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
秦始皇严管官吏,不搞分封,使后来搞家天下的帝王们恼羞成恨,所有强加到他头上的罪名,都是御用文人们歪曲的。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只知道历史上任何人物,任何事件,只有親身经历的人,親自经过的事,既是现实的客观存在也是毫无伪装最真实经历。又何况后人因阶级阶层的不同就是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其认识结论也不会一致。
但所有这一切又是由人用文字把他记录下来,供后人了解,而记录的人因立场观点不同,难免有所取舍和夹杂个人杜撰或者篡改。因此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很有可能好坏褒贬也就大相径庭而无法折中,当然也不需折中。因此有种说法,“历史是个美丽的少女,就看你如何去打扮了”又说明什么?
这就势必出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是否是当時的真实记录,如果仅是份孤件,又何能证实其真伪。就是包括己久的习惯认识,谁又能确保百分百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没有记录人的取舍或篡改。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時。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难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谁又能确保不是“周公恐惧”“王莽谦恭”時而留下来的现实?。因此人们也不得不想到、所谓的“盖棺定论”又显得是多么虚伪和不可靠。
因此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不得不反问一句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毫无差错真实客观的写照?而又是所有阶级阶层的共识。显然永无定论。就是同一人物,同一事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也必相反。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
说到历史上被后人歪曲的人物或事件,那就很多了,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大家都熟悉但有容易被误解的人物或事件。今天我们主讲的是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
1、关于曹操的情况
关于曹操,一个耳熟能详的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关于其介绍在此就不赘述。关于他的一句口头禅大家应该都能说出来,“说曹操,曹操到”,特别是在等人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它。这句话的来历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是汉献帝被黄巾军追杀的时候,一度陷于险境,于是便有人向汉献帝推荐了曹操,叫其来驰援,将走投无路时,正好曹操派夏侯惇前去营救了汉献帝,就这样经过文学色彩的加工,便有了后来的“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这段描述我们还是能接受的。
纵观《三国演义》这部文学著作,大家会发现,尊刘贬曹的思想非常浓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主要是因为作者受古代正统观念的影响,刘备为汉室后裔,东汉灭亡后,刘备在成都称帝,为刘氏子孙,天经地义,是符合正统观念的,而曹氏称帝则为篡权,为大逆不道,是不被正统所容纳的,所以才有“汉贼曹操”的说法。作者罗贯中为元末明初时人,被正统观念所熏陶,自然是站在正统一面,这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我们只要刘备落难、被打,就不觉会有同情、帮助的情节,而曹操只要春风得意时,就会有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的冲动。显然,这是《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主观色彩太浓厚所致。
2、《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写
正是因为“尊刘贬曹的思想”,《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的过失被无限的放大。在第四回中:曹操因刺杀董卓失败而被迫逃亡,便逃到了成皋其父结拜兄弟吕伯奢家中借宿,吕伯奢一看曹操来了很是高兴,便安排家人准备饭菜款待。谁知曹操误把吕家磨刀杀猪的磨刀声认为是要杀自己去领赏,曹操遂将吕伯奢一家给杀了,事后才知道自己错杀了人。这一段,在《三国演义》中,当时曹操内心的活动则被演绎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正史中的曹操
翻开陈寿的《三国志》武帝纪我们会发现,两者存在很大的差距,《三国演义》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时内心的活动被无限的放大了。我们来看下《三国志》对这一段的记载:“太祖闻其(指吕伯奢一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可见,《三国志》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说的话是”宁可我辜负人,不可别人辜负我啊!“,而并非“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话是曹操对自己过失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的为自己的过失做辩护,说明当时他还是心存善心的。而到了《三国演义》则变成了理直气壮、理所应当,而且还把范围放大到了”天下“,这就大不一样了,直接歪曲了当时曹操内心的想法,与历史真相背离,再经过文学色彩的加工渲染,曹操便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代言人,从此一提到曹操,人们都会想起这句话。所以,我们要正视历史,文学作品固然精彩,但不能被其误导了。
小结:
虽然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同时期的许子将就评价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评价是对曹操两个侧面的反映,从天下“治乱”出发,纵观三国历史,曹操确有治世能臣之才,但因其所处时代之无奈,背负奸雄一名。但在我看来,曹操可谓一英雄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而曹操正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然因时代观念的局限,在史学家那便成了阴险、奸诈的白脸。
《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写,我们不能都信以为真,文学作品不免有夸大、褒贬的色彩,所以我们不能以文学的角度去评价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要结合正史、典籍等史料,综合的去评价、去看待历史人物,这样我们才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大家认为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ッ↣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
被后人歪曲的历史人物:
1.潘美,北宋开国名将,他和赵匡胤关系甚好。在民间有不少人认为潘美是害死北宋名将杨业的元凶,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导致杨业兵败身亡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王诜。潘美和杨业护送边境百姓内迁的过程中,作为监军的王诜先是用言语激杨业去攻打进犯的辽兵,后又不听潘美劝阻私自带兵离开陈家谷口,这也就导致杨业兵败身亡。杨业死后,监军王诜被除名,这个惩罚相当重,因而王诜才是导致杨业兵败身亡的罪魁祸首。潘美在杨业死后也被贬官三级,与王诜相比,他的担责要小很多。
2.金兀术,即完颜宗弼。在民间金兀术一直被误认为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可历史上的金兀术却是一个具有相当才能的人。完颜宗弼为人豪放,能骑善射,善于用兵。在灭辽伐宋的过程中,他多次率兵取得战场上的胜利 。在血战富平一役中,金兀术率兵致使南宋18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金世宗曾言:“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由此可见,金兀术在大金王朝中的地位。
被后人误解的事件: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在历史上确有此事,但事件的主角不是诸葛亮、司马懿,而是曹操。曹操在一次与吕布的交战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上演了一出“空城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实行贬曹抑刘的方针,这才让诸葛亮抢了风头。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或者事件是被后人歪曲的?
苏联是全世界第一个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国家。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首先,19世纪末美国不少工厂已经开始实行8小时工作制了,比如福特就在自己的工厂推行8小时工作者。
其次,乌拉圭在1915年就宣布全国范围内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苏联要到1917年才成立,因此不管是算率先实行8小时工作制还是国家层面推行8小时工作制,苏联都不能说是全世界第一个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国家。
甚至可以说,虽然苏联口头上宣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但是苏联从建国第一天开始就没有真正实行过“八小时工作制”。
因为在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消极怠工最多会被开除,而在苏联,消极怠工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外祖父的兄弟就因为怠工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契卡的全称就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
另外,苏联成立没多久就要求“星期六义务劳动”,实际就是违反了“8小时工作制”。
到了1930年代中期,苏联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将“星期六义务劳动”从“义务劳动”变成了正常的工作时间。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