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到底有多珍贵?
❊╬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到底有多珍贵?
二次大战时,共有26项技术革新式的重大发明,主要是武器方面的发明,其中有22项是德国人取得的,小到自动步枪,大到巡航导弹,剩下是美国、英国、苏联的发明。但是这些发明都是伤害生命的武器,战场上有2个目的,一个是杀死敌人,一个是保全自己,所以除了杀伤敌人外,后勤保障一定得供应上。
图为盘尼西林发明者弗莱明。
战场上有句话: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并不是部队有多少飞机大炮才厉害,还要看部队吃什么,穿什么,受伤能否及时得到救治,这才是会打仗的将领考虑的问题,那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不叫会打仗。二战中救人的发明,最牛掰的就是盘尼西林,俗称青霉素。
盘尼西林在二战时是军管药品,那时中国是盟国,跟美国关系不错,能搞到一点货,但是市面上十分稀少,都在黑市上交易,据说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一支盘尼西林4块大洋,货物紧缺的话再多钱也无处买。图为北京的中央防疫实验楼,接受美国的援助1948年正式生厂盘尼西林,但是量很少。
相信大部分人都注射过青霉素,感冒发烧,有炎症,注射青霉素就能康复。在没有青霉素这东西时,一个小小的发烧都能引发人死亡,相当于绝症。而青霉素是一种抵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药,在民国时期,一些富裕的家庭都会积攒盘尼西林,这玩意儿是硬通货,跟黄金似的。
二战时苏联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在乌克兰视察时,被叛军打伤,后伤口感染,斯大林碍于面子未向美国人进口盘尼西林,这位可并列朱可夫样的人物就这样病死了。
所以战争年代有实力的家庭,都会攒黄货,就是黄金,黑货,就是鸦片,再就是盘尼西林,能救人命的。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就发明发青霉素,但从发明到应用是需要时间的,而人类科技的进步往往是通过战争来催发的,青霉素也是在1942年才在生产车间正式量产,而青霉素也拯救了大量美国人。
有人统计,二战时一个日本兵消耗1公斤后勤,而一个美国兵要消耗600公斤后勤补助。
在太平洋战场,热带雨林被蚊子、蚂蝗盯咬很容易发烧,青霉素一打就好了,在欧洲寒冷的天气冻伤后,青霉素一打也好了,但是日本兵就没好运气了,得了疟疾就只能等死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美军死亡1000多人,日军死亡2万多人。所以战争中,杀人的固然重要,但是救人的更重要。
↽#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到底有多珍贵?
这个战争时期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盘尼西林”是Penicillin的译音,就是青霉素。
关于青霉素在二战中的使用情况,国内的影视剧全是不顾历史事实的胡编,这个提问下面的回答也是以讹传讹。
青霉素前有磺胺
青霉素在1943年春才开始给军方使用,成规模已经到了二战的后期了。在青霉素之前是有抗生素的,就是磺胺。磺胺是德国人先发明的,但希特勒认为科研是犹太人的玩意,使得德国没有配备磺胺,直到海德里希遇刺后才意识到抗感染的重要性,德军才开始配备。
美军英军则从一开始就配备了磺胺,这是赢得二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苏联不生产磺胺,抗菌是用大蒜汁消毒,效果吗就是哈哈。
日本更是不重视,也没有磺胺,抗菌靠的是武士道。
中国军队同样没有磺胺,靠的是血肉长城。
青霉素不是弗莱明的功劳
在青霉素这个伟大发明上,历史学家有一段评价:“没有弗莱明,就没有钱恩或弗洛里;没有钱恩,就没有弗洛里;没有弗洛里,就没有希特利。没有希特利,就没有青霉素。”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他不会纯化,也就只好束之高阁。
是牛津的弗洛里团队从弗莱明的论文和菌株开始进行纯化,因为钱恩是做纯化的,但青霉菌的产量上不去,是希特利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已经是二战期间,英国天天挨炸,物资紧缺,根本没有能力大量生产,希特利来到美国,利用美国农业部的发酵能力,加上全美药厂的合作,才使得青霉素能够临床应用。
因为诺贝尔奖只能给三个人,结果对青霉素临床应用贡献最大的希特利痛失诺贝尔奖,这也没办法,他算钱恩的手下。
之所以后人在青霉素的发明上只知弗莱明,是因为共同获奖的三个人里面只有他是正经的英国人,弗洛里是澳大利亚人,钱恩是德国难民,而且弗莱明和英国官方关系好,结果就把名声全揽到自己名下。
青霉素在二战中应用情况
