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后,袁绍在河北还有很多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输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在河北还有很多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输了?
很多人以为,官渡之战就是袁绍的终级归宿了。其实并不然,官渡之战的失败,对袁绍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并没有动摇袁绍的根基。
虽然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得轰轰烈烈,后世也被评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但在袁绍这里却是小事一桩。
那又是为什么,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很快就灭亡了呢?
说到底,其实是缘于袁绍在继承人选择上的一个错误决定!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在整体实力上,确实从原来的压制曹操,变成了旗鼓相当,也丢了一些地盘,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还是占有北方相当大的地盘的,人口也非常多,并且,袁绍对百姓不错,史书上说袁绍素有德政。
因此,袁绍虽然败了密度之战,但是自己没啥事,在当时的社会,失败是常有的事,包括刘备,包括曹操等人,那个不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爬起来的。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了再爬起来吗。
袁绍自然也是这样,他虽然官渡之战失败了,但是他的根本还在,所以此战以后,他也没当回事。
由于官渡之战时,内部有了一些纠纷,所以冀州各地有几处叛乱,于是袁绍又在官渡之战后的两年间陆续平定了辖区内的几处叛乱。
这个时候,如果袁绍不死,他仍然是让曹操寝食难安的对手。
只是可惜的是,袁绍忽然发病,病死了(可能和东汉末期的全国性瘟疫有关)。就这样,袁绍的事业戛然而止。
按理说,袁绍死了有什么啊,袁绍还有儿子啊,袁绍的儿子们还能继续继承老爹的遗志,和曹操干啊。
但是,让很多人可惜的是,袁绍死的时候,没有正式指定接班人,结果就留下了祸患。最终导致袁绍家族的整体灭亡。
原来啊,袁绍有三个儿子。按正常的法度来说呢,接班人应该是嫡长子袁谭,但可惜的是,袁绍并不喜欢这个大儿子,他更喜欢小儿子袁尚。因为袁绍貌美,并且是自己最喜欢的小老婆生的。于是,袁绍就一度刻意培养袁尚,想把他捧为接班人。
要说中国古老的嫡子长继承制,虽然教条,虽然很没道理,但是存在即合理,毕竟还是一个延续了上千年的制度,还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自然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袁绍非要和这个得到了大多数人验证正确的模式做对,那自然好不了,我们翻看历史上,小儿子继位的,好像最后成大器的不多。
其实袁绍就算让小儿子继位,那也没什么问题,只要他明确的下一道诏令,明确自己死后由袁尚即位那也行了。
可惜的是,袁绍没有这么说。他啥也没说就撒手人寰了。
于是,围绕着权位的争夺,就在袁谭和袁尚之间展开了。袁熙是老二,即没得到老爹的特别喜爱,也不是法度明确的继承人。他倒是老实,没有参与权力的争夺。
但大哥和三弟之间争权,老二袁熙能躲得开吗?显然不可能。
袁绍死后,按照一般的礼法,袁谭就等着即位了。他自己也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就要成为新的冀州之主了。
但他却没想到,这中间,小人开始做怪了,逢纪,审配因为之前得罪过袁谭,担心袁谭即位对自己不利,于是矫诏,奉袁尚为嗣。
就这样,不甘心的袁谭,自称车骑将军,驻扎在黎阳。
如果此时,袁绍的部众以及袁谭,自此就围结在袁尚的周围 ,那袁家的事业,还是有可能继续光大辉煌的。
但俗话说,没有永恒的亲情,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袁谭看来,亲情算什么?
袁谭开始琢磨着怎么样干掉自己的弟弟。这时,还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的拱火作用。那就是三国里最大坑主谋士郭图。
郭图本是袁绍的谋士,在他的一系列谋划下,袁绍顺利地在官渡之战中败了。
但是郭图却没事,袁绍死后,他做为袁谭的嫡系,跟在了袁谭的身边。这时,他开始给袁谭出馊主意了。郭图对袁谭说,你爹啊,当年把你过继给袁基(袁基是袁绍之兄,无子,之前袁绍曾把袁谭过继给袁基,袁基后来被董卓杀害),就是现在扶你弟弟的审配搞的鬼,这家伙,你看,现在又把你弟弟扶正了,把该是你的位置给抢了。
袁谭一听,有道理。这个位置应该是我的啊,我得夺回来。还有审配这家伙,我得干死他。
于是,带兵去攻打袁尚。兄弟二人正式反目。于是,二袁在河北杀得天昏地暗,曹操则在后边吃瓜。看好戏,行渔翁得利之实!
