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江南缭绕的佛音,谁能想到这绝美的画面下,南北朝时期充斥着篡位杀戮。谁又能想到兴起南朝佛教盛况的南梁武帝萧衍,就在这美丽江南因饿而亡。
那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呢?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一,萧衍谋帝位开创南梁初期盛世。
萧衍出生于东晋南北朝那段动荡不安的乱世。虽说萧衍仰仗与南齐皇帝萧道成同为西汉名相萧何后代的显赫背景,一入仕途就深得南齐重用。
可是萧衍并非承袭祖荫的纨绔子弟,他不但自幼喜欢读书棋琴书画皆精,而且还颇有军事才能,终凭与北魏戮战之功而得封雍州刺史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乱世出枭雄,不甘做池中之物的萧衍早已静待良机。当时南齐东昏侯萧宝卷荒淫无道致使民怨沸腾,萧衍寻机杀萧宝卷立萧宝融为帝,自此独揽南齐大权的萧衍依旧不急不躁。
他觊觎帝位并不明说而要借他人之口表达,以显其称帝是民心所向天命所归。好友沈约揣其意网罗众臣联名上书,逼萧宝融禅位转立萧衍为帝。萧衍假意推让把戏做足,再借其弟各地发现祥瑞之兆,萧衍就此半推半就同意称帝。他终灭齐建梁,史称南梁武帝。
若论萧衍并非篡位枭雄那么简单,其执政初期确有明君风范。他借鉴南齐灭亡之因,广纳人才勤政为民,其穿旧衣吃陋食堪称清廉典范。
南梁在萧衍治理之下稳定繁荣,成了唯一可与北朝政权抗衡的南方之国,是混乱时代鲜见的盛况。
二,萧衍徇私护短自负清廉,致使纲纪混乱败相初露。
虽说萧衍文韬武略堪称奇才,但其亦非完人,其致命缺点就是对待家人无原则无底线。萧衍称帝后广封其兄弟子侄为王,他自己节俭清廉,却纵容家人骄奢淫逸,甚至家人触法规亦法外开恩不治其罪。
萧衍六弟萧宏行为最为恶劣,他不但窝藏杀人犯,竟然还与侄女萧衍长女乱伦私通,甚至意欲串通侄女弑兄夺位。只因事不机密阴谋败露,侄女因此自尽。既使萧衍面对如此不堪乱伦谋逆大罪,依旧选择宽宥六弟。
萧衍对家人如此徇私护短真属天下未闻,朝中众臣逐渐上行下效奢靡无度,朝臣想支撑奢华场面只得加倍贪污受贿搜刮盘剥百姓。因而萧衍轻徭薄赋的政令,经过各层官员虚加苛捐杂税,到得百姓身上早已不堪重负。
曾有官员向萧衍谏言改变纲纪混乱之像,只可惜萧衍自负清廉,听不得忠臣揭露朝廷腐败乱像,却以忠臣为佞臣致使朝堂混乱奸臣充斥。南梁初期盛世就在萧衍自恃固执中渐显衰落之像。
三,萧衍因家事刺激厌倦红尘,晚年佞佛南梁岌岌可危。
纵使萧衍无底线宽宥家人,可其家族仍有他无法释怀的心结。说起这一切皆源于其次子萧综,他本是南齐东昏侯遗腹子,可萧衍并未歧视萧综依旧将其视为己出。
但血脉终是迈不过去的坎,萧综得知身世后几次三番叛逃北魏,妄想为东昏侯报仇。
萧衍一气之下削去萧综王位,可当他得知萧综有意归来时,又起恻隐之心张开双臂欢迎次子回归。萧综终未归来,但萧衍依旧恢复其王位,也许还想虚位以待萧综归来吧。
