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
▭⇝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
因为秦桧万万没想到,宋高宗赵构还有个致命的大招在等着他。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一月,宋高宗赵构亲临宰相秦桧的府邸,前去探望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秦桧,对于皇帝的驾临,秦桧十分感动,史载他“流涕不已”。
次日,南宋朝廷下了一份诏令,在这份诏令中,将秦桧进封为“建康郡王”,同时,又将秦桧的儿子秦熺加封为少师。
诏令一出,无数羡慕的眼光投向秦相府,毕竟自打大宋朝开国以来,能在活着时被封异姓王的基本没有,而秦桧却获此殊荣,并且儿子也成了少师,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怎能不让人羡慕?
不过,就在秦桧成为异姓王的当夜,曾经权倾朝野的他却一命呜呼,莫非,秦相爷是因为太高兴激动死了?其实不是,秦桧是活生生被气死的。
至于为何他会被气死,是因为秦桧做梦也没想到,赵构早就设计好了一个能要他命的大招,更没想到,赵构居然会这么阴。
早在秦桧病倒之后,赵构就开始盘算如何给秦桧致命一击。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历史上的宋高宗赵构,一向不是和秦桧穿一条裤子吗?多少赵构不方便出面的事情,不都是秦桧出头处理的吗?
比如当年绍兴和议时,赵构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理要求,同时也为了向金人表达自己议和的坚定决心,不仅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又亲自与秦桧商议,共同罗织罪名,把岳飞下狱。
最后,也是在赵构的授意下,秦桧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
可以说,没有赵构的背后指使,岳飞大概率不会死,同样的,没有赵构的授意,秦桧也做不到这么嚣张跋扈。
既然两人是那种“沆瀣一气”的盟友,为何还要说赵构在处心积虑地谋划着打击秦桧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大致原因有两个,一个出在宋高宗赵构本人身上,一个则出在秦桧秦相爷身上。
先说赵构,赵构这个人,性格很复杂,并且他坐上皇位的过程也很曲折,如果没有当年的“靖康之难”,他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带着宋徽宗、宋钦宗以及数千宋廷宗室、女眷等,离开开封北去,由此北宋宣告灭亡。
不过,在当时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还有一支数量可观的宋廷宗室力量,而领头的,正是康王赵构。
之所以赵构会在这里,这就要说回靖康元年年末,当时金兵刚包围开封府时,远在河北的赵构,受朝廷任命为兵马大元帅,同时朝廷还下令,让他带兵火速救援开封府。
但赵构并没有前去救援,而是带着手下的兵,先转移到大名府,后又转移到东平府。
东平府在如今的山东境内,赵构跑掉这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避开金兵的锋芒,以观其变,而他这一观,就把北宋给观没了。
而在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后,赵构经过深思熟虑,加上手下人的劝进,最终在应天府“勉为其难”的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建炎,南宋政权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但在建立南宋后,赵构很犯愁,愁什么呢?愁如何对付金国,他不是没想过一鼓作气将其彻底击败,比如最早的时候,赵构就任用主战派代表李纲为宰相,目的就是想击败金兵。
不过,启用李纲等主战派,并非出自赵构本意,他内心真正想要的是,还是偏安一隅过安稳的小日子。
而过安稳小日子的前提,就是得把金兵摆平,至于摆平的方式,赵构自然是选择了“不动刀兵”的议和了。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赵构开始极力打压武将,并积极与金国和谈,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残害忠良。
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赵构毕竟是皇帝,他还是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的,因此,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帮他出面干这些见不得人的事。
而秦桧,则是赵构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秦桧的发迹之路,与向金国卑躬屈膝有很大关系,早在靖康之难后,一同被掳往北方的他,就开始刻意对金国示好,期间还通过贿赂,“赢得”了金国人的看重,成为金国攻打大宋的参谋之一。
而在他归宋之后,更是把金国当做了再生父母,在南宋朝堂上,公开提出南北分治的和谈方略,此举,深得宋高宗赵构之心。
一个是为了前途抛弃民族大义,一个是为了求安稳需要找人出头,就这样,赵构与秦桧一拍即合,成为了最坚定的一对盟友。
不过,在绍兴和议达成后,宋高宗的心思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当时的情况是,主战派的武将已经被彻底打压,朝堂上基本上没有了反对赵构偏安一隅的声音,不过,赵构依旧很烦恼,烦恼的是秦桧日渐增长的权力。
自从把秦桧当成心腹之后,秦桧的地位扶摇直上,到了绍兴和议后,他已经位居太师,按照赵构的想法,此时的秦桧应该心满意足,毕竟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
但秦桧却并没有满足,当他大权在握的时候,一场利用职权所展开的清洗行动在暗中弥漫至整个南宋朝堂。
从绍兴十二年开始,到绍兴二十二年,前后十年的时间里,秦桧先后或贬或罢了足足四十余位朝中大臣。
这其中,不仅有担任要职的宰相,还有各个部门的能吏,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曾经得罪过秦桧。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不少因为反对秦桧的大臣,被秦桧罗织罪名,惨死在大狱之中。
在这种不断地打击异己中,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党羽也越来越多,而气焰也越来越嚣张,甚至到后来,秦桧的党羽中,有人向赵构上书提议,让秦相爷使用与皇帝规格相同的“金根车”。
如果仅仅是下面人胡乱提议,赵构倒不会想太多,关键问题是,如此逾制的要求,秦桧听了之后,只是淡然一笑了之。
这还让赵构如何淡定?难不成非要等着秦桧把他从皇位上掀下去,他才会有反应吗?
