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为什么负气出走?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为什么负气出走?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严格来说,石达开离开天京不算是“负气”出走,更像是“拣回条命”;他带兵出走时,也没有带走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尽心辅政,形势得到好转。
诛杀韦昌辉后,把太平天国折腾得半死的天京事变终于告以段落。
石达开奉诏回天京辅政,被尊为“义王”,提领政务。
这段时期,石达开的举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改善了太平天国在杨韦之变后的局面。
首先,他安抚人心。他不计前嫌,对各路有“政治问题”的人物给予安抚,加以重用,稳定了天朝上下人心。稍微选出几个安抚的名单来,您就知道这个安抚有多重要了:韦昌辉的弟弟韦俊、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陈承榕的侄子陈玉成。除了李秀成兄弟,后期的五军主将,几乎都是有“政治问题”的人!
其次,他继续推行了杨秀清后期开始推行的一系列安民政策,不再执着于狭隘的宗教观点,使得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最后,在军事上,他也指挥各处奋战。不过,说实话,石达开辅政期间,军事方面的成绩并不明显,除了皖北战场的局面有改观,湖北、江西、皖南等地战局都没有得到改观。(可能和时间较短也有关系吧);
石达开辅政,局势逐渐得到稳定,但却引起天王的猜忌。
洪秀全对石达开的制约
李秀成评价,石达开辅政期间:人心咸服。
可是,石达开让“人心咸服”,洪秀全就不踏实了。当年杨秀清虽然权力大,但过于严厉,下面人不服,因此,想诛杨时,一纸密诏,有的是人想诛杨。可是, 如果石达开“人心咸服”了,那到时候恐怕连密诏都不知道送给谁了!
因此,洪秀全开始了对石达开的制约。
第一步:安插亲戚前往制约。
洪秀全封了自己的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和石达开一起总领朝政。
小编以为:不放心石达开,安排人来监督石达开,不算大问题。可是,你得安排明白人,能服众的人,另外,你安排进来的人和石达开之间得有明确的分工!哪些事情您负责,哪些事情我说了算,大家分得清清楚楚的,就好像李云龙和赵刚一样!
可是,洪秀全这两位哥哥确实都不具备这些素质。他们进来后什么都管,什么都发言!
不过,这招基本失灵了。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靠谱的主谁是装逼的货大家心知肚明。因此,每当石达开指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参与,积极响应;安、福王发言?鸟都不鸟!
至此,安插人来分其权的举措效果不大!
要不想什么都由石达开做主,也不是不可以。洪秀全自己出来一起指导,难道石达开和大伙不听吗?洪秀全自己又不想亲自干活,委托人干活又不放心,最后找两个不靠谱的人来恶心人,这叫什么事嘛!
第二部,疑似软禁、控制
在石达开后来自己的讲述中,提到天王猜忌,有加害之意。
是否真的要加害,石达开也没再细说,其他的史料似乎也未提及,说不好。
不过,当时已经试图控制石达开,已经是十分明显了。
我们看石达开逃出天京后发生的事情。
石达开逃出天京后,洪秀全马上排除蒙得恩和另外一个姓禾的带人前去追赶。而这个姓禾的追出去以后自己也跟着“逃”了。
堂堂辅政之臣石达开出天京,居然派兵去追?难道是因为石达开忘打卡了?
随后,石达开逃到无为后,身边聚集了一些人。此时,天京城的反应是:紧闭、严守天京城门,并派人请石达开出去辅政!
石达开逃出后,天王就要紧闭城门,可见关系确实发展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石达开不出走,恐怕下场和杨秀清差不多。
因此,石达开逃出天京,可不仅仅是小孩子闹脾气。其中,或许经历了生死之劫,只是当事人后来不愿进一步挑明罢了。
石达开出走,未带多少精兵良将
石达开出走,把太平天国精锐全部带走,这个说法最早大约来自《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自述》说石达开出走,“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走”。
可是,我认为,这不过是李秀成出于痛心,对事件较为夸张的说法。
先不说精兵,我们先说强将!
跟着石达开走的,张遂谋、赖欲新、傅忠信等人,在太平天国的地位都不高。跟着石达开走的人,连一个侯爵的都没有;除了职同丞相的国宗(就是各王带兵的兄弟)外,只有丞相一名、检点三名。至于后来“万里归朝”的朱衣点、汪海洋等人,当时都还排不上号!
石达开未带走旧部中的精华。
而在当初西征东征战事中表现卓越的将领,李秀成、陈玉成、林启蓉、叶芸来、陈坤书、张朝爵、陈得才等人,一个也没有带走!
