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上位后是如何对待朱标的子女们?
⏎✪朱棣上位后是如何对待朱标的子女们?
朱标有五个儿子。
嫡长子朱雄英八岁夭折。无嗣。
次子朱允炆就是建文帝。
靖难之役期间,朱允炆失踪。至今为止,关于他的下落都是迷。
按明朝官方的说法,朱允炆是自焚而死。因为朱允炆死了,才最符合朱棣的利益,如果朱允炆不死,朱棣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
但明朝官方的说辞,历来备受质疑。很多人认为朱允炆没有死于战火,认为是朱棣故意篡改了历史。
这些人对朱允炆的下落有三种猜测。
一是说南京城破前夕,朱允炆在一个叫做王钺的太监的帮助下,化妆成和尚,走水路逃出了南京。后来流亡到海外。朱棣因为要寻找朱允炆,所以才有了郑和下西洋。
二是说朱允炆躲在民间隐居了,善终。死在了朱棣之前。胡濙通过多番查访(朱棣派到民间寻找朱允炆的官员),得到消息,连夜向朱棣报告。两人为此事密谈至深夜。史料记载,朱棣“至是疑始释”。大概就是听完胡濙的汇报后,得知朱允炆死了,朱棣露出欣慰笑容的意思。
三是说朱允炆化妆成和尚出逃后,对夺回帝位失去信心,找了座庙(道馆)出家了。具体是哪座庙(道观),说法不一,有浙江余杭东明寺、江苏吴县普洛寺、江西上饶三清宫等几种说法。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说法。也有很多人声称自己就是建文帝。比如明宪宗时期就有一个老头声称是建文帝,结果被朝廷咔嚓了。
由于这些推测都缺乏有力证据。所以朱允炆到底是怎么死的,还是个迷。
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朱文奎。朱棣攻入南京后,朱文奎失踪。明朝官方的说法是朱文奎与父亲朱允炆一起自焚而死。
官方之所以给出这套说辞,动机很简单。朱允炆是皇帝,朱文奎是太子。这爷俩,一个都不能留。不然朱棣无法顺利继位。
朱文奎到底下落如何,史料记载不详。被人杀了,伪装成自焚,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朱文奎当时只有六岁。
南明时,弘光帝追复朱文奎太子身份。
皇次子叫朱文圭,朱棣攻入南京时,朱文圭只有一岁多。由于年幼,且不是皇储,对朱棣够不成威胁。所以他也就没有“被失踪”。
不过虽然朱文圭侥幸活了下来,但他的一生也是非常可怜的。在他两岁时,朱棣就下旨将他禁锢于凤阳的广安宫。这一禁锢,就是五十多年。直到1457年,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后,他才被释放。(英宗也被囚禁了八年,对同样被禁锢的朱文圭动了恻隐之心,所以才有此之举)
据说朱文圭被释放后,见识只有几岁小孩子水平,连牛马都不认识,如同白痴。为了帮他传嗣,英宗赐了婢妾十余人,并派专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就这样,他才有了子嗣。
明英宗复辟后的第三年,有官员上奏,请英宗下旨,将“建庶人”、“吴庶人”重新押到有军队的城中看守,明英宗不许。这时候,朱文圭已经死了,所以此处所指的“建庶人”,肯定不是朱文圭,很可能是他的子孙。
明孝宗时期,又有一个叫缪恭的老百姓上书孝宗皇帝,请求给“建庶人”封王,以奉祀懿文太子朱标。
另外根据近年专家的研究,早在明宣宗在位时期,朱文圭就结婚了。
史籍中提到的被明英宗赐婚的人,可能不是朱文圭,而是明代宗的遗腹子“见庶人”。
英宗复位后,故意把“见庶人”过继到“建庶人”名下。然后又修改史书,把朱文圭在明宣宗时期的婚配纪录划掉。
史料记载很乱,研究结果更乱。这里就不深究了。总之,朱文圭应该是有子嗣的。而朱文圭有子嗣,那说明朱允炆也有子嗣。只是这些皇室后裔不被明朝官方承认。
(建庶人传后谱)
南明时,朱文圭被追复王爵。
朱文奎和朱文圭是亲兄弟,母亲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氏。南京城破后,马皇后据说也自焚而死。
朱标的第三子叫朱允熥,他和朱雄英是同母亲兄弟。与朱允炆只是异母兄弟关系。按照继承顺位,朱标死后,大明的储君原本应该是朱允熥。但朱元璋考虑到朱允熥年幼,可能会被外戚控制(外公是常遇春),于是朱元璋也就选了朱允炆。
结果就因为朱元璋的一念之差,朱允熥的人生彻底改变。
朱允炆继位后,朱允熥开始走霉运。他虽被封为吴王,但不能就藩。因为他才是正牌的嫡长子,对朱允炆的威胁比朱棣大,所以他一直处在朱允炆的监视中。他与周王、齐王等藩王一样,被朱允炆视为眼中钉。
靖难之役后,周王等人重获自由。朱允熥则没份,朱标儿子的身份导致他继续被朱棣视为眼中钉,继续被囚禁。
1417年,谷王朱橞诈称崇阳王朱悦燇(蜀王朱椿的儿子)为“建文君”,意在谋反。后被朱棣镇压。
不久后,朱允熥就暴毙而亡了。
明朝官方说是暴毙,其实真实原因不过就是朱允熥威胁到了朱棣的皇位。朱棣不得不把他抹除,一劳永逸解决后患。
“不幸生在帝王家”这句话,用在朱允熥身上非常贴切。
他原本是储君,而且本该是第一顺位,本该继承皇位。但就因为爷爷一念之差,他的命运就被改变了。落了个惨死下场。
朱允熥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字不知道,详细生平也无记载。
次子叫朱文坤,据民国二十四年版的《莱阳县志》记载,朱允熥暴毙而亡时,身边的心腹抱着尚在襁褓的朱文坤逃到莱阳隐居。后经百年繁衍,有百余户后裔。
另外,明英宗复辟,释放“建庶人”时,也一并释放了“吴庶人”。而当时朱允熥已经死了快四十年了,“吴庶人”不可能是朱允熥。所以朱允熥也应该是有子嗣的。只是这些后裔不被明朝官方认可。
插一句。所谓建庶人,吴庶人,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特指一个群体。朱文圭是建文帝的儿子,但被踢出了皇族,沦为庶民。所以他的他的子嗣,就统称为建庶人。朱允熥的爵位是吴王,但被踢出皇族,沦为庶民。所以他的他的子嗣,就统称为吴庶人。
有明一朝,不止有建庶人,吴庶人,还有齐庶人等群体。
