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为什么要“讨好”德国?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为什么要“讨好”德国?
苏德共同瓜分波兰领土,苏联制造了卡挺惨案,双方各怀鬼胎都看对方是自己竞争对手,暗示友好其实双方都在秀肌肉,苏德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只是没想到德国很快变脸,苏联被打了个措手不极,苏联的担心很快变成了现实,讨好他国永远没有安全保障,这就告诉世人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久利益!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为什么要“讨好”德国?
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并不是要讨好德国。而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苏德的关系问题。敌人的敌人也就是我们的朋友,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俄国和苏联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参与者。
在国际关系史上,苏德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实际上来讲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国与国之间更看重的是实际利益,而不是感情。苏联和德国很早就有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远的不说就从一战说起。一战爆发以后,德军面临两线作战。为了摆脱困境,1917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曾经命令德军总参谋部实施托尔计划,用一列专列将流亡瑞士的俄国革命者列宁送到李江,希望通过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运动,给沙皇俄国以致命一击迫使其退出战争。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列宁领导的十月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并且随之同德军签订了协议,宁可割地赔款也要退出一战。但是当时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党并不是相信德国皇帝能够给革命运动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而是希望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来进行革命。俄国退出一战以后,波兰的资产阶级政权,依靠协约国干涉俄国十月革命,并在华沙城下重创红军,迫使苏维埃俄国割让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这样做使德国和苏联的关系更加接近了。这样才使二战中出现苏联和德国共同瓜分波兰的情况。1920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击退了协约国三次武装干涉,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军事对抗中赢得胜利,与此同时,苏俄期望10月革命的火种在短时间燃遍欧洲,但随着德国11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失败,使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某种军事,结果双方不得不面对现实,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由军事对抗向和平共处发生过度。
1922年4月10日,热纳亚会议在意大利外长的主持下召开有关国家根据事先统一的口径向苏维埃俄国提出偿还沙皇债务的苛刻要求,遭到苏俄的拒绝。会议进行到4月15日时,同样应提出修改,凡尔赛合约遭到拒绝的德国代表团深感受的冷遇与压制。因此德国和苏联之间互相靠拢。随后苏联和德国双方签订了《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这就是开辟长达20年苏德合作时代的《拉巴洛条约》。双方开始了在政治军事经济领域里的密切合作,而且条约规定两国彼此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两国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的待遇与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两国实行密切的军事合作。这个合约并不是为和平而签署的,对俄国和德国互相互惠互利。德国可以以苏联辽阔的国土作为军事武器的试验场所。而俄国就是后来的苏联在德国身上学到了大量的军事技术,并由德国培训了大量的军官和士兵。并且为德国进行二战,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所以说德国和苏联的关系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苏联也并不是为了讨好德国,而是在苏德合作过程中,它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符合了那句古话,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正是从苏德关系演变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世上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为什么要“讨好”德国?
坦白地讲,苏联并不是讨好德国,而是在当时的局势下为了自保而不得不采取的非常措施,原因很简单,苏联并没有做好与当时攻势凌厉的德国全面开战的准备,更何况德日关系远比苏德关系好,贸然同德国开战,日本很可能会对苏联宣战,苏联将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
一、苏联没做好同德国全面开战的准备
自成立以来,苏联就面临美英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虎视眈眈,甚至组成反苏联盟联盟企图颠覆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政权。
因此,在苏联成立以来的前3个五年计划中,苏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卫新生的国家政权不被外国敌对力量颠覆。
如何保卫呢?那就是通过若干个五年计划,发展苏联的工业力量,使得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保卫国家政权的力量。
然而,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希特勒按耐不住了,先后对周边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比利时等国展开突然袭击,并取得重大胜利。即便是面对有英吉利海峡天堑的英国,德国通过代号为海狮计划的空袭重创了大英帝国,使得英国短期内无力踏足欧洲大陆……
可见,此时的德国实力不凡,野心勃勃,其下一步征战方向必定是东方的苏联。对此,苏联统帅部非常清楚,但刚经历“大清洗”运动的苏联,并没有做好与德国全面开战的准备,甚至连自卫式的战争准备也没做好,毕竟苏联刚完成2个五年工业计划,一旦开战,后续的工业计划将再难实施。
因此,苏联需要和平发展的时间!
