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
西汉的太后,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开始,西汉的太后就对每一个皇帝都形成了一种“制衡”,强的不是太后的本身,而是赋予这些后宫权力的“道德思想”。
有人说,西汉中前期都是“妈妈政治”,所谓妈妈政治,就是指太后摄政或者是干预朝政,从史实来看,也真的确有此事。
西汉第二任皇帝,乃是刘邦和吕后的嫡长子刘盈,可刘盈在位数年,他几乎没有真正地掌握实权,执政的都是吕后,所以在刘邦之后,汉文帝之前这段“历史”时期,就被司马迁称为“吕后时期”。
在刘盈驾崩后,吕后接连扶持两个傀儡皇帝,把控朝政,“太后政治”在这个时期展露无遗。而当吕后驾崩后,被朝廷迎来长安登基的汉文帝刘恒,也同样带来了一尊“大佛”,那就是他的母亲薄姬,史称薄太后。
因为汉文帝的性格软弱,所以在汉文帝登基的中前期,都是薄太后参与摄政、掌控局面,或许因为是一家人,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也是个强势的人,当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刘启登基,他一登基,就被母亲“窦太后”管得死死的,苦不堪言。
不过要说最憋屈的皇帝,莫过于汉武帝,因为汉景帝驾崩的时候,窦太后还在世,而他的母亲王娡也在世,这就意味着汉武帝得面对“太后”和“太皇太后”并存的局面,这让汉武帝十分无奈,受到的打压颇为严重。
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媳妇熬成婆”
薄太后第一任丈夫并不是刘邦,她当年跟随过魏王魏豹,因为被西汉“神相”许负给她算出一个“天子之母”的命运,所以薄太后颇受魏豹宠爱,可惜的是,后来魏豹战败,薄太后被当成俘虏充入刘邦的掖庭,魏豹到死可能都没想到,这个便宜被刘邦捡了。
虽然刘邦后来雅兴大发宠幸了薄太后,但刘邦对她没有什么感情,很快就冷落了薄太后母子,当刘邦平定了异姓诸侯王后,给刘恒封了个代王,自此,就算是厚待他们母子二人了。
在薄太后的眼界里,她这辈子最好也就是当一个“王太后”了,但不管怎么说,还算是不错了,后来刘邦驾崩,吕后因爱生恨,对刘邦的“宠妃”一一清算折磨,薄太后因为是个同样不受宠的苦命人,被吕后放过了。
从此天高海阔,告别长安。
戏剧性的是,吕后去世后,吕家人掂量不清楚自己的斤两,想要颠覆刘汉江山,后竟被陈平周勃一锅端,而西汉大臣们也是狠心人,将刘盈的儿子全部斩杀,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
说白了,杀刘盈的儿子,那是为了给刘恒铺路,在代地的刘恒被这个喜讯冲击得有点昏头脑,但他的母亲薄太后并没有方寸大乱,立即让自己的弟弟薄昭前往长安查探虚实,有了母亲的帮助,刘恒很快稳住了。
薄昭到了长安后,跟一众大臣吃喝玩乐,酒桌文化让薄昭放下了心来,立即密信姐姐:
“放心,大胆来”。
刘恒当皇帝,对于西汉朝堂和刘恒来说,是双赢,陈平和周勃要的不过分,是安度晚年,刘恒要的不过分,因为他得听妈妈的话。
“妈妈政治”又要开始了,不过薄太后为人有自知之明,她知道她当年不受宠,不能太过僭越,不能太过分,她跟“大房”吕后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吕后敢把刘邦踢下床,因为她是嫡妻,而薄太后还得祈求刘邦来宠幸她一晚,暖了无数个夜晚的寒被,刘邦也没有来过。
有时候,适当的“卑微”是能使人清醒的。
薄太后虽然有权力,但不乱来,她让弟弟薄昭代表薄家外戚在朝堂行使权力,一是为了帮助刘恒,二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家族,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如果女儿过得不错,帮一帮娘家,这并不过分。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薄太后在长安做了多少事情,但可以确定的是,薄太后帮助刘恒度过了一个很“不安”的一个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汉的“妈妈政治”并不是什么很彻底的坏事,也是因为薄太后在史书里的“痕迹”极少、同样也说明了薄太后和吕后不同,对刘恒的帮助极有分寸。
至于薄太后唯一一次有记载的干涉汉文帝的决定,还是在于西汉大臣周勃的问题上。
因为周勃当年自以为扶持汉文帝登基,有功于汉文帝,因此周勃便有些飘飘然了,这导致汉文帝在心中给周勃记下了一笔,当汉文帝逐渐全面掌控朝堂后,直接让周勃“强制退休”,而且周勃退休了汉文帝也不准备放过他,派人经常去“监视”他,整得周勃神经衰弱。
周勃也因为其中一次应对过激被人举报要“造反”,汉文帝抓住机会下令让人逮捕周勃,甚至还要处死周勃,周勃得知这个消息十分绝望,情急之下,只能求到薄太后头上去。
虽然周勃也是散尽家财了,不过薄太后并非是看在周勃的财富上帮周勃一把,她出面直接批评汉文帝,如果汉文帝对周勃都如此,那么其他老臣该如何作想,薄太后的一顿批评让汉文帝连连认错,放过了周勃。
媳妇熬成婆婆,但薄太后终究不是变成刻薄的婆婆,并不受宠的人生,让她有着很清晰的人生认知,汉文帝的“仁厚”,很大程度就是薄太后教导的,譬如在周勃一事上,汉文帝也是暴露了自己并不仁厚的一面,最后还是薄太后把汉文帝拉了回来。
汉景帝之母窦太后:西汉最“多事”的太后。
窦漪房这个名字,在西汉足以让汉景帝和汉武帝抖三抖,因为这是他们的母亲、祖母,十分强势的人物。
关于窦漪房如何在刘恒的后宫崛起,只能说她是幸运的,刘恒和原配妻子以及原来的嫡长子,在他称帝之前,竟然全部去世,这种命运似乎就要给窦漪房开路,汉文帝登基后,刘启被立为皇太子,窦漪房被尊为皇后,未来的“妈妈政治”,必然也有她一份。
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登基,将母亲窦太后尊为皇太后,专属于汉景帝的妈妈政治正式开启。
早在汉景帝登基前,窦太后就已经让自己的家族“干涉”朝政了,因为汉文帝和薄太后对她的“关爱”,让窦太后将自己的族人带到了朝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汉“魏其侯”窦婴,所以当汉景帝登基后,窦太后的政治触手更长,她虽然做不到吕后的地步,但也不是省油的灯。
而窦太后所做的事情中,最经典就是三件:
