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乡下出生和生活,为什么皇族世谱没有漏下他?
⊱≇刘备在乡下出生和生活,为什么皇族世谱没有漏下他?
咱们中国人修族谱,有冒认祖宗的传统。
即便是皇族也不例外。
就拿刘邦来说。《史记》记载刘邦时,内容很简单。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就只说刘邦是一介布衣出身。
刘邦的祖辈,只知道一个刘太公。
再往上,司马迁就不知道了,无稽可考。
但是到了东汉,当班固撰写《汉书》时。
在《汉书》刘邦的本纪中,就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内容。
《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 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
按照《汉书》引用《春秋》的记载,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出身的刘邦,被附会成了五帝之一的尧帝的后人。
并且,刘邦的祖先是怎么从河南一路转转兜兜迁到江苏徐州的,《汉书》也有比较完整的家族迁徙路线。
这还没完呢。
到了北宋,欧阳修等人编《新唐书》时,刘邦的家谱内容就更细致了。
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 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
在《史记》、《汉书》中,均没有记载刘邦老爸刘太公的名字。
司马迁、班固都不知道老人家叫啥、字啥。
但是,一千多年后的宋朝人知道。
白纸黑字写明了,刘太公叫刘煓,字执嘉。
并且,宋朝人还把刘邦的家谱从刘太公那一辈人,又往上足足推了二十多代。
硬是补齐了从春秋到秦朝的刘氏家谱世系。
至于真实性嘛,你单看“煓”这个生僻字也能知道,这哪是文盲能想出来的?
宋朝人的记载,基本就等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像这样因编家谱而乱认祖宗的情况,历史上数不胜数。
用葛剑雄先生的话说:
家谱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一般的家谱都要找出一位煊赫的祖宗,不是帝王、圣贤,就是高官、名人,甚至要追溯到三皇五帝。由于这些上古贵人基本都出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要使本家族特别是不在黄河流域的家族与这些祖先联系起来,就只能编造出一段迁移的历史。
我国的家谱,除了曲阜孔家等极少数的世袭家族外,基本都是一个套路。且大部分都是同家族的老少亲戚一起修谱,攒出来的产物。
这些家谱的内容,有一定真实性,往往是年代越近的内容就越真实。
但胡扯的内容也很多。往往是年代越久远的内容,扯蛋成分就越重。
不过,修家谱,冒认祖宗这事。也不是想认谁就能认谁。也是有限制的。
最常见的限制,就是你不能乱认本朝和前朝的王公贵族为祖宗。至少要隔一代。
比如,你是清朝人,你要修家谱。那清朝和明朝的达官显贵,你就不要乱认了。
不然,重则会掉脑袋。
轻则,也会像阿Q说自己姓赵的一样,挨几个大刮子。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来,认努尔哈赤为祖先?有些人甚至还拿着资料去相关单位去检测DNA?(结果检验证明,有六成以上的人是包衣的后代,与努尔哈赤无关)
原因就在于此。
这要是搁在清朝,哪有人哪敢如此作死。
但时代变了,大清亡了,现在认清朝太祖为祖先,没人管了。
所以,刘备敢在东汉说自己是宗室,这本身就可以证明他是皇族。
朝廷九卿之一的宗正,主责就是管宗室成员花名册。就算是远枝宗室的资源,官员也一样会整理记录。
刘备是不是宗室,只要查资料就可以了。
他敢冒认,怕不是活腻了哦?
就算皇族成员繁多,资料缺失了,或是关于刘备的资料记载不明。也不用担心。
因为汉代是宗族社会,刘备不是一个人冒出来的。他是涿郡刘氏出身。
他个人的出身说不清楚,但整个涿郡刘氏是中山靖王后裔。这是可以肯定的。
宗正搞不清楚刘备是不是宗室,不要紧。问一下涿郡刘氏的大族长就可以了。
刘备虽然是编草鞋的,籍籍无名。可刘备的爷爷是举孝廉出身的县令。本地刘氏的族长怎么可能不认识一个县令呢?
