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都被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占领了,为什么中国却出了可以与之抗衡的BAT?
有人说世界都被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占领了,为什么中国却出了可以与之抗衡的BAT?
网友解答:
美国在互联网领域\"兵败中国\",是美国和中国都没想到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应该\"感谢\"美国。\"感谢\"美国的傲慢,将机会让给了中国;\"感谢\"美国的短视,将市场份额供手让给了中国的BAT。
因为傲慢的美国也跟我们的大清国一样开始\"闭关锁国\"
只不过美国与大清国\"闭关锁国\"的方式大不相同,我们的大清国是\"内琐\",而美国是\"外琐\"。
根据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估算。
在1820年至1900年,大清朝的GDP占到了世界经济比重的33%、11%。尽管
古代只是以购买力平价作为转换系数来换算,但它毕竟也能反映出大清国独一无二的经济实力。
然后大清国就一家独大,关起门来过日子,从而错过了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的重要时期,失去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战略发展机遇。
也许是风水轮流转,20世纪阴差阳错的成了美国崛起并一家独大的世纪。美国生怕别人超过自己,也搞起了\"闭关锁国\",不过美国的\"闭关琐国\"与大清国截然不同,大清国是锁自已,而美国是锁别人。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对中国实行科技封锁。1949年11月,美国和西方国家便先后成了“巴统组织”,并制定了3份控制清单,即国际原子能清单、国际军品清单和工业清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高技术封锁和禁运。
改革开放后,中国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限制、遏制、围堵并没有停歇。并且美国又拉着西欧各国搞了一个“瓦森纳协议”,继续联合封锁中国。
但结果是,美国忙着不让别人种地,却也荒了自己的田。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在某些领域延缓了中国的发展,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发展战略,也独立创造出一长串震惊世界的高科技成就。
比如量子通讯、特高压输电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神舟载人飞船、反舰弹道导弹、歼-20隐形战机、10倍音速飞行器等等。
高科技产业链的高价值领域不断被中国人攻克,美国在焦虑中更不肯放松高技术封锁,到头来作茧自缚,美国不仅在对华贸易领域形成巨额逆差,还在一些科技领域被中国赶上甚至超越。其中在5G、互联网技术方面,中国就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尤其到了特朗普时期,美国不得不疯了似的\"严惩\"中兴、封杀华为、列所谓\"实体清单\"、猎杀TikTok、整治中国移动、电信等电信公司等,但这一切都为时晚矣。
美国互联网兵败中国,已成为不可更改的现实。
美国的短视和不切实际,也变相的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份额
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折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公司自身的短视和不切实际。
是否有些短见或者是不够实际,口说无凭,我们不妨用几个实例来验证一下:
例1——AOL在中国市场上两进两退,每次退出都是因为自身的财务状况不佳,但中国市场依然十分繁荣。
倒2——谷歌在政策、产品、数据中心布局、用户界面甚至首页涂鸦等问题上都得需要获得总部的审批,更不用说具体的人事招聘问题了。
例3——eBay曾经收购了市场领头羊易趣网,但随后却关闭了该平台,转而重点发展服务器设在美国的eBay平台,并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灾难\"。
例4——雅
虎中国有一名总经理被认为不适合呆在雅虎,但他离职后仅用了6年就创办了一家市值超过30亿美元的公司。
从以上4个实例中可以看出,美国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制定优先顺序,通常以盈利能力为标准,这当然没错,错就错在过于计较节省费用上。尤其在经济衰退时,不是在认真分析形势发展的情况下确定应对策略,而是盲目全面缩减营业规模。其结果往往是“省小钱吃大亏”。虽然短期内节约了资金,但却将市场份额拱手让与竞争对手。
其次,中国的市场很大,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这就需要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需要美国的总公司给予在中国的分公司有较大的自制权和决策空间,从而融入当地、迎接挑战。
然而,美国有些互联网企业的总公司\"统\"的太死,甚至因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或者过于陈腐的担忧,导致美国公司的总部不仅拒绝让本地团队自制,甚至还施加了额外的审查制度。
再次,中国市场自然有中国元素和特殊牲,因此需要根据中国的特色加以对待,但美国公司却很看重单一的全球化平台,甚至认为中国市场不够正规,这样便难以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从而导致本地市场份额流失。
最后美国公司还勿略了中美的文化差异,一味地倾向于招募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常春藤联盟的MBA或斯坦福的博士,并要求用地道的英语和美式肢体语言交流。但这些海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却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一句话,美国互联网公司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啊。比如eBay非常依赖卖家信誉,但在中国市场,这远远不够。于是,支付宝通过中介支付服务,便轻而易举地将这块市场赢了过去。
猪在风口上也能上天?但必须抓住机遇,借助\"东风\"乘势而起
机遇,机遇,都知道机遇十分重要,但光有机遇还不够,还必须有有利于抓机遇的政策和头脑敏捷、善于抓机遇的人。
马云、李彦宏和马化腾,便都是善抓机遇的人。
发生在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至今被市场记忆犹新。2000年前后,成立在美国的亚马逊为代表新兴网络公司,赚取了巨大财富。之后不断有搭上互联网快车的企业登录股市,终于在2000年后吹起了股市泡沫。
那时候马云只是意识到了互联网的伟大,并没有意识到猪站在风口可以上天的哲理。但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互联网确实对马云是个刺激。
泡沫里面有机遇。1999年春,在北京创业失败回到家乡杭州的马云,注册了一家较小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
阿里巴巴最初的注册成本只有50万元,但他的目标却却够远大:第一,成立一家80年以上的公司;第二,建立一家服务中小企业的电商公司;第三,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商企业,进入全球网站前十名。
当时这不过是个\"玩笑\"而已,谁能想到,运气会眷恋这个长相奇特的男子。
2000年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时代的风口开始眷恋华夏大地,想想吧,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对互联网将是多大的一个市场!
