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ㄨ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869条回答。
非常难,非常难,比今天进入公务员队伍还要难很多倍。
有种说法,七十年代方向盘最吃香,是比干部还牛逼的工作。
一说当时的年轻司机,哪怕长得歪瓜裂枣、身材矮小,也绝对有漂亮女孩愿意嫁。
很多人说,雷锋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就事业上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
咱也没有调侃的意思,实话实说而已。
雷锋本来是普通农民子弟,1956年17岁从生产队被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就职,成为拖拉机手(应该是农业工人)。
1959年8月,报名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成为工业工人)。
1960年,雷锋经历了一番波折以后,几乎是被特批入伍参军。
1960年3月,新兵连训练结束,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
雷锋在4年内,不但从一个普通农民子弟农转非成功,还从事了当时很好的职业,也是无数人向往的职业:公务员、工人、军人。
尤其重要的是,雷锋后来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也是很好的。
军队的驾驶员属于技术兵种,一旦复员到地方,基本肯定从事驾驶员的工作。
在六七十年代,驾驶员是非常好的职业。
当时有句俗语:“汽车轮子转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看看待遇。
60年代初,驾驶员分为五级十等。新手司机考到驾照以后,一般2年内就变为副五级,也就是最低的等级。
即便是这个副五级,每月收入也有40多元,比普通工人要高出一大截(机务工人最低1 级是33元,8级为99元)。
司机是少见的有补助的工作,如果外出跑长途,每天补助1元左右,跑市区则是0.6元左右。
如果司机出车较多,即便是新司机,每月也能拿到六七十元(农业工人1级是32元,7级才70元)。
在当年,司机绝对是高薪职业。
除此以外,司机的其他待遇也是很高的。比如重体力工人每月粮食定量不过36斤,司机可以达到40斤。不要小瞧这几斤粮食,当时有钱也没地方买去,更别说没钱。
另外,司机们还有很多其他待遇:除了劳动布工作服外,还有雨衣、雨鞋、线手套。冬天头戴皮帽,上身穿着白茬皮袄,下身穿着白茬皮裤,手上皮手套,脚下大头鞋,有的甚至是马靴,走在街上神气十足。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当年的情况,认为多几套衣裤算个鸟啊。
萨沙告诉大家,以前有些工人岗位拿钱不多、工作繁重,却很多人愿意干,猜猜为什么?
就是因为每年能多分几件工作服。在当年用布票的时代,多一套衣服就是多一笔财富,今天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的。
其次看看其他的好处。
对于司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到处跑,能够搞到本地没有的物资。
当年的物资匮乏,不同地方存在不平均。
也就是说,有的地方你有钱也买不到一些东西,有的地方则不同。
萨沙有个长辈当年结婚,本地结婚流行送糖给亲友。然而本地糖果种类少且质量差,很多糖果直接没货。
正巧女方的哥哥去上海出差办事,就委托哥哥去上海的食品商店,买来不少质量好的水果糖和奶糖。这些糖果在本地是买不到的,有钱也买不到。
在当年能够送这种比较高档的糖果,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我这个长辈老了以后还经常提起。
道理也是如此。
以前人员不能随便流动,出门的基本都是各种出公务差的干部或者办事员,要凭借组织上的介绍信才能住宿,不然只能睡大街。
一旦发现没有介绍信或者介绍信丢了,你就会被当作盲流被关押遣送回原籍。
只有汽车驾驶员,才是可以定期跑一些线路,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卡车捎带一些货物回来的。
要知道,当年压根没有私家车一说,连马车、牛车都是集体的,所有运输工具都是公家的,普通人根本搞不到。
自然,这是任何单位都明令禁止的,实际上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打个比方,现在一对新人要结婚送糖,当地买不到,只能委托单位司机去上海购买。
司机帮你买了糖以后,你还好意思没有什么表示吗?肯定要送给他礼物。
而且如司机买糖是1块钱一斤,现在收你1块多一斤,一般人也不会计较。
另外,如果私人去买一批货回来卖或者转让,这叫做破坏统购统销,属于投机倒把罪,是要判刑入狱的,属于政治问题的罪行。
而司机捎带的那些东西,一般查到了最多批评教育,没人会认真对待。
而那个年代,可以说衣食住行、吃穿用住什么都缺,所以能够捎带买的司机,是非常非常吃香的。
还有别的好处吗?
