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基督教能体现东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吗?
┫ッ佛教和基督教能体现东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吗?
这里咱们讨论的佛教,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汉化”佛教;也就是说,佛教来到中国后由于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已经和古代印度的佛教有了很大的区别。
比如说“佛”这个字,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你,“佛”不是“神”;佛教并非是“有神论”;佛,从词源上看,是“人”又“不是人”,因为还有一半表示“非”的意思。佛教说,任何人通过修行都可以成佛;
基督教不一样,它是“有神论”;从犹太人口里的“耶和华”到基督教的“上帝”那都是至高无上的神;耶稣基督也是“三位一体”的神;
佛教强调的是“轮回”——佛教认为死亡就是“生”的开始——圆寂,其实就包含了“圆满”的意思;佛祖的死,叫做“涅槃”,q它的意思同样意味着重生。
基督教不同;它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不过无论基督徒忏悔,但是终究成不了“神”——基督徒毕生追求的都是赎罪;它没有轮回。
佛教传人中国,又分成了“大乘”以及“小乘”或者说北派或者南派!;尤其是南派的“小乘”,在儒家文化的融合中,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
和基督教不一样;禅宗不要求信徒美去寺庙,也无需每日烧香拜佛;不必吃斋,甚至还可以结婚生子——这就是“居士”。
居士,游走在“入世”于“出世”之间——这种进退自如的方式正好反映了儒家的“中庸”思想的精髓。
汉化的佛教与基督教完全不一样——汉化后的佛教中的“罗汉”,其实原本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寺庙罗汉们没有一个是规规矩矩的打坐,恰好就是f人世间的芸芸众生。
步入教堂,似乎有一种天国般的庄严肃穆;走进寺庙仿佛回到了人间——香火不断,人生巅峰——教堂与寺庙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集散地。
◆ㄨ佛教和基督教能体现东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吗?
佛教和道教能体现东方文化。
1.佛教的“缘起性空,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因果报应,无常无我"等理论能代表东方人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2.道教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清静无为,物极必反,柔弱胜刚强,太极八卦,阴阳,精气神等等理论最具中国特色。
3.欧美的基督教代表西方文化。
因为西方国家以基督耶稣的出生为纪元年,把耶稣出生之日叫圣诞节,耶稣诞生之前叫公元前,圣诞之后叫公元xx年,在上帝和耶稣之前人人平等,从而产生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意大利开始进行了文艺复兴,从德国开始进行了宗教改革,从英国开始进行了工业革命,欧洲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家体制,现代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体系,市场经济等等创造性创新性的东西,从而进入了发达国家,美国是照抄照办欧洲模式,因为国家大,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发了财,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国。
╃━佛教和基督教能体现东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吗?
基督教和佛教是两种相反的宗教,基督教本质上是向外求心外求神,佛教是向内求反观自心明心见性,基督教强调信仰而佛教更强调实践实证实修,基督教信仰的神来源于假设猜想推理而非实证,从古至今西方一直苦苦寻找这个他们信仰的神并没有人真正找到,
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他们信仰的神创造并主宰控制一切,佛教则完全否定了这个说法,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是如来藏又名真如自性,真我,法身等,根本没有什么神在控制这个世界,佛教认为宇宙万法的本体人人本具并不需要去外面找,人人都在用如影随形,但是凡夫觉察力粗大根本不能觉察到自己的心性,通过修行训练慢慢由粗大的觉知转变为微细极微细觉知才可以觉察到心性最纯真的状态直到彻底证悟,佛教不是太强调信仰而是更注重实践实证
◤Ⓜ佛教和基督教能体现东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吗?
佛教"普渡众生"。"火烧圆明园,各种让中国割地赔款,到中国烧丶杀丶抢的是什么教!1860年的圣诞节火烧圆明园是什么教!不管什么教,只要您是中国人,记住历史,不忘初心,爱国才是第一!
↬▹佛教和基督教能体现东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吗?