理论上来说,刘备不是宗室只有一种可能。
就是他祖上的某一代,被老王戴了绿帽子。
但这种情况就算是真的,也没人会承认的。
毕竟刘备所在的涿郡刘氏的人丁似乎不少。
要是某个祖上被戴了绿帽子。那牵连的子孙后代,怕是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这可不是小事呢!哪怕是真有其事,大家也会死咬着不松口。
就像去年,某机构论定河北刘氏与刘邦后裔的基因不符。推测中山靖王刘胜不是汉景帝亲身儿子,怀疑景帝被戴了绿帽子一样。
除非有全备的证据能证明,否则河北刘氏死活都不可能承认的。
退一步说,刘备如果不是宗室。曹操肯定会派人查清楚的。但曹操没说,那也就说明刘备是真的汉室宗亲。只不过,他是庶出,汉室宗亲身份对他而言,无足轻重。
▕▔刘备在乡下出生和生活,为什么皇族世谱没有漏下他?
刘备在没发迹前就是以织席贩履为生,也就是说他之前是个小商贩,而在封建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在“士农工商”中以商人的地位最为低下,可想而知当时刘备的处境有多尴尬!
刘备没有被自己的社会地位限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当时同样是小商贩的关羽(卖枣),张飞(卖肉)三个人心心相惜,于是“桃园三结义”,成为了生死兄弟,而自此以后,刘备的出头之日来了,他以汉景帝玄孙之名四处招兵买马,剿杀“黄巾贼”。
刘备虽然人马少,但也是小有成就,此一战让刘备成名,大家也都知道了他是汉室宗亲,而刘备也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口号,最终被汉献帝接见,在查阅汉室皇族世谱后,刘备被汉献帝刘协封为皇叔,“刘皇叔”之名从此被后人熟知!
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
从上面可以看出,到刘备爷爷刘雄那里才丢了侯爵,而刘备爷爷刘雄也是在朝为官的,直至刘备父亲刘弘才“家道中落”,而到刘备时只能以织席贩履为生了!
那么,此时的刘备已经没有半点爵位了,为何皇族世谱没有落下他呢?
其实在汉朝时,宫庭中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宗正”的机构,他们专门记录汉室子孙的“脉络”,只要汉室不亡,所有子孙都是要记录在册的,而刘备爷爷的上一辈都还是侯爵自然都要记录在皇族世谱里,刘备爷爷刘雄还当过官肯定都会记录在册的,而刘备父亲跟刘备虽然都已经是白身,但他们毕竟是皇族子孙,所以都会被记录在家族世谱里!
其实,一直有人怀疑刘备这皇叔身份是假冒的,因为中山靖王刘胜一生共育有一百五十个儿子,他的一百五十个儿子在生子孙,这样一来到了刘备时期已经十七世了,这是个宠大的数字,所以刘备才会假冒中山靖王的子孙,但到底刘备是不是皇族身份已经不得而知了,不知大家如何觉得呢!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刘备在乡下出生和生活,为什么皇族世谱没有漏下他?
很多人只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其实刘备所在的楼桑村全村村民,基本都是汉室宗亲!
不光楼桑村,在东汉末年,类似楼桑村这种以刘姓子孙为主体的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是汉室宗亲。东汉末年,老刘家的孩子,少数也有数十万之多。
没办法,汉朝的诸侯王们没事儿干,整天就想着生孩子。
既然是汉室宗亲,为啥刘备混得这么惨呢?其实不光刘备混得惨,当时绝大多数汉室宗亲混得都不怎么样,多数人都成了普通的纳税村民。
为何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推恩令。诸侯王的所有儿子,都可以平分诸侯国内的所有家产。一代一代分下来,到了刘备这一代,你觉得还能剩下几个破碗可以分呢?
