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宏图战略《隆中对》,为何最终无法实现?
┄≠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宏图战略《隆中对》,为何最终无法实现?
人算不如天算,三国时期,汉室颓废,十常侍作乱、外戚专权,已经病入膏肓,纵使刘备有冲天之志,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然,天公不作美,刘备含恨离世,诸葛亮殒命五丈原,终是,三家归晋。
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宏图战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汉室颓废灭亡是必然!诸葛亮生不逢时,只有无奈面对现实,虽是,鞠躬尽瘁,也只能是抱憾终生,呜呼哀哉!死而后已!
▨┾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宏图战略《隆中对》,为何最终无法实现?
诸葛亮的《隆中对》纵论天下大势,分析利害得失,为刘备勾勒出一幅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未来憧憬蓝图。其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能实现了多少计划,而在于诸葛亮高瞻远瞩,洞察天下大势的历史走向和未来布局。点破了困顿下的刘备应该向何去努力开拓的目标。后来刘备依计而行,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实现了天府霸业,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应该说较为圆满地达到了第一步的目标,为第二步北伐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比较而言第二步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实在是太难了。论实力不如曹魏,论人才不如曹魏,论地理环境不如曹魏。偏居一隅的蜀汉对中原九州的影响力也是微乎其微。客观条件是还要联合对荆州虎视眈眈的东吴,同床异梦而又暗藏杀机怎能与你戮力同心帮你实现梦想?所以当初诸葛亮规划蓝图之时对北伐一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并没有具体的布局与规划,可能也是估计到了北伐复汉恰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总之《隆中对》实现了占荆州,取西川,夺东川,建国称号,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事业,已是取得了不世之功!历史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朝代的兴衰消亡自有其客观规律。也许汉祚气数已尽,正遵循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诸葛亮纵有冲天的本领,也无法实现他的哪个梦想了!
➝↯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宏图战略《隆中对》,为何最终无法实现?
《隆中对》的失败最主要原因,是关羽。正是他擅自发动的北伐襄樊,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遭到了破产。
在《隆中对》的计划中,在跨有荆益后,就要进行战略休整。在这个时期,内修政治,外结好孙权。但是,刘备和诸葛亮进入益州,把益州作为了自己最可靠的根据地。荆州方面就全部交给了关羽。而荆州与东吴相邻,结好孙权的任务中,关羽占有重要的地位。
■┭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宏图战略《隆中对》,为何最终无法实现?
诸葛亮未出茅芦而知天下三分,《隆中对》就是一份圆满的答卷,其中联吴抗曹是关键策略。要不是后来发生一些人为的变故,汉室天下很可能再一次隆兴。
汉中之战刘备击败曹操,蜀汉已达鼎盛,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此时只要运筹得力,则天下不难定也。
关羽镇守荊州,只要南和孙权,北拒曹操就能稳住基本盘。可关羽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轻视东吴,视天下英雄如草芥,未经统帅部同意发动襄樊战役。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荊州得手,关羽先胜后败,在两面受敌的恶劣环景中败走麦城,兵败被杀。荆州一失,蜀汉丟失了前沿阵地,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刘备为了报荊州丢失关羽被杀之仇,起倾国之兵伐吴,结果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全军几近覆没。这时的蜀汉已经伤筋动骨,复兴汉室的希望几乎为零了。
尽管如此,诸葛亮为光复汉室仍然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六出祁山虽未成功,但以蜀汉弹丸之地能做到如此战绩,也足以证明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曰,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诸葛武侯千古!
¿﹩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宏图战略《隆中对》,为何最终无法实现?
夺取政权是没有模式的,因为事物是不断地变化的。俗语曰:人算不如天算。又有: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如苏俄的城市红色革命与中国的农村红色革命。马克思主义是个总的框架,但革命路线是探索出来的。隆中对就是总们框架,如何走的学问很多,错一步全盘皆输。毛主席指出隆中对的致命错误就是分兵。本来力量就弱小,还要“单打独斗”不输才怪!一点拙见,望批评斧正。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