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方便面要是到了古代适合作为军粮吗?
▧✑现代方便面要是到了古代适合作为军粮吗?
现代人们常吃的方便面如果到了古代战场,那绝对是战场上的“神器”,军粮在古代战场上可以说是特别重要的补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可是古战场的名言。
古代军粮的来源
古代军粮并不丰富,都是五谷杂粮制品,根据时期不同吃的东西也不一样,秦汉之前以小米为主,也就是粟,汉代开始扩大小麦的规模,普通人家都吃的是麦粒直接做成的饭,粗糙难咽,富贵阶层才能享受到面粉,可以吃到面条,馒头,面饼等面粉制品,此时水稻只有南方有,产量也有限,玉米花生红薯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直到明朝才引进到国内,军粮一般都是吃一些耐放,即食的制品,比如明朝的米饼,大米煮熟晒干,吃的时候用水一泡就行了,锅盔,非常硬的面饼,但耐保存,盐这种东西就不要想了,古时候盐多金贵常看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吧?
假如有方便面
方便面这种东西放在古代那是绝对的美食,古时候的东西是不如现在好吃的,味精这种东西20世纪才发明出来,盐这玩意儿更是贵重无比,平时战士们根本吃不到什么盐,哪怕是个将军,战场上的伙食也好不到哪去,就是干粮就着水,方便面这种东西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泡了吃,非常的方便快速,古战场上吃东西最要紧的是填饱肚子,哪管什么影响不影响,你觉得方便面没营养那是和现代的伙食比,放古代战场上,这种东西耐保存,方便食用,味道又好,那绝对是战场上最值钱的东西。
踅面:古代的方便面
这种面是韩信发明的,陕西合阳小吃,当年韩信讨伐魏王豹时候路过此处,屯重兵于黄河岸边,战况危机没办法做饭,为了解决部队的伙食问题,韩信命人将军中面粉烙成薄饼再切成条,吃的时候用滚水煮一下就好了,这种食物就这么一直流传了下来,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古战场对待伙食的解决方法。
l↓现代方便面要是到了古代适合作为军粮吗?
很明显,太适合了,但是古人做不出来方便面
题主大大低估了方便面的作用,不是古代,哪怕是到今天,军队里面依然有大量储备的方便面,你看抗震救灾,第一批到达的物资,食品中就是方便面火腿肠。
解放军,也就是近几年,野战食品告别了方便面火腿肠,过去有野战食品,但是吧,这口味能做到方便面火腿肠的程度,还是很难。
其实,全世界很多小国家,方便面依然是重要的野战军粮,当然,更多国家可能方便面都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方便面:
面粉——盐水混合搅拌——醒发——拉丝切条——高温油炸——强制冷却——包装(投酱料包)
其中高温油炸是重要步骤,油温很高,水分蒸发迅速,留下空洞——这是方便面的特别之处
强制冷却,即油炸过后,干冷空气迅速降温到5度,防止面吸潮,防止“回生”
有些方便面最后还会经历——辐射照射过程(能隔着包装彻底杀灭方便面内部可能存在的细菌等微生物)
所以,方便面能长期储存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极端干燥,方便面内部的干燥程度超乎想象,任何微生物无法生存。密闭保存,并杀灭内部微生物。
理论上方便面的保质期很长,十八个月是没问题的,但是包装上只有六个月
这主要是,酱料包,面饼里面的油,会被氧化,见光也会被氧化,造成油变质,酸化
如果,整个方便面生产过程中,采用氮气保护,密闭,方便面的保质期会更长。
但是如果,将方便面填充到罐头包装,那么方便面可能真的能储存几十年····
我们平常的方便面干燥,密闭避光保存,也能存很久
介绍方便面的奇葩应用——当钱用
在美国监狱,伙食很差,方便面是美味。
方便面能储存,保质期长,本身有使用价值——这让方便面在美国成为监狱系统的的货币
美国监狱不能用美元,主要原因在于会被狱警没收,另外监狱里面美元也买不着东西。
过去在监狱里面充当货币的是香烟,但是香烟是违禁品,需要用火·····还会被没收
最后方便面成为主流,这个东西是食品,狱警不会没收,也不会去抢罪犯的方便面····
很多年我们认为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其实问题不是方便面,而是只吃方便面,举个例子,给你一碗清水煮面,倒点酱油,你天天吃,你觉得会不会营养不良?会的。
既然方便面这么好,为啥古代不制作方便面做军粮呢?