这个问题涵盖的知识面好大!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作为一个亲身在东西方国家都有生活,感受过,并且从小有被佛教感染熏陶过的人(我妈妈信佛),我还是尝试着,以我自己的第一视角,描述一下我所观察到的佛教和基督教对东西方国家带来的文化差异吧。
首先声明:
我目前为止还没有信仰任何一种宗教,但我对所有,引人向善,提倡包容和博爱的宗教,都秉持着无限的敬畏心。我写这个回答,不是为了对比宗教的优劣,佛教和基督教都是自有人类文明以来,诞生的非常伟大的宗教。自知才疏学浅,欢迎各种合理善意的批评指正。小时候理解的佛教和长大后的佛教
前面说,我妈妈信佛,这是佛教在我心中最初埋下的种子,从小脖子里就带着我妈为我准备的玉佛,带了好些年。在我小学的时候,也就是2000年初吧,每一年的暑假,她都会带我到佛教圣地五台山去拜佛,在五台山清水镇(好像是这个名字?)的农家民宿小住一段时间。
那时我们每天一早,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就开始登山,到了山顶的寺院后,就和寺庙里的僧人们聊天,看他们抄经书,念佛,和他们一起准备一些仪式的折纸什么的,有时候一待就是一天。我还记得那个寺院里有两只小黄狗。那时我对佛教是什么,根本没有任何的感觉,只是觉得爬山很好玩,爬到山顶我就把我准备的火腿肠拿给小黄狗吃,那个小狗也特喜欢我,可能是因为我会给它好吃的吧,它平常就吃僧人们的剩饭,估计连肉渣都没见过。
有的时候在山路上,偶尔还能看到提小布兜采蘑菇的僧人,他穿得整齐朴素,遇到行人还会微笑着打招呼,双手合十问好,下了山后,我们会在山脚下打一壶山泉水,洗把脸,整个人清爽极了!每天傍晚,农家院的房东开始准备晚饭的时候,我就站在院子里练小提琴,五台山尽管盛夏,但早晚时分气温依旧清冷,空气中弥漫着都是香火的味道。那时很年幼,因为在那里度过的时光实在是太过于美好,以至于五台山带来的意象在我的脑海中一直都饱含着温情和诗意。
上了初高中之后,暑假比平常上课还忙,我就再没和妈妈一起在五台山长住过,甚至再没进过山(但她每年都还会进山去拜佛)。我最后一次去五台山是在出国前,那时五台山已经申遗成功,进山要收进山费了,高速公路也修好了,进山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路也平稳许多。然而,最后一次进山给我的冲击非常大!不知道是我长大了,看问题更全面,更复杂了,还是真的是这个社会在变得越来越浮躁?
寺庙的香火不断,香客拿着超级长的巨型香站在庙门口冒着浓烟的香炉前祈祷,看起来有点滑稽。某著名寺院的门脸上挂着超大横幅,明码标价和某著名住持吃一顿全素宴要xxxx元。我和妈妈去一个香火很旺的寺院拜佛的时候,功德箱旁边就坐着一个敲木鱼的僧人,他会看每个人放到功德箱里多少钱,然后敲一下木鱼大声念出多少钱,我很尴尬,因为大家都在往箱子里塞50,100,我都不好意思塞10块1块,于是只好碍于面子,放了个50。
最后一次去五台山的这个回忆实在太过于俗气,导致那个世外仙境五台山在我的心里灰飞烟灭,我惊呆了!这啥啊,五台山在我印象里不是这样的啊。一个避世的超脱境界变成了一个世俗的功利场所,每个人都抱着利好自己的目的去寺院里拜佛,祈祷,寺院里的僧人一个个看着像大老板。。。那里再看不到我儿时见到的那位朴素,平淡,友善采蘑菇的僧人,再感受不到我儿时感受到的那种安逸,静谧和闲适的氛围。
关于国外的基督教:
出国后,我在校园内遇到了一个传教士好几次,但都比较抗拒留下联系方式,后来他见了我都面熟的很了,还会主动打招呼,我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就留了电话号码给他。自那之后他每周都给我发各种教会的活动,邀请我参加,我每次都表示我没兴趣,我很忙,作业很多,婉拒了。
直到学期末的时候,同班有个同学的新闻稿作业拿了很高分,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拿去给教会改语法了。我一惊,教会还能给留学生改语法?她才和我说,教会的人都特别乐于助人,而且都是免费的,她定期去教会学英语,还能吃下午茶。。。。我被她一说心动了,当时确实刚出国,语言是个大障碍,于是就跟着她在假期一起去教会练英语。
参加了一次“西方国家”组织的教会活动后,我突然发现,教会里的人帮助你真的是没有目的的,他们好像更注重于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就是我在这个社会里,我要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这些人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不过我参加了两次教会活动后就没再去了,因为教会里中年人(女性)比较多,她们都太热情了~!是那种会令习惯独处,不善于多人社交的性格,感到不适的热情。每个人见了面都要拥抱,然后满脸的笑容问你最近在干什么呀,聊一些有的没的~虽然这样可能是教会里的人的日常吧,但我还是有些不太习惯和陌生人这么亲密的打交道~并且我还没做好准备去接受一个宗教信仰,总觉得自己去教会利用人家给我改作业,还蹭吃蹭喝特别特别猥琐,于是就没再去教会了。
