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这本书好难读,是否可以简单明了的解读一下?
⇑✘《百年孤独》这本书好难读,是否可以简单明了的解读一下?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传说一次马尔克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小说的第一个句子忽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随后整部小说随着而来,“仿佛从天庭直接聆听书写下载而来。强而有力,如魔法般不可抗拒。”马尔克斯拿着笔刷刷刷直接“记录”了下来。
这种说法,颇有些神秘色彩。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1967年出版以来,《百年孤独》畅销全球,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堪称历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作者马尔克斯更是一举成名。1982年,更是凭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所谓一步登天,名利双收,想必就是这样吧。
说回小说本身。
一 反映拉丁美洲历史
《百年孤独》描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这是一个架空的小镇。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宗教典故等等,虚虚实实,魔幻又现实。所以很多的文本解读,都将这部小说看做是对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的隐喻。
1982年,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番石榴飘香》,里面记载了马尔克斯与另一个哥伦比亚作家门多萨的谈话录。
门多萨询问马尔克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吗?
马尔克斯回答:“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
这一理解大致可以推断出,《百年孤独》解读的几个关键词:荒诞、孤独、轮回。
二 难读的原因
《百年孤独》名声大,但也是出名的难读。有两个原因:
第一,体量大。故事记载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要命的是,整个故事没有一个固定的主角和主要线索,没有一个常见的清楚的逻辑结构。基本是一个故事连缀另外一个故事,同时平行着还会有嵌套的故事。
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会衍生相应的人物关系。而这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互相交错。并且由于后代喜欢从长辈中找名字,经常同一个名字,几代人用,对于初次阅读者而言,简直看得头晕。
在找资料的时候,在百度百科上看到一张关系图,大家可以先来感受一下。
第二,充满隐喻。书里出现过一个吉普赛人的魔法师,魔法师留下了一本羊皮卷。这个羊皮卷上记载了整个家族的历史。但是家族里却没有人能看得懂,因为羊皮卷是用梵文记载的。
第六代出现了一位破译羊皮卷的人,但等他破译出来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我们看前面马尔克斯说“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是不是立即能想到这个羊皮卷就像人类的历史。虽然规律就在其中,但是身在历史中的人,还是要不停被裹挟着前进,没有人能够超然物外。
类似这样的隐喻还有很多,“猪尾巴的孩子”、“家族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等等不同的阅读者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就像棱镜一样,最后折射的是一个五光十色,迷人眼的多维空间。
三 说说简单的故事框架
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七代人中发生的最主要的故事。
第一代:第一代是开创者,也就是马孔多这个小镇的建立者。
开拓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他娶了自己的表亲乌尔苏拉。因为家族有过近亲结婚,生出猪尾巴孩子的例子,两人婚后也不敢同房。也正因此开拓者受到耻笑,他杀死了一个讥笑他的人,并因此被鬼魂缠上。后来,他们带着朋友家人,离开原来住的地方,走了很远来到一片滩地停下来,在此建立了马孔多。
此后开拓者和妻子生了两儿一女,都非常健康,没有猪尾巴。
开拓者的身上,集合了这个家族男性最原始的基因:他充满创造力和开拓勇气,能够开疆拓土,建设家园。但也对利益、暴力充满欲望,充满了征服欲。生命的最后,开拓者精神失常,陷入孤独中不能自拔,被家人绑在大树上,直至死去。
而他的妻子乌尔苏拉则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活了100多岁,见证了整个家族的兴衰。
第二代:两男一女
老大和妹妹都陷入情感的混乱。老大在家中被枪杀,妹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是老二奥雷里亚诺。
奥雷里亚诺是个绝对的牛人,他参加了内战,掀起了席卷全国的战争,逼近权利的巅峰。他可以用任何头衔称呼自己,但只坚持让大家称自己为上校。
上校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开枪自杀,可居然又活了下来。 然而他的17个儿子,却全部却杀死。
上校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如此循环。
第三代:过渡阶段
第三代相当于家族的过渡阶段。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因为政府军报复,全部死去。
第三代出现了一个小权势者,他是老大和情人的儿子,他一度成为马孔多的统治者,但最后被政府军枪杀。
第四代:两男一女。
女儿雷梅黛丝是个绝色美人,最后飞升。两兄弟是孪生子,被称为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
阿尔卡蒂奥鼓动工人罢工,遭到军警的镇压,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幸免。他四处诉说他亲历的这场大屠杀揭露真相,反被认为神智不清,最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研究羊皮卷终老。
奥雷里亚诺第二的情妇拥有神奇的魔力,当他与情妇一起是,家畜就会飞速繁殖,为他带来财富,而当他回到妻子身边时,便家业破败。奥雷里亚诺第二一生纵欲狂欢,但最后却因为家业败落,嗓子生病,被活活饿死。
第五代:二女一男
第五代是奥雷里亚诺第二留下的二女一男。长子被歹徒杀死,大女儿被母亲亲手摧毁恋情,怀着身孕被送往修道院,终生一言未发。
小女儿留学欧洲,后来重回马孔多,试图重振家族。
第六代:破译羊皮卷的人
被送到修道院的大女儿生下了第六代,他也是解开羊皮卷的人。然而,他爱上了留学归来的姨妈。两人结合,生下了家族的第七代,这是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
第七代:
“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第七代的男孩,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他的母亲因为产后失血过度而去世,父亲破译了羊皮卷后,一场飓风将整个马孔多从地球上给彻底抹掉了。
四 结语:
《百年孤独》的故事有很强的纵深感,越读越深,越挖越有趣。可能,这也是它这么多年来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在这个故事中,你能看见“大”——大到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拉美历史,甚至能看到整个人类的历史,历史发展的某种隐秘的规律。又能看到“小”——小到爱情里,一个隐秘的譬喻,一种说不明确的感受。
广处可纳天地,细处可见尘埃。
这寥寥千字,也不过是一个平面,远不能说尽作品的美好与深邃。如果有时间,还是翻一番原著,去享受一个真正的文字宇宙吧。
ℤ☮《百年孤独》这本书好难读,是否可以简单明了的解读一下?
