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谁的贡献更大?
⇣☓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谁的贡献更大?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南北割据的历史,终结了中国北方汉人差点被鲜卑化的危险,创建了“三省六部”政治制度和影响中国历史一千多年的封建科举选人用人制度,取消了中国自先秦以来许多肉刑和酷刑,制定了比较文明和进步的《开皇律》和《大业律》,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社会司法文明,开凿了促进中国南北经济发展的京杭大运河。
唐朝的建立,则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了鼎盛,让中国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富强的国家,扩大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让世界记住了唐人和长安。
李世民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坚持以人为本(民为水、君为舟),继承和完善了隋朝许多好的制度与做法,举贤纳谏,纠偏正错,使初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开明和最开放的王朝,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应该说,隋朝的建立,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唐朝的繁荣离不开隋朝打下的基础。
シ⊱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谁的贡献更大?
从皇帝个人的历史功绩看,隋文帝杨坚功莫大焉,他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历史,再一次实现了大一统。
南北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陷入五胡乱华的悲惨局面,北方汉人几乎遭遇赶尽杀绝之厄运。多亏有大半个汉人血统的冉闵"杀胡令",将残暴之极的羯人等杀尽,才扭转了北方局势,保住了北方华夏文明重获得了生机。
杨坚统一天下后,实行了一系列安民恵民政策,农业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粮仓之丰足是足可以供应几十年。这为未来的大唐王朝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改革了选拔体制,实现了"科举制",让天下所有读书人有机会应试和出人头地。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体制改革。为普及教育、文化发展、选拔人才等,都有巨大促进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科举制,推动了天下读书人的学习热情和社会风尚,才为大唐诗、大宋词和唐宋散文,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氛围。
隋朝开启了"大运河"工程,将南北所有水系联结在一起,对南北经济的空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做为隋朝的替代者,大唐王朝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特别是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帝国的伟业。唐朝中前期是全世界最繁荣、最强盛的东方大帝国,连日本也是武则天女皇亲自授予"倭奴"之国,中亚、东亚等藩属国无数,天下莫不仰之。
隋朝建立了头功,但因朝代年短,没有建立的更大的历史功绩,是十分令人扼腕长叹的。如同秦汉一样,隋唐也是华夏高度文明的辉煌壮丽的篇章,令人心潮澎湃,遐想无尽!
♡➺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谁的贡献更大?
隋朝和唐朝做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对历史的发展和传承都有不同的贡献,若论谁的贡献最大,可具体分析一下。
一,隋朝为隋文帝杨坚所建立。他结束了自西晋以来历经一一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分裂混战局面,使国家重新得到统一。
1,在王朝体制上,首开内阁负责制一一三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一直被后来的朝代沿袭。
2,开凿了人工大运河,兴修水利,使漕运达到鼎盛时期。。
3,首开科举取士制度,使寒门学子有了致仕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然至二世杨广,残暴无道逼得民反,隋朝只存在了37年,有点可惜。
二,唐朝沿袭隋制,一步步发扬光大,还不断创新。
1,历史上的盛世并不多,而唐朝就占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两个时期。
2,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经济繁荣,军事强大。万国来朝的壮观场面给后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文人、庶民的生活环境宽松自由,做为中华瑰宝的"唐诗"不仅影响中国一千多年,至今还享誉世界。出了众多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大家。
两项对比,享国239年的唐朝贡献最大。且影响力最深。至今一些仿古的服装被称为唐装。而国外华人聚居地则被称为"唐人街",己说明了一切问题。
↯╞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谁的贡献更大?
谢邀。隋唐时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 。
隋文帝创造的隋制,也为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所遵循。仅仅三省六部制这一政治组成,就直到帝制快终结时代依然存在。他的余荫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惠及后世数千年。
可以说,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承了隋朝的恩惠,隋朝之后,南北漕运成了中国水路运输的经济命脉。
大隋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等。
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于公元617年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后定都于此并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唐朝。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其亲手射杀太子李建成,成为皇位继承人。两个月后,李渊自知大势已去,遂禅位于李世民。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被西域诸国称之为称之为“天可汗”。
唐初,在经历了隋末战乱后,整个国家可谓是民生凋零、一片狼藉,李世民接手后,他以自己非凡的能力把国家变得空前繁盛。
唐朝历经两百年之久、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成就最大,开创了大唐第一千古盛世贞观之治,他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又开创了前期辉煌显赫一时的开元盛世。因此两朝相比,唐朝李氏贡献更大、成就也更高。
≅♂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谁的贡献更大?