为子争储,替子争利,打压儒家。
一、为子争储。
窦太后是个奇怪的太后,但也是个传统的母亲,因为她跟众多的母亲一样,对于“小儿子”刘武特别疼爱,偏心到不行,而这种偏心,最终让窦太后向汉景帝提出了立“皇太弟”的要求。
这个要求一提出来,把朝堂都吓到了。
要知道,中原自古以来鲜有“兄终弟及”的传统,而窦太后竟然要求自己的大儿子以后把皇位传给小儿子,这无异于是把西汉的礼法给破坏掉,放在任何是一个时代,这都是太后不可能说出来的话,但窦太后就敢说,而且还要汉景帝屡次给保证。
这件事让汉景帝很为难,后来还是窦太后的本家人窦婴出面阻止了,这才让汉景帝逃过了“一劫”,本来汉景帝立的第一个太子刘荣,窦太后也很喜欢,但后来汉景帝又把刘荣废了,在废了刘荣之后,窦太后第一时间又还是找到汉景帝商量立“皇太弟”的事情,这把汉景帝整得十分无奈。
虽然窦太后知道自己这样做很不合规矩,但她三番四次说这个事,给汉景帝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她是一个传统的母亲,但也是一个奇怪的太后。
二、替子争利。
替子争利,这个子,自然也还是小儿子。
窦太后似乎很懂大汉以孝立国这一套,所以她对汉景帝的“孝心”把控得死死的,如果汉景帝不遵从她的意愿,那么就是不孝,如果不孝的话,那么未来的名声就会不好,因为这个倚仗,窦太后不断地“倾斜”资源给刘武。
当年因为立储的问题,闹得刘武和汉景帝兄弟二人关系很僵,后来还是刘武百般给哥哥说好话,才获得了哥哥的原谅,得以被汉景帝召入宫中欢聚,谁知道,就是这次入宫,刘武和母亲窦太后上演了一出“苦情剧”。
刘武要来长安,窦太后自然翘首以待,早早等着小儿子的马车进宫,但谁知道刘武的车队到了城门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刘武的身影,窦太后见此情景便大声哭喊,说是皇帝杀了她的儿子,而且哭的声音很大,显然就是为了把事情闹大,像窦太后这样“坑”儿子的母亲,也是鲜有。
窦太后一哭,就把汉景帝吓坏了,于是连忙告诉母亲,刘武是在半路换了一辆马车,并没有被杀,现在已经在宫中了,可人家窦太后并不买账,还要哭闹,此时的汉景帝才明白了窦太后这样做的深意,无奈之下,承诺给刘武的儿子、女儿全部封地,儿子封王,女儿给粮,这才让窦太后喜笑颜开。
说白了,这个“哭戏”就是窦太后设计好的,目的就是给小儿子讨要好处,既然你皇位不给这个弟弟,那么给这个弟弟的子女好一点的待遇总是可以的吧,汉景帝对此不敢有异议,只能哄着。
三、打压儒家。
其实窦太后在政见上,对汉景帝一朝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她推崇“道家”,打压儒家。
窦太后对道家的推崇,一度影响到了朝廷官员的选拔,在汉景帝时期,窦太后直接给刘氏宗族下令,凡是子子孙孙都要研读道家经典,不可以学习儒家经典,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窦太后更是将一批推崇儒家的官员纷纷定罪下狱,强势非常,汉武帝都没有办法。
之所以打压儒家,这可能跟大汉的立国之本“无为而治”有关,这并不能说窦太后就是错的,因为汉文帝遵循的,就是刘邦定下的无为而治,所以窦太后本身就是一个“守关者”,只是后来一切都在变化,无为而治的道家并不适用了,经世致用的儒家更符合要求,这才产生了冲突。
“扬道抑儒”在窦太后在世的时候根本无解,汉武帝也是等着祖母驾崩后才慢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这一点,也是窦太后在政治上影响力的体现,窦太后当年靠着“道儒”之争打击了很多政敌更是不用说了。
因此通过这三点来说这窦太后是最“多事”的太后,是很贴切的,她在世的时间太长,经历的皇帝够多,实在太有底气“乱来”了,但该说不说,窦太后的“妈妈政治”,还是合格的。
汉武帝之母王太后:给儿子铺路,和婆婆“斗法”。
王娡是个“传奇”人物,她的儿子乃是西汉“汉武大帝”,汉武帝能有那么伟大的成就,跟王娡的帮助离不开关系,王娡其实才是西汉“妈妈政治”中最出色的太后。
王娡第一任丈夫并不是汉景帝,乃是一个乡土农夫,后来因为不甘命运,抛下丈夫和女儿去太子宫“选秀”,最终被还是太子的汉景帝选中,后来汉景帝登基后,汉景帝废掉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让王娡成为了第二任皇后。
看似王娡的皇后是汉景帝给的,事实上,王娡在其中的“运作”不少。
汉景帝当年有一个姐姐,名为刘嫖,乃是窦太后的爱女,刘嫖做人很嚣张,她找到了太子刘荣的母亲要求联姻,以便自己能做天子的岳母,但是刘荣的母亲拒绝了,刘嫖怀恨在心,于是转头找到了王娡,王娡同意了这场联姻,这也缔造了汉武帝和陈阿娇的婚姻。
因为刘嫖和王娡联姻成功,刘嫖不留余力地帮助刘彻成为太子,刘嫖一方面在汉景帝目前打压刘荣,又给窦太后打他们的小报告,久而久之,汉景帝对刘荣母子心生不满,但这还不算完,王娡做事十分彻底,在这个节骨眼上,她让人到汉景帝面前劝立刘荣的母亲栗氏为皇后,这个行为让汉景帝十分愤怒,于是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太子被废,刘嫖又跑到汉景帝的面前说起了王娡的好,于是王娡被立为皇后,刘彻也因此成为嫡长子,被立为了太子。
所以王娡的崛起之路不是靠运气,是真的有水平的,汉武帝之所以后来能是汉武帝,他首先得先感谢母亲给他铺路。
成为皇后之后,王娡看出来婆婆窦太后并不简单,于是早早“布局”,将自己的外戚家族一些人引入朝堂,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武安侯”田蚡,后来和窦婴互相斗法那个人。
除此之外,王娡将自己的三个女儿纷纷和朝廷的贵族联姻,以此来加强汉武帝未来的话语权,当王娡这一切都做好的时候,汉景帝大限也到了,汉景帝驾崩,汉武帝登基,在登基之初,就受到了祖母的压制,而王娡就负责在这个层面帮助儿子平摊压力。
“田窦”之争,背后就是窦太后和王太后的斗法,不过这场斗争,显然汉武帝对双方都不满意,汉武帝觉得母亲也有些“过界”了,于是这反而成为了汉武帝压制丞相,拔高中央皇权的垫脚石。
面对儿子的“不满”,王太后没有压制儿子,反而是让儿子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王太后的举动也获得了汉武帝的尊重,所以说王太后其实是一个很合格的母亲,也是一个很合格的太后,在汉武帝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挺身而出帮助儿子,在汉武帝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她适时退居幕后,分寸把握十分到位。
