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我也是服了一帮睁眼说胡话的军事创作者!山炮根本不是什么山地榴弹炮!
山炮和野炮是中国特有的两个早期火炮的称呼。现在已经没有了。
因为引信技术的发展。开花弹或者说榴弹的发明,是火炮的一次重大进化。最早哪种靠靠延迟点火的原始开花弹其实不太好使。要么早炸,不炸甚至炸膛都是家常便饭。所以,实心铁疙瘩仍然是火炮的主要弹种。加上弹道技术也不怎么样,所以,那时候的火炮基本都是直射为主,打铁球。曲射炮都是短管身的臼炮,打石弹和散弹为主。相对的。长管身的平射炮就是所谓的加农炮。这是最早的火炮分类。
后来开始有了触发引信,这时候才有了可靠的榴弹。榴弹才成为了火炮的只要弹种之一。但是,当时这种榴弹也有问题,就是只有正面大角度撞击才能比较有效的激发。所以,发射榴弹的火炮就需要把仰角调节的比较大。从而获得较大的着弹角度,确保爆炸率。但是当时机械结构也不咋地,火炮仰角大,份量太大的话结构就吃不住了,所以,身管就不能太长。榴弹里有炸药,弹壁比较薄,吃不住膛压,膛压也就比较低,相对炮管也能薄一些。而且榴弹炮的威力主要取决于炮弹爆炸,对于初速要求也不高。也不需要承受太大后坐力,炮管就能做的短而薄。这就造成了那个时期这种类型的火炮重量体积相对都比较小,比较轻。因为主要发射榴弹,所以曲射炮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榴弹炮。
但是,因为曲射炮,精度就明显不行了。战场上总是需要精度射击的火炮的。所以,仍然大量直射火炮被保留,而且向着身管更长,初速更高方向发展。加农炮就开始专指这些长身管,高初速,低弹道的家伙。随意,炮也相对的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当然,在欧洲,因为战场需要,各项条件也跟的上,各种大口径榴弹炮也层出不穷。份量也不轻。
山炮这个词在外国是没有的。只有野战炮,就是“Field artillery”。因为是直射炮,所以不能跨越障碍物,所以主要在原野平原地形上使用。就是所谓的field地形。国内翻译就是野战炮或者野炮,也就是野地里打仗的炮。相对的,榴弹炮到了国内因为炮弹可以翻山越岭,于是就有了一个颇具浪漫主义气质的名字——“过山炮”,简称山炮。估计和之前有过一种老是火炮叫“劈山炮”有关吧。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命名。
所谓的山地榴弹炮,在国外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货色。需求面相当小。所以,也不可能大规模引进国内成为火炮两大类型之一。
➦☿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就是利于山地丘陵地带作战,相对轻便的榴弹炮,大多是105毫米以下的。
还被称呼为过山炮。就这意思。所以山炮的威力射程普遍低于同口径野战炮。
✿✓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山炮顾名思义,就是山地火炮。
以前火炮分为两种,野炮和山炮。
野炮用于旷野平坦地形作战,山炮用于山地崎岖地形作战。
野炮通常不可以拆卸,平时运输用多匹马拖曳沿着道路前进,小型野炮还可以放在马车上。
所以野炮比较笨重,结实,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
不过野炮相当笨重,难以在山地行军。很多山地根本就不能并排走几匹马,也谈不上拖曳前进。野炮根本就不能在这些山地作战!