这怎么能叫合朝文武都带走呢?
接下来说精兵。
同样是《李秀成自述》,他写道:在石达开入天京时,将“打宁国之军”交给了陈玉成。这支打宁国之军,正是当初从江西、安徽战场抽调的精锐。此后,这支精锐石达开一直没有从陈玉成手中拿回,自然也没有随石达开“出走”。
因此,即使是石达开旧部,石达开也没有拉走最精锐的部分。
石达开出走,是在照顾天京局势的前提下“选兵”出走的
事实上,石达开出走后,尽管下定决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他依然以“通军主将”的身份协调全局战事。
在满清截获的情报中,石达开与洪秀全此时依然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就如何“解天京之围”等问题多加讨论。
在德兴阿截获的信件中,石达开给洪秀全的计划是:“让李秀成会合捻军张洛行几十万人分扰下游,让陈玉成、韦俊、杨来清、洪仁常等人带兵回防天京,石达开在江西和浙江作战,打开局面。”
显然,石达开的计划与后来李秀成二破“江北大营”十分相似。都是通过对外围的作战调动敌人,解天京之围。
因此,可以猜测的是,石达开初期的想法,很可能是像后来的李秀成一样,经营江浙。这样,既不占据洪秀全现有地盘,也能在自己的根据地上发展,同时还能和太平军联合作战。
因此,石达开不可能从各紧要据点中“抽干兵力”出走。
东梁山的旧部,就曾经主动来投奔石达开,被石达开劝返原驻地。
句容等地的部队,也有意随石达开出走,也都被石达开劝返驻地。
因此,石达开,是在照顾全局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寻找部队离开的。
石达开“出走”早期,一直围绕天京周边配合作战,寻找根据地。直到1858年,洪秀全重立“五军主将制”,事实上剥夺了石达开“通军主将”职权;并不断离间杨辅清等人与石达开关系后,石达开才被迫选择“西征四川”。
事实上,从清军的反应来看,也能证实,石达开并未带走多少精锐。清军的重心,始终放在对天京的进攻方向。只有在宝庆之战这样的紧急情况时,湘军才抽调力量前去攻击石达开。如果真的如某些书中说的,石达开一口气带走太平天国七成兵力,而曾国藩们依然只打洪秀全,那清帝恐怕会治罪!
石达开带走的兵力预计
我认为,石达开带走所有兵马,要分成两种:
第一种,石达开直接指挥的人马,以及愿意配合石达开作战(但实际自己独立性很强)的,大约合计十来万。这些人中,杨辅清、石镇吉所部都有相当独立性,未受石达开直接指挥。而且,杨辅清很快就“归正”洪秀全,石镇吉也疑似“归正”(在他被清军俘虏后,说他是奉天王命去两广招兵)。
第二种,石达开直接指挥的人马,大约5、6万。
当然,这个指的是“带走”的老兵数量,石达开们后面还能招兵,实际兵力大于这个数。这个数据大约就是石达开进湖南时,曾国藩给胡林翼信件中对石达开军的估计。
以上数字,都是指打仗的兵,不包含随军家属或差役人员。
这个数据只是我个人估计,并不严谨,仅供参考。如果大家有更靠谱的信息和计算,也欢迎拍砖!