所以后来王娡和别人说起自己在民间还有个女儿的时候,汉武帝没有对母亲生气,反而大方地到民间给母亲找到了自己的这个“大姐”金俗,汉武帝对于这个姐姐也是非常厚待,也算是孝顺母亲王太后了。
但就算是王太后没有“得罪”汉武帝,汉武帝也还是对西汉的“妈妈政治”产生了很浓厚的排斥情绪,后来他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宁愿让霍光辅政,都不需要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以后当太后摄政,因此给钩弋夫人赐死。
可惜的是,钩弋夫人的死并没有结束太后摄政的局面,后来的西汉皇帝,又给汉武帝复苏了这种麻烦的局面,最后才有了外戚王家王莽篡夺了大汉的江山,这也算是惨重的代价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建了辉煌盛世的大统一王朝,前后延续了四百多年。汉朝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辉煌,与汉朝初年的汉文帝、汉景帝及汉武帝三个皇帝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不但确保了国家的稳定,而且让汉朝的经济发展起来。汉武帝打击匈奴,不但实现了开疆拓土,让汉朝的疆域变得非常辽阔,同时也解除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国家的威胁。可以说,正是因为汉初这三代皇帝共同努力,才为汉朝实现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这三位皇帝固然很厉害,但培养这三位皇帝的母亲更加厉害。可以说正是有这三位母亲的奋斗,以及她们对儿子们的着力教育,才会促成三代皇帝的成功。而且,这三位太后各有各的特点,在帮助儿子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薄太后能熬。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熬。
薄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薄姬被刘邦收留以后,她几乎一生都只见过刘邦一面,被刘邦宠幸过一次。好在于她的运气非常好,仅仅一次,她就给刘邦生下了代王刘恒。
后宫中的妃子,要能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获得君王的宠爱。只有获得君王的宠爱,才会有前途和出路。否则的话,一辈子都只可能在皇宫里,孤独寂寞地生活。
戚夫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戚夫人极力讨好巴结刘邦,她尤其会跳舞。刘邦自从起义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停地在前线打仗。而且刘邦经常打败仗,这使得刘邦的心情肯定是极为郁闷的。戚夫人就抓住了这一点,极力的在刘邦面前表现,唱歌跳舞,给刘邦解闷,安慰刘邦。这使得刘邦非常喜爱戚夫人。
戚夫人还明白刘邦是一个老家伙,他的年纪是很大的,随时都可能死去。要能够保持自己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刘邦把自己的儿子立为继承人。只有自己的儿子成了继承人,将来自己当了太后,才有稳固的地位。所以,她除了唱歌跳舞以外,还极力撺掇刘邦,让刘邦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继承人。
而且戚夫人还明白,吕后不是一个能够容忍别的妃子的女人,假设将来吕后当了太后,自己绝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因此,从确保儿子的地位和自己的地位角度出发。戚夫人都在积极地运作,表现得很活跃。
然而在这些过程中,薄姬却非常安静,非常能熬,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薄姬并不是一个很笨的女子,她要做这些事情,其实也是办得到的。她非常有手段。比如当年魏豹之所以娶她,正是因为魏豹听说了薄姬“当生天子”。这个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就是薄姬和她母亲有意营造的一个结果。
还有,刘邦之所以宠幸薄姬,是因为薄姬有意在刘邦喜爱的两个妃子面前放话,展示可怜。而这激起了刘邦的怜悯心。等刘邦去见她的时候,她则告诉刘邦,昨天晚上她梦见了有一条龙盘在她肚皮上。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薄姬有意设计的桥段。薄姬这么聪明,她要继续想办法引起刘邦更多的注意,并不是办不到。但是她一直没有这样做,非常安静。
在漫长的岁月里,薄姬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刘恒的教育上,让刘恒勤政爱民,养德修身。当吕后开始收拾刘邦的其他儿子,和其他嫔妃的时候,薄姬因为一直比较安静,因此躲过了吕后的打击。
汉惠帝去世,刘邦的孙子们都蠢蠢欲动,想要接替汉惠帝当皇帝。刘肥的几个儿子,甚至举兵造反。但是薄太后一直让刘恒安静地呆着,不要去出这个风头。也正是因为刘恒一直表现得很冷静,而且品德又好,又把百姓管理得好,刘恒才获得了朝中大臣的重视,大家才会把他接到朝中,让他当皇帝。
薄太后能熬,因此她笑到了最后,她的儿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窦太后懂退。
窦太后当了太后以后,由于自己的眼睛瞎了,她的小儿子刘武特别照顾她,特别关心她,因此她也特别喜欢小儿子刘武。后来听说刘启和刘武两兄弟喝酒的时候,刘启表示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刘武,这让窦太后非常高兴。
当刘启废掉了自己的太子刘荣后,窦太后就给刘启提出,希望刘启能把刘武立为继承人。