影视剧中那些青霉素的情节全是胡扯。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后,在英国也热起来,但英国药厂支援战争的压力很大,无法马上进行青霉素大规模工业化,而且由于青霉素发现权的争吵,使弗莱明与弗洛里、弗洛里与钱恩之间相互不信任,很难有真正的合作。
美国则雷厉风行,青霉素被定为第二优先,仅次于发展原子弹。1943年春青霉素开始提供给军队使用,到秋天,能够在战区使用,但成本极高,只能给有生命危险的伤员使用。
在全美各药厂一起努力下,1943年前5个月一共生产出5亿单位青霉素,但只能救治180位危重病人。其后7个月生产出2050亿单位。1944年,产量达到16330亿单位,在诺曼底登陆时,每月产量达到1000亿单位。盟军有3000亿单位、10万剂量青霉素的储备,1945年青霉素产量达到79520亿单位,1943年,青霉素每剂费用为200美元,到1945年下降到6美元。1946年每剂成本只有55美分。
二战期间,青霉素优先军用,起码在1944年以前,非军用根本不可能,美国制造的青霉素更不可能流传到中国去。
中国也有青霉素
影视剧的编剧们就知道胡编进口青霉素的故事,不知道二战期间中国也有自己生产的青霉素。
1937年,中日于淞沪会战。
热血男儿义无反顾,医生也抗日救亡,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前线医疗救护队有来自上海医学院的师生,其中有教授汤飞凡。在汤先生多次强烈要求下,他被分配到第一线救护站,对伤员进行初级创伤处理,救护站离火线只有几百米。
上海沦陷后,兼任英国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细菌系主任的汤先生接到通知,撤往英国,就在这时,收到他的老师、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长的颜福庆的来信,请汤飞凡到长沙重建中央防疫处。
汤飞凡当即赶赴长沙,不久长沙告急,在他的大力坚持下,中央防疫处撤往昆明,二周后日军逼近长沙,在长沙大火中,防疫处的房舍全毁,所留仪器只剩了一个旧锅炉。殿后的两名职工费尽千辛万苦,终於把这台锅炉运到昆明。
1940年,中央防疫处落脚滇池,其生物制品质量达到欧美同类产品水平。防疫处生产的疫苗和血清不但供应大后方的防疫需要,并支援了陕甘宁边区。这些制品因为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也被在太平洋战区作战的英、美盟军所采用。
青霉素问世后,有一系列关于提纯的论文被发表,但具体生产工艺属於军事机密。尤其是不同菌种青霉素的产量相差悬殊,高产株如稀世珍宝,外人根本无法拿到。
关于国产青霉素的研发,汤先生在《吾国自制青霉素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写道:“民国三十年秋,昆明中央防疫处文献会之某次周会内,曾由魏曦技正报告:关于Abraham, Chain和Florey诸氏在Lancet杂志上,所发表对于青霉素或盘尼西林之研究一文,据称青霉素,既无毒质,且具充分杀菌效能,对于战争必有莫大贡献。因此引起吾人深切之注意,同时以青霉素既系霉菌所产之物,则其制造,自属生物学制品范围之内,是以吾人深欲一为试探。”
在汤飞凡的号召下,防疫处上上下下掀起了寻霉热,全体职工及家属从早到晚到处寻找绿毛,经过多次失败,终于从技正卢锦汉的皮鞋上的一团绿毛,分离出一株能产生青霉素的菌种。
1943年《自然》(Nature) 杂志专门采访中央防疫处,是这样解释介绍青霉素生产车间的:“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台又旧又漏、而且每天用完后都要修理的锅炉,就靠它,解决了所有的器皿消毒和蒸馏水供应等“,”用过的琼脂要回收使用,回收的设备是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进行透析;没有商品蛋白栋供应,完全自己制造,胃酶用完了,用从自己养的猪的胃里面提取”,“汤博士的工厂保持了高水平,虽然没有自来水,但他的马厩和动物房都非常清洁。他有一个效率高的培养、分装和检定系统。尤其有趣的是,他有一个自己的玻璃厂,能制造各种中性玻璃器皿。”
就是靠这样的简陋条件,中央防疫处生产出每毫升200-300单位、每瓶两万单位的国产青霉素。
汤飞凡先生少年时曾立志“发明一种预防方法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1955年,他发现了沙眼病原体,使人们认识到沙眼的传播特性,寻找到了治疗的药物,从而改变了中国人十眼九沙的情况,以上海为例,1959年沙眼发病率为84%,两年以后降到5.4%。
1958年9月30日晨,受到拔白旗运动冲击的汤飞凡割腕自尽,以死抗争。
学界共识,如果汤飞凡活着,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就是他的。
借着这个提问,回忆一下抗战中这段小插曲。