但是,即使我估计的数字有问题,石达开带走几十万精锐的说法,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石达开为什么负气出走?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高估自己,又误判局势,认为自己是朱元璋,实则连陈友谅都不如。即便带走大部分精兵悍将,石达开也没啥战绩,最终兵败大渡河,受凌迟处死。
研究太平天国史,有两个热点:太平军2万人北伐;石达开远征,其中缘由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石达开为何负气出走?带走几十万精兵吗?这问题非常有意思,笔者来谈谈个人看法。
一、石达开是否带走“几十万精兵”
几十万精兵,自然是没有的,因为太平天国从未有“几十万精兵”。1851年金田起义,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有2万人,战斗人员一万左右。
1852年6月,太平军在蓑衣渡遭遇埋伏,阵亡数千精兵,南王冯云山阵亡。8月,太平军在湘南扩军,天地会、矿工加入,人数大概是6万,旋即攻打长沙。
1852年12月,太平军拿下武昌,裹挟民众,人数60万,然后东征。1853年3月,太平军杀入南京,总计人口一百万,顺便夺取镇江、扬州,构筑京师外围防线。
杨秀清时代,奉行“精兵政策”,太平军人数并不多,却十分善战。北伐才2万人,居然打到了天津郊外;西征第一阶段,太平军也就一万余人,拿下安庆,围困南昌,进入湖北。
随着西征获胜,太平军人数不断增多,精兵也不少,但在湘潭之战、田家镇之战中惨败,也损失几万人。如此,到1856年摧毁“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之战时,石达开、秦日纲两个军团,总计兵马才7万。
“两大营”破灭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也白热化,出现“天京事变”,首义五王自相杀,2万精兵死于内斗。1857年5月,石达开又率兵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一度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基于上述分析,石达开不可能带走“几十万精兵”,十万左右应该没问题,因为翼王的威望很高,许多将领都愿意归顺他。当然,即便是10万人,也谈不上是精兵,只能说还可以,比陈玉成、李秀成手中的人马强一点。
湖广总督官文奏报:“翼贼石达开率匪数万,于五月二十三号,从安庆、彭泽分道进犯。”官文身在前线,长期与石达开交战,奏报应该属实。
李秀成自述则说:“石达开带走满朝文武将领,精兵悍将,导致国中无人,朝中无将”。为了拯救危局,李秀成不得不联手两淮捻军,跟张乐行的7万大军进行合作,方才守住了安徽。
能带走10万兵马,一点都不奇怪。石达开从天京来到安庆,一路发布告示,诉说自己的无奈,让太平军在天王、翼王之间选边站。
在安庆,石达开停留了3个月,没有去救援九江的林启荣,而是“等待”周边兵马归顺,对太平天国进行“吸血”,导致九江、镇江、句容、溧水陷落。
二、石达开负气出走,早有预谋,对局势误判
说到石达开出走的原因,许多人都认为是:“洪秀全猜忌,洪仁达、洪仁发两位草包王爷掣肘,甚至想害了翼王;石达开为了避免内部分裂,决定外出避难,防止天京事变重演。”
笔者认为,“洪氏集团”掣肘与陷害,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石达开自己雄心勃勃,不愿屈居他人之下,早就想成为朱元璋一样的人物。不妨来看下原因。
“洪氏集团”陷害石达开,有什么底气与实力呢?都知道,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天王洪秀全并没有实际权力,而是“首义五王”分管朝政,天王就是一个“虚设”而已。
创建拜上帝教,实际操作者是冯云山,洪秀全并未参与“紫荆山草创”,在教徒中威望不高。洪秀全也没有一支直属部队,军队都是“首义五王”,他们都是带着股份参加金田起义。
进军途中,杨秀清、萧朝贵等人负责带兵打仗,制定作战方案,洪秀全本人才能有限,并未参与。再则,洪秀全没能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以此树立起天王在军中的威望,而是躲在深宫之中享乐,利用“首义五王”之间的矛盾维持平衡。
试想,如果洪秀全有实权,为何还要被杨秀清欺负,东王“天父下凡”时,洪秀全差点就被杖责,还被强迫册封“万岁”?石达开回京辅政,并不是洪秀全的意思,而是“满朝文武一致要求”。
石达开回来辅政的条件,就是杀掉仅次于自己的实力派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否则就带兵外出单干。石达开气势汹汹,当着群臣之面向天王施压,洪秀全也只能照办,一点脾气都没有。
1857年,石达开离开京师,洪秀全连忙妥协,派人去劝说,还废了洪仁发、洪仁达,拿着“义王匾额”以及“群臣求情表”去安庆、抚州求和。石达开呢?非但不回来,还截杀使者,让将士们追随自己。
洪秀全就是“光杆司令”,而石达开人际关系很好,没有杨秀清嚣张,天王拿什么来陷害他呢?如果洪秀全真有实权,石达开岂能外出单干呢?要知道,洪秀全是君,石达开是臣,名分摆在那里。
1362年,地位比徐达、常遇春还高的大将邵荣,想外出单干,脱离朱元璋。结果呢?朱元璋立刻抓回来,直接绞死。试想,如果石达开在朱元璋阵营,即便他怨恨朱元璋,又怎敢叫板君王,自己创业呢?
