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钢铁洪流为什么让当时的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苏联的钢铁洪流为什么让当时的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二战之后,德国轰然倒下,前苏联一跃取代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巨人。
短短几十年,苏联的国力迅速膨胀,卫星上天,飞船登月,核弹试爆。苏联成为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到90年代,苏联的国力到达了顶峰。90年代苏联的西方—81演习就是苏联实力的大展示。
1981年9月1西方-81(俄语:Запад-81)是由苏联举行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以北约为假想敌。在这场演习中,苏军出动50万兵力,各兵种一起参加,各种新式武器悉数亮相,苏军的导弹进行了大规模精确打击演练,还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降兵登陆演习。战场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但最让西方观察家触目惊心的的,还是苏军的钢铁洪流
演习中,在航空兵的掩护下,苏军首次出动由新式T-80和T-72组成的坦克群对假想敌进行装甲冲击,只见庞大的坦克群呼啸而来,远远望去,像一条条巨龙,又像决堤的潮水,遮天蔽日,喧声震天,像海啸又像飓风,像地球末日来到,叫北约武官极为惶恐。
根据苏联披露的数据,演习中苏联一共出动了1.3万多辆辆新式坦克,(仅仅是演习中出动的坦克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中国坦克的总和),北约智囊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吓得心惊胆战。
根据北约的估算,演习中苏联仅仅出动了自己坦克的一部分,就如此震撼,如果一旦苏军和北约发生战争,仅仅是苏军的坦克,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把北约踏为平地,碾压成肉饼。整个欧洲将在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吞没,灰飞烟灭。哪怕是使用核武器,对呼啸而来的钢铁洪流也无可奈何,到时候只能恐惧地闭上眼睛。。。
苏联如此重视坦克的作用,跟它在二战的经历有关
1941年夏天,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毫不夸张地说,苏德战争就是拼坦克的战争。
在战争爆发之初进行的几次战役中,苏军由于轻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每次大战苏军都被德军的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军成建制地被消灭,每次战役的伤亡都在几十万人。
基辅战役,苏军被德军三个装甲集群分割包围,苏联西方面军全军覆没,伤亡被俘百万人。从那以后,斯大林吸取教训,命令兵工厂昼夜不停制造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数量就达到了五万,加上美国援助的先进坦克,苏军坦克数量超过了德军几倍。苏军在战场上也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局面,进而开始反击。 毫不夸张地说,苏联战胜德国,坦克起了决定性作用。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军毫不松懈,加强了坦克队伍建设,经历了烽火锻炼上的苏联装甲师在坦克规划思想上现已登峰造极,所以联系了二战大规划实战经验和战后最新技能创造的新一代钢铁激流——T-54/55坦克诞生了。
作为苏联二战坦克技能的集大成者,T-54/55在火力、防护、机动上到达了完美的平衡,是其时最领先的坦克之一。不只功能可靠,并且造价廉价,所以从50年代开端到70年代,全部T-54/55的产量高达10万辆,由5对负重轮构成的坦克海变成北约挥之不去的噩梦。
1953年,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集大成者——T-10重型坦克列装执役,在其时是火力防护最强的重型坦克。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作为导弹核兵器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关于全部常规兵器都不以为然,专心痴迷于核潜艇和洲际导弹。 尽管如此,其时苏联仍保持着5万多辆坦克的规划,超越北约一切国家的总和。其间不只有2万多辆T-54/55,还有最新执役的T-62。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运用滑膛炮的坦克,T-62上配备的115mm滑膛炮开世界坦克先河。 赫鲁晓夫年代,苏联在坦克数量上现已确立了对西方的绝对优势,而这个优势在勃列日涅夫年代将持续扩展。