一、刘备这个汉室宗亲,其实没必要考证,因为压根不值钱。
汉室宗亲在那个年代,一抓一大把,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荣誉称号。你可真没见过,身为汉室宗亲的两个人,可能会为了一文钱,把对方的腿给打断了。
也可能会出现在排队领取救济粮的队伍里,大家见面颔首一笑:嘿嘿,你也是汉室宗亲啊!家里断炊啦?这么巧?我也是。
整村整村的汉室宗亲,如果一个个都能因为这层身份成为英雄人物的话,那英雄也就太不值钱了!刘备作为东汉末年,数十万汉室宗亲中的一员,一点儿也不稀奇。换句话说,他生在楼桑村,如果不是汉室宗亲,反倒是一件怪事儿了。
刘备的祖上是中山靖王刘胜,这哥们是汉景帝的儿子,他可有点儿虎啊,一口气生了100多个儿子,好好的中山国,一眨眼功夫,就被瓜分成了100多份。他的子孙后代继续瓜分,你觉得到了十八代玄孙刘备这儿,还能分到什么呢?
再说了,刘胜这一脉生育能力这么强,到了东汉末年,这一脉的人肯定是以村为单位,到处都是了,出一个刘备一点儿也不意外。
二、刘备的父亲、祖父都做过官。
千万别小瞧了这一点,刘备的爷爷刘雄,举孝廉出身,担任过东郡范县的县令。虽然只是个县令,可你觉得在没有科举考试的东汉,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做官吗?.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三国志》
那时候举孝廉这一套也已经走到了尽头,靠关系举孝廉基本上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刘雄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举孝廉,甚至得到了一个实缺,这说明刘备的祖上必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逝,但是在史料记载中,人家也是举孝廉出身。虽说没担任什么正经官职,只做了个微末小吏,可好歹身份地位摆在这里,要不是早逝,说不定也能做个县令。
由此可见,刘备是汉室宗亲的身份,基本上没跑了。要不然他的父亲和爷爷绝不会轻而易举就举孝廉出来做官了。
三、刘备的俩叔叔可以作为旁证。
刘备的父亲虽然早逝,可刘备的叔叔却都活着,他至少有两位叔叔,分别叫刘子敬、刘元起。这两个叔叔对刘备的影响也非常大。
刘备幼年丧父,但是志气很高,因此叔叔们都觉得刘备是个奇才,将来肯定能成就大业。为此叔叔们常常资助刘备。其中刘子敬肯定是亲叔叔,因为后来孟达为了避讳刘子敬的名字,把自己的字“子敬”改成了“子度”。不是亲的,就没必要改了。
而刘元起,虽然未必是刘备的亲叔叔,但至少是同族同村的人。他一眼就瞧见刘备这个人非同一般,因此常常把刘备拉到自己家吃饭,总是拉着刘备和自己的儿子刘德然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刘元起的老婆自然很不爽:我们家也不富裕啊!咋能一直让他白吃白喝呢?
刘元起却呵呵一笑:你懂个啥,我们族中出了这么个厉害的人物,将来不简单啊!
为了帮刘备完成志向,刘元起甚至资助刘备和刘德然一起外出求学。这可是需要一大笔钱的,可见刘元起有多么看好刘备了。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三国志》
你要不是贵族出身,又没有科举考试的情况下,压根就不可能注重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由此可见,刘备的确是贵族后裔,只是落魄了而已。而且,这事儿算是公案,要骗人得把整个楼桑村都包装成汉室宗亲,这事儿恐怕没那么容易吧?
四、拜卢植为师。
这事儿就更明显了,卢植是什么人呢?东汉大儒,出将入相的高级官吏。你觉得这种人会随随便便就收徒弟吗?
刘备和刘德然外出游学,就算兜里有点钱,可也不可能因为这点钱,就能找到卢植作为自己的老师。因此汉室宗亲的身份,其实就是刘备的敲门砖。
卢植可以不收普通的落魄子弟,但绝对不能不收汉室宗亲的后代。那时候东汉可还没有垮台,冒充汉室宗亲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卢植这种高级官吏,想查一下是很容易的。
这段师生关系,为日后刘备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毕竟他的同班同学里,有个叫公孙瓒的富二代,将来会成为一方霸主。
五、村里肯定有族谱。
这件事就跑不掉了,因为村里肯定有族谱。楼桑村的规模虽然一般,但好歹出了刘雄、刘弘这样的官吏,还有刘元起这样的有钱人。所以说懂得读书写字的人,肯定少不了。
村里的族谱,自然可以找到刘备的祖上是什么人。整个村子其实就只有一个祖先,只不过传的时间太长,这才出现了这么多分枝。
至于大家所说的皇族世谱上,那肯定是没有刘备的名字的!如果连刘备的名字都能写在里面,那这套皇族世谱得有多厚实呢?得写上几十万人的名字,而且得分门别类,毕竟相隔十七八代下来,谁还认识谁啊!
