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打仗,那么费钱,是武器费钱,还是人员酬劳更费钱?
¿ℑ为什么古代打仗,那么费钱,是武器费钱,还是人员酬劳更费钱?
这个问题如果让封建君主来回答,他肯定会说:“养军真的太费钱了。”军费开支对于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来说,财政占比真的触目惊心,像明清两朝,其常额军费开支往往占到了整个财政收入的一半多一些。注意这还是常额军费,相对于国泰民安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军费,这要是统治者大起兵戈,连年征战,这军费就上不封顶了。
至于古代养军这么费钱,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生产力实在不够,产出的财富很有限。但确立疆域内的统治需要用庞大的军队来维持,就比如说清朝,巅峰期1300万平方公里,80来万的军队数量已经是维持版图内统治的底线了,你让它怎么裁?生产力就那么点,军队又不能减,而士兵的待遇轻易之下也不能削,那么唯一的办法只有增加军费在财政中的比重来维持军队,所以历朝历代的军费支出极高,稳居第一。这完全是生产力低下导致的无奈之举,等到人类进入工业化的时代,生产力几十倍、几百倍的提高,军费在财政的占比和古代就有天壤之别了,比如2020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8.29万亿,而我国的军费大概在1.3万亿,军费占比只有总财政收入的7.1%,这就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可查百度)
至于在古代打仗是人员酬劳费钱,还是武器装备费钱,那就要两方面来理解了,如果是打一些剿匪一类的治安战,这种战争对财政的伤害微乎其微,基本上就是常额军费开支,在常额军费开支下,绝对是人员酬劳高于武器装备的费用。下面我就拿清代来举个例。
清廷财政占比规模最大的是所谓的“饷乾之款”,就是发士兵和各级军官的基本工资。而这部分工资包括以下内容。
八旗兵则为月饷、岁米、马乾、名粮等项。
绿营兵则为月饷、岁米、马乾等项。
八旗武官为月饷、岁米、马乾、心红纸张银等项。
绿营武官为月饷、薪银、蔬菜烛炭银、心红纸张银、案衣家伙银(乾隆年间裁撤)等项。
而这些饷乾之款加起来有多少呢?根据嘉庆朝《大清会典》汇总,其绿营饷乾之款总数为12090110两、驻防八旗饷乾之款总数为5155888两,而禁旅八旗之饷根据嘉庆十七年之奏销册我推测应在550万两左右。三者相加,朝廷每年发给八旗、绿营军官、士兵的基本工资为22745998两。
注意,这只是基本工资,不代表全部,雍乾年间推行武职养廉银,八旗、绿营各层级军官都有养廉银发放。根据嘉庆《大清会典》汇总,各地绿营的武职养廉银共1243597两、驻防八旗武职为51471两,而禁旅八旗失载。但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乾隆十年发给禁旅八旗军官养廉银为86000两。共计1381068两。
光是八旗、绿营的基本工资加养廉银就已经高达约24127066两,清廷一年的岁入在乾隆年间大约将近5000万两,几乎50%的钱被这两样吃没了。如果我再加上红白事例银、随甲银等项,这个比重恐怕更高。
每年养兵费用已经将近财政一半了,清廷怎么可能再拿一半的钱造武器。那谁给文官发俸禄、怎么修河工、怎么搞赈济?所以,在稳定的年景,武器费用应该比养兵费用低很多。
但是,一旦发生长年累月的大战就不一样了,如平准噶尔、平金川,关于士兵薪水和武器的额外费用就得成堆往上翻,朝廷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又要给士兵额外发钱。