所以,赵构为了让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做得安稳,他就必须有所动作,不然照这么发展下去,大宋朝就要改姓秦了。
不过,与对付武将们的方式不同,赵构想对付老奸巨猾的秦桧,手段就必须要更高明一点。
那么,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清除掉秦桧这个威胁呢?在赵构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得出最终的结论,那就是捧杀。
因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赵构不断对秦桧进行封赏,比如,在绍兴十五年,赵构赐给秦桧了一座府邸,并且还亲自登门,与秦桧家眷一同庆祝。
另外,在绍兴十六年,秦桧建了一座家庙,赵构知道后,又赐给秦桧祭祀用的祭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皇帝赐给臣子祭器的先例。
还有,赵构又加封秦桧为益国公,同时,命人为秦桧制作画像,并亲自为其做赞。
除了对秦桧本人的各种恩赏之外,对于秦桧的子侄,赵构也没忘了,秦桧之子秦熺,官至观文殿学士,在朝中呼风唤雨,而秦桧的孙子秦埙,更是公然在科考中舞弊,事后不仅无人敢过问,还担任了实录院修撰一职。
一时间,秦相府的风光,让整个南宋无人可及,“知秦相而不知高宗”,正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有一则小故事,十分直接地说明了当时秦桧家中的雄厚的财力和无人能及的地位,据说,秦桧的妻子王氏某次应吴皇后(赵构之妻)邀请,前去宫中赴宴,席间,上了一道清蒸鲻鱼,这鲻鱼味道鲜美,但因为其产自沿海,南宋建立后,由于边境战事不断,所以很少有机会吃到。
因此,吴皇后就问王氏吃没吃过,结果,王氏回答到,自己不仅吃过,并且这种鱼在她家里多得是,还承诺次日给皇后送来几条更大的。
等到王氏回到家后,把这件事给秦桧一说,让秦桧当场大惊失色,赶快命令下人装了几条与鲻鱼十分相像的大青鱼,给皇后送了过去,以打消皇后的疑虑。
那么,这种昂贵且不容易吃到的鲻鱼,在秦桧家中有没有呢?当然有,并且还多的是,就是因为他不想被猜忌,所以才把大青鱼送进宫,以此来蒙混过关,避免了一场风波。
从这则故事里,就能够看出,当时的秦桧所拥有的要比皇帝赵构强得多,所谓“开门受赂,富可敌国”,说的就是秦桧。
除了坐拥海量的财富,以及掌握显赫的权势之外,秦桧在当时,为了达到,美化自己的目的,还干起了篡改历史的勾当。
史载,秦桧曾安排他的儿子秦熺任秘书少监,专门负责整理国史,而秦熺在上任后,极尽所能地开始修改各类史料,把所有涉及到父亲秦桧的不好言论全部剔除销毁,其中包括各类诏书、奏章等,总之凡是秦桧的黑料,全部清除个一干二净。
另外,秦桧在晚年身体每况愈下时,还试图想把那些反对他的人彻底一网打尽,好给自己的后人铺路。
比如,在秦桧去世那年的八月,当时身体尚且还行的他,接连将大臣张浚和胡寅等人投入大牢,又逼迫历来反对他的大臣赵鼎之子赵汾,诬告张浚和胡寅参与谋反,意图将这二人定为死罪。
而当时受此案牵连的大臣,多达五十几位,他们大多数都遭到了秦桧的恶意打压。
对于秦桧的这一切,宋高宗赵构知道不知道呢?他当然知道,只不过,他还没有信心对权势滔天的秦桧展开处理,因此,他能做的就只有等。
赵构在等什么呢?他在等着秦家的主心骨,也就是秦桧咽气的那一刻到来。
从绍兴二十五年八月开始,秦桧的病情就越来越重,要说具体是什么病史料没有记载,但大抵是一些老年病,毕竟当时的他已经古稀老人了。
并且,根据《宋史》记载,在当年九月初,秦桧在处理完赵汾等人一案时,由于定罪的文书需要他确认,因此相关官员就来到秦桧家中,请他在文书上签字。
不过,当时秦桧病的已经相当严重了,据说连签字的笔都已经拿不起来了。