为了解决山地没有火炮的问题,就诞生了山炮。
山炮的特点是可以拆卸为几部分,基本就是炮管、炮架、轮子、防盾等等。由于每个部分不太重,可以有单匹骡马背负前进。
而大部分山地骡马都能爬上去,就可以在山地上运输火炮。需要炮击的时候,就选一块平底将火炮组装起来开炮。
以往欧洲和北美占洲基本都是使用野炮,主要是他们的地形相对平坦。尤其是欧洲战场很多是在平原和相对平坦的山地作战,野炮就足够了。
但中国和东南亚就恰恰相反,山炮则比较重要。中国抗战之前,主要向国外购买山炮。
这是因为中国的地形复杂,公路又很差,大部分地方野炮的行动困难,甚至寸步难行。
有意思的是,在几次长沙会战中,日军也很少携带野炮,都是换为山炮。
这是因为在湖南的山地、水网地形,加上国军破坏了道路,野炮根本没办法行动,甚至山炮前进都很困难。
☧p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山炮事实上是火炮的一种,是一种轻便的榴弹炮,但是其武器使用定位主要用于山地作战,乃至一些常规重武器难以运载和通行的地方进行使用。最早出现“山炮”这个定义的,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旬的美国。
尤其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军都普遍称呼在多山地区便携的火炮为“Mountain Gun”,音译过来就是山炮。这种山地榴弹炮发展和演变的时间长达100多年,在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山炮的地位逐步被迫击炮所取代。
我国在民国期间也盛行“山炮”的说法,当时东北乃至华北地区山匪盛行,不少土匪搞到一些土炮或者从部队里退役下来的二手火炮,久而久之这些火炮也就被人们称为山炮。
从步兵炮相比,山炮拥有一些差异,其口径是野战炮的标准,但火力输出却更弱,较低的炮口出膛速度和类似于榴弹炮的弹道,山炮能够轻易实现对复杂地形敌军的火力打击。山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便于运输,重量轻,甚至可以将山炮拆成许多模组来运输,并在需要的时候快速组装。
迫击炮从臼炮演变而来,最早是在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才诞生迫击炮的原型,所以在迫击炮没有发明之前的半个世纪,部队只能通过山炮在山地地形展开火力支援。
图片:中国仿制的日本九四式75毫米山炮,仿九四式山炮是解放军华东军械总厂于1950-1952年间生产的,曾经用于抗美援朝战场。过去解放军曾大量装备日式山炮,例如电影《集结号》里,谷子地轰击敌人坦克时,所使用的那门大炮,就是日制四一式75毫米山炮。
第一款成熟的便于运输的山炮是美国陆军的M1841式山地榴弹炮,是典型的18世纪火炮,采用青铜炮管、炮口装填,黑火药推进,发射的是实心钢球炮弹。
而近现代后装式山炮发明于189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后膛装填且具有制退复进机的快速拆解安装山炮,由希腊武器设计师所打造。但是希腊陆军对当时这款武器并没有变现出多大的兴趣,最后这款设计被推销给法国的施耐德公司,施耐德公司不负所托,将这款山炮成功实体化,成为著名的“施耐德-当利斯”式75毫米山炮。
有趣的是后来希腊陆军对之前做出的决定表示后悔,并于1907年重新采用这款武器,希腊在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使用了这款山炮,经过实战测试,“施耐德-当利斯”式75毫米山炮性能优异。
到了20世纪初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制造出后膛式山炮,所以希腊的山炮也就变得不那么抢手了。除了山炮所服务的山地部队,空降部队同样需要一款轻盈且便于携带的火力支援武器,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期,不少国家的空降兵就曾使用过山炮。直到二战后期,大口径迫击炮(日本的97式迫击炮口径达150毫米)和重型榴弹炮的出现和部署,使得山炮的存在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不少山炮都在届龄之后陆续退役。最后一款山炮是罗马尼亚在1980年代研发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在该国山脉地带的战斗所设计,但是到了本世纪初,这款武器也已经缴库封存,不再启用。
↷➝我们常说的山炮,究竟是一款什么武器?
山炮是指在山地作战的轻型榴弹炮。通常山炮口径不大,轻便可以分解成几个部分由骡马或士兵进行携带。这样的特性就十分适合山地作战,可以迅速形成炮火支援。一战前兴起,到二战时由于各国大量装备了迫击炮,山炮就逐渐退出了战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