汤先生是湖南人,就用“湖南少年歌”中的一句献给这位医学巨人吧。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到底有多珍贵?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在战争时期,盘尼西宁比黄金还贵,几乎可以用来换航母,在1943年,一剂(约为0.23克)盘尼西宁价格是200美元,二战时期一艘简易航母价格大约800万美元,而50公斤的盘尼西宁价值4200万美元,换5艘航母绰绰有余。
在很多抗战剧中就有体现,盘尼西宁在二战中,尤其是中国战场,十分稀缺,即便是到了内战时期,也依然十分紧俏,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李云龙偷袭楚云飞之后,李云龙危在旦夕,上级专门派人送一盒盘尼西宁来救他这个师长的命,在攻打平安县城时,李云龙一个独立团已经有将近10000人,而到他当了师长,人数绝对是要在这个数字上翻几番的。即便如此,作为八路军中高级将领,才能享受得到如此待遇,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是何等的珍惜啊,说它比黄金还贵,一点不过分。
无意间发现的盘尼西宁
盘尼西宁是音译,也叫青霉素,算得上是二战时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让千百万人从细菌死神手中走了回来,成功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它的发现,纯属偶然,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度假归来,发现去旅行前的培养皿中长出大量霉菌,奇怪的是,在这种霉菌周围,以生命力强大而著称的葡萄球菌居然都死了,这一现象,让对细菌学敏感的弗莱明精神为之一振,也就是说,如果他能从该种奇特现象中找出杀死葡萄球菌的根源所在,自己不光能名扬世界,更能飞速成为顶级富豪。
在当时,细菌学还算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距离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空气中细菌的存在才不到67年。20世纪初,细菌学研究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时期,但多数进展不大。
这一偶然的发现让弗莱明欣喜若狂,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奇特的杀菌物质并不在霉菌上面,而是在培养液中,如何分离并成功保存该种神奇的物质成为了一个摆在他面前的巨大难题,每当他尝试从溶液中分离该种物质的时候,经常会迅速失活。就这样,即便用了很久,他依然一无所获。但关于该种现象的记载和说明他却整理成了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面。
他本以为这篇论文一旦发表,会在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然后就是坐等功成名就,可是,现实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满怀期待等来的确实石沉大海,自己的伟大发现,居然连一个水花都没有激起就再无音讯了。他有些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或许是自己命中不敢有此财富和名声。
盘尼西宁大放风采
事情在11年后,出现了转机,可这一次,好像跟弗莱明没有什么关系了。这一年英国的生化学家钱恩在弗莱明当年发表论文的那本杂志上看到这个惊世骇俗的伟大发现。当时的钱恩跟弗莱明当时发现该种神秘现象的时候情绪一模一样,但佛罗里却比较冷淡。追求科学的道路注定是孤独而煎熬的 ,在实验室中熬了一年半之后,钱恩终于提取出非常微量的高纯度青霉素,他想在小白鼠身上进行试验,但迫于自己没有动物试验资格,遂再次请求弗洛里利用自己的身份给自己开方便之门,佛罗里依然认为你钱恩是个生物化学家,就老老实实的做好你自己领域的研究就行了,非要来动物身上掺和什么呀。佛罗里面无表情的给他来了个拒绝三连。
钱恩是个明白人,强扭的瓜虽然刺激,但不甜,这一次他决定另辟蹊径,你弗洛里不同意,我找其他人就行,钱恩长袖善舞,找了其他人入伙,这次,他在两只感染了细菌的老鼠身上注射青霉素,想看看这神奇物质有何厉害之处,果然,前辈弗莱明诚不欺我,没过多久,老鼠就康复了。虽然离临床还有从南极到北极那么远。
弗洛里果然是个见风使舵的高手,得知钱恩的实验成果,想要插上一脚,嘴上说对这个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可这兴趣却是在一瞬之间就培养起来的,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在战乱之中还在实验室里面做研究,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当时的英国随时可能被德国打败,两人早就做好了德国人入侵就毁掉实验室的准备。在1940年8月,他们就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面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时间引起了巨大关注,人的功成名就 ,有时候就是讲究点天时地利人和,弗莱明显然没有这个命。
