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这么说吧,的确也有君主是在生前退位的,但是一般提前退位的皇帝,都没啥好下场。为啥?因为没了权力,那你就不是割韭菜的了,你就成了韭菜了,听懂了没有?
谁愿意从割韭菜的变成韭菜呢?任人宰割的滋味真的好受吗?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帝王,会选择在临死前才把皇位传给继承人。
一、就算是父子,在权力面前也没有让步的余地。
皇帝跟普通男人不一样,他可以有若干老婆,也可以有若干个儿子。比如说康熙皇帝,他的后宫里,光有名号的妃子就有66个,有记载的儿子,就有35个。
当世上不少男人在打光棍的时候,我们康熙老爷子已经在后宫忙不过来了,你说气人 不?老婆儿子多了,这是非自然也就多了。
皇位就一个,可儿子有那么多,纷争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在封建王朝,为了皇权,往往会造成父子、兄弟相残的局面。
汉武帝为了权力,就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刘据。刘据表示很冤枉啊,但是没办法,触及到了汉武帝的皇权,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哪怕只是怀疑而已。最过分的就是唐玄宗,这家伙一点良心都没有的。他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只是被人告发有谋反嫌疑,啥还没查,唐玄宗就派人把他们仨给杀了,你说气人不?唐玄宗在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儿子抢了他的皇位。儿子抢父亲皇位的例子也非常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把李渊一脚踢成了太上皇,自己顺理成章夺取了皇权。后梁太祖朱温的儿子朱友珪,得知继承人不是自己以后,索性就跑进宫把朱温给宰了,自己自立为帝,你说狠不狠?宋文帝刘义隆也遇到了相同的麻烦,他一世英名,最后居然被自己的儿子刘劭带着一帮马仔给宰了。元嘉草草,都不用仓皇北顾,自己家里的矛盾都没解决。所以说父子之间为了皇位,甚至会刀兵相见。可见皇位对他们的诱惑力有多大,这不是说他们不道德,换任何人在那个位置,可能都不免动摇。毕竟皇位不是其他东西。
二、历史上,几次提前禅让,似乎都没有好结果。
皇帝或者君主,提前把大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弟弟,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但不是说没有。不过做了这件事的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1、只能靠掏鸟窝活下来的赵武灵王。第一个吃螃蟹的,应该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才四十来岁,就有点想不开了,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则称之为主父,也就是君主的父亲。
帅是耍了一下,可4年以后,赵武灵王遭遇了家族政变,结果他被困在了沙丘宫中3个月的时间,期间只能靠掏鸟窝活下来,最后把自己给活活饿死了。
2、宋高宗赵构的禅让,其实是失败的。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建立者,也是北宋王朝,宋徽宗遗留到南方唯一的一个皇子。这哥们由于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以后,他也不好隐藏了,只好从赵匡胤这一脉的后人里,选择了一个收养为自己的义子,将来好把皇位传给他。
赵昚便是这个幸运儿,他是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构在56岁的时候,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宋孝宗赵昚,但是赵构却活了足足81岁。
这期间就比较煎熬了,虽然宋孝宗赵昚比较孝顺,可是在政见上跟赵构完全不同,他是主战派,而且一度打算为岳飞平反。
吓得赵构整天忙着掣肘宋孝宗执政,因为赵构也后悔了,他害怕宋孝宗不听话,将来把脏水泼到自己身上。虽然宋孝宗没有把赵构怎么样,但是执政理念和赵构完全相反,能把赵构给活活气死。
3、那个杀了三个儿子的唐玄宗,最后还是没逃脱被架空的厄运。唐玄宗杀了三个儿子以后,其他皇子立马就打起了精神。原来活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很守规矩,不敢得罪唐玄宗。
唐玄宗也就更加放肆了,比如连自己儿子的媳妇儿都敢抢,杨贵妃本来是寿王李瑁的媳妇儿,结果唐玄宗看她很漂亮,就抢走了,寿王李瑁一句话不敢说。
唐玄宗改立李亨为太子,这个太子非常小心翼翼,因为他担心父亲李隆基随时对他下手。等到安史之乱的时候,李亨就提前架空了李隆基,登基称帝,将李隆基封为太上皇。
唐玄宗一下子从手握实权的皇帝,就成了没什么实权的太上皇了,你说他心里苦不苦?于是他各种开始捣乱,派自己的人去李亨的朝廷任职,甚至还想插手宰相的任免权。
其实这就是唐玄宗在跟自己的儿子作斗争,结果李亨发起火来,直接把唐玄宗给软禁了。唐玄宗的晚年是比较凄凉的,一直处于幽禁状态。
三、不当皇帝的时间,该怎么打发?