中国的代工体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完善,而且高性价比的产品迅速席卷了全球。
当时的国外大厂家,都在寻找成本更低的地方完成加工。而中国的巨大规模工厂,机会可以用世界最低成本,为所有企业加工所有产品。而在这时,马云的阿里巴巴正好为这些商家和厂家搭建起一座完美白桥梁。
2000年7月,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一名记者费尽周折在杭州一个小区找到了马云。并第一次在封面刊登了中国这位长相奇特而又比较瘦弱的企业家。
马云站在了风口,起飞了。多年后他感慨道,站在风口猪都能起飞。
几乎在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同时,李彦宏也创建了百度公司。这位1991年留学美国,1997年离开华尔街,前往硅谷Infoseek(搜信)公司的他,2001年提出百度转型做独立
搜索引擎
网站,开展竞价排名的计划。
如今百度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
此外还有腾讯的马化腾,正是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组成了绞动世界风云的3匹黑马——BAT。
当然,目前的互联网公司不仅仅有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BAT),BAT只是中国互联网崛起的标志和象征。还有京东、小米、拼多多、美团等许多互联网公司。
这些互联网公司大都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抓住机遇,并在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强大对手\"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因而也必然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
网友解答:
美国的互联网的确很发达,虽然说美国占领了世界的互联网有点夸张,但是事实上美国在这个领域真的很厉害,说BAT与美国互联网抗衡,这个真的有点
夸大了
。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最开始为美国军队和科研机构服务,之后美国政府将注册、协调与维护的职责都交给了NSI,地址资源分配则交由IANA,之后互联网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等到了IPV4时代,美国依然是互联网的绝对霸主,没有之一。互联网必要的基础设施根服务器一共有13台,其中10台在美国,2台在欧洲,
亚洲只有1台,位于日本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根服务器均有ICANN管理,域名、IP等等都由他负责。
那么ICANN是什么组织呢?
ICANN全称是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and Numbers,翻译成汉语就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1998年成立,
总部位于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集合了全球网络界商业、技术及学术各领域专家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负责IP地址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系统的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
我们上网要有IP地址、域名等,这个需要向ICANN申请,能够上网了,还要担心美国会不会
“断网”
,根服务器上简单操作一下就能断开我们的网络。
网络安全更是无从谈起,举个例子,我们发一封电子邮件,从我们的电子邮箱中发出后,这封电子邮件要经过根服务器之后才能达到我们指定的电子邮箱,也就是说我们
所有的电子邮件都要去美国绕一圈
,那是不是美国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了,哪还有什么网络安全呢?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IPV4已经无法满足全球互联网市场的需求,IPV6根服务器也呼之欲出。
2015年6月23日雪人计划正式发布,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法国等16个国家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其中
1台主根和3台辅根部署在中国
,最终形成了13台IPV4根服务器加25台IPv6根服务器的新格局,公平、公正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开始逐渐形成。
我们再看互联网设备
电脑、手机是连接互联网最多的设备,而这些设备最
关键的部件就是芯片和操作系统
。
芯片方面,从设计、到生产制造,包括芯片制造设备光刻机基本都被美国控制。
世界主流芯片设计公司包含:博通、高通、英伟达、联发科、华为海思、AMD。
其中华为海思是唯一可以和高通媲美的中国大陆芯片企业。
世界前三的软件公司均为美国公司:明导国际、新思科技、楷登电子。也就是说芯片设计被美国控制。
制造领域:台积电、三星、Intel等大厂商把控着高端芯片制造
。台积电是中国台湾的企业,但是其背后却是美国资本与美国技术,创始人张忠谋,不仅拥有美国国籍,更是在美国生活了40年,可以说除了祖籍中国之外,真的和中国没啥关系了。
众所周知制造芯片离不开光刻机,而高端光刻机被荷兰阿斯麦垄断,一个欧洲的企业,但是这个企业背后仍然被美国资本控制。
可以看出美国芯片领域实力真的是非常强大。
操作系统
:电脑端操作系统主要有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的mac OS系统,而智能手机端由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控制着。
Windows操作系统市场份额超过了90%,苹果的mac市场份额为8%左右,安卓系统和iOS系统占智能手机市场的99%。可以说
美国绝对垄断了操作系统
。
国产替代任道而重远啊!