袁谭打袁尚,结果让他郁闷的是,输了!
这怎么办?郭图又开始出主意了,郭图说啊,现在啊,莫过于联合曹操,去打袁尚。曹操多厉害,你爹都干不过,让他去打袁尚,那还不很容易。
袁谭一听,对啊。就这么办,马上派人给曹操示好。然后让曹操带兵去打袁尚。就这样,袁谭就投降了曹操。曹操呢,趁机包围了袁尚,开始攻打袁尚。
曹操攻打袁尚,袁谭也攻打袁尚,袁尚很快就不行了,兵败,跑到了弟弟袁熙那里。
袁谭得了袁尚剩余的部分兵马,地盘,自以为得计,然后就反叛了曹操。
曹操一看,呵,小子,和我玩花活。你还嫩点。随后率兵进攻袁谭。把袁谭打败,杀死了袁谭。
当然,最后曹操也顺便把他的那个准卧底郭图杀了。
在这几年的二袁内耗大战中,把袁绍苦心经营的那点家底折腾得差不多了。
袁谭是死了,袁尚的袁熙也好不到那去。时间不长,看着袁尚大势已去,部下也开始叛变。袁尚,袁熙很快地就兵和地盘都没了。
于是二人跑到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乌桓这里。但是曹操随后也顺着他们的脚印追了过来。打败乌桓部队,把乌桓的单于蹋顿直接给斩杀了。
袁尚的袁熙继续逃跑,又跑到了辽东公孙康这里。二人本来还想着耍点小聪明,干掉公孙康,夺了他的部队和地盘。结果是,公孙康见到二人来,也没废话,直接把他们抓住,砍了人头送给了曹操。
就这样,袁绍苦心经营几十年攒下的家业。北方最大的地盘,在二个儿子的自己折腾下,赔光了,整个家族也遭到了灭顶之灾。其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源于袁绍的暧昧的态度,以及他没有指定接班人导致的!
❏◑官渡之战后,袁绍在河北还有很多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输了?
感谢邀请。
袁绍坐拥河北四州,虽然在官渡之战战败,但是底蕴犹在,完全可以在与曹操争雄,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军队质量的下降。
官渡之战的失败同样造成了大量河北精锐之士的损失。曹操的军队一直以来就是以精锐悍勇著称的。因此虽然河北军队数量众多,但不是曹操对手。兵在精而不在多。
第二,官渡之战失败的阴影存在。
官渡之战的失败直接造成了那些回到河北的败军心中的阴影。就算领导人尽可能的贬低曹军,但是在败军的影响下,肯定对曹军还是有着畏惧的心理。
第三,人才的损失。
官渡之战中袁绍前前后后损失文臣武将不计其数。高层官员都失去了很多,颜良、文丑、沮授的死亡,张郃、高览、许攸的投降,而曹操的主要将领都没有损失。此消彼长之下。缺乏勇将的带领,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
第四,仍旧不够重视曹操。
袁绍虽然经历官渡失败,但是认为曹操远远不是他的对手。而且在河北之地,主场作战,袁绍更加具备优势,就是这种不重视下,中了曹操的计谋,又一场大败使得袁绍再也起不来。
袁绍败北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一败再败,最后郁郁而终。
Ⓕ☏官渡之战后,袁绍在河北还有很多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输了?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按照史料的记载,官渡之战并没击溃袁绍的真正实力,只是打击了袁绍军队的锐气,实际上袁绍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害,真正使得袁绍势力瓦解的是袁绍去世后,袁绍的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为了争夺袁家继承人的位子大打出手,使得曹操渔翁得利,最终攻取幽青并冀四州之地,最终占领河北。袁绍只是输了官渡战役而已,袁绍的整个实力并没有瓦解。这才是原因所在。