朱元璋的第七子齐王朱榑谋反,全家被踢出皇族,贬为庶民。后来朱榑的三个儿子被明宣宗处死(史书记载为暴毙),只留下一个小儿子朱贤爀没杀。朱贤爀以及其后人,在明朝就被统称为齐庶人。这个群体直到嘉靖时期才获得自由。
朱允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四子朱允熞和五子朱允熙。两人均是建文帝的胞弟,均为吕皇后所生。
朱棣继位后,废了大哥朱标的帝号,吕皇后的后位自然也被废除,改称为“皇嫂懿文太子妃”。
也就是说,朱棣只承认大哥大嫂的太子和太子妃身份。
吕皇后晚年的生平记载不详,有自焚而死的说法,也有善终的说法。
朱允熞和朱允熙的记载就很明确了。
朱允炆在位期间,两人封亲王。朱棣废除朱标的帝号后,两人不再是皇子,便降封为郡王,并被软禁。
朱允熞死于1417年(或之前),死因和朱允熥一样。
朱允熙死于1407年,因住所失火被烧死。死的比较蹊跷。朱允熙当时16岁,已经快成年了。而且他虽然被软禁,但毕竟还是郡王,身边是有下人服侍的。一个大活人被火烧死,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是朱棣下的黑手。
朱允熞和朱允熙都没留下孩子。绝嗣。
另外,朱标还有四个女儿。
大女儿的封号是江都公主,嫁给了长兴侯耿炳文子耿璿。靖难之役期间,耿璿曾经劝父亲耿炳文直捣北平,结果因此得罪朱棣。靖难之役后,朱棣清算耿璿,将其处死。江都公主也被降为郡主。自己夫君被杀,自己也被降爵。打击来的太大,江都公主一时接受不了,便忧虑而逝了。
二女儿的封号是宜伦郡主,生平记载不详。
三女和四女记载也不详。只知道四女没出嫁就病死了,死后追封南平郡主。
总的来说。朱棣夺得皇位后,对大哥朱标一家人不怎么样。从老的到幼的都没放过。女儿还好,儿子全部沦为阶下囚。可见“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可能朱棣起兵之初,也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幅田地。但既然选择了造反,又无法回头,他也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不过,朱棣也没把事做绝。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有子嗣传承。只是记载不详,很难列出详细的传承了。
⇧➘朱棣上位后是如何对待朱标的子女们?
比起李世民把李建成之子赶尽杀绝,朱棣对朱标的子女,还算厚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朱标的子女就可以在四叔的监视下,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朱棣对他们的折腾,一点也不少。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里,朱棣和朱标兄弟情深。朱棣一辈子都服气这个好大哥,并在靖难成功之后,跪倒在朱标的牌位前,失声痛哭。
然而在历史上,可没有什么朱标和朱棣亲密的记载。甚至有可能,在朱标活着的时候,朱棣就已经开始觊觎皇位了。
有一次,蓝玉北征归来,向朱标打了朱棣的小报告:燕王在北京,很得民心,大家都说他有皇帝的风范。我又听望气者说,燕王的地盘有天子气。
朱标却没当一回事:燕王侍奉我,非常恭敬。
一个大将,能对皇太子说藩王的坏话,这也说明了,他们兄弟之间,那敏感而微妙的关系。
一不小心,就会失去平衡。
《明太宗实录》:玉曰:“臣意亦然。且臣观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君人之度。恐此语上闻,殿下之爱衰矣。臣又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太子曰:“燕王事我甚恭谨。”
不过,无论朱棣和朱标兄弟关系如何,在朱标活着的时候,朱棣顶多只是有点想法,却不会有胆子付诸行动。
毕竟,朱标的地位稳如泰山。
直到朱标和朱元璋都去世了,朱允炆削藩过头,让朱棣的生存都受到威胁,他才终于孤注一掷,揭竿而起,并成功地夺得了皇位。
朱棣登基之后,对这个大哥,一点都不客气。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登基之后,就已经把朱标追封为“孝康皇帝”。朱棣自然不会承认朱标的皇帝名号,把他重新降为懿文皇太子。
要不是懿文皇太子的谥号,是朱元璋亲自定的,朱棣搞不好都不肯保留。
而朱标的妻子、朱允炆的生母吕太后,也被降级为“皇嫂懿文太子妃”。
从此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吕太后的相关记载了。也不知道她是得以善终,还是被逼自尽。
《明太宗实录》:盖建文初,尊谥懿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升祭于太庙。致是礼官言考之古典,于礼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园,仍旧谥号曰懿文皇太子,岁时致祭如常仪。
朱棣对朱标本人尚且如此,对朱标的子女,自然是好不到哪去。
朱标有5个儿子,4个女儿。其中,长子朱雄英早在朱标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夭折。
其他几个子女,让我们根据年龄顺序,一个一个地看,朱棣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一、朱允炆:本人下落不明,次子被囚禁半生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
原本,他的母亲只是侧妃,他上头还有一个作为嫡长子的哥哥,下头有一个作为嫡次子的弟弟,皇位怎么看,都和他无缘。
可是,在他刚满1周岁的时候,朱标的原配太子妃就去世了。朱标没有另娶,而是一反常态地把朱允炆的母亲扶正。朱允炆便摇身一变,成了朱标的嫡次子。