虽然名声在外,但离临床还太远,两人依然没有放弃这项前景巨大无比的研究,在1941年,他们曾用提取出来的青霉素治疗了一个面部感染严重的警察,警察的病情迅速好转,但存货不够,警察最终遭遇不幸,虽然人没救活,但这种神奇的药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战争中有无数人受伤,当时的传言也就是,只要在战场上受伤,也就等于被宣布判了死刑。许多士兵唯有等死。
有需求就有科学攻坚,就这样,从1941年,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快速发展,到了1943年,青霉素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重要高端研究项目,要知道,它仅仅是排在核计划后面。此时,在美国已经开始量产。当时美国的三家企业成为生产青霉素的中流砥柱,它们是今天的辉瑞、默沙东、施贵宝。
战火之下的盘尼西宁研制之路
那个时候青霉素工艺并不完善,需要冷藏,所以即便是后勤先进如美军,也不可能每个士兵都有,至于中国,美国虽然通过驼峰航线援助,但只是杯水车薪。
在众多对中国青霉素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之中,有一位被尊称为奥地利白求恩的卫生顾问傅莱医生。他曾在抗日敌后根据地晋察冀地区救治过大量的抗日将士,也为我国军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在担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顾问时期,成功研制出初制青霉素和外用青霉素。
当时的战场卫生条件极差,大量的伤员被细菌感染,轻则留下残疾,重则丢掉生命,傅莱医生眼到之处,皆是人间惨境,据他所知,在1943年,美军研制的青霉素早就大量的在盟军各地战场广泛使用。但中国许多敌后战区使用的仍然是凤毛麟角,傅莱决定向英美有关部门求助,获取青霉菌种研究资料,当时他带领王学礼和宋同珍两位助手,在中国医大内土法生产青霉素,作坊式的生产,无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难题,在失败50多次后,终于生产出青霉素,但产量极低。就连当时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昆明,也只能每周生产50万单位(现在一次肌肉注射都有80万单位),延安的产量几乎十分稀少。
爱国科学巨擘樊庆笙
中国研制青霉素历史上少不了一位重要人物——樊庆笙,1940年,樊先生前往美国留学,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樊庆笙归心似箭,千辛万苦突破日军封锁,毅然回国,当时他觉得苦难的中国需要它,在回国前四处奔波,向美国医药驻华协会苦苦求助,终于求澳研制盘尼西宁的仪器设备以及试剂。历尽千辛万苦设法搞到1支宝贵的菌种,这些菌种,比黄金还要珍贵许多。
1944年,樊庆笙与美国医药驻华协会成员携带美国捐赠的200多箱设备登上了回国的运输船。不料这艘船开出没多久之后,竟然被日军炸沉了。提前收到樊庆笙要回国消息的同窗好友裘维蕃十分悲伤,但奇迹出现了,半年后,樊庆笙突然从昆明冒了出来。原来这是非常时期的特别安排,当时的日军谍报工作非常强大,为防不测,这些归国科学家换乘另一艘船。
当时的昆明,另外一位大人物——汤飞凡正在领导专家团队研制盘尼西林。得知樊庆笙这一思维康辛大学的细菌学博士高材生居然就在自己的研究所对面,恳切邀请樊加入团队。在这一年(1944年)年底中国第一批五万单位的盘尼西林问世,但战乱之中的中国,根本不具备盘尼西林的工业化生产条件,只是实验性的生产了一部分,但这些抗菌药物依然为拯救前线士兵生命做出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盘尼西林的流水线生产被提上了日程。樊庆笙也开始为这种神奇药物的生产摩拳擦掌。建国之后,国家建立上海第三制药厂和华北制药厂,在童村和张为申的带领下,中国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走上正轨。
在今天的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有件不起眼的镇馆之宝,这件镇馆之宝由三支玻璃沙土管组成,里面装着中国最早的青霉素菌种,1997年冬天,一封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的征物信到了年事已高的樊庆笙手中,他思索片刻,便从房中摸索出三支玻璃管,这里面却装满了历史,经过樊老一解释,博物馆工作人员恍然大悟,不起眼的玻璃管竟有这样一段故事。