对皇帝来说,当皇帝那就是他们的工作。这份工作十分舒服,所以一般当皇帝的人,是不愿意轻易离职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下岗以后,还能干些什么,总不能骑着电动车去送外卖吧?皇帝送的外卖,你敢吃吗?估计得供起来吧。
很多皇帝不愿意提前下岗就是这么个原因,我下岗以后还能干点什么?要是在后宫养老,那么对不起,这日子早晚会把人过成老年痴呆。
你比如说乾隆皇帝到了85岁的时候,当了60年的皇帝,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当下去了,所以他就禅让给自己儿子嘉庆皇帝了。
可问题是,这哥们表面上禅让了大位,可实权却不放给嘉庆皇帝。依旧做了4年的太上皇,把嘉庆可给气坏了。为啥?这就是职业病,乾隆掌权掌惯了,这手里没权力,他心里不踏实,让老人家踏实,这是很多儿女都该做的事情,嘉庆也不例外。
总结:看破了名和利的人,毕竟不多。
这世上,能够看破名和利的人有多少呢?权力可以带来名和力,尤其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最容易带来这些东西的,所以谁都不会轻易放弃。
一旦放弃以后,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后悔。乾隆其实就是后悔了,才会继续掌权的,赵构也是后悔了,才会阻挠宋孝宗施政。不过也有看破名利的人,比如说唐睿宗。
唐睿宗为了支持儿子李隆基掌权,提前禅让大位,好让儿子李隆基镇住太平公主的力量,这就是一种无私。可惜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毕竟看破的人不多。
参考资料:《清史稿》、《旧唐书》
☪m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大体这几个。
第一,不愿意放弃权力。
皇帝最大的乐趣,就是享受权力。
天龙八部小说里面,虚竹和童姥躲入西夏皇宫的冰窟。
这里面都是大块的冰块,用于给皇上等人夏天时候做冰镇饮料的。
就为皇上夏天喝几碗饮料,就可以跳动数百甚至上千人,在冬季将河内的大冰块搬运到皇宫,再花费重大代价进行窖藏。
而这对皇帝来说只是不起眼的小事,一句话就可以办到。
以慈禧太后为例,到了最后10年其实已经力不从心。
慈禧在庚子事变前后,已经体现出对国家政务的把握不住。
主要在于,慈禧毕竟是个只有私塾文化程度的妇女,知识层次不够,从她和在法国居住多年的德龄公主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
虽然慈禧擅长权术,擅长对付中国老百姓的手腕,但不是洋人的对手,也不懂国际外交和政治。
就这样,慈禧牢牢控制住权力不放,直到断气的一刻。
最后连满清皇亲国戚都埋怨她:一个老太太,没什么文化又这么大岁数,还是不肯让贤,把祖宗的江山都折腾完了。
享受过很大权力的人,一般很难主动放权。以军阀为例,就算冒着杀头甚至杀全家的危险,也要东山再起,很少有主动放弃兵权的。
皇帝如果退位,即便还可以在幕后指挥,主要权力也就没了。
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安全考虑。
一旦放弃权力退休,是存在一定危险的,这个危险就来自于儿子。
以徽宗钦宗为例,在靖康之耻之前,宋徽宗主动退位,将重担交给儿子宋钦宗。
但宋钦宗上台以后,很快控制实权,将父亲宋徽宗架空后软禁。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比如李世民架空父亲李渊等等。
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做傀儡,而且能够做上皇帝的人不可能是大草包,都是有一套的。
而且,一旦退位后还要操纵权力,这个太上皇就存在性命危险。
古代皇宫中为了夺权杀父弑兄的事情,在哪个国家都是常见。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翻看中国的历史,相信肯定会有很多发现这样一个惊人的现象,那就是皇帝与太子之间很容易水火不容。对此,我们只要看下汉武帝和刘据、孙权和孙和,隋文帝与杨勇、杨广,李渊和李世民、李建成,还有李世民和李承乾,李隆基和李瑛、李亨等,都是争得你死我活。
所以,很多人肯定会想,皇帝和太子之间为什么会这样?更有人从道德角度说,皇帝反正都要传位给太子,干嘛不早点退休,而偏要等到临死之前才肯传位?甚至还有些人为了不被提前退休,不惜把自己亲生儿子都给杀死,这是疯了吗?