原因很简单,古代造不出来,而且从各个方面都造不出来。
第一,面粉/米粉产量不足,在古代,小麦也就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取代谷子(小米)成为主要粮食,而且并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费起,白面馍馍还不是随便能吃上的。
当然,在古代面条是有的,考古最早发现面条是四千年前
主要成分是小米,和高粱米,小米没有黏性,无法做成面条,但是高粱米可以,当然高粱米的口感实在是难以下咽,我到今天还受不了那种粗糙的口感
第二,油料
古代吃油可不是容易的事,主要是油的生产太费劲了
人类榨油的手段是工业革命之后才提升的
在古代,磨坊主要任务是磨粉,我没有找到榨油的那种磨,那是一种极其细的磨,而且死重,推磨自古以来就是重体力劳动。
古人口粮都成为问题,因此大豆,油菜,花生油料作物种的不多——其实,直到今天,中国人依然需要从全世界,北美,南北进口大豆,生产食用油,以及饲料豆粕。
其次,推磨,挤压榨油需要的动力太大,古代依靠牲畜,人力,需要太大,而用水做动力的磨坊有很少。
30年前, 在乡下乡镇就有榨油的磨坊,一般都有十几个壮年劳动力,进行劳作才能生产出食用油。所以,古代是无法生产大量的油的。
知道工业时代的到来,才能大量生产油。
第三,古人没有合适的包装材料来包装方便面
塑料,聚乙烯工业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古人就是生产出方便面,也无法长期储存,反而会很快吸潮坏掉····
综合起来,古人是无法大规模生产方便面做军粮的,主要是生产力水平限制的。
那么古人用什么做军粮的?
小米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的主要军粮
小米是完整的种子颗粒,因此比较耐储存,古人正常的仓储小米能够存储九年。实际上有历史记载,有放二十年还正常食用的小米
例如,李世民占领长安后,打开了大业二年的粮仓,发现里面放了二十年的小米能正常食用
这种储存很长的小米,是古代的主要口粮,主要军粮。
汉王朝,从刘邦到汉武帝,汉帝国积攒了80年,才聚集起足够的粮草武备,北击匈奴,主要是战争的耗费太过惊人。
尤其是汉代,前几十年都无法解决军粮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北击匈奴需要骑兵,骑兵需要有战马,一匹战马需要吃掉六个普通士兵的口粮!汉帝国人口2500万(大约这个规模),却有200万常备军(汉武帝时期),40万匹战马。
但是汉帝国北击匈奴,每次出兵只能出几万,但是后面可是有几十万军民征调运输军粮——这是汉帝国集全国之力,就这样,当匈奴被打的“漠北无王庭”的时候,汉帝国也穷的叮当响。
汉帝国在边境地带建立有大量的粮仓,武库,最近几年发现,河北的一个普通武库,里面各种弓箭,弩机,长矛,数量之惊人,能直接武装80万军队!!,而汉帝国全国这种规模的军械库,超过50个····
据秦朝武备资料记载,秦朝,从咸阳运粮到东海郡,200石粮食,才能到达一两石,98%的粮食被运输队在中途吃掉了····
可怕不?太可怕了,中国古代的疆域就是封建王朝能够达到的最大地域,军队能够抵达的最大范围。
为啥,朝鲜,越南,缅甸在古代都是中国的藩属国,而不是中国的郡县?就是因为太远了,帝国的军队无法在那里,帝国无法供养这么远的军队部署,只能让将军自己就地解决军粮问题,给将军地方财政大权,这样就形成了藩属国。
古人小米做军粮主粮,酱,咸肉干,烤饼作为辅粮,出征前,发小米,酱,肉干,烤饼,自己背负几天口粮。
朝鲜战争,志愿军背负粮袋子,里面是炒面
特别提一下,蒙古骑兵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之所以能横扫欧亚大陆,主要是他们解决了军粮问题