他6岁那年,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去世。朱允炆就这样成为朱标实际上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
等到朱允炆16岁,朱标也去世了。按照惯例,太子去世,皇帝一般会立其他的儿子做太子,而不是立年纪尚小的皇太孙。
可是,出于对礼法的维护,以及对朱标的感情,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把朱允炆立为皇太孙,绝了其他儿子的念想。
朱允炆就这样,因缘凑巧地成为明朝的继承人。朱元璋去世之后,他成为明朝的第2任皇帝。
作为一个皇帝,朱允炆的手段实在是太稚嫩了。
他登基之后,贸然削藩,导致朱棣造反。本该坐拥绝对上风的他,居然打不过拼死一搏的朱棣,仅仅4年,就让朱棣打进了南京城。
绝望之际,朱允炆在南京的皇宫,点燃了一场大火。
朱棣昭告天下,在大火后的皇宫里,找到了朱允炆的尸体。
《明太宗实录》: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但是,后世的无数人却相信,事情没那么简单。朱允炆一定是从这场大火中逃脱升天。
就连后世编纂史料的人,都不相信,他真的葬身于这场大火中。
《明史》说,朱允炆穿上僧袍,扮做和尚,逃走了。
《明史纪事本末》说,他是从皇宫的一条水沟逃出去的。
在民间,关于朱允炆的下落,更是衍生出了很多个版本。
有人说,他在浙江的东明寺出家当了和尚。他亲手种的桂花,至今仍在飘香。
有人说,他在江西的三清宫当道士。三清宫的260处石刻,就是他修筑的。
有人说,他坐上船,去了海外。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他的踪迹。
众多的民间传说,还热衷于让他和朱棣的后人和解。
清朝初年的《纲鉴易知录》,就记载了这么一件逸事:
朱棣的重孙子朱祁镇登基之后,有一个老和尚来到朝堂上,自称是建文帝朱允炆。
可是大臣们一看,这个和尚少说也有80岁,而朱允炆如果活着,也不过60来岁,年龄根本对不上。
不用说,这肯定是假冒的。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想不到,没几天,又与一个和尚找到了朱祁镇,也自称是朱允炆。
这个和尚看起来60多岁,这一次,年龄对上了。
朱祁镇叫来宫里的老太监,让他辨认,这是不是建文帝。老太监确认无疑:就是他。
此时,明朝的皇帝都已经换了3个了,天下局势已定。更何况,作为侄孙的朱祁镇,和朱允炆也没什么恩怨。
所以,朱祁镇非但没有处置这名老僧,还让他住在宫里,为他养老送终。
朱允炆的故事,实在太多。他到底是葬身火海,还是逃脱升天。如果他逃走了,又去了哪里,至今仍是千古之谜。
但是,无论他是生是死,在朱棣的官方宣告里,他必须死。
只有一个死去的朱允炆,才不会威胁到朱棣的地位。
而朱允炆的两个儿子,则各有不同的命运。
长子朱文奎,被立为皇太子。在南京皇宫的大火中,和父亲一起失踪,和父亲一起被朱棣宣告死亡。他的结局,和朱允炆一样,也是千古之谜。
次子朱文圭,在朱棣登基的时候,只有2岁,被囚禁在凤阳,一关,就是50多年。朱祁镇把他放出来后,他连牛和马都不认识。
父子三人,只有朱文圭一人的结局,是确凿无疑的。
二、朱标的另外3个儿子:死得不明不白
除了朱允炆之外,朱标还有3个儿子活到靖难,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1、朱允熥
朱允熥,是朱标和原配太子妃的第二个儿子。
很多人认为,朱标嫡长子朱雄英去世之后,他才是明朝最正统的继承人。
为什么朱元璋没有选择他,而是选了朱允炆?
有人说,他的舅公是蓝玉,朱元璋不希望外戚坐大,于是选了没什么强力外戚的朱允炆。
有人说,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当月去世,估计是难产,他的身体或智商可能有问题。
有人说,朱标病重之际,是朱允炆昼夜不眠地服侍,这打动了朱元璋。
无论如何,朱允熥并没有以朱标原配之子的身份,被封为皇太孙,而是按照皇太子普通儿子的待遇,被封为郡王。
朱允炆登基之后,朱允熥被封为吴王。
这可是朱元璋登基之前的封号,非同凡响。可以看出,朱允炆对这个弟弟,也是有些与众不同。
朱棣登基之后,25岁的吴王朱允熥,被降为广泽王。没过几个月,就被朱棣随便找了个“不能匡辅兄长”的罪名,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
一关,就关了14年,直到他去世,时年39岁。
按照史料的说法,在朱允熥去世那年,有人假装说,朱允炆还活着,想要谋反。消息传出不久,朱允熥就“暴卒”了。
是否正常死亡,只能自由心证了。
《明太宗实录》:允熥建文中封吴王。上嗣位之初正封号改广泽王,以罪免为庶人至是卒。
2、朱允熞
朱允熞,是朱允炆的同母弟弟。朱棣登基的时候,他只有18岁。
虽然年纪小,却并不妨碍朱棣以他不能辅佐哥哥为由,把他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
他去世那年,只有30岁。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死因。
《明史》:衡王允熞,兴宗第四子,建文元年封。成祖降为怀恩王,居建昌。与允熥俱召还,锢凤阳,先后卒。
3、朱允熙
朱允熙,是朱标最小的儿子,朱允炆的同母弟弟。
朱棣登基的时候,他还不到12岁,年纪实在太小了。朱棣也不好意思怪他不能好好辅佐哥哥,于是没有把他贬为庶人,而是把他降级为敷惠王,让他和母亲一起,居住在朱标的陵园。
2年后,朱棣又把他改封为瓯宁王,却不让他就藩,而是让他留在南京,世代奉懿文皇太子朱标之祀,理由是,不忍心看到朱标没有承祀。
在这里,倒是看出了朱棣对兄长的一丝温情。
然而,仅仅过了2年,朱允熙的府邸就莫名其妙地发生火灾。朱允熙虽然从火场逃出,却惊吓过度,不久之后去世,年仅16岁。
这场火灾,疑点重重。
如果说是朱棣干的,朱棣似乎没有理由这么对付一个16岁的小孩子。要知道,朱允熙的两个哥哥,虽然被囚禁在凤阳,这时候可还活得好好的。
如果说不是朱棣干的,好好一个王府,为什么会“不戒于火”呢?