首先,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从自身的生活常识来解答。比如,咱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应该都存有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钱财,这些钱将来在他们去世之后,其实也就是留给他们自己的儿女,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在生前就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分给子女?答案显然未必。
虽然也有很多父母在生前就将自己的财产分给子女,但大部分人,即便自己的子女表现的也非常孝顺,会给其养老送终,但他们还是会等到自己临终之前,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移交出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出于人追寻安全感的本能。
换句话说,咱们这个还仅仅只是钱的事情,涉及的利益非常简单,而且还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命运,咱们大部分人都还是会出于本能这样去做。现在,对于皇帝来说,他所涉及的是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天下所有人都匍匐在其脚下的身份和地位,让他在有生之年让出来,然后坦然接受这种心理落差,何其难也?
事实上,在无限的权力面前,人的所有满足感,常常会变得苍白、脆弱。什么叫终身制呢?就是一息尚存,帝国的权力就得握在我的手中。更重要的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父子关系,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治势力关系,那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举个最简单列子,朝廷里有个身居要职的高官,深受老皇帝宠幸,眼里只有当今皇帝,从来不知道太子是谁。所以正常情况下,只要皇帝在位,他的官职就可以始终保持。与此同时,太子手里也有个深受信任的人,太子心里已经将他列为这个高官的候选人员。
但是,只要老皇帝在位,旧的高官还是高官,太子的人选就只能是人选。相反,如果太子继位,太子的人选自然也会跟着上位,而这位原来的高官会有什么下场呢?我想就算没有人头落地,只怕也要脱几层皮,最次也恐怕得告老还乡。
但是,如果在太子还没登基时,就被老皇帝给干掉,太子的人选自然也会被干掉,那短时间内朝廷里就很难有威胁皇帝位置和皇帝直属班底的势力存在,因为新继位的太子,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力量,这也就给了这些高官更改门头的时间和机会。
其实,皇帝与太子身后,都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之间可没有妥协的余地,只有互相干掉对方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与太子已经是被赶上架子的鸭子,根本没有退路。
另外,皇帝要传位给太子,只是一种理性的无奈选择,因为谁都知道人是会死的。但是,如果可以长生不老的话,有哪个皇帝还会传位给太子呢?看看始皇帝,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药,真得能长生不死,始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杀了所有皇子。
或许一般人看到这里,都觉得毛骨悚然。这也太残忍了吧!之所以会这样想,并不是因为你的道德水平特别高尚,而是你根本没有尝过巨大的权利所带来的满足感!任何一个人,一旦坐在了皇帝位置上,都只会想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保住这个位置,这与道德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人性,最正常的人性。
当然,一个老皇帝,如果活了太多年,基本上是很容易被退休的,这并不是因为他年老昏庸,而是人们对他的价值潜力已经不会再抱希望。特别是古代,人的寿命并不长,皇帝都过了70了,随时有可能死。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身后的势力那是急不可待,蠢蠢欲动,而老皇帝背后的势力,也会想着赶紧改庭换面或者另谋出路,否则等待他们的,那绝对是凄惨的下场。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刘备要是没死的话,估计也不会托孤
