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输在后勤上。
其实当时沙俄比日本要强大得多,军事实力也要强得多。
但是,日本距离东北近在咫尺,运输物资和兵员很方便。
日本的军用物资和士兵,只需要从本土用船只运到朝鲜,再通过铁路运到东北即可。
甚至在掌握制海权以后,日本可以直接在东北的港口运输物资,速度是很快的,前后不过二三天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联合舰队,不惜代价也要掌握制海权的原因。
但是,沙俄主要的经济、军事、政治中心,包括大部分人口都是在欧洲部分,距离东北接近1万公里。
沙俄想要运输军用物资和增援的部队,只能依赖西伯利亚铁路。
俄国人口1亿4000万,陆军常备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军达375万人,其中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地区,在远东除驻守中国东北的部队只有约10万人,148门火炮、8挺机枪。
相反,日本人口为5000万,战争时可动员兵力200多万。而日本只用了120万就获胜了,可用兵力上却大大弱于沙俄。
日军现役陆军总兵力近38万,火炮1140门,近37%为山炮,适于山地作战,且射程远,杀伤力大。机枪147挺,火力配备明显优于俄军。
可见,双方一线部队旗鼓相当,就看谁能够迅速增兵。
沙俄负责运输的西伯利亚铁路,只能单向运输,如果双向运输就需要复杂的调度。
即便单向运输,火车速度不能超过45公里,不然就很有可能会脱轨。
按照9000多公里的铁路长度,即便火车昼夜不停(当然不可能),也要10天才能从这一头到那一头。
实际上,西伯利亚铁路只是名义上修建好了,主要长隧道尚未开通,诸多侧线和桥梁仍在施工中,有很多运输瓶颈。
最大的瓶颈是贝加尔湖。当时认为“一连50多英里的悬崖峭壁,夹杂着岬角、湖湾和窄坡。要建成它,需要建200多座桥、33条隧道。甚至有委员会成员认为,环湖铁路的工程量超过俄罗斯帝国此前全部建筑物的总和。”
于是,这一段铁路没有修建成功,和平时期的火车开到这里就要停下,将货物卸下用运输船只运到湖对岸,再重新装船。
这么连续折腾,加上沿途拥堵和调度问题,导致火车运输军火到东北,往往需要近1个月时间,而日俄战争总共只打了半年。
尤其是战争初期是冬季,贝加尔湖完全冰封,湖面船只无法运输。于是,被迫采用三种方法。资料这么写:用雪橇在湖的冰层上滑行,但运量极小,只能运输军官,且冰面路况没想象中好,军官们总有不得不下雪橇步行的时刻;士兵们冒着风雪徒步穿越湖面,暴风雪不断,湖面每隔4英里设置一个棚屋以提供热茶和汤,治疗冻伤者;铺设临时铁道,但第一节通行的火车头就跌入冰层薄弱处,此后一律改成人力和畜力拉着火车车厢前行。
贝加尔湖的铁路修好花费了大半年时间,到沙俄投降前1个月才勉强修好,但俄军败局已定。
由于运输问题严重,沙俄只能想尽办法在中国东北当地解决。当时沙俄百分之八十的粮食和生活物资,依靠在东北劫掠。但东北当时也不是什么富裕地区,提供的物资有限。
况且,粮食可以抢夺,武器弹药是抢不到的,增援的部队也无法解决,只能编组一些中国人的民兵组织,协助俄军作战。
ℎ║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日俄战争表面上是日本和沙俄的战争,但实际上是日本+英国+美国一起对付沙俄。就连宣布中立的清政府当时也是偏袒日本,希望日本能赢。虽然直接出兵跟沙俄硬钢的国家只有日本,但英国若是不在欧洲扯沙俄的后腿,让沙俄无法集中力量对付日本,美国不贷款给日本买军火,买粮食,日本哪里有跟沙俄正面硬钢的资本?
