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在大清灭亡前偷偷运走了多少国宝?现在都在何处呢?
❥⇞溥仪在大清灭亡前偷偷运走了多少国宝?现在都在何处呢?
2015年4月15日央广网(吉林台记者刘晓蕾)在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长春的伪满皇宫博物院,有一座小白楼,曾经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藏书楼,在全国书画界有重要影响,它是溥仪存放稀世珍宝的地方,那么溥仪带到长春的国宝究竟有多少?这些在战乱中散佚各地的旷世国宝经历了怎样的流转?
在1932年的时候,溥仪被日本扶植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在长春建立了统治东北的伪政权,大批的珠宝玉器名画以及宋元善本等随后也运到了长春。其中书画卷册30到32箱,宋元殿本书35箱,还有大金库两个,内装古玩玉器,大金库内装30多个手提的小金柜。在这些箱子里装有法书名画册40件,书画挂轴21件,宋元版书200多部等等,这些字画和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像王羲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以及钟繇,僧怀素等等这些名人的真迹。还有像阎立本,宋微宗等等这些人的作品。日本投降后,伪满皇宫一片混乱,溥仪逃出长春后,小白楼剩下的国宝遭到伪满洲国东北老兵的哄抢,这些散佚的国宝被不断转手,由北向南不断扩散,基本路径是长,沈,京,津,沪,之后流向了港台甚至是国外,当时古玩界把伪满皇宫流出的文物成为东北货,被古玩商和藏家大量吃进流散民间,前几年在东北旅游时有些藏家,在东北古玩市场有时也能遇到疑是东北老兵后代留下的小白楼东西,当然也有大量的东西进入了国藏。因此除了国藏,海外,港台,内地藏家也有大量的这些藏品,只是缺少了记录传承,有些东西可能会引起争议罢了,好了写到这里就此收笔,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谢谢!
✤≑溥仪在大清灭亡前偷偷运走了多少国宝?现在都在何处呢?
当时清帝逊位后,溥仪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中,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民国政府每年拨给皇室400万两白银用于开销,可是溥仪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平时过惯了奢侈生活,这一点钱财根本不够他挥霍,于是溥仪开始倒卖故宫文物。
1924年 ,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等人被赶出北京,流落到天津的日租借,于是在日本人的保护下,溥仪将从故宫盗走的文物全都运到了天津,据说当时运了有七八十箱,包括古玩字画、重要书籍,金银财宝更是数不胜数。
由于数量太多,捡几个重要的说说吧!
①《步辇图》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优秀作品,当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希望以和亲的方式结缘大唐,便派遣吐蕃大相禄东赞(相当宰相)到唐都城长安求亲。
最终禄东赞到达长安,并朝见唐朝天子唐太宗,画中描绘的就是这一情景,此图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画,左右簇拥的宫廷仕女,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
不过此画真迹已不见踪影,现存的步辇图为宋代临摹版本,经过溥仪贩卖后,流入民间,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步辇图》几经辗转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在仍然在其中。
②《历代帝王图》
据说为阎立本所作,画中刻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依次分别为,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大帝孙权,汉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以及侍从共四十六人,画中各帝王政治环境不同,所画的形象也不相同,突出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溥仪盗得此画后,为了过舒服日子,将此画卖向民间,不知怎么的,流落到一个叫梁志鸿手中。
1931年,梁志鸿将此画卖给美国人邓曼·沃尔多·罗斯,后来这个美国人又把《历代帝王图》捐赠给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并成为此馆镇店之宝。
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画中再现当时东京汴梁的繁华,是北宋经济的真实写照。全画中亭台楼阁、店铺、茶坊、河流,人物、船只等形形色色、样样俱全。
溥仪把它带到天津后,并没有贩卖,伪满洲国成立后,《清明上河图》被溥仪带往东北,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在飞机上将溥仪抓获,在飞机上搜出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并由东北博物院回到故宫博物院。
由于此画受到世人的喜爱,各朝各代仿品临摹的非常之多,也就造成其它版本流落海外,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
溥仪所偷的精品还包括五代十国阮郜的《阆苑女仙图卷》、王羲之的《曹娥碑》、王献之的《二谢帖》,宋代马远、夏珪等人画的《长江万里图》;宋徽宗的花鸟画等等等等,它们有的遗留海外,有的在逃亡路中被销毁,总之,为中华文物的一场浩杰。
❀◗溥仪在大清灭亡前偷偷运走了多少国宝?现在都在何处呢?