刘启当然不会把刘武立为继承人,当年他之所以说那个话,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喝醉了,打胡乱说;另一方面,也是他为了讨母亲的欢心。他看出母亲特别喜欢刘武。毕竟母亲眼睛瞎了,说这样的话来安慰一下母亲的情绪。
刘启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弟弟,但是母亲又说到这个话。刘启不好不答应。因此他把这个事情扩大化,表明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不能擅自做主,而需要大家来讨论。于是把这个事情拿到朝廷中,让大家给意见。
事实上,皇位继承问题,是不能拿到朝廷中去讨论的。而且刘启后来把刘彻立为接班人,也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他偏偏要把刘武继承皇位的问题,拿去讨论。就是他想用大臣们的反对,来搪塞他母亲。
自然,大臣们懂得刘启心中想的是什么,当然就极力反对。
最终,刘启以大臣们反对为借口,剥夺了刘武的继承权。后来,刘武不高兴,暗杀了反对他的大臣袁盎。于是,刘启不断派出使者,调查刘武。刘启派出的使者,第一波还在调查之中,第二波已经上路了。显然,刘启就要通过这种方式,吓唬刘武,同时也吓唬他母亲窦太后。
刘武受不住吓,最后吓死了。
窦太后当然十分伤心。但是,窦太后是一个非常懂得退让的女人,她很快从情绪中走了出来,而且她还和后来的继承人刘彻的关系搞得很好。
要知道,和刘彻关系搞好不容易。毕竟当初窦太后是想把皇位给儿子,不给孙子,可以说刘彻和窦太后是天敌。
但是窦太后一直在退让,极力融洽和刘彻的关系,同时极力融洽和刘彻母亲王太后的关系,这使得后来在汉武帝刘彻的朝廷中,窦太后还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王太后通变。
王娡最早嫁给了一个农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而且家中的生活过得不错。她的老公金王孙虽然不是达官显贵,但是很喜爱她,而且日子还过得去。
但是当她母亲提出,希望她到皇宫去找机会的时候,她知道此去可能就是受苦,挨打受骂,当下人。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当下人,做一个默默老死皇宫中的宫女,但是她却接受了这个挑战,依然离开爱自己的老公,离开儿女,离开温馨的家庭,到皇宫中去奋斗。
王娡放低自己身段,从零做起,最后竟然获得了汉景帝的喜爱。从一个小宫女,变成了汉景帝的妃子,而且还给汉景帝生下儿子刘彻。
汉景帝最初把刘荣立为太子。但由于栗夫人恃宠而骄,容不下其他嫔妃,并且得罪了馆陶公主。因此馆陶公主提出,希望把陈阿娇嫁给刘彻。
尽管馆陶公主做事张扬,陈阿娇身上有很多臭毛病,但是王娡敏锐地看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她和儿子一起,积极响应,娶了陈阿娇。
因为娶了陈阿娇,因此他们在馆陶公主的帮助下,最终刘彻得以被立为继承人。
当刘彻当皇帝以后,虽然王娡是太后,但是她的上面还有一个窦太后。王娡并没有因为不满窦太后指手画脚,有意打击窦太后的势力,而是懂得权变,教育儿子学会隐忍,努力在各方势力中找平衡。
所以我们看汉武帝前期的各种事情,朝廷中大臣们的各种斗争,都是一种找平衡的表现。
后来,王娡再一次发挥权变的特点,促成汉武帝把注意力集中在打匈奴这件事上,也正是因为打匈奴,通过卫青与霍去病所建立的功劳,打败窦太后及馆陶公主的势力,让自己发挥作用。
可以说,汉武帝能够变成一个文韬武略都非常厉害的一代雄主,王娡对他的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
汉初三太后,事实上个人素质都是非常全面的,我们这里只是集中对她们最特别的性格给予展示。但这一点,也足以表现出她们的杰出和优秀。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
刘邦攻下魏国后,将魏王的妃嫔全部纳入囊中。排着队一个个临幸后,独独落下了薄姬。没想到多年后刘邦偶尔心血来潮,薄姬竟然就怀了孕。
要说这次心血来潮,还来源于两个后宫女人的小心眼儿和踩高捧低。
当时,从魏王后宫中“跳槽”到刘邦后宫的妃嫔很多,有两个得了刘邦雨露均沾的妃子忍不住嘲笑一直被冷落的薄姬,背地里说她太蠢。
这些话恰巧被刘邦听到了,不禁动了恻隐和好奇之心。
于是,刘邦叫来薄姬,像给她恩赐一样,临幸了她。就在这一次,薄姬怀了孕。
为什么恰好两个妃子窃窃私语就正好被刘邦听到了呢?这真的是个巧合吗?还是另有隐情?
一、表面隐忍、内心有丘壑的汉文帝之母--薄姬
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秦。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国宗室女魏媪将自己的私生女薄姬送入魏王宫中。
如何在魏王后宫的众多女人中胜出?
魏媪找到相士许负,让他帮忙算一算薄姬的命运。许负说,薄姬将会生下天子。
当时魏豹正在跟随刘邦一起攻打项羽。听到许负的话后,魏豹心里非常高兴,既然天命注定自己当天子他爹,还跟着你们这些人拼死拼活地干什么呢?
于是,魏豹不跟着刘邦折腾了,等着刘邦和项羽两败俱伤,天子之位不就归自己家了吗?
那还是早点造出天子比较重要,抱着这个信念,魏豹对薄姬宠爱非常,就希望她早日诞下天子。
谁会相信魏媪找许负,再到许负的卜算传到魏豹的耳中是一个巧合呢?
细品品,群雄逐鹿中原之时,局中人最关心的当然就是那个人人争夺的位置到底花落谁家。魏媪和薄姬对形式摸得真是透透的。
魏豹没想到的是,薄姬肚子里的儿子即使是天子,爹也不是他。他很悲惨地被刘邦给灭了。
薄姬和魏豹的一群妃嫔都进了刘邦的后宫,美女如云,可把刘邦给累坏了。
曾经对魏豹起过作用的预言到刘邦这里完全没有任何用处,薄姬被扔在织布房,日日劳作。
眼见着日复一日,青春凋零,作为一个女人来讲,她能忍受吗?
还真能,薄姬的忍功确实是一流的,成大事者一定要能够忍耐,薄姬这点忍功超越常人。
她不抱怨,也不贸然争宠,而是用足够的耐心来等待一个机会。如果这个机会一直等不到怎么办?那就是创造机会也要上。
当初,一众妃嫔进入刘邦后宫,薄姬和两个姐妹拉着手发誓:无论谁得到了宠爱,一定不要忘了提携一下别的姐妹。
未雨绸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一点,薄姬做到了,而且成功了!