这个消息,通过某种渠道传到了赵构的耳中,让赵构十分兴奋,签字连笔都拿不起来,这预示着秦桧已经命不久矣。
但是,为了防止这是秦桧在演戏给赵构看,所以赵构决定,亲自去一趟,看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因此,就出现了前文所说的一幕场景,赵构来到秦府,明为慰问秦桧的病情,实际上是来一探虚实。
而探视的结果,让赵构十分满意,当时的秦桧话都已经说不出来了,看到赵构前来,他也只是紧紧地拉着赵构的手,泪流不止。
看来,秦桧他真的已经病入膏肓了,既如此,赵构就可以开始他的计划了。
在“看望”完秦桧之后,赵构回到宫中,连夜起草了一份诏书,这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份加封秦桧为异姓王,以及晋封秦桧之子为少师的诏书。
但在诏书的最后,赵构特意加上了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分别是“皆致仕”。
这就是赵构的计划,他利用把秦桧封为异姓王的机会,勒令秦桧以及儿子秦熺致仕,而所谓的致仕,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换句话说,赵构这是明确无误地告诉秦桧,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宋朝也不再需要你,所以,你该干嘛干嘛去。
赵构的突然转变态度,让秦桧极为意外,他知道赵构在近几年对他颇有微词,但他想着自己根深蒂固,又处心积虑地培植了不少党羽,更在朝中一呼百应,他赵构无论如何,也不敢这么对待自己。
并且,在赵构前来探视他秦桧的时候,秦熺曾试探地提出要代替父亲接任相位,虽说赵构当时没有答应,但秦熺已经紧急联系部分死党,准备逼迫赵构就范,同意他的要求。
因此,秦桧算来算去,都觉得秦家的风光将会继续,最重要的是,他太熟悉赵构了,他知道赵构没有勇气抛弃秦家。
但不曾想,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秦桧的意料,赵构如同一个蓄谋已久的老猎手,一招就击中了秦桧的要害。
一旦被勒令致仕,那么秦家的风光就会不复存在,曾经的权势和地位,同样也荡然无存,接下来的结果,就是秦家被彻底打翻在地,再无翻身的可能。
如果秦桧没有病入膏肓,那么这一切倒不足为惧,他有信心重新让秦家回到巅峰,但现实是,秦桧此刻的生命,已经要用倒计时来算了,他也没有了让秦家翻身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留给秦家的,就是在秦桧死后,被打压清洗,彻底失去一切。
想到这里,再回顾自己一生苦苦地钻营,好不容易才换来了如今权倾朝野的局面,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秦相爷那是相当不甘心啊,而心中烦闷之下,一口老血喷涌而出,最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
秦桧在临死那天被加封为建康郡王,养子秦熺(秦桧妻兄王唤的私生子)被封为少师,但这些只是个名号,受封过后,赵构就让他们父子二人全部退休了,就连秦桧名义上的孙子秦埙和秦堪也被一撸到底。当天夜里,66岁的秦桧怀着满腔的遗憾和不甘心气愤而死,此时岳飞去世已有十三年。普天同庆,“天下酌酒相庆,不约而同,下至田夫野老,莫不以手加额。”——张浚的奏章。
一、“宰相长期任用”梦的破灭,秦桧很生气
秦桧两次为宰相,在相位上耀武扬威了19年,享尽人间荣华,他企图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接班宰相位。秦桧的心腹、狗头军师王次翁提出了“不更换宰相”的建议,正中秦桧下怀。可秦桧没想到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皇帝就在自己弥留之际亮大招。