谢谢你的盛情邀请
被溥仪盗出宫的文物应当是不计其数,很多文物都散落在了民间。溥仪退位后始终没有停止过盗运文物,首先是运到天津一部分又从天津运到沈阳,从沈阳又运到满州里。这其间散落在天津一部分,散落在沈阳一部分。所谓的散落就是溥仪买掉了换银子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开销。这些被盗运出宫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文物都是中国上下几千年的珍贵文物,令人婉惜和心疼。我国著名文化学者陈重远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文物话春秋》《古玩谈旧闻》《古董说奇珍》中记载了溥仪退位后无数次从宫中盗运珍贵文物的史实。
︴↳溥仪在大清灭亡前偷偷运走了多少国宝?现在都在何处呢?
溥仪登基时3岁,1911年,清朝灭亡。1912年,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王朝灭亡,那时的溥仪才6岁,不存在溥仪在大清灭亡前宫内盗宝。
清朝灭亡,复辟无望。溥仪对溥杰说:“咱们这种宫中生活何时是个完呢?眼前也没什么出息了,不如咱们一起去国外开开眼,见识见识外国的东西,也许能找到出路……”,“即使去外国镀金,……至少也得有一笔经费……”。他俩开始了反复策划,如何将宫里的珍宝拿出去变卖。溥仪以筹集“复辟”经费为名盗宝的打算告诉了父亲,又与七爷载涛秘密商议了一番。于是,在父辈们的鼎力相助下,一个酿成巨大后患的动议日臻成熟。
宣统十四年七月十三日(1922年),正式开始“赏赐”趁溥杰、溥佳二人每天上午‘进宫’陪同溥仪读书的时机,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古籍,以赏赐溥杰、溥佳为名,让太监找一个包袱皮,由溥杰亲手把这些字画一幅一幅地叠在里面,外面紧紧地梱扎好,又揣上一张溥仪“御笔”一一“赏溥杰”的证明。于是他们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从紫禁城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其中有草圣王義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宋版《无为集》等17套善本,《自警编》等16套(种)宋版书,大批宋元版图书《毛诗》《韵语阳秋》《周易本义》《说文解字》《周礼》《琴史》举世孤本《抱朴子内篇》(晋代葛洪著即在此批中)……等二百多种。
东晋.王献之《曹娥碑》(局部)
晋宗元书画,如王原祁《秋山书屋图》(手卷)、李公麟《西园雅集》(手卷)、阎立本《孝经图褚遂良书》(手卷)、赵孟頫《水村图》(手卷)、文征明《三友图》、文天祥《木鸡集序》、宋太宗《蔡行勅》、唐寅《垂虹别意图》、顾恺之《列女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宋岳飞文天祥真迹》、《宋高宗赐岳飞批答》……等三百多种。
溥佳说:“这批书籍、字画,一共装了七八十口大木箱(详细数字己记不清了),体积既大,数目又多……就由我把这批古物护送到了天津英租界事先买好的洋房中,全部存在十三号路一六六号楼内……”
1923年9月,日本发生大地震,举世震惊。溥仪的外籍老师庄士敦向溥仪建议“启禀皇上,日本发生大地震,皇上利用这次机会……向日本以皇帝陛下名义捐赠一些古玩字画珍宝。……改善同大日本帝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会由此而肇端。”
溥仪说“传朕口谕给内务府,从宫中挑出一些朕不喜欢的古玩字画,装于100箱之中,朕决定送给日本政府救灾扶难。”庄士敦一听忙说:“启奏皇上,这100箱30多万美金哪,太多了,请皇帝陛下深思。”
“不多,百箱的100代表百废待兴,就取这个吉利数码吧。”溥仪一再坚持。
几天后,绍英率护军押送100箱古玩至日本驻华大使馆。
2014年11月,溥仪被赶出宫。他把东西收拾好,把一件三希国宝王義之的《快雪时晴帖》藏在行李之中,另外两个手提箱,装满了奇珍异宝、金银细软。
《快雪时晴帖》中28个字,被称为“二十八骊珠”(局部)
当出神武门时,被军警拦下,负责检查的李煜瀛(北京故宫博物院创始人之一)一看竟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说:……本人替国民政府管理国宝古物。说完就把这幅国宝收了起来(现收藏中国台北故宫搏物院),溥仪却将两个手提箱以个人细软的名义带出了乾清门。
东晋.王義之《快雪时晴帖》(局部)