BAT是应用层,基层架构是美国建造的。
BAT就是我国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家互联网公司。百度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862亿美元,约合5600亿人民币,阿里巴巴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目前市值5.38万亿港币,约合4.5万亿人民币,腾讯在香港上市,市值6.6万亿港币,约合5.5万亿人民币。
股权结构中,百度的股权大部分掌握在国内资本手中,阿里巴巴和腾讯大部分股份控制在国外资本手中,腾讯最大股东为南非MIH,阿里最大股东为日本软银。南非MIH和日本软银集团获利均超万亿元。
BAT没有威胁到美国,反而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收益,如果BAT不听话,直接撤掉平台,那么平台上的BAT全部要摔倒。
美国真正在意的其实是华为,华为和BAT不同,
华为在研究底层架构
,新一代通讯系统(5G)、芯片(华为海思)、操作系统(鸿蒙),这才是美国最为担心的,也是美国打压华为的根本原因。
华为还有一点就是华为不是上市公司,更没有外资的持股(也意味着
华为不割韭菜、不给国外机构分红
),
华为是真正员工持股的中国民族企业
。
深度解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BAT的确是很优秀的公司,但是和美国的谷歌,微软,亚马逊这些公司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BAT可以说足够大,因为背靠中国这个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但是真的不够强。
美国的互联网强大的原因就在于核心技术,根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大都掌握在美国手中,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差距,更不要说超越了。
对于美国来说,我们的发展的确非常快,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匹黑马,但是曾几何时我们也是世界的王者,如今处处受限制,打出被打压,真的憋屈的很。
如今世界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拥有强大的科技力量才能够脱颖而出,才能够拥有话语权,才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最后希望BAT越来越强大,在科技领域创造出更多的“华为”。
我是科技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网友解答:
当然现在互联网美国、中国互联网确实是两极,美国是传统互联网时代一直都是行业领军者,中国则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的爆发,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确实是目前除美国之外发展最好的,而且全世界排名前21强的互联网企业里面,美国占据12席,中国占据9席,可以说分庭抗礼,再无其他。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有这么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可以孕育出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其实主要还是两大类原因,客观上我们有政策庇护,加上人口红利,主观上还是我们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足够优秀。
客观上讲,政策庇护、人口红利是主要原因
政策庇护提供了一个温床环境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很强的国内企业庇护政策,海外的科技公司在国内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不能发展,或者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了很多美国的科技巨头来不到中国,比如Google、比如Facebook,即使来到中国市场也要接受非常严格的政策监管,这让国外科技公司在国内发展也是束手束脚,这不适合习惯性放开手脚发展的美国互联网企业。
这一点在中国之外的国家基本上没有这个限制,美国科技公司巨头进入市场以后可以高速发展,很难有对手,但是在中国市场没有了,那么就会有一大堆中国企业冒出来,而且在这块温床上,不用面对海外科技巨头的直接竞争,发展顺风顺水,而且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直接可以copy to China,也就是模式创新,减小了破土的成本。我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几乎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人口红利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超级市场
有了政策以后,还得有市场,毫无疑问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好的消费市场,至少目前依然是,并且没有之一,毕竟这块市场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并且互联网用户超过了8亿,这是一个几乎完美的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意味着互联网企业不愁吃不愁穿,这是独一无二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找不出第二个市场,印度人口足够但是发展不够,美国发展有余,但是市场太小。
主观上讲,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牛,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牛
任何时候主观原因才是决定因素,而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人在其中占据的比例是最大的,而且是最重要的。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涌现出了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雷军、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等等众多的知名企业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有张一鸣、王兴等等企业家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一直都有比较出色的企业家出现。这是中国这么多年来互联网一直发展这么好的根本原因,人是核心要素。
除此之外,中国各大高校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互联网人才,这里面包括技术从业者,行业科学家等等众多的优秀人才,可以说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才能保证这些企业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
我们有最优秀的企业家,有最优秀的行业从业者,还有优秀的资源,所以中国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巨头,虽然目前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以百度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已经是世界顶尖,而今日头条、小米的顺利出海,让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更进一步,未来中国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会越来越突出。
本文系悟空问答专稿,未经允许转载必究!
-----
网友解答:
中国为什么能出现与美国互联网巨头抗衡的BAT?除了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确实抓住了行业发展机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有统一的市场,这个市场是13亿级别,绝对是世界第一。
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应该对13亿国人说一声谢谢!
为什么?我们可以看一看隔壁的邻居三哥。印度是人口大国,2016年统计口径为13.24亿,按1.2%的超高年增长率,人口总数妥妥地超过中国。
然而,印度并没有产生印度的BAT。连印度人自己都很纳闷,拥有和中国差不多的人口,为什么没有诞生印度的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即使诞生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在中国邻居面前也能找回一点面子。
但上帝就是没有给三哥面子。
下面,我们分析三哥家里为什么成了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自留地,中国却是BAT当家。
中国网民比印度多
。
印度移动与互联网协会(IAMAI)发布的《印度互联网报告》2016版显示,截止2016年12月,印度的互联网用户为4.32亿,到2017年6月印度网民数量或将达到4.5-4.65亿。具体见下图:
网民超过4亿,相当于一个多美国,大半个欧洲,两个日本,看起来数字相当吓人。但和中国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3亿是在2011年底,也就是说互联网市场,印度落后中国整整5年。在一年一个样的互联网行业,5年足够差出一个时代。
中国网民不仅人数多,还很勤奋。
纽约的\"世界经济论坛\"在
2011年4月12日
发布《2010-2011全球信息技术(IT)报告》,调查显示,45%的中国网民每天或每周都会在互联网上发言,比第三名印度高出13个百分点,是全球最勤奋的。
结果就是上网时长方面,印度也不占优。由于手头没有直接数据证明,就从间接数据分析。
根据eMarketer 发布的数据报告,2017年印度成人用户平均每天在电视上投入的时间为 2 小时 11 分钟,占据
所有形式媒体的 55.3%,
印度人更多地依靠传统媒体资源获取新闻消息、进行娱乐消遣。
主要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娱乐消遣、获取信息资讯,这在中国至少也要倒推10年,即2008年的主流生活方式。现在的国人基本不看电视、报纸,获取信息大多数是通过互联网。
因此可以推测,中国网民的上网时长是超过(至少是相同)印度的。
互联网市场容量=网民数X上网时长。
我们两个指标都超过邻居三哥,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市场容量,又有谁能盖过印度?
