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信为什么甘愿投奔敌国,也不愿降汉?
ℍ│韩王信为什么甘愿投奔敌国,也不愿降汉?
韩王信不是汉初三杰韩信,他是被刘邦封为韩王的,原战国七雄韩国韩襄王的庶孙韩信,为了区别牛人韩信,就称他为“韩王信”。韩王信落得投靠匈奴,兵败被杀的下场,说白了就是刘邦取得天下后,与异姓诸侯王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韩王信投奔匈奴的原因
韩王信是刘邦的忠实拥趸,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得封韩王。刘邦称帝后的第二年,韩王信的封地,从颍川迁往北部边境,以抵抗匈奴。韩王信表示,如果他的侯国建都晋阳,离边境太远,不利于作战,请求将都城设在边境马邑。
马邑就在汉匈边境,是匈奴人经常光顾的地方,后来汉匈第一战就发生在马邑。韩王信自愿挺身前线,真是好同志,刘邦没理由拒绝。
就在当年,匈奴人不出意料地出现在马邑,将韩王信围困在城中。面对匈奴人明晃晃的马刀,韩王信显然没了当初的胆气,他一面向刘邦求援,一面多次派出使臣,向匈奴人求和。
显然,韩王信的这个举动,很没政治头脑,面对外地入侵,你不经请示,私下与外敌媾和,跟卖国有什么区别?何况你的身份是诸侯王!
果然,刘邦很生气,多次下诏斥责韩王信。韩王信接到左一次右一次的斥责,害怕了,这架势皇帝把自己宰了也不意外呐。外面是匈奴人围城,内部可能面临刘邦的诛杀,韩王信是驼子摔跟头两头不着实。
怎么办?对韩王信来说,即便打败匈奴,自己顶多是将功折罪,弄不好还会受到处罚,如果匈奴人那么容易打败,还用得着那么慌张吗?如果投降匈奴呢?刘邦的处罚失效了,自己还是匈奴人的大功臣!
从利害关系角度,这个选择题很好做。于是他向匈奴人献出了马邑,变成汉奸,不断帮匈奴人袭扰汉地。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韩王信之所以投降匈奴,最直接的原因,一是私自与匈奴人的媾和,让自己失去了刘邦的信任;二是刘邦过度的斥责,让韩王信害怕被杀;三是客观上匈奴人的军事威胁近在眼前。
有重新归汉的机会,韩王信为何放弃
韩王信的反叛,引来一连串的化学反应。首先是他与匈奴人一起,不断危害边境,惹怒了刘邦,刘邦御驾亲征,在边境线接连重创韩王信与匈奴人。接着刘邦被匈奴人围困白登山,差点成了俘虏。
白登之围后,韩王信大受鼓舞,在边境更加活跃,不断袭击汉军,还策反了陈豨。刘邦恨得牙根发痒,派出十八功侯之一的柴武为大将军,率军至参合(大同附近)抗击韩王信。
柴武特地给韩王信去了一封信,劝他说:皇帝仁慈,很多背叛他的诸侯王重新归来,都能复其爵位,不加诛杀,你因为战败投降匈奴,不算什么大罪,早日回头吧!
韩王信给柴武回了一封信,说:我是没有回头路了!我有三条罪,第一条,当初荥阳保卫战,我被项羽俘虏,不能死节;第二条,投降匈奴;第三条,联合匈奴侵犯汉地。当年文种一条罪都没有还被杀,何况我呢?
就这样,韩王信决绝地一条路走到黑。结果,柴武攻破参合城,斩杀了韩王信!
韩王信面对柴武送上门的机会,为何不好好把握呢?他自己说了三条理由,对不对呢?对,但不全面。我觉得韩王信之所以回信,至少暴露了他的两个心思:一是想回头;二是基于害怕,想得到刘邦的承诺。
假如他铁了心不想回头,就没必要给柴武回信,更没必要说那么多废话,而且说的是很客气的“官话”。他这些话其实隐含了一句潜台词:除了皇帝的亲口承诺,我哪有回头路!