当然有了。
上面说了,当年没有私家车一说。大的单位一般有自己的车,一些有运输要求或者临时要运输的,就必须通过国家交通调度机关,临时调度一些车辆来使用(一般都是卡车)。
比如北方冬天学校要生炉子,需要大量煤炭,就要用车运输。学校肯定没有卡车,就必须让市政府帮忙调度一辆来用。
此时,学校一般会打点打点派来的司机,至少请吃饭加送点礼物。为啥?
同样一件事,做法可能有很大不同。虽然国家调度我来开车,但车子开到学校门口还是开到学校里面,这就是司机说了算。
司机开到学校里面,煤炭卸下来找两个人就可以搬入仓库了。如果司机直接撂在门口,几吨甚至十几吨煤炭想要搬到学校里面,可不是轻松的事情,恐怕要找不少老师来搬运。
再比如,我装了满满一车煤,好好开车同乱开还是有区别的。当时公路很差,路面颠簸,沿途掉一些煤炭也是寻常事。
司机慢慢开认真开,可能煤炭几乎不掉,学校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司机很快开,胡乱开,煤炭就可能掉了不少(甚至司机直接拿一些走),学校直接受损失。
所以,司机是很肥的,经常收到礼物和请吃饭的。
不过,以前的司机也不是谁都能当得,一般要有一些背景才行,毕竟是很好的工作。普通人家的孩子,想当司机也找不到门路,当时根本没有民间驾校。
另外,其实那时候司机也不是很容易做的。
一来车辆情况较差,路况也不好,需要司机有很好的驾驶技术,不然自己都会有危险。当年司机们也说“行车走马三分险”;
二来当年没有今天那么多的修车厂,一旦车子出问题就要尽量自己来修,难度很大。
那年代车子少,一辆卡车可能用了很多年,故障很多了都不报废。所以开车上路,尤其是跑长路,车辆出现点问题是很正常的,在荒山野岭修车也是寻常事。放在今天,没几个司机能够搞得定,直接喊拖车。
同时,车辆是国家的,不是自己的车想怎么折腾都行,要好好维护保养。
看看这一段:“大解放”都配有一个专门摇车的铁摇把子,本来汽车在起动机和电瓶完好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摇车的,但为了保护电瓶就要去摇(一般是副驾驶、学徒负责)。这摇车不仅要有一把子力气,北方的冬天机油粘稠,初起动摇车是相当沉的;还要有一定的技巧,脑子反应要快,感觉不对赶紧撤,最怕发动机点火过早突然反转,带着摇把子反转搞不好就打伤手臂,严重者有打骨折的;
三来司机比较也是累活,没那么轻松。当年路况很差,开车比较颠簸,司机很容易疲劳。大车换挡之类的都不轻松,车辆还要经常加水加油,根本就是体力活。
尤其是跑长途的车辆,一般一天下来司机就很累了。常年跑长途的司机,身体都不会好,更别说家里没有人照顾了。所以,当年司机清一色都是男人,没有女性。
即便如此,那时候的司机还是非常吃香的。
﹟►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题主问——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在那个年代,要想成为一名汽车司机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交通设施落后、汽车保有量极少。
当时的社会车辆只有三种:
一、党政机关及大企业的领导用车。这种车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划分,省级以上是红旗轿车;地级以上是苏联产的伏尔加轿车;而县级则是以北京吉普为主要用车;
二、承载公共交通重任的公共汽车、长途班车和大型企业的通勤客车;
三、企业单位装载货物的大型货车。说是大货车,最大也就是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货车,载重量仅有4吨;还有就是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仿苏联嗄斯车了,这种车的载重量仅有2.5吨。其余就是有些省份生产的各种杂牌车了,而且最大载重量也就是二吨半!
