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的体温为37℃,那为什么在35℃ 的气温下,人们觉得很热而不是凉快?
a€既然人的体温为37℃,那为什么在35℃ 的气温下,人们觉得很热而不是凉快?
这几天山东真的是能把人热成狗,最高温度超过了37℃,在这种高温下,开风扇几乎是徒劳的。不过,有一个问题非常的奇怪,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在36.5-37℃的,而人不仅仅在35℃的气温下会觉得非常热,即使在室内29℃的环境依然会觉得热,按理说,35℃和29℃都是要远低于人体正常体温的,那么为何人在这种低于体温的环境中依然会觉得热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人感觉最舒适的环境
人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科学的研究表明当温度在18-25℃区间内,湿度在40-70%区间内,人体感是最舒适的,当温度区间在25-30℃,湿度小于60%时,人会感觉到热,但不会感觉到闷,但是当湿度高于70%以上时,人依然会觉得闷热,当温度大于30℃,湿度高于70%时,人会觉得闷热。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夏日,有时候温度不高,但是雨后依然会觉得闷热的原因,湿度太高了。当然,除了温度和湿度,人的着衣、风速、活动量、光照都是影响人感觉到舒适与否的因素。
为何环境温度比人体温度低,人依然会感觉到热?
我们还是从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湿度。人类属于恒温动物,但是人在不同环境、不同运动量下新陈代谢的速率是不同的,所以想要维持一个稳定的体温,就必须要有很强的散热能力,这也是人类祖先为何会退化掉毛发的原因,毕竟全身被厚长的毛发覆盖,动物的散热能力就会变得很差,即使有爆发力,也是暂时的,比如猎豹的速度高达120公里每小时,但是在这个速度下,它只能坚持15-30秒,超过区间身体就会过热。
人类的祖先原本也是身披毛发的,但是在原始人自保能力比较弱的时候,打猎和躲避食肉动物主要靠的就是耐力,所以那些在进化中毛发消失的原始人活了下来。
失去了毛发,全身被可以排汗的毛孔覆盖,让人类成为了自然界中耐力最强的动物,这一点从人类的一个运动项目-马拉松就可以看出来了。但是,全身是毛孔也是有弊端的,尤其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这个弊端就显示出来了,因为人的毛孔要排汗,但是空气中的湿度很高,这些水分子就会覆盖到毛孔上,从而阻挡毛孔的正常排汗,此时人就会觉得很热,即便环境的温度其实不算太高。
此时,我们无论是打开风扇还是空调都会觉得凉快,其中风扇是因为风把我们体表的水分带走,从而增加了毛孔的排汗能力,而空调则是会降低我们空气中的湿度,从而使得毛孔正常的代谢。因此,我们无论是在35℃还是29℃的环境中,只要湿度足够高,我们依然会觉得热。
其次是温度了。从理论上说,我们身体的温度只要比环境温度高,热传递就会一直进行,简单的说就是人体的热量活持续的散发到空气中,这样我们应该是会感觉到凉快的,但事实上当环境湿度在适宜的区间内,温度超过了28℃,我们依然会觉得热,而且随着温度升高,我们会觉得越来越热,甚至环境温度不用到我们的正常体温,我们就已经“热成狗”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的不同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人在发烧时通常会量口腔、耳朵以及腋窝,这是因为这三个地方的温度是相差不大的,在36-37℃之间,但是人裸露在外面的皮肤的温度可是要比这个温度要低很多的,比如现在我拿额温枪量了一下胳膊的温度(没开空调)只有34.5℃,然后我将空调开到制冷28℃,不直吹,我的胳膊皮肤温度降低到了33.8℃。
此时关键点就来了,我们裸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温度竟然会比环境温度低,此时的热传递显然就是由空气到皮肤了,但是我们人体在不断的产生热量,热量出不来,必然会觉得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35℃环境中会觉得热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何人在29℃-33℃的环境中为何还会觉得热,所以我们接着来看一下人体散热的方式,人体的散热方式并不止有蒸发这一种,还有辐射、传导、对流这三种,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这后三种散热方式能够占到人体散热量的70%。
但是,当环境温度越接近我们的皮肤温度时,这三种散热方式会慢慢地减少,甚至失效,只留下蒸发的一种方式。这就好比本来我们把空调开到了23℃,突然被人调到了30℃一样,身体的散热能力变差了,可不就觉得热了吗?