蒙古骑兵的军粮主要是肉松和奶疙瘩
肉松,肉刮成丝,煮熟,晒成干,干燥,加上食盐,让肉松能储存很久。一头牛也就能生产出二三十斤肉松
而奶砖,就是牛奶敖干形成的奶砖
这两种食物,能量极高,甚至可以说今天你再也找不到比这两种食物能量还高的食物了,并且这两种食物可以平时慢慢的制作,储存,打仗时候使用。
作为游牧民族,牛羊肉,奶都不缺,就是慢慢积累。
出征时候,一个蒙古骑兵甚至可以带四五匹马出征,携带超过一个月的肉松和奶块,而且这两种东西容易运输·····所以蒙古骑兵不怎么用考虑后勤运输。
另外,后面的部落整体赶着牛羊就跟上来了·······
这就是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的物质基础。
人类军队能超过蒙古骑兵是近代的事情,甚至陆军的突击速度今天都没有超过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能一天向前突进100公里,这还是在古代道路不发达的情况下,今天现代军队也就这么个速度,例如海湾战争美军攻击伊拉克。
这也是我们国家如此重视高速交通网的原因,依靠发达的交通网络,解放军可以两天内从中央腹地抵达边陲地区,并且包含大量的辎重,并且后勤物资能低成本的运抵前线边境。
从这个角度上讲,意味着解放军可以缩小规模,如今14亿人口200万解放军
而汉代,2500万人口对应200万常备军·····
美国3.5亿人口,对应140万美军·····
低成本的获得国家安全····
ℂ▊现代方便面要是到了古代适合作为军粮吗?
方便面到了古代肯定深受欢迎,军队官兵更是拍手叫好。
如果康师傅穿越到古代,肯定会大发横财,军队有了方便面肯定能够多打胜仗,完胜对手。
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古代军队的后勤保障实在太难了。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拿破仑说,军人是靠胃打仗的。
提起古代的那些波澜壮阔战争,我们眼前首先会浮现出明晃晃的盔甲,弥漫的烟尘,和那些手持弓箭长矛的呐喊者冲锋陷阵的战士。
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了,在金戈铁马后面,那些在烈日和严寒中,在坎坷的小道上,推着独轮车和木制的“平板车”疲惫不堪、举步维艰的百姓。
古代没有火车、飞机和汽车,也没有宽阔的公路,只能靠奴隶和农夫推着这些小车支援前线,满足士兵们的吃饭需求。
没有了后勤保障,孙武、吴起也打不了胜仗。
古代后勤保障到底有多难,难得超乎想象。
李广利二伐大宛国的时候,出动六万步骑,后勤部队出动多少?
“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后勤和前方作战达到3比1以上。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后勤兵的数量开始下降。隋炀帝第一次远征高句丽的时候,出动三十军兵马(左右二十四军,御营六军),每军2.5万人,其中骑兵4千、步兵4千、辎重8千。后勤兵和作战人员的比例是1:3.
但是别忘了,后勤人员少了,车辆上的骡马也是要吃东西的,没有粮食寸步难行,一个牲口的消耗,比几个人的消耗量都大。
不仅如此,这些后勤人员跟随部队出去之后,种庄稼的就少了,粮食就要歉收了。
关于后勤补给的确切情况,我们不妨看一下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说法。
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比较详细记录了宋朝军队的后勤保障情况:“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
什么意思呢?
