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不太用?
✕◗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不太用?
青岩来答。
日本炮楼,说白了就是日军为了对付中国抗日游击队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独属于中国战场的军事设施。说是炮楼,其实里面根本没有炮,充其量也就十来条三八大盖,外加一挺歪把子。富一点的炮楼会配属一具掷弹筒,穷的连掷弹筒也没有。炮楼用的建筑材料也不是钢筋、混凝土,而是价格低廉的青砖与木头。
同时代,欧洲钢制防弹碉堡
碉堡内部安装双联装要塞机枪
而同时期的欧洲战场,普遍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碉堡或暗堡,露出地面的只是整个工事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全部被安置在地下。其设计原则是受弹面积越小越好,火力配置越强越好。正面必须要能抗住轻型步兵炮的直接射击,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消灭对方有生力量。
像日本炮楼这种军事设施,在欧洲战场上是绝对不会使用的。主要因为日军炮楼又高又大,防护能力还弱的出奇。碰到欧洲军队那种炮兵给步兵开路的作战方式,士兵还没冲到跟前,炮楼早就上天了,简直就是活靶子。
八路军在攻击日军炮楼前,做的炮楼沙盘。
接下说的话,虽然有些刺耳,但完全都是真实的情况。
绝大数人肯定认为,日军炮楼就只是一个光秃秃的瞭望楼,只要八路军能够趁夜色摸到楼下,就能把炮楼里的日军,给一锅端了。
可我要问你,如果你是日本人,你会修建这么弱智的军事设施吗?
在大家眼中,那个类似瞭望塔的炮楼,其实只是日军工事群中的核心工事。在炮楼的周围,日军还会修筑一圈2.5高的砖质围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院落。围墙里面建有储备粮食的仓库,简易操场,水井等基本生活设施。而在院墙外围,是2—3米深的壕沟。如果情况允许,日军会向壕沟灌水,形成简易版的护城河。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壕沟外面还会有10-15米厚、挂有诡雷的铁丝网。在铁丝网外围还有军事警戒区。在军事警戒区内,不允许有民房、庄稼、树木、草丛等任何遮挡实现的障碍物。炮楼中的守军在日常训练中,会针对性的对周围地形进行精准射击训练。如果八路军强攻炮楼,驻守炮楼的日军往往能够给八路军造成非常的的伤亡。
最为难缠的是,日军的炮楼一般修筑的都十分密集。也就是说炮楼与炮楼之间,是能够进行火力支援的。这边枪一响,附近炮楼的鬼子就立刻开火,形成交叉火力。
我们在来看看八路军游击队的装备情况?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很熟悉的话,叫每一颗子弹都要消灭一个敌人,是八路军想秀自己枪法么?当然不是,这是被现实情况给逼的。就是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国民党对于八路军的弹药供给也几乎处于零的状态,像手榴弹、炸药包、迫击炮什么的更是想都不要想。在敌战区坚持游击战,利用缴获的武器弹药来补充损耗,是我军作战纪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如果打了胜仗,但是弹药损耗过大,缴获远远不能弥补损耗,那这个指战员是要写检讨的,严肃总结经验教训。
黄崖洞兵工厂使用的工具
当时八路军总部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黄崖洞兵工厂,在开设之初也只是一座手工作坊。只能用手工打磨的弹头,对弹壳进行二次复装。或是用自制的黑火药,生产一些土制手榴弹。八路军里正儿八经的主力团,能够装备的也只有几门弹药不足的迫击炮。普通的八路军别说大炮,连炸药都不多,游击队就更可怜了。在那段艰苦的岁月,如果游击队能够发现日本飞机投掷的航空哑弹,都会甘冒大险将其拆解,好把里面的炸药给弄出来。没办法,八路军穷啊。
所以敌后抗战的现实情况就是,一个日军炮楼明明就只有日军一个分队(班),甚至是十几个伪军,就能让几百甚至更多抗日军民拿他们没办法。
那如果把日军炮楼应用到欧洲战场会怎么样呢?
我可以郑重的告诉你,前线的士兵更愿意趴在战壕中挨炸,也不愿意钻到炮楼里被活埋。在中国战场,之所以会出现炮楼这种怪胎。完全是因为中日军备水平完全不对等。而在欧洲战场的情况则完全相反。美军、德军、苏军的陆军装备要比日军整整先进一代,你让日军炮楼还怎么玩?
