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周武王灭商而分天下,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其实最初并不在周天子的分封行列,不仅周武王没有对其分封,即使后来周成王、周康王再度分封,同样没有秦国的份,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那已经是西周末期的事情了。那么,秦国是如何成为诸侯国,又是如何一统天下的呢?其实这是一个历经了三十六代国君的奋斗故事。
01.从秦非子至秦襄公:历百年终于位列诸侯
秦人先祖可以追溯至颛顼,其后代大费(也称伯益)曾与大禹一起治水,后留在舜帝身边负责驯养和调校鸟兽,因功被赐姓嬴。西周之初,秦人先祖造父因给周穆王驾车,并在平定徐偃王造反中立功,被周穆王赐封于赵城。
周孝王时期,造父之侄大骆迁居于犬丘。周孝王时期,为抵御北方戎狄侵犯,周天子在汧水、渭水大量繁殖马匹,并时常前往查看,大骆之子嬴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马匹,后因养马有功,被分封于秦地(今甘肃天水),虽说嬴非子已被分封,但此时的他还不能位列诸侯,而只是周朝的附庸国。
秦人获封西陲,不仅担负着为周天子养马的责任,同样也是周天子抵御西戎、北狄的最前线,秦人只能在戎狄夹缝之中艰难求存,秦国第四任国君秦仲、第五任国君秦庄公嬴其更是战死在了抵御戎狄的前沿,不过凭借着坚韧的性格,秦人最终还是在西陲站稳了脚跟。秦人为了在西陲求存,大量吸收了西戎文化,这点虽然受到中原列国鄙夷,但却为此后秦国变法图强提供了文化基础。
至第六代国君秦襄公嬴秦开在位,其一面与戎人和亲,另一方面则加强了与周王室的联系。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于骊山脚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后又护送平王东迁,于是周平王便将王室已经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赐予秦国,秦国至此才正式位列诸侯。
02.从秦文公至秦穆公:历经一百四十余年称霸西戎
作为秦国历史上位列诸侯后的第一任国君,秦襄公最终还是于襄公十二年(前766年)死在了讨伐西戎途中,其子秦文公即位,而秦国也就此开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不仅领土得以迅速扩大,其国家政治建设也日趋完善。
秦文公在位期间,于汧水、渭水的会合地营造城邑,并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山以西,同时设史官以纪事、建刑法以强管理,使得秦人开始定居、耕种,逐渐摆脱游牧习俗。
秦文公后秦宪公嬴立即位,在位期间迁居平阳,攻灭亳戎之国荡社、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并在周桓王帮助下击败芮国,俘虏芮伯万。
由于秦宪公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其子太过年幼,导致秦国陷入了“三父之乱”,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拥立秦出子为国君,十余年后又杀秦出子,重新拥立秦武公为国君。秦武公即位后便将三父等人诛杀,迅速收回权力,在位期间又先后征服、吞并了绵诸、邺戎、冀戎、义渠戎、狄和貘等戎族,并设县管理所占之地,使得秦国势力抵达渭水流域。
秦武公之后秦德公在位,其在位虽仅有两年,但却通过设立伏日、迁都雍城等措施,使得秦国的各项制度具有了一定雏形。
秦德公去世之后,其子秦宣公嬴恬即位,即位之初便碰上了周王室政变,秦德公则选择韬光养晦、安心发展,为秦国赢得了四年发展时间。至此,已经占有关中平原大部的秦国,正式成为西方的新兴强国,但同时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却开始加深,在多次遭受晋国进攻后,秦宣公于前672年向晋宣战,并击败晋军。
秦宣公去世后,传位于其弟秦成公嬴载,秦成公在位三年又传位于其弟嬴任好,这位便是鼎鼎大名的秦穆公了。秦穆公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为谋臣,与晋国联姻结盟,结为“秦晋之好”,从而在晋国默许下先后攻灭梁国、芮国、滑国等。
晋文公去世后,秦晋联盟瓦解,秦穆公本想趁机向东扩张,但却在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两次败于晋国,秦国东进之路牢牢被晋国堵住。无奈之下,秦穆公只好继续强大国力,继续向西发展,先后灭掉西戎所建国家12个(另说20个),拓地千余里。因攻打戎狄有功,周襄王封秦穆公为西方诸侯之伯,秦国遂称霸西戎。
03.从秦康公至秦出公:两百余年的艰难守业
秦穆公称霸之后,因秦国东出之路被晋国堵住,秦国对外扩张空间被压缩,秦国开始进入艰难的守业阶段。在此期间,秦国由于常年与晋国交战,再加上“四代乱政”等内乱,这段时期的秦国极为艰难。
秦穆公去世后,秦康公嬴罃即位,为了对抗强大的晋国,秦国连楚抗晋,时晋灵公顽劣成性,赵盾把持晋政,晋国霸权几欲崩溃,楚庄王遂北上争霸,秦国则屡屡偷袭晋国后方。然而即使如此,由于两国之间的巨大国力差距,秦国仍然是难得一胜。
秦康公后秦共公嬴稻即位(《史记索隐》称嬴貑),在位仅四年,期间曾为救崇国出兵攻晋。
秦共公后秦桓公嬴荣即位,在位期间不恤国政、百姓怨声载道,此时晋国因败于楚国,遂与秦国沿黄河结盟,秦桓公则想趁机联合楚国、翟族攻晋,结果反被楚国出卖,晋国则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大举攻秦,秦国惨败。
秦桓公后秦景公嬴石即位,在位期间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方针,虽曾于前564年和前562年两败晋军,但彼时晋国复强,楚国又退出争霸行列,秦国仍然无力与晋国周旋。前559年,晋国联合鲁国、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等进攻秦国,双方不分胜负。为了避免持续交战,双方最终和谈,于秦景公三十年(前547年)结盟罢战。