官渡之战发生在建安五年在官渡(公元200年),袁绍率领大军直逼汉献帝所在的许昌,曹操被迫防御,双方最后在官渡发生决战,袁军在乌巢的军粮被曹军偷袭,而大将张郃临阵倒戈投降曹操,直接导致袁军崩溃,袁绍大败,袁绍和长子袁谭单骑渡过黄河,逃回邺城。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坑杀袁军投降的军士,《汉纪》说八万人。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虽然失败,但是元气未伤。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统治下的冀州发生了很多郡县献城池投降曹操的情况。袁绍的统治岌岌可危,在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曹操和袁绍再次在仓亭攻破袁绍的军队,袁绍被打败,但是袁绍收集残兵前去攻打投降曹操的郡县,最后平定这些发生叛乱的郡县。而且袁绍指挥刘备前往汝南,联合汝南的黄巾军军余部龚都等人,曹操先派蔡扬攻打龚都,但是蔡扬无能,被打的落花流水,最后是曹操亲征,龚都,刘备被打败,刘备前去投奔刘表,而龚都逃亡。在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到袁绍的实力尚存,已经开始准备袭扰曹操后方的安全,汝南靠近许昌,刘备,龚都的动作对于曹操的威胁很大。
但是袁绍自官渡之战后就生病了,病的很重,史书记载袁绍发病的时候,会呕出鲜血。在建安七年(202年),也就是官渡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五月袁绍没有承受住病痛的折磨,在邺城去世。留下的一个稳定的河北四州土地,但是他临终前都没有选择好谁做他的继承人,这导致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的火并。
袁绍宠爱幼子袁尚,让袁尚留守袁氏的大本营,让长子袁谭前去镇守青州。美其名曰看看各个孩子的能力怎么样。并且把外甥高干封在并州,中子袁熙封在幽州。袁绍手下的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审配、逢纪与袁尚成为一派,而辛评、郭图与袁谭做一派。袁绍去世后,没有说明谁做袁氏的继承人,当时的袁氏的大臣认为袁谭是长子,应该拥立袁谭。但是审配等人害怕袁谭继承袁绍的基业后,作为袁谭的一党的辛评害自己,审配于是奉袁尚继承袁绍的位子。等袁谭来祭拜父亲袁绍时,没有人支持袁谭,袁谭自立为车骑将军,袁谭和袁尚发生矛盾,而在黄河以南的曹操抓了这个契机,一举击溃了袁氏兄弟,占领幽并青冀四州。
曹操于是在袁氏兄弟内斗的时候,发兵前去攻打袁谭和袁尚,袁谭和袁尚就放下争斗前去防御曹操,袁谭在黎阳驻军,但是袁尚害怕袁谭,于是让逢纪带着一点士兵前去援助袁谭,袁谭请求再给一点,审配等人权袁尚不要给,袁谭在前线听闻这个消息大怒,一气之下杀了逢纪,随后曹操渡过黄河攻击黎阳的袁谭,袁谭打不过曹操,再次请求增兵支援,袁尚此时害怕给袁谭军队过多,袁谭会吞并自己。袁尚的办法是自己带着部队前去增援袁谭,让审配守住大本营邺城,在黎阳的战争一直打到建安八年,最终袁尚大败而归。曹操用郭嘉之计退兵,让袁氏兄弟内斗,果然曹操退兵后,袁谭和袁尚又因为军队问题大战,袁谭败退,袁尚趁着机会想要赶尽杀绝,袁谭最后求援曹操。
建安八年十月,曹操再次渡过黄河,袁尚才回师救助邺城,袁谭得以有喘息的机会,但是二子相争使得袁绍的故将大批投降曹操,袁军的人心散了。
建安九年二月,袁尚再次发动大军攻打袁谭,曹操趁着机会读过黄河偷袭邺城,袁尚回师救援,在邺城外被曹军大败,袁尚投奔哥哥袁熙,邺城守军人心沮丧,最终被攻破。袁谭收集袁尚的残兵,与曹操大战,但是也是一败涂地。建安十年,袁谭在南皮战死。袁熙和袁尚为部将背叛,逃出幽州,前往辽东,此后被公孙康所杀。至此显赫一时的袁氏彻底灭亡。
☿✧官渡之战后,袁绍在河北还有很多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输了?
曹操没有那么坏,在当地得民心,一句话袁绍不得民心
☚➙官渡之战后,袁绍在河北还有很多部队,为何最后还是输了?