美军轰炸机正准备起飞
美军作战一般都是空军开路。战斗开场前美军轰炸机都会将敌方阵地所有的地表工事,全部摧毁。假如会有一些炮楼幸免遇难,美军士兵在冲锋途中也会利用步话机,呼叫空中支援对幸存的炮楼进行二次攻击。
德军虎式坦克
德军在二战战场,推崇闪电战。实际作战中,德军会首先利用轰炸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而后德军装甲师与摩托化师就会作为主要突击力量撕碎敌人防线,在敌后纵深形成战略合围。当包围圈合拢后,德国步兵师就会在自行火炮与自行突击炮的掩护下,一个又一个的清除包围圈中的敌人。日军炮楼这种怪东东,在德军炮口下简直就是一盘菜啊。
苏军ML-20S型152毫米加榴炮阵地
苏军作为“大炮兵主义”的忠实拥趸,在东线战场一共装备了大概1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8万辆是中型和重型坦克。火炮方面,苏军在战时一共生产了52.6万门火炮和迫击炮,加上战前的火炮,总计达到63.9万门。苏军在发动进攻作战时,作为突击方向上会大量集中使用重型火炮与坦克群,作为突破地方阵地的保障。一般情况下,其密度可达到每公里正面200-250甚至250门以上的火炮和迫击炮,70-85辆甚至更多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这种情况下,你认为纸片一样的日军炮楼能幸存下来吗?
所以说,日军的炮楼战术也就在亚洲战场横行霸道。一旦应用到怪物横行的欧洲战场,不过就是自取其辱罢了。
我是青岩谈书,喜欢二战风云的朋友们,请关注我吧。我会持续更新这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点赞、评论。
┋ℍ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不太用?
因为在欧洲修炮楼没啥用。
什么叫炮楼,炮楼就是加高版的碉堡。
碉堡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座低房子,四周留有枪眼和观察孔。炮楼跟碉堡的区别就是块头大,个头高,只不过比碉堡多了两层而已。
炮楼干什么用?当然是做防御工事,也就是浓缩版的长城。不过高配的炮楼不仅有防御工事,也有进攻武器,还在一楼有地洞出口,地洞里有吃的、用的还有武器弹药,能攻可守,进退自如。
在中国,炮楼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抗日战争中一个炮楼就是一个日军据点。遍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炮楼就像一把把尖刀将我抗日根据地分割开来,给我军造成了很大损失。
曾经在跟随八路军将领段君毅将军在豫北地区抗日的一个老兵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时候随口对记者说过这样一个顺口溜:炮楼炮楼就是牛,人送外号鬼见愁,老子有了榴弹炮,一炮给你剃平头。
看过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朋友也许会记得首长在夸赞侦查员杨子荣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也曾凭机智,炸毁敌人碉堡,救出多少战友和同胞。”
可见炮楼在抗日战争中真的是让我敌后军民头疼的家伙,给我军的游击战增加了不少麻烦,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看到这里您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一个固定的房子吗?一发炮弹就送它上西天,就像老八路的顺口溜一样,“一炮给你剃平头”。日本兵修一个房子来耀武扬威,也太欺负人了吧?
以抗战时期中国的情况,炮楼还真的就是这么欺负人!
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敢修建炮楼来秀肌肉,分明就是欺负中国落后,工业落后,军队落后。记得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在1942年对中国西北进行大轰炸的时候,持续半年中国空军都不敢迎战。为什么,中国军队装备的是苏联的伊系列战机,不是日军的对手。日军飞行员看中国空军不敢应战,愤怒地朝飞机跑道开炮。
后来中国空军被羞辱得受不了,请求迎战,结果你猜怎么着,出动了36架苏联战机被日本人打下了30架,日机无一损失。新四军将领讲过一个更气人的故事,抗战期间日军一两个士兵就敢大摇大摆进苏北一个县城,中国的抵抗能力就是这么弱。
抗战期间的中国,装备实在落后,日军是现代化的部队,共产党的游击队和国民党的杂牌军什么装备?
很多朋友想到的是小米加步枪,但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好多部队连鸟铳都没有,大刀长矛是他们的武器。有一首铿锵有力的抗日歌曲名字叫《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颂的就是我抗日官兵用大刀迎击日军的步枪、机枪和火炮。多么悲壮又多么心酸。
可即便如此,在敌后(炮楼多存在于敌后,正面战日军不敢用炮楼,国民党正规军的装备再烂,也有榴弹炮和野战炮,日军也不想白白送死)军民还是采用各种方法智取敌人的炮楼,比如假装送菜到配楼底下突然袭击,化装成厨师打入内部里应外合,挖地道到炮楼地下安放炸药等,
那么,日本的炮楼在欧洲战场上为什么看不到呢?