出征的时候,士兵自己可带五天的干粮,每个民夫最大负荷是背六斗米,这些粮食一共可维持一名士兵十八天生活需要。
但是走到九天的时候,民夫必须要回去再运粮食过来,(他回去需要九天,再回来赶到原地还需要九天)才能在士兵粮食快吃完的时候,及时赶到。
这就是说如果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士兵在行军中必须要停下脚步,要想部队一直前进,就要增加后勤人员比例。
所以在春秋战国军队作战中,如果要出动十万军队,后勤人员至少七万人,占去三分之二,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三万人。
《孙子》上说,军粮“取用于国,因粮与敌;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最好是自己带军粮,不行的话就抢敌军的,再不行就抢当地百姓的。
这样一来,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老远就会把粮食藏起,来个坚壁清野,让军队饥肠辘辘。
再说了抢百姓的粮食,会造成人道主义危机,遭遇百姓激烈抵抗,就会失去民心,因此抢百姓粮食也是下策。
因此很多将军都是因为军队没有粮食功亏一篑、功败垂成,抱憾终身。
三国时候,蜀国高级将领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一个从子午谷出发偷袭曹魏的作战计划。
延曰:“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粮食问题如何解决呢?“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可是诸葛亮否决了这个计划,理由是你只带十日干粮,百姓那里抢不到粮食怎么办?进攻受挫之后部队回去之后没有粮食了又怎么办?可见,不是魏延计策不可行,是因为后勤保障无法解决,“子午谷奇谋”只能流产。
那时候如果有了方便面,这事就好办多了。方便面保质期至少是三个月,一个士兵带上一箱方便面(60袋X100克,重量6公斤)可以吃20天,来回干粮就有了。即使把饭量增加一倍,只需要带上两箱就可以了。
古代地下水位高,绝大多数地区不缺水,士兵的就地取材可以烧水泡面。
再以吴蜀夷陵之战为例,刘备当时进攻吴国的兵力是五万,算上后勤人员至少十万,战争进行了一个多月,每个士兵带上两箱方便面,后勤人员都不要了,行军速度也大大加快,可以在吴国毫无防备的时候出现在吴军面前。
即使需要后勤人员,因为有方便面,重量比粗粮减少至少两倍,也就能大大减少后勤人员数量。
为了增加军事行动的保密性,接近敌营的时候,士兵就可以吃干脆面(直接可以食用的一种方便面),不烧水能吃,连炊烟都没有,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现代方便面要是到了古代适合作为军粮吗?
假设我们只是单纯地做一个,假设你有10万吨方便面,那么在古代你高低是一个军师。
更恶心的是你会突然发现,周边所有的国家全都会臣服于你,甚至就连皇帝跟你说话都得客客气气的,你随便打一个喷嚏,那是朝野震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想什么时候当皇帝就可以当皇帝。
有人就说了,你这是不是吹牛啊,怎么可能拥有了方便面就能够在古代呼风唤雨?