此后,历经秦哀公嬴籍、秦前惠公嬴宁、秦悼公嬴盘、秦厉共公嬴刺、秦躁公嬴欣、秦怀公嬴封,除了秦哀公时曾出兵救楚,以及与大荔、义渠交战之外,秦国对外少有战争。在此期间,发生了“三家分晋”事件,其中魏国在“李俚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秦国东部新的强敌,而秦国则在秦厉公后开始陷入内乱,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日渐衰弱。
此后,秦灵公嬴肃、秦简公嬴悼子、秦后惠公嬴仁、秦出公嬴昌在位期间,因地缘关系冲突,秦国与魏国之间开始频繁爆发战争,然秦国由于内乱严重,根本无力对抗,虽然沿黄河修筑工事,却在魏国进攻下连败连退、丧师失地。
不过,秦国虽然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却仍然不乏英明君主,例如秦简公便在继续抵御魏国的同时,积极谋求变革强国,他通过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承认“私田”合法性,一定程度破坏了贵族特权。秦国本就受西戎文化较大,这些改革措施又一定程度削弱了贵族特权,可以说为此后“商鞅变法”的成功奠定了一定基础。
04.秦献公至秦始皇:一百六十余年的强国统一之路
秦出公后,早年流亡魏国的秦献公嬴师隰回国即位,秦国自此开始重回正轨,后经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历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两代,秦国迅速崛起,并不断蚕食东方列国,至秦始皇嬴政即位时,秦国已成傲世天下的超级强国。
或许是早年曾有流亡魏国的经历,秦献公回国之后,便迅速在秦国推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等措施,同时鼓励奖励百姓生子,并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迁入秦地种地、放牧,待之与本国人无异。秦献公时期的改革虽不彻底,但却为秦孝公嬴渠梁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之后,秦孝公嬴渠梁即位(《史记索隐》称嬴曲梁),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实行变法,迁都咸阳、建立县制,开阡陌、奖耕战,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随着魏国衰败,秦国日强,秦国东部压力骤减,这给秦国持续增强国力提供了一定外部基础。
秦孝公之后,秦惠文王嬴驷即位,虽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但却不废商鞅之法。在位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使得秦国国力大增,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嬴驷于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年)自称秦王,从而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位君王。
秦惠文王之后,秦武王嬴荡即位,秦武王在位时间虽短,但其对秦国崛起的贡献却功不可没,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连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尤其是攻占宜阳,可以说为秦国东出打下了一个前出基地。
秦武王之后,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等大战,其重用白起为将,连败三晋、攻破楚都、大败齐国,攻取魏国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败赵军,攻陷西周公国,俘虏周赧王和西周君,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此后,山东六国再也难以对抗秦国,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去世后,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嬴异人先后即位,但这两位加起来执政的时间也仅有四年,其中秦庄襄王在位期间攻灭东周国,并继续蚕食三晋,使得秦国领土继续向东扩张。
秦庄襄王后,秦始皇嬴政即位,对内平定长信侯嫪毐叛乱、除去丞相吕不韦,集大权于自己一身。此后,秦始皇开始向东方六国举起了屠刀,历经十年的统一战争,秦国向东先后攻灭山东六国,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综上,从获封西陲到位列诸侯,再到称霸西戎,艰难守业,进而变法图强、一统天下,秦国历经了三十六代秦君的统治,虽然期间也曾有过昏君和内乱,但总体来说,秦国国君的质量要远超其他列国。再加上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等优势,才使得秦国在历经六百余年后,最终在秦始皇手中一统天下。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襄公得其名,穆公得其实”,秦国立国很晩,至秦襄公时,周平王封其为诸侯,才算有国,还只是虚名,因为周平王给他的封地在岐以西之地,当时为犬戎占领,周平王让他去打,打下来就归他所有,秦襄公至死也没打下封地,又经过秦七代君主170年的努力,至秦穆公时终于拿下了这片土地,成了真正的诸侯国。
那么秦襄公因何得封诸侯,建立秦国的呢?