所以,中国是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一互联网市场,并在几年前就已获得这一称号。孕育出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自然是合情合理。
现在,中国网民数量已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
由于国内互联网市场的巨大容量,本土公司只要在国内成为巨头,基本就是国际巨头。这几乎已经成为国内企业成长的标准模式,先在国内长大,然后扬帆出海。
比如家电业的海尔、格力和美的;手机业的华为、OPPO、vivo和小米;互联网新生代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等,放到国际市场都是第一梯队企业。
如果喜欢答案内容,请点赞,谢谢!头条号《魔铁的世界》专注有营养接地气的科技、商业故事,喜欢请点击关注,每日获取新鲜、有态度的资讯。
-----
网友解答:
欧洲一直想复兴其互联网产业,但奈何被美国掐住脖子动弹不得。现在说美国通过芯片技术卡中国的脖子,其实,欧洲更惨。欧洲不仅仅被美国卡住脖子,而且还被戴上手铐脚镣,甚至头上还戴着紧箍咒,美国不高兴念上几句,欧洲立刻倒地不能动弹。
当今世界,抛开中国、欧洲,再就是无能力的俄罗斯,被美国霸权控制住的日韩,四分五裂的东南亚,扶不起来的印度。因此,当美国互联网产业控制住欧洲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中国了。本来,美国互联网公司也曾大举进攻中国市场,雅虎、谷歌、亚马逊、微软、苹果等美国互联网科技巨头,也曾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一代代互联网企业,前赴后继,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硬生生从美国互联网巨头手里抢回市场份额,成就了当今中国互联网产业百花齐放的景象,也使得中国互联网产业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互联网巨头抗衡的国家。
想想当初的新浪、搜狐、网易三巨头,到后来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巨头,再到后来的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美团等新巨头,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既有BAT的中间力量,又有老巨头的老而弥坚,又有新巨头的活力四射。因此,我们必须感谢新老互联网人的努力拼搏和奋斗精神。
欧洲互联网产业之痛,目前只有产业互联网的机会
近两年,欧盟对美国科技公司在欧洲的垄断显示出浓浓敌意,欧盟已经接连处罚谷歌、高通、微软、苹果等知名美国科技巨头。在欧洲自身互联网产业不争气的情况下,欧盟必须以一种新的力量来抗衡美国互联网力量,欧洲正在用一种基于政治主张的方式来谋求全球互联网产业的话语权,而这必然会对未来世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最集中的欧洲,引领了多次技术革命的欧洲,为什么没能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有专业人士认为,欧洲国家众多,没有一个统一互联网产业基础,虽然人口总数不少,但却缺少集中的大规模网民数量,另外语言众多也是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斯诺登事件之后,欧洲各国意识到互联网产业自主化的重要性,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呼吁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互联网服务,以隔绝因斯诺登事件而陷入质疑的美国互联网。然而,由于欧洲早已被美国束缚住手脚,直到现在,欧洲也没有发展起自己的互联网产业。无奈之下,不得不依赖于美国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在进入5G时代之后,为什么很多欧洲重要国家都希望与华为合作5G网络通讯?这就是要摆脱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垄断。首先,欧洲必须从互联网通讯技术上摆脱美国的控制,然后才能够利用工业4.0产业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当美国念起紧箍咒之后,欧洲各国就迅速变得不团结,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在5G网络通讯技术上是否与华为合作,也都曾经或仍然存在分歧摇摆不定。可以下定论,如果欧洲国家不趁机摆脱美国网络通讯技术,在未来的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上,欧洲也仍然会一无所获。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世界互联网产业格局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尽管世界迎来了5G万物互联时代,看似欧洲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万物互联网产业,但其投机性、各自为政的体制,决定了欧洲仍然不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获得足够份额。即便如德国这样的工业4.0作为国家战略的欧洲大国,也很难在互联网产业方面有所见树。原因也非常简单,美国互联网产业巨头都进入到技术与资本双驱动时代,而欧洲互联网产业,既没有技术又没有资本,如何抗衡,只能听天由命。
而由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中国互联网产业全面进军欧洲的可能性还比较小,美国互联网产业巨头仍然会垄断欧洲互联网产业相当长的时间。欧洲之外,世界其他国家,更没有挑战美国互联网产业权威的能力。日本、韩国虽然有意为之,但奈何二者连安全都需要美国维护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经济主权,看看日本、韩国企业巨头的背后资本方,就可以清楚,它们没有能力挑战美国互联网产业霸权。
因此,未来的世界互联网产业格局仍然是中美的天下,美国霸占天下,中国依靠14亿人口自己玩,见缝插针地做一点小份额的国际市场。
-----
网友解答:
目前来看,主要有两大根本因素和三个协同因素:
1.文化差异。笔者作为四级考试及格的大学生,用过msn,用过Yahoo,用过skype,但都没有QQ好用!至于为啥没有QQ好用,大家自己用过的自然都知道!其实日本市场也是特例,Yahoo日本一直发展不错,日本人用line的比msn多,毕竟日本文化与英语圈也有差异。
2.市场够大!几千万人的市场,是不足够培育出顶尖互联网企业的,就算初创企业能够领先,到头来也会被大市场对手收购或打败,比如以色列的ICQ被美国在线收购。
上边两个根本因素,其实印度也有,印度文化与英语圈文化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印度市场也够大,那么为何印度目前没有大的互联网企业?