这个案例的具体出入数据在哪暂且存疑,但却是古代非常经典的一场战役,指的是南方的政权进攻北方的第1人,而且需要从南京等周边地区运送大量的粮草去进攻北方的漠北地区。
在当时天降大雨,各个地方的道路都走不通了,那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一个人挑着一个扁担把这个粮草慢慢地往前运送。
然后一个诡异的数据来了,普通的运粮食的人,他们需要准备10袋粮食,这10袋粮食运送到前线,只剩下了一袋粮食,就算这样这个士兵仍然会被加官晋爵,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士兵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士兵到了前线压根没有多余的粮食,再回来了就地直接当成了士兵。
这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单纯地用数学角度分析,那就是粮食的损耗率在90%甚至以上。
这就意味着古代如果想把这些粮食运送到最前线去,可能我这边准备了100斤的粮食送到前线就只剩下10斤粮食了,甚至有的时候连10斤粮食都不到。
那我们浩浩荡荡如此大的一支队伍,把粮食送到前线,敌方的士兵知道了,突然之间来个偷袭,或者把这些运送士兵的粮食的人全部都灭掉的话,那么好家伙,辛辛苦苦折腾了一圈,那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为什么在古代运送粮食是如此困难的一件事情呢?很简单,古代没有飞机火车,也没有各种高铁或者交通工具,连个出租车都没有,想要把粮食运送到前线,要么只能靠路,要么就得靠水路,水路是最方便便捷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水路。
而且在水路上如果遇到大风大浪保不起还得翻船,除此之外打造一艘船只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那我们就假设一切条件都具备远距离运输的时候就出问题了,你辛辛苦苦把粮食储备好了这些粮食运送到前线,那我就想问一句运送粮食的这些士兵,他们需不需要填饱肚子?
如果你不让他们填饱肚子,他们在半路上都饿死了,这个粮食谁来守护。
所以在运送粮食的过程当中,最为保险最为稳妥的就是需要准备士兵来回两次的口粮,士兵需要把粮食运送到前线,他还需要从前线回来,回来之后再修整一下,再把粮食运送到前线,然后再从前线回来。
就这么一来一回地折腾,最起码使粮食的损耗率达到50%甚至60%。
同样的道理,我们以刘备死去之后诸葛亮六出岐山为代表。
诸葛亮六出岐山难不成他不想打一个好成绩,不想打一个漂漂亮亮的战争,如果不想的话,那么多次出岐山干什么,诸葛亮还不如在家养老呢。
实际情况是诸葛亮希望能够打出一个好成绩来,而且这个成绩是越好越好。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诸葛亮有心无力,为什么有心无力呢?因为没有粮食,整个川蜀地区的地形非常的复杂,士兵把粮食送到前线,最起码折损率只有一半以上。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每一次出祁山的时候总是在一旁抱怨,跟祥林嫂一样,诸葛亮就说了我要是有更多的粮食就好了,我要有再多一些的粮食就好了,现在咱们什么也不缺,缺的就是粮食。
诸葛亮每天循环往复地去说这件事,目的是什么?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单纯的抱怨而已。
但是诸葛亮未必是抱怨关羽、也未必是抱怨刘备,但如果诸葛亮一手有荆州,一手有川蜀的话,那么击败北方的曹魏从来不是问题。
第1点,方便面的可怕之处。
但是在此之前肯定会有一些家长说了,小孩子不能经常吃方便面,方便面不健康。
但是我得告诉大家,如果你吃过外卖的话,你就会发现方便面比外卖要健康10倍甚至百倍。
倒不是说为方便面开脱,只不过现在一些大型的方便面工厂,它是整个流水线的操作,这个流水线上基本保证了无尘无菌无污染,而且方便面的保质期也挺长的。
咱们就不多说别的了,假如古代的士兵用了方便面,你就会发现他们有了战胜敌人的秘密武器。
什么秘密武器呢?不说别的,每一个士兵拿出一个大兜子来,这个兜子里面存着三十袋方便面,足矣。
