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罗艺就算不反,也会有人帮他反的,因为罗艺必须死。
相较罗艺,人们更熟悉他的儿子罗成,可惜罗成是演义小说虚构的人物,幸好罗艺的人生也足够精彩。
年少有为,割据一方
罗艺乃名门之后,其父亲罗荣,乃是隋朝的左监门将军。
因为家学渊源的原因,罗艺很早便在军中效力。
原本,他可以靠着家世平步青云,奈何罗艺却不屑于此,硬是凭借着勇猛作战屡立战功,做到了虎贲郎将。
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罗艺所驻守的涿郡也不安宁。
当时涿郡的形势很不乐观,外有盗贼四处横行,内有诸将不和。
罗艺是个有胆识之人,他明白隋朝注定灭亡,而此时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他靠着剿灭盗贼的功绩聚拢人心,又借机除掉了郡中与他不和的武将,借机自立。
接着他顺势拿下了幽、营二州,自称幽州总管,正式割据一方。
归附李唐,征战四方
罗艺自立后,很快便认清了一个现实:自己的势力太弱小了,在这乱世难以立足。
在他看来,与其战败被人吞并,不如找个靠山,将自己卖个好价钱。
当时在罗艺附近有三股大势力,分别是王世充、窦建德以及李渊。
斟酌许久后,罗艺决定归附李唐。倒不是他觉得李渊一定比另外两人更厉害。主要还是李渊比较大度,愿意接受罗艺的条件。
那么罗艺提了什么条件呢?听调不听宣。
也就是说,他听从李唐的命令,为李唐作战,但是幽州的军政大权(尤其是军权)罗艺要握在手中。
罗艺这么做倒不能怪他,在那个乱世,他和李渊之间缺乏信任。他要防止自己被明升暗降然后咔嚓掉。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唐什么都没做,就壮大了势力,李渊还是很高兴的,于是封罗艺为燕王,让他继续驻守幽州。
前面说过,幽州周围有三大势力,现在罗艺归附了李唐,自然就和王世充还有窦建德处于敌对状态了。
王世充势力弱、人又不聪明,加上他隔三差五被人打,因此无暇顾及幽州。
而窦建德就不一样了,他地盘大,手下兵多将广,有意与李唐争天下。
而幽州就像窦建德家门口的一颗钉子,他必须拔除。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罗艺都在和窦建德作战。
公元620年,就在罗艺归附李唐后不久,窦建德便率军突袭幽州。
好在罗艺早有准备,反而打了窦建德一个措手不及,斩杀窦建德军1200人,窦建德军溃逃。
罗艺乘胜追击,当追至窦建德大营时,他发现自己中计了。
原来此前被击败的只是佯攻部队,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幽州守军给诱出城。
而窦建德计划中的决战地便是自家大营,此处远离城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幽州守军逃回城中。
此时,大量窦建德军在大营前严阵以待,罗艺看情况不对,掉头就跑,且退且战。
奈何窦建德有心算无心,罗艺最终大败而归,损失了5000人马。他只得率领残兵,靠城池打防守战。
在此期间,罗艺不断派人向李渊求救,可是李渊当时正忙着多线作战,无暇顾及幽州,罗艺只得自己想办法。
罗艺思来想去,只能向邻近的高开道求援。
这高开道,也算一路义军,不过其势力远不如罗艺,因而入不了周边那些大势力的法眼,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不过好在窦建德攻打幽州的部队也不算太多,如果高开道肯出兵,罗艺还是有一定胜算的。
高开道答应出兵,不过他有一个条件:罗艺要当中间人,介绍他归附李唐。
这种要求罗艺没有拒绝的理由。
高开道派出2000骑兵,趁着窦建德的注意力全被罗艺吸引的时候,突袭了他的后方,窦建德军瞬间大乱。
罗艺也趁此机会率军出城作战,在两军前后夹击之下,窦建德大败,只得撤军。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王世充撑不住了只得向窦建德求援,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窦建德亲率大军驰援。
然而正是这个决定要了他的命,李世民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设下埋伏消灭了窦建德的大军。
窦建德本人也被俘,他的地盘被李唐接收。
没有了窦建德,罗艺总算可以过一阵子安稳日子了,他打算给自己放个假。
结果,罗艺的假期刚开始便结束了。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起兵反唐,攻城掠地,一些对李唐不满的人纷纷响应。
李渊派遣李神通和罗艺一同讨伐刘黑闼,想要迅速平息这场叛乱。
然而刘黑闼的势力扩张的太快了,当李神通与罗艺的大军达到时,在兵力上已经处于劣势,于是二人大败而逃。
随着刘黑闼不断攻城掠地,其已经成为威胁李唐存亡的存在了。
于是李渊派遣大唐的战神李世民前往消灭刘黑闼,罗艺率幽州军协助作战。
为了快速高效的消灭刘黑闼的有生力量,李世民采取了水淹七军的战术,刘黑闼军被淹大半,剩下的人也无力抵抗唐军了,刘黑闼率领少数人逃脱。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不仅水淹刘黑闼的部队,还将罗艺的手下精锐冲走不少。
很明显,这是李唐对罗艺不放心,将他和刘黑闼一起算计了。
毕竟他听调不听宣,也许哪天就是第二个刘黑闼。
至于这么做是李世民的主意,还是李渊的想法,我们则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经此一役,罗艺和李世民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介入争储,埋下祸端
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已经势同水火,双方你来我往,争斗得非常激烈。
此时,李建成最大的劣势在于,缺少军功,手下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
当李建成知道李世民与罗艺结下梁子后,敏锐地意识到罗艺此人可以拉拢。此时,李建成只缺少一个契机。
没过多久,刘黑闼便给李建成送契机来了。
公元622年,刘黑闼借助突厥的力量,再次起兵反唐。
而李建成则采纳魏征的建议,主动请缨来收这个军功。同时他申请让罗艺协助作战,李渊批准了。
在二人联手之下,刘黑闼再次大败,最终被俘斩首。
而在这一战中,李建成和罗艺也培养出了一些情谊。
李建成顺水推舟,邀请罗艺加入自己阵营。罗艺由于一直对李世民心存不满,于是欣然接受了李建成的提议。
按照他们约好的,罗艺请旨入朝为官,这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在幽州的利益,李渊自然允许,封其为左翊卫大将军。
进入朝廷中枢的罗艺,积极为李建成摇旗呐喊,一点都不掩饰他是李建成的人。
有一次,李世民派亲信前往罗艺军中,想请他赴宴,拉拢之意非常明显了。