如出征行装银,此项为出征官兵准备衣服器具,赡养家口,一般来说是一次性发放。就比如说雍正末年西北用兵,一次性给大将军银5000两、副将军银3000两、参赞大臣银1000两、随印内阁学士500两、营总200两、章京150两、司官120两、中书100两、笔帖式80两、骁骑校50两、前锋校50两、护军校50两、护军20两、披甲15两、车骑营兵20两。此项银是雍正发给北路军的,根据实录对北路各层军官的统计,此项银大致发放了约329690两。
出征盐菜银,每月给发,算是在出征期间官兵的生活补贴。如下图。
除此之外还有按月支出的出征口粮。
这些银两和粮米是给出征将士发放的额外补贴。而且一旦开启大规模战争,赏功和战死军人的抚恤肯定是免不了的,以下是清廷赏功和抚恤发放标准。
将士一旦出征,各种补贴加上赏功和抚恤的额外支出,花在人员酬劳上的费用直线上升。
当然,军需物资的消耗也再所难免,就比如在乾隆年间征讨准噶尔,需马15万匹,于是向漠北、漠南各部采购军马高达16万匹(多买1万匹可能有备用之意?),每匹明码标价8两银子,所需费用便高达128万两。购买骆驼约9000匹,每匹费用18两,约16.2万两。食用羊30万头,每头0.7两,约21万两,此项前后费用已高达165.2万两。
还有运输军需的费用也极为浩大,就比如乾隆时期的驱廓护藏之战,每石粮食采购费用不过6两,但是运输成本却高达24两。而金川之战,每石粮食的运输费用已高达12两~15两,高昂的运输费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军用物资本身的价值,物流费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那么一旦到大战的时候究竟是养兵费用高还是军需物资费用高呢?我以金川战争为例,按照乾隆的说法,第二次金川之战耗费“七千余万之帑”,但实际上不止此数,除了政府拨饷之外,还有“川运开捐”之银,此项银有1000万两,所以第二次平定金川费用应高达8000万两,而这8000万两的费用绝大部分是用来采购军需物资的,这场战争持续5年,平均每年消耗1600万两,前面已经提到清王朝的常额军费为每年大约为2400多万,所以军需费用还是少于常额的养兵费用的。(注:我仅就古代战役举例,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科技含量就越高,花在军备上的钱肯定疯狂增长,1840年以后我就不考虑了)
所以,一旦大仗一开打,封建王朝就狂喊缺钱,因为打一场大仗确实银子像流水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往往把国家其他经费给挤占了,如顺治八九年间,清廷岁入不过2100万,而军费开支达到了1300万,占财政比62%。康熙年间,由于平定三藩的费用过于浩大,在康熙十四年到康熙十八年,这五年居然将官员停俸以资军需。
而乾隆年间第一次金川战争失败也是因为财政不足的缘故,毕竟当年的户部存银只有2746万两,根本打不起,只好无奈撤兵,所谓“部库所存,通计仅二千七百余万两,若迟至秋冬,则士马疲惫,馈饷繁难,此二千七百余万者,且悉以掷之荒蛮绝徼,设令内地偶有急需,计将安出”。语气之无奈,实在落寞。
等到第二次金川之战,库存7000多万两的时候,态度明显就嚣张了不少,“但能扫荡擒歼为一劳永逸之计,即使再多费一千万两,朕亦不靳”。有钱就是这么嚣张。
所以,就以募兵制下的清廷来说,给军队的报酬是远远高于武器装备的费用的。战时军事装备的费用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能超过养兵费用。
引用文献:《清高宗实录》、《清世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嘉庆朝《大清会典》、康熙朝《大清会典》、《皇清奏议》、《钦定廓尔喀纪略》、《〈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
↟✓为什么古代打仗,那么费钱,是武器费钱,还是人员酬劳更费钱?
古代打仗为什么那么费钱?