世上有什么比现实更魔幻?坐看世事变幻,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孤独?
├◕《百年孤独》这本书好难读,是否可以简单明了的解读一下?
谢谢邀请,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是作者根据拉丁美洲血淋淋的历史事实,凭借自己丰富的想像,描绘而成的。《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历时18个月创作的一部小说,成书于1966年。被富恩特斯誉为“美洲《圣经》”,多年来年来好评如潮,影响波及了整个世界。
《百年孤独》发表于1967年,小说以虚构市镇马康多(Macondo)的荣衰作为拉丁美洲百年沧桑的缩影。以奇诡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独裁,斗争和流血的历史,以及遗忘和孤独的主题。故事讲述一个光怪陆离的布恩迪亚家族在一百年间,六代人因权力与情欲的轮回上演兴衰起落,第一代的老布恩迪亚在晚年被绑在树上过日子,欧苏拉是布恩迪亚家的女主人,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家人,但她又充满正义感,她的孙子阿加底奥在马康多以暴力统治人民时,挺身而出为人民打抱不平。最后一个子孙——倭良诺的儿子在刚出生时被蚂蚁吃掉,倭良诺在看完遗稿后,随着马康多一起消失了。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1984年,还没有成为作家的莫言读到了《百年孤独》,很是震惊,发出了“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的感慨。佩服之后就是不服气,“如果我早些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法,说不定我早就写出了一部《百年孤独》了。”
对于当时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文学青年来说,《百年孤独》的意义在于,它释放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尤其是那个奇崛的开头:“多年之后,面对枪决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因为其神奇的后现代叙事效果,成为一代先锋作家争相效仿的固定句式。多年以后,已经名满天下的余华在小说《兄弟》的开头仍然使用了类似的句式。如果开列清单的话,或多或少受到《百年孤独》影响的中国当代作家有一长串:莫言、张贤亮、韩少功、余华、格非、阎连科、张炜……
这本影响一代人的作品曾经临着尴尬:读者没有看过《百年孤独》,是因为书店里看不到《百年孤独》的中文版——自1991年伯尔尼国际版权公约在中国生效后就没有出版社再出过《百年孤独》。
(笔者也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学爱好者,用当时为数有限的零用钱,换以世界名著为精神食粮。但手中仅有一套《世界文学名著精缩本》收录了《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这本书好难读,是否可以简单明了的解读一下?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代表作,同时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先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童年时代的马尔克斯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谈论内战时期的往事,而外祖母喜欢讲妖魔鬼怪的故事;由于受到两位老人的影 响,他从小酷爱文学,七岁时阅读《一千零一夜》和其它作品等。马尔克斯从事新闻记者的工作,游历欧美诸国,见闻丰富而广博。这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素材、打下基础;他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相当丰厚,他对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了解, 他还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说《拉丁美洲的孤独》。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哥伦比亚的几十次内战(1830年至19世纪末),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的传奇生涯表现出来。统治者的残无人道、民众的盲从愚昧、政客的虚伪不实等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渗入了狭隘思想,这种孤独狭隘阻碍国家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拓荒者如何翻山越岭去寻找伟大的发明;吉 卜赛人如何把‘文明”世界的玩意带到沼泽地带这个偏僻的小镇;外国垄断资本家如何侵入这个盛产香蕉的小镇;本国独裁政权如何勾结帝国主义者屠杀大批工人; 人民群众如何进行血的斗争,最后,洪水、飓风和蚁群如何把这个小镇化为乌有。
写政府杀害大批罢工者,火车把尸体运到海里扔掉,那是一辆有200节车厢的火车,前、中、后有3个车头。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
作家不断的变换着"魔幻"的镜片,让读者看到真假变幻、虚实交错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百年孤独》影响了我国80年代成长中的作家,《白鹿原》是同《百年孤独》极为相似的作品,可以读《白鹿原》或看电视剧,提问者所言"看不懂",或许存在文化、地域等差异,因为开篇就有所不同,
(开辟了未来_现在_过去的圆形叙事模式)。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