“洪氏集团”的陷害,并不是石达开单干的主要原因,只能说是催化剂,或者说直接原因,导火线罢了。石达开单干,关键是对自身实力,以及局势的产生了误判,石达开认为自己是朱元璋,实则连陈友谅都不如。
石达开、朱元璋、陈友谅,隔着500多年,却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是雄心勃勃,希望能成为“王者”的存在,不愿意屈居人下。再则,他们都手握重兵,在集团中拥有超高威望、人气,有强大的直属武装力量。最后,作为集团的首领,徐寿辉、韩林儿、洪秀全,都是“虚设”。
元末农民起义,韩林儿是东系红巾军首领,徐寿辉是西系红巾军首领,但都没有实际权力。韩林儿的“韩宋”王朝,实权掌握在刘福通手中,察罕帖木儿将其主力扑灭后,朱元璋成为集团的实际首领,他架空韩林儿,最后将其淹死。
徐寿辉也是如此,彭莹玉、倪文俊率兵起义,拿他来当“挡箭牌”,因为他长得比较帅气,符合“弥勒降生”的形象,可以起到聚集人心作用。彭莹玉比较尊重徐寿辉,但倪文俊、陈友谅就不是这样。彭莹玉死后,倪文俊想杀了徐寿辉,却被陈友谅算计;陈友谅掌握大权,杀了徐寿辉,“天完”王朝灭亡,建立“陈汉”。
朱元璋对于“韩宋”,陈友谅对于“天完”,石达开对于“太平天国”,他们三人的地位都是一样,是顶梁柱的存在,也是实际掌舵者。天京事变后,“首义五王”仅剩下石达开,而他又成功在天京事变中“洗白”,故而在太平军将士中拥有超高的人气,洪秀全对他十分忌惮。
洪秀全没有实权,迟早要让出“天王”之位,无论是杨秀清、韦昌辉,还是石达开,都不可能为他“杨白劳”。打天下,靠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凭什么让你洪秀全在坐江山呢?君王没有贡献,又没实权,将领岂能臣服,拱手交出手中的实权呢?
东汉末年,曹操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如果让我放弃手中权力,辞职回家归隐山林,博取虚名,我是不会这么做,也不切实际。如果天命在孤,我愿意做周文王。”
石达开不愿意做曹操,却希望效仿朱元璋,表面上尊奉太平天国,实则有自己的想法,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这一点,我们从石达开外出单干时,所进行的一些做法,可以看出端倪。
1856年12月,石达开回京辅政,到1857年5月离开天京,前后也就5个月时间。石达开出走时,一路发布告示,宣传《五言告示》,在芜湖、无为等地都遍布传单,详细说明自己外出单干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石达开是被逼无奈,负气出走,岂能在短时间内发布这么多传单呢?这些传单,阐述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以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然后表明心迹,让将士们选边站,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抵达安庆,这是石达开的大本营,洪秀全绝对管不住他,但石达开并未留在安庆节制众将,扮演类似尔朱荣、刘裕的角色,而是拒绝洪秀全的妥协,执意要外出单干。再则,石达开又尝试更改太平天国旗帜、官职、礼仪,以此来试探将领们的态度。
停留安庆3个月,洪秀全妥协了,朝廷大臣也联名“求情”,足以让石达开冷静下来。如果石达开不想单干,又不想被“洪氏集团”掣肘,可以留在安庆,既能做“忠臣”,又可以继续掌权,何乐而不为呢?
洪秀全派来的使者,石达开都将他们“留下来”,对不愿意追随自己的,有些则派兵追杀。镇守各地将领,愿意前来投奔的,石达开重用有加;对留在太平天国的将领,石达开也颇有怨言。例如,林启荣困守九江,向石达开求救,石达开却不理会,坐视对手战败。
陈玉成、李秀成,骁勇善战,是太平天国新起之秀。石达开驻扎安庆时,陈玉成率领新招募的士兵攻打湖北黄梅,石达开也不协助,扩大战果;李秀成手中不到7千兵马,能战斗的不足4千,在桐城遇到困难,也没增援。镇江吴如孝,遭遇数万清军围攻,“江南大营”卷土重来,石达开也不去求援。
如果石达开真的为了太平天国,仅仅对“洪氏集团”不满,为何不去救援自己的队友,且他们曾经并肩战斗,结下深厚的友谊呢?合理的解释,就是石达开想自己创业,效仿朱元璋,成为王者的存在,可惜翼王高估了自己,也误判了局势。
从战略环境角度考虑,石达开出走的1857年,是清朝最为困难的时候,对起义军而言,绝对是天赐良机。首先,南方的八旗、绿营损失殆尽,重新组建的“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不足以威胁到天京,战斗力很差。
再则,太平军的劲敌湘军,也是元气大伤,处境困难。咸丰皇帝对于湘军这支“私人武装”,利用的同时,也防备有加,处处为难曾国藩。拼杀数年,曾国藩还是名义上的“团练大臣”,无法得到总督、巡抚等实权,受尽了地方官冷眼,湘军的粮饷经常供应不上,还被绿营兵挑衅。