柴武不知道是不是没看懂,还是看懂了觉得韩王信要价太高,反正双方通信的内容,除了多留下一些史料,供后人分析,对韩王信的结局没有丝毫影响。柴武甚至都没有将韩王信解押进京,直接就砍了!
如果说,韩王信当初与匈奴媾和是走向反叛的直接原因,那么,这三条理由很明显地暗含了,他与刘邦之间的某种微妙关系,那又是什么呢?
韩王信的结局,是刘邦与异姓诸侯王关系的缩影
这就是天下统一后,刘邦对异姓诸侯王的剪除政策,所导致的政治危机!
以韩王信为例,当初他的封地在颍川,颍川这地方多重要,地处中国的心腹。当年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打得最惨烈的战争,就在颍川。刘邦刚刚天下统一,立刻将韩王信的封地移到边境,摆明了就是对他不信任,是赤裸裸的打压!
那一刻,韩王信立刻意思到,君臣关系随着形势变化,已经发生了巨变,他已经成了刘邦的防范对象,甚至对手。
韩王信不在内地晋阳定都,反而将都城设在前沿阵地马邑,其实就是个很玩味的举动。你可以将它看做韩王信的忠诚,但又何尝不是自保的举措?因为靠着边境,万一刘邦对自己不利,抬脚就到匈奴,天高皇帝远,逃生方便!
这恐怕就是韩王信敢跟匈奴人媾和的理由,他早就有这个计划!这也是刘邦斥责他三心二意的原因,刘邦不傻,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随着汉初一系列的反叛被镇压,韩王信料到,刘邦的江山已经坐稳,他不可能有任何机会了,有回归之心,但回国无门,给柴武的信就是这种心迹的表露。那时候,韩信等人还没死,否则的话,估计韩王信连给柴武回信的心思都不会有!
好在韩王信的后人明智,他的儿子韩颓当和孙子韩婴,在汉文帝时期回归了大汉,并在此后显贵一时。汉武帝时期的佞幸韩嫣,就是韩王信的曾孙,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榜,有个龙额侯韩增,就是韩颓当的玄孙。
综上所述,韩王信之所以宁可选择叛投匈奴,也不愿意降汉,其实是由于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的政策,导致韩王信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早晚会兵戎相见。
↲♕韩王信为什么甘愿投奔敌国,也不愿降汉?
韩王信不降汉主要原因是他怕刘邦杀他,韩王信把命看得比义重要,要分析他为什么甘愿做汉奸而不降汉,首先从韩王信的为人、性格说起。
(一)韩王信简介韩王信出生于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他是战国后期韩襄王之孙,韩襄王是韩国末代国君韩废王的曾祖父,可以说韩王信是根正苗红的韩国国君的后裔。韩王信出生的这一年正好是秦王嬴政开始他统一天下的第一站韩国,第二年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可以说韩王信出生的时间不巧,他的命运不好,一出生就惨遭国破家亡。韩国灭亡以后,韩襄王的后裔几乎全部被杀,只有韩王信活了下来。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起义军发现立六国国君的后裔为王,在当地非常有号召力。所以后来楚国、齐国、魏国、赵国、燕国都先后立了国君,唯独韩国没有立,因为当时找不到韩襄王的子孙。后来张良想复兴韩国找到了韩国宗室的后裔韩成,但是韩成并不是韩襄王的后代。
韩王成被立以后,项梁给了韩王成一些军队,让张良辅佐韩王成收复韩地。在收复韩地期间,张良意外地发现了韩王信,后来张良带着韩王信跟随刘邦入关,韩王信从此就跟随刘邦,成为刘邦集团的一员。后来刘邦派韩王信收复韩地,韩地收复以后,刘邦封韩王信为韩王。