《明太宗实录》:忽夜邸第不戒于火,王惊仆地久而始苏,上命医亟视之竟成疾而薨,时年十六。
三、朱标的4个女儿:红颜薄命
史书上说,朱标有4个女儿。
但是有记载的,只有3个。朱标的第3个女儿,姓名不详,封号不详,生卒年不详,无处考证。
其余3个女儿,可以说是红颜薄命。
1、江都公主
江都公主,是朱标的长女,生母不详。
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年份,按照她出嫁的时间推测,她应该是朱允炆的妹妹。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江都公主就下嫁给了驸马耿璿。耿璿的父亲,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耿炳文。
靖难的时候,江都公主的公公耿炳文挂帅,讨伐朱棣,却打了败仗。耿炳文决定,坚守城池,不和朱棣正面对决。
朱棣眼看着攻城攻不下来,无奈退兵,战场的主动权又回到了耿炳文手里。
然而,朱允炆等不及了。他派出李景隆,替换了耿炳文父子。
在李景隆的千里送人头之下,朱棣成功攻破南京城。
面对胜利者朱棣,耿炳文父子并没有反抗。
但是,耿炳文毕竟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耿璿更是江都公主的驸马,朱标的女婿,朱允炆的妹夫。
纵使不反抗,也不愿意为朱棣效力,一直称病不出。
这是朱棣不能忍的。
没过多久,就有人向朱棣打小报告说,耿炳文大逆不道。耿炳文无奈,畏罪自杀。
耿璿也被牵连,被连坐而死。
此时的江都公主,已经被朱棣降为江都郡主。
兄长失去了江山,不知所踪,驸马也被逼死。年纪轻轻的江都公主,没过多久,就忧愤而亡。
《明史》:永乐初,称疾不出,坐罪死。主复降为郡主,忧卒。
2、宜伦郡主
宜伦郡主,是朱标的次女。
她的一生,记载实在太少了。按理说,朱允炆登基之后,应该会封她为公主,但是史书上只记载了朱棣给她的封号:宜伦郡主。
她在永乐十五年下嫁锦衣卫百户于礼,并生了一个儿子。
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出生年份。哪怕她在朱标去世那年才出生,永乐十五年,也有26岁了。
在明朝,这个结婚年龄,实在是太晚了。
这也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她在永乐朝的待遇,并不好。
但是朱棣既然封她为郡主,让她嫁人,那么,这待遇,看来也不算太差了。
《明太宗实录》:封懿文皇太子第二女为宜伦郡主,命锦衣卫百户于礼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以主配之。
3、南平郡主
南平郡主,是朱标最小的女儿。
她的记载,比宜伦郡主更少。就连郡主的封号,都是在去世之后,才追封的。
哪怕她是在朱标去世那年才出生,到她去世,也至少有21岁了,却没有成亲。
这在明朝,也是晚婚的了。
这待遇,实在说不上好。
《明太宗实录》:懿文太子第四女薨,赐祭,赠南平郡主,命工部治丧葬。
写在最后
如果对比李世民,那么,朱棣对待朱标的子女们,简直太好了。
毕竟,李世民把李建成之子赶尽杀绝。而朱标的子女们,虽然要么被废为庶人,囚禁起来,要么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但是,至少都还活着。
即便其中有几人死得不明不白,也是在很多年以后了。
但是,如果要说朱棣对他们有多好,能让他们享受正常的宗室待遇,那也不尽然。
朱棣对他们的“好”,也就仅限于没有立刻要他们的命了。
可是想想他们的特殊身份,似乎也合情合理。
你觉得呢?
↼⇂朱棣上位后是如何对待朱标的子女们?
明成祖靖难成功之后对于昔日的好大哥朱标留下的后代,这位好四叔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迫害的措施,虽然残忍,但是比起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兄弟的子嗣全部干掉的做法还是好了不少。
明成祖朱棣进入南京城之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就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应该说明朝的皇太子朱标是史上权柄最大的皇太子。
明太祖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培养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从明太祖洪武十年开始,朱标就掌握了朝廷的实际权利,朝廷里面的事情先由太子处理,然后再转交给朱元璋,可以说朱标是实打实的实权派,此情此景,康熙的皇太子应该已经哭晕在厕所了。
朱彪这个皇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朱元璋一伸腿之后就能够无缝衔接,经过了多年的锤炼,朱标早已不是当年的楞头青,是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熟手,这样的一个皇位继承人对于整个帝国的平稳运营,应该说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可是历史的走向偏偏是由于4个意外构成的,对于草根朱元璋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自己还没死,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却已经死在了自己的前头。38岁的懿文太子朱标去世,整个大明帝国的走向在这里转了一个急弯,许多人的命运因为大明第一太子的去世而发生了改变。
朱元璋并没有考虑把皇位交给其他的儿子,他把皇位继承权交给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了能够让皇太孙顺利的接班,朱元璋爷爷给自己的那些创业老兄弟们通通送了一张地狱单程门票。在清除了一切障碍之后,朱元璋爷爷含笑九泉了。
随着朱老四的造反成功,曾经的皇帝朱允炆就像夏洛的的爸爸一样下落不明了。根据官方记载,自打朱棣这个四叔打进了南京城之后,建文帝这个好侄子就在皇宫里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给烧死了,捎带脚也烧死了,建文帝的太子朱文奎。
这对于朱老师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昔日的皇太孙,现在的皇帝,包括现在的皇太子全部完蛋,这样一来,就把自己继承皇位的障碍全部清除掉了。当然事情的真相,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朱允炆到底死了没有,是自杀还是被自杀,我们后人已经不得而知了。
作为朱允炆的长子,太子朱文奎据说也跟着自己的老爸遇难了。而朱文奎的弟弟朱文圭虽然没有死,但是明成祖依然没有放过他,年纪轻轻还抱在奶妈手里的朱文圭就被自己这位四叔公给圈禁在了凤阳,直到50多年之后才被放了出来,也算是给太子朱标家留了后。
除了建文帝之外,太子朱标活在人世的还有三个儿子,吴王朱允熥,朱标第三子,太子衡王朱允熞,朱标第四子。这两位王爷也没有逃过朱棣的魔爪,朱棣上台之后,他们的亲王爵位就变成了郡王。
当然朱棣是不可能让这两位昔日皇太子大哥的儿子能够在自己的封地里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他找了一个极为搞笑的理由把这两个人废除了庶人,理由竟然是没有匡正自己的大哥!