并且,日本就真的赢了沙俄吗?日俄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双输的战争,日本和沙俄其实都不是胜利者。要说谁才是最终赢家,貌似英国和美国才是。
▲日本版时局图,在日本人眼里,1900年代的国际时局对日本也是异常凶险。
一、日俄双方对战争的重视度不一样
1894年,日本在沙俄、英国的支持下,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然而当日本战胜大清,强迫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岛后。沙俄却出面干涉,强迫日本吐出辽东半岛。
沙俄这么明目张胆的下山摘桃子,日本当然不答应了。结果,沙俄伙同德国、法国,组成三国联合舰队,出现在日本领海,以武力威胁日本退出辽东半岛。
日本惹不起三国,便只好以收取清政府三千万两白银的手续费为代价,归还了辽东半岛给清政府。
事后,沙俄以“赎辽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随后俄军把大连和旅顺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并把这个州命名为“关东州”。
此事件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当时不少日本人认为:日本被沙俄坑了,明明是沙俄想吞并中国东北,但沙俄不想出头,于是让日本出头。等日本傻乎乎的跟清政府打一仗后,沙俄再出来下山摘桃子。沙俄的目的怕不仅仅是吞并中国东北那么简单,可能日本也是沙俄吞并的目标!
基于此种思想,日本国内在1898年前后,便有了一种跟沙俄全面对抗的思潮。然而这还只是开端,沙俄接下来干了一件事,让日本产生了和沙俄赌国运的想法。
对于日本来说,这场战争是赌国运之战,如果战败了,那么明治维新三十年的改革成果就付之一炬了。而日本也必将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对于沙俄来说,这场战争只是一场普通的扩张战争。赢了当然最好,败了也不要紧,顶多就是断己一臂的伤害,不会悲催到亡国灭种的程度。
这就是“尽全力”和“尽力了”的区别。双方一开始对战争的重视程度就不一样,所以战争的结果也必然是朝着“尽全力”的日本一方倾斜的。
比如在旅顺争夺战,日军偷袭旅顺前,俄军情报机构通过破译日军外交密电,都已经得知日本即将采取军事行动,但沙俄政府居然并未立即采取措施,俄远东军未接到战备命令。这种态度,岂能不败?
二、日本有外交优势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在配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同时,还单独派出一支十三万人的部队入侵中国的东三省。在经过了四个多月不太激烈的交战后,清军驻守在东北的九万官兵被全歼,东北三省全境在事实上被沙俄侵占。
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后,沙俄在北京忽悠七国联军从中国撤军,但被它独自侵占东三省,它却一直故意不撤军。
当时清政府已逃离北京,慈禧躲在西安,沙俄找不到清廷中央政府,便决定先强迫东北地方政府订立临时性的协定,然后再逼迫清政府承认它对东北的占领合法性。
但是由于东北人民强烈反抗以及英美等国的干涉,沙俄迫于压力,只得于1902年同清政府签订《中俄收交东三省条约》,分三期逐步撤出东北。
然而就在第一期撤兵后,沙俄却故意违约不撤兵,并派兵重新占领了沈阳。然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妄图永久霸占东三省进行殖民统治。
沙俄出尔反尔,让英国很不满意。因为英国一直视中国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沙俄一口气吞了东三省,它很嫉妒。为此,英国通过外交斡旋让沙俄撤军。但是沙俄拒不理会,于是英国决心拉拢日本对沙俄开战。
1902年,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明确支持日本打沙俄。
签约后,英国放出狠话,声称日本是自己的盟友,日俄交战,如果谁敢帮沙俄,就是与英国为敌!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立即响应英国,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现金支援。
欧洲大陆的国家由于都惹不起英国,便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沙俄,只有德国和法国私底下帮忙,但最终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比较搞笑的是,英、俄后来和解了,德国和沙俄反而还翻脸了。至于清政府,表面上虽然说中立,但实际上也是支持日本的。因为关外毕竟是满洲龙兴之地,沙俄赖着不走,慈禧那帮人无法跟国人和老祖宗交待。