在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的国力兵力到达高峰,很多领先坦克的执役不断为钢铁激流注入新鲜血液,T-64、T-72、T-80等新锐坦克相继问世。尤其是1965年执役的T-64,是世界上第一种三代坦克,在同期间西方还在配备二代坦克时,T-64无疑是跨年代的兵器,其在火力防护机动上碾压其时西方任何一种坦克。
在1979年豹2坦克没呈现前,没有任何一种西方坦克能与之抗衡,苏联把它视为镇国重器,严厉保密,直到1970年才被披露,当时苏联在坦克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确立了对北约的两层优势。
苏联军演中的钢铁洪流把欧洲各国政要吓的面无土色,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也惊呼:如果钢铁洪流爆发,美国也没有办法,从苏军发动进攻到占领欧洲西海岸用不了一个星期,美军援军只能面对着守在西海岸的苏军,根本无法登陆。
从那以后,北约马不停蹄开始了新型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和生产,新的一轮军备竞赛拉开帷幕。
╫♛苏联的钢铁洪流为什么让当时的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苏联的装甲洪流确实让人恐惧。
苏联的装甲部队实力,在70年代达到顶峰。
单纯就装甲部队而言,苏联和华约的实力绝对是世界第一,北约根本就不是对手。
更别说70年代的中国。
在1981年之前,苏军服役了7000辆T72坦克,近万辆T64坦克,约400辆T80坦克。
这些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现代化坦克,总数高达1万7000辆之巨。
老一代的T54/55主战坦克,苏联生产了10万辆,约占全世界二次世界大战后坦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比较先进的T62坦克则生产了2万辆。
虽然在70年代,T54/55已经开始过时,但也是可以用于实战的。而T62并没有过时,在第四次战中战争中,T62仍然是主力坦克。
70年代,苏军现役坦克就有6万5000辆以上,还有约7万多辆步兵战车、装甲车。
当时北约主战坦克只有1万辆,装甲车也是1万多辆。
不但数字上有差别,质量上也没有优势。比较先进的M1主战坦克是1979年刚刚开始生产,当年才生产了100多辆。
而美军M60坦克是60年代产品,同T62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根本不是T72、T64、T80的对手。
直到改进型的M60A3坦克于1978年2月在底特律坦克厂制成,1979年5月首批M60A3坦克交付驻欧陆军第一装甲师装备,这才能够和这些苏联新一代坦克对抗。
至于德国豹2、英国挑战者1装备数量都很少。
可以这么说,如果大家都只是依靠装甲兵参战,都不要华约出马,苏联自己就可以将北约装甲部队打的七零八落。
坦克总数上,苏联有数倍的优势,质量上也丝毫不落下风。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北约国家不惜代价的发展武装直升机?
这就是为了遏制装甲洪流的。因为北约的坦克是顶不住的,只期望依靠武直才对付。
毕竟武直是坦克杀手,坦克对武直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单方面被屠杀。
其实,70年代的中国也很畏惧苏联的装甲洪流。
1969年珍宝岛战役后,中国做过评估,认为苏联的装甲兵团如果发动全面攻势,只需要7天就可以从外蒙古打到北京附近。
要知道,外蒙古距离北京直线距离还有500公里,相当于苏联装甲兵团每天前进70公里,这个速度相当惊人了。
要知道,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第7军下属的装甲部队,在无需考虑野战防空、敌情简单、抵抗微弱的情况下,每昼夜强行军也不过90到110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我军不认为当年部署在北京以北的部队,能够长时间挡住苏军装甲部队推进。
要知道,按照解放军1985年的合成军战斗条令,坦克师每昼夜机动速度为50公里。
可见,解放军自己评估也认为,苏军装甲部队实力是大大强于自己的。
当时军队除了全面搞三打三防训练以外,还将大量工厂和机关西迁,也就是这个目的。
⇄☬苏联的钢铁洪流为什么让当时的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苏联的装甲洪流让中国过了20多年临战状态的日子:国民经济枕戈待旦,幼儿园老师也要参加挖地道!北约则时刻准备着与苏联装甲集群同归于尽!美国也大挖地下防核工事和防伞兵工事;
1960年代,苏联的装甲力量举世无双:苏联陆军拥有199万兵力,划分为16个军区。总计下辖51个坦克师、142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空降师、10个空中突击旅和16个军区炮兵师,装备坦克5.5万辆、装甲战斗车辆6.3万辆、火炮2.9万门、地对地导弹发射架约1570具。最恐怖的是苏联陆军坦克师的满编战斗力!