好吧,这个理由也算说得通吧,不过相比于齐王李元吉,太子李建成的子女来说,朱允熥活到了40岁,他的四叔朱棣也算是比较大度的了,没有李世民那么心狠手辣。
朱允熙是朱标第五子,朱棣攻克南京的时候,这个小王也只有12岁,所以安排在他两个哥哥身上的罪名,没有办法加在这个小屁孩的头上,凭借自己的年龄优势,逃过了这最初的一劫。
但是没有过几年这个小王爷就死的不明不白,据说是家里着火,活活给吓死了,在这里我要套用著名节目主持人鲁豫的话,那就是我不信。
俗话说,自古天家无亲情,古人诚不我欺也。
p❂朱棣上位后是如何对待朱标的子女们?
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一生有五子四女,他本应继承皇位,但可惜的是英年早逝,最终由他的次子朱允炆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是为建文帝。由于朱允炆继位后厉行削藩,导致了朱标的四弟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后来朱允炆被朱棣所击败,从此下落不明,而朱棣也由此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那么朱棣继位之后又是如何对待除了朱允炆之外朱标的其他子女呢?
朱标的儿子们被朱棣玩弄于股掌之中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他为人宽厚仁义,而且在朝臣和诸皇子之中很有威望,朱元璋为人好猜忌,而朱标宽厚仁义,正好弥补了朱元璋的不足,因此他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喜爱,被朱元璋赋予了极大的权力,也被后世称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太子。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的话,他如果按部就班继承朱元璋皇位的话,那么后来也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不过很可惜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仅38岁。
朱标先后有两任妻子,结发妻子常氏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之女,常氏为朱标生育了长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
朱标的第二任妻子吕氏最初只是朱标之妾,常氏在生育朱允熥之后难产而死,吕氏就被扶正为嫡妻,吕氏为朱标生育了次子朱允炆、四子朱允熞以及五子朱允熙。
其实朱雄英才是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出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由于他的母亲出身于将门世家,外祖父是开平王常遇春,因此从出生时就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和喜爱,朱元璋曾多次夸奖年幼的朱雄英聪慧过人,将来肯定是一位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也将他当作皇太孙培养。
看到朱雄英这个名字的人估计都会纳闷,为何朱雄英没有按照朱元璋制定的五行字辈起名字,答案很简单,这就是因为朱雄英夭折了,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年仅8岁时就夭折了,而朱元璋制定的后世子孙字辈排名是在朱雄英夭折之后才有的,因此朱雄英并没有按照明朝皇室的字辈排名起名字。
先是常氏难产而死,再是朱雄英夭折,再加上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后来被扶正,因此朱允炆才成了朱标的合法继承人,在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最终才决定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否则朱雄英如果在世的话,还轮不到朱允炆来当皇帝。
朱允炆继位之后,曾追谥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追谥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在朱棣的军队进入南京城后,朱棣特意命人请嫂嫂吕氏来军营相见,朱棣当时虚伪的安慰嫂嫂吕氏,表示自己是迫不得已起兵靖难,为的是铲除侄子朱允炆身边的奸臣,因此请嫂嫂吕氏放心,自己不会伤害朱允炆。
后来朱棣派人护送吕氏回宫途中,就发生了南京宫廷着火,朱允炆点火烧宫自焚的事情,朱棣赶紧命人救火,结果只发现了一些烧焦的尸体,据猜测其中有朱允炆的尸体,据《明成祖》实录记载:(朱允炆)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这意思就是朱棣还在嫂嫂吕氏面前假装悲痛欲绝,对着朱允炆尸身哭着说:“痴儿,何必如此,我是你亲叔叔怎么能害你。”