士兵们背包里面的这30袋方便面,最起码能够顶10天的口粮。
10天的口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负担不重的情况之下,10天饿不死是没有问题的。
古代的时候讲究的就是兵贵神速,要注意,在三国时期,同样的是曹操在发现战机之后,竟然命令士兵把手中能够丢下的东西全部丢下,就这样尽最大可能也只不过储备了一天的口粮而已。
而古代如果想要筹备三天口粮,岂不影响行军速度,就已经是万分危机了。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筹备到最高极致的速度也就是三天的口粮,可如果有了方便面筹备10天的口粮就真的跟玩一样。
士兵们渴了饿了直接拿起方便面来就可以,肯定会不会过期啊。
真到了那种情况之下,哪怕是再肮脏之物也得吃下去,哪里还顾及那么多。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献,文献当中讲的是历史上某一次极端战争时,一些士兵跟在大象的后面吃大象粪便里面留下来的谷物的种子。
因为大象的排泄非常的快,以至于某些东西吃了之后还没来得及消化呢,就排泄出去了,以此活了不少的士兵,在真正的战争过程当中,这些都是最残酷的。
那么方便面的可怕之处在于什么呢?方便面的可怕之处在于饱腹感非常的强。
可能今天只吃了一口方便面,等到过了三分钟5分钟马上就能吃饱,方便面里面的碳水化合物非常的多,也非常的大,但是如果每天都吃方便面肯定不健康。
但是对于在古代行军作战当中的人们来说,哪里还顾及到了这么多,吃方便面就是为了能够抓紧时间吃饱,能够填满自己的肚子,除了这一点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为。
除此之外方便面最大的特点是重量轻,我曾经搬过一箱方便面,那一箱方便面应该有将近20包,同时我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
当时我心里想的是咱不吹牛,10箱方便面只要它的体积不是特别大,我照样可以抬着往前走,如果实在抬不动,把10箱方便面全部都放在一个大麻袋里面,我可以拖着它往前走,一点都不费力气。
我都如此,就更不用说古代身经百战的士兵了,他们可以把一大堆的方便面挂在马屁股后面,直接用马匹往前拉着走就行。
但是也要考虑一点,在马匹拉的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摩擦力导致装方便面的袋子给坏掉了。
反正方便面很轻,不行的话就压成沫,然后带着这一大堆的沫沫往前走都可以了。
第2点,拥有方便面意味着什么?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同样的以三国论战为主要叙述几点。
比如曹操突然派出大量的士兵开始进攻刘备,刘备这边不急不忙,后让士兵们每天都吃一袋方便面,吃得差不多了就行。
然后这场战争还有必要进行下去吗?或者这场战争胜负其实已经区分开来了,为什么能够区分呢?
因为曹操那边可能准备了三年5年才准备出来的粮食,进行了举国的战争,却突然发现刘备他们压根不需要准备粮食,人家只需要吃方便面就能够吃饱。
这种战争打的意义是什么?恐怕在最开始的时候到曹操那边知道了,刘备这边有秘密武器的时候,他们这些人都已经放弃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有这样的秘密武器,一定会被皇帝重视,同时给你个丞相或者宰相,甚至给你个万户侯,和你平分天下都是轻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能够生产出这些东西就能够源源不断地招揽人手,换句话来说,只要你想当皇帝,那也只是一个念头的事。
因为在古代能够让人活下去,能够让人吃饱远比给别人钱财要珍贵得多。
甚至当你有了这么多吃的时候,你拿这些吃的换点钱,那不就跟玩一样吗?
所以在古代如果你真的能够发明出方便面来,那绝对是一方诸侯的存在,就算再不济也得是皇帝身边最重要的谋臣。
天底下谁都可以有事,唯独你不能有事,你要真出了事,皇帝得比自己爹死了还要伤心难过。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假如在古代拥有方便面这件事呢?
ø▢现代方便面要是到了古代适合作为军粮吗?