关于国外的佛教:
我在去年的时候,有一个马来西亚的朋友他知道我对宗教的话题很感兴趣于是邀请我去参加一个佛教的活动。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我生活的城市竟然还有佛庙!还记得那个佛庙在城市的边缘,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很避世,到达后已经是晚上了,我们迟到了半个小时,原来那个活动是一个香港来的佛法讲师讲大悲咒,心经之类的内容。
我还以为我同学说的这个佛教活动是像我小时候那样,去到一个寺庙里,和僧人们一起准备一些仪式的装饰啊,还有和一些佛教徒聊聊天之类的。
结果那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华人(大多数是香港人,而且也是女性居多)一起在一个很狭窄,不太明亮的小屋子内,吹着马力不足的风扇,听了两个小时的讲经。天气很燥热,户外的蛙鸣虫叫瞬间把我带回了童年对五台山的回忆里。这个讲座是完全公益的,那个讲师讲的非常精彩,但我现在还是回想不起来他讲了什么哈哈,记不住啊!太复杂了!但那种闲适的感觉,确实和我儿时感受的佛教氛围一样。没有浮躁和喧嚣,也没有功利的世俗目的,只是一个人在我们面前把一个个经典娓娓道来,被夜晚的沉静和大自然的声音包裹着,整个人的内心非常平静。
但是,讲座结束后,那个讲师问我下次还会再来吗?我还是说了,不会,我不想欺骗他,但我确实认为,佛教不适合我,因为太避世,佛教讲究苦行,修行,放下欲望,追求一种人生顶峰的超脱境界。然后我就和他说,等我把人生苦乐全试过了,都感受过了,我再考虑信佛吧。太年轻信佛,感觉会丧失掉一些斗志和对未来的憧憬,幻想。我还记得那个法师对我笑了笑,也没说什么,反正我坦诚了~
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佛教和基督教能体现东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吗?
我认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包括生活方式,思考习惯,人生目标,为人处世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被这两种对人类文明影响巨大的宗教而影响。我没法站在很宏观的角度说明这种差异,因为我一没有做过大量研究,二没有参与过任何社会调查,所以发言权不够!
但我就自己而言,我认为佛教和基督教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影响有以下几个点:
我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要比信仰佛教的人更有活力,对生活更有热情,对美好的欲望和向往更加浓烈,所以西方国家的人,看起来都好像很热情的样子(但有的时候太热情了,也会让我有点不适应,可能我还是受到佛教影响比较大,比较避世吧。。。)而东方人普遍比较内敛,含蓄。东亚学生明显不如西方学生有那种活力和自信,也不太爱表现自己,不太愿意表现出来自己的竞争欲望。这个嘛,只是我自己感觉,当然有个例不同,但大多数啦,也许是因为是到了人家的地盘留学,所以没底气很正常?但我觉得这个和佛教也许可以强扯上一点儿关系吧。基督教徒,真的特别喜欢赞美别人!教会活动的时候,我哪怕再普通,都有人上来给我一顿夸!说我头发好看,衣服好看,香水好闻,鞋子好看,说我身材好,我一开始被夸还很开心呢!后来才发现,他们这是习惯而已。。见了再埋汰的人,都能找到闪光点夸上天。所以西方国家生活久了的人,真的会在和陌生人打交道时自信很多。相反亚洲国家的人,当然也会互相夸赞,但似乎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还是会保持一定程度距离感。东方文化熏陶出来的人很少会有很激进行为,但西方国家很多基督徒,天主教徒,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还蛮激进的。你看各种运动,亚洲人似乎都不太喜欢凑这个热闹。我觉得这个和宗教也有关系,佛教毕竟还是淡泊,坦然些。东方文化讲究一个“禅意”我想也是从佛教来的,会在处世时掌握一种看不见,说不清的配合和默契,而西方文化会觉得这种“默契”很难把握,所以更喜欢制定规则,条例,去规范。(这个我描述的不是很清楚,读者自己体会一下吧)暂时就想到这么多~这是我目前为止亲身观察到的宗教带来的差异。以后有什么新发现再说吧~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是不是年纪大了后都喜欢装嫩了?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