曾国藩很恼火,想“以退为进”,以“丁忧”为由辞职回家,希望咸丰挽留。谁知,咸丰重点栽培胡林翼,立刻批准,连装样子挽留都没有。如果不是李秀成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以及胡林翼身体不好,曾国藩估计没有机会出山。
此时,两淮地区的捻军,在张乐行率领下,横扫中原,来去如风。僧格林沁麾下的八旗马队,清朝最后的劲旅,被牵着鼻子到处走,疲惫不堪。捻军在两淮地区活动,清朝的主力军无法南下,清朝在江南的力量不足。
最后,英法联军再次挑战大清,将战火从广州烧到天津,数千里的海岸线到处是炮火。为了打击清朝,英法联军曾联络太平天国,但洪秀全不愿意出卖权利,拒绝与洋人合作,坚决捍卫主权、尊严。
本人威望高涨,又有“战神”光环加持,战略环境对自己也有利,这是石达开敢于单干的底气所在。遗憾的是,石达开误判了局势,也高估了自己。清朝即便四面受敌,但鼓励各地办理“团练”,组建私人武装,太平天国想要灭掉这些多如牛毛且战斗力强悍的武装,也不容易。
石达开眼高手低,没有太平天国这个“平台”,又不自己创造“平台”,而是采取所谓的“流寇战术”,到处乱窜,想捏软柿子,结果处处碰壁。
朱元璋、陈友谅都创建自己根据地,锐意经营,然后争夺天下。石达开则是流寇作战,拖家带口转战各地,没有固定根据地,也缺乏明确奋斗目标,结果兵败大渡河,被凌迟处死。
朱元璋夺取天下,是最后的赢家,韩林儿途中淹死。陈友谅虽然战败,却让朱元璋损失惨重,也算是王者。石达开单干,基本没打过胜仗,连土匪都打不过。太平军的劲敌胡林翼、曾国藩,石达开单干之后,从未与他们碰面;石达开面对的清军,都不是精锐,只能说够用而已。
衢州之战,石达开惨败,清军统帅是福兴,士兵是绿营,一般而已。宝庆城下溃败,城内是杂牌军;城外是李续宜、刘长佑湘军。李续宜的部队,几乎都是新招募而来,因为前一年的三河之战,李续宜的哥哥李续宾军团被陈玉成全歼。刘长佑军团,在1857年的江西之战,被韦俊一顿吊打,也是损失了不少人马。
刘长佑、李续宜从统帅角度看,只能算是二流,但石达开就是打不赢。败退广西之后就更惨了,石达开驻扎在河池宜州,率兵攻打山寨,想夺取粮食,却被一帮匪徒击败,连吃饭都成问题。1863年的大渡河畔之战,与石达开交战,并最终打垮翼王的清军,不是湘军、绿营,而是岭承恩、王应元的土司兵。
单干之前,杨秀清全盘策划,石达开压着胡林翼、曾国藩吊打,是“战神”级别的人物。出走天京,自己率兵征战,石达开最终栽在岭承恩、王应元手里,反而成了清朝名将的“制造者”,许多将领都拿石达开来刷战绩,着实有意思。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石达开为什么负气出走?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为什么出走,小编已经在另外一篇悟空问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06769508986781955/
中给出了答案。今天,小编就重点讲一讲他究竟带走了多少人?
其实,想知道石达开出走带了多少人,首先需要知道石达开出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拿小编为例吧!小编是在童年时,听单田芳的评书《百年风云》,知道有石达开出走之事的。
单老先生告诉小编:石达开被天王猜忌,于是跑出天京。他在京城近郊演说三天,号召太平天国将士跟着他干。很快,石达开便召集了二十万大军。于是,他带着他们浩浩荡荡开往四川大渡河。自然,这个属于石达开的GAME也就OVER了。
很多人对石达开出走过程的了解,和童年时代的小编一样,仅限于评书水平。他们往往认为,石达开离开天京,就开始拉人,拉完了人,就开始出走,自此一去不回头。很显然,石达开出走属于一锤子买卖。
事实上,石达开出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离开天京开始,到彻底脱离太平天国的疆土结束,可以根据时间和空间分为几个阶段。下面,小编便按顺序讲一讲:
一、从天京到无为。
咸丰七年五月二十五日,石达开出走一事第一次出现在清方的奏报中。时任两江总督的何桂清告诉咸丰:“传闻本月十一日,翼王石达开已由铜井渡江逃往江北。”
显而易见,石达开离京在五月十一日或之前。
闰五月六日,石达开的行踪又一次出现在清方的奏报里。安徽巡抚福济告诉咸丰:“五月十八日,石逆由金陵带其党与数千,道经该州前往上游。”
从这里我们知道,石达开自天京到达无为时,身边带着几千人。
事实上,石达开出走究竟带走了多少人,太史专家中只有一个人专门写过论文分析。这就是史式先生的《石达开离京时从征人数考》。此文在网上流传甚广。小编把它贴在下面。
史式先生的考证非常给力,也算一洗石达开的不白之冤,但他考证的只是石达开从天京到无为时,带走人马的数量。然而,石达开到了无为,出走就结束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
下面,小编便重点讲述一下石达开离开无为后带走了多少人?
