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在苦苦支撑?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在苦苦支撑?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准确,甲午战争并非只是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中曾经写到甲午战争时,“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因为梁启超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李鸿章传》流传很广,因此这一说法广为人知。
而在甲午战争期间,确实有一些督抚存在这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对于调兵参战一事多加推诿。
像黄海海战以后,清政府曾经希望抽调南洋水师北上时,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就以兵船无人驾驶为由予以推脱。而日军围攻威海时,山东巡抚李秉衡以防止日军进犯山东其他地区为由,拒绝派兵增援。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因为原有的八旗和绿营已经糜烂不堪,清政府无力和太平军对抗,因此不得不放权给各地督抚,命他们自己组建团练和太平军作战。
这种部队因为并非是朝廷组建,因此“兵为将有”的现象非常严重,往往只听命于地方督抚或者是组建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清政府要调动这些部队并不是那么容易。
而对于督抚们来说,他们既然只是地方上的官员,在战争期间必然要优先考虑本地的利益,而不是全盘角度看问题。在派兵问题上自然会有一些推诿情况。这在此前的中法战争中就有所体现。
实际上在北洋内部,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像李鸿章抽调驻守旅顺的宋庆部上前线时,宋庆就以允许扩军为条件才答应出兵。还有李鸿章原本想调驻守威海的北洋所属绥、巩军参战,却遭到统领戴宗骞的拒绝。
因此晚清时期“兵为将有”这个弊病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甲午战争清军的正常调动。但是甲午战争也并非只有李鸿章下属的北洋各军投入了战争。
比如说平壤战役的四大军中,盛军和毅军是原本李鸿章属下,左宝贵的奉军、丰升阿的奉天练军盛字营和吉林练军则是东北的部队,不是北洋所属。而在战火烧到辽东和山东时,两地的地方部队也都不同程度的参战了。还有战争后期,清政府还抽调大量湘军北上作战。
至于海上,南洋水师尽管没有北上,不过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巡洋舰还在参加了战斗。考虑到广东水师除了这三艘巡洋舰之外,只有一些小型炮艇,可以说广东水师主力尽出了。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不管其他督抚们是否真心愿意参战,但是毕竟这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他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并非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孤军奋战。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在苦苦支撑?
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
问题一:甲午战争是不是一个人的战争。答:甲午战争确实是一个人的战争。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甲午战争时期清朝的南洋水师向日本政府索要被俘虏的两艘军舰。理由是甲午战争为日本与李鸿章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所以,当时的人心目中甲午战争是一个人的事情。
问题二:为什么甲午战争成了李鸿章一个人的事情?答: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李鸿章当时职务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在当时是最大地方封疆大吏,也是汉臣之受饿。而这一切全部得自于李鸿章的战功,李鸿章自攻太平天国起家,灭捻军,建水军。军事就是李鸿章的荣誉墙。再加上太平天国战争就已经证明的清朝的八旗与绿营兵的无用。以及对于日本这个蕞尔小国的蔑视。李鸿章也不会允许其他的任何参与到对日本的战斗中。这是李鸿章的私心。
二、淮军自身的性质。淮军创立初衷是为了抵抗太平天国。最早他的性质属于地方团练,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地方义勇军。所以在当时人看来淮军和北洋水师更像是李鸿章的私军,他也一直霸道的不允许任何人插手淮军事务。于是造成八旗兵与绿营兵认为淮军是泥腿子,淮军认为他们是软脚虾。所以,安排其他军队参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三、清廷对于李鸿章势力的打压。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没有掌握在清廷手中,反而在位汉臣手中。我就不相信以慈禧的性格能睡个安稳觉。(而淮军也正是李鸿章手中最大的政治资本。)所以,对日作战未尝没有借机削弱李鸿章的意思。即使没有办法消灭淮军,也给淮军这些骄兵悍将一些事情做,最好能将之长期安置在朝鲜。只是大家都未尝想到局势会发展的那么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立刻丢了自己首席封疆大吏的地位,被发配到了南方。甲午战争的孤掌难鸣是朝中权力斗争的延续。
四、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中日同时进行近代化改革。但是中国仅仅学习了西方的技术。而日本是发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整个国家缺乏一种民族危机意识,人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少一颗救亡图存的心。日本却欣欣向荣,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都快速向近代过渡。当时的清朝整个国家自下而上已经烂到骨子里,人人都只能顾上自己眼前的利益,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抗敌。
这就是我认为甲午战争最后演变为李鸿章一家战争的各种原因。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在苦苦支撑?
这也是国情所致: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备受西方列强欺凌,但中国从强大走向没落,真正的转折点并非是鸦片战争,而是甲午中日战争。
正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不仅赔了银子,还搭上了土地,甚至自己的主权。
也正是这场失败,让国人醒悟过来,才会出现变法派,出现义和团,出现革命派。社会生活节奏也彻底被打乱,走了太多弯路后,中国陷入了长时期的分裂与斗争。
虽然不想再次回顾,但讲近代史,总绕不过这场战争,那么清朝究竟为什么会失败,又为什么是李鸿章一个人在苦撑?