就在秦桧死的前一天,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一日,赵构的话让他心灰意冷。病入膏肓的秦桧躺在病榻上,皇帝赵构来探视病情,秦桧病得不能说话,只有泪水横流。他的儿子秦熺目无尊上,张口就问皇上,“谁可代任宰相?”,可见秦熺平时飞扬跋扈惯了。秦熺凭仗着父亲的权势,从进士开始平步青云,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使,掌管军政大权,地位仅次于秦桧。
赵构看到秦桧将死,就强压怒火怼了一句:“这事你不该参与!”简短的一句话等于拒绝了秦熺为相,也等于把秦桧创立的“宰相长期任用”制给流产了,彻底断了秦桧的念想。
可是秦熺不死心,他让长子秦埙抓紧运作。秦埙,就是秦桧的大孙子。秦桧为了子孙后代的仕途也是拼了,在科举考试中帮过儿子又帮孙子,为了让秦埙当状元,恬不知耻地要求主考官陈之茂作弊。若不是29岁的陆游才华横溢让陈之茂赞叹,第一名就是他了……不过最终碍于秦桧的面子高宗还是让秦埙做了探花。
秦埙接到他老爹的指令后,立即带着林一飞(秦桧的亲儿子,秦桧因怕老婆不敢认)、郑木冉去见台谏官徐喜和张扶,那么为什么去找台谏官呢?当时也只有台谏官能说得上话,这个部门和朝廷是独立的,很厉害,对皇帝和执政团体有监察权与弹劾权,秦桧的儿孙这是想抓住挽回宰相位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已无回天之力。赵构先他一步动手了,他探视过秦桧后,立刻回宫命权直学士院沈虚中拟好了秦桧父子的退休制书。马上下旨:
“秦桧加封为建康郡王,致仕;秦熺升为少师,致仕;秦熺的儿子秦埙、秦堪并任提举九江、太平兴国宫。”
“是月乙未,帝幸桧第问疾,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熺奏请代居相位者,帝曰:“此事卿不当与。”帝遂命权直学士院沈虚中草桧父子致仕制……是夜,桧卒……”
二、权倾朝野、享尽荣华的秦桧看到出乎意料的结果,不甘心
秦桧对自己“儿子”接班当宰相的事动用人脉积极运作,抱有满满的希望。他习惯了把政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快感,在自己当权时,早研究透赵构的心思,投其所好主张议和。秦桧提议“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论调加速了南宋的灭亡。他让那些反对自己的德才兼备的人永远翻不了身,有的死了,有的被发配,有的憋屈十年都不能高升。他不仅杀害了岳飞,还杀害了赵鼎、王庶、李纲、胡舜陟、邵隆,贬李光至昌化军、贬胡铨至吉阳军,进士黄友龙说秦桧的坏话,被黥刑伺候……
而对和自己一个鼻孔出气的奸人大力提拔任用,算算自打当宰相以来,已洋洋洒洒换了28人当政,孙近、楼炤、韩肖胄、范同、王次翁、程克俊、万俟禼、李文会、李若谷、杨愿……这些人全部是自己的心腹爪牙。秦桧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监视,地方上的事瞒着皇帝只申报到尚书省,权倾朝野。
买卖官职,“开门受贿、富可敌国”。经常向各级府衙索要奇珍异宝,过个生日光寿礼就达数十万,秦家小金库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
为相期间享尽荣华,圣宠之隆,史无前例。
高宗赏赐豪秦桧豪宅府第,并亲自到府上加封其所有家眷官职;高宗送亲笔题写的“一德格天”的匾额;高宗赐其家庙祭器,帝王赐将相祭器 是前无古人的荣耀;高宗支持自己禁私史;高宗亲自命人为自己制画像,并亲自书写赞扬词。其实赵构这样也是做给金人看的。
秦桧一手遮天,要雨得雨,要风得风,权势之高远远碾压蔡京,要让自己儿子当宰相还不是动动小手指的事!可秦桧没想到就在自己生命终结之时却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