炮楼在中国出现是因为中日军备水平严重不对称,就像一个壮汉跟七岁娃娃打擂台,他躺在那里也吃不了亏。
而欧洲战场的情形显然不同,欧洲军队装备太好了,哪怕营级的部队也配备有榴弹炮、迫击炮,重炮是基本配备,每个团都有十门到二十门。
大家势均力敌谁怕谁,连钢板做的坦克都在重炮面前经常被秒杀变成一堆废铁,何况固定的炮楼,那就是十足的活靶子。不要说用重炮,德国造的MG42都能教鬼子的炮楼做人。
对于德国、苏联这样的重火力战争,炮楼的防御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德国的重炮连比利时的列日要塞都能一炮轰开,连混凝土都没有的日军炮楼,在苏军德军面前这么连纸片都不如。
所以,欧洲战场上不会炮楼那样的奇葩。
Ⓑ┺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不太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炮楼放在欧洲,分秒就被干掉。
也许大家不知道欧洲军队火炮多到什么地步。
二战德军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一共生产了8266门。
这只是德军多款步兵炮的一种而已!
战争初期,步兵炮属于团一级支援火炮,但中后期往往直接配属步兵营。
再说德军步兵师一级,有多少可以干掉炮楼的武器。
步兵师的反坦克营: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
步兵师的炮兵团: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
每个步兵团: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
所谓的炮楼,用以上的跑,随便几炮就干掉了。
欧洲的要塞尚且三下五除二被搞定,何谈这些炮楼。
日寇在中国的炮楼,很多都是土木砖石结构,勉强可以防弹防手榴弹碎片,遇到任何平射炮都会完蛋。
只要有炮兵,干掉日寇的炮楼并没有问题。
其实在红军时代,第五次围剿国军也是使用碉堡战术,用简易碉堡打垮了五大苏区。
但这些碉堡并不难对付。
在解放战争中,锦州、长春、沈阳、天津这些城市都被修建为复杂的防御工事体系,包括很多半永久性要塞工事,比炮楼强悍百倍。它们一样被解放军大炮轰的稀烂。
天津攻坚战,解放军22个步兵师34万人,配属山炮、野炮、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538门,坦克、装甲车40余辆。
在这些火炮攻击下,天津国军只坚持了39个小时。
▻✧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不太用?
想想《亮剑》当中,晋西北铁三角在一次喝酒时的对话。
李云龙:“咱们团轻重机枪不算多,20来挺总还有吧!”
旁边本来面无表情的丁伟,一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李云龙:“有一天二营长找到我,跟我说他们营缴获了两门九二式步兵炮”
旁边同样在静听的孔捷更是惊讶地反问一句:“真的?”
看到了吗?全团20多挺轻重机枪,按照八路军传统的三三制原则,八路军独立团三个营下辖九个连,再加上其他分属连队,平均分配下去的话,独立团一个排都分不到一挺。至于那款重量只有200公斤、射程甚至只有2788米的九二式步兵炮,充其量也不过是一门放大款迫击炮。可即便是这样,独立团如此寒酸的火力配备,也仍然让旁边的新一团团长丁伟、新二团团长孔捷瞪大的眼睛。
这也就意味着,其他两个团的火力,很可能比独立团还要差!
如果你以为独立团只是重火力武器比较少,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比起重武器上的缺少,独立团也好,其他八路军步兵团也罢,大家更缺失的其实是弹药供应,倘若连足够的子弹和弹药都没有,你的武器不就是一摊废铁?
后来的平安格勒战役,我们都知道二营长又弄了一门意大利步兵跑,但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最后的总攻时刻,李云龙才下令这门大炮开火。为什么呢?至少二营长在战前就给出了解释:炮弹只有17发!别说对打炮战,倘若对手有足够数量的碉堡和工事,这门意大利炮打到中途都得变成废铁。
而在最早的一次反扫荡突围中,李云龙曾经憋气地强调自己在突围中曾经扔掉两门九二式步兵炮,气得自己差点直哭。尽管他没有交代这两门大炮被丢弃的原因,但作为重量只有200公斤的步兵炮,突围的独立团官兵没理由拉不走它,但他们却放弃了这两门大炮,唯一的解释只能有一个:炮弹打光了,他们拉着几百斤的废铁干什么?