哦哦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袁绍攻灭公孙瓒,因此占有幽、并、青、冀(四州,地广人众,兵精粮足,气势甚盛,是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大的割据军阀。同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准备南下一举攻灭曹操,官渡之战开始。
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鏖战,最终以曹操斩杀袁绍方七八万军队、大获全胜而告终。都说这场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但作为进攻方的袁绍虽然遭到很大打击,但并没有失去什么地盘,实力依然强大。可为何两年后,袁绍一病而死,几年后,其所占四州全部被曹操吞并。
这一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整饬辖地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上旬,从官渡狼狈逃出的袁绍父子,渡过黄河,到达冀州南大门黎阳县(今河南省浚县东)地界。惊魂未定的袁绍只能在黎阳进行休整,然后跑到了自己的大本营邺城。到了年底,袁绍逐一稳定了河北境内从官渡逃散的将士亦纷纷来归。袁绍的元气虽然大受伤损,河北四州的统治秩序却是基本恢复宁静了。如果袁绍稳扎稳打几年,估计会很快恢复的。
但曹操可不这么认为!
仓亭再败
官渡大胜之后,曹操挥军北上跟踪追击袁绍,一直追到黄河南岸边方才停步。因为士兵过于劳累,曹操决定就近驻扎。曹操留下一部分军队守卫许都,自率主力军团取道东北,前往兖州东平国寿张县以西三十里,一处名叫安民(今山东省梁山县北)的地方去“就谷”。此地距离仓亭(在今山东省阳谷县北)仅有百余里路,而仓亭是黄河下游之要津,距离邺城也不远。袁绍得知后,也整饬兵马,准备在仓亭与曹操再战!
建安六年(201年)初夏四月,曹操直指仓亭渡口,意欲渡河西进。袁绍马上整编两三万部队进行阻击,待他赶到仓亭渡口时,曹军前锋已经突破河防,在西岸登陆,双方一触即战。哪知道袁绍短期内集结的兵马根本无法与养精蓄锐多时的曹军相抗衡,结果大败。袁绍跑回邺城后,越想越羞惭又越气恼,一阵急火攻心,哇哇连吐几口鲜血,当时昏迷不省人事。
咳血而亡
袁绍一病不起,这就证明他失败了吗?其实不然。因为袁绍直到第二年的夏天才病逝,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曹操并未轻举妄动。因为以当时曹操的实力,还无法一口气吃下袁绍的四州之地。只要袁绍耐心养病,并非没有东山再起之时,可事与愿违。
袁绍是吐血而亡的,与弟弟袁术几乎一样,估计与家族疾病有关。加上袁绍自幼风光,根本没遭受到太多的挫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逆商不够,你看几年后的曹操在赤壁失败后,不也没怎么样吗?别说半辈子颠沛流离的刘备了。他就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够。
身后之事
袁绍死了,曹操就一马平川了?事实也没那么容易。其实袁绍对身后事是犯了很大错误的。他非常喜欢小儿子袁尚,不忍袁尚无法继承家业,于是将长子袁谭过继兄长袁基,并让其镇守青州,为了让一碗水端平,又把幽州给了次子袁熙,将并州给了外甥高干,将袁尚留在身边当继承人。可袁绍到死也没有将小儿子扶正,这直接导致他死后,儿子们的内讧。
建安七年(202)九月,曹操看袁绍病亡,于是出兵进攻,但没得到什么便宜,还耗了大半年,直到第二年春,曹操才取胜,但又遭到袁尚的偷袭,这场战争曹操没占到什么便宜,于是听郭嘉的建议,退兵等待他们兄弟内讧。结果正如郭嘉所料,袁氏兄弟果然内讧,曹操趁机发难,在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拿下了冀州。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击败袁谭,拿下青州;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斩杀高干,取得并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攻破乌桓,赶跑袁熙,获得幽州。原本可由袁绍来统一的黄河中下游八州之地,现在被曹操纳入其势力范围。袁氏父子正式失败!
纵观曹操统一河北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即使在官渡之战获胜后,他还花了七八年的时间才吞下四州之地。所以说,袁绍最终的失败并不是官渡之战,而是自身无法抗住压力,对身后之事也没交待明白的原因。即使袁氏病亡,如果袁氏子孙能够团结对抗曹操,这北方最终由谁统一还真不一定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