多年殷殷舔犊之情化为反目成仇,萧衍心中悲苦自知,他对世俗红尘已渐生厌倦之心。
萧衍经此之伤,一改勤政之态,逐渐醉心诗词歌赋谈禅论道远离朝政。萧衍智商极高,他于谈禅中悟透佛理,其由早年崇尚儒教转而痴迷佛教。尤其萧衍晚年更笃信佛教,个人节俭成癖的他却对供佛广散重金。
他不但广建寺庙,更为奇葩的是竟然四次脱去龙袍入佛寺为僧,又被大臣出重金赎回,如此耗费金钱国库早已空虚百姓民不聊生。
萧衍既使回到朝堂依旧无心朝政听任奸臣当道。也许萧衍自觉以自身人格魅力可以掌控国家,但事与愿违南梁早已危机四伏,只差引爆危机的导火索而已。
三,萧衍晚年昏聩引狼入室终致死。
南北朝时期无君臣敌友之分,朝代更迭各国对峙,随时都有投诚倒戈之事发生。萧衍晚年昏聩轻信小人,收容北齐叛臣侯景,终成致己于死地的导火索。
侯景本是鲜卑化的羯族人,也算是个奸诈枭雄,其原在北齐高祖高欢麾下当差。侯景本是一匹烈马只有高欢能降伏。但等高欢逝去,其子高澄继位,侯景野性毕露。不过高澄早遵父遗命对侯景敬而远之严加提防,侯景眼见谋反不成只得叛离北齐。
侯景原想投靠西魏宇文泰,只是宇文泰厌其反复无常之性,将其拒之国门外。侯景再投南梁,也许萧衍看中侯景手中土地,反正他不顾大臣阻拦善心大发,不但收容侯景还委以重任。
萧衍出身豪门,因而他虽重用侯景但从其内心真的瞧不起这个蛮荒羯人。有一天,侯景请旨想求娶谢王两家之女为妻,那可是堪称两晋南北朝时期顶尖豪门的谢安与王羲之家族之女。萧衍讥讽侯景道,别说谢王家族就是我们萧家之女,你都不配求娶,你就放低眼光从姓朱姓张以下低门士族寻找妻子吧。萧衍不当之言不但得罪了侯景,同时也得罪了南朝士族,使民心更与其背道而行。侯景更是睚眦必报的奸诈小人,他誓将所有贵族之女都配其奴隶为妻。
随着侯景在驻地招兵买马,萧衍也已察觉有异对侯景起了戒备之心。
正巧北齐遣使来梁欲达成两国共同对付侯景协议。侯景闻讯新仇旧恨怒向胆边生,立马铤而走险起兵举事。当时南梁早已民心涣散,从侯景者众多,很快侯景就攻进了都城建康。
千军万马浑不怕的侯景满身披挂走进皇宫文德殿,一见年已86岁威严端坐在龙椅之上的萧衍,竟然心中突生怯意。
古人皆有一种信仰就是天命所归,侯景由此深信萧衍就是天生帝王,吓得他只将萧衍囚于台城宫中誓不再见。
侯景本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萧衍一世枭雄岂肯屈从。由此侯景亦逐渐减少食物供给,萧衍临终想喝一碗蜜水都不可得,其忧愤交加终因无食饥饿而亡,享年86岁。
纵观萧衍一生,其自得天下自失天下。侯景之乱只是导致萧衍失败的表象,究其根源责任还在萧衍自身。
他虽在开国初期政治清明,可他过度相信个人清廉力量,却不知只凭个人力量而无有效约束家人朝臣的制度,形不成整体清廉之风只有贪污之风蔓延。
他讲宽容却忘了仁出祸害,致使奸佞群起就连侯景这样小人都能将其蒙蔽。
他晚年佞佛成癖,不事朝政不惜掏空国库重金供奉佛祖,其实他是用天下苍生成全超度自己,却忘了佛为众生的真谛。萧衍自误导致南梁由盛而衰,终被侯景这根稻草压垮已成必然。
后侯景被部下所杀,南梁又苟延残喘数年,终被陈霸先所灭,南陈取梁代之。