至于步枪和轻重机枪的子弹就更不用说了,有枪的士兵配备三五发子弹完全是常态,可即便是这样,步枪也不能下发到每一个战斗士兵的手中。轻重机枪的火力虽猛,可配备的子弹更是有限。李家坡之战围歼山崎大队,李云龙要求全团的轻重机枪在第一次冲锋中全部打光,并不是因为这些机关枪的射速太快,而是独立团压根儿就没有多少子弹。
把上述这些问题搞明白,炮楼这款放大式碉堡可以横行于抗日战场中的敌后战场,恐怕就不难理解了吧?别说是炮弹,就连杀伤力最小的步枪,八路军的子弹都得尽可能地省着用,打上几发,手里的步枪就变成了烧火棍,这种状态你还打什么炮楼?
可以说,炮楼的存在是建立在对手的火力实在太弱,但如果对方的火力够强,炮楼在对手的眼里简直就是活靶子。至少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你很难听说过哪片区域的炮楼能困住我们?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早就实现了鸟枪换大炮,别说是九二式步兵炮,连美制M2A1的105毫米榴弹炮,我们的装备数量都数以百计,那些炮楼还困得住我们吗?
在火力更强的欧洲战场,炮楼就更不可能存在了!
别说是抗日战争,即便是将近400年前的辽东明清战场,当皇太极麾下的满清军队装备的不再是弓箭和冷兵器,而是上百门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的时候,曾经在辽东围困少数民族长达上千年的各种墩台,也就是古装炮楼,他们在清军大炮的轰击和威逼之下,要么被炸得粉碎,要么在开炮之前就选择了逃跑和投降!
ℕ♖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不太用?
炮楼,多么熟悉的字眼,只要看过“抗战”片,就绕不开这个“词”。影视剧中的炮楼“长”得细高,一来可以作为瞭望用,二来可以作为“攻击”用。
如果在抗战期间,哪个小分队要端掉了鬼子一个炮楼,那在军队里是要被另眼相看的。
二战期间,最喜欢建炮楼的就是日本人了,特别是在中国战场上,日本人没少建炮楼。而同一时期的欧洲战场,相同炮楼的使用频率却很低,这到底是为什么?
亚洲战场,日本人建炮楼多,是对手造就的
日本人喜欢建碉堡,喜欢盖炮楼,没有其它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手的进攻武器不行。
当时,日本在亚洲最主要的战场就是中国。抗战早期,中国军队的武器那是相当的LOW,不要说大炮、机关枪相当稀少,能一人一支步枪都不错了,武器不足时,拿着大刀片上的,也是一队一队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日本人的策略是大量盖炮楼,盖碉堡。
这些炮楼居高临下,武器有歪把子机关枪,九二式重机枪,还有掷弹筒,最弱的就是三八大盖,关键是这些日本的武器射程较远,让中国军队拿着轻武器很难靠近。
其实,日本炮楼的建筑工事一般,大多是砖混结构。但就算如此,对中国军队拙劣的武器来说,还是很有压力。
可以说,是“对手”造就了日本人的“炮楼”战术。
欧洲战场,日本这样的炮楼根本不顶事
二战期间的欧洲,军事工业相当发达,德国、苏联、英国、法国,一个个都是军事强国。
假设一下,苏联整了一堆日本那样的炮楼,德国人的坦克装甲杀到,天空再配合上飞机大炮,炮楼的作用还没体现出来,炮楼可能就被轰翻了,炮楼里的人只能作鸟兽散。
所以,一般的炮楼,在二战的欧洲战场没什么意义。
但是,欧洲战场炮楼少,不代表没有,这里有炮楼的升级版“防空塔”,作用还是一样,但那工事,完全不是日本人的炮楼所比拟。
有些“防空塔”简直让人惊愕不已,最出名的莫过于德国的“柏林动物园防空塔”,这工事太牛逼了,苏军进攻时,碰到柏林防空塔竟然绕道走,因为打不透,轰不塌,一般的枪炮根本没用。
这座建筑高六层,顶层四个角装置高射炮架,整体建筑墙厚8米,房顶厚5米,70米长,70米宽,里面可容纳一万五千人,还有大量的医疗设施。
当然,柏林防空塔是“防空塔”中集大成者,但就算一般的防空塔不如“柏林防空塔”,那也不是日本的简易炮楼所比拟。不过,这些“顶级炮楼”最大的缺点是,不容易建造,费工费时费人。
总体来说,日本建大量的炮楼,纯粹是欺负中国当时的武器差,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各方支援,中国军队的武器强了后,日本的炮楼作用再也没有那么大了。
欧洲战场没有亚洲战场这样的简易炮楼,因为欧洲战场上,武器太先进,日本这样的炮楼根本不够看的。而欧洲战场上的“顶级炮楼”防空塔非常坚固,但建造不易,数量较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