史书上没有记载吕氏当时是什么想法,但是要知道朱允炆自焚的时候不仅有他自己,还有他的妻子马皇后和长子朱文奎,儿子和孙子刚刚去世,还得看着小叔子在表演,估计吕氏当时的心情应该十分难受,不过她还必须得配合小叔子朱棣的表演,否则她和她的其他子女都会在劫难逃。
因此在朱允炆自焚之后,吕氏以太后身份颁布懿旨谴责儿子朱允炆任用奸臣把持朝政以致国家陷入混乱,承认了朱棣是为保大明江山才不得已起兵靖难,朱允炆既然已经去世,那么于大明有大功的朱棣理应承袭皇位。
吕氏配合着朱棣承认了其当皇帝的合法性,这也算是保全住了朱标的其他子女。朱棣登上皇位之后,那么大哥朱标自然不应该再有孝康皇帝的谥号和明兴宗的庙号了,因此朱棣恢复朱标的懿文太子谥号,既然朱标都从皇帝降级成了懿文太子,那么吕氏自然也不能再成为太后了,所以吕氏也被降封号为懿文太子妃。朱棣登基之后,为了向外界展示自己不是故意篡位,他最初对朱标还在世的三个儿子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还算不错。
朱棣登基之后,为了向外界展示自己不是故意篡位,他最初对朱标还在世的三个儿子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还算不错。
朱允炆继位之后曾把三个弟弟册封为亲王,朱棣登基后则把三个侄子降级为郡王,朱允熥在朱允炆继位后被封为吴王,朱棣登基后把他降为广泽王,封地改到了福建漳州,朱允熞在朱允炆继位后被封为衡王,朱棣登基后降为怀恩王,封地改到了辽宁建昌(现今葫芦岛市建昌县),可以说朱允熥和朱允熞一个被封大南面,一个被封东北面,都算是远离当时的都城南京。
但是当朱允熥和朱允熞各自到封地之后,朱棣却后悔了,朱棣认为让他们离自己太远不易于掌控,于是哥俩到各自封地不到三个月就被朱棣召回南京城。
本来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还把朱标的帝号都撤销了,然后还如此反复变卦,肯定让朱允熥和朱允熞兄弟对这位叔叔颇有怨言,因此兄弟二人在回南京的途中就对朱棣发了不少牢骚,这些话也被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
于是朱棣大怒,他认为两个侄子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自己如此善待他们,而他们却不知感恩,还口出怨言,因此朱棣就将朱允熥和朱允熞兄弟二人削除宗籍,废为庶人,永远禁锢于朱元璋的凤阳老家。
看看朱棣对待这两个侄子是不是很“感人”,这意思就是:我虽然夺了你们家族的皇位,但是我没有杀你们,我还给你们封地,你们就应该感恩,不能表示任何不满。朱棣对待侄子的“感人”态度果然是霸道至极。
朱标最小的儿子朱允熙在朱允炆继位之后被封为徐王,朱棣登基之后将他降级为瓯宁王,有意思的是朱允熥和朱允熞还有封地,朱允熙却连封地都没有,确切的说朱允熙的封地就是老爹朱标的陵寝孝东陵。
朱棣封朱允熙为瓯宁王之后,就命他带着母亲吕氏去给朱标守陵,此后朱允熙与母亲吕氏一直居住在朱标的懿文太子陵也称孝东陵内。
即便只当一个守陵人,朱允熙还是在永乐四年(1406年)年仅16岁时莫名其妙地在家中被烧死了。
为何说朱允熙是莫名其妙地被烧死了呢,这是因为据《明史》记载朱允熙家中突然莫名其妙的失火,但是年仅50岁的吕氏安然无恙的跑了出来,已经16岁的小伙子朱允熙却没能跑出来,被烧死在了自己屋中,所以想一想这场大火是不是挺莫名其妙的。
朱允熙也是朱标健在的三个儿子中最先去世的,不光他惨遭横死,朱允熥和朱允熞被禁锢在凤阳之后下场也不好。
最先去世的是老四朱允熞,他在被禁锢到凤阳之后一直抑郁寡欢,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允熞抑郁去世,年仅29岁,都没有留下后人。
老三朱允熥算是朱标的儿子中最长寿的了,不过他只活了39岁,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图谋联合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起兵推翻朱棣,然后拥立朱允熥继位,不过这场阴谋因朱椿向朱棣检举揭发而宣告失败。
事后朱橞被朱棣圈禁至死,虽然朱允熥处于禁锢之中并没有参与这件事,但还是让朱棣对他猜忌不已,毕竟朱允熥是朱标的嫡子,还是常遇春的外孙子,因此朱橞谋反事件不久之后朱允熥莫名其妙的就在禁锢之所去世了,其死因至今成谜。
虽然朱标的儿子们基本都死光了,不过他还是留有后人的。朱允炆自焚时还留有年仅两岁的次子朱文圭在世,虽然朱文圭当时仅两岁,但是朱棣还是对他很不放心,朱棣将朱文圭废为庶人,终身圈禁起来。
就这样可怜的朱文圭自幼在圈禁中长大,一直到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朱祁镇二次复辟之后,由于朱祁镇曾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长期圈禁,他深知圈禁的滋味不好受,十分同情怜悯已经被圈禁五十多年的朱文圭,于是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将朱文圭释放。
朱文圭由于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与社会脱节很严重,被释放出来时不识字,不识牛羊,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生活技能,连很多的基本生活工具都不认识,于是朱祁镇就索性好人做到底,他将朱文圭安置在了凤阳老家,又给买房置地,又给娶媳妇,买仆人伺候,把朱文圭安顿的非常好。