这个要分三部分来说首先说人,这个古代要分两个时期来说,唐中期之前打仗当兵是没有工资的,你可以看出义务兵,所以人员酬劳约等于没有,唐朝开始出现了募兵,就是发工资的兵,从这个时候开始大部分当兵是有钱拿的,但是平常的工钱是很低的,主要还是为了当兵吃皇粮,可以免税,免役,真到了打仗的时候那就可能得加钱了,就像别人说的那样宋朝兵打仗冲锋的时候阵前得先发工资,但那些其实都是胡说八道的,真正费钱的是赏赐和抚恤。古人还是很诚信的,我给你当兵卖命,你发我工资,免家里的赋税,徭役,立功有赏赐拿,死了家里有抚恤。
其次我们看军器和铠甲,其实这部分国家真正出的钱也不多,铁是专营的,国家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开矿,炼铁,营造器械,以弓箭为例,簇由军器机构专门浇筑,竿,羽,胶,木材,麻线,丝线,角,筋等原料都会分摊到不同的地区上缴抵税或者换取粮食,农闲的时候慢慢收集制作就行了,反正时间长,积少成多,真正花钱的大头在官营人员的供养和各类物料的转运上
最后看粮草,打仗真正费钱的是这个,以古代的生产力要转运粮草是很费人力畜力的,大规模往前线调运粮草,时间长,路上消耗大,你运1000石粮草去前线,路上可能就要消耗等量或者更多的,如果战线长,深入或者持续时间久那么就要从更远的地方筹措粮草,路上水运,陆运翻山越岭,有时候运一次上前线得走三五个月甚至更长,路上运粮的护粮的要吃饭吧,驮马得吃草吧,回程人马一样得吃粮草,沿途补给线上还得住兵。这样一整套下来,开销自然大,因为打仗的时候除了征调的粮草,你还得花钱买一大部分。
所以打仗花钱很大一部分在筹措运输粮草上,还有奖赏和抚恤。大型器械很多都是临时制作的,至于军器,甲胄其实花不了多少钱,虽然平常折算钱看着很贵,但是大部分材料都是平常农闲时全国各地百姓攒出来的,各地武库平常积攒的武器甲胄估计都能武装四五十万人,大战结束后,能回收修补的都会回收。
➥⇔为什么古代打仗,那么费钱,是武器费钱,还是人员酬劳更费钱?
古代军队中,主要是人头费高。
以北宋这样的朝代为例,宋仁宗时,国家禁军82.6万,厢军49万,还有20万所谓乡兵、勇敢、效用军。所以,军费开支占据国家财政收入的75%。
当时北宋全国的年度财政收入是7000万贯/石,就是大约花费5300万养兵。禁军年收入35~40贯,厢军20~30贯,勇敢效用乡兵的收入没有记录,大约是厢军水平。这么算下来,宋仁宗光军队人头费就是4300万出去了,这就大约81%的军费开支用于人头费。剩余1000万还得用在行政、后勤、装备及马匹上,肯定要喊不够用的。这也是北宋最终死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经济越发展,士兵工资水平自然更高,90%财政收入用来养兵养官,北宋不死才是怪事。
当然,军费开支的另外一个大头是作战军费开支。那是更恐怖的吞金兽。
真正到了需要作战的时候,为了哄士兵为自己卖命,钱财布帛甚至女子,如同泼水一样花费出去
袁崇焕在辽东,有4镇,兵力15.3万,马8.1万,年度军费是480万两,比之前年度少120万,崇祯还在夸奖他。
据《明史-梁庭栋传》记载,50万兵每年军饷1530万两。大明100万兵有,每年军费最少3000万两。但真正打大仗,所消耗的军费比如奖励、日常消耗、运输损耗都是极其庞大的金额。
¿ℚ为什么古代打仗,那么费钱,是武器费钱,还是人员酬劳更费钱?
生产力低!粮食产出少!10个生产者养1个不事生产的士兵!被服鞋,武器,盔甲都要手工生产,效率低!
▐┝为什么古代打仗,那么费钱,是武器费钱,还是人员酬劳更费钱?
别说平时养兵耗钱,打仗更耗钱,光是向前线运粮草就令人咋舌,一斤粮运上去可能要消耗2斤,像年羹饶青海一战打了近半年,20多万军队,吃用全靠内地运上去,差点没把雍正打破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