有在朝官员本该禁止一切娱乐活动,杜绝婚姻嫁娶之事,你曾国藩素日里总以“道学家”自称,如今,竟在国丧期间、军营里纳妾,简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除了私下谩骂外,为此事弹劾曾国藩的奏折,像雪花般飞进了紫禁城。
俗话说:饮食男女,食色性也。
曾国藩顶着巨大的压力纳妾,真的只是变了心性、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吗?
当然不是,曾国藩可是有大智慧的人。
第一、为了挠痒。
看到这个原因,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可笑,但这却是曾国藩对自己纳妾的公开解释。
在得知曾国藩执意“顶风作案”时,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立即火冒三丈,抽出宝剑,冲进了曾国藩的府中,直言要把“祸首”韩正国给砍了。
见此情景,曾国藩赶紧将彭玉麟拦下,并费尽口舌解释了一通,核心思想就一句话:纳妾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她给自己挠痒。
原来,曾国藩自35岁起,就得了一种皮肤病——牛皮藓。
随着年岁渐高,他的牛皮藓症状越来越严重,在曾国藩的日记中,经常能看到:“三更睡,癣痒,竟夕爬搔,不能成寐”、“二更三点睡,癣痒,不甚成寐,”的记载。
而且,除了四肢,曾国藩的脸上、头上、脖子上都长满了牛皮藓,一入夜,便奇痒难忍,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生活品质。
“癣疥之疾未愈,头上、面上、颈上并斑驳陆离,恐不便于陛见,故情愿不考差……”
到了军营后,繁重的军务让曾国藩的癣疾更严重、发作的也更频繁了,以致于他经常对友人抱怨说:“余遍身生疮,奇痒异常,极以为苦,公事多废搁不办”,严重的时候,他连笔也握不成。
当时,欧阳氏正在老家养病,不便来军营,曾国藩思来想去,便想纳一个小妾,一来晚上可以为自己挠痒,缓解一下奇痒的痛楚;二来可以为自己读书执笔。
既然曾国藩纳妾有正当的理由,那他为什么早不纳妾、晚不纳妾,偏要选在先帝驾崩的百日之内呢?
这就得提到曾国藩的另一番考量了。
第二、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在曾国藩纳妾的时候,我们先看一下当时朝廷上发生了什么。
1861年8月,咸丰皇帝驾崩,9月,慈禧就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咸丰皇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或被杀、或被流放、或被革职,总之,没有一个善终的。
自此,年仅27岁、又富有野心和政治手腕的慈禧太后,正式开始“垂帘听政”。
对政治异常敏感的曾国藩,迅速做出了判断:慈禧这个女人惹不起,想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一定要先取得她的信任和支持。
但他远在安庆,该怎么做,才能让慈禧快速明白自己的心意呢?
在国丧期公然纳妾,既能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不是先帝的死忠粉,也不是顾命八大臣的拥护者,还能给慈禧故意留下一个把柄,让她觉得可以拿捏住自己。
这样一个一石二鸟之计,亏得曾国藩能想得出啊!
也许是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刚发动了辛酉政变,为了稳定人心,所以,对曾国藩这种明显“大逆不道”的行为,竟然就装着没看见。
第三、为了让慈禧放心。
光表明立场还不够,曾国藩还得让慈禧对自己放心。
那当时,慈禧对曾国藩能放心吗?
答案是否定的。
曾国藩身为汉臣,却有一只战斗力强悍的“私人武装”——湘军。
曾国藩为官多年、不仅官声甚好,而且交际广泛,朝中很多重臣、甚至许多封疆大吏都是他的故旧或门生。
像我们熟知的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胡林翼等人,都与曾国藩有交。
功高震主,一直是权臣的大忌。
早在1854年,曾国藩就吃过这亏。
当时湘军刚攻克武昌,咸丰帝大喜过望,就想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可大学士祁隽藻的一番话,立即让咸丰帝改了主意。
他说:“曾国藩一个小小的侍郎,竟能在老家拉起一支十几万人的队伍,任其发展下去,恐非国家之福!”
“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
之后,曾国藩的官衔便一直是“兵部侍郎”。
如今,慈禧当政,曾国藩要想活下来并活得好,只能适当自黑,自毁阵营。
果不其然,曾国藩纳妾后,先是他手下的将领大闹帅府,然后朝中大臣纷纷识破曾国藩的“真面目”,转而弹劾他,就连一向仰慕他的左宗棠,也痛骂曾国藩为“假道学”。
这样一来,慈禧就对曾国藩放心了:虽然曾国藩手握重兵,但经此一事,这些军人,并不是从内心里尊敬曾国藩;虽然曾国藩故旧遍天下,但他口碑骤减,这次弃他而去的人也不少。
慈禧终于感受到了曾国藩的“诚意”。
同年12年,慈禧太后正式下旨,命曾国藩督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省的军务,而且四省的巡抚、提督之下,都要受曾大帅节制!
次年1月份,曾国藩又荣升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
至此,朝中才有人看清了曾国藩执意纳妾的真实用意。
只可惜,曾国藩相中的佳人,却红颜薄命,只陪伴了他不到两年,就香消玉殒。
总结:
曾国藩年轻时,曾立志做“圣人”,所以,他既看不惯皇帝的怠政、也看不惯官场的虚伪、圆滑和狡诈,一腔热血上来,就怼天怼地怼皇帝。
结果,皇帝气得要杀他、同僚气得远离他,下属气得不配合他,而这,对曾国藩来说,还不是最惨的。
不久,曾国藩被夺权罢官、一撸到底。
丁忧在家的两年里,曾国藩痛定思痛,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所谓大柔非柔、至刚非刚。
那些他看不起的虚伪、圆滑和狡诈,正是官场所必须的生存手段啊!
只有和光同尘,才能调动起各方面的力量,为国、为民做更多的事。
所以,曾国藩不是清官,却做了很多清官难以做成的大事。
就像他国丧期纳妾,污名满身又如何?
这样“内清而外浊,内方而外圆”的曾国藩,才是一个真正的“圣人”啊!
∰⇠曾国藩为什么要纳妾?
曾国潘纳妾完全是符合古代礼仪的。古代的达官显贵,无论多么的道德高尚都会纳妾,为什么呢?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因为孔子讲的话都是“圣旨”:“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子女越多越好、枝繁叶茂越好。所以,一些文人雅士、达官显贵,虽然他们满嘴的“仁义道德”,满嘴的诗词歌赋,但是在纳妾和嫖娼的问题上是不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和遣责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非常好的由头,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就是尊循礼教的。因为孔子还讲过:“食色性也”色性也。所以,古代读书人对这个方面理解得最深。
为什么封建社会的皇帝后宫美女成千上万都会被社会认可呢?就是他们都是尊崇于圣人的礼教的,他们贪色爱美女都是应该的,而且美女就是他们生活需要的工具,就是衣服,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有条件供养就行,是不会受到社会遣责的,因为他们有礼教依据的。
综上所述,曾国潘就是按照封建礼教,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需要而纳妾的,而且也是名正言顺的,至于数量多少完全是取决于他的意愿的,是没有人干涉和评价的。
------------------
推荐阅读:
过年了,好多人回来相亲,看对眼,年前就订婚,年后就结婚,没有基础的婚姻,会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