后来朱文圭生了儿子,也给朱标一脉留下了后嗣,由于朱祁镇只是释放了朱文圭,并没有恢复他的皇室宗籍身份,因此朱文圭的后人被明朝官方称之为建庶人。
不光朱允炆留有后人,连朱允熥也留有后人,当初朱允熥莫名其妙死亡之后,他身边有一名忠实的老太监王忠,冒死带着朱允熥唯一的儿子朱文坤逃离了凤阳,此后王忠带着朱文坤落户山东莱阳,并让朱文坤改姓为王。
此后直到朱棣去世,其子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对朱标一脉的后人监管比较松了,朱文坤才恢复本名,后来虽然朱文坤还是被明朝官方寻到,但朱高炽比较宽厚,对朱文坤没有进行太多限制。
而朱文坤从此之后也不再承认自己是皇族后人,给自己的子孙后人起名字也不再按朱元璋制定的字辈起名,明朝官方则称朱文坤这一脉的后人为吴庶人。朱文坤的后人在山东莱阳繁衍得很兴盛,现今莱阳南朱家夼村朱姓村民基本都是朱标一脉的后人。
总体来说朱棣对朱标留下的三个儿子算是玩弄于股掌之中,先是为了安抚人心,对他们封赏还比较不错,但是很快就翻脸不认人,把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兄弟三人全都给玩死了。
朱标的大女儿结局凄惨,小女儿得到朱棣的善待
朱标除了五个儿子还有四个女儿,不过四个女儿的生母都没有详细记载,朱标虽然是有四个女儿,但实际上只有长女和次女长大成人,三女和四女都夭折了。
朱标的长女是江都公主,早在朱元璋时代就已长大成人,被册封为江都郡主,由朱元璋亲自赐婚嫁给了明朝开国名将耿炳文之子耿璿为妻,朱允炆继位之后她被晋升为江都长公主。
江都公主其实在朱棣登基之后命运很凄惨,主要因为她的公公耿炳文和丈夫耿璿与朱棣的矛盾冲突。
耿炳文是明朝开国的老将,也是朱元璋临终前留给朱允炆的老将,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初期,朱允炆就派耿炳文为大将军,全面负责讨伐朱棣,而江都公主的丈夫耿璿也一同随父出征讨伐朱棣。
耿炳文在抵达战场后与朱棣初次接战就在真定之战中被打败,不过耿炳文的军队损失并不严重,耿炳文本身也是一位善于防守的战将,因此耿炳文决定以守代攻与朱棣打消耗战。
耿璿则向父亲耿炳文提议,建议一面固守河北打消耗战,一面伺机分兵直捣黄龙,攻破朱棣的老巢北京,这个战略比较犀利,耿炳文也甚为赞同,正当耿氏父子二人准备分兵攻打北京时,远在南京的朱允炆却认为耿炳文在真定之战中战败,是他年老不堪重用,于是朱允炆派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之子“建文战神”李景隆为大将军替换了耿氏父子。
李景隆是一个赵括似纸上谈兵的人物,是个典型的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他拿着朱允炆的全部家当去和朱棣血拼,结果被朱棣按在地上各种摩擦,最后把朱允炆的家底全部打光了,他自己却投降了朱棣。
在朱棣登基之后,耿炳文和耿璿父子也只得默认了朱棣成为皇帝的事实,但是父子二人却都称病不肯出来在朱棣朝当官,因此这让朱棣对耿氏父子十分不满,可是耿炳文是跟着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他也不能随意收拾耿氏父子,只不过朱棣是暂时隐忍下来。
而朱棣登基,江都公主自然又被重新降为江都郡主,很快朱棣也找到了收拾耿炳文父子的借口,永乐元年(1403年)左副都御史陈瑛和刑部尚书郑赐带头弹劾耿炳文有僭越之罪,朱棣由此派人调查耿炳文。
其实耿炳文也知道这是朱棣对他的报复,于是他没等朱棣动手就先行自尽了。朱棣对此还是不依不饶,他坐实了耿炳文僭越之罪,并将耿炳文的三个儿子耿璿、耿瓛、耿瑄全部牵扯进来,随即耿璿、耿瓛、耿瑄全部被朱棣处死。
因此江都公主的丈夫耿璿最终还是被朱棣所杀,江都公主成为寡妇,在经历了靖难之役的惨变之后,她又失去了丈夫,所以她为此抑郁寡欢,在耿璿死后不久抑郁去世。
相比之下朱标的次女宜伦郡主结局还算不错,主要因为朱棣登基时她还比较年幼,当时朱棣为了向世人表现自己并非有意夺位,他特意将侄女宜伦郡主收养在宫廷之中,将她交给嫡妻徐皇后亲自抚育照顾。
一直到宜伦郡主成年,朱棣才册封她为宜伦郡主,并将她嫁给了锦衣卫百户于礼,由于朱棣亲自抚育过宜伦郡主,因此他对这个侄女还是很有感情,对她很不错。
宜伦郡主在后来也得到了善终,并且她的子孙后人也一直都受到明朝的重用和恩赏。可以说朱标的子女中就属宜伦郡主的结局最不错了。
写在最后
所以朱标的子女中除了小女儿宜伦郡主得到了朱棣的善待之外,其余的子女结局都很凄惨,尤其是朱棣对待三个侄子,可谓是手段高明,三个侄子死因都基本成谜,这也是朱棣的手段高明之处,任后人如何猜测,可是猜测永远只能是猜测,后人永远找不到实质证据。
朱标生前宽厚仁义,对弟弟们都非常爱护,每当朱元璋发怒,都是朱标替弟弟们求情,朱标生前尤其最为袒护朱棣,在朱棣少年时期偶有犯错,都是朱标在朱元璋面前袒护朱棣。
在朱标在世时,常遇春的小舅子、明朝开国名将蓝玉与朱标关系亲近,他曾经就多次提醒过朱标,他认为朱棣野心极大,很不安分,将来是个祸患,不如趁早除掉,但是朱标却不以为然,朱标认为自己以宽厚礼遇弟弟,自然能感化他。
可以说作为一个哥哥,朱标对朱棣算是非常好了,他也是一位好兄长,不过好人未必会有好报,如果朱标在九泉之下知道曾经偏爱的弟弟朱棣这么对待自己的子女会有何感想。
⇩↴朱棣上位后是如何对待朱标的子女们?