结果罗艺一听对方是李世民的人,不管他是来干嘛的,直接将他一顿胖揍。这明显是在打李世民的脸。
至此,双方已经没有和解的可能。
太宗登基,罗艺反叛
在罗艺看来,无论李世民多么优秀,只要有自己帮助李建成,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都是稳稳的。
然而罗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世民竟然不按规矩出牌。
公元625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让李渊退位,正式登基称帝。
虽然李世民给罗艺加官进爵,好一番安抚,但是罗伊明白,李世民是容不下自己的。
公元626年,罗艺听说突厥人起兵攻唐,于是密谋趁机反唐,罗艺此举更多是为了自保。
当时,罗艺正领兵镇守泾州,他谎称有李世民的密令,要他速速入朝。就这样擅离职守,离开了泾州。
当他途经幽州的时候,顺势便将幽州给占下了。毕竟罗艺在幽州经营多年,底蕴深厚,想要控制幽州并不难。
他原本的计划是:以幽州为据点,联合突厥,谋求自立。
可惜,他的计划落空了。
李世民获知突厥南下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亲率大军到达边界,与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于是突厥收兵了。
这下子可坑死了罗艺,突厥不南下,他仅凭幽州一州之地,根本守不住了。不过既然已经反了,他也就没有回头路了。
李世民派遣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率军讨伐罗艺,而罗艺也在积极备战,希望能打退几波唐军,争取点谈判的筹码。
结果唐军还没到达,罗艺先收到消息:幽州治中(官名)赵慈皓联合统军杨岌,想要趁着朝廷大军未到,杀了自己抢夺功劳。
罗艺立即下令逮捕二人,赵慈皓被抓,杨岌仓促起兵攻打罗艺,结果罗艺竟然败了。
罗艺只得率领数百人,想要逃往突厥,最后被手下斩首,送到李唐换了军功。
一代猛将的人生就此落幕。
罗艺反叛的真相
罗艺造反,其实是李世民有意为之。就算罗艺不愿意反,李世民也会帮他反的。
原因很简单,罗艺与李世民之间有私怨,加上罗艺又手握重兵驻守在外,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个不确定因素,必须排除。
但是李世民不能先动手,因为他得位不正,很重视名声,做什么事情都要师出有名。
那么只能让罗艺自己先犯错了,最好是犯造反这样的大罪,这样李世民才好将罗艺的势力彻底清除,以绝后患。
而罗艺起兵的两点原因都疑点重重。
首先,李世民明明对罗艺贾谊安抚,为何罗艺还觉得不安,认为李世民要除掉自己呢?
当时,李世民派遣魏征安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那些人可都是真的安心了。
同样是安抚,为何罗艺的反应就不一样?这说明,李世民其实有向罗艺暗示:迟早收拾你。
李世民要给罗艺压力,逼反他。
其次,罗艺反唐前,曾经有个算命先生出现在他家附近,据说看相非常灵验。此人看了罗艺及其妻子的面相后,说罗艺有皇帝命,他妻子有皇后命。罗艺这才下决心反唐的。
这个人的出现就很诡异了,在当时,要说谁能当上皇帝,那排队也轮不到罗艺的。他身份不够,实力也不足。这人明显在睁眼说瞎话。
再考虑她出现的时机,早一点,李世民的皇位还没坐稳;晚一点,罗艺说不定真发展出一股力量。
因此,此人就是为了忽悠罗艺起兵而来。
而罗艺反唐,谁能得到好处呢?李世民。
所以,此人应该是李世民派来忽悠罗艺反叛的。
就算罗艺顶住了这波忽悠,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最后干脆有人告他谋反,总之罗艺就算不想反也要反。
这一切都是李世民布下的一个局。
总结
罗艺堪称一员猛将,他为李唐江山的稳固做出了不少贡献。如果没有他,也许窦建德和刘黑闼早就打过幽州了。
可惜他因为站错队,最后不得不起兵反唐。不仅落得身首异处,而且生前的荣耀也不复存在。
不过,当时的他,除了造反,还有其他选择吗?至少,他最后也算是战死沙场吧,这对于他这位老将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局了。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后,大将罗艺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敢仓促的举兵反叛,其实是属于被逼无奈,因为罗艺反与不反他都得死,李世民登基后就注定他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只有拼死一搏。
罗艺趁乱世割据一方,为人凶残狡猾
如果看过《隋唐演义》以及隋唐系列评书的人都知道罗艺是书中的老英雄,历经北齐和隋唐三个时代,为人正直,还是主人公秦琼的亲姑父,罗成之父。后来在参与平定河北刘黑闼叛乱时被刘黑闼手下的大将苏定方所杀害,苏定方在书中连续杀害罗艺和罗成父子被定成了大反派。
实际历史上的罗艺和苏定方完全是被文学作品颠倒黑白了,历史上的罗艺根本就不是什么为人正直的老英雄,甚至可以称其为狡猾残暴,而且他的年龄也并不大,按照史书记载罗艺的年纪和李建成差不多大,被杀的时候仅三十九岁。而苏定方则是唐初一代名将,军事才能极高,人品也非常正直,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罗成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罗艺自然也没有他这个儿子,历史上的罗艺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
罗艺自成年之后就投身军旅,他为人刚愎自负,凶狠残暴,唯利是图,从不讲仁义,但是作战却十分骁勇,因此得到隋炀帝杨广的赏识。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命罗艺屯兵北平郡(现今河北省迁安)以为策应,罗艺也由此开始独立统军一方。
隋炀帝的暴政也导致了隋朝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各地起义军四起,朝廷毫无号召力,华夏大地也陷入了军阀割据状态。
在这种大局势下,罗艺对隋炀帝自然谈不上忠心可言,于是罗艺趁机利用手中兵权诛杀了幽州地区不服从自己的官吏,然后趁机自立为王,自称幽州总管,割据了现今部分华北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的幽州和营州。
罗艺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有很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割据之后,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也成为了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