只是这一次,薄姬就怀上了刘邦的儿子,也就是刘恒。可见,除了薄姬的隐忍和心机,运气也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据说薄姬有了儿子后,再也没有被刘邦宠幸过。
或许薄姬相信相士的话,等着儿子成为天子,她自然能够翻身。或许她本身也没有太大的野心,能平安度日,还有儿子可以依靠,已经知足了。
更大的可能是,薄姬审时度势,看出吕雉的强势和心狠手辣,本来自己有儿子,就容易引人忌讳,给儿子带来灾难。因此避其锋芒,以免与吕雉发生正面冲突。
同时,刘邦身周美人众多,争宠手段百出,自己并无特别突出的优点,没有机会在争宠中胜出,因此薄姬继续采取“忍”字诀。
薄姬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在残酷的后宫斗争和政治变换中,成为少数的几个幸运者。
那些竞相争夺刘邦宠幸的女人们,在刘邦死后,遭到了吕雉残酷的反击。
最惨的就是最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她与薄姬正好相反,不能清楚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也不能忍耐任何委屈。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砍去四肢,刺瞎眼睛,割去舌头,刺聋耳朵,成为可怕的“人彘”。
薄姬因为自己的隐忍和委屈,反而引起了吕雉的怜惜,允许她与儿子团聚,赴儿子封地享受天伦之乐。
薄姬能够审时度势,准确地拿捏各色人等的性格特点。没有合适的机会,她会低调隐忍,有足够的耐心。一旦有机会,她也会立即抓住,争取利益最大化。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过得差。
她的这套处世方式,不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了下来,也让自己的儿子躲过了政治斗争,用大智若愚来形容很是贴切。
刘恒的封地在代国,即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其他皇子嫌此地艰苦,语言中很是鄙夷。
薄姬开导儿子:先贤孔子曾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现在世道虽安宁但宫内不安宁,我们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刘恒认为母亲所言甚是有理,因此高高兴兴地去了封地。
可是,刚到代地时,刘恒看到满目苍凉,很伤感。薄姬发现后及时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
汉文帝刘恒也一直以低调、宽厚的形象示人,在做代王的十几年中,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爱戴百姓,轻徭薄赋,不结党,不争位。
因此,在大汉朝的皇位出现空缺时,各方都感受不到刘恒的强势和威胁,对他上位自然没有太强烈的反对情绪。
推举刘恒继位的大臣们,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薄姬是个清心寡欲的人,没有强大的外戚胡作非为,所以不会再出现吕后把持朝政的局面。
低调老实的汉文帝登上皇位后,一旦机会来了,就展示出他的大智慧。从他开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
可以说,汉文帝是对底层人民最为友好的皇帝。
如果说历代帝王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楷模,英明神武,节俭爱民,汉文帝一定可以排在前三。这与薄姬对他的教育和给他的榜样是密不可分的。
二、情商、智商超高,控制欲极强的汉景帝之母--窦漪房
窦漪房从一个出身卑微的底层平民跃升为最顶层的人物,从一个宫女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上演了一出妥妥的大女主戏码。
她和吕雉和薄姬都能够和睦相处,后来又影响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是“文景之治”中的关键人物,中年以后双目失明,依然权倾朝野,说一不二。实在是一个集颜值、智商、情商于一体的女强人。
窦漪房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哥哥外出打工,弟弟被人拐卖不知去向。窦漪房孤零零一个女子,四顾无依,她该怎么办呢?
恰好遇到宫里招宫女,窦漪房直接报名,去宫里上班了。
窦漪房伺候的主子是刘邦的皇后,吕雉。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小命。
好在窦漪房心思灵巧,很会察言观色。在谨言慎行中度过了几年战战兢兢的岁月,还得到了吕后的赏识。
后来,吕后将一批宫女分派给各个封地的诸侯王,其中就有窦漪房。
为了能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窦漪房用自己攒了多年的银子贿赂管事太监,希望能把自己分配到离家较近的赵国。
可是,太监收了钱却没有办事,竟然把窦漪房分配到了代国。
她伺候的人是刘邦的四子刘恒。在很多人看来,刘恒不争不抢,为人低调,似乎没有什么前途。
窦漪房只能慨叹造化弄人,却迅速调整了心态。她并不抱怨,而是随遇而安,在有限的环境中为自己谋划最大的利益。
美貌、情商、心计,窦漪房都不缺。她不仅主动投怀送抱,获得刘恒的欢心。而且还专门用心讨好刘恒的母亲薄姬,让薄姬对她十分满意。
不得不说,窦漪房很有旺夫运。几年后,刘恒登上帝位,即汉文帝。窦漪房所生的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
此时,已经成为薄太后的薄姬对刘恒说,你的儿子都是窦氏所生,应该立窦氏为皇后。
窦漪房多年在薄太后身上的用心没有白费,关键时刻薄太后发了话,窦漪房顺理成章成为窦皇后。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宫女就这样成为了大汉朝的第三代皇后。
可是,幸运并不总是伴随着窦皇后。人到中年的时候,窦皇后突然双眼都瞎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历了这个突变,还是因为汉文帝去世,窦皇后的控制欲越来越强。
此时,儿子刘启即位,成为汉景帝。窦皇后升级为窦太后。
对于汉景帝继承人的问题,窦太后因为偏心小儿子,竟然不顾礼制,要求汉景帝不要立自己的儿子即位,而是应该立弟弟刘武成为继承人。
孝顺的汉景帝内心极其不愿意,嘴上却没有说出半个“不”字。而是说自己不能完全做主,此事要朝臣们共同商议才可。
大臣们当然强烈反对,皇位自古都是“父死子续”,传给弟弟就坏了祖宗的规矩。
汉景帝趁势以朝臣们反对为由,将此事揭了过去。可是,窦皇后一时竟然也不肯善罢甘休,直到刘武因故而亡才算放下这个执念。