那个年代的汽车可真是稀有物种,一般县政府小车班顶多三到四台北京吉普作为机动。从县委书记到县长,都没有专用车辆。县里各单位包括各人民公社,都没有小车。要去县里公干,只能乘坐各种型号的拖拉机代步。这就理所当然让驾驶汽车的司机水涨船高成为各地方、各单位的“熊猫”级人物了。
可以这么说,在那个领导与群众平等的年代。讨好、巴结领导的人少有,可挖空心思与司机搞好关系的人却比比皆是!无论是谁,只要说到自己有个司机朋友没有那个不是自豪感爆棚!
那个年代汽车司机的从业门槛比进机关当干部还高,需单位挑选推荐后参加由地方交通局举办的驾驶员培训。培训期为半年,培训结束后参加车辆监理站统一组织的理论考试、路考和桩考合格后发给实习驾驶证。
取得实习驾驶证的人员被称为实习司机,在单位上还得拜师学艺。跟着师父跑车有半年的、有一年的,师父认为你可以出师了,单位才会分配汽车给你让你放单。如果单位没有多余的汽车分配,那你还得继续跟着师父当助手。
我是1973年参加汽车培训的,第一次参加路考时因为紧张倒车掉头时掉坑里了。后来经过补考,才勉强过关。拿到实习证后,高兴的我花了十几元钱请同事们美美的吃了一餐!
1976年我工作调动去了汽车较多的抚州专区建工局车队。
可我还是高兴的太早了,因为我不认识车队任何人,对于我这个走后门进来的准司机居然没有一个师父肯带我。无奈,只能暂时下到单位的汽修车间学习汽车修理。没想到,这一学就是三年。
到了1978年我们车队队长看到实在没人愿意带我,大发善心,让我上了他的车成为他的关门徙弟,正式开始了一个汽车司机的学徙生活。
正所谓患难见知己,就因为我师父圆了我成为一名汽车司机的梦。从那以后我便将他视如长辈,每逢年节我都要上师父家中送节、拜年!即使我后来调过若干个单位,那怕是转行到省城从事新闻工作后,几十年间每逢年节我还是会风雨无阻出现在师父家中!
跟着师父学了整整半年后,我终于如愿成为一名正式的驾驶员!
我接到手的第一部汽车是江西生产的井冈山牌卡车,载重二吨半而且是从其他师父手中替换下来的老破旧车。
尽管如比,心中还是美滋滋的喜不自胜!听到人家称我“师傅”,那心中就如泡在蜜罐里一样。
第一次单独出车让我终身难忘——
那是车队派我去宜黄县的大山里拉毛竹,车子行驶在崎岖不平而且狹窄的山区公路上脚下居然忘了收油门,口中还不停地啍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
快到黄陂时突然眼前出现一个急弯,我因为缺乏实操经验一脚将刹车死死踩住。卡车剧烈颤动着向路沿侧滑而去,车子在倾覆的那一刹那我口中还连呼“完了、完了”!
汽车四轮朝天倒扣在距路面大约有三米多的山野中,驾驶室座垫下的千斤顶、撬棍、扳手、锣丝刀飞散到四处。
我晕晕乎乎老半天才回过神来,当我狼狈不堪地从窗口爬出后居然意外发现——老天爷眷顾,我居然没有伤到皮毫。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那个年代正因为汽车司机稀有,所以汽车司机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说的俗一点,年青人只要你手中握着方向盘那怕很丑,都会有大把的美少女来围猎你。
那个年代的司机之所以会那么吃香,与当时的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不无关系。
人要出个远门,认识司机便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搭个顺风车;你想买个什么本地没有的物品,拜托司机帮忙在跑外地时帮你买回;那时候烧饭煮莱除用煤球外,人们更喜欢烧木柴。如你正好有司机朋友,便可以请他在跑山区时帮你捎回二担;
类似的各种便利,司机朋友还可以帮上你很多、很多!