这就要谈到另外三个协同因素。
1.整体经济和工业水平。互联网企业的收益来自两端,一端是普通消费者,一端是企业用户。中国的工业足够发达,普通用户购买力也OK,撑得起淘宝、支付宝、腾讯游戏、京东电商、头条广告。
2.整体教育水平。遍地文盲是没有办法发展互联网的。我国的计算机二级考试就是最典型的科普策略。看起来二级考试对个人没啥用,其实潜移默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国家战略与电信基础设施。八九十年代有本书在国内很火《第三次浪潮》,虽然是老外写的,但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确实都非常重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从固定电话到拨号网络到宽带到光纤,从3G到4G到5G,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国家在政府层面上比我们更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改善。村村通电,村村通路,村村通光纤,这个战略目标的推进确保了今天我们在全球互联网中的地位!
没有钱,没有用户,没有基础设施,互联网产品是出不来的!
-----
网友解答:
实事求是和夜郎自大,我选择前者!我看到很大人都在吹嘘BAT能够和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分庭抗礼,对于这个观点我觉得有失偏颇,甚至有些自娱自乐。
不可否认,BAT这10年发展非常不错,对我国的互联网生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BAT的主要市场还在国内,在海外几乎没有市场。
所以题主讲的:BAT可以和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抢占全球市场,这在我看来是一个伪命题。
至少现在看来,我对BAT的评价是就是三个字:窝里横!
1,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实力有多强?
现在有一股风气非常不好,只要你说国外某些企业实力强劲,科技技术扎实,那么会有很多人认为你‘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更有甚者,给你扣一个‘不爱国’的帽子。
我总觉得实事求是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如果不承认别人强大,老想着弯道超车,那么科技发展只会停滞不前。
谷歌、微软、亚马逊、You Tube、 Facebook这五家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实力有目共睹。
由于某些原因,You Tube、 Facebook并不被我国消费者所熟知,所以这两家企业我们就放在一边。但稍有耳闻的消费者也知道You Tube、 Facebook的影响力非常强大,是全球第一的视频平台和通讯平台,这种实力不是国内BAT可以媲美的。
因此我着重讲讲谷歌、微软、亚马逊这三家企业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谷歌的实力有多强?
谷歌搜索引擎是全球第一大搜索引擎,其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百度与之相比犹如萤火之于皓月,没有可比性。很多人调侃:没有了谷歌,百度不思进取,变成了广告公司。仅搜索引擎这一业务,谷歌的实力、影响力让BAT望尘莫及。
而谷歌一手打造的安卓系统更是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操作系统,没有安卓系统,国产手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
,华米ov也不会挤掉三星、诺基亚,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巨头。
除了搜索引擎、安卓系统之外,谷歌在地图、生命科学、健康管理、光纤互联网、智能家居、无人机等方面有相当的成就。
毫不夸张的讲,谷歌现在是探索未来,而不拘泥于现在。
二,微软的实力有多强?
毫无疑问,微软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是世界影响力无可比拟,也就苹果公司可以与之媲美。对于微软,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Windows系统,以及微软公司推出的各种各样的的办公软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90%以上的PC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被微软占据,其市场地位不可撼动。
在国内,BAT都不能微软抗衡,更不要说国际市场。
更何况微软的业务种类繁多,
智能云、搜索、
Surface、Xbox等相关业务也给微软的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动力。
请问BAT的影响力以及对全球做出的贡献,哪一家比得上微软?
三,亚马逊,真正的全球购物平台
亚马逊的营收、利润不见得比阿里高,但在全球市场方面,阿里和亚马逊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了。
阿里是深耕国内市场的电商平台,它抓住了风口,短短20年就发现为全国第一大电商平台。但这个发展多多少少有些不规范的东西在其中。
反观亚马逊就不一样,它是一家全球化的电商平台,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货物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交易,这个平台超出了国家的界限,真正实现了地球村的愿景。
2,BAT实力不可小觑,这三家公司是我国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值得认可
虽然我认为BAT和谷歌、微软、亚马逊抗衡有些夸大其词,但这并不否定BAT是三家伟大的公司。所谓优秀和差劲,那看你和谁比,和谷歌、微软、苹果比不了,但除了这几家企业之外,BAT仍然是全球一流的互联网企业。
第一,
早年的百度还是不错的,只有有什么不懂的,广大网友都会喊上一句:找百度,找度娘。
那个时期的百度搜索还有底线,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信息,是搜索引擎的标杆。
随着业务的推广,盈利的需求,百度逐渐丢失初心,魏则西事件更是把百度推上风口浪尖,从这以后,百度跌落神坛。即使如此,百度仍然占据国内搜索引擎第一的宝座。
这几年,百度在云计算、无人驾驶技术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未来发展如何?我持正面看法。
第二,
阿里是一家巨无霸企业,电商购物、视频、交通、搜索引擎、游戏、直播等业务,阿里都有涉猎,做的都还不错。不可否认,阿里的这些业务方便消费者购物,让消费者出行更方便,让消费者娱乐多样化,这都是阿里对消费者生活的改变。
但和谷歌、微软等互联网企业比起来,阿里给社会、给全球带来什么呢?除了一种又一种的模式,你看不到纯科技的东西。
第三,
和阿里一样,腾讯也是一家巨头企业,其涉及的业务比阿里更多,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大。诸如游戏、社交、文娱、理财、交通、购物,腾讯一应俱全。
可是广大消费者对腾讯的评价是负面的,因为腾讯的游戏、文娱让很多青少年沉迷其中,影响学习、生活。试问一家在国内口碑堪忧的互联网企业,你怎么能指望它在国际上和谷歌、微软竞争呢?