汉景帝在位期间,一直受到母亲的指手画脚,对他的政策和权力均有强力干涉。当然,在此期间,汉景帝颁布的由母亲那里得来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对经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及至汉武帝刘彻即位,窦太后升级为史上第一位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和孙子刘彻之间的权力争夺也很激烈,
刘彻尊崇儒学,深深触怒了反对儒家思想的窦太皇太后,这个年事已高、双眼已盲的老太太火气很大,把孙子提拔上来的儒生全部撤销,废掉刘彻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她对刘彻的强势控制使得刘彻的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极其憎恨外戚干政。
刘彻终其一生对自己的妻子都充满了防范心,他废除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逼迫第二任皇后卫子夫自杀,处死为自己生下太子的宠妃。
不得不说,刘彻的祖母给他造成的心里阴影面积可真不小。
三、狠心决断,工于心计的汉武帝之母--王娡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汉武帝刘彻的上位完全是母亲王娡运筹帷幄的结果。而王娡的背后也有一个女人--母亲臧儿,她能够走上人生巅峰,正是臧儿不断前推的结果。
王娡祖上曾经有人做过诸侯王,可是到她这一代时,已经落魄成为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成年后,王娡嫁给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农民,生了一个女儿。
本来王娡应该过着普通的农民生活,没想到一个算命先生的话,让她的母亲臧儿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算命先生对臧儿说:“你的两个女儿以后都能大富大贵。”
于是,臧儿心动了,她开始鼓动王娡离婚。这种疯狂的举动确实非常人能够做得出来,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就逼迫女儿放弃自己的家庭,实在是个狠人。
当然,王娡也是个狠人。她抛夫弃女,由母亲打通关系,毅然决然带着妹妹进了太子刘启的府上,由宫女开始向上爬。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说难听一点,这一家母女几人简直就是疯子。说好听一点,母女几人都够狠辣,魄力和胆识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当然,王娡美貌如花,又工于心计。很快就让自己和妹妹得到刘启的宠爱。她为刘启生下了3女1男,妹妹生了4个儿子。
刘启一共有14个儿子,其中有5个都是臧儿的外孙。这个投资回报还真是不错。事情进展到现在,不得不说一句,臧儿的眼光太精准了,人家疯也是有疯的资本的。
薄姬去世后,刘启废掉了没有儿子,也得不了他欢心的薄皇后。
皇后之位空了出来,王娡双眼放光。可是,刘启当时非常宠爱栗姬,并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王娡要想登上皇后的位置,还需要经历重重关卡,这就要瞅准一切机会,开动脑筋。
其实王娡在怀上儿子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了,她悄悄地对汉景帝说自己梦到一颗太阳钻到了肚子里。这样就让汉景帝对刘彻有些另眼相看。
后来,刘启的姐姐馆陶公主非常想让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没想到栗姬平时就讨厌馆陶公主,因此直接就拒绝了这个提议。
王娡早就看出了馆陶公主的能量,为了与馆陶公主结为同盟,她立即钻了这个空子,求到馆陶公主门上,想给自己儿子刘彻结亲。
刘彻和陈阿娇的联姻,将馆陶公主和王娡牢牢地捆绑到了一起。
馆陶公主常常在弟弟刘启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说她背地里诅咒其他妃嫔所生的儿子。三人成虎,说的次数多了,刘启不由得有些相信。
刘启有一次试探着说,以后要把十几个儿子都托付给栗姬和太子刘荣,栗姬流露出很不情愿的神色。经此试探,刘启对栗姬更为不满。
馆陶公主还走了母亲窦太后的路线,她经常在窦太后面前旁敲侧击地说刘彻天纵奇才,有经天纬地之能,窦太后心中的天平自然而然不断向刘彻倾斜。
同时,王娡安排大臣上书给刘启,建议将栗姬立为皇后。当然有意无意地暗示他是被栗姬指使上书的。
这一切让刘启甚为不满,终于下决心冷落了栗姬,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皇后的凤冠经过王娡的一系列运作,终于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刘彻也被立为太子,随后成为一代威震天下的明君汉武帝。
一个二婚有孩子的农妇狠下心来抛夫弃子,走上自己飘渺的梦想之路。却最终实现几连跳,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王娡的强悍绝非普通人能比,这是个心性坚韧,智计多端,认准目标一往无前的狠人。
四、结束语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三位母亲都是从最卑贱的底层想尽办法爬到顶层的厉害人物。她们各有各的手段,各有各的超人之处。
她们的共同点就是对时势的把握,对人性的揣度。从而在不同的局势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处世方式。
而她们强大的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因此,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她们也是功不可没的。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
从心机手段与能力来说,真正强的只有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汉文帝生母薄姬与汉景帝生母窦漪房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厉害。
尤其是景帝生母窦漪房,电视剧里的窦氏手段极高,美貌与智慧并重。
然而事实与电视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这类大女主剧,能力远胜于其人物原型是正常的。
如果要说的话,文帝生母薄姬是运气好,而景帝生母窦漪房也没有大荧幕上那么有能耐,真正工于心计城府高深的,还是武帝生母王娡。
薄姬:随波逐流,完全靠运气过日子