秦历代先人虽然能人辈出,但始终没有自己的封国。最有名的伯益,本是大禹选的接班人,伯益甚有功,舜赐姓赢氏。但社会发展到公天下至家天下的时代,伯益最终败给了禹的儿子夏启,没有得天下。
赢氏传至蜚廉时,有二子,其一为恶来,还有一个是季胜。季胜这一枝的后人造父,善御,为周穆王驾马车,得封赵城,为赵氏。
而恶来这一枝的后人非子,居犬丘,善养马,周孝王说:“昔日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就是说周孝王让非子有了一个附庸国,采邑为秦,复续赢氏祀,号曰秦嬴。
之后秦成为西戎大夫,至秦襄公时,周幽王宠褒姒,废皇后申后,废申后所生太子宜臼,申后父亲申侯联合西戎犬戎突袭周幽王,周幽王因宠信褒姒,诸侯王都不来勤王护驾,只有秦襄公来了,混战中,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在骊山脚下。
叛乱平息后,众大臣并没有说叛臣申侯什么,因为他手里有一个正宗的太子宜臼,他是宜臼的外公,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宜臼为囯君,宜臼即位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即位,可是都城待不下去了,因为周围所有的地盘,包括西周的发祥地岐山,丰水都被西戎犬戎占领了。
周平王决定东迁洛邑,那也是周成王预备的另一个都城。都城东迁可不是个小事,他的外公申侯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护送。
这时,又是秦襄公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护送天子东迁。一路上人力、物力,还有不断前来厮杀的戎族部落,得和他们厮拼。
周平王对秦襄公的忠诚大为感动,就说,西戎无道,侵夺我岐山,丰水之地,如果你能夺回来,赶走他们,那就把这片土地封给你。
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周平王还与秦襄公击掌盟誓。而且从此秦地位升一格,成为诸侯国,能够和崤山以东中原的鲁国,齐国,晋国,楚国平起平坐,互通使节,互相访问。
虽说周平王给秦国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空头支票,这是周天子开的,而且只要你打下来,就是你的。
秦襄公使秦成为一个诸侯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秦国的开国之君。从秦非子至秦襄公,经过六代秦君与西戎的浴血奋战,秦早就成为西周抗击匈奴的主力军。
秦襄公得到周天子这个封赏承诺,太兴奋太激动了,他要把这个空头支票变成现实,立即着手去攻打这些犬戎部落,他太操切也低估了人家的实力,秦襄公终其一生也没打下任何一个部族,反而战死沙场。
秦襄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文公即位,秦文公是一位有韬略的君主,他在位长达五十年。秦文公即位后按兵不动,休养生息,几年以后带着七百人以打猎的名义向西去侦探找寻,这次“打猎”长达一年。
秦文公走到汘、渭交汇处,就是他的祖先秦非子当年养马的地方停了下来不走了,他看着先人得封崛起的地方感慨万千,他要在这里建立都城。
这里当时是犬戎的天下,各个部族环立,秦文公选择把都城建在这里,就如同选择狼窝,但秦文公就是决心在此,这是秦人的风水宝地。
而且当时的犬戎各部落,各自为营,没有统一的号令,谁也不会贸然对他出手,再加上秦襄公活着的时候建立的外交关系,还有通婚联姻之类,让他们互相以为别族与秦都有关系。所以没有统一号令去打秦的情况下,秦文公在这里立住了脚。
都城建立后,人马陆陆续续都来到这里。这里不是养马的好地方吗?那就养马,不但养马,还要养人,训练士兵,秦文公终于建立起一支膘肥马壮,兵精将足的队伍。
秦文公终于向西戎各部落逐个发起进攻的号角,逐个收拾,逐个赶走,然后一直到达岐山,周天子开的空头支票,在秦文公的手里终于得到实现。
秦文公之后的几代君主没有大的作为,大片的土地依然被西戎占领,直到秦穆公时,才彻底赶走戎族。秦穆公图霸图强,做了西部霸主,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之后秦国几十代君主,始终不忘秦人之志,一直朝着图霸图强的方向奋进,终于在秦王赢政之时统一天下,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在《大秦赋》中,周赧王曾经咒骂秦昭襄王:你个养马的家奴!