二、日本敌视苏联,贸然开战可能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
长期以来,日本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占朝鲜、攻中国等,而曾经发动对苏联进攻的诺门坎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苏联远东地区广袤的国土依旧是日本眼中的肥肉,只不过目前无法吞食而已。
倘若苏德战争爆发,那么被暂时打怕的日本很可能会联手德国,从东西两方面进攻苏联,此时德国一战时因两线作战的惨败就会在苏联上演。
因此,害怕两线作战、尚未做好战争准备的苏联,只能寄希望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望通过这样一纸协约,为未来可能的苏德大战赢得更多更充足的准备,同时打消日本在远东地区对苏联发动更大规模进攻的念头,避免苏联两线作战!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为什么要“讨好”德国?
战前苏联和德国之间与其说是谁刻意讨好谁,不如说是心怀鬼胎的相互利用来的更为贴切,以下从苏德双方的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德国方面
从战略角度讲,德国交好苏联是为以后全面发动战争所做的准备,为的是打造一个稳固的后方,使其在进攻法国时不用担心腹背受敌,避免在战争初期就两面作战。资源方面,德国因为地理的原因,在某些资源方面严重缺乏,尤其是石油以及某些金属,而苏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德国交好苏联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保证本国的资源供给,为战争作战略储备。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想要重整军队,需要苏联这样一个借口来抵御西方社会的压力。受《凡尔赛条约》的制约,德国不得拥有坦克和空军等进攻性力量,但想要重整军备的纳粹德国却又急需这些力量,为了避开西方国家的耳目悄悄发展这些力量,就需要一个地方来试验新装备以及训练人员,而地广人稀同时又被西方所孤立的苏联就是最佳的选择。苏联方面
苏联初建之后,其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而且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基本无法从西方学习,而当时的德国虽然由于一战战败国际地位大跌,但依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这些正是苏联最为渴求的。德国在经历了一战的考验后,在当时,其在军队建设、战法研究以及先进武器(飞机、坦克等)制造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纳粹上台后,又得到了重点加强,这些都是苏联很好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德国在苏联有许多经济方面的投资,对苏联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苏联也很需要这些投资。双方共同原因
从国际格局上看,一战结束《凡尔赛条约》签署后,德国一直遭受西欧国家的敌视,在国际上面临巨大压力,急需一个突破口来打破这一困境;恰巧此时,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联一样遭受孤立,国际社会并不承认其合法地位。相似的处境使苏德双方很快便建立了密切的外交联系,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盟友。两国在对波兰的问题上有相同的态度和利益,双方与波兰皆有矛盾,都存在领土争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ℊ➝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为什么要“讨好”德国?
这个为什么要说讨好呢,只能说是相互利用而已!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和德国在东线较劲,俄国损失惨重,正在此时,俄国内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红色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被整合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这个国家的出现使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恐慌,武装干涉苏俄,但是都失败了。
与此同时,欧洲的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对《凡尔赛合约》十分不满,也在不断的进行武备竞赛,大力发展军事。
这些情况使的欧洲传统大国英国、法国十分不满,他们敌视苏俄、提防德国。到了上世纪30年代,西方爆发了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德国也磨刀霍霍,先是对一战丢失的领土进行收回,然后对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人占人口多数的苏台德地区提出了要求领土要求,作为英法,他们甚至配合德国的希特勒,压制捷克斯洛伐克,并和德国签订了协议,想要引导德国进攻苏俄,历史上称呼此次会议为“东方墨尼黑”阴谋。
之后德国开始向北向东进攻。之后德国开始和苏俄签订了《苏俄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12月,德国开始进攻波兰,苏俄为了建立缓冲带,也进攻了波兰,至此波兰不到一个月就灭亡了。之后德国挥师东退南下,开始了攻击法国和英国,至此英法的绥靖政策破产,自食苦果,法国不到40天战败,英国遭到了德国的狂轰滥炸。解除了后顾之忧后,德国开启了“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开始了攻击苏联的准备工作,到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直到1945年5月,德国战败,二战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和法国希望德国和苏俄交战,借此削弱德国和苏俄。结果苏德看破阴谋,反而将计就计,签订了条约,结果先遭到攻击,成了国际笑话。
我是玉之溪,希望大家点评、补充,关注我!
(玉之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