二、从无为到彭泽,再从彭泽折返安庆
石达开到达无为后,立即令手下广贴告示,号召太平天国人投奔他。与此同时,石达开的手下也开始四处拉人。
翼殿礼部有个姓吕的赞书,他跟着石达开离开天京,来到无为,宿在无为辖属的黄姑闸,恰与六安州总制掌书陈凤曹住在一起。吕赞书劝陈凤曹跟翼王走,说了这样一番话:“翼王见天王疑忌实深,故私自出京,誓不回去。随后络续随翼王而出京者,官员兄弟约有五、七万人。”
陈凤曹心里没底,只得与吕赞书虚与委蛇。事后,他把具体情况写在信中,禀告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六安州的陈总制。这封信被清方缴获,连同石达开的告示一起被安徽巡抚福济打包,送到了咸丰的御前,并保留至今。
到了闰五月十五日,福济在奏报里继续追踪石达开:“近日安庆人来传言,该逆到彼一过而去。”
很显然,石达开离开无为后,并未在安庆停留。那么,他的目的地又是哪里呢?
答案是彭泽。
五月三十日,胡林翼得知石达开于二十六日率军数万,抵达彭泽。他急忙写信通知左宗棠。左宗棠又写告诉了在江西征战的王錱。
五月三十日,官文在奏报中也告诉皇帝:“翼贼石达开领股匪数万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于安庆、彭泽分道上犯。”
不过,彭玉麟闰五月初五写给李续宾的信中,石达开的兵力十分可怜:“伪翼王自金陵带所部声称数万,究亦不过数千。”
那么,石达开到达彭泽后,分道上犯了吗?
答案是没有。
《李忠武公遗书》中,有一封李续宾写给王錱的信,我们在信里找到这句话:“前月石逆到彭泽,仍又折回”。
闰五月二十二日,德兴阿的奏报也告诉我们:“探得石逆仍在安庆”。
由此我们能够推断出:五月二十六日之后,石达开并未上犯,而是自彭泽折返,回到了安庆。
之后,石达开在安庆呆了三个多月,约在八月初离开。至于他为何一去一回,小编在头条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94424485145084424/
https://www.toutiao.com/i6732439107982590467/
有过解答,不再赘述。
三、安徽安庆-建德-江西景德镇-乐平
石达开在安庆呆了三个多月。其间,他继续在青阳、无为、金柱关等处贴告示,号召太平天国将士投奔他。更是一度树立“太平安国”大旗,打算另立国号。
八月初,石达开离开安庆,前往建德,并在建德-景德镇-乐平一带驻扎了一个月左右。
在此期间,他开始向九江、湖口、彭泽一带吸血,引诱那里的太平军投奔他。九月四日,石达开部自景德镇、乐平而来,经万年,占安仁,开始了援救江西的军事行动。
那么,此时石达开手下有多少人呢?
九月十八日,时任西安将军,在江西帮办军务的福兴告诉皇帝:“景德镇逆匪络绎而来,……计数实有三四万众。”
福兴的数字被江西巡抚耆龄证实,十月二十二日,耆龄告诉皇帝:“伏查此次大股贼匪三四万,凶悍者多,由皖入江,欲与抚建逆党会合往援临江、吉安。”
所以,石达开离开安庆后,在建德-景德镇-乐平一带盘踞一个月后,是带着三四万人救援江西的。
四、从江西到浙江
石达开来到江西后,救援临江和吉安都失败了。于是,他决定发兵浙江,开辟新的根据地。
咸丰八年正月十三日,石达开由抚州出发,向东挺进,经鹰潭、河口、铅山自广丰入浙。
那么,此时石达开带走了多少人呢?