苏联一个坦克师,编制为3个坦克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1个防空团、1个炮兵团,以及独立的火箭炮营、侦察营、工兵营等等,总兵力为11000多人:总计装备369辆坦克(第二代T—62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280多辆;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装甲侦察车。装备反坦克炮30门(85毫米)、40毫米火箭筒108具、迫击炮33门(大口径)、榴弹炮54门(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径)、火箭炮24门(130毫米)。
尽管苏联陆军分为满员师、简编师、架子师三种类型师:架子师其实跟预备役师没有什么区别,各种装备大都是陈旧的替换下来,平时储存在仓库中,战时靠动员预备役来完成满编,架子师只能在动员后8~12个周才能投入战斗;苏军主要作战力量依靠大约不到总数一半的满员师和简编师:简编师在动员2~3周后就能遂行作战任务。可是,苏联陆军部署在中苏/中蒙边境的坦克师都是满员师:弹药、储备、人员全部处于临战状态——接到命令1小时内就可以按照预案向中国发起进攻!
面对苏联军事压力,中国军队加快坦克师建设:20世纪70年代,我国总计建立9个坦克师,基本上驻扎在东北和华北等地。由于借鉴苏式坦克师的经验,我国坦克师的编制类似苏军坦克师:按照70年代的编制,我国一个坦克师的兵力有1万余人,总计拥有270多辆坦克,数量上非常接近苏联坦克师的标准;但是,我国的坦克以59式为主,性能与苏联军队装备的T62/72坦克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苏联拥有的坦克师数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1969年以后,苏联在远东军区驻扎3个集团军和1个独立步兵军,总计下辖18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和2个独立空降旅;后贝尔加湖军区,驻扎10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西伯利亚军区,驻扎5个步兵师;在中亚军区,驻扎8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此外,苏联在蒙古境内驻扎3个步兵师和2个坦克师。兵力总数接近70万,装备坦克12000余辆;苏联前线航空兵拥有各型飞机约2500架、其中作战机约2000架、人数约10。2万人;(第1独立远东空军集团军、第23空军集团军、新西伯利亚空军集团军、阿拉木图空军集团军、第6空军集团军、第8独立重型轰炸航空兵军、2个运输航空兵师);国土防空军拥有作战机1100架、防空导弹发射架2500部、雷达1100部、人数约14。9万人;(第11独立防空集团军、第14独立防空集团军、塔什干独立防空集团军);海军拥有各型舰艇610艘、排水量122万吨,其中主要作战舰艇172艘(63万)、潜射弹道导弹342枚、海军飞机406架,海军人数约13万人;苏联战略火箭军拥有洲际导弹492枚、中程导弹165枚,上述导弹由洲际导弹基地14个、中程导弹基地21个组成,人数约12万人;(远东区基地13个、后贝区基地7个、中亚区基地6个、西伯利亚区基地9个)——苏联把三分之一的陆军兵力部署在远东地区:在一系列的远东军事演习中,苏联陆军部队能够得到空军、海军等各个兵种的掩护,再加上自身强大的炮火,苏联陆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的对苏防御作战,跟北约基本差不多:迟滞苏军第一波攻击!中国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大量建设永久防御工事、配置大量装备直瞄火炮和机枪的守备部队,他们迟滞苏联军队的高速进攻!位于二线的机动兵团(若干陆军军配属坦克师、炮兵师、野战高炮师、工兵团等)作为反突击力量。
当时,对于苏军现代化、机械化兵团,中国军队数量再多也无法合围苏军机械化重兵集团,最多只能把它的攻势打退!中国"三北"守备部队任务很悲壮:200万人常备军基本上开战都被损失,争取给二线留出动员的时间!