罗艺对于各方势力的拉拢也很清楚,他也很明白自身的实力和处境,他知道自己虽然割据了幽州和营州,但实际上他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争夺天下,因此罗艺考虑着与其被人吞并,不如主动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因此罗艺开始考虑投降一个实力雄厚的势力,当时罗艺周围实力最强的的三大势力就是割据河北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割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以及占据长安的关陇贵族领袖唐高祖李渊。
最终在经过一番权衡分析之后,罗艺决定向唐高祖李渊献表称臣投降,罗艺投降唐朝之后就被唐高祖赐姓为李,从此改名李艺,同时为了拉拢安抚他,唐高祖特晋封罗艺为燕王兼幽州大都督,并且听调不听宣,可以继续统领本部兵马替唐朝镇守幽、营二州。
唐高祖对罗艺的待遇完全是高度自治的待遇,这也就是说幽州和营州依旧是罗艺说了算,只是名义上归顺唐朝而已。
不过从罗艺能审时度势主动投降唐朝,也说明了他为人头脑比较清醒,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争夺天下,于是果断把自己卖了一个好价钱了,不仅找到了唐朝这棵大树乘凉,还把自己割据幽、营二州的目的实现了,让自己的政治利益最大化,这也说明了罗艺为人非常的狡猾,在各方势力中左右逢源,然后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罗艺与李世民结仇,最终卷入了皇位之争
罗艺投降唐朝之后自然与周围的王世充和窦建德形成了敌对关系,王世充还好说,他虽然侥幸打败了瓦岗军领袖李密,但是他打败李密后,内部人心不稳,他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办法想着去吞并幽州。
而窦建德则不同,窦建德是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出身低微,为人宽厚,深悉民间疾苦,在河北深得人心。因此窦建德是有实力也有心要与唐朝争夺天下的雄主,此前窦建德曾多次拉拢招降罗艺被其所拒,结果罗艺投降了唐朝,窦建德本身就垂涎于幽州的地盘,罗艺自然就成为窦建德死敌。
此后罗艺作为唐朝在河北的重要力量,成为唐朝抵御和压制窦建德的主力,窦建德对于罗艺也是欲除之而后快,因此窦建德与罗艺在河北打的是不亦乐乎,罗艺也有效地牵制了窦建德,使得唐朝可以全力收拾割据山西的军阀刘武周。
窦建德也决定利用唐朝无暇顾及幽州之际,准备倾全力进攻罗艺拿下幽州,窦建德是有备而来,因此罗艺很快抵御不住窦建德的攻势,向唐朝政府求救,唐朝又忙于对付刘武周抽不出兵力来支援罗艺,只能在精神上给罗艺加油,因此罗艺只能被迫向割据渔阳(现今天津蓟县)的军阀高开道求助。
高开道也是盘踞河北的军阀,只不过势力远不如窦建德而已,高开道看到罗艺求救也答应了救援,但是开出的前提条件就是罗艺要帮助自己向唐朝请降,这种条件罗艺当然满口答应下来,于是高开道率两千精锐骑兵驰援罗艺,窦建德看到高开道前来支援,以为二人合兵一处,就只得退兵了。
高开道也是个狡猾凶猛之人,不要以为他真的想向唐朝投降,他只是借机想吞并掉罗艺的幽州地盘,窦建德退兵后,罗艺感激高开道救援之恩,请他入城设宴款待,高开道故意带了五百骁骑进城,就是想在宴席上干掉罗艺,吞并他的地盘和军队。
罗艺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自然对高开道倍加提防,因此高开道在宴会上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高开道也就明白罗艺对自己提防很严密,所以也只得作罢了吞并罗艺的打算。两个狡猾凶猛之人对决,最后还是罗艺更胜一筹,吓退了高开道。
幽州地区的局势也就因为窦建德、罗艺、高开道三人各怀异心而暂且形成了僵持的局面,这也给了唐朝喘息之机,很快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朝灭掉了刘武周,在刘武周被平定后,唐朝也开始准备着手收拾洛阳的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出征攻打割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李世民很快就把王世充压制的只能困守洛阳,因此王世充被迫只能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考虑到王世充如果被灭,唐朝下一个就要收拾他自己了,于是窦建德亲率大军驰援洛阳。
李世民对于窦建德支援洛阳从容不惧,他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在虎牢关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全歼了窦建德大军,窦建德被李世民俘虏,随后李世民以俘虏窦建德迫降了王世充,至此盘踞河南的王世充和盘踞河北的窦建德都被李世民攻灭,虎牢关之战也是唐朝统一天下的至关重要一战,一举歼灭了两大强势军阀。
窦建德被李世民俘虏之后,罗艺也就压力大减,正当罗艺以为自己在幽州再无压力时,很快他的压力就来了。窦建德被俘虏到长安之后,由于他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深得民心,因此唐高祖对他很不放心,于是窦建德到长安后就被斩杀。
窦建德被杀使得他的旧部都十分担心,怕受到唐朝的清算,于是窦建德的知己好友刘黑闼继续扛起了窦建德的起义大旗,号召窦建德旧部起义反抗唐朝,很快刘黑闼就再度割据并恢复了原来窦建德占据的地盘。
刘黑闼起义还带动了另外一个人,这就是通过罗艺帮助投降唐朝的高开道,当初高开道投降之后,唐高祖特意赐他姓氏为李,并册封他为北平郡王,但是高开道并不忠于唐朝,刘黑闼起义迅猛顺利激发了高开道的野心,高开道认为唐朝很可能抵御不住刘黑闼,于是高开道反唐,主动与刘黑闼联合起来。
高开道与刘黑闼联合起来,压力最大的莫过于罗艺,他同时要面对两股势力,唐高祖先是派堂弟淮安王李神通与罗艺合兵一处讨伐刘黑闼,结果刘黑闼在得到高开道的帮助,很快就击溃了李神通和罗艺。
李神通和罗艺大败而逃,此刻刘黑闼已经在河北所向披靡了,刘黑闼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了唐朝的生死存亡,因此唐高祖只得再度派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