薄姬的母亲魏氏出身魏国宗室,但到了她出生的时候已经没落,楚汉争霸的时候,薄姬去侍奉魏王豹,但有人给薄姬相面,说她会生下天子。
魏王豹想当然的自立为帝,更加宠爱薄姬,结果不多久兵败,薄姬成了刘邦的战利品。
在汉宫中,薄姬并不起眼,仅仅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到了刘邦的宠幸,得以怀上龙胎生下了皇四子刘恒,可之后,就没有之后了,刘邦将其抛诸脑后。
也因为薄姬不得宠,在宫中凄冷度日,刘邦驾崩后吕后也没有为难她,让薄姬与刘恒前往代国过安稳日子,薄姬成为了代王太后。
吕后去世后,汉朝发生诸吕之乱,惠帝子嗣不被承认,长安的臣子们想来想去,迎接了代王刘恒继位,而薄姬也得以成为了汉朝的皇太后,景帝继位时,薄姬成为太皇太后。
薄姬原本就出身没落家族,没什么娘家的势力,就算后来成了太后,想要找点娘家的靠山,找来的也基本都是族亲、远亲,薄氏一族不成气候。
而且,薄姬不得宠也跟她的性格有关,她明明有皇子,但她从没在后宫惹出乱子。
在代国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儿子刘恒教导得非常仁爱孝顺,对儿媳窦漪房也非常和善。
就能力来说,完全看不出薄姬是个有什么能力手段的人,更算不上是什么厉害角色,她的人生一半是不幸,一半是幸运,全都是“靠天收”。
薄姬完全算不上是什么厉害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她是个相当弱的存在,只不过她的运气比较好生下了刘恒这样的儿子,给了后半生依靠。
窦漪房:厉害是厉害,但没那么厉害
不管是《美人心计》还是《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等剧,当中的窦太后都是个十足的女强人的感觉,尤其是在汉武帝跟前,这个祖母实在是太厉害了。
可真正的窦漪房虽然说也挺有能力,但没那么夸张。
窦漪房出身清河县,年幼的时候父亲落水去世,与兄弟走散,无奈之下入宫为宫女,吕后赏赐家人子给诸侯王,窦漪房阴差阳错进入了代王宫,没想到深受宠爱。
那时的刘恒已有王后,但在其继位前夕,王后与诸王子莫名去世,对于这件事,史料上讳莫如深一笔带过,而作为侧室的窦漪房,直接成为了皇后,她的长子刘启成为太子。
窦漪房年轻的时候的确受宠,可后来老了,双目失明,文帝对其弃如敝屣。
文帝晚年宠爱慎夫人与尹姬,窦漪房被冷落,从这方面看,当年窦漪房能受宠靠得还真是因为美貌而已,跟什么手段之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文帝时代,窦漪房对于前朝并没有什么影响力,而到了景帝继位时期,窦漪房的权势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窦氏一族的外戚开始形成,但也不至于权倾朝野。
汉朝素有重视母族、舅族的惯例,这跟窦漪房本身是否有手段关系不大。
而且汉景帝本身就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不会像汉惠帝那样被母亲摆布,但出于孝道,窦太后对于朝政的干涉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儒道之争与立储事件上。
景帝驾崩后,汉武帝继位,这时候的窦太后才算是权倾朝野,根基薄弱的汉武帝根本就无法与自己这位祖母抗衡,此时的窦太后才算是真的说一不二,但才六年就去世了。
窦漪房的确是古代十分杰出的女子,她坚持黄老之术,守护汉朝的江山,对于文景之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她更多是个守护者,能力手段方面,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王娡:经常被忽视的二婚皇后,十足狠角色
中国史上很多的皇后,但说到二婚、而且在侍奉皇帝之前就生过孩子的,估计也就汉武帝的生母王娡这么一个,她的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后裔,也曾两次改嫁。
王娡年轻的时候嫁给了一个叫金王孙的人,生了个女儿,之后臧儿找人给她看相,说王娡当生天子,母女俩一合计,居然主动找关系进入了太子府,侍奉还是储君的汉景帝刘启。
改嫁侍奉太子,这件事是王娡自己同意的,也看得出她的野心。
很快,具有工作经验的王娡就深的荣宠,连续生下三女一子,而她还推荐了自己的妹妹王儿姁侍奉景帝,王儿姁生下了四个皇子,姐妹俩都非常得宠。
景帝继位,皇后之下三夫人,除了贾夫人之外就是王娡姐妹俩,作为一个生过孩子的二婚,王娡居然能如此得宠,实在是让人觉得这个人不能小看。
最让人害怕的,还是后来的储君之争,景帝姐姐馆陶公主想把女儿嫁给栗太子刘荣,结果被其生母栗姬拒绝,王娡听说后主动找上门与长公主结亲,得到了长公主的支持。
不仅如此,王娡还游走在梁王、景帝与窦太后之间,因为窦太后偏爱梁王,弄得景帝与梁王之间关系不是很好,而王娡多方劝和,使得窦太后对于王娡也非常满意。
待到时机成熟,王娡私下怂恿前朝大臣,提议让景帝立栗姬为皇后,而这件事直接把栗姬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栗姬母子被废,王娡封后,其子刘彻成为新的皇太子。
刘彻继位后,窦太后权势极大,王娡多番让儿子收敛锋芒,不要与祖母对着干,直到窦太后去世,窦氏一族倒塌,王娡与其娘家急速崛起。
就个人的能力手段与心机来说的话,王娡是个狠角色,她不仅有城府而且有野心,更加有智慧与头脑,汉武帝作为她的儿子,学到的也不少,王娡才是真正厉害的那个。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各自的母亲有多强?
三位皇帝的母亲都很强,她们身上有各自闪光点为后人称道,如果排个名次出来,景帝母第一,文帝母亲第二,汉武帝母亲只能排到最后。她们到底有多强呢?讲讲她们各自的故事就知道了。按出生的年代顺序,先从汉文帝的母亲讲起。
汉文帝的母亲大智若愚
汉文帝的母亲叫薄姬,如果不是他当了皇帝,母亲注定一生默默无闻。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妃嫔。楚汉战争开始后,魏王豹叛汉归楚,刘邦派韩信攻魏。韩信很快攻下魏国,俘虏了魏豹及其妃嫔,然后送到刘邦驻守的荥阳。
后来荥阳失守,魏豹被汉将周苛斩杀,退守到成皋的刘邦将魏豹的遗孀纳入自己的后宫。接下来,刘邦将这些女人们逐个临幸,唯独落下了薄姬。其实薄姬曾是魏豹最宠幸的一个妃嫔,由此可能让刘邦产生了某种心里障碍,所以才提不起兴致。
受此待遇,薄姬的心里却很平静,她没有主动去找刘邦献媚,而是默默无闻地干起了洗衣织布的粗活。直到有一天,刘邦心血来潮,主动临幸了她。幸运的是,只此一次,薄姬竟然怀孕,后生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
要说帝王身边的女人,一般生了儿子都能飞黄腾达,身份地位如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可是薄姬的生活平静如水,一成不变,与刘邦没有一点亲近,更没有像其他妃嫔一样相互倾轧争宠。所以,薄姬一直过的很卑微,卑微的让吕后都心生怜悯。