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意思的,同时也能引起一些人的思考。为啥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绝大部分都是真正死了以后才退位的呢?其实这也不能叫退位了,这应该叫一直干到死为止,是老天爷让其退位的。
提前退位的皇帝有没有呢?当然是有的,不过一般退位以后都没啥好下场,要么是郁郁而终、要么是死于非命。这里所说的退位不是退而不休的意思,这里说的退位是彻底放弃权力的意思——乾隆当然要除外了。
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溥仪为止,历史上一共有各种各样的皇帝400多位。应该说:95%以上的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的、几乎很少有在生前就选择退位、生前选择放弃权力的。
当然了也有的皇帝真的选择提前退位了、而且还真的把权力给转移出去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应该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才四十来岁,就有点想不开了,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则称之为主父,也就是君主的父亲。
可是仅仅过了4年以后,赵武灵王就遭遇了家族事变,结果他被困在了沙丘宫中3个月的时间,期间只能靠掏鸟窝活下来,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一般提前退位的皇帝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被儿子或者权臣给逼得不得不退位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玄武门之变以后的李渊了,还有曹丕逼着汉献帝刘协退位。
二是,选择幕后指挥、选择退而不休的模式。乾隆帝为了自己的美名、为了自己的身体而选择提前把大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帝。不过这严格上来说根本就不算退位,而是换了个方式和名字继续当皇帝。
三是,也有真正的选择提前退位的皇帝。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由于没有生育能力。于是乎,这哥们就只好从赵匡胤这一脉的后人里,选择了一个收养为自己的义子,将来好把皇位传给他。
赵构在56岁的时候,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宋孝宗赵昚,但是赵构却活了足足81岁。不过最后赵构跟宋孝宗赵昚的执政理念不同,按照史书记载——赵构估计是被宋孝宗赵昚给活活气死的。
总之一句话,古代历史上提前退位的皇帝那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得出来:提前退位的皇帝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我们来用最简单的语言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们几乎根本就不会选择提前退位呢?其实核心原因有四点:
原因一:皇帝是天底下权力最大之人,谁愿意去主动放弃这个权力呢?
皇帝在古代是天子,那是上天派来统治凡间的代言人。皇帝有哪些权力呢?皇帝的权力是没有边界、没有限制、没有任何法律约束的。
按照我们的讲法就是:皇帝是一个无法无天之人,皇帝除了怕上天的惩罚以外那是谁也不怕的。可是上天又是个比较虚幻的东西,所以在人间基本上就是皇帝最大了。
皇帝几乎拥有至高无上的、不被约束的任何权力,例如:老婆可以随便娶、可以随便决定别人的生死、生活条件和待遇人间最高,总之皇帝手中的权力可以无所不能的搞定任何事情。
我就问大家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如果你是皇帝的话,你会选择提前退位吗?我想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的,本来我手中抱着个聚宝盆,难道我会把这个聚宝盆提前给别人吗?我也不傻!