李世民前来平定刘黑闼,罗艺则率本部兵马协助李世民,而李世民故意拿罗艺的军队当炮灰去吸引刘黑闼的火力,结果导致罗艺的军队损失惨重,其实李世民也是借此削弱罗艺的军事实力,当然,这是唐高祖授意还是李世民自己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在平定刘黑闼战斗中罗艺成了李世民的炮灰,损失惨重,罗艺为此对李世民十分不满,两人因此也结下了仇怨。
李世民后来在洺水之战中效仿三国时期关云长水淹七军,开掘洺水淹了刘黑闼的起义军,洺水之战中刘黑闼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仅他本人率少数精锐部队侥幸逃脱。
李世民击退刘黑闼之后,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却急坏了,李建成的能力与李世民差不多,但是作为太子却缺少军功,而李世民正是因为军功太高才威胁到了他的太子之位,唐高祖心中是比较偏向李建成的,最开始本不想让李世民再统军出战,但是奈何刘黑闼太能打,李神通加罗艺都不够打的,因此无奈之下唐高祖才派出李世民来平定刘黑闼。
李世民很快击溃了刘黑闼,军功更高,威望更隆,李建成十分担心自己地位不保,因此他开始拉拢手握兵权的重将,与李世民产生矛盾的罗艺就成了李建成主要拉拢的对象。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向突厥求助得到了帮助,再度卷土重来,这回李建成可不敢再让弟弟李世民出战了,于是他主动向唐高祖请缨出战,并让罗艺当自己的副手一同出战,这一要求得到了唐高祖批准,于是李建成和罗艺就联手二次平叛刘黑闼。
刘黑闼虽然卷土重来,但他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李世民打得全军覆没,他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因此李建成和罗艺没费太大力气就击溃了他,刘黑闼逃亡途中被自己的部下饶州刺史诸葛德威设计擒拿,交给了李建成后被斩杀。
配合刘黑闼的高开道也被自己的部下张金树诛杀,张金树向唐朝投降。而罗艺也在两次平定刘黑闼的大战中把自己的老本都打光了,他彻底成了光杆司令,况且河北地区基本都被平定纳入唐朝版图,唐高祖根本不可能让罗艺继续在幽州听调不听宣,因此罗艺当时所处的局势也十分尴尬。
此刻通过联手平定刘黑闼,加上之前的拉拢,罗艺对李建成产生比较大的好感,而且李建成毕竟当时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罗艺自然想讨好他,抱紧他这个大腿,于是罗艺投奔到了李建成的阵营。
于是罗艺主动请求入朝当官,唐高祖对于罗艺的表现十分满意高兴,罗艺进长安后,唐高祖亲自设宴款待他,并册封罗艺为左翊卫大将军,至此罗艺成为了唐高祖面前的功臣和大红人。
有了唐高祖的认可,再加上又与太子李建成结成政治党羽,罗艺自以为功高位重,于是开始目中无人,尤其对李世民极为憎恨,罗艺敌视李世民一是为了帮助李建成,二则是难解当年李世民把他的家底打光之怒气。
不过李世民对罗艺还是想拉拢的,但是罗艺却十分打李世民的脸,李世民曾派心腹之人到罗艺的军营去拉拢他,结果罗艺不仅不接受拉拢,还把李世民派来的人揍了一顿,这完全就是打了李世民的脸面,因此二人怨仇越结越深。
罗艺本以为有自己帮助李建成,再加上他窥探出唐高祖意图也是倾向于李建成,因此他以为李建成将来登基十拿九稳,谁能想到李世民却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先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在政变中李世民诛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并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由此李世民登上皇位,开创了“贞观之治”。
在玄武门政变时,此前突厥犯边,罗艺素有威名,为突厥人所忌惮,因此唐高祖李渊任命他为天节军统制、泾州刺史(现今甘肃泾川)防御突厥人。
李世民继位之后为了展现大度,他特意对罗艺进行了安抚,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并实封他一千两百户,这已经算是很高的待遇了,但是罗艺还是担心李世民容不下自己,而巫婆李氏则坚定了罗艺反叛的决心。
巫婆李氏是罗艺的妻子孟氏找来看面相的神棍,李氏却对孟氏说其有国母之命,又给罗艺看相,称罗艺有帝王之相。就这么被神棍一忽悠,罗艺就坚定了要造反的决心。
后来罗艺对外假称奉李世民密旨入朝,在途中占据了豳州(现今陕西咸阳彬县)打起了反唐大旗。李世民听闻罗艺反叛后,很从容的命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军平叛。结果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的大军还没赶到,罗艺的部下赵慈皓和杨岌就想反叛他,将他抓住交给唐军。
罗艺事先得到消息,于是先派人抓了赵慈皓,但是杨岌却逃跑了,匆忙之中杨岌起兵攻打罗艺,结果居然打赢了,罗艺被击溃,只身率几名部下逃亡突厥,在逃亡的路上,罗艺被部下所杀,首级传送长安,李世民下诏褫夺罗艺赐姓,并将罗艺满门诛杀。
罗艺为何非要起兵反叛?
其实罗艺起兵反叛很可能是李世民设下的局,要知道罗艺当时的嫡系部队已经基本都被打光了,他是仓促无奈之下才起兵反叛。
主要是因为罗艺与李世民结怨很深,他还在外掌控兵权,这让李世民如何安心。因此李世民在继位后虽然表面上对罗艺进行了安抚,还把他加官进爵,但实际上李世民并未表现出或者对罗艺做出既往不咎的承诺,因此这也让罗艺十分不安。
李世民为何不给或者表现出对罗艺这种既往不咎的态势或者语言,很可能李世民压根就没想好好安抚他,否则他不会不给罗艺一个既往不咎的保证。
甚至李世民内心都盼着罗艺反叛,好给自己一个光明正大诛杀他的借口,否则自己会落得一个杀害功臣的恶名。
至于那个女神棍李氏是不是被某些人授意去忽悠罗艺反叛则更加可疑了,罗艺也是被她忽悠完之后,才决心反叛的。
总之罗艺反叛让李世民给了诛杀他的借口和理由,罗艺反叛在先,李世民则以反叛之罪堂而皇之地杀掉罗艺,这不更解气,只不过罗艺万万买想到自己根本没来得及抵抗就覆灭了。
写在最后
因此罗艺举兵反叛很可能是个局,是李世民为了不背上诛杀开国功臣的恶名而设下的局。即便罗艺没有反叛,未来他也难逃李世民的政治清算。
罗艺是唐初的猛将,唐朝统一天下之战也多亏了他在幽州牵制各方势力才得以进行。只不过罗艺在最后却因为政治选边上站错了队伍被诛杀了,而李世民玩的手段可能很巧妙,也没有背负上诛杀功臣的恶名。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罗艺是隋唐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他在民间演义故事中,和真实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演义中罗艺是大唐忠臣,而历史上则是举兵造反的叛臣,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罗艺呢?