甲午战争之前,清帝国甚至跻身了世界强国的阵营,是列强之一,可能很多人不认同,但事实上确实如此: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不仅地盘大,人员多,且周边一直有几十个藩属国。即使进入到明末到清帝国过程,也有万历三大征干趴下日本,也有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人,也有清军在雅克萨进行两次战争打败了沙俄,要知道当时沙俄的统治者可是彼得大帝,世界公认的强者。
即使后来清朝没落了,两次鸦片战争也败了,但并未伤及清朝根基,且当时面对的是世界第一第二的英国和法国。世界上沦为这两个强国殖民地的国家数不胜数,就算是俄国,不也曾败给他们。所以清朝败给他们,并不是多少丢人的事,反而让大清打开了国门,促进了发展。
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军对外的几次战争,包括收复新疆(间接打败俄国),包括对法作战,均取得了胜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北洋水师也逐渐成形,实力也排在了亚洲第一,这也是大清上下不把日本放在眼中的原因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列强是不看好日本的,谁曾想,甲午战争一爆发,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溃败,让人大跌眼镜。再加上清政府急于求和,终于让西方列强看清楚了这个东方的虚胖子,从而一拥而上,掀起瓜分浪潮。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会觉得,整个清朝廷都在跟李鸿章作对,才导致了是李鸿章一个人苦苦撑着。
我们站在旁人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会觉得翁同龢太可恶了,为什么要克扣北洋水师的军费?慈禧太后更可恶,花了那么多钱修个园子,为什么不拿这些钱去买军舰?
但当我们把视角放到慈禧太后身上,放在清朝廷身上后,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时整个朝廷,不仅是皇上或太后,以及翁同龢他们,就连李鸿章本人,也是认为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私人的,这是个私人武装队伍。
正因为这是个私人武装,朝廷必然不愿意持续给他投入,让他继续做大做强,这对清廷的统治不利。同时,由于这是私人武装,导致朝廷对北洋水师的真实战力不了解,也不熟悉。
与此同时,李鸿章一方面向朝廷炫耀,我北洋水师已经是亚洲第一舰队。一方面又向朝廷哭穷,我北洋水师战力还是不行,还得继续投钱买军舰,买装备。
换你是当权者,你会不会怀疑李鸿章的动机呢?
这是其一,其次,北洋水师的建设犯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关于用人方面:
首先,李鸿章本人就是陆军出身,是以门外汉的身份去组建北洋水师,其套路完全就是淮军那一套。在北洋水师内,也是自己这一支的重用,不是自己这一支的排挤。
李鸿章不懂海军还无伤大雅,但水师提督丁汝昌也不懂海军,就说不过去了,无外乎丁汝昌是李鸿章的自己人罢了。
说到底,甲午战争清军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不管是慈禧、光绪、翁同龢,还是李鸿章、丁汝昌、刘步蟾,都有他们各自的局限性。他们所认为的北洋水师就是一支李鸿章的私人武装,而日本联合舰队,显然已经成为了日本国家的军队。
清军靠的是关系,靠的是山头,采用的还是封建帝制古老王国的那一套,而日本已经是一个现代化民族国家了。
李鸿章以为船坚炮利就能取胜,就像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却忽视了软件建设。海军人才没有梯队,也没有形成体系,再先进的电脑,装个DOS系统,怎么能发挥实力呢?
实际上,清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然也就不会有随后的维新变法了……
所以,并非是李鸿章一个人在扛着战争,而是国情,国家制度就是这样的!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在苦苦支撑?
这个问题有失偏颇。首先战是日本与满清政府战。而非与李鸿章个人。失败的原因亦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其次,谈及巜马关条约》签定亦非是李鸿章个人卖国。根本原因还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无能。与某一个人关系不是很大。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甲午战争中只有李鸿章在苦苦支撑?
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人战一国。这显然是梁启超的个人论断。事实上,甲午中日战争之所以爆发,李鸿章确实是有很大的责任的,但也并非他一人在苦撑。
早在甲午战争之前十年,也即是1885年的时候,李鸿章就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天津专约》。条约规定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军,由第三国教官训练朝鲜军队,若朝鲜发生变乱或重大事件,两国均有向朝鲜派兵的权利,且须互相知照。正是以《中日天津专约》之规定,让日本有了出兵朝鲜的理由,也才导致了甲午中日之战的爆发。
李鸿章当时已经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条约》,中国放弃了越南这个藩属国。在李鸿章看来宗藩体系本来也是应该废除的体系,因此,中国最后的藩属国朝鲜也应该打破这样的关系。然而,朝鲜对中国的依赖太深,体制也完全照搬中国。因此,朝鲜一旦出事,立刻就向中国求助。
1895年,朝鲜爆发义兵起义,朝鲜国王再次求救于大清朝廷。中国也派兵去朝鲜扣押了高宗的生父大院君。但是,根据天津专约,日本也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朝鲜,并且日本浪人还冲进朝鲜皇宫杀害了明成王后。如此一来,朝鲜继续求救大清。
于是,大清北洋舰队以海军押运兵士赴朝鲜,结果遭遇日本海军伏击,北洋舰队在开战数小时后除主力舰外,几乎全军覆没。日军成功登陆朝鲜,并与清军爆发战争。清军统帅叶仕超不敌日军,连夜逃跑,致使战火引向辽东。
甲午战争用慈禧太后的话说就是,烧香引到了鬼。本来想救朝鲜,结果却让大清损失惨重,不仅丢了朝鲜,覆灭了北洋舰队,还割让了台湾澎湖,赔款2亿3千万两白银。尽管李鸿章本人应该对这场战争负主要责任,但烧香引到鬼的毕竟还是清政府。
------------------
推荐阅读:
中国福利彩票如果停止售卖后就立即开奖,销量会不会猛增?对此你怎么看?
上一篇:你觉得中国近代史有哪些民族英雄?
下一篇: 练毛笔字的时候竖笔总是写不直,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