溥仪到天津后,先住张园,后搬“乾园”并改为“静园”,取其意为“静观变化,静待时机”。溥仪对盗运宫内的这批珍贵文物绝不放松,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坚持他人在哪,这批宝物就在哪。
那么,溥仪在天津究竟有多少东西,使溥仪如此耗费心力,根据罗振玉本人回忆,
1、书法1300件,约30箱。
2、书法名画册40件,共4箱
3、挂轴书画1箱,内装32件
4、宋元善本书200部,装32箱。
5、殿本书(不详)装3箱。
6大金库2个,内有小金库30余个,但运到长春19个,余存天津。
1932年4月,溥仪率遗老旧臣带上盗运的国宝,在长春登上伪满洲国皇帝的宝座,当上了伪皇帝。
天津的这批国宝秘密地运到长春后,在溥仪的精心安排和策划,最后选中伪皇宫内一处破旧又不起眼的地方,当时人们称此处“小白楼”。溥仪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认为此楼安全可靠无比,尤其是躲过众人耳目是至关重要,倘若有飞檐走壁大盗从天而降,也万万不会想到那些国宝会藏在这座简陋不堪的小楼之内,往往最不安全处恰恰是最安全之处。
“小白楼”面积不大,是一座孤立的小楼,跟天津的“静园”和“张园”相比是天壤之别。相比,要比紫禁城、天津要安全得多。这批国宝放在“小白楼”内可使溥仪寝食得安,日夜成眠。日本人虽在天津获悉一些情报,又武装押运这批宝物,但无人知晓溥仪这位傀儡皇帝究竟包的都是何物,更没有人亲眼看过这些东西是什么。除了溥仪身边少数人知道楼内存放的是贵重物品,值勤人员一概不知其中的底细,还处处要加日本人的小心。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攻入东北。溥仪见大势己去,召集皇亲口戚和贴身隨侍,布置任务,整理东西,准备逃往日本。皇宫内乱作一团,溥仪只是选择珍宝字画。
据溥仪的侍从李国雄回忆:“……溥仪准备携带的东西装满70多个箱子,其中有大量国宝。经我手装入的珠顶冠等价值连城,还有溥仪穿过的清朝龙袍、许多价值最高的手卷,也都是我装箱的。”到了通化,当天清理从长春运来的木箱,发现许多宝物不翼而飞。
溥仪家眷被没收部分珠宝
溥仪仓惶出逃再说“小白楼”,一些随侍和杂役人员开始顺手牵羊地整理宫中细软。据杨仁凯先生的《国宝沉浮录》记载:“那些担任警卫的“国兵”都在值勤换班时进入小白楼,大肆抢夺。由暗偷到明取,这些国宝成了争夺中心。每个“国兵”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抢到更多的宝物……而有的“国兵”稍具有一点儿古书画常识的,还想展卷一观,看是何时代何家的名作,免不了又要耽误一些时间,势必影响别的急欲从中得到东西的‘国兵’,于是他们之间的矛盾爆发了,从开始只不过拿几卷当作新鲜东西的情形,到后来形成财宝的争夺,甚至几个‘国兵’为了争夺一件画卷,谁也不肯相让,后来各得一半了事;有时争夺激烈,一卷为三、为四……致使首尾异地,从此毁灭了”
先在长春本地卖,后来转到天津、北京卖,这两地的文物多半都是从长春古玩店里弄出来的。并取了一个专用名词“东北货”。
溥仪逃到大栗沟期间,根据杨仁恺先生在《国宝沉浮录》中记载:“为了生活换出去的财宝没确切统计,但拿出过一定数目的名画,保存在当地的所谓士绅或地主人家,则是千真万确的。通过后来的土改运动,从他们手中发现了原题名为唐人韩幹作《神骏图》、南宋初名画家赵伯驹《莲舟新月图》和所误传为宋徽宗赵佶《王济观马图》、明刘铎绘于天启年间《罗汉图》等卷。”
唐.韩幹《神骏图》(局部)
后来,溥仪在沈阳被俘,隨身携带的120件书画,皇亲国戚随身携带的文物和珠宝都被东北民主联军没收了上缴,归东北人民银行代为保存。现收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溥仪在抚顺战犯监狱没收的,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流失在个人手中以此发财的也不在少数,据杨仁凯先生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人。
马玉书、刘国贤、常伯祥等人在这三年里做过些“东北货”的交易,大牟其利。他们都与伪满时期当过“国兵”的人有直接联系。开始时,这些国兵们为生计被上述这些古玩商和中纪人们摆布,时间一长,他们中间也有“聪明人”,或者准确切地说是受利益所驱使,见钱眼开。
朱国恩,长春人,当过禁卫军士兵,在伪皇宫中抢到一批《佚目》中所载的书画,存放在长春自宅中,同长春所有的古玩店都很熟,一边出卖,一边收购,依靠卖那些偷盗出来的书画过着比别人都要好的日子。东北解放后,他开始在街道上干起修理电器的行当。后来作为“清查对象”时,才将手中存放的12件书画上缴。