如今南朝古寺依旧在无言诉说着多才天子亡国君的往事,一切是非功过由人说吧。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
梁武帝萧衍留给后人的印象,有几个标签,高寿、在位时间长、信佛、被饿死。他是古代帝王少有的寿星佬,活了86岁,仅次于乾隆的89岁,在位时间长达48年,一生跌宕起伏,是亲率大军勇夺萧齐的梁朝开国皇帝,平息叛乱后社会也曾稳定繁荣。
图为东魏、西魏、南梁,三国鼎立势力图。
可是萧衍又是个宗教狂热者,儒、道、佛都充满了兴趣,特别是一头扎进了佛事,多次舍身佛寺,要剃度当和尚,对政事越来越昏聩,晚年北方来了一头跛脚狼,众人都警惕时,萧衍引入室,结果胡乱咬一通,身边人都置身事外,包括他太子都冷眼看着,看着自诩达摩祖师的梁武帝忍受耻辱,挨饿受冻,直至死亡。
图为梁武帝萧衍画像。
而北方的那头跛脚狼,就是侯景,南北朝晚期有名的“侯景之乱”就是此人,充满戾气的枭将,俗话说一物降一物,也只有高欢这种货色能震得住侯景,于是跟着霍霍天下,封为司徒,统兵十万,治所河南,高欢一死,侯景开始上窜下跳,他想当河南王割据一方,高澄不干,下了他的兵权,侯景降了西魏的宇文泰,这尊大神当然看不起天生残疾,连脚都长不齐的侯景,吃了闭门羹。
图为梁武帝的修陵。
于是转投老好人、昏昏欲仙的梁武帝萧衍,当时的东魏、西魏、南梁是三国鼎立态势,而未收复中原地区一直是南梁的心结,现在侯景带着“十三州”送来降表,岂不是把中原送到萧衍口中,满朝文武都知道来的不是块肉,而是个定时炸弹,就萧衍不这样想,结果在侯景一降梁,东魏就派兵来打,西魏乘机席卷中原,南梁的部队摆了几个态势就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浙江宁海县梁皇山景区,据说侯景之乱时,有梁王躲避于此,故名梁王山,侯景,此人天生长短脚。
侯景兵败后带着残余退到建康,恼羞成怒地找萧衍麻烦,于是攻打皇宫,此时的萧衍已众叛亲离,威权失落,臭味相投的萧正德是萧衍的侄儿,觉得是篡位的大好机会,于是与侯景合计夺其权势,两人在宫外商量着如何分账,把萧衍困在台城皇宫,连口水都不给喝,萧衍在昏厥中嘴中喃喃着要蜜水,然后就死了。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虽然侯景对梁武帝的饮食进行了控制,但并没有断绝。《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是后上所求多不遂志,饮膳亦为所裁节,忧愤成疾”及梁武帝最后“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即梁武帝觉得嘴里苦,想要吃蜂蜜却没人给,于是大喊数声而死。
先前,武帝子邵陵王萧纶曾在外起兵勤王,趁侯景假意讲和为缓兵之计的时候送了几百只鸡蛋给武帝,是够吃的。
所以周安士《万善先资》卷三就指出梁武帝并非饿死:
考之《通鉴》,曰口苦,则非枵腹可知;曰求蜜,则非疗饥可知;饮膳仅曰裁节,则非全无可知。焉有数百枚鸡子在旁,而可称饿死耶?