(二)韩王信为什么要背叛刘邦?刘邦在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分封几位同姓诸侯王的同时,将韩王信从原来的韩地迁往北边的代地,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刘邦觉得韩王信是将来的威胁,史书记载韩王信身高有八尺五寸,是个大高个,关键这个韩王信武艺超群、骁勇善战,加之韩地是战略要地,让刘邦很不放心,这就是刘邦迁徙韩王信的主要原因。
刘邦关注韩王信是从他被封汉王开始,刘邦被封汉王以后,韩王信对他说,项羽分封不公,把跟随他入关的将领分封到中原的富庶之地,而把你封到巴蜀,汉王的故乡在沛县,跟随你打天下的人也大部分来自东方,你可以借此杀回故乡,然后夺取天下。
由此可以看出韩王信还是比较有军事才能的,从此以后刘邦就开始关注韩王信了,觉得他不是一般的人物。
后来刘邦在荥阳一带被项羽打得无还手之力时,自己偷偷逃跑,派周苛、枞公和韩王信替他守荥阳,结果荥阳失守,周苛、枞公宁死不降楚,结果被杀,只有韩王信为了活命投靠了项羽。等到项羽放松警惕之时,韩王信偷偷逃往汉营投靠刘邦,刘邦不计前嫌收留了韩王信,从此以后刘邦开始对韩王信渐渐失去信任。刘邦登基称帝以后,将韩王信迁至代地,代国的北边紧靠匈奴,韩王信迁徙代地不仅扫除了刘邦的心腹大患,还可以让韩王信抵御匈奴,对于刘邦来说一举两得。结果韩王信在汉高祖六年迁至代地,同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率领20万大军包围了代国都城,韩王信立即派人向刘邦求援,与此同时派使者跟匈奴谈判。
刘邦听闻韩王信跟匈奴谈判,便开始怀疑他,因为韩王信以前有投降的前科,刘邦对他不放心。随后,刘邦派人写了一封信告诉韩王信,叫他不要为了活命而忘记了自己的使命。韩王信看过信后,非常害怕刘邦杀他,于是选择投靠了匈奴。
(三)韩王信投靠匈奴以后,联合匈奴攻打汉朝
韩王信投靠匈奴以后,为表诚意,把国都马邑献给匈奴,并与匈奴联合一起攻打太原郡。刘邦听闻后大怒,亲自率领32万大军讨伐匈奴,在铜鞮击败韩王信的军队,韩王信兵败逃亡匈奴,其手下将领王喜被杀。
韩王信投靠匈奴以后,他的部将收集散兵与匈奴、韩王信联手再次攻打汉朝,在晋阳被汉军击败,之后匈奴节节败退。匈奴冒顿单于很狡猾,打了几次败仗以后,开始示弱,把自己的精锐部队都隐藏起来,向敌军展示的都是一些老弱残兵。结果刘邦上当了,他开始轻敌,亲自率军来到平城,刘邦率领一部分军队登上白登山眺望周围的形势,结果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匈奴冒顿单于的40万精锐骑兵层层包围,汉军粮草供应断绝。
刘邦被围七天后,开始断水断粮,汉军饥寒交迫。刘邦走投无路时采用陈平的计谋,派陈平找到冒顿单于的宠妃阏氏,告诉她:现在皇上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所以准备向冒顿单于进献美女求和,如果冒顿单于拥有汉朝的美女,那么你不就失宠了吗?阏氏听后开始劝诫冒顿单于放过刘邦,后来匈奴撤军,刘邦解了白登之围。
(四)韩王信为什么甘愿做汉奸,也不愿降汉?公元前197年,韩王信挑唆陈豨反汉。第二年,韩王信又勾结匈奴进攻参合,刘邦派柴武率军抵御,柴武写信给韩王信,告诉他皇上一向宽厚仁慈,只要他归降汉朝,刘邦将其官复原职。
韩信回信却说,刘邦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当初他从一介平民一跃成为韩王,都是刘邦的照顾。但是他犯下三大罪,刘邦不可能宽恕他,第一,荥阳失守时,他没有以死效忠,而是为了活命向项羽俯首称臣,其二、匈奴攻打马邑,他没有誓死坚守,而是献城投降。其三,多次联合匈奴攻打汉朝,他罪不可赦。
韩王信不降汉,结果两军大战于参合,韩王信兵败被杀。其实韩王信背叛汉朝跟他贪生怕死的性格有关,只能说韩王信是一个务实的人,一切以活命为上,把命看得比义重要,他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他最后不降汉也是怕刘邦杀他,所以说韩王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命。┡↡韩王信为什么甘愿投奔敌国,也不愿降汉?