演义中的罗艺是个忠臣
在《隋唐演义》等故事中,罗艺本是一个街头卖艺的落魄之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隐居的姜老员外看中,招为上门女婿,生下了长子罗松。姜员外将姜家枪法悉数传授给罗艺,但罗艺只学了半套枪法,便按捺不住,投军从戎。凭着半套姜家枪法,罗艺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未遇敌手,受到了南陈太宰秦旭的赏识,也将女儿许配给了罗艺,并生下了二儿子罗成。
南陈被隋朝所灭后,罗艺投降隋朝,永镇北平府。大破铜旗阵的时候,姜夫人带着罗松来找罗艺,两人阵前对枪,罗艺被姜夫人击败,于是二人重归于好。二儿子罗成在姜夫人的教导下,学会了全套的姜家枪法,更加出神入化,更在其父之上。
后来,苏定方袭击北平府,两军阵前,苏定方诈败,回身一箭射中了罗艺的肩头,罗艺因此伤重而亡。而在电视剧中,则被改成了罗艺死在了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之下。
从头到尾,罗艺都是隋朝的不二忠臣,即便后来罗成将其救往瓦岗寨,罗艺也以终生不入反地为由拒绝了。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罗艺却是完全不同的形象,根本就是两个人。
历史上的罗艺也很能打
历史上,罗艺的出身要高贵得多,他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的儿子,可谓将门虎子。由于他骁勇善战,很快得到了隋炀帝的赏识,让他督军北平郡治新昌县。隋末大乱,到处都是起义军,罗艺也趁机自立,占据了幽、营二州,自称幽州总管。
隋末各方势力割据,北方最大的势力有三股,分别是窦建德、王世充和李渊。罗艺审时度势,认为李渊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所以就投降了李渊。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投降,所有的军队还是受罗艺指挥,就是所谓的听调不听宣。
即便如此,李渊还是非常高兴,封他为燕王,并赐他姓李,罗艺就成了李艺,他所镇守的幽州在名义上也成了唐朝的领地。但在河北的地盘上,势力最大的却是夏王窦建德。
窦建德在跟唐朝作战时,初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李渊手下的大将李勣,妹妹同安长公主,还有堂弟李神通一股脑的都被俘虏了。于是,在河北,罗艺掌控的幽州就成了李渊的桥头堡。
620年9月,窦建德进攻幽州,罗艺毫无惧色,出城迎战,大败窦建德,斩杀了一千二百多人。后来,窦建德又派大将高士兴进攻幽州,再次被罗艺击败,死了五千多人。窦建德大怒,尽起大兵围攻幽州,因为兵力过于悬殊,而李渊自顾不暇且远水解不了近渴,罗艺只好向在渔阳(天津蓟县)的高开道求助,条件是引见他投降李渊。
高开道果然出兵解救,窦建德无奈退兵。事后,罗艺兑现承诺,高开道被任命为蔚州总管,同样也赐姓李。不过,高开道投降唐朝并非出自本心,不久就造反了。
原来,621年窦建德为了保持北方势力的平衡,出兵援救被李世民攻打的王世充,结果在虎牢关全军覆没,本人也被俘虏,后来被押解到长安杀害。窦建德被杀一个月后,他的部将刘黑闼再次起兵造反,李渊派淮安王李神通,会和幽州总管罗艺讨伐刘黑闼,但两人的联军被刘黑闼杀得大败,河北之地得而复失。
在此期间,幽州发生饥荒,高开道答应输送粮食。罗艺也知道高开道心怀鬼胎,就派了些老弱去吃饭,结果人家高开道接待得很周到。罗艺觉得没问题了,随即调拨精兵三千人,带着数百辆车前往借粮,但这次高开道将人全部截下,并正式宣布造反,自称燕王。注意,罗艺被李渊所封的就是燕王。
刘黑闼势力发展太快,李渊心急如焚,只好派出自己的王牌李世民,李世民在平定刘黑闼叛乱中,罗艺也出兵相助,并斩杀了八千多人。但李世民只是击败了刘黑闼就走了,刘黑闼很快借助突厥的力量卷土重来,河北再次易手。
这个时候,太子李建成已经意识到李世民对自己的的威胁,于是在魏征等人的建议下,向李渊请求带兵平定刘黑闼叛乱。在二次平叛中,罗艺同样出兵协助,并和李建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此成为李建成的铁杆粉丝。
刘黑闼被消灭后,罗艺通过李建成的引见,入朝为官,被封为左翊卫大将军。后来,李渊又派罗艺镇守泾州,以防范突厥。
罗艺和李世民结下了梁子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无奈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不久之后便禅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原先太子党的人采取怀柔政策,如魏征等人都得到了重用,罗艺也被拜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这个待遇可以说已经很高了,只有赵王李孝恭、柴绍等寥寥数人有此待遇。但敕书传到泾州的时候,罗艺却认为,这个开府仪同三司,只不过是李世民稳住他的缓兵之计而已,只能说明李世民还没有做好向其动手的准备。
但是罗艺也知道,凭自己手上这点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百战百胜的李世民的,所以他不敢打出什么“诛秦王、清君侧”的口号反攻长安,而是决定打回幽州老巢,重新做幽州总管,割据一方。
为什么罗艺就一门心思地认为李世民要杀他呢?很简单,因为他得罪过李世民。
原来罗艺自入朝为官之后,便卷入了大唐皇室的储位之争,由于与李建成交好,所以他坚定地站在了李建成这边。当时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天策府的命令对罗艺也是有效的,只要和李渊的命令不冲突,按规定他就必须执行。但是,罗艺仗着李建成为靠山,并不把天策府的命令放在眼里。
有一次,李世民手下的将领张士贵到罗艺营中公干,罗艺故意冷落张士贵,竟令其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见面后张士贵以奉秦王命为由多说了两句,罗艺竟当场命军卒将其放翻,重打了四十大板。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罗艺打的是张士贵的屁股,可实际上这是在打李世民的脸。李世民知道此事后非常愤怒,就到李渊面前告了罗艺。李渊敕命将罗艺下在了大理寺天牢之中,过了些日子才将他释放。也正是在此事之后,李渊才派罗艺镇守泾州,一方面是利用他在突厥中的威名防守边疆,另一方面也有将其调离京城,以免再闹出祸端。