总结:质疑刘备的身份,其实是汉室宗亲的悲哀。
东汉末年,老刘家还有几个能出来为社稷谋福利的人呢?真正的枭雄,恐怕只剩下刘备这么一个了吧?
幽州的刘虞、扬州的刘繇、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都没能挽救汉朝,成就大业。他们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啊!
连这些人都办不成的事情,刘备偏偏差点儿就办成了,至少延续了大汉江山43年,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居然还要去怀疑刘备的身份,这不是可笑吗?
数十万汉室宗亲,都成了碌碌无为之辈,难得出了一个刘备,却还被怀疑身份造假。原因或许只有一个,有人想要制造一个假象:汉朝气数已尽!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刘备在乡下出生和生活,为什么皇族世谱没有漏下他?
若是看过孑与2《汉乡》这本书的朋友,应该记得那个虎外婆——始皇帝的太宰吧!
家宰,乃是王室重臣,掌管大王出行、衣食、寝宫、游猎,并有校正大王不当言行的职责。
家宰真的有吗?真有,是先秦时期士大夫家中的管家。
但秦灭六国一统之后,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建立。皇家就是天下的家,皇帝也是普天之下的族长,因此秦帝国设立宗正府,又称宗令,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皇族宗室有罪,则绝其属籍。属官有宗正丞。位列九卿之一。
西汉承秦制,到了王莽乱改名字,后来刘秀登基后,又改了回来。
汉代时的记载比较多,因此此时的宗正府的职能比较明确,就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别他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世谱。同时宗室亲贵有罪,要先由宗正府提交给皇帝发落。
刘备是不是皇族呢?
应该是,理由很简单。
因为东汉刘秀是一群豪族支持才获得皇位的。因此东汉时期对待家族、名氏的传承比西汉还要严重。西汉时期还能有奴隶成将军的记录(虽然是姐夫提拔的),可东汉真的只能是世家子弟才能为文官,庶民若想向上爬,则需要军功且还要投靠世家。
若刘备真的不是刘胜的后代,估计不用曹操和孙权先骂上了,哪些世家大族们立马就把一篇篇华丽的文章送到各地张贴起来。
可哪怕是以曹魏政权为正统的陈寿,编写的《三国志》时都写着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其实《三国志》中并没有说刘备宣称自己是皇叔。是明朝人写的《三国演义》中才说刘备逢人就抬出中山之后的名号来。
回归正题。
始皇帝时期,虽然将太宰的职务归为宗正府所管辖,但太宰一职并没有消失。消失的只是天子那一家而已,家宰在宋之前一直存在于藩王或士大夫家中,只是改名为长史,这是在西晋时期,为了避讳司马师,不再用“宰”这个词汇,如太宰改成太师等。
根据明朝时期,长史的职能其中就有“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长史为王奏上”“凡宗室年十岁以上,入宗学,教授与纪善为之师"——《明史.职官志四》
意味着这一支藩王的内部子嗣,他都要管理,名字、封赏、结婚、逢年过节、入宗学读书等等。
这还是明朝时期。若是汉朝时期呢?
刘备的爷爷辈时期“先主祖雄”,到了刘备的父亲“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还举过孝廉,这点肯定会严查的。所以中山王刘胜再怎么“乐酒好内”,生了120个娃出来,依旧能有据可查。
参考文献:《三国志》《汉书·百官公卿表》《明史.职官志四》
┄ℒ刘备在乡下出生和生活,为什么皇族世谱没有漏下他?