三、秦桧气赵构会伪装,气自己身体不给力
秦桧气恨对自己向来言听计从的赵构突然先发制人,让秦氏家族一败涂地。他气恨自己的身体不争气,关键时候掉链子。在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上朝时,突遭殿司小校施全(曾在岳飞手下当差)的刺杀,差点命丧黄泉,从此吓病,不久卧床不起。
病榻上的秦桧处心积虑继续陷害人,不成,让他生气。秦桧兴起赵令矜之狱要杀光张浚、胡寅、赵鼎、李光等人。63岁的赵鼎迫于秦桧淫威绝食而死,秦桧不解心头之恨,就让赵鼎的儿子赵汾自诬与张浚、胡寅谋划叛乱。赵汾经严刑拷打不从,秦桧爪牙就捏造伪证,受牵连者达53人。案成后,秦桧的属吏拿着捏造此案伪证的奏疏让秦桧浏览签字,不料秦桧拼尽了全力,可双手也不听使唤,竟连字也签不成,气得扑倒在桌子上。
秦桧接到爷俩被废的圣旨,尘埃落定!他想到秦家从此将走向没落,自己也终将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所以秦太师一下子就气死了。
遗臭万年
武则天死后是无字碑,秦桧死后也是碑文,只不过他这个无字碑,是因为秦桧其作恶太多,没谁愿意为他撰写墓志铭而已。尽管如此,可秦桧的余党直到宋孝宗时,才退出了历史舞台。秦桧也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待遇和评价。南宋宁宗赵扩于开禧二年(1206)四月,追夺秦桧王爵,改谥号为“谬丑”。很快,秦桧夫妇的跪像也成千上百地从民间冒了出来,遭到千万人唾骂。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秦涧泉的状元,游西湖岳飞墓时,看到了秦桧的跪像,羞愧吟道:“人从宋后无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目前为止,十大奸臣圈里的秦桧,已被人骂了800多年。值得一提的是秦桧的曾孙、秦熺的孙子秦钜成了抗金名将,以身殉国,被当地百姓建庙纪念,可惜的是他的一生被扣上“奸臣曾孙”的名号。
小姐姐讲史总结:
秦桧是典型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本来想让儿子接班,结果赵构给他和他儿子来了个明升暗休。捞了一个郡王号,毁了儿孙的前程,秦桧能不气死吗?
▧⇙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
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秦桧已经病得说不出话来,他拉着高宗赵构的手,默默无语两眼泪。第二天,赵构很体贴地让人去秦府传旨:“册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为少师。”
当晚,秦桧一命呜呼,不过他不是高兴死的,而是气死的!
宋朝的异姓王虽然不少,但基本都是追封的荣誉称号,秦桧在断气前戴上王冠,也算是莫大的荣誉了。少师的品级比宰相还要高,赏赐给官二代秦熺,秦桧的面子比脚盘还要大,怎么会气死了呢?
如果那晚你在场,估计你会忍不住拍拍赵构的肩膀:行啊老赵,还是你阴,老秦头不被气死也得被吓死!
自八月份干掉最后一波政敌赵汾、赵令衿、张浚、胡寅等53人后,65岁的贼臣秦桧就一病不起。赵构左等右看,足足等了两个月,各方消息汇总都说老秦头快挂了。
赵构依然不敢掉以轻心,他决定亲自上门探视,名为送温暖,其实就是想判断一下自己的光辉时刻哪天来。
你可能要说,秦桧不是赵构的心腹吗?赵构想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都是秦桧当出头鸟,替他挡了一身的污水,比如杀害岳飞,这会儿赵构为啥会盼着秦桧早死?