这件事让李世民和罗艺结下了梁子,如今李建成身死,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罗艺自然以为李世民会对其进行报复。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起一搏,因此最终他选择了铤而走险。
造反失败,罗艺被手下所杀
罗艺选择在这个时候造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到了可靠消息,突厥人听说唐朝内乱,颉利可汗亲率大军进犯,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自己恰好可以浑水摸鱼。可是,在渭水桥边,李世民孤身犯险谈判,结下了渭水之盟,颉利可汗的大军未发一箭便退兵了。
对此结果,罗艺非常失望,但此时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627年正月,罗艺假称奉密敕,监视突厥大军返回,半路上却突然占领了豳州。
李世民得知罗艺造反,立即诏告中外,夺去罗艺的赐姓及燕王爵位,罢本间各职,削去封邑,敕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及左武候大将军尉迟恭挥军进剿叛军,并命已在三水县待命三个月的薛万彻为前军先行进剿。
此时,豳州城内,豳州别驾赵慈皓正与统军杨岌谋议诛除罗艺,豳州兵攻打罗艺率领的天节军,罗艺大败,留在城中的妻妾子女均被俘获,罗艺只率领数百人逃了出去。
逃出生天的罗艺,只好决定投奔突厥,但他身边的人并不想跟随他,于是人越走越少,最后,罗艺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长安,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李世民下命以郡公礼葬之。
综上所述,李世民登基之后,罗艺因为本身是太子党,之前又和李世民有过节,担心李世民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惊惧之下决定举兵造反。但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他这边,最终被身边的人所杀。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李世民登基后,立马给罗艺封了大官,甚至食邑1200户,但罗艺却愈发恐惧,每天寝食难安,最后干脆举兵谋反。
罗艺在唐朝建立之初就投靠了太子李建成,是太子党的核心成员,是李世民头疼的对手。
但李世民竟然还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属于一品大员,食邑1200户,要知道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核心成员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是1300户。
而李世勣是900户,秦叔宝是700户,可以说李世民给罗艺的封赏甚至超过很多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了。
按理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征兆,李世民如此高规格封赏他,是不是意味着打算放过他?
很显然,真相并不是这样!
罗艺尽管被封赏之后,依旧是寝食难安,因为他太了解李世民这个人了。
李世民向来是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人,更何况还有更严重的事情摆在那里。
其一
自己和李世民曾经结下梁子,而且还很深!
这俩人儿是怎么结下梁子的呢?这事儿还得从李世民平定中原的战争说起。
在李世民平定刘黑闼之战中,在洺水决战,李世民玩儿了一招关羽水淹七军的办法,放水淹了刘黑闼大军,因此大败刘黑闼。
但水火无情,那水它是没有眼睛的,在淹了刘黑闼军队的同时,也把唐军的一部分也给淹了,而这部分被淹死的唐军大部分是罗艺的部队。
世民度黑闼粮尽,必来决战,乃使人堰洺水上流,谓守吏曰:“待我与贼战,乃决之。”——《资治通鉴》
最关键的是这一句:待我与贼战,乃决之。就是说等唐军与敌军交战时,决堤泄洪,既然是两军交战正酣时决的堤,那唐军肯定有不少被淹的。
而罗艺的主力部队也在这里面:
三月,世民与李艺营于洺水之南,分兵屯水北。——《资治通鉴》
值得注意的是,罗艺投靠李渊后被赐李姓,纳入皇族,所以罗艺=李艺。
从此,李世民算是和罗艺结下梁子了,后来罗艺放弃李世民,投靠太子李建成也情有可原。
第二次结下梁子
李世民麾下的人曾经到罗艺营帐中,具体干啥不知道,但罗艺竟然无故把这些人给打了一顿。
这事儿后来被捅到李渊那里,但只是小惩大诫了一番,没过多久李渊对他又十分亲密。
艺自以功高位重,无所降下,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旧唐书.太宗传》
但其实如果理性分析,罗艺是不可能愚蠢到无故殴打李世民的人的,作为一个征战多年,盘踞一方的大将,罗艺此人有很强的军事才华和政治头脑。
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战功赫赫,罗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没理由去公开得罪,给自己找麻烦。
但终究还是打了,甭管是为什么打的,反正人是打了,跟李世民又结下梁子了。
第三次结下梁子
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争夺储君之位时,罗艺作为太子党核心成员,又是镇守一方的大将,他手下的精锐骑兵战斗力十分强悍,仅次于李世民的玄甲军。
为了帮助太子李建成充实力量,他直接从自己的部队中抽调300名精锐送给李建成,他手下的大将薛万彻、薛万均也直接送到太子府效命。
从此以后,李建成的太子府,人才济济,文臣武将丝毫不输于李世民的秦王府,甚至很多地方是超越李世民的。
这其中,罗艺功不可没,要知道那300精锐骑兵战斗力是很强的,薛万彻更是唐朝初年的著名大将,曾经攻破高句丽,十分厉害。
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馀人为东宫卫士,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巂州。——《资治通鉴》
有了这些,李建成才有充足的力量对抗李世民,而且给李世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最大的梁子就此结下。
其二
罗艺在唐朝一统天下后,由于突厥害怕罗艺的威名,所以派他去镇守泾州。
这事儿跟李世民要杀他有何关系?