第三,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即使在夏天,你用30℃的水洗澡都会觉得凉,但是在30℃的空气中,我们反而会觉得热,从根本上说,水和空气的温度是一样的,按理说人的体感应该也是一样的,为何却截然相反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传导上,空气的传导能力非常的差,热导率只有0.023W/(mK),但是水的热导率却非常的强,高达0.6W/(mK),是空气热导率的接近30倍,所以当人处于30℃的空气中时,热传导是非常慢的,这不会对我们身体的散热带来多大的帮助,但是放到水中,人体的热量会迅速的进入到水中。
因此,空气的热导率较差也是人在不及正常体温的环境中依然会觉得热的原因,这也是工业中,尤其是冶炼,放在空气中极难冷却,但是放到水中会迅速冷却的原因。
写在最后
人体的内部其实是一直在产生热量的,这些热量通常会通过辐射、传导、蒸发等方式排出体外,从而使得人的体温在正常的区间内。但是,当环境温度越接近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的散热能力会逐渐的变差,最终只剩下蒸发,热量无法及时的散发出去,人必然会觉得热了。
同样的道理,在温度相对较高,湿度也极高的环境下,人更容易觉得闷热难耐,这其实是空气中过高的湿度将蒸发能力也进一步削弱导致的。
▲⇑既然人的体温为37℃,那为什么在35℃ 的气温下,人们觉得很热而不是凉快?
热力学已经告诉你了,高温物体会自发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人体是不断的在新陈代谢,所以会不停产生热量,需要通过毛孔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当环境温度不断接近人体温度时候,这种热传递效率会降低,直到光靠毛孔散热来不及,得出汗散热当环境温度超过人体温度,甚至远超人体温度,人体自身散热系统无法有效散热时候,人就会中暑昏迷甚至得热射病。
人想要觉得凉快,那就要满足自然散热效率>人体自身产热。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怕热,老年人畏寒,因为人体基础代谢率不同导致的。
❆➲既然人的体温为37℃,那为什么在35℃ 的气温下,人们觉得很热而不是凉快?
人体本身会制造热量,通过皮肤把多余热量散发出去,从而保持恒温36℃,一旦气温高了,散热速度减慢,就需要启动排汗系统散热,这时我们就感到热了。
☟≖既然人的体温为37℃,那为什么在35℃ 的气温下,人们觉得很热而不是凉快?
人是恒温动物,原来正常体温是37℃,水银体温计上有明显标志,现在好像低了一点。
不过,人生存需要不断地消耗养分,产生大量的热量,其中多余的热量就要释放出去。途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热传递,将热量传给周围的空气等物体,还有一个是出汗,进而通过汗液的蒸发,从人体吸热。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并且,同样的条件下,温度差越大传热越快,比如高压锅就是通过提高沸点,以增大水与食物的温度差,加快食物吸热,所以,能较快的煮熟饭菜。
人体也不例外,与外界的温度差越大,向外传热越快,反之,传热越慢。气温35℃,虽然低于人的体温,人体仍然向外传热,但仅相差2℃,温度差太小,传热太慢,人体多余的热量不能及时释放出去,就会感觉很热,所以,48小时出现最高气温35℃以上,就会发出蓝色预警,连续3天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会发出黄色预警。达到37℃以上,就不是人体向外传热,而是外界向人体传热,为维持正常体温,另一种散热途径就会加剧,人体出汗量加大。
当然,气温低了也不好,人体向外传热过快,就会感觉寒冷,又要设法保温(加衣服)和取暖(烤火等)。大量的事实表明人最适宜的温度是23℃左右,算一下23÷37=?0.622,对不对?是不是有点恐怖?很接近0.618,一个魔鬼数字!
◒↦既然人的体温为37℃,那为什么在35℃ 的气温下,人们觉得很热而不是凉快?
有这么几个原因哈。
第一个比较简单好理解,就是虽然是35℃,但是地表温度基本上达到了37℃甚至40℃以上,这种情况下必须是热而不是凉快。
第二个原因需要点初中知识,那就是除了35℃的气温,还需要考虑体感温度,这个温度就高了,尤其是没有风或者湿度大的情况下,人体散热速度堪忧,自然会热。
第三个原因,人之所以感到凉快,是因为人体在散热,35℃环境下人体散热速度远远比30℃下慢,自然觉得热。如果这个人新陈代谢比较快,估计散热速度还比不上自己产生热量的速度,这要凉快就见鬼了。不考虑第一第二个原因,针对第三个原因,可以用“心静自然凉”的方式来抵抗,降低新陈代谢还是很有效果的。
------------------
推荐阅读:
国乒再次举行奥运热身赛,p卡王曼昱成了关注的焦点,这正常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