但是我觉得题主的重点应该不在这里,而是问梁武帝为何落到如此地步。
梁武帝的确一度开创了一个治世,但是他过度好佛,大兴土木,对皇族子弟的不法行为又太过骄纵。他与东魏通信意图出卖侯景及对侯景疏于防范是轻视侯景的结果,他轻视侯景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侯景败军之余的确没有太大的实力。然而问题是侯景起兵后,先丢下老家直取谯州,谯州刺史丰城侯萧泰因为平时失人心遭背叛被擒,然后定下了直取京城的计划,而武帝一方则出现采石换防脱节导致侯景无障碍渡江的大乌龙。武帝自以为糊涂了托管给太子萧纲,萧纲却没有武帝的经验,昏招迭出(如不信任反正的范桃棒怒送人头、误信侯景的假意求和等),在没有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充当了实力狼助。同样客观充当狼助的还有武帝的亲孙萧大春(弃守粮仓)、汝南侯萧坚(不恤士卒)等。宗室们大多拥兵观望想等两败俱伤了摘桃子(如武帝的两个儿子后来的梁元帝、武陵王萧纪等),深恨自己不能当储君的武帝前嗣子萧正德更是做了带路党,柳仲礼等大将也保存实力不肯出力。武帝身边的朱异是奸臣,给了侯景作乱的借口,守城高手羊侃又及时去世;而侯景又以施加高官厚禄获得了京城中下层人的支持。围城日久后,城里自然就坐吃山空,无以为继了,只能砍了尚书省当柴烧……虽然侯景也没粮了,但他为此不要军纪放开抢了,最后又以讲和为由缓兵争取到了运粮的时间,终于在粮食大赛中耗赢了京城守军,破城后也就掌握了梁武帝的命运。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
梁武帝萧衍是个挺有意思的皇帝,靠着武力灭了南齐,建立了西梁,执政能力也不错,最后却被侯景武力推翻了,侯景在后来去见萧衍,萧衍十分镇定,反而搞得侯景十分紧张不敢杀他,最后只能将他囚禁起来,活活饿死。
梁武帝萧衍
萧衍出身名门,他老爹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这给了萧衍为官的机会,因为萧衍很有才华也不断得到提拔,后来萧鸾在萧衍的帮助下掌握了南齐大权,萧鸾登基称帝后,萧衍也得到了重用。
萧鸾死后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残害大臣。萧衍只能和他分道扬镳,后来萧衍联合了萧宝融起兵讨伐萧宝卷,萧宝卷被废,萧衍拥立了萧宝融称帝。萧衍在部下范云和沈约的支持下,逼迫萧宝融禅位,萧衍称帝建立了西梁,为梁武帝。
南北朝地域图
萧衍自己亲手废掉过两个皇帝,所以他开始深刻反思南齐皇帝执政时期的过失,并以此为教训时刻提醒自己,所以萧衍才上台时,非常的勤政,事必躬亲。虚心听取大臣,百姓们提出的意见,萧衍还非常的节俭,也经常像官员们强调要清明廉洁,在萧衍以身作则认真的治理下,西梁逐渐发展繁荣。
萧衍和历史上众多的开国之君一样,猜忌之下非常重,他在范云和沈约的帮助下,建立了西梁,但是他始终不敢重用这两人。对那些没什么功劳的士族宗亲,倒是恩宠有加,但是这些人却不领情,像他的弟弟萧宏还想造反篡位。
沈约画像
深受打击的萧衍开始在宗教上寻求安慰,他非常笃信佛教,二十年里四次出家,四次还俗。每次都要逼着官员们,或是朝廷出一大笔钱才愿意还俗,在梁武帝统治时期,单是都城就有佛寺五百多座,西梁有十多万的僧人,萧衍这样折腾自然没有心思处理朝政,任用奸臣,政治逐渐腐败了。
萧衍后来接纳了侯景,侯景最早投奔了高欢,高欢死后高澄继位,高澄和侯景不和,侯景又投奔了宇文泰,宇文泰了解侯景为人不放心他,侯景才来投奔了萧衍,萧衍不顾满朝文武阻拦封他为大将军,结果侯景最后真的起兵叛乱了,侯景很快就攻下西梁的都城。
侯景画像
侯景来见萧衍,本来他以为萧衍会惊慌失措,结果看破了红尘的萧衍一点不慌乱,还和侯景拉起了家常,搞得侯景十分慌张,他答应了萧衍不骚扰百姓,就将部队遣散了。侯景的心虚也让他不敢直接杀了萧衍,但是萧衍又不配合他的工作,留着萧衍时间长了始终是祸害,侯景只得将萧衍囚禁起来,命令手下不要给他送吃的,没过多久萧衍就饿死了。
萧衍画像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