从这句话里,我们就能知道秦国的由来了,因为秦国的祖先给周王室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一块封地,也就是秦国最初的基业。
早年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53个都是他们姬姓门人。其他的诸侯国,大多也都是跟着周武王一起伐纣的功臣,比如说姜子牙的齐国。可是这71个诸侯国里,并没有秦国。
一、秦国是打哪儿来的呢?
这就要从一位养马的帅小伙说起了,早年有个叫秦非子的帅小伙,可谓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家里出身也还不错,祖先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
不过传了几代以后,问题就出现了,这家人喜欢跟动物打交道。他的祖先伯益就喜欢跟鸟兽待在一起玩,你别说还玩出了名堂,帮着舜帝驯服了不少鸟兽。可能家养的鸡鸭鹅狗猪就这哥们从野生圈子里给扒拉出来的。
秦非子显然是遗传了祖先的这方面特质,堂堂一名高富帅,居然喜欢和马待在一起,而且特别擅长帮马生娃。
那个年代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秦非子掌握了这项技能以后,立刻受到了万众瞩目一般地追捧。毕竟他养的马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俨然也是马中的成功马士。
周孝王(西周第八位君主)有一天跑到马场参观,发现有个小伙子在给马接生的时候非常卖力,于是喊过来询问了一些养马的常识。
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对答如流,周孝王非常高兴啊,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养马的奇才。所以就把这个小伙子弄到汧水、渭水之间养马去了。而这个小伙子就是秦非子。
秦非子很能干啊,他养马期间,提升了西周的马产量,同时他养的马走出来,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的,那肌肉饱满的程度,显然没少在健身房下功夫。
周孝王是越看越欢喜,所以果断把秦非子封在了秦地,让他延续嬴姓香火。因此秦非子就这么成为了秦国的国君。说起来他们家还真的是周王室养马的家奴。
二、在西戎、北戎的夹缝中,慢慢壮大。
说实话秦地在当时根本就不是什么好地方,这地方是周朝的西北边境,过了秦地就到了西戎和北戎的地盘了。
那时候西戎和北戎都不讲道理,自己不事生产,也没有存粮的概念,一旦没吃的,就骑着骏马南下抢掠,吃饱喝足了,还不忘打包带点回去。
周王室对他们也是十分头疼,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镇压他们,毕竟他们来得快去得也快,根本抓不住。所以秦非子被封在秦地,其实也寄托了周王室的厚望。
这位高富帅,除了要好好养马以外,还要负责一件大事,那便是抵御西戎和北戎的入侵。可以说那日子是真的蛮艰苦的。
秦非子万万没想到,自己本来只是个养马的,现在却要上战场杀敌。从此以后,再也不能跟小动物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了。
秦国的壮大,也正是因为他们跟西戎、北戎有过多接触。秦非子的曾孙秦仲上台后,在周宣王的吩咐下派兵攻打西戎,结果这哥们死在了西戎手里。
秦仲的长子秦庄公继位以后,不忘为父报仇之志,再次出兵西戎,终于将其击败,还顺便拿回了犬丘之地。为此周宣王便扩大了秦国的封地。
而秦庄公的儿子秦襄公上台后,却把妹妹嫁给了西戎丰王做老婆。目的很简单,化干戈为玉帛,用女人作为和亲对象,似乎成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两个大家族联姻都是如此。
但是正是由于和西戎、北戎有过多接触,使得秦国吸取了大量他们那边的作战方式和野蛮文化。这些特点,虽说造成了其他诸侯国瞧不起秦国的现状,可同时也壮大了秦国的军备力量。为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三、称霸西戎,从此秦国成为春秋大国。
秦穆公上台以后,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在秦地为所欲为了,他也想要到中原地区分一杯羹。既然大家都不把昔日的主子周天子放在眼里了,他们秦国为啥还要那么老实呢?
