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也被很多企业引以为核心价值观。但“以人为本”并非外来概念,而是传统文化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最早典出《管子·霸言》,其中说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刘备也说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以人文本指的是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为什么呢?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间人最贵。《周易》中把人与天地并立,合称“三才”,寓意“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语出《孙膑兵法·月攻》),老子也有类似的说法,“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所以,人与万物之间,人与鬼神之间,应当以人为中心。
人本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殷商敬事鬼神,行事无不占卜。商周之际,从神本文化逐渐过渡到人本文化,周人摆脱了鬼神崇拜,成为了以道德和礼制所构建的世俗社会。这在人类世界中,应该是最早的。
《论语》中多次记载孔子对于鬼神的漠视。如,“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等等。无神论也并不是今人的发明创造,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范缜就写过著名的《神灭论》一文,认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独立学者王东岳先生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人文文化,其实是因为它的农业生存结构完好地保留了血缘结构,然后儒家学说又把这个血缘结构普泛化、根基化,从而使得神根本没有立足之点,而且它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沟通至深,缠绵无尽,既温情脉脉又纠葛连连。”
“儒家学说可以说是一个紧密而庞大的世界观体系。包罗万象,它根本用不着鬼神,它根本用不着神学存在。它用不着脱离人类自身血缘关系的超拔之神,它只要在自己的血缘祖先里设定神位,它就足以建构完整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这就是中国非神学文化的人文关怀概念的来源。”(《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
░︴什么是“以人为本”?
没人了一切都是空!
┡┨什么是“以人为本”?
这个问题问得好。[赞][赞][赞]
时常听到“以人为本”。但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我谈谈我的看法。供交流。
我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人性为本”——以私求公。符合人性的事物才具有生命力,反人性的事物,人们会躲得远远的,甚至是除之而后快。
人性又是何物?人性是与生俱来的、无需教育、无需学习的生存意愿。具体说来就是三样东西:图利、图名、图心安,以及今后能够图得更多名利的可能性。前者三样是生存与工作,后者是办教育与受教育。
社会治理就是要满足以上的私欲以求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然后才是二次分配。这就是我理解的“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毛泽东主席有这样一句话:“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这就是说,一切都应该以“人"为根本,从有利于“人"的方面去考虑。我举一个例子: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当它与人发生矛盾,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人,怎样对人有利就怎样做。甚至以牺牲老虎为代价,也要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真谛。
(原创)
♦✖什么是“以人为本”?
其实这是符合西方文化的口号。拿来就用,实际上是不知其所以然。在中世纪的欧洲,一切要求向神看齐,其实就是神本主义。神是仁慈万能的呀,人怎么比得了。人比人还气死人,人比神,根本都不配活着。这样一比较的话,人就太痛苦了,尽管对人有拔高的作用。到文艺复兴的时候,欧洲人就算清账了:老是向神看齐,太痛苦了,不是还有那么多动物吗?与动物相比,人就很值得欣赏了,是万物之灵啊,应该感到骄傲才是。所以,人既要向神看齐,来提高自己,给自己动力,又要与动物相比,心里就会得到一些安慰、轻松。所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提出来了人本主义来对抗神本主义,用以释放人性。中世纪的欧洲凌驾社会之上的是神权呀;古代中国的情况和欧洲不一样。神权从来没有控制掌握整个社会,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是官权,也就是官本位(西方是神本位)。所以古代中国文化当中,为了扭转官权横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而大力倡导民本主义。
古代欧洲是神人对立,古代中国是官民对立。
------------------
推荐阅读:
我们的爷爷是亲兄弟,我们属于第四代旁系血亲,在法律上是允许结婚的。有类似情况结婚的吗?
你有没有尝试过自己做一顿黑暗料理,却意外地觉得自己是“中华小当家”的经历?
上一篇:如果不涉及升学考试和专业学习,你觉得学生有必要学英语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