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不愿意采购马克沁机枪?
✼┥李鸿章为何不愿意采购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由美国工程师马克沁于1884年研制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够连续自动射击的机枪。
在马克沁机枪问世后就大显威力,1892年英国殖民军在非洲南部马塔贝莱兰与祖鲁人遭遇,在战斗中,50名英军装备了4挺马克沁机枪,而他们面对的却是5000名祖鲁勇士,但战斗的最终结果却是3000名祖鲁人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之下,他们甚至没能靠近英军100米范围内。在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前,没有一支军队能像英军一样,获得如此兵力悬殊的胜利。
那为什么50名英军士兵能抵挡百倍于自己的祖鲁人呢?我们以马克沁机枪弹带250发计算,在战斗开始的头30秒里,4挺马克沁机枪就在1500米到2000米处制造了一个由1000多发子弹组成的死亡屏障,而祖鲁人虽然有5000多人,但他们手中的标枪只能投资60-70米,在这场战斗中,当马克沁机枪响起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1896年,大清国全权特使李鸿章访问英国,他在伦敦参观了一种新式武器,而这种武器就是著名的马克沁机枪。在几分钟内,马克沁机枪就将一人粗的大树拦腰打断,李鸿章不禁叫道“太快,太快”。然后一问价格,又说道“太贵,太贵”,于是便没有购买。
不过即便如此,李鸿章在回国的时候还是购买了3挺马克沁机枪用以研究。
马克沁机枪价格昂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机构非常复杂,当时只能纯手工打造;二是其射速太快,最快的时候能高达每分钟600发,这种高射速使得马克沁机枪威力巨大,成为了其优势所在,但这种优势又使得马克沁机枪对子弹的消耗巨大,这种消耗又成为了马克沁机枪推广的巨大障碍。在我国1940年编制的一本《新编马克沁机枪全书》中,仍然把弹药消耗量巨大、补充困难、缺乏持久性作为了马克沁机枪的重大缺点。
▲我国1940年编制的《马克沁机枪全书》
价格昂贵、消耗量巨大就成为了马克沁机枪在当时不仅清朝没有大量装备,各国也没有大量装备的原因。此外当时的马克沁机枪还有个巨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手摇加特林机关枪,就在马克沁机枪问世后的10多年里,美国还在继续大量装备加特林机枪。在中国,仅金陵制造局一家就在1892年制造了20挺加特林机枪。
▲清朝装备的加特林手摇机关枪
所以,不仅是当时李鸿章不愿意大量装备马克沁机枪,而是世界各国都普遍没有认识到马克沁机枪的作用,各国都没有普遍装备马克沁机枪。
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各国才普遍改变了对马克沁机枪的看法。在一场战斗中, 数千名日军士兵向俄军驻守的203高地发起冲锋,但随着山头上俄军马克沁机枪的响起,成片的日军士兵应声倒地,在持续了一天的战斗中,日军的尸体堆积了5层,以至将山腰的壕沟都填满了。虽然日军最终占领了不足30米高的203高地,但也足足花去了9个昼夜,轮番进攻,最后付出了战死17000人的代价,其中绝大多数是死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
当时观战的英国观察员这样说道:“当马克沁机枪的枪声响起的时候,骑兵能做的就是给步兵做饭了。”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发挥的威力,才让各国认识到马克沁机枪不仅对武器装备差距巨大的祖鲁人管用,在双方武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谁装备了马克沁机枪,谁就占据了优势,此后各国才开始普遍装备起了马克沁机枪。
▲北洋新军中的马克沁机枪
后来清廷也认识到了马克沁机枪的作用,马克沁机枪在此后也在清军中大量装备了起来。在1911年10月,清廷集结了6万北洋新军,在直隶永平展开了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是为“永平秋操”,在这次操练中,北洋新军就装备了大量的马克沁机枪,这也成为了当年这场大规模军事演习中最为亮丽的亮点。
所以综合来说,并不是李鸿章嫌马克沁机枪太贵,也是因为马克沁机枪有替代品,手摇加特林机关枪,而是在李鸿章时代,人们没认识到马克沁机枪的真正作用。日俄战争后,当人们认识到马克沁机枪的作用后,即便是大清也开始大量装备了马克沁机枪。或许,如果李中堂在认识上能领先一步,抢先大量装备马克沁机枪,或许甲午战争中,清朝至少在陆战方面就不会输掉了吧。
ღ♂李鸿章为何不愿意采购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面世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1884年李鸿章受邀参加欧洲举办的武器博览会,会上有款武器引起了买家们的注意,就是马克沁机枪。
后面这款武器的威名世人皆知,那李鸿章当时为什么没有买回来呢?买回来之后会不会对大清的军力有很大的提升呢?