腾讯做商业非常成功,但企业担当值得商榷!
3,有民族自豪感,这是好事,但BAT远没有成长为全球型企业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BAT和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企业的实力相差甚远,且BAT的市场仅在国内,还做不到抢占全球市场的地步,所以BAT是一匹黑马,这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说哪些企业做到了同台竞争的地步,那无疑是华为和小米。
华为和小米主营手机业务,但两家公司也有互联网基因,因此说华为、小米是互联网企业也说得过去。
在被制裁之前,华为的智能手机畅销海内外,其手机出货量一度超越苹果,和三星旗鼓相当。不出意外,华为超越三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由于华为被制裁,其芯片无法代工,海外出货的手机不支持谷歌服务,一时之间,华为手机跌入谷底,沦为other。但不管怎么说,华为创造过辉煌,可以和三星、苹果相抗衡,这就是华为创造的历史。
继华为之后,
小米强势出击,其手机出货量在印度、东南亚、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稳步增长。短短3年,小米已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
如果说黑马,那么小米比BAT更有资格,如果说能抗衡国外互联网企业,小米也更有希望。
4,写在最后
为什么我说BAT是‘窝里横’呢?因为离开国内市场的这三家公司几乎没有市场份额,即使有,也只是在某些地区占据少许份额,和谷歌、微软完全没有可比性。
由此可见,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创新、科技积累、服务质量、体验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想要和美国互联网企业同台竞争任重道远。在此,希望广大消费者可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好高骛远,看不清前面的路。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
网友解答:
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建议我们妄自尊大,从今天的结果推出中国有这个资源有那个资源,所以中国除了可以“与之抗衡”的BAT(坦白的讲与之抗衡四个字有些自我吹嘘了,后面我会说到)
如果你仔细研究BAT三家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这三家能够成为今天的样子,充满着各种偶然性
(这里加多一句,有人看到这句就以为我在说BAT三家公司都是偶然成功的,并且给了我评论,其实并不是,稍后会有对偶然性之外的必然性的分析,各位稍安勿躁,看完再说)
:
百度:百度最早只是为新浪,搜狐等提供搜索引擎的,后来才决定自己做,当然,在早期也遇到了谷歌的竞争,那时候谷歌还在国内,百度当时有两个地方做的很不错,第一是百度的线下广告推广系统,也就是凤巢,第二是百度的搜索理解,这一点我要多说几句,当时百度推出一个广告,叫百度更懂中文,而百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百度内部有一套评估方法论,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任何一套搜索算法上线之前,都需要由百度的产品经理进行评估,如何评估呢?打开百度,谷歌,搜狗,搜搜等搜索引擎,把某些关键词放进去搜索,然后看哪个搜索引擎搜出来的结果更符合自己的预期,就给评分——这个过程就叫评估。我当年进入百度做移动互联网的时候,百度的大搜索还在用这种方法,不可否认这种方法在百度早期为百度的产品竞争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大家知道,搜索结果其实是个时空概念,在一段时间里,搜索同一个关键词,出来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当然,后来百度的好日子到了,谷歌退出了国内,其他几个搜索不成气候,百度就大了起来。
腾讯:早期的腾讯完全没有今天这么厉害,腾讯的生死线是和MSN的对打那一次。那时候的MSN和QQ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基本上就等于星巴克和卤煮,但凡有些逼格的白领,甚至很多公司,是严禁员工使用QQ的,取而代之的,就是使用MSN。当时马化腾非常紧张,可以说当时腾讯遇到的问题,比李彦宏遇到的严重多了。公司和白领不用QQ是什么概念?就是腾讯花了大力气培养出来的学生群体,只要一毕业,就再也没有价值。而腾讯后来是怎么在和MSN这场竞争中胜出的呢?除了腾讯反应快,重视用户体验之外,就是MSN自己作死了。当时微软中国的总裁还是唐骏,据唐骏自己说,当时他们知道MSN在中国有很多问题,比如安全性,比如功能不够多(比如没有QQ秀之类的),而腾讯那边则是几天一个新花样,一周一个新功能的往出搞,唐骏当时也急,就给总部说我们也要开发这样的功能(我记得是类似于QQ秀吧?),而微软的架构是,各个国家是没有对MSN的功能更改权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开发新功能,必须美国那边开发,而美国总部的人,打破脑袋也想不通,为什么他们用的MSN需要一个可以换衣服的虚拟人物的功能,以及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功能,所以当时MSN中国的状况是,一些着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的唐骏们,眼睁睁的看着腾讯在功能上不断的创新,而自己家的MSN在美国那群老爷们的眼睛里自命不凡,还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傲慢不已。当时美国总部甚至逼唐骏到了这个地步:你说你要加这个功能,可以,你说加了这个功能能够有多少KPI的提升,只要你提的出,并且做得到,我们就加。——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MSN在中国逐渐消亡,真的是逐渐消亡,它是慢慢的,大家不约而同的不用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一个那么大的产品,什么时候大家不用了,都没人知道。
阿里:阿里巴巴面临的竞争还好,当时阿里巴巴只是一个toB的电商平台,让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上面做生意的,但是后面阿里推出了淘宝,就不一样了。淘宝直接面对eBay的竞争,而eBay当时也不是好惹的,直接不允许渠道进行淘宝广告的推广,这个时候马云团队做了一个决定和得到了一个幸运,这个决定是,淘宝商家三年内不收服务费,而一个幸运是,得到了一笔钱。不收服务费的淘宝,每天烧很多钱,很快就无以为继,当时马云决定去找钱,几经辗转找到了雅虎的总裁杨致远——戏剧性的一刻就在这里,当天早晨,本身约杨致远谈借钱的是盛大的陈天桥,而当时陈天桥的总裁也是唐骏,但是不巧的是,那天早晨,陈天桥恰好身体不舒服,没有见成杨致远,而杨致远当时已经向董事会把这笔要投资给中国企业的钱要下来了,杨致远就问唐骏,如果不投盛大,你建议我们投什么公司,唐骏想了想,说,阿里。于是这样,马云拿到了一笔救命的钱,延续了淘宝的生命,保证了后来和eBay的竞争。
以上故事,听起来有演绎的成分,却都是真事。