原因二:皇帝没有一个信得过的接班者
很多人会说:皇帝不是有接班者吗?皇帝的接班者一般不都是自己的儿子、一般还会选择嫡长子即位吗?不好意思了,自古皇家最无情、各种残忍的事情在皇家里面发生得最多了。
皇帝大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这种诱惑比父子亲情那可重要的多了。历史上为了皇位——儿子杀父亲、父亲杀儿子、母亲杀子女的事情就太多了。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赵武灵王就是退位以后被儿子逼死的、李渊就是被李世民逼退位的、隋炀帝杨广为了大位直接干掉了父亲杨坚等等。
唐玄宗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只是被人告发有谋反嫌疑,基本上啥还没查,唐玄宗就派人把他们仨给杀了。唐玄宗在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儿子抢了他的皇位。
皇位已经让所有人疯狂了,父子、母子之间为了皇位反目成仇甚至互相杀戮的事情太多了。皇帝们有时候不是不想退位而是不敢退位,一旦真的退位把皇位交给儿子的话,往后的结局大概率就不是自然死亡了,而是死于非命了。
这样一来,皇帝们认为:自己还是死了以后退位比较靠谱、反正人都死了——爱咋咋地。如果提前退位的话,这基本上跟一只待宰的羔羊没啥区别。
原因三:退位以后的日子太难过了
皇帝受人尊重、让人害怕、几乎无所不能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不是皇帝长得帅、不是皇帝能力强、也不是大家天生就怕皇帝,而是皇帝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已。
可是一旦皇帝真的提前退位的话,这权力就会交给新皇帝了。即使新皇帝人好、人善良、人也不错,然后对待退位的皇帝没啥坏心思、好吃好喝的供着等等。
可是退位以后的皇帝手中的权力基本上就没有了,这种巨大的落差谁能靠得住、周围人的态度变化谁能抗得住。别说皇帝退位了,就是很多领导退休了以后,往往都是极度不适应的。
原因四:皇帝退位不仅仅关系到皇帝一个人的命运,也同样关系到了皇帝背后人的命运
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就说——皇帝换了,下面的大臣也就会换掉的。这样的例子我就不举很多了,历史上那属于是遍地都是,例如:乾隆前脚刚死、和珅后脚就必死无疑;天启帝刚死、魏忠贤也是必死无疑等等。
古代皇权模式下,前任皇帝与继任的皇帝在用人思路上、对待事情的态度上根本就不会一样的。谁不喜欢用自己的人呢?起码相对忠心一点。
于是乎,一般换个皇帝以后,前朝的大臣基本上会被清洗一遍的。
皇帝们不提前退位有时候也不仅仅想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有时候也是为自己团队的其他成员着想的。另外即使皇帝想提前退位的话,估计自己身边的宠臣们也会极力阻止的。
我们纵观整个古代史会发现:提前退位的皇帝那是极少数;天天炼丹想着长生不老、想着永远把皇帝当下去的却有一大把,例如:秦始皇、嘉靖、雍正等等。
其实说白了皇帝们不提前退位考虑的还是权力、利益以及自己性命的问题。再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就是:古代那种模式下,客观环境就决定了——皇帝们不会选择提前退位的。
最后我想说两句话,人类这么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两样进步最大了:一是,发明了可以限制权力的制度;二是,有效地解决了权力交接的问题。大家闭着眼睛想一下,如今的科技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与这两点那是密切相关的。
很多人说:皇帝不提前退位是看不破眼前的名和利,这么说看起来有点道理,但是这并不符合人性的本质特征。试问一下,天下有几人能真正的看破名和利呢?皇帝不提前退位的根本原因还是——古代的制度设计出了问题而已。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死后才退位?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时期,对于皇帝来说,除了开国皇帝是建国称帝,大多都是继承皇位,而继位者一般都是由上一位皇帝所立的储君。而关于皇位的继承,一般都是在位的皇帝驾崩后,然后由储君继承皇位。很少有皇帝还在世时,就退位,然后让储君继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皇帝不在有生之年退休而偏是死后退位呢?
其实吧,归根结底,还是“权力”的问题。古代王朝的皇帝,九五之尊,一国之主,站在权力的巅峰之上。一个是权力紧握在手的皇帝,一个是退休后养老的老头,这种选择对于在位的皇帝来说,少有人会选择后者。
试想,本来大权在握的皇帝,在退位后,去做一个在后宫养老的老头,朝堂大事与他无关,甚至在新皇帝继位后,他这个养老的“太上皇”可能都会被人遗忘。这对于一位皇帝来说,落差就太大了。
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退位给继承人,然后做“太上皇”的,如唐高祖李渊、清朝乾隆帝。但是他们二人,也不能说是心甘情愿的,李渊退位,是因为儿子李世民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特别是在“玄武门之变”后。所以李渊的退位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顺势而为。
而清朝乾隆帝,退位是因为他之前说过“在位时间不会超过自己的爷爷,也就是康熙帝”,所以乾隆帝退位,做“太上皇”,但乾隆帝退位后,依然“太上训政”,虽然退位,但朝政大权还是握在乾隆帝手中的。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退位的,大多都是驾崩后由储君继位。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