另外,那时候只要出车外地便会有每天六毛钱的出车补贴。所以,司机的经济收入要明显高于一般工人和普通的干部。
最记得1979年的时候,我曾有调到公安局当警察的机会。在办理的差不多时,我将此事告诉了当时还是女朋友的老伴。本以为可以给她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谁知老伴一家是跳起脚来反对。最后居然给我摊牌,如果我改行当警察那就一拍两散!
还真別说直到今天,我的生活比在当司机时已好了不知多少倍。但在我的脑海深处,还是会时不时怀念着那虽然艰苦却又快乐自在的司机生涯……
♂┝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六七十年代的汽车司机一般都称为汽车驾驶员,人们往往都称之为某某师傅。是社会上非常吃香受人羡慕的人物之一,那时代,东看西看,司机家的房子最好。由于那时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汽车少,驾驶员也不算多,即使是会驾驶,没有汽车给你开也是枉然,在工厂,农村街道,也有不少的驾驶员闲着,只有去干其它的活的,但随I时可以听用,有这门技术的工作机会比普通人的机会要多些。
那时候汽车要一个单位及工厂才有,地方上也没有驾驶员培训机构,驾驶员的来源基本上是部队转业分配到各个单位的,那单位有车需要才能上车从事驾驶员工作。在农村,一个公社也最多只有一两台大汽车用于企业搞运输,搞农用运输的车基本上是东方红拖机和手扶式拖拉机。
一般基层,是没有小车的,就是个公社书记要出行办公事如进城开会等,也只能是乘别单位的便车。莫说私人没钱买,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一个单位及工厂用的车,也要按计划审批进行配制。所以那年代司机虽然红火吃香,也因羡慕而想当司机的人也不少,但如果不是部队转业受过驾驶训练的司机,也是很难去作汽车驾驶员的。
﹪♗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我叔叔当年就是一个卡车司机,在工厂开解放牌汽车。他是在部队开车,转业回来的。
当汽车司机难不难,非常难,我叔叔那年就是十几个人争一个岗位,左挑右选才当了汽车司机。为什么难呢?因为汽车少,岗位就少,工作中还有许多便利,许多外快,人们趋之若鹜。一个县,只有县革委一辆212吉普,两个单位各有一辆卡车。县运输公司是那种自制的三轮货车。平时叔叔开车去外地拉货,村里人和亲戚朋友总找叔叔捎人买货。一个亲戚的儿子在南方当兵,亲戚就和叔叔打招呼,叔叔有了南方出车任务,就顺路把亲戚带到部队。又省路费和省了排队买票。过春节买酒和其它付食,我们当地需要酒票、付食票。外地有些地方不要,叔叔就买回来分给亲朋好友。有时外单位借车,回来总给点小礼物。当卡车司机的叔叔得了实惠又得了人脉。因此,当时有个顺口流,“听诊器、方向盘、给个县長都不换”。
◑≛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难,而且不是一般的难。
那时除了专业车队、运输公司外,有汽车的单位很少很少,即使有车,驾驶员大多是部队退伍的汽车兵。市里只有车管所有一个驾驶员培训点,必须持单位介绍信才能报名,而且价格昂贵,培训期很长,除了学驾驶外,还要学基本原理和汽车修理,个人是不接受培训的。
除此以外,当年驾驶员的地位格外的高,握方向盘的驾驶员甚至与拿听诊器的医生是平起平坐的。除了驾驶员工作之便的既得利益外,仅"搭便车"就让驾驶员令人刮目相看。那时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又不好,到南京上海,总想找关系搭便车。托关系找到驾驶员答应了,还得排队等上几个月,因为想搭便车的人太多了。你要是搭便车还能坐到驾驶室,那绝对是牛人,一般能在卡车车箱就不错了。另外就是好带货,比如汽车到晥浙贛等地,又会有不少人要请驾驶员带木头、竹器等等特产。
由于驾驶员的种种便利和历史背景下的特权,想当驾驶员的人太多了,那时候能够当上驾驶员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