非常适合,要是古代能有这种轻便好携带、能干吃也能煮汤,并且口味齐全的方便面,那绝对是战场上的最大“神器”。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在古代打仗时,粮草和补给的重要性,在古代,决定一场战役胜利与否,粮草补给是一个关键因素。
当年诸葛亮之所以要六出祁山,而不是一鼓作气平推曹魏,就是在于补给受到了限制。
而要是把我们现代常见的方便面送到古代当做军粮,你信不信,诸葛亮能当场哭出来,不为别的,实在是因为古代的后勤保障真的太难了。
在古代打仗,将军们除了关心排兵布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考虑后勤补给问题。
受古代运输能力的限制,因此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粮草补给等物资的运输,完全要靠着人力来完成。
比如民夫们肩挑手提,再比如用独轮车等运输工具,或者是用骡马驮着,一点一点地运送到前线去。
而这种方式,就注定了运输速度不会太高,况且古代的道路可不像现代这么四通八达,跋山涉水,各种崎岖的道路比比皆是。
为什么古代要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白了,就是因为粮草运得太慢,所以才必须要先一步到达前线。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开战时,将士们能有吃的东西。
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不管是负责肩挑手提的民夫,还是驮着粮草的骡马,都是需要消耗粮草的,民夫的口粮,还有骡马吃的,这些算下来,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耗。
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后勤补给送到前线时,已经在路上被消耗掉了很大一部分,真正送到将士们嘴里的,并不是全部。
在这种情况之下,打仗的部队军粮能持续多久,就取决于后勤补给送到他们手中时,还剩下多少。
因此,如何能让运到前线的军粮更多,就成了不少古代将军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要是有方便面的话,那这个问题就非常容易解决了,现代的方便面,两包加一起一般都是250克,而一个成年男子吃饱,差不多四包就行了,也就是500克。
500克意味着什么,也就是一斤而已,按照一万士兵来算,也就是一万斤,按照古代民夫携带军粮的标准六斗,算下来就是一个民夫携带75斤,而一万斤,只需要133个民夫就能够做到。
“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梦溪笔谈》中宋朝军队后勤补给记载
就算是供应十万人的部队,也只不过是一千多个民夫而已,并且,民夫可不是送一趟就下班了,而是要来回不停运送。
不仅如此,还有推车、骡马等辅助运输工具,这么一算下来,同样的后勤运输人数和能力,却能运送更多的军粮到达前线。
同时,在将士们出征时,每个士兵在带上一部分方便面,由于其轻便好携带,带的数量自然不少,这样一来,就算运输部队暂时没到,也不至于是士兵们没什么可吃的。
哪怕是想发动个突袭战,有了方便面这种容易携带的干粮,那对于将士们来说,可谓真是”如虎添翼“。
如此一来,那些在前线的将军,心里绝对是乐开了花,只要后勤有保障,必须是指哪打哪,基本上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方便面除了在运输上有优势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吃起来方便。
相信大多数人都吃过方便面,吃的方式也很简单,即可以干吃,也可以用水来泡,还可以加点菜码煮着吃,另外,还有炒着吃,蒸着吃等等。
总之,只要你能想得出来的方式,方便面都能做到。
而这种吃起来非常方便的东西,正是在古代战场上,上至将军,下至士兵,都梦寐以求想得到的好东西。
我们都知道,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战局和战况随时都在发生着千变万化,所谓军情紧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在军情紧迫的时候,是根本没有时间和条件让士兵好好吃顿饭的,甚至在紧要关头,比如发动总攻,或者是突围之际,几天几夜吃不上饭也有可能。
就好比急行军去突袭某个城池或者敌方大营,你能停下来安心地埋锅造饭吗?还有就是作为伏兵,要埋伏敌人的部队,你能大张旗鼓地吃饭吗?