因此,当刘邦去世后,薄姬可能是唯一一个被吕后允许同儿子团聚的女人。反观那些整日围着刘邦团团转的女人,没有一个得了好下场,全部被吕后折磨致死,尤其是戚夫人还被做成了人毙。
所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薄姬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她知道在纷杂诡谲的宫廷生活中如何自保,如何避祸。可能当初薄姬没少被人嘲笑傻的可怜,但真正笑到最后的却是这个“傻子”。
显然汉文帝也是遗传了母亲大智若愚的基因,他在坐代王的十七年中爱戴百姓,轻徭薄赋,远离朝廷纷争,以一副“老实巴交”的形象示人。因此在吕后去世后,他才被元老重臣们拥立为帝。
刘邦建立的西汉立国二百余年,嫡系只传了短短七年,算上吕后主政的时间,也不过十五年,其余均由薄姬子孙延续,因此,在刘邦的众多嫔妃中,最不起眼的薄姬却成了最大的嬴家。由此也印证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汉景帝的母亲影响汉朝历史
汉景帝的母亲就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窦漪房最初侍奉吕后,也有人说她是刘邦招入宫中的“存货”,好在某个时刻享用,总之汉朝建立初她入的宫,当时最多豆蔻年华。
刘邦去世后,吕后嫌后宫臃肿,于是遣散了一批宫女,但是并不是让她们回家,而是分别嫁给了刘邦的儿子。当时刘邦的七个儿子都分散在全国做藩王,吕后送这些宫女过去意非寻常,说不清楚是拉拢还是监视。
窦漪房是赵国人,自然想回到家乡,她也把这个愿望说给了主事宦官,但结果事与愿违,她被送到了代国。因此,窦漪房到达代国后,没少了哭鼻子。不过,她内心的忧愁很快一扫而光,因为代王刘恒对她非常宠幸。
刘恒是刘邦的四子,母亲就是薄姬,他就是将来的汉文帝。窦漪房在刘恒的宠爱下,先后生下了刘嫖、刘启、刘武三个孩子。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元老大臣与刘姓诸侯联手铲除了吕后族人,将刘恒迎到长安称帝。由于刘恒原王后生的几个儿子陆续去世,所以一年之后,窦漪房生的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而窦漪房也顺理成章地做了皇后。
汉文帝在位期间,窦皇后的权威并没有显现出来,倒是非常受大臣们的敬畏,甚至有一丝忌惮。后来汉文帝非常宠幸慎夫人,出入成双,形影不离,这时有大臣们就劝汉文帝说不应如此,否则就害了慎夫人,高皇帝宠幸的戚夫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言外之意,将来汉文帝去世,窦皇后可能会加害慎夫。道理很简单,西汉推崇孝道治国,刘启即位之后,窦漪房的地位必然被抬高,到时收拾一下慎夫人如同捏只蚂蚁那么简单。
汉文帝去世后,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漪房成了皇太后。这时,窦太后的权势开始展露出来。汉初推行“黄老学说”的治国理念,窦太后就是一位忠实的黄老维护者,而当时的儒家治国思想也渐渐有抬头之势,所以窦太后采用了高压姿态进行打压。一位叫做辕固的儒生因贬低《老子》而被投入兽圈,与野猪搏斗。如果不是汉景帝偷偷递给他一把剑,可能就成了被拱的“白菜”。
汉武帝继位后,窦漪房成了太皇太后,地位也更高了,但她还是固守“黄老之道”。年少的汉武帝在部分大臣们的教唆下想与祖母叫板,结果几位大臣丢了性命,他也差点丢了皇位。
也有人认为窦太后越老越冥顽不化,其实她的坚守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汉朝初期百废待兴,急需要休养生息,而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与当时国情高度吻合,而且窦太后就是一位见证者。所以她更希望汉朝大船平稳航行,而不是去触及风浪。因此,汉朝到汉武帝时期能积累那么雄厚的国力,与窦太后的坚定地推行黄老政治有非常大的关系,她也成为了一位影响汉朝历史的女性。
另外值得嘉奖的是,窦老太后有权威,但没有乱用权威,作威作福,穷奢极欲,也没有让外戚干政的乱局出现,仅从这点上,她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太后。
汉武帝的母亲善于抓住机会
汉武帝的母亲叫王娡,她的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是刘邦灭掉的第一个异姓诸侯。臧儿嫁过两处人家,第一任丈夫姓王,第二任丈夫姓田。臧儿与第一位丈夫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王娡,一个叫王儿姁。臧儿嫁到田家后,又生了儿子田蚡。汉武帝初期,田蚡先后任太尉与丞相。
起初臧荼将王娡嫁给了平民金王孙,生下女儿金俗。后来臧儿找人给王娡相面,说她贵不可言,于是臧荼将王娡从金王孙家中抢回,然后托人送进宫中。当时太子刘启正好选妃,结果看上了王娡。
王娡在怀汉武帝的时候,曾和景帝说自己做了一个怪梦,梦到太阳往她怀里撞。所以当汉景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后,却格外留意起了刘彘(汉武帝原名)这个孩子。
后来,长公主刘嫖想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为妻,结果被刘荣的母亲栗姬一口回绝。刘嫖碰了一鼻后心情郁闷,于是找到了王娡,并透露了为刘彘谋取太子之位的打算,条件就是娶阿娇为妻。王娡非常聪明,知道这是天赐良机,所以她立刻与刘嫖心照不宣地联手。
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经常往宫里选送美女,所以她是一个相当有能量的女人。有了刘嫖暗中助力,王娡又卖力气地表现自己,很快就把栗姬比了下去。当时汉景帝废了皇后小薄氏(薄姬的倒孙女),正有立皇帝的打算,原本打算让栗子当皇后,结果刘嫖的轮番“轰炸”之下迟疑起来。
没过多久,栗子犯昏冲撞了汉景帝,汉景心情很是不爽。刘嫖与王娡趁势猛攻,致使汉景帝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还冷落了栗姬。接下来,汉景帝越瞅王娡越顺眼,又想到她那个“太阳入怀”的梦,干脆就立她为皇后。没过多久,立刘彘为太子,改名刘彻。在古代,太阳代王天子,可见王娡那个梦也起了作用。
由上可见,王娡是一个关于抓机会的女人,如果她面对刘嫖抛来的橄榄枝无动于衷,她的儿子刘彻很难被立为太子。另外,从她的“梦到太阳入怀”来看,她还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不过就名气而言,王娡要比薄姬与窦太后逊色了许多。
------------------
推荐阅读:
汽车跑了一千公里才发现4s店维修师傅没把空气滤芯的盖子装到位,对发动机损害大吗?
女儿4岁,睡前醒后咳嗽持续了一个多月,其他时候不咳嗽,化验拍片都没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