为此秦穆公便打算通过染指晋国的计划,从而进入中原。可惜秦穆公遇到了晋文公这样的对手,所以失去了这一机会。
于是秦穆公便调整了计划,向西发展。他打服了周围各路西戎部落,从此称霸西戎,成为了西边最强大的一个诸侯。
可以说秦穆公时代,将秦国推向了一个高潮。让秦国跻身于春秋大国的行列之中,不过秦国始终被晋国挡着,没有入主中原的可能性。
四、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奋六世之余烈。
秦穆公去世以后,秦国的国力一蹶不振,逐步衰败了下来。尤其是秦惠公时期,50万大军被吴起的5万大军打得晕头转向,秦国也因此真正失去了河西之地。
秦孝公上台以后,吸取了秦国世代衰败的教训,开始启用商鞅变法。这是秦国洗心革面的重要转折点。可以说秦国日后的强大,完全来自于这场变法。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日渐强大。秦惠文王时期,拿下了巴蜀之地,自此秦国国君也能称王了。秦武王时期,拿下了宜阳,设置三川郡,从此秦国有了东出的门户。
秦昭襄王时期,灭掉义渠,打服了赵魏韩楚等国,差点就有了称帝的机会。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时期,攻灭东周国。
最终到了秦始皇时期,终于具备了一统六国的基础。所以说秦国能够一统中原,的确是从秦孝公开始,历代君主们励精图治的结果。
总结:就怕出现败家子,一朝回到解放前。
其实任何一个诸侯国想要崛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你很努力,不代表你的子孙也能够延续这种努力。
比如说秦昭襄王的确很厉害,可是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其实表现很一般,甚至有败家子的潜力,还好他们在位时间加起来不足4年。
秦始皇顺利地接过了太爷爷秦昭襄王的这杆大旗,再次励精图治,这才将秦国带向了辉煌。
参考资料:《史记》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周王朝建立后,分封诸侯,不过那时候并没有“秦”,后来秦国所在的关中地区乃是当年周王室的王畿所在地,那块地是属于周天子的,直到平王东迁,放弃了关中。
本来的秦人,世代镇守西戎,周孝王的时候被分封在了天水,西周时代的秦君乃是大夫,直到后来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因此被正式册封为诸侯,开始了崛起兴盛的道路。
典籍记载之中,秦人的先祖首领叫“秦非子”,这位秦非子乃是伯益的后代,商朝重臣恶来的五世孙,西周刚建立的时候,尚且没有秦国,那时的秦人都在西陲为周王室养马。
因为马养得好,直到西周第八位君主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期间,秦非子受封在了天水,但他的封地不到五十里,而且只是个附庸,不算诸侯,连上卿与大夫也不算。
秦人所在的地方,周围都是戎狄,因此常年需要对抗作战,公元前821年的时候秦庄公击溃西戎,凭借功劳被当时的周宣王册封为大夫,这时候的秦国,依旧不算是个诸侯。
直到公元前770年,西周没了之后平王东迁,那时的秦襄公派人护送有功,因此被周平王正式册封为诸侯,直到这个时候,秦国才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算是名正言顺了。
秦穆公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周平王东迁的时候,放弃了关中的宗周之地,将被兵燹破坏得一塌糊涂的旧王畿,都做了顺水人情,赏给了秦国人,秦国因此大规模东进。
得到关中之地,成为了秦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经过数百年的征战努力,秦国在后来的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最终横扫六国,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开创了大秦王朝,一统天下。
整体来说,秦国起初的条件都很不好,起点很低,可历经数百年,笑到最后的却还是这个起于西陲荒僻之地的国家,而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尚武善战,虎狼之师
秦国所在的地方远离中原文明,因此常被当时自恃正统的中原诸侯瞧不起,甚至本身就被瞧不起的楚国,也对秦国侧目以待。
相对来说,秦国的文化发展的确不如其他各国,但秦人却也有个优点,那就是骁勇善战,毕竟秦人在与西戎的混居环境下生存成长,本身就习惯了刀口上求生的日子,战斗力惊人。
从秦国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开始,因为生存的需要,秦人就在不断与西戎战斗,而其他诸侯虽然也打来打去,但都无法与秦国人的那种程度相比,这造就了秦人的性格。