罗艺是带着本部兵马镇守泾州的,他是太子党的核心成员,是李建成的重要外援,一旦京师有变,他可以带兵进京帮助太子。
李建成也是个聪明人,他懂得兵权的重要性,所以结交了不少有兵权的大将,其中罗艺就是最核心的。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接着要干的事情就是清除太子党残余势力。
罗艺作为手握兵权的太子党大将,必然成为被清理的对象。
但李世民刚刚登基,过分地杀大臣,会引发不满,动摇自己的根基。
世民兄不愧是个聪明人,他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逼这些人造反,只要这些人造反,自己就有充分的理由杀掉他们,以达到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境地。
李世民的第一步,还不是动罗艺,毕竟此人太生猛,而是选了另一个不太猛的人动手,这个人谋反被杀后,罗艺才更加发慌,最终走向谋反之路。
这个人就是李瑗,他是李渊的侄子,唐朝一统中原后,被李渊派去幽州任都督,镇守一方。
值得注意的是,李渊担心他一个人应付不来,还派了一名副手王君廓辅佐他,这个人是关键。
因为李瑗是李建成太子党的核心成员,王君廓确是李世民的人!
玄武门之变后,朝廷派人要求他即刻进京,这下李瑗就慌了,李建成被杀,自己是太子党骨干,此刻召自己进京,是不是要对自己动手?
就在此刻,间谍王君廓先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去劝说李瑗谋反,说太子被杀,如今召你进京,明显要对你动刀啊。
现在你手握数万大军,不如举兵起事,方可保全,于是李瑗就这样落入圈套。
先把朝廷使者崔敦礼囚禁起来,再去集结部队,结果在实施的过程中,王君廓暗中把崔敦礼释放,并集结自己本部人马,迅速出兵,并告诉所有人,李瑗谋反,大家跟着我去灭了他。
就这样,还没来得及集结部队的李瑗就此失败被杀!
太子建成谋害秦王,密与瑗相结。建成死,诏遣通事舍人崔敦礼驰驿召瑗。瑗心不自安,谋于君廓。君廓欲取瑗以为功,乃说曰:“大王若入,必无全理。今拥兵为数万,奈何受单使之召,自投罔罟乎!”因相与泣。瑗曰:“我今以命托公,举事决矣。”乃劫敦礼,问以京师机事;敦礼不屈,瑗囚之,发驿征兵,且召燕州刺史王诜赴蓟,与之计事。——《资治通鉴》
此事一出,罗艺就更紧张了!
他每天都在担心,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日日寝食难安,每天过得就猫爪挠心一样。
自己随时都有被除掉的危险,日日担心,在这种煎熬中等了半年后,罗艺终于忍无可忍了,与其坐等被干掉,不如先发制人。
于是,罗艺反了!
贞观元年,罗艺借阅兵为名,集结部队,谎称接到密诏入朝,随即带着军队开向豳州。
豳州主官赵慈皓听说燕王罗艺路过,出城迎接反被罗艺扣下,顺便接管了豳州城,竖起大旗谋反。
李世民听说后,当场就派出长孙无忌、尉迟恭出兵平乱,但两人刚到豳州时竟然发现罗艺早就被打败了。
原来赵慈皓被囚禁后,秘密联系了城中统军杨岌,杨岌当时在城外,虽然这事儿被罗艺发现了,但他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袭击了罗艺。
还没反应过来的罗艺瞬间全军溃败,罗艺丢下老婆孩子,率领几百起兵逃亡突厥,中途被部下所杀。
至此,罗艺全家被诛,罗家故事到此终结!
至于小说里那个靖边候罗艺,冷面寒枪罗成,扫北王罗通,纯属编造,切勿当真。
总结
1、罗艺之所以谋反,实在是因为跟李世民结下的梁子太深,早在李世民四下征战时就结下梁子。
到后来又倾其全力帮助李建成,又是送精锐骑兵又是送统兵将才的,实实在在给李世民造成了打击。
而李世民给他封大官,食邑1200户,更像是为了稳住这位手握兵权的大将,先除掉那些不太厉害的,下一个再干掉他。
2、罗艺打了李世民的人,这事儿史书上说得很模糊,并未道明真正原因。
罗艺与李世民决裂很可能是从这次事件中开始,因为此后,罗艺不遗余力地帮助李建成扩充实力。
3、对于罗艺这样的高级人才,又是猛人,李世民不可能错过,应该拉拢过,但没成功。
罗艺和李世民之间的梁子,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就是淹了自己的部队嘛,找李世民要点报销抚恤一下属下不就完了。
但是最终还是站错了队,走到了李建成那一边,哪怕是像李靖、李世勣之类的保持中立,也不至于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十七日,刚被李世民封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的名将罗艺造反了。他假称奉密敕,带着大队兵马朝长安城疾驰而去,途中还顺便占据了豳州。
唐太宗李世民听到消息,立刻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带兵讨伐。还没等朝廷大军赶到,罗艺就被自己手下的将领杨岌打得落荒而逃。他抛妻弃娃,带领数百名骑兵一路狂奔,像只没头的苍蝇直冲西北方向,他要去突厥,李世民的秘密盟友地。谁知,刚到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被自己的手下剁了脑袋,终年39岁。可叹,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死在造反逃亡的路上。话说回来, “位比三公”的罗艺为什么要举兵造反呢?