盟友和政敌有时候就是一线之隔,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清晰的界限。当初,赵构惧怕武将势力掀翻他的龙椅,所以不惜卖国求和也要压制住武将,甚至为此不惜残害忠良。那个时候他需要一个替他顶骂名的傻大个,秦桧只要前途不要脸,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自从绍兴和议达成,武将势力大半凋零后,赵构坐稳了龙椅,偏安小朝廷的矛盾主体,从武将转移到了文臣身上。秦桧就像一剂让人上瘾的药剂,赵构心里憎恨却又无法摆脱。终于,秦桧长成了挡在赵构身前的一堵墙。
文官虽然不能像武将那样以兵威要挟皇帝,但他们的集团作战,往往让皇帝仿佛置身于一潭无边无际的沼泽。
绍兴和议后,秦桧加太师,封魏国公。大权在握的他开始了半公半私的清洗行为,他一边为赵构服务,不断打压北伐派,一边夹带私货,将异己分子或贬或杀,构建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外朝班子。
绍兴十二年,贬赵鼎、王庶、胡铨;罢曾开、李弥逊、张俊;
绍兴十三年,贬洪皓、胡舜陟、张九成、张邵;
绍兴十四年,贬黄龟年、白锷、张伯麟、解潜、辛永宗,流放赵鼎、李光都,免吴表臣、苏符等七人;
绍兴十六年,贬张浚;
绍兴十八年,罢李显忠;
绍兴二十年年,杀施全;贬李孟,并连坐八人;斩汪大圭,惠俊、刘纪中、刘允中等
绍兴二十二年,兴四大狱,以诽谤罪逮捕宗室子弟赵之奇、赵之荀、叶三省、杨炜、袁敏求、李光、萧振;流放黄友龙、裴咏……
与此同时,包括他的儿子秦熺在内的一大批党羽进入权力中枢。秦桧的权势有多大,举几个例子。
据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秦桧的孙女崇国夫人丢了一只猫,她下令临安府官员全体出动给她找猫,先后折腾了一个月也没找到。最后官员们被逼凑了数百万钱,托崇国夫人府上的一名亲戚说情才算完事。
还有一次,吴皇后请王氏入宫赴宴,宴席上上了一道珍贵的菜肴——清蒸鲻鱼。王氏一见不屑地说:我以为有多稀罕呢?这种鱼我家天天吃,比你这个大多了。
吴皇后遭此羞辱,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王氏回到家沾沾自喜地秦桧鹦鹉学舌,秦桧一听急了:你这不惹祸上身吗?人家毕竟是皇家,咱要实惠不要名,不能张扬。
为了打补丁,狡猾的秦桧让王氏第二天带来一筐青鱼送给皇后:您看,俺们家这个确实比您的大多了吧?吴皇后这才转怒为喜:我说的嘛,你把青鱼当鲻鱼了。
《宋史》记载,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人谓熺自桧秉政无日不锻酒具,治书画,特其细尔。”
他的孙子秦埙参加科举考试时,通过御史中丞魏师逊、礼部侍郎兼大学士汤思退,直接干预录取,将他定为第一名。可在殿试时,却被赵构朱笔划到了探花,打碎了他的状元郎美梦。
秦桧党羽的气焰越来越嚣张,拍马屁越来越露骨,有人直接建议秦桧的专车用皇帝的规格“金根车”,甚至准备上书给秦桧“加九锡”。但凡稍有谨惧心的人,肯定会对这种建议严加训斥,甚至交付有司处置,但秦桧仅仅一笑了之。
面对秦桧一党的气焰,赵构怎么办?这位早年被武将吓破了胆的窝囊皇帝,学会了躲在暗处伺机反扑的本事,他一面继续利用秦桧打压北伐派,一面小心地与秦桧周旋,静等着机会的到来。
当赵构看见秦桧病得只会流泪,不能说话的模样,这才彻底放心了。秦桧为何流泪?其实赵构心里明镜似的,他无非是在为秦家子孙担心,希望皇帝能顾念往日亲密合作的情分,能帮他照顾家人。
树倒猢狲散,这个道理秦桧不会不知道,一旦秦桧倒下,赵构只要稍作暗示,那些被秦桧打压的对象,甚至包括骑墙派们,立刻会撕碎秦家后人。
所以秦桧流泪了,可赵构却装聋作哑,脸上一脸悲痛,心里乐开了花。
可官二代秦熺却浑然不知攻防易位的危机所在,他以为父亲构建的权力体系,足以保证他顺利接过父亲的权杖。于是他竟然“奏请代居相位者”,俺爹不行了,该我接班了,你盖个橡皮图章吧。
赵构冷笑一声:“这种事轮得到你插话吗?”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赵构虽说抗金无能,但玩弄权术的本事绝对一流。他难道没有资本与秦桧摊牌吗?当然不是,他要榨尽秦桧的剩余价值,再让秦桧安乐死而已!
跟赵构比,秦熺简直就是个小儿郎。看着离身而去的秦熺,居然决定最后一搏,当夜他紧急联系林一飞、郑木冉、徐喜、张扶等党羽,准备集体上书逼赵构就范。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赵构也没闲着,当夜他就起草了一份诏书,抢在秦熺之前宣布了:册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为少师,“皆致仕”。
学问就在“皆致仕”这三个字上,意思是“你爷俩都光荣退休吧”。原来“建康郡王”和“少师”,只是爷俩的退休金而已!