据《梁书》记载,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萧衍出生于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省丹阳、常州市一带),他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丞相萧何。据说,萧何的孙子萧彪因被免官而迁居到了东海郡兰陵县。
数代之后,萧氏出了一个位列三公的萧望之,兰陵萧氏迎来了第一次兴盛。
到东晋末年,兰陵萧氏再度迎来繁盛。
托家族的福,萧衍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萧顺之曾官至九卿之一的卫尉。后来,也正是因为出身的不凡,萧衍顺利入仕,并在齐国重臣王俭府上担任幕僚。很快,萧衍又得到赏识,此后屡次升官,运气相当不错。
建武二年(495),因汉化改革而知名的北魏孝文帝率三十万大军南讨齐国,萧衍主动请求担任前锋迎敌,并取得了一场大胜。
在齐明帝手下,萧衍得到了重用。而齐明帝去世后,继位的萧宝卷则不如他的父亲,他昏庸而暴虐,把许多大臣逼得谋划造反,萧衍就是其中一个。
不久,萧衍攻占首都,拥立萧宝融为帝。
中兴二年(502),萧衍逼迫萧宝融禅让,建立了梁朝。
在励精图治一段时间后,南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萧衍踏上了封建王朝帝王们的老路,那就是取得一定成绩后便逐渐怠惰。
到了晚年,萧衍不但抛下政事,笃信佛教。还在南朝大兴寺庙,导致南朝变成了杜牧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
自普通八年(527年)起,萧衍四次出家为僧。每次都要大臣们苦苦哀求,并向寺庙支付巨款才能将他赎回,可见其晚年的昏聩。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物的出现最终导致了萧衍的悲剧,他就是羯族人侯景。
在西晋结束统治后,中原大地被大量涌入的少数民族占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所以后世又称这段时期为“五胡乱华”。
传说,这五大族中,羯族最为嗜血残忍,他们的首领石勒曾在中原建立后赵政权。
后来,后赵被汉人冉闵灭亡,羯人纷纷逃散,其中便有侯景的祖先。
北魏景明四年(503),侯景出生在朔州,他的成长恰好伴随着北魏的崩溃和灭亡,于是他趁着天下大乱投靠了重臣尔朱荣。在军中,他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很快就步步高升。
不过,侯景的高升伴随着他对主公的更换。他先是在尔朱荣帐下,尔朱荣的势力被高欢所消灭后,侯景又投靠得势的高欢。高欢死后,其子高澄继任父亲的大丞相之职。而侯景缺少管束,很快就率众投靠了梁武帝萧衍。
萧衍为了借助侯景的兵力北伐,便封他为大将军、河南王。很快,高澄派兵攻打侯景。萧衍则派出之子萧渊明帮助侯景,结果,萧渊明不慎被俘,萧衍便寻求与高澄和谈。侯景为了试探萧衍,便以高澄的名义写信给他,提出用侯景交换萧渊明,而萧衍居然同意了。
这下,侯景见萧衍为了侄子可以轻易放弃自己,便再度起兵造反。
很快,侯景便率众攻入了梁朝首都建康,并将萧衍软禁。又因萧衍不满足侯景的要求,所以侯景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史载:“上所求多不遂志,饮膳亦为所裁节,忧愤成疾。”
太清三年(549),八十六岁的萧衍在自由被限制、饮食被不断削减的情况下忧愤而终。
后世对萧衍的评价大体上比较正面,如康熙帝评价他说:“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在许多史家的眼里,萧衍被饿死的原因主要还是他老年识人不明,引狼入室。
正所谓“养狼当狗看家难”,萧衍饲养侯景这条饿狼,想让他当一条为梁朝看家的狗,实在令人感到可笑又可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