一、这和罗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罗艺凶暴狡黠,自是固执,妒忌心很强,喜好以下犯上去刷存在感。
罗艺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的儿子。在其父亲的教导下,他在军事方面很有造诣,擅长攻战用槊,箭术高明。隋炀帝时,因屡立战功,官至虎贲郎将,四品官,官衔仅次于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备团团长,那时罗艺22岁左右的年纪。
隋炀帝发兵攻打高句丽时,罗艺是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的手下。因他性格暴躁,看李景不顺眼就去顶撞,作为上司的李景自然不会纵容他,就惩罚他以示军纪。要知道,李景担任的是节度使一军职,有“得以军事专杀”的权利,是隋朝最高地方军政长官,权力很广。
可罗艺不但不接受罪责,竟敢多次凌侮李景,他的口才、人品、职位都不如李景,每次都是自取其辱。
罗艺便对李景怀恨在心,想法报复李景,企图致他于死地。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杨广命令李景在北平准备打仗用的物资,并赏赐一匹名字叫做狮子骢的御马。
谁知,幽州突然冒出来上万名盗贼来北平郡搞事,李景重手出击打跑了盗贼,还杀了盗贼头子杨仲绪。
但是盗贼仍然此起彼伏,就连道路都被盗贼占有,盗贼们喊着“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抢劫语,来索取百姓银两。
正义感爆棚的李景决定为民除害,于是就招募壮丁打盗贼。
这时,罗艺妒忌,借机报私仇,向朝廷诬告李景招兵买马要谋反。
隋炀帝也知道罗艺是啥人,但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就没和罗艺计较。他派遣自己的儿子前往安抚李景说:“即使有人说你觊觎皇宫,想占据京师,但我毫不怀疑。”
从这件事上说明罗艺小肚鸡肠爱报复,很狡黠,很不仁义,而且桀骜不驯,他这种性格为以后的谋反买下伏笔。
二、罗艺自认为有能力反唐。
隋炀帝末年,天下大乱,盗贼猖獗,民不聊生,起义不断。罗艺当时在涿郡当值,乱世之中留守官员们都但求自保,罗艺却成了他们中的奇葩。
罗艺看到涿郡兵器精良,粮仓充盈,财宝堆积,屯兵数万,于是有了自己的打算,他奋力杀敌,令很多贼人望风而逃,罗艺此举给自己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一顿操作之后,罗艺却遭到留守的官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等人的嫉恨。
罗艺一点都不怕,他反手一局,来了个先发制人。
一天,他向众百姓宣传说:“咱们辛辛苦苦赶跑贼子,保护了城中堆积如山的粮仓,还有数不尽的财宝,可惜,处理东西的权利却在贪官污吏的手里,他们无心救济贫困百姓……”
罗艺的这些话如无形的刀子,激怒城中的百姓,鼓动百姓将怨气全部洒向赵十住、贺兰宜等人,百姓都让罗艺“为民做主”。
等罗艺率兵回城时,郡丞出城迎候。罗艺简单粗暴地拿下郡丞,叫嚣那些留守官员,赵十住等人被吓住了,屁颠屁颠地前来听命。罗艺来了个借花献佛,他将库里的财物分给将士,打开粮仓赈济穷困之人,全城军民为之欢呼。
罗艺也借机自立,自称幽州总管,不断扩张势力,很快成为东北地区一大割据势力,这期间宇文化及、高开道、窦建德等人看他是个人物都想法拉拢他,罗艺有自己的打算,没有接受。他看上了唐朝这颗冉冉而起的新星,决定投唐。
唐高祖李渊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从此罗艺叫李艺。罗艺美好的人生就像快要成熟的果实,触手可得。
622年,李渊让李世民率兵攻打刘黑闼,罗艺奉诏带兵数万协助,弄死和俘虏刘家士兵8千人,立了大功。战后,罗艺邀功领赏,他请求入朝,李渊封他为左翊卫大将军。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罗艺从一介武夫,扶摇直上飞黄腾达。
罗艺位高权重,不但有唐高祖赏识,而且有太子李建成撑腰,他手握兵权,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性格又那么暴戾,说造反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三、罗艺曾和李建成结交,他认为李世民不会放过他。
刘黑闼不服,几个月后重新来战,罗艺再次奉诏讨伐。这次他配合太子李建成联手征讨,活捉了刘黑闼,并送他上了西天。
但是在战斗中出了点小插曲,在罗艺和李建成与刘黑闼作战时,李世民借机打击太子一党,在旁边玩“一石两鸟”,水淹两军,导致罗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报复心那么强的罗艺怎能不把李世民这事记在心上?此次征讨,他与太子李建成结交了,成了李建成的心腹。自从结交李建成,他从来没有停止对他进行巴结,为了讨好李建成直接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
有一次,李世民的亲信到他的军营探视,罗艺竟无故殴打他们,这等于直接打脸李世民。
等到了风云突变的那一天,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并对其斩草除根。罗艺虽然没有参与,但从太子出事那刻开始,他就整日惴惴不安,如芒在背。
他认为李世民不可能不整治他,他怕有一天李世民旧事重提诛杀了他。
可是到了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即皇帝位后大封功臣,却给罗艺特别的厚待,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职位高过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最尊显的官职,罗艺的职位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实除了罗艺,太子李建成的手下被招降的不在少数,都被厚待: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心腹薛万彻被李世民招降,玄武门之变时奋力护李建成被李世民称赞为“此皆忠于所事,义士也。”,李世民封其为左卫将军,还让他娶自己的妹妹丹阳公主为妻;
李建的成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在玄武门之变时率兵进攻玄武门,苦战了很久,杀掉屯营将军敬君弘,他也被李世民招降,授他为广州都督。
李建成的大智囊魏征,玄武门之变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调离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也被李世民招降厚待;
李元吉的部下谢叔方和李建成也是党羽,玄武门之变时率府兵与冯立合军,拒战于北阙下,杀敬君弘、吕世衡,砸玄门奋力救主,也被李世民招降厚待,活到贞观末年,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历洪、广二州都督;
李建成手下韦挺、王珪等也被李世民招降厚待。韦挺被招降后迁御史大夫,备承顾问,参议政事,并助修《氏族志》,李建成的心腹王珪被招降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礼部尚书、魏王老师,封永宁郡公。
李世民是一位心胸广阔的皇帝,罗艺的担忧是多余了,他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正是他这种多余的担心,把自己推向不归路。
四、罗艺之妻和鬼婆的推波助澜,促成罗艺的反叛
罗艺的妻子是个迷信的人,她听说济阴有一个姓李的鬼婆能通鬼道,会占卜,就把她请到家里,让她给看看。鬼婆看到罗艺的妻子孟氏说:“您有贵相,必定成为天下之母。”
孟氏一听很高兴,又让她为罗艺看相,鬼婆神神秘秘地对罗艺的老婆说:“您的富贵是因燕王而来,燕王的贵色将要显扬。”
孟氏相信了她的话,劝说罗艺谋反。于是罗艺就反了。真是迷信害死人啊!
罗艺的首级被送到了唐朝都城。他的老婆孟氏和鬼婆李氏都被斩首,还连累了罗艺的弟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也被诛杀。
总结:
综上所述,罗艺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手握重兵,又曾是太子李建成的党羽,他得罪过李世民,被招降后,一直担心李世民会报复他,就起了反叛之心。
他本人人品不好,性格凶暴固执,习惯以下犯上,又受了算卦的蛊惑,觉得自己有当皇帝的命,在妻子的鼓动下就鲁莽地造反了,最终多年的努力化为过眼云烟。
------------------
推荐阅读:
上一篇:长途旅行该如何精简行李?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