商鞅变法之后依旧保持了秦人的这种风尚,而且进行了强化,以至于后来山东六国都将秦国铁骑称作是虎狼之师,畏之如虎,这为秦国横扫六合奠定了深刻的基础。
第二,天时地利与人和
秦国刚开始的环境条件,真是一言难尽,山东六国任何一个,条件都没那么糟糕,最难讲的韩国虽然很小,又在四战之地,但土地肥沃又有铁矿,也竟然还跻身七雄之一。
让后来的秦国得以崛起的关窍,就在于得到了关中,古代的时候关中沃野千里易守难攻,是极其理想的地方,秦国占了这块风水宝地,也就获得了极其巨大的对列国的优势。
秦惠文王时代,秦国拿下楚国上庸、从魏国手里夺了河西,更是拿下了巴蜀之地,这对秦国也就意味着对列国居高临下,不仅有了绝对的战略优势,而且有了稳定的大后方粮仓。
环境条件具备之后,秦国更加幸运的是,接连几代都是贤能君王,战国时代的秦国君王当中并无一个不堪之才,反而个顶个儿的出类拔萃,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没有的优势。
第三,变法图强,占据先机
战国时代,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原本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变法运动,希望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以谋求主动。
然而,山东六国的变法,都并不彻底,这些根基深厚的老诸侯们,旧贵族势力庞大,变革触动的利益群体太多,因此难以彻底,而秦国的“年轻”“家底薄”,反而成了优势。
在秦国多位君王的鼎力支持之下,商鞅变法得以顺利推动,即便日后商鞅被车裂,但他留下的变法内容却还是被保存,秦国经历阵痛之后,急速发展,获得了对列国的巨大优势。
其实从秦惠文王时代开始,秦国对列国的优势就已经非常绝对,变法让秦国成为诸侯中的一个异类,但也让秦国的实力大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的秦国,最终获得了胜利。
第四,此消彼长,是必然也是偶然
秦国与六国后期发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变法的问题,秦国变法得罪了大量旧贵族,但同时崛起了更多新贵族,他们让秦国获取了更加新鲜的活力,这与六国截然相反。
在秦国,所有的功劳与地位都要靠自己争取,这给了更多人出人头地的契机,这也是为何战国时代六国人才纷纷前往秦国,使得秦国实力猛增的最主要原因。
战国时期,秦国不断强大起来的同时,其他六国纷纷遇到了巨大的难题,比如楚国在楚威王之后急速衰落,韩国的长袖善舞走到了尽头,齐国屡屡见利忘义,反而弄巧成拙。
最终一统天下的是秦国,这其中有很多必然当然也有不少偶然,秦国是幸运的,绝大多数的障碍都被秦国化解,而六国就没这么好命,直到嬴政时代,大秦彻底取代周王朝。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秦人的源头说起了,这可需要有点耐心哟。
秦国是上古“三皇五帝”时,“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伯益的后代,舜帝时,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伯益在舜、禹两代都得到了重用。
伯益不仅治水有功,而且还会驯养鸟兽,据说我们今天的鸡鸭鹅猪狗等家禽兽就是伯益开始驯服的,舜帝就赐他为“赢”姓,这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夏朝末年,夏桀昏庸,人们纷纷归顺商汤,伯益的后人赢费昌也归顺商汤,为商汤架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赢氏在商朝快速发展。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周武王伐纣,赢费昌后人飞廉和恶来父子,都是辅佐纣王的得力大臣,一个自杀,一个被武王所杀,恶来的后人就迁移到了西部边陲戎人境内。
从伯益驯养家禽鸟兽开始,赢氏一族靠技艺吃饭靠技艺发展靠技艺赢得国运的传统一直传承并发扬光大。
赢氏的优秀基因使恶来的后人在西部边陲并没有消沉,而是一方面与野蛮骠悍的戎人进行斗争求生存,并锻造了赢人勇敢尚武的精神;另一方面,学会了养马骑射,驾驶战车,这可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高贵职业。
周穆王时,赢氏又出了一个会驾战车的造父,为穆天子驾车南征北战,巡游天下,造父因功被周穆王赐封赵城,就是今天山西洪洞县,这也是赵姓的由来。
造父的侄子大骆这时迁移至犬丘这个地方,大骆之子赢非子善养马。周孝王时,为抵御北边的戎狄,在汧水渭水养殖大量的马匹,就命赢非子来做养马官。周孝王因非子养马有功,就把非子封在了秦地(今甘肃天水)。