西汉建立后,大功臣韩信受到汉高帝猜忌,被戍守边疆。
其大为不滿,利用职权向匈奴求和。起兵反叛,后被将军柴武斩杀。
可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古存在。
☝◔韩王信为什么甘愿投奔敌国,也不愿降汉?
韩王信叛逃匈奴这件事,归根结底,是刘邦首先对不住韩王信,这才有了后面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枝节。
下面我分两个部分答题。
第一部分,韩王信和刘邦曾经是亲密战友。
韩王信的名字就就叫韩信,是韩国王室后裔,只是后来为了和大将韩信区别开来,才统一叫做韩王信。
韩王信是一个身高一米九左右的高大帅哥,他的崛起比较偶然。项梁起兵的时候,原先想立韩国另外一个贵族韩成为韩王,不久之后项梁被秦国大将章邯干死,这件事情就搁置下来。这时候刘邦张良扫平了韩国故地,大帅哥韩王信马上投奔刘邦开始创业人生。
灭秦国之后刘邦被封为汉中王,韩王信就在刘邦面前上眼药,大概意思是,项羽把你刘邦分到汉中这块鸟不拉屎的地方,明显是打击你的实力,你手底下都是一批山东人,应该东出函谷关,打一个大大的江山啊。此言正中下怀,刘邦划拨一票人马给韩王信,让他出去创业闯荡。韩王信第一目标直至自己那美丽可爱的家乡,也许心中还惦记着某一位美丽的姑娘,大兵直奔韩国而来。在此之前项羽已经剐了韩成,一看韩王信过来,临时指派一个吴国人郑昌当韩王,这个人没有任何韩国背景和根基,很快被韩王信打败。后来刘邦就册封韩王信为韩王,跟随他东征西走。
第二部分,刘邦怀疑韩王信,最终猜想酿成事实。君臣反目。
扫平天下之后刘邦开始考虑和平年代的战略布局问题,考虑到韩王信有勇有谋,如果再家乡韩国做大,难免会成为悬在头顶的一把剑。于是把韩王信调离老家,在山西太原地段重新设立一个韩国,让韩王信到那里继续当韩王,这个摆明了是削弱韩王信的意思,同时也可以利用韩王信的武功对抗匈奴铁骑。到了太原韩王信还以距离匈奴太远为理由,要求调往打击匈奴的第一线!没想到匈奴人的拳头太硬,顶不住的韩王信开始私下跟匈奴和谈,就在这时刘邦听到了而这个消息,韩王信一看,一把黄泥摸到了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索性就投降了匈奴,并且带着新主人反手攻打太原。
刘邦一看自己的担心成为了事实,气得御驾亲征要灭掉韩王信,结果被冒顿单于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靠走女人路线才逃命回家。
白登之围后,韩王信经常带着匈奴兵马在边境撩骚刘邦,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终于在汉十一年被汉军找到机会,在代郡的参合县,把韩王信堵住后路,当场斩杀,报了新仇旧恨。
↠┳韩王信为什么甘愿投奔敌国,也不愿降汉?