这个态度明白无误地告诉秦桧,以及全天下:老秦头的时代过去了,大宋我赵构说了算,秦党们你们看着办。
秦桧躺在那里像挨宰的羔羊,他仿佛看见羽林军正威风凛凛地直奔秦府而来,他眼前模糊成一团红色,那是他秦家人的血。于是秦桧一口气没喘匀乎,嘎,过去了。
☜❦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
简单来说,是因为秦桧病得很重而且宋高宗手段非常厉害。
秦桧能够上位,跟宋高宗不想打仗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能够跟金人联络、促成和议,秦桧才能在南宋初年的政治斗争中节节胜利,不仅二次为相,还分了宋高宗的一些权力。
在位绍兴和议做的努力中(放弃北伐、贬斥诛杀岳飞等主战派),宋高宗是主谋,秦桧是同谋兼具体执行者,两人可谓通力合作。但在和议成了以后,这对君臣的关系就很微妙了。
秦桧独揽大权十几年,一方面卖国求荣寻求金人支持,同时也让宋高宗不敢动他,另一方面迫害异己、结党营私、独断专行,从宋高宗这位皇帝手中夺过不少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这些事也没少干,别说朝野上下对他不满,就是宋高宗也非常不爽。
不爽归不爽,秦桧已然成了金国是南宋内部的化身,再借宋高宗三个胆子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对秦桧动手,只能隐忍不发(宋高宗其实非常能忍)。
另一边,秦桧继续炮制冤狱,担心身后名的他,还禁止私人修史,同时把亲信安排成史官,肆意篡改官方史料档案以文过饰非。
如果秦桧活得够长,估计还能看到一场他跟宋高宗的权谋对决,然而秦桧那点寿数(66岁)跟宋高宗(81岁)比起来,还是差远了,尤其是秦桧比宋高宗大了17岁,秦桧死的时候,宋高宗正当壮年。
经历了十几年的皇帝生涯,宋高宗的帝王权术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在秦桧临死前表现得最为明显。
秦桧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这一年秦桧如往常一样掀起几场文字狱,处理掉几批反对他的人,其中牵连最广的,就是赵令衿案。赵令衿看秦桧的《家庙记》,随口一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被人告发下狱,至于罪名嘛,谋大逆,这种罪,自然不会只有一个人,于是一牵连,五十三人全部下狱。
人凑齐了,秦相爷却不能签字了,《宋史》记载:“狱成,而桧病不能书”。秦桧千方百计把政敌牵连进来,却不能签授文书置他们于死地,可见秦桧这是病得很重,按照他这个年纪,病死也不算意外。
果然,秦桧一病不起,到宋高宗亲自到他府上看望的时候,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秦桧已经说不出话了。
秦桧说不出话,还有人能说,那就是秦桧的养子秦熺,秦桧没有儿子,秦熺是他妻子王氏哥哥的儿子,过继给了秦桧,也算是秦桧的继承人。
秦熺很不客气地向宋高宗询问了下任宰相的人选,毕竟秦桧眼看着就不行了,下任宰相是不是我啊?宋高宗自然没给他好脸色,甩下一句跟你没关系就走了。(熺奏请代居相位者,帝曰:“此事卿不当与。”)
秦熺敢这么嚣张不是没有原因的,秦桧专权多年,晚年估计也起了点心思,就算他不能登上大位,相位总得传给秦家人,永保富贵。
秦熺在绍兴十八年(1148年)就升为知枢密院事,如果按照正常进阶,他升任宰相是很正常的,可宋高宗的一句话让秦熺觉得不正常,他想拼一把,立刻派儿子秦埙叫来心腹党羽林一飞等人,商量着让他们上奏,请求让自己为相。
秦熺这点手段可玩不过宋高宗,他这边密谋,宋高宗那边已经让人草拟诏书让秦桧父子致仕(退休)了。很快,宋高宗正式下诏,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进少师,通通退休,秦埙等明升暗降,被夺去权位。
《宋史·秦桧传》记载:“是夜,桧卒,年六十六。”一代奸相就这么完了,秦家的权势竟然一夜间败落,宋高宗不动声色地收回了被秦桧夺走的部分权力,直到绍兴和议被撕毁,金兵再度南侵。
◎‡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
因为秦桧想要秦氏家族永远掌握相位的梦想破灭,只好去世一了百了
秦桧专国十八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宋高宗对他宠信有加,但是双方也是矛盾重重。秦桧要专权,严密监视宋高宗的一举一动。而宋高宗对于秦桧的跋扈,也是有警觉和提防的,以至于在靴子中藏着刀子。