在历时四百年的汉朝时期,刘邦繁衍出了众多的子孙,他的这些后代们随着分封分布到了全国各地。在到了东汉末期陷入动荡的混乱时代后,刘备凭什么说他是皇族中山靖王之后?刘备没落到了在乡下织席编草鞋的身份,为什么皇族的世谱还没有漏下他呢?原来其中深有学问。
刘备
刘邦续世谱就没带好头
秦、汉时期,对续家谱这件事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帝、王、将、相这样的显贵才有资格建立家谱,并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件事。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建立家谱的,如果擅自建立家谱是要冒以下犯上的风险的。因为有这样的等级制度,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祖上是谁。
刘邦也不是天生的皇族,也是一个平头百姓,在家里不好参加农业劳动,而是喜欢与一些郡县官吏结交,并在泗水混得了一个亭长的职位,并在这个职位结交了很多“社会能人”。刘邦在建立汉朝后,登基后首先就是建立家谱以示炫耀,并让后人以此光宗耀祖。
刘邦
然而,刘邦在续家谱时遇到了难题,他也不知道自己很早以前的祖上是谁。但皇帝毕竟是与众不同的,没有一个著名的人作为祖上,不符合他这个真龙天子的身份。于是,刘邦灵机一动,利用记载和文献断档的缺陷,把自己家族直接续成了炎帝之后。刘邦这个灵活续接家谱的做法,为后世之人开辟了先河。普通老百姓续家谱时,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祖上是谁,就可根据自己大概来自哪里,与古代哪个同姓的帝王或官员的某一支重合,就可以直接跳过去连接上了。
刘备在皇族世谱中应属实情
刘邦在登基称帝后,拥有了无上权力,他的家谱当然会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并且会是非常严格地落实到位。因为,每一个龙子龙孙的出生,都有可能会对将来的政权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汉朝中期,发生了王莽篡汉事件。作为刘邦九世子孙的刘秀,是汉景帝之后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到了刘秀之父刘钦时,已经是济阳县县令这样的七品芝麻官了。
刘秀
刘秀父亲去世后,年仅9岁的刘秀与兄妹由于生活无依,靠着其叔父的救济生活。由于刘秀是皇族,无论他的身份多么低,都会有为皇室人员专门统计和记载的人员,这一点是非常真实的。在刘秀起兵时,虽然他这一支属于皇族后裔远支旁庶一脉,但他仍然是皇族子孙,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身份,才会在造反时一呼百应。由此看来,从刘邦至刘秀,不过二百余年的时间,他们的世谱应该是准确的。
时间再过二百年,到了东汉末年,刘备作为中山靖王这一脉的后代,在记载上应该不会有较大的差错。从《三国演义》中,汉献帝与刘备排辈份中也可得知: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先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汉献帝
这么详细的记载,绝不像刘邦当初续家谱,约摸一下就行。在刘秀称帝后二百年的时间内,子孙繁衍不过九代左右,后人对前人比较清楚,各种家业传承上会留下历史的痕迹。
再说,在汉朝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没有家谱的,擅自建立和接续家谱,都是犯法的事,更不用说冒充中山靖王之后了。如果一个家族先人有了续家谱的权力,争都争不来,这是一种荣耀的象征,谁家会轻易地放弃呢?有了一个丰功伟绩的祖宗,即使再穷,也要把家谱续下去。因此,刘备虽然沦落为平民,但能享受到续家谱这一待遇,他的家族绝不会随意放弃的。
刘备
结语
皇族的世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一个朝代内绝不会轻易失传。续家谱这种特殊的待遇,落到谁头上谁家也不会随意放弃。中国人重视血缘,家谱更是一种信仰。刘备家庭虽然没落,但他的家庭不会忘记祖先的荣耀,再没落也会把家谱续接下去,因此,刘备的名字能够出现在皇族世谱上也不足为奇了。
------------------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谈及区块链的解读方法,你是怎么看待区块链的?
在与别人的相处过程中,你凡事重情重义,但有的人却不懂人情世故,你会怎么办?
我公公因车祸去世,已经25天对方迟迟不来处理,我具备起诉对方条件吗?该如何维权?
在农村父母教育孩子有哪些大智慧?说说自己被教育深刻的一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