韩王信,战国末期韩襄王的孙子。身高八尺五寸,比楚霸王项羽还高出三寸,是秦末汉初有史记载中的第一身高,且雄猛勇武,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好汉。
至于韩王信投降匈奴的原因,说来话长。
张良提携,追随刘邦
韩王信原名韩信,与兵仙韩信同名。因其后来封为韩王,故称他为韩王信。
韩王信原本是在张良的提携与引荐下结识了刘邦,因屡立战功,成为了刘邦手下一名得力的干将。
戏水分封时,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移驻汉中。此时韩王信便鼓动刘邦,利用汉军大部分是江淮人士,思乡心切之际,进军中原与项羽一争高下,为此刘邦很欣赏韩王信的勇气与胆略。
刘邦平定三秦,进攻彭城时,任命韩王信为韩国太尉,让他领兵去攻打由项羽任命的韩王郑昌,并许诺他打败郑昌后便任命他为韩王。
因功封王、荥阳降楚
韩王信率军进入韩地后,与韩王郑昌大打出手,杀死了项羽派来协助郑昌守城的将领,郑昌无奈之下投降了韩信。刘邦遵守诺言,封韩信为韩王,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韩王信。
刘邦兵败彭城,退守荥阳时,韩王信与灌婴合兵一处,在京索之间打败了楚军的先锋部队,稳定住了汉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的防线。
荥阳后被项羽率军围攻,纪信舍身假扮刘邦出东门向楚军投降,刘邦留周苛、枞公、韩王信率军守城,自己则带着张良、陈平等亲随出西门逃之夭夭。
荥阳被项羽攻破后,周苛、枞公、韩王信皆被楚军俘获。周苛、枞公宁死不降,被项羽所杀,勇武有力的韩王信则选择了投降。后来韩王信从楚军营中借机逃出,又回到了汉军营中,刘邦并没有追究他投降的事情,仍然对他委以重任。
汉朝新立,刘邦分封功臣。当时刘邦也没有考虑那么多,将韩王信封到了颖川一带,定都阳翟(今河南禹州)。
主疑臣则反,韩王信降匈
等到刘邦从洛阳迁都关中,对昔日分封的异姓王备加猜忌。尤其后悔将韩王信这么一位壮王,封到了战略要地颖川。于是心生一计,借口匈奴经常犯边,需要一位勇将去镇守边疆,乘机将韩王信改封到太原郡,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
韩王信从刘邦将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再到淮阴侯等诸多迹象中,也揣测出刘邦的猜忌之心。
主疑臣则反,韩王信借口太原离边界太远,一旦匈奴侵犯,不利急时防御等,请求定都靠近边界的马邑(今山西泌县),刘邦批准了他的请求。君臣之间,开始斗起了心思。
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顿单于亲率十万铁骑攻打马邑。韩王信一边派斥候紧急报告刘邦,一边派出使者去与冒顿讲和。
此时刘邦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当他侦知韩王信私自派使者去与匈奴讲和时,怒火中烧。居然派出使者到韩王信哪里去质问韩王信,看来是当了皇帝后整个人膨胀了,也不讲究方式方法了。
原本就心生疑惧的韩王信,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当起了三姓家奴,投降了冒顿单于。
刘邦听闻怒不可遏,亲调三十二万大军北上攻打韩王信与匈奴。狡猾的冒顿先派韩王信率叛军去迎击刘邦大军,自己则调动匈奴全部人马在白登一带设伏,此举可谓是一箭双雕。
韩王信损兵折将,但将刘邦前部人马引到了白登山附近,匈奴大军乘机将汉军前后分隔,刘邦被围在了白登山上。
“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秘计得出。”
班固在《汉书.高帝本纪》中,寥寥数语描绘出汉军当时的窘境。
悔之晚矣,不愿降汉
四年后,韩王信再次领兵犯边,刘邦派大将柴武率大军迎击。
柴武十分同情韩王信的境遇,先礼后兵,派人给韩王信捎信,劝他迷途知返,重降汉朝。
接信后的韩王信心情复杂,在给柴武的回信中说道:
“在荥阳保卫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关押,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等到匈奴进犯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现在反而为敌人带兵,和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现在我对皇帝犯下了三条罪状,还想在世上求取活命?”
可以看出此时的韩王信,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奈。心中忐忑不安的韩王信,失去了往日的英武,兵败参合,最终被柴武所杀。
忠臣不是没个人都能做到的,当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如何选择?考验每个人的智慧。在当时的情况下,韩王信选择了保命第一,是对是错,莫衷一是。
后记:三十年后,韩王信的儿子韩颓当和孙子韩婴率部归降了汉朝,并在汉景帝时发生的“七王之乱”中勇立战功,也算是替韩王信的反叛行为将功赎罪吧。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哪个地方的离婚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