唐朝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隋朝。这是无可争辩的。
但,客观地比较贡献,或许大唐就要稍逊一筹了。
怎么比喻呢?
隋朝开创了帝国先河,然后告诉唐朝你照我抄作业就行了。唐朝的确把作业抄了,而且抄的过程中还有创新。
但是,大唐抄得太马虎,有些地方抄得不够彻底。而正是因为抄得不彻底,所以规定动作不足、只能自选动作来补,而补得却不怎么样。
先说一下,大隋给唐朝布置了哪些作业。
一个是府兵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这三个制度根本就没法分开。虽然一个是军事制度、一个是土地制度、一个是财税制度。但,这三个制度,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任何一个出问题,其他两个肯定出问题。
先得有均田制,这样老百姓才能固定在土地上。而只有老百姓固定在土地上,你才能编户齐民。于是,府兵制也就知道向谁征兵了,于是租庸调制也就知道向谁收税了。所以,均田制是根本。
再是府兵制,没有府兵就没有力量,主要是军事动员的力量。想都不用想,没有这个啥也没法玩,什么土地制度、什么财税制度全都白瞎。胡人马刀过境,你怎么办?你还能均田和租庸调吗?
然后是租庸调制,别小瞧这个制度。有兵了、也有民了,但总得有官僚行政来治理吧?官僚行政的核心就是钱从哪来、钱到哪去、钱怎么来和钱怎么用。围绕钱的问题,才能建立官僚体系。游牧胡人的凝聚力弱,弱就弱在没有官僚行政,而其根子就是没有解决好钱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你大体就可以做这样简单的理解。中间还有各种弯弯绕的细节,但取其纲领就行,细节问题遇到了,都好解决。
中书省和门下省,是怎么回事?类比明朝做简单比喻,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一个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都是内廷机构,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秦朝和汉朝都没有这个机构,但是汉武帝开创内朝制度,用来跟丞相夺权。之后,内朝的权力就越来越大,外朝就听喝搞执行就行了。
实际上,这就是皇权与相权之争。但争来争去,皇权也争不过相权,因为相权是整个官僚系统的代表。一个皇帝面对满朝文武百官,你怎么争?所以,慢慢地,内朝变外朝,只不过换了名字、换了人马。以前叫什么侍中,现在叫中书、门下;以前是将军和宦官,现在是大臣。
但,这两个制度有效地分解了相权,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变弱了,也可以说独裁的成分更重了。所以,隋唐一群宰相,都不及秦汉一个丞相更牛。原因就是相权被分解了。
第三就太多了,所以不再详细论述了。
唐朝的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和唐六典等各类法律,就是抄得大隋开皇律。隋朝有科举制,唐朝也有科举制;隋朝建洛阳,唐朝就东都;隋炀帝万国来朝,唐朝也外国来朝。等等,隋朝干什么,唐朝就干什么,所以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就是一脉相承,没有颠覆更没有革命,完全就是父死不改乃父之志。
不仅抄制度、抄设计,而且还抄战略。大隋四征高句丽,隋文帝一征、隋炀帝三征。而大唐则是五征高句丽,唐太宗三征、唐高宗两征。隋唐帝国的心结,就是一定要把高句丽给灭了。
隋文帝八道反击突厥,唐太宗五道反击突厥。隋炀帝跃跃欲试要开拓西域,大唐也一个路子,非要把西域拿下来。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要让政治中心离开关中;大唐也是一个套路,从武则天时期就开始这么干了。只不过后来赶上安史之乱,没干成罢了。
所以,大唐就是一直在抄大隋的作业。但,为什么说抄得不彻底呢?