1998年5月1号,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面,医生正在忙着抢救,当时一群樊老的学生在手术室外询问医生老师的情况,眼见医生面色凝重,其中有位学生忍不住了,恳求医生无论如何要救救自己的老师,樊老他可是中国青霉素研究的开拓者啊,医生和护士当场愣住,想不到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竟然是他们每天所使用青霉素的研制人。可能生命大限已到,樊老在1998年7月5号,还是与世长辞 ,这一年,他87岁,一位为中国青霉素研制和农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家溘然长逝,给世间留下无限遗憾。
■↺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到底有多珍贵?
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在今天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寻常药品,然而在几十年前的二战时代,盘尼西林却非常珍贵,说其价比黄金也并不为过,据说就算是货源充足的时候,一支盘尼西林都要4块大洋,物资紧缺时,有钱都没地儿买。
二战时全球共有26项技术革新式的重要发明出现,22样来自于德国,大多数都是武器方面的发明,而除了武器之外,还有个救人的重要发明,那就是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
注射过青霉素的人应该都知道,感冒发烧或者是有炎症,注射青霉素基本都能康复,然而在青霉素也就算盘尼西林问世之前,发烧与细菌感染之类都是会要人命的。
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叫做亚历山大·弗莱明,是个英国人,1908年,弗莱明获得伦敦帝国学院下属圣玛丽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这所医学院声名赫赫,后来英国王室诸多成员都是在这里出生的,弗莱明毕业后一直在此从事医学研究。
在一战期间,弗莱明曾前往法国的战地医院工作,当时由于环境恶劣,无数的士兵明明身上只是有个很小的伤口,却因为细菌感染而丧命。
在如今的医疗条件与环境之下,细菌感染伤口只不过是个小问题,然而在当时却是个大难题,那时的医学技术对此毫无办法,弗莱明儿时的玩伴也因此离开了人世。
一战结束后,弗莱明在医学院的圣母像前发誓,希望穷尽一生之力,消灭细菌,无论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只要他还活着,就要坚持下去。随后,弗莱明就迅速投入了克制细菌感染的研究之中,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但一直处于失败之中。
直到1928年,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的时候,因为意外失误,一个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霉菌,而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全都消失了,在20世纪这样的失误司空见惯,实验者往往将培养皿扔了算完。
然而,弗莱明却对此有所留意,觉得可能就是这种青绿色的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
随后,弗莱明通过实验发现,这种霉菌虽然能杀死葡萄球菌,但对白细胞是无害的,由于弗莱明并非化学领域的专家,他没法子将其提纯,因此将自己的发现写成了论文,发表在了《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质》上,等待其他人来解决提纯的问题。
十年之后的1939年,英国与澳大利亚的病理学家通过弗莱明的文章,最终成功提纯了这种叫做盘尼西林的霉菌,并用于临床,弗莱明、弗洛里等人以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奖。
二战期间,盘尼西林成为了战场之上挽救生命的良药,救了无数受伤士兵的性命,因此盘尼西林也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当时的三大发明。
不过因为二战初期生产条件的限制,盘尼西林的产量极低,价格不菲。
一项发明,从问世到量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青霉素虽然发现与提纯都比较早,但是知道1942年才真正投入量产,二战期间,苏联司令瓦图京大将在乌克兰视察时受了伤,当时的斯大林碍于面子,并没有从美国进口盘尼西林,结果瓦图京竟然逐渐病重离开了人世。
战争时代,有家底的家庭通常都会积攒黄金、粮食与青霉素,1943年在美国的市场上,一支盘尼西林的售价高达200美元,按照这样计算,当时如果有50公斤的盘尼西林,那么就相当于4200万美元的价值。
二战时期,美国建造了100多艘航母,而这些航母平均的造价也才800万美元,也就是说50公斤的盘尼西林,能够换来5艘的航母,盘尼西林的价值之高,可见一斑。
如果按照青霉素那时的价格,一吨的青霉素在当时的国内相当于3.14亿银元,折算成黄金的话大概是675吨,这个数字在当时无异于天文数字,就算倾国之力也难拿的出,要是用来购买火炮的话,能给至少120多个师团配备最好的德式装备,并解决后续军饷问题。