或许你会觉得这些事情太过偶然,而且没有什么统一性可寻,似乎我的答案也在把他们企业自己的努力给排除掉,恰恰相反,任何一家企业,从来就没有不努力的,但是BAT这三家公司的崛起的偶然,其实是有那个时代的必然,这个必然就是: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中英两个领域,巨大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做了几年移动互联网后,2014年-2018年我开始做海外的移动互联网,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了世界的移动互联网与中国的区别,也理解了为什么Facebook能够在全世界开花,却恰恰在中国无法进入(实际上今天Facebook再回来,也没他什么事儿了)
首先,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出海到海外公司一样,美国的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地化的问题。大家不要以为本地化就是把产品的文字翻译一下就好,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国和美国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此,就需要这种产品在中国进行更改,但是如果一更改,就会出现问题,那就是到底改不改,如果改的话,是美国总部来改,还是中国的团队来改?如果美国总部来改,必然会出现反应迟缓,不理解需求的问题,但是如果中国团队来改,那么改了之后的新功能,要不要和全球的版本一致?一致的话,其他国家的人会很奇怪这样的功能,如果不一致,那不就是在中国做了一个单独的版本么?这个问题如此之大,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海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解决的很好。
你会问我,那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其他国家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好,我告诉你,是因为其他像中国体量的国家,竞争不足,开发人员不足,所以那些地方的人们没有选择,只能选择使用美国互联网公司按照美国人民的需求开发的产品。我举两个国家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印度,2014年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安卓开发已经如火如荼了,而整个印度,只有2万个安卓开发人员,如此少的开发人员,连学习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基本交互和用户体验都不够,更别说还能在与海外的竞争中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互联网产品了。第二个例子,巴西,在巴西,很多人不是把Facebook当社交工具用,而是当电商平台用。我们先不管他们怎么用,这个例子说明了,正是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开发实力,所以人们会选择现有的产品作为自己需求的出发点。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海外大多数地区是英语系国家,或多或少都会说一些英语,所以美国的产品进入这些国家,本身障碍就小很多,但是进入中国天然就存在语言障碍,如果再加上文化,以及基于文化的变化,难度就会增加很多。
其次,中国出现能和美国互联网公司相“抗衡”的BAT,与其说是抗衡,不如说是在中国这个13亿网络群体上,生长出来的一个个“孤岛”互联网公司。如同美国互联网公司进不到中国一样,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出不去。腾讯曾经花重金在印度推广微信,效果寥寥,百度想在海外做搜索,也无善终,大概成果最好的就是阿里吧,但是大家要注意,阿里的国际化,并不是把淘宝拿到海外这么简单,他们也在做买买买的动作,阿里买了东南亚第一的lazada电商平台,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自身出去,并没有像亚马逊那么容易的原因。
究其因果,其实是一样的,当我们有了语言,文化这一堵墙,让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各种水土不服,各种无法适应的同时,我们要去到美国互联网公司所覆盖的国家,在这些他们文化上以及语言上没有障碍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障碍。
而且更难的一件事情是,以前在中国的时候,所谓的本地化,就只是中国一个国家,但是如果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出海,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海外不是一个整体,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本地化,而由于先天没有语言认同点,所以仅仅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在当地是没有竞争力的,就拿Facebook和QQ来举例子,对于印度人来说,用了Facebook,可以关注自己喜欢的美国明星,英国明星,而且语言是通的(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但是用了QQ呢?就算他能找到他认识的中国明星,问题是他也没法和中国明星聊天啊?(更何况找不到)
所以我们看到,早起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出海,几乎一水儿的做的都是工具产品,这种不需要人们有太多认同感,拿着手机就能用的产品,比如猎豹清理大师之类的,再早起的时候,确实快速的为这些公司获取用户了,问题是,这种用户来得快走得也快,因为没有文化认同,没有用户积淀,这些产品也就是兴起一时而已。
最后,我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过程,都是原因,而不是结果。互联网公司天然具备垄断的天赋,所以这道无形的墙,双方都在努力打破,而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最先打破这堵墙的,不是这些可以和美国互联网公司抗衡的BAT,而是以小米等为首的有“互联网基因”的手机或者硬件公司。比如在印度,小米,一加等手机倒是有很多人使用。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一个苗头,这意味着虽然有语言,有文化,有本地化的问题,但问题总是要被解决的,有这么一些公司,还是在努力解决问题的。
说到这里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只有在中国才出现了在体量上能和美国互联网公司抗衡的公司。这里稍微做一下解释:
第一,互联网公司要能存活,重要要素就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既包括硬件网络,也包括开发人员。而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整个世界来看,能够同时满足网络硬件环境很好,开发人员很多的国家并不多,在当时世界上,主要以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为主
第二,而一家互联网公司要能够盈利,与用户基数也是分不开的,而在当时的世界上,既有用户基数,又有网络环境,还有开发人员的国家,数来数去就只有美国和中国了。(欧洲原本有机会,但是小国太多,给冲散了)