咸丰八年二月初十,福兴在奏报中说:“洪逆以金陵危急,数次赴抚求援。石逆遂率抚、建、新淦之匪,倾巢而出。抚、建郡城各留广匪千余,其余悉数东窜。头起为伪顺天侯伪奉天燕,二起为伪石国宗,三起为伪杨国宗,四起为伪新国宗,五起为伪七国宗,六起石逆自统大队。石逆之后,尚有两起未到,号称十余万。实则掳胁乡民为之搬军辎重者居其半。”
这么一看,石达开虽然号称十余万,但既然是号称,实数肯定没有那么多。而且,福兴也说了,号称十余万的大军之中,有一半是勤杂人员。最后,小编还要提醒大家,石达开入浙的六起队伍中,三、四、五起疑似是杨雄清、杨宜清、杨辅清兄弟的队伍。我们知道,尽管杨家兄弟跟石达开混了一阵,但最终都回到了太平天国。
福兴曾说两起未到。很快,这两起就到了。二月十八日,福兴在奏报中告诉我们:“伏查连日下游续来之匪两起,约万余人。……现讯据前后生擒贼供,系由新淦经石逆调来东路,所有该处股匪业已空城而出,全数上犯。”
二月十九日,浙江巡抚晏端书在奏报中声称:“并据各路探报,均称贼众自河口以至上饶、广丰蔓延百余里,不下六七万人。”
可以看出,石达开大肆搜刮了太平天国在江西的兵力,全力开赴浙江。这也是他出走后,带人最多的一次。自此,石达开离开了太平天国的疆域,带人的行动,也算差不多结束了。为何小编要说差不多?因为还有一个尾声。
咸丰八年四月二十日,抚州陷落;二十三日,建昌陷落。两座城池陷落后,因为石达开尚在浙江征战。部分太平军突围,跑到浙江投奔了石达开。从此以后,石达开从太平天国带人的行为,彻底结束了。
行文至此,盘点石达开出走后的一带一路,可以看出,他每阶段携带的兵力,都不到十万。而且,石达开军队的人数,大多出自清方的奏报。众所周知,虚报敌军的数量,是清军喜欢做的事。
因此,传说石达开带走了十万、二十万大军,并非事实。
不过,小编还是要说,石达开尽管没有带走那么多人,但他对太平天国的破坏作用,比真带走二十万大军还严重。
原因是太平天国经过天京之变,人心本就不稳固。石达开再这么一路跑一路拉人,更是闹得人心惶惶。对于太平天国人,除了在天王和翼王之间站队,还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更多的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当长工”去了。
我们看几段清方奏报中的文字:
“传闻本月十一日,翼王石达开已由铜井渡江逃往江北,洪逆令蒙贼、禾贼追之,禾贼亦乘势逃去。”(何桂清奏)
“探得金陵自石逆去后,洪逆屡遣人追赶,皆为石逆所留,或竟遭其杀害,即广西老贼曾受伪职者,亦多借追亡为名,中途均各远遁。甚至自散谣言,谓官兵大队已至,并不候令,争先出城交仗,借此脱逃。”(德兴阿奏)
“查石逆负气出奔,虽经洪逆百计挽留,悍然不顾,即其党与亦各自逃亡。”(福济奏)
我们看到,石达开到达彭泽后,据吕赞书提供的数字,他的手下应该有五、七万人。然而,三个月后,他从安庆出发,在建德-景德镇-乐平一带,停留了一个月,从九江、湖口、彭泽等地拉人,再向江西进发时,兵力竟然只剩下了三四万。
人为何越拉越少,自然是都跑了!