在1944年中后期开始,美国的盘尼西林量产化急速扩大,这时候盘尼西林的价格才迅速开始降低,到二战尾声,盘尼西林的价格几乎锐减了99%以上。
全球当时几乎所有的盘尼西林都出产于美国,由美国供应到盟国各地,中国当时也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盘尼西林,但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还是相当高。
至于日本方面,因为极其缺乏盘尼西林,日军在东南亚、太平洋诸岛等热带地区行军的时候,受当地热气候的影响,患上疟疾之类或者轻微的伤口感染,却无药可救,最终折损惨重。总而言之,二战时代盘尼西林的价格的确如若黄金,这都是因其作用巨大却产量有限导致。
øÜ战争时期,西药“盘尼西林”到底有多珍贵?
二战期间,100斤盘尼西林(青霉素)能换5艘航母,你信吗?
这是事实,足以见得,盘尼西林在战争期间有多珍贵!
随着人类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战争武器也逐渐从冷冰冰的刀枪剑盾,发展成了漫天炮火,并且战争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骇人的30万。
相比于在战场上直接死亡,绝大多数士兵却憋屈的死于细菌感染,往往一小处不起眼的伤口,却夺走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对于细菌感染,医生也是一筹莫展,他们只能痛苦且无奈的看着病人饱受折磨,最终不甘心的死亡。
到了二战时期,盘尼西林的出现可以说改变了人类的整个历史走向,虽然绝大多数普通士兵仍然没资格用到盘尼西林,但很多高级将领却因此捡回一条命。
1943年12月,丘吉尔在一次前往非洲的途中发烧了,并且有肺炎的征兆,在那个抗生素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肺炎绝对是个很棘手的难题,一不小心,丘吉尔就有可能在非洲意外逝世,幸运的是,最后美国送来了盘尼西林,这种药物轻松治好了丘吉尔的病,所以说盘尼西林改变人类历史走向,也不是夸大之词。
当时美国已经解决了大规模培养盘尼西林的难题,并且开始大批量送往前线,部队伤亡率大幅度降低,仅仅第一天就挽救了3000多条生命,然而此时的盘尼西林极其珍贵,100斤盘尼西林的售价高达4000万美金,而在当时,美军航母的造价也才800万美金,所以100斤盘尼西林=5艘航母并非空穴来风,而且在战乱横飞的年代,即便有人面前摆着黄金,他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盘尼西林。
盘尼西林(青霉素)的起源于发展
根据西班牙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早在5万年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霉素,这个结论来源于一具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残骸,科学家在牙齿化石中检测到了青霉素的成分,并且推测此人因身体不适,所以咀嚼了含有青霉菌的植物。
而人类研究青霉菌的时间,还得从1928年说起,当时8月份,伦敦大学的教授弗莱明在器皿中培养了一些金黄葡萄球菌,突然有事返乡,而当他重回实验室时,惊讶的发现器皿的某个角度竟然长了一块青霉菌,并且青霉菌的周边没有任何葡萄球菌,佛莱明教授顿时意识到,青霉菌有消灭葡萄球菌的效果,并且将这一理论发布在科学期刊中。
后来佛莱明致力于培养青霉菌,但不管他怎么努力,青霉菌始终无法量产,要知道,随便一支青霉素注射剂的单位都要高达60万,而佛莱明在每升培养液中,只能提取出2单位,这无疑于将一粒沙子扔入大海中,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只能暂时放弃。
1938年,牛津大学的钱恩教授在研究溶菌酶时,无意间看了佛莱明那篇关于青霉菌的论文,激动的他找到弗洛里教授,开始致力于青霉菌的研究。
1940年,钱恩与弗洛里用8只小老鼠进行试验,并且取得了成功。
1941年,钱恩与弗洛里找到了一个志愿者,此人名叫阿尔伯特·亚历山大,在一次空袭中受伤,伤口迅速感染,基本救不活,但在用完青霉素之后,伤口得到明显改善,不过这家伙最后还是死了,不是青霉素没效果,而是青霉菌的剂量单位实在太少了。
这里有个小插曲,当时英国依靠磺胺类消炎药赚的盆满钵满,而他们对青霉素并不看好,所以钱恩与弗洛里在英国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但两人的研究成果都是公开的,全球都能看见。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就在全球其他国家都对青霉素嗤之以鼻时,美国却不一样,他们看完论文后发现,青霉素要比磺胺更厉害很多倍,而且前期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过敏试验全都做完了,甚至高产菌株都有了,只要坐等收割成果就行了,可为什么英国还要放弃呢?