各个省军区的独立师和战时军分区武装部组织的民兵团之类地方武装,主要配合二线的担任反空降任务的机动步兵师或陆军军,担负战区反空降任务。
中国军队极力强调:战时一定要抗住苏军进攻的"三板斧"!只要抗住了这三板斧,不管前线损失多大,对整个战役和国家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中国地面部队由于指挥人员素质低、装备落后单一,大规模反突击作战在一线根本无法进行,只能依托永久性工事被动防御;
面对优势的苏联前线航空兵,中国战术空军的攻击能力基本上等于零:对于苏联军队的铁路补给中心只能靠二炮导弹来打击,中国空军对苏军的中/近距离补给线无法破坏;
被迫无奈的中国只能采取"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常规作战,中国军队根本无法跟苏军装甲巨兽抗衡,只能用核战把苏联拖入世界大战的泥潭。一旦中苏开战,部署在新疆军区、北京军区内蒙古前线、沈阳军区的将近150万前线部队,他们起到的作用就是迟滞苏军的进攻,给北京争取8~24小时的预警时间,掩护中央撤退和国家转入战时体制。
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中越轮战,苏联在中国"三北"地区的装甲集群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过,中国领导层审时度势,及时将国民经济从战时经济转入和平的改革开放,同时大裁军100万人!减轻了边境的部署成本和苏军军事压力。
✯♘苏联的钢铁洪流为什么让当时的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根据美国国防部80年代中期的数据,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在所有技术装备的数量上都超越了北约,其中主战坦克为42500辆对13000辆,火炮为31500门对10750门,装甲战车及运兵车为78800辆对30000辆,反坦克导弹发射器为24300具对8100具,战术飞机为7240架对2975架。苏联在东欧的驻军有30个师(16个坦克师和14个机械化师),另外还有其他华约部队的45个师和苏联本土欧洲部分地区的65个师(23个坦克师、37个机械化师和5个空降兵师),这意味着华约在战争一开始便可以投入140个师,绝大部分是具备强大火力和机动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
在欧洲地区华约集团的常规力量数量是北约的三倍,这意味着一开始北约就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北约军队的主要目标就是设法迟滞和阻止华约军队的推进,为援兵的赶到争取时间,这里的援兵主要是指美军。不过在后勤补给上北约同样存在劣势,不同于苏联可以通过公路和铁路将本土其他部队迅速调往欧洲,美国的援兵(国民警卫队)从本土赶来只能是通过海运或者空运横跨大西洋,苏联的水面舰队、潜艇部队、空军绝不会袖手旁观,尤其是强大的苏联潜艇部队将对美国运输船队造成巨大的威胁。
鉴于华约集团庞大的装甲集群,北约集团一开始明白就靠自己的地面部队无法阻止华约集团的进攻,关键性的手段放在了战术核武器和战术空军上,利用强大的空军夺取前线战区的制空权,从而使反坦克能力强大的对地攻击机和搭载精确制导炸弹的战斗机对苏军装甲车辆展开“屠杀”,不过苏军地面部队配备了规模庞大的野战防空武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苏联空军战斗力的不足。而且苏联同样拥有战术核武器,不排除苏联会投入这种武器用于打击北约集团的重兵集团。
假如北约军队成功的阻止了华约军队初期的突袭,使战线进入僵持,胜负将取决于作战双方的第二、第三梯队甚至是第四梯队的投入,战争动员速度和规模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华约集团的社会主义体制具备对国家的高度控制,就像在二战中那样进行迅速的战争总动员,而北约集团体制较为分散,这些自诩“文明和自由”的西方国家能否像华约国家那样展开迅速的战争动员令人怀疑。由于苏联占据着进攻主动权,可以秘密展开动员工作,而那些位于前沿的北约国家(包括德国在内)将可以肯定在苏军的第一波突击下被占领,动员工作基本不可能开展,北约集团将处于更加不利的态势。整个冷战时期,北约集团都不敢绝对保证欧洲地区的安全,如何阻止华约的装甲洪流一直是北约集团最大的研究课题。
╌║苏联的钢铁洪流为什么让当时的一些国家感到害怕?
苏联太高调了。众所周知,苏联重工业发达,二战时期,就是凭着这股钢铁洪流击败德、日,大规模装备部队的坦克、装甲、火炮、飞机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战胜后直接改变了历史和世界格局。
战后,尝到甜头的苏联继续发扬战时积累的经验,继续着力重工业,打造令世界恐惧的装甲集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种巨大优势会导致欧洲紧抱美国大腿,北约和华约分庭抗礼,欧美必定要绞尽脑汁削弱瓦解这种优势。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美、苏军备竞赛,冷战结束,苏联因穷兵黩武,资源投入过多被拖垮了,世界各国如释重负。
------------------
推荐阅读:
我的儿子进入叛逆期就是不和家长沟通,现在在家休学一年了,不知道怎么去了解他内心?
上一篇:儿子给的钱该不该收?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