见识机枪威力
马克沁机枪是由英籍美国人海姆勒.马克沁于1883年研发出来的,1884年申请了专利后参加了欧洲武器博览会。它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能连续射击可调速的自动武器,每分钟射速600发子弹。
博览会上马克沁亲自操作试射,并用机枪射断一颗大树。李鸿展看完直呼:“太快了,太快了”。并在现场跟马克沁合影留念。
没有批量采购的原因
其实李鸿章并非没有采购马克沁机枪,做为先进武器的爱好者,李鸿章没有放过机会,不过只是购买了3挺。没有批量采购有三大原因。
1、马克沁机枪造价昂贵,而且子弹消耗太大,大清朝国库空虚,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没有财力批量采购。
2、马克沁机枪由于射速太快枪管易发热,靠枪管上注水的冷却管降温,如果战场上少水或没有水,那基本就成了一个摆设。
3、早在1874年,李鸿章就批量购买了加特林式机枪装备淮军,所以对马克沁机枪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马克沁机枪的仿制
李鸿章买回来3挺机枪后,很快就安排了金陵制作局进行仿制,金陵制作局也交付了二三十挺给北洋水师。不过马克沁机枪由于操作复杂,技术不成熟,后来在甲午战争实战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所以大清就再也没仿制了。
其实当时并不只有李鸿章没有批量采购,其他买家也没有,只有德国批量采购回去后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在一战索姆河战役中一天绞杀英法联军6000多人,从此马克沁机枪一战成名。
不过就算李鸿章当时批量采购回来,按照大清的工业实力,也完成不了马克沁机枪的改造,发挥不出它应有的威力,你觉得呢?
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欢迎关注花木童说史!
✪ϟ李鸿章为何不愿意采购马克沁机枪?
李中堂也是够倒霉的,都沦落到被全盘否定了。
没买马克沁机枪,既不是因为瞧不上,也不是因为穷,换位思考一下,其实李中堂当时的决策才正是一个负责的大臣所应该做出的决策。
做这个决策主要考虑几个点:这玩意牛不牛逼,实际打仗用下来情况怎么样,性价比怎么样。
1、马克沁机枪牛不牛?
马克沁机枪是1884年,英国爵士马克沁发明的,1885年开始销售。
李鸿章是在1896年去英国伦敦访问的时候才看到马克沁机枪的。
当时演示的时候牛的不行,1分钟600发子弹,就听到叮叮叮子弹往外冒,一会功夫把一课大树拦腰打断,李鸿章当时就评价说:“快,太快了。”
而此时马克沁机枪开始销售已经有11年了,这11年,它有什么战绩呢?
1893年–1894年,马克沁机枪在罗得西亚的第一次马塔贝勒战争中英军以50人的军队操作四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祖鲁人的进攻。
英国诗人海莱尔·贝洛克曾说:“不管发生了什么, 我们已经有了马克沁机枪, 而他们没有。”
所以马克沁机枪牛是非常牛,李鸿章也没有瞧不上,但到1896年为止,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重要战绩。
2、实际打仗用下来情况怎么样呢?
前面讲了马克沁机枪还没有拿的出手的战绩,那么是不是因为很多国家装备了但还没大规模使用呢?
前面讲了到1896年,马克沁机枪已经卖了11年了,销售情况怎么样呢?
四个字,一塌糊涂。非但没有实际投入过大规模战争,根本买家也没几个。
别说当时德国、日本、俄国、法国几个强国都没装备,连英国军队自己都没装备马克沁机枪。
这种情况下,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李鸿章,是不是会想,这不会是英国人要坑我吧,欧洲人都不用,骗我来用?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心理存在,就是没有竞争对手,假如,日本装备了马克沁机枪,那李鸿章说什么都得买,否则和日本人怎么干?但大家都没有,那干嘛我第一个来当出头鸟呢,又不是买不到,什么时候你买了,我再买也不迟啊。
3、性价比怎么样?
那么多国家为什么都不买马克沁机枪,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厉害,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消耗太大,1分钟600发。
这不是因为中国穷买不起,马克沁机枪是贵,维护成本是高,但再高有北洋舰队高?有火炮高?战舰和火炮甲午那时候我们都有,水平只比日本高不会比日本低。
德国、英国都有钱,为什么他们也没装备呢?