绍兴二十ー年(公元1151年),秦桧开始生病,可能是感觉到了自己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但是自己的野心却不能完全实现。死后就该让自己的养子秦熺去实现。于是,秦桧一方面加紧清洗政敌,消除仇恨,一面想要谋划把相位传给秦熺,想要秦家世世代代掌握相位,成为金国安插在南宋境内的内奸。
实际上秦桧对于这个并非己出的养子并不十分满意,经常感叹秦熺“不类己”。秦熺知道自己老爹牛,所以得意忘形、不知收敛,经常干出逾越的事情;所以秦桧就对这个纨绔子弟的脾性很不满意。同时,他对秦熺也不是非常信任。绍兴十八年(1148年)三月秦熺知枢密院事,秦桧问胡宁外议如何,胡宁说:“外议以为公相必不袭蔡京之迹。蔡京专国,兄弟子皆居高位,最后因为争权。”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月,秦桧病情加重,秦熺能否顺利继承自己的相位,对秦氏父子来说,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一方面,由一个叫曹泳的仁出面与党羽密谋对策,制造舆论;另一方面,以辞职为要挟向宋高宗施加压力,得以试探宋高宗对此事的态度。十月十七日,秦桧上了一道奏札,说自己年老力差,不能代理朝政了,希望自己儿子能够代理一段时间。按照惯例,宰相因老病去位,皇帝要向他征询继任人选的意见。
秦桧的目的是,试图引出宋高宗和他讨论宰相继任者的问题,以便把养子秦熺推向前台。只有在他在世时秦熺当上宰相,他死了还可以“夺情”起复,否则,他一死去,秦熺必须守制,再想当宰相就没有可能了。
十月二十一日,宋高宗亲自来到秦桧府第探查情况。这一方面表示恩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听虚实,看这秦桧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还是秦熺隐瞒秦桧的真实病情,要挟自己这是必须弄明白的。对于宋高宗的突然到来,秦氏父子很有点措手不及。秦桧勉强穿起朝服,拖襟曳带,衣冠不整,只是涕泪满面,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宋高宗也陪着他流下几滴眼泪,当场解下随身的红帕赐给秦桧擦拭涕泪。
秦桧此时才亮出真牌,从怀中取出由曹泳等人代拟的奏札,“乞以熺代辅政”,宋高宗看了以后却不发一言。这时,在场的秦熺已急不可耐,问宋高宗“代居宰相者为谁?”很有点逼宋高宗当着秦桧的面,许诺他继任宰相的口气。宋高宗很不高兴地说:“这种事情你少管。”
可能担心激起事变,又当着秦氏父子的面赏赐给秦府大管家丁禩一副金带。丁禩是秦桧豢养的一条看门狗,虽是秦府管家,却位居江东马步军副总管,手中握有兵权,宋高宗特示恩宠,无形中造成他与秦氏父子的离心倾向,秦桧一死,他自然不会死心塌地为秦熺卖命了。
事情既然已经明朗化,双方都加紧采取对策。宋高宗了解到秦桧已不久人世,秦熺又在密谋继任宰相,当晚,便召来权兵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沈虚中草拟秦氏父子致仕制词。而秦熺呢,在了解到宋高宗的真实态度之后,力图挽回败局,连夜派他的儿子秦埙、右司员外郎林一飞、宗正少卿郑楠,去见殿中侍御史徐高和右正言张扶,合谋上书请求任命秦熺当宰相。
秦桧的两员大将,签书枢密院事汤思退、参知政事董德元也在秘密商量“荐小秦为。然而,为时已晚,第二天,宋高宗便降下制书,进封秦桧为建康郡王,致仕。
同时,进秦熺为少师,亦致仕;其孙时任礼部侍郎、实录院修撰的秦埙提举神佑观的秦堪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按理,在秦桧以老病致仕,秦熺没有必要去官;即使秦桧死了,秦熺去官守制,也没有必要致仕,更何况两个孙子也连带一起罢官了。危笃中的秦桧,可能听到一门废黜的消息,忧愤交加,当夜就死去了。
时为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二日,终年六十六岁。秦桧一死,宋高宗算是解除了他终日惴惴然的恐惧感。一次,他对杨存中说:“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
------------------
推荐阅读:
1998年NBA总决赛有人说皮蓬更配得上mvp,为什么他会得到这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