朱棣篡位之后会如何对待原来的大宗,他大哥朱标的子女?就一个字:虚伪而残酷。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随着南京皇宫里的一把大火,当朝皇帝朱允炆对大明帝国四年的统治就此结束。六月十七日,开国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奉天殿登基称帝。对于支持建文皇帝的忠臣,朱棣采取的是肉体消灭的政策。但是如何对付大哥朱标的子女,大明的长房正宗,朱棣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朱允炆剧照
懿文皇太子朱标:
朱标是朱元璋嫡长子,大明开国之初就被册封为皇太子。从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开始,朝中大事就先由皇太子处分,然后才奏报老朱本人。朱标实际上就是“副皇帝”,也被认为是历朝历代权力最大的皇太子。本来朱元璋驾崩,朱标继位,也就没有靖难战争这回事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不幸去世。朱标的去世,不但是朱元璋本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也是明初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八月,祔葬皇太子于孝陵之东,谥曰懿文。同年九年,朱元璋册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并且为了他能顺利登基,动手清除了以蓝玉为首的武勋集团。
朱允炆登基之后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和兴宗康皇帝一起祔享太庙。而朱棣篡位后,以“于礼未安”的理由将大哥的皇帝身份褫夺,牌位迁出太庙。孝康皇后仍称敬懿皇太子妃。至于朱允炆生母吕太后,则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同时赶出皇宫,迁居于朱标的陵园。
盖建文初,尊谥懿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升祭于太庙。致是礼官言考之古典,于礼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园,仍旧谥号曰懿文皇太子,岁时致祭如常仪。—《明太宗实录卷九下》
朱标陵园遗址
建文帝朱允炆
按照明代官方史书的“权威”认定,朱允炆死于奉天殿中的那场大火之中。朱棣在听到侄儿的死讯之时,还假惺惺地流了两滴鳄鱼的眼泪。
六月二十日,朱棣以所谓“天子礼”安葬了朱允炆,但是陵园在哪里?不知道。此后在明代官方史书中,朱允炆都被称为“建文君”。作为太祖钦点的接班人,大明王朝四年的正牌皇帝,死后既没有谥号,也没有庙号。到了明朝后期,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朝臣多次提出为朱允炆上谥号和庙号,依然遭到了当朝皇帝的拒绝。
至于包括《明史》在内的正史、野史怀疑朱允炆化装成和尚,在大臣的帮助下逃出南京,个人以为可能性不高。首先金川门的陷落是一个突发事件,当时朱允炆还在宫内,证据就是他亲手杀掉了朱棣的内应、魏国公徐达的儿子徐增寿。而朱棣进城之后立刻派出一千精锐骑兵直扑皇宫而去,这些人表面上是去保护朱棣的弟弟周王和齐王,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且朱棣本人特意不进城,就是为了不和弑君产生任何联系,所以建文帝大概率不是自杀,就是被自杀了。
朱允炆大和尚剧照
吴王和衡王
吴王朱允熥,朱标第三子,太子妃常氏次子。按理在他大哥朱雄英夭折后,朱允熥就是太祖嫡长孙。可惜出于种种考虑,朱元璋没有立他为皇太孙。衡王朱允熞,朱标第四子,吕氏所生。
朱允炆登基后,封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熞为衡王。建文帝虽然对叔叔们严酷削藩,但是弟弟们仍然是有护卫的,吴王临安护卫、衡王衡山护卫就是明证。
戊戌,复沈阳左、右二卫。初建文中改沈阳左卫为衡山护卫,右卫为临安护卫。至是兵部奏复旧制。遂命凡天下军卫建文所改革者,悉复其旧。—《明太宗实录卷十上》
在朱标本人被褫夺皇帝身份之后,按照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更定的皇太子、亲王等封爵、册宝之制,皇太子之子例封郡王。故而朱允熥和朱允熞二人在七月分别被降封为广泽王和怀恩王,并且立即启程前往福建漳州府和江西建昌府就藩。
但是太子嫡子毕竟是个大麻烦,当朱棣根基已稳之后,广泽王和怀恩王在十一月被召回京城。随即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罪名被废为庶人。
朱允熥死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九月,享年40岁。朱允熞卒年不详。
靖难剧照
徐王朱允熙
朱允熙是朱标第五子,生母为吕氏。朱允炆登基后封为徐王,朱棣篡位后降封为敷惠王,陪母亲吕氏一起迁居懿文陵。话说朱允炆的脑回路也是很大,朱标的外公、马皇后之父马公在明朝建立后被追封为徐王,建文帝为何给弟弟一个重复的封号?难以理解。
而在朱允熥和朱允熞被封为庶人的同时,朱允熙侥幸逃过一劫。因为朱允熙现在也不过12岁,他两位兄长的罪名,朱棣实在是不好意思套到他的头上。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朱棣又在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三月改封敷惠王朱允熙为瓯宁王,以奉懿文皇太子之祀。
惟长兄未有承祀,其第四子允熙生十四矣,器资端重。今改封瓯宁王,世奉懿文皇太子之祀。—《明太宗实录卷二十九》
但是两年后的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瓯宁王朱允熙忽然就不明不白地死了。起因据说是府邸着火,然后这位瓯宁王殿下就吓死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朱标一系终于没有一个有爵位的后代了。
建文忠臣方孝孺剧照
朱标诸女
长女江都郡主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二月下嫁长兴侯耿炳文子耿璇,朱允炆登基后进封江都公主。靖难战争中,耿炳文和耿璇双双殉国。靖难之后,公主降封江都郡主,随后即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去世。
次女宜伦郡主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被封为宜伦郡主,配锦衣卫百户于礼。据保守估计,此时郡主的年龄起码25岁,妥妥的大龄剩女。宜伦郡主至少活到了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此时她的夫君于礼已经去世,儿子于钺有一个南京羽林左卫带俸百户的差使。这一年郡主请求朝廷为她“预造葬地”,但是遭到了拒绝,此后再未出现在史书记录之中。
幼女赠南平郡主这是朱标第四个女儿,第三女可能夭折。这位幼女死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五月,朱棣将她赠封南平郡主,并命工部治丧葬。
结语:随着瓯宁王朱允熙去世且无嗣,明朝的长房、懿文皇太子朱标一系后代就此不再是皇室,而只是庶人。皇权斗争,就是如此残酷。如果当年朱棣战败,燕王一家的下场也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靖难战争一开始,朱允炆就已经削去了燕王的属籍,将他们一家子都废为了庶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