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城里和农村都如何取暖?
⇠☤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城里和农村都如何取暖?
琼花纷飞雪堆山,
冰冻三尺难行船。
千家万户归宿处,
燃火取暖升煤烟。
℘✻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城里和农村都如何取暖?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为此,昨天我专门查一下志书。我们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从1959年开始有气象纪录,以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大板镇为例:1959~2015这期间的57年,低于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只有4天,都发生在四个年份1月份。其中最低气温是零下32.3度,发生在2001年1月。
由此可见,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寒冷和八九十年代乃至现在也差不了多少。哪么人民为什么感觉哪个时候寒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屋内温度极低,那个时候很多家庭没有取暖条件,甚至连烤火的炉子也安不起,主要是没有钱买那几节铁皮炉筒子。只能在一个泥盆里存点燃烧过木柴热灰。好在有个热炕头才免强度日。我清楚的记得:晚上睡觉前喝剩下的开水,到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已经冻成了冰块,和杯子成为一体。有很多家庭中的女人及小孩子手脚都已经冻伤,每到冬天就红肿,乃至于溃烂。我的老伴小时候冻伤了手脚,年年冬天红肿,至到九十年代末期,我们家住进楼房后才彻底痊愈。
第二个是衣着破旧,鞋帽破旧,大部人没有袜子。没有内衣内裤,只是光着身子穿着破旧的棉袄棉裤。不怕现在人笑话,很多男孩子到了娶媳妇的时候才第一次穿上了裤衩。
那个时候,我们农村没有见过用煤取暖,条件较好的家庭安一个炉子,大部分人家就是上面我曾说过的泥盆取暖。由于寒冷,山上灌木基本上砍光了。有一种柞木的根系相当的大,土话称柞木疙瘩也被创出来拿回家烧掉了。还有一种土话叫骆驼蒿的植物生长在山坡上、石缝中,根系较大,也被社员们薅出来烧火取暖了。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各家各户都有了相当多的作物秸秆,也解决了一部分烧柴问题。再加我们家乡是半农半牧区,随着养殖牛羊的增多,牛羊的粪便晒干后也大部分用到了烧火取暖上。现在好了,都烧煤烧气取暖了。
ϟ≡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城里和农村都如何取暖?
其实六七十年代的冬天比现在也差不多,国家是有气象记载的,只是那时条件不好,农村人住的都是破旧老房,夏不遮雨冬不遮风,都是一件老棉裤老棉袄连一件贴身的内衣都没有,铺的盖的也很单薄很多农村人连褥子都没有,我记得我是六一年读中学去住校才第一次有了褥子,取暖全凭火炕,一天烧三次饭,所以那个火炕前半夜还可以,到了后半夜炕凉了屋子里都结冰睡着睡着就冻醒了,真的是很冷很冷的。我记得五十年代小时候到了冬天十来岁的小孩咳嗽的特别多而且时间特别长反反复复的足足得两三个月,其实都是小孩贪玩闪汗冻的。回想小时候冬天真的是遭了很多罪。虽然咱不是城里人但我知道城里冬天要比农村好过的多,没有暖气的年代城里都是烧煤取暖的,再说城里吃的,住的,穿的也要比农村强的多。
✎☥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城里和农村都如何取暖?
六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每年的冬天我的脚是冻烂冻肿了的,到现在双脚留下了多处疤痕。最冷时用几片棕皮(棕毛)梱在脚上,在穿上大一点的单鞋里来抗寒。
室内取暖去煤矿捡些不要钱的夹层煤块,买些好煤混合烧燃来取暖,夹层煤块就是半成熟的黑石头石头中间有一层煤,堆多了也能燃主要是能节省好煤,房屋四面都通风不会有煤气中毒。
八九点钟一堆火烤完就睡觉,我们院子十几户,一年四季床上都铺的是竹蓆子,冬天蓆子下面垫的是稻草,冷了多垫一层稻草。冬天睡蓆子有点冰,上床睡时不脱衣服先把席子暖热火了才脱衣服。
小时候我冬天就是这么一年一年的过来的,现在条件都好了老家的年青人生活方式也都彻底的改变了。
♂℃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城里和农村都如何取暖?
坐标丠中平原,六七十年代冬天有多冷呢?查冬季平均气温纪录和现在差不多。实际感觉比现在泠多了。大雪后屋檐下的冰挂有两三尺長。干早天气土路上冻得多处裂缝。人長冻疮,冻手冻脚冻耳朵非常普遍。下午在平地上泼上水,第二天就是滑冰场。现在这些现象都不见了。
冬天取暖,城里人每家都烧蜂窝煤,做飯取暖两用,屋子小,温度也能达到十几度。农村的房子不严实,也没有煤指标。生产队有的地方一年分个一两千斤散煤,加土和水成煤泥,只在过年和最冷天气省着烧。平常日子,还是烧柴火为主,最好的柴火是棉花秸秆。其余玉米,大豆秸秆,各种作物的根茬,棉花、高梁、谷子、玉米等等,凡是能烧的,都要收集起来,做飯取暖。每家都有连着火炕的灶台,大灶上做飯烧水,余热通过火炕进入烟道。做飯的同时也烧热了火炕。屋里虽然温度不高,火炕却是热的。一家人在炕桌上吃飯,孩子们在炕上玩耍,做作业,晚上一家人在火炕上睡觉。就是外边大雪纷飞,北风怒号,被窝里也是温暖如春。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我是一名即将步入高三的文科生,你能给我一个忠告吗?有何分享?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