1、当时有替代品存在
机枪并不是只有马克沁机枪一种啊,当时各国已经装配了大量的老式手摇加特林机枪,虽然没有马克沁机枪先进,但毕竟已经经过战争洗礼了,怎么可能马上都淘汰掉。
而且,更重要的是,加特林的制作工艺简单,当时连清政府的金陵制造厂都能生产加特林手摇机枪。比起马克沁打坏一挺少一挺,加特林实惠多了。
2、机枪的战术地位不高
当时打仗骑兵还占有重要地位,机动性强,冲击力强,欧洲人尤其觉得这种双方对冲的方式有骑士精神,像机枪这种杀戮武器只能在非洲打土著人。
既然大家都是持观望态度为主,李鸿章自然不会做先吃螃蟹的人,即使如此,李鸿章还是购买了3挺马克沁机枪,拿回去让兵工厂研究仿制。
总体来说李鸿章当时没有购买马克沁机枪的决策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我们可以再延伸一下,如果李鸿章买了许多机枪回去,能否改变大清的命运呢?
答案非常肯定,不能!!
武器毕竟都是机器,最终要看使用它的人,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比日本舰队先进,哪又怎么样?日本陆军打进来的时候,往往人还没到,城已经空了,我们光火炮、机枪、步枪不知道给日本人缴获多少,哪怕当时有马克沁机枪,也不过是送给日本人罢了。
我是ChrisQu,关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欢迎交流和探讨。
↙♞李鸿章为何不愿意采购马克沁机枪?
马克沁机枪是在1884年由美国设计师马克沁研发成功的,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以火药燃气为能源完成自动循环的自动武器。
其实早在马克沁机枪研发成功当年,当时的中国人就已经与其近距离接触。这个中国人就是李鸿章。作为洋务派领头人物在1884年时参加了当时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马克沁新枪发布会,而李鸿章在会上亲眼见证了这款划时代的速射武器到底具有如何强大的杀戮能力。
在新枪发布会上,马克沁机枪进行了速射表演,在半分钟内直接打光300发子弹,把李鸿章看懵了只喊:“太快了!太快了!”这么厉害的武器肯定是李鸿章是想买的,结果一问价钱,又喊上了,这次是“太贵了!太贵了!”不得不说那个年代,只要有钱当时的中国是可以引进最先进的枪炮武器的,只不过确实机枪武器耗弹量太大,让当时的晚清政府不敢用。最终李鸿章因为手头没有多少钱,主要是上级没给足够的拨款,只能是采购了一挺回去研究。
后来,在1888年金陵机器局仿制成功该枪,不过性能并不佳只造了30多挺就停产了。最终又过了10余年,日俄战争发生后,马克沁机枪大发神威,使得当时的中国政府认识到了马克沁机枪列装的必要性,然后在后续10年内大量列装1893年版本的成熟款马克沁机枪。
实际上直到目前,这款枪械的仍然活跃在战场上。自2014年之后,乌克兰国内发生内乱,其东部地区变为战区,由于武器损耗量大增,许多库存的老旧武器被重新修复使用。其中就包括马克沁型重机枪~~只不过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改进,比如加装先进瞄准具,取消原来数十公斤重的轮式脚架,用于阵地作战效果还是不错的。
╁┵李鸿章为何不愿意采购马克沁机枪?
咱们现将历史的时间调到1884年,这一年一个叫做马克沁的人,在英国举行一次新枪发布会,这个枪是他1883年发明成功,并且在84年获得了专利成为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马克沁信心满满的给各国来的大咖们演示,在现场这个机枪很容易的将照片上一人粗的大树拦腰打断。在场的嘉宾有一位来自于大清朝的官员看后也赞叹不已。边看边赞叹:“太快了、太快了”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等大家都看完展示后,世界各国的大咖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个决定,不买。因为大家的理由基本雷同,觉得此物如同鸡肋,射速固然快,但是太太浪费子弹了,是一个烧钱的家伙,正如当时一个俄国知名的枪械大师说:说打死一个人一颗子弹就够了,你打那么多有什么用。
而且李鸿章认为,花钱在此物之上大为不妥,因为此物并不便宜,论杀伤力,不如克虏伯大炮来的爽利,论精准,不如新式步枪,而且购置后巨大的子弹黑洞也是缺钱的清国承担不了的,倒不如把银子都用到刀刃之上,去购买北洋海军急需的装甲舰来的实在。所以李鸿章并没有大批采购,但聪明的他声称需要样品让领导过目才能定夺,故而买了三件运回了国。于是,4年后,在大清国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的生产线上仿制成功的第一挺马克沁机关枪新鲜出炉了。
------------------
推荐阅读:
如果遇到有人贩子抢小孩,上去阻止失手将人贩子打死,要负法律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