美国人一边不理解英国,一边派人找到钱恩与弗洛里,表达了愿意支持他们研究青霉素的意思,本就在英国不受重视的两人,在美国的盛情邀请下,就这样将科研项目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北方研究实验室(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利用研究中心)。
为了寻找量产青霉菌的方法,钱恩与弗洛里找来一大堆东西,让它们全部发霉,并且观察它们的发霉速度,其中最快发霉的就是他们的目标。
实验结果出来了,最快发霉的是哈密瓜,它身上的霉菌被认为很适合在发酵罐中生长,是高产菌株。
1942年,钱恩与弗洛里开始对青霉素展开大规模的培育和生产,1年后,美军就已经开始配备青霉素,无数在死亡线徘徊的士兵被拉了回来,感受最深的医生。
本来伤兵进入医院后,医生会重新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那些严重感染的患者,只能任由他们不断哀嚎,然后在痛苦中死去,但有了青霉素之后,医生只要揭开包扎,清创,然后撒上青霉素粉,缝合伤口,最后再注射一针就搞定了,有些伤兵甚至还在转移途中,伤口就已经愈合了,青霉素在战争年代是“不可思议”的代名词,甚至某些关键性战争的胜利,也离不开青霉素的“支持”。
青霉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了?
盘尼西林(青霉素)是一种由青霉菌提炼出来的抗生素,它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到杀菌作用,不仅疗效好,副作用还很小,所以自从青霉素量产以来,便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喜爱,而且青霉素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整个人类的平均寿命。
可为什么过去很多医院随处可见的青霉素,如今却很少见到其身影了呢?
1.青霉素存在过敏风险
青霉素相对于其他抗生素来讲,副作用要小很多,因为青霉素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我们人体细胞膜没有细胞壁,所以毒性小一些,但要说副作用也不是没有。
青霉素的不稳定性,导致其很容易被分解成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青霉赛唑酸聚合物跟蛋白质结合后,会产生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的青梅赛挫酸蛋白。
2.如今新的抗生素越来越多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医疗用的抗生素越来越多,例如头孢菌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等,而青霉素作为20世纪40年代的产物,在众多新一代抗生素面前,疗效等各方面都略有不足,而且青霉素使用至今,很多人体的细菌已经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继续用下去效果不大。
3.青霉素使用之前需要皮试,过程较为麻烦
记得小时候去打青霉素,医生都要先进行皮试,就为了防止过敏反应,如果过敏,就不能用青霉素,转而考虑其他药物。
但欧美国家注射青霉素却从来不要皮试,这是因为我国以前提纯青霉素的工艺水平比较薄弱,没有欧美国家先进,导致青霉素制剂内杂质浓度往往较高,自然而然国内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的概率也很大,如果要提高青霉素杂质的提纯工艺,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反而不如注射前进行皮试来的“物美价廉”。
——END——
------------------
推荐阅读:
《我的前半生》Miss吴的扮演者邬君梅,短短几集为什么这么深得人心?
被一个民办二本录取了,学费3万杂七杂八算下来要4万多,到底是去还是去读专科?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