秦国就这样建立了,赢非子就是秦国的祖先,也是秦国的第一任国君。可以说,秦非子是改写中国历史走向和赢氏历史的人物,而周朝就灭在这个养马官后人的手上。
但这时的秦国还不是诸侯国,只相当于周朝的大夫级别,所以也被称为“西陲大夫”,中原各诸侯国是瞧不起的。但英雄不问出处,秦国发奋努力,大力学习吸收西戎文化,为后世的变法图强打下文化基础。
到了第六代国君秦襄公时,国力得到很大发展,一面与戎人和亲,一面与周王室发展关系。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破周朝国都镐京,并把周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这时,秦襄公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秦襄公护驾有功,周平王给了两个赏赐:一是把岐山以西土地赐于秦国,二是把秦封为诸侯。从此,秦国终于取得和中原诸侯国平等地位,秦襄公就成了诸侯国秦国的第一任国君。
虽然说周王把岐山以西土地赐给了秦国,但这些土地都在犬戎手里,周王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让秦国去向戎敌争夺呀。秦襄公却很高兴,从此,秦国就开始了征战戎敌争夺歧山以西土地的漫长岁月,到秦穆公时,包括襄公在内,先后有三个君王战死在与犬戎的征战之中。
秦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每个君主都为秦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就是这样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这时的秦国,在中原诸侯国眼里,依然是弱国,是缺少教化的蛮夷之帮,备受排斥打击。但秦文公并不在意这些,在位50年,至少干了三件大事:一是发展经济,把国都从甘肃迁往陕西的宝鸡渭水一带,靠近中原先进国家,你越看不起我,我越要向你学习先进的文化和农耕技术,秦国经济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二是开疆扩土,壮大国力,开始征战西戎,经过十几年的战争,终于夺回关中歧山之地,报了杀父之仇,奠定了秦国的版图;三是教化百姓,刑法治国。设置史官,向国民灌输中原先进思想文化和农耕技术,提高国民素质,同时刑法治国,为后世秦孝公商央变法开了先河。秦国的国力因此大增,可以说,秦文公是秦国向东扩张争霸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而真正让秦国挑战东方大国,为春秋战国时秦国称霸中原进而统一天下奠定坚实基础的是秦穆公(公元前659-前621在位)。穆公实行东进中原和称霸西戎两项战略,首先是招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用五张羊皮招来五羖大夫百里奚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百里奚、蹇叔、伯乐以及戎人由余等纷纷来到秦国,穆公在政治上开了秦国客卿制度之先河,文臣武将大展身手,终于在王官之战打败东方第一强国晋国;然后西向由强到弱次递收服了十几个西戎国,开疆千余里,大大震动了周王朝和整个中原各国;穆公在军事上“短兵相接”的改革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早了几百年,不得不说,这也是秦人学习戎人文化、与戎人斗争的经验总结。
到了战国时代,列国兼并,变法图强是各个有野心的诸侯国的共识,但秦孝公实行的商央变法最彻底,其它诸侯国的变法很多半途而废。通过商央变法,秦国真正强大起来,为最终由秦统一天下作足准备。
从秦国的历史发展我们看到,秦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是经过几百年的打拼努力得来的,由开始的西部边垂蛮夷之帮备受歧视的“西垂大夫”,到挺进中原历经磨难终成霸主进而一统天下。秦人不怕失败,敢于与强国过招,越挫越勇;秦人不怕歧视,虚心向学,招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秦人身处边垂,戎敌环视,却炼成了浑身肌肉,锻造出了勇猛果敢的尚武精神,一代又一代秦王既韬光养晦、善于攻略,又敢于突破旧制樊篱,大胆革新变法图强。相反,那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中原诸侯国却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十分平庸,个别侯国象郑庄公、宋襄公也曾参与争霸,但大多昙花一现,最后只能落得被消灭的命运。
由是观之,由秦国统一天下,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