肯定不能,一来是容易暴露,二来是怕错失战机。
因此,在这种时候,古代的将士们,要么是随便将就一下,就着凉水啃一些生硬的干粮,要么是根本不吃。
但在这个时候,要是能有大量方便面的话,那对于这些将士们来说,可就是有如神助了。
首先可以干吃,不管是行军途中,还是埋伏在某处处,掏出来捏碎就可以开吃,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
其次,有条件可以煮上一锅开水,几十上百包方便面往里一放,简单快速就能解决不少人的吃饭问题。
换句话说,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以让将士们吃上一顿美美的热乎饭,这一点,在古代的战场上尤为重要。
仅凭吃起来非常方便这一点,就已经让方便面成为了战场上的一大”神器“,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古代的将军做梦都想要这样的军粮。
而这还不是方便面最大的好处,接下来要说的,才是方便面最能征服古代将士们的最大亮点。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古代的军粮,在内容和形式上非常单一,并且,在口味上,也是相当令人乏味。
最早的时候,也就是在先秦时,军粮一般是以粟米为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米,将士们要吃时,只能是熬点小米粥喝喝就行了。
到了汉代之后有了小麦,朝廷也大力推广种植小麦,因此面粉得以普及,而在军粮中,就增加了炒面这个东西。
不过,那个时候的面粉和我们现代的面粉可不一样,至少要粗糙很多。
而将士们想要吃的时候,把面粉拿出来,最多用水搅拌一下,类似于我们现代的面糊之类,有条件的还能抓把野菜,没条件的就只能喝黏糊糊的面糊。
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了馒头,一时间成为了将士们的最爱,
同时期的曹魏大军,军粮中还曾出现过马肉,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游牧民族南下,风干的牛羊肉也成了军粮之一。
再到后来,也就是隋唐时期,大饼之类是军粮的主要内容。
还有在元明清时,还曾出现过”光饼“这样的速食军粮,据记载这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发明,其做法是用面粉(一说是米粉)做成小饼状,再以火烤熟,再拿绳子穿起来,士兵吃的时候,拿出来干嚼。
上述就是古代军粮的演变历程,但不管军粮如何演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就是军粮的味道。
在我们现代,做饭时各种调味的佐料一应俱全,并且价格极为低廉,包括盐、胡椒面等等,都是想用多少就能用多少。
但这在古代,那是根本不可能也无法想象的。
早在商周时期,盐就成为了国家的管控物品,包括后来的历代历代,对于盐的管控力度,只增不减。
因此,百姓们想吃上我们如今物美价廉的盐,那难度差不多是如登天一般。
就是因为盐被古代的国家管控得很严,所以在古代才会有私盐贩子这个特殊职业,唐末的黄巢,元末的张士诚,就是私盐贩子出身。
同样的道理,在古代的军粮中,也不可能大量地使用盐这种东西,因此,古代军粮的口感,大多是淡而无味。
能吃上就不错了,还要什么口感?
不仅仅是盐这一项,还有其他一些香料,比如刚提到的胡椒粉,哪怕是在经济非常富庶的宋代,这种香料也只是贵族才能享用的物品。
说一句夸张的话,要是拿着调味用的香料到古代,那绝对可以换回等体积的黄金。
而方便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就是口感丰富,一个小小的料包,蕴含了多种口味,口感之丰富,就是现代人也是非常喜欢吃,更别提在各种佐料缺乏的古代了。
要是有各种口味的方便面拿到古代的战场上,士兵们就能吃上口味丰富的一顿饭,到时候打起仗来,还不是一个个士气高昂?
就别说拿到战场上,就是拿到民间,方便面也会成为大部分人的最爱,毕竟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好吃了。
当年宋朝和西夏的战争,为什么会在即将胜利前停止,就是因为和西夏一开打,西夏停止了向宋朝供应山盐和花椒,导致民怨沸腾。
民间尚且如此,更何况战场上呢,可以说,在古代要是拿一堆口味不一的方便面招降的话,必须是一招一个准。
就算不说古代,把时间倒退个几十年,方便面都是不少人的心头爱,其丰富的口感,成为了多少人最爱的食品之一。
记得我小时候,生日的那天,才能吃上一包方便面,把面捏碎,料包往里一洒,来回晃几下,吃上一口,就能开心上一整天。
所以,现代的方便面若是真的到了古代,那不仅会成为军粮,更会成为军粮中的”神器“,其轻便好携带、吃起来很方便,以及口感丰富的特性,决定了其会受到极力的追捧。
------------------
推荐阅读:
与《我们的爱》剧中的丁雪人设相比,女主角童蕾在生活里是什么样的?
上一篇:气场强的人会有什么感觉?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