石达开出走,既不得人心,也是亲者痛仇者快的分裂。
⇦✹石达开为什么负气出走?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率军离开天京城,被认为是造成太平天国分裂,以及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石达开带走了不少军队,造成军队无法集中兵力对清作战。
(石达开剧照)
因此,后人对石达开出走的时候,究竟带走了多少军队,纷纷猜测不断。不过,由于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记载石达开带走军队的数字,因此,这也就成了一个历史未解之谜。
认为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带走了不少军队,主要缘于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列举的“天朝十误”中的第六条:“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这里说的“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感觉就像是带走了太平天国最主要的人马。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至少也得有个几十万人。连范文澜先生也认为,带走的数字是十多万人。
认为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并未带走多少人,这是来自于清朝大臣给朝廷奏折中所记述的情况。比如福济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石逆由金陵率其党与数千,道经该州前往上游,到处张贴伪示。”这里明确说明是数千人。何桂清在奏折中说了“伪翼王石达开已由铜井镇渡江逃往江北,洪逆令蒙贼禾贼追之”这样的话。石达开能很快渡江,洪秀全能率军追击,都说明石达开的人数不会很多。
(洪秀全剧照)
虽然说法不一,不过我认为,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应该并没有带走多少人马。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李秀成的自述并没有关于带走人数的表述。
李秀成在自述中说的是“合朝好文武将兵”。这句话其实并没有说带走了多少人,只是说带走的人是“好文武将兵”,也就是说,带走的是那些优秀的文臣、武将、将领、士兵。毕竟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包括石达开自己的嫡系部队都在这个队伍里,因此,李秀成的话并没有错。再说了,在任何一个团队中,优秀的毕竟是少数,平庸的肯定是多数。因此也可以说明,石达开带走的人,应该是极少的一部分。
其二,清朝大臣给朝廷的奏折应该有数字上的夸张。
包括福济、何桂清等清朝大臣们,在给朝廷上的奏折中,在数字上应该是有夸张的。为什么有夸张呢?毕竟只有把军情说得严重一点,才能获得朝廷的重视,在军队人数与粮草上,都给予特别的照顾。这一点,也是人之常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朝大臣说石达开有数千人,准确的数字应该比数千人还少。
另外,何桂清说石达开很快渡河,以及洪秀全曾派人追击,这种不涉及数字的信息,显然是准确的。而这种准确,也恰巧说明了石达开人数不多。他要人数多,也不会那么快地渡河,洪秀全也不敢派人去追他。
(李秀成剧照)
其三,石达开不可能带走很多人。
当时刚发生天京事变不久,大家的关注点,显然都在杨秀清、韦昌辉被诛杀问题上,其实对洪秀全和石达开的矛盾,关注并不多。再说了,洪秀全和石达开的矛盾,是高层之间的矛盾,一般人并不清楚。
因此,如果石达开要出走,只可能石达开自己的嫡系部队跟着出走。其他人并不知情,让他们跟着走,可能性并不大。就算是石达开的嫡系部队,了解真实情况的并不多,再加上他们对洪秀全的迷信,肯定有很多人觉得石达开这种出走,是一种分裂行为,因此,也可能不会跟着走。
而石达开当时带进天京来的人马,也就是7万人。所以,实际上跟着石达开走的人,肯定不会超过7万。说有十多万几十万人跟着走,显然是夸张了。
其四,石达开不可能带着很多人走。
石达开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讲义气。虽然他信奉天主,但是义气在他身上所占的比重,显然是最大的。也就是所,中国传统文化显然比西方文化给他的影响高得多。
石达开虽然离开天京,但是他并没有独立成一个体系,而是继续拥护天京政权。为了表明他的态度,他一离开天京,就到处张贴《五言告示》。在告示里,他写道:“力酬上帝德,勉报主恩仁。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就是说,他对上帝依然是忠诚的,他对天国依然是忠诚的。
而且,石达开为了表现他的忠诚,在出走天京后,他依然从大局出发,积极地为天国谋划。他让李秀成、陈玉成等得力干将回到天京,致使他手下无将,这就是他忠诚的表现。后来,他所发动的很多战役,都是围绕天京展开。哪怕天京不给他援助,他依然会这样做。
既然石达开出走的“初心”在这里,他怎么会带走太多的人马呢?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
┨m石达开为什么负气出走?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将领,又称为石敢当,太平天国建立后,在永安建制,石达开被封为翼王,后来石达开又被封为通军主将,军民尊石达开为义王。
那石达开后来为什么要负气出走呢?走的时候,他真的带走几十万精兵吗?
太平天国建制后,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人员开始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特别是洪秀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他不问政事,把政事交于东王杨秀清,导致杨秀清权利过大而生骄横之心。
最终发生了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并且牵连甚广,上万杨秀清部属被诛杀,因为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失去很多骨干人员,让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而在外领兵的石达开听到天京事变后,急忙回去,同时责怪韦昌辉杀戮过重,惹怒韦昌辉,因此韦昌辉要杀石达开。石达开离开天京后,韦昌辉杀石达开的家人。
回到军队中的石达开于是举兵上书洪秀全诛杀韦昌辉,最终韦昌辉被杀。而后石达开回到天京,被尊为义王,他安抚人心、提拔年轻的将近独挡一面。因为天京事变带来的混乱局面开始安定下来,石达开也深得人心。
洪秀全看到石达开很得人心,就对石达开心生猜疑,同时洪秀全又封他的两个哥哥为王,用来牵制石达开,也准备加害石达开。
石达开不愿再次发生像天京事变那样的内讧,所以就避祸离京出走。
后来太平天国局势出现危难,洪秀全就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不愿回京,但会让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回京增援,而他则继续在外为太平天国作战。
而石达开离开天京时带走的人马,一种说法是二十万,一种说法是十几万,一种说法是大队人马。所以带走几十万精兵是夸大的说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