第三,在前两个原因下,文化和语言造成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快速抄袭这一模式可以成功。这点很关键,因为如果没有文化和语言差异,那么中国即使有这么大市场,人群,网络环境,开发人员,那么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必须做和美国互联网公司做的方向不一样,也就是独立创新。而不抄袭的独立创新这件事情,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并不擅长。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是拿别人成型的一条路,但是在本地快速改进,最终拥有自己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创新都变得很奇怪。
所以,回到题主的题目:“世界都被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占领了,为什么中国却出了可以与之抗衡的BAT?”,这个原因既不值得我们自豪,也不值得我们妄自菲薄。中国出了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自然与我们的特殊环境有关,但是仅仅只有特殊环境,没有这么多人才以及公司的努力,这些环境最终还是会被打破,我们最终用的还是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认为我们有了能与美国抗衡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就在世界上有多厉害,我们的互联网公司,只是在中国厉害。
认清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知道今天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一个诡异的现状:互联网公司,原本应该是最不受地域限制的,最应该率先冲出国门的,可是今天却变成了几乎中国最后一个走出国门,甚至很多互联网公司今天还没有走出国门。在传统的老干妈,辣条,枸杞都一个个成为老外们不断尝试的“东方产品”的情况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却在“闭关锁国”,这不能不值得我们冷静的思考:到底是能力上无法走出国门,还是觉得中国的土壤更加舒适,抑或是以开放为自我认知的互联网公司,骨子里其实透着封闭?
我是江南沐雨,《众神聊斋》作者
-----
网友解答: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与文化教育,都是与中国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教育不同,西方国家个人主义色彩严重,什么分餐制及AA制这样就是有意识限制人与人情交流感情的方式简单点,而中国就不同了,中国是人情味很浓厚的国家,只因生活习惯不同,美国互联网公司设计的产品在中国不受欢迎,也就是只有中国人才能设计一下复合中国人生活习惯的互联网的产品,才能使中国自己人接受,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大多数人都是在贫穷走向富裕的道路上,特别是中国人民比较重视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文盲基本上都是解决问题了,再说中国的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可以比得上的,再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做大做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
网友解答:
不是国家政策的保护,美国企业有大把票子把中国企业扼杀在摇篮,例如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非常可乐被可口可乐用10亿灭杀,广告词还记得\"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还有南孚,汇源等等,甚至徐工差点就被美国收购,
才使国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明显欧美等是要通过企业架空中国经济,达到利用经济迫使中国屈服于美国,使美国从此无后顾之忧,所以国家政策保护使中国企业有喘息机会并逐渐发展壮大,以中国市场这个世界最大市场做后台征战世界,如:阿里,华为,百度,海尔,美的,比亚迪,腾讯,京东,小米,网易,美团,滴滴,ov,今日头条,ofo,中芯,京东方,美的,格力,宝钢,云南白药,一汽,北汽,TCL,海信等等,还有很多国字号的大家都知道就不提了,现在看来成果辉煌并让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
网友解答:
我的回答不是吹谁,也不想黑谁,就想实事求是分析一下,不要好大喜功,希望大家理解!
BAT的体量完全不能与美国的整个互联网抗衡,哪怕是某些单独的巨头
2018年苹果公司营收2660亿美元,为1.8万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595亿美元,为4000亿元人民币。
2018年阿里巴巴营收2503亿元,净利润614亿元;
2018年腾讯营收3127亿人元,净利润787亿元;
2018年百度营收1023亿元,净利润276亿元;
营收:阿里2503+腾讯3127+百度1023=6635亿元 苹果为1.8万亿;
利润:阿里614+腾讯787+百度276=1677亿元 苹果为4000亿。
如果美国再加上两个巨头呢?比如与百度对应的谷歌,与腾讯对应的facebook。
营收和利润的差距之大,是不是难以想象?
核心技术的差距更是命脉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大家能想起,它们有什么改变世界和改变互联网的重大技术突破吗?基本上都是借鉴的外国的商业模式。
苹果是智能手机的开创者;谷歌有安卓系统;这还没说芯片呢!
核心技术上的差距,是更难逾越的!
数据上的差距这么大,为什么有人会产生BAT世界巨头,甚至垄断的误解呢?
一是BAT几乎垄断整个国内市场,是国内的独角兽,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大家潜意识的会认为:只要在中国成为巨头,这么多人,肯定也是世界最大的。
谷歌没有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Facebook没有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等等。
二是没有客观的数据分析和冷静的了解。
就像一个人在县城的高中学习特别好,就会产生在全中国学习好的误解。
三是为了扶持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对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优先发展,其实缺少了对国外发展形势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客观看待进步、正视差距,吹牛是解决不了任何落后的!切勿好大喜功、好高骛远!
-----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运营总监需要什么数据分析工具?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