财税制度就没抄彻底。
在隋朝,老百姓逃税是不可能的。县官到任,就把老百姓一个一个地抓到县衙,给你画像、给你登记。这就是所谓的“大索貌阅”。你别以为这会让平民百姓有多难受,最难受的是豪族。因为有钱人才是逃税的主力军。“大索貌阅”之前,搞得是清丈土地,一亩一分都不能放过,全部统计在册,然后就是谁也不能逃税。所以,即便是大隋灭了,大隋的粮食和钱还有的是。
但,唐朝是怎么玩的?唐朝不敢得罪豪族和贵族,所以清丈土地和编户齐民就搞得不彻底。因此,大唐就一直缺钱。怎么解决缺钱呢?不给钱但给政策,成了大唐的财政指导原则。
你当官不是没工资吗?给你一块地,你去租地。你办事不是没钱吗?给你一笔钱,你去放高利贷。正规财政搞不了,大唐就一直搞不正规的财政。后来,打仗没钱了,怎么办?特别是缘边的一批职业军人,你怎么养活?在不给钱但给政策的指导下,大唐开创了节度使制度。这是大唐的创新,节度使不仅拿着天子符节,而且上马管兵、下马管财。管财就够了,管财基本上就等于管官、管民了。
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首先的前提是他能造反,得有实力造反。范阳军雄冠八镇之首,清河粮仓号称天下北库。要兵有大唐最强的精兵、要钱有大唐最富的北库、要地有大唐的经济中心河北。有这个大前提,但凡加点儿野心,造反都是大概率事件。
权力核心的继承制度一直就是战争。
从唐高祖李渊到唐肃宗李亨,就这一长串皇帝中,就没有一个是平平安安实现权力交接的。不是太子造反了就是太子被废了,从李世民之后,大唐的太子就一直挨收拾。原因就是继承制度,一直就没搞好。
隋朝就搞好了吗?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间,是平稳交接。这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出问题。隋炀帝各种残暴、各种黑历史,你都可以认为是唐朝人编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自己的合法性。
唐朝为什么死活也搞不定这个继承问题?历史偶然是一方面,武则天女皇称帝,就只能说是偶然了。但关键是唐朝的权力斗争一直非常激烈。豪族们一伙势力、宗室们一伙势力、太子还要插入一伙势力,后来还有节度使们一伙势力。这些势力打来打去,不乱才怪。每一个唐朝皇帝,基本上都是刀尖舔血上位的。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经历了三场政变才当上皇帝。别说不相信大臣,就是连亲儿子太子,也不相信。但隋朝却简单得多,基本上就是皇帝和关陇贵族斗智斗勇,大体上还能维持和平局面。
朝堂风气的急转直下,这是一个问题加问题的结果。
大唐死活解决不了财政问题,因为作业没抄彻底。但是,国家运作就得花钱。于是,朝堂上逐渐形成了两股势力,在玄宗朝最清晰,一伙是贤相集团,姚崇、宋璟这些人,国家没钱,那就节流,用省钱解决财政问题;一伙是聚敛集团,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人,国家没钱,那就开源,用聚敛解决财政问题。这两伙人逐渐泾渭分明了,谁也说不服谁,那就开干,各种朝堂斗争也就上演了。
特别是在李林甫时期搞了大清洗运动,打击了对手但也伤了大唐的元气。因为杀人杀太多,所以李林甫之后没有合适的宰相了。而朝堂风气,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急转直下了。以前朝堂落败,当不了宰相还能当个节度使,为大唐守守疆土。但是,李林甫之后,当不了宰相就得死,你这谁受得了。所以,李林甫以后,大唐的权力斗争,目的不是把人赶下台而是把人整死。
大隋的朝堂风气就好吗?也说不上好,但主要是皇帝跟大臣斗。具体是从隋炀帝开始的,重用无根无底的寒门子弟,甚至南朝降臣,以取代和对付关陇贵族。这期间没啥党派之争,主要是皇权与相权之争。所以,矛盾的双方是皇帝和朝臣,酷烈和杀人也有,但还不至于搞到清洗的程度。
最后总结:功过是非只能见仁见智。
虽然大唐抄作业抄得不彻底,但大唐吃苦耐劳、雄心万丈,不仅快速实现统一而且成就了盛世大帝国。所以,这一点来说,大唐是足以傲视中国历史的:你们谁也不如我。但是,就开创性来说,大唐比大隋差了许多。
而大隋的贡献就止于制度和战略层面的开创性吗?
还有一个更实际的贡献,就是大运河。如果没有大运河,那么唐朝的统一就不会那么快。正是大运河沟通中原和江淮,于是中原王朝的控制力才能最高效地拓展到南方。同时,没有大运河,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根本就扛不住安禄山河北势力的冲击。打仗打钱,后期大唐拿什么续命?就是江淮财源给它多续了150多年的命。江淮财源是造血基地,而输血主动脉就是大运河。
所以,除去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不论,大隋的贡献要更大,只不过掩盖于自己的二世而亡和大唐帝国的光辉灿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