金香蕙(国兵)与刘国贤熟悉,辽宁盖平人,伪满时期高中文化,当过小学教师,对古代书画略知一二。在伪皇宫浩劫中,是一位抢劫主角。他在“小白楼”偷出J古代书画数量不少,先是把其中大部分约30余件书画放在刘国贤长春家中,刘本人又在司法部门当法官,相对要安全一些,其余一小部分十几件隨身携带回老家。就是他携带回家的十几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千古罪人”落在他身上一点儿也不过分。
据当时工作的杨仁恺先生在书中写道:严重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据金香蕙本人提供的第一手材料,他于解放之初,即外出工作离开家庭之后,他的家乡盖县才开始进行土改,因为家庭属地主成分,其妻子亦属地主子女,对当时运动很不理解,怕查出伪宫抢出来的文物加重罪名,于是一不作,二不休,竞然将其丈夫带回的国宝当成柴薪,一卷一卷地送进灶坑,转瞬之间化为灰烬。用此种手段毁灭珍贵宝物,较之小白楼抢夺撕扯更为彻底,简直无法弥补,抱恨终天。金香蕙妻子的做法所造成的损失,实在无法估计,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据供述,金香蕙妻子烧毁的有: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二謝帖》、宋高宗赵构《賜岳飞批答》《岳飞.文天祥真迹合卷》、马和之的《郑风五篇》、陈容的《六龙图》、沈周一卷、文征明一卷等等。由于没有底单,永远是一笔糊涂帐,也许还有更重要的国宝被焚。
宋高宗.赵构《赐岳飞批剳》卷(局部)
还有一个“国兵”名曰王学安在土改中犯下滔天之罪。楊仁恺在书中写道:“此人之所以下此毒手,出于上面的严峻形势,他把一批唐宋国宝埋入地下,外边风声转缓之后,再从地下挖出来。由于地下潮湿,腐蚀现象极为严重,纸本书画尚可挽救,因为埋下去的时间不长,侵蚀性通过装裱冲洗,大体还能修复,至于绢素本,大都脆弱,并己脱裱,而画面上所施色彩,更无法复原,即旦巧夺天工之高手,也无法挽救,这与焚之于火坑之中的罪恶结果,实无二致!”
王学安埋入地下的有唐.杜牧《张好好诗》、唐明皇.李隆基《恤狱诏》、南宋.朱熹《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明.沈士充的《仿宋元十四家笔意》等等。
………这些被毁掉和流失的国宝,难以统计,仅仅是极少的一部分,好在经过政府和文物部门的不懈努力,大部分国宝成为博物馆、图书馆的馆藏之物,才能重见天日与广大民众见面。
谢谢!
资料:溥仪《我的前半生》
刘金辉《国宝流失录》
┩≗溥仪在大清灭亡前偷偷运走了多少国宝?现在都在何处呢?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其一生也算是很悲惨的,三岁就继位了,但是六岁就退位了。在这一时期溥仪完全就是一个婴幼儿,自己能做什么,还不都是别人说了算嘛。所以不管是退位还是题主说的退位之前带的国宝也都是别人做的。
1912年溥仪退位之后,918事变之后溥仪又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1945年8月17日在准备逃亡的时候被苏联红军俘虏了,带到了苏联,1950年8月被押解回国,1959年被毛主席特赦成为了政协委员。
溥仪退位的时候,袁世凯是答应了保护皇室家族的,也包括皇室所有的金银财宝,包括故宫内的,还有热河行宫的,加上皇家林园都是在保护之内的,当时这些地方国宝太多了,想想故宫内有多少清朝历代皇帝收藏的。据说溥仪去天津的时候带了八十多口大箱子,里面全是国宝。这里面的国宝可不是一般的金银相比的,都是一些古玩字画,玉器等等,随便一件都是价值连城。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于这些宝藏也是有过描述的,一开始被运到了天津,后来到了旅顺,但是毕竟是皇帝,而这时候皇室已经是没有了任何的经济来源,所以溥仪只能变卖这些国宝。还要笼络身边的人,只能把这些国宝给身边的人了。
伪满洲国建立之后,溥仪又把这些带到了东北,维持自己的开支,后来伪满洲国覆灭的时候这些国宝又被属下抢了很多。在这期间日本人和苏联人都抢去了不少。溥仪最后逃跑的时候也丢下了很多,这些国宝也不知所踪。最后被清点时候,也就是到了1959年溥仪被特赦的时候,只剩下了400多件国宝。
想想当初溥仪带走的那么国宝何止上万件,最后只剩下了400多件。其中大部分的国宝都已经流落到海外了,很多也已经进入了私人珍藏室了,可能以后再也没人看的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