所以说,日俄战争其实并不单单是日本和沙俄的战争。美国、英国都出了力,就连清政府也偷偷出了力。
三、日本在军事指挥、地理方面也有优势
这两点都不用多说了。战争前线相对于日本仅仅是日本海环渤海一带,而俄国则穿越长长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俄国方面虽然有硬实力优势,但俄军补给线太长,且将帅无能,军队非常腐败。士兵大多是猎人和农夫,虽然作战很勇猛,但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而且,由于俄法同盟的约定,法国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因此沙俄的主力一直没有开赴远东和日本开战。尽管沙俄后来败了,但依然还有再战之力。反观日本则是无力再战。
总的来说,日俄战争是一场双方实力非常悬殊的战争。日本能在战场上击败俄军,除了日军本身英勇之外,英美对他的支持,沙俄方面对战争的不重视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过开头也说了,日本和沙俄其实都不是最终胜利者。真正的胜利者应该是英美。
对于日俄战争的把控,英美做的非常好。战争之前为了制约沙俄,就怂恿日本开战;战争结束后,害怕沙俄跟日本赌国运,就向日本施加压力,让日本尽快结束战争,不要过多削弱沙俄的实力。免得沙俄急眼了,缓解与德国、奥匈帝国的矛盾,把俄军主力部队派到远东去和日本堵国运。这对协约国集团非常不利。
日本胆敢不听话,英国就立即断供。没了英美贷款的日本,经济不崩溃才真正有鬼。所以日本根本没办法决定战争的走势。
所以说,日俄战争的双方,包括清政府,都是棋子。清政府是个弃子,日本是一颗制衡沙俄的棋子,沙俄是一颗制约同盟国,但又不太听话的棋子。
作为博弈者,英国很好的控制了棋局,得到了一个它想要的结果。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俄罗斯帝国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原因蛮多的。由于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实力稳居世界前五,而日本虽然在明治维新以后国势日渐强大,并在与清朝的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获利颇丰,使其实力进一步提升。但一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夕,由于体量等因素和俄国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即便是当时日本内部对于日俄战争日本获胜的可能性也比较悲观。典型的儿玉源太郎就对此战日本能否取胜表示满满的迷茫。
毕竟当时双方体量差距太大,俄国常备兵力规模甩出日本十倍的巨大差距,而即便是质量日本也未必占多少优势。论海军实力俄国海军吨位在1904年一度位居世界前三,即便是战力至少也可以保持在前五。虽然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清朝的北洋水师,但日本离世界主要海军强国仍有差距。故而日俄战争前夕,理论上俄国海军要明显大于起步不是太久的日本海军。而财政收入上俄国也是日本的八倍。(折算成日元,俄国20亿,日本2.5亿)
但是也正是日俄之间巨大的差距(一说俄国军事实力五倍于日本),让俄国人在日俄战争中产生了轻敌大意。并且由于西伯利亚铁路(虽然1904年7月才开始通车但直到1916年才全线通车)尚未彻底打通和欧洲局势等原因,这也使俄国人在战争中并未使出全力。
日本敢于俄国作战,也是料定了俄国由于在远东兵力和后勤有限,而西伯利亚铁路虽然已经开始通车,但是从贝加尔湖段仍未通车。而如果这段铁路也通了,那日本纵使做足了准备也没有取胜的希望了。(后来在1945年苏军准备着手抽兵进入东北时,全线通车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趁着这段铁路打通尚需一段时日,日本与俄国开战,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日本倾尽全力、部署得当也不是没有希望。
但即便这样,日俄战争俄国总计投入兵力达到1,365,000人。而日本则在日俄战争全国动员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200,000人。俄国兵力略占优势。
还有日本全力以赴,在开战前做足了准备也是俄国输掉战争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个原因和西伯利亚铁路打通比较起来似乎次要了些,但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日本是以偷袭的方式对俄国开战的,这让俄国有些错不及防,使日本可以占据先手优势。(先手优势虽然有时候不足以赢得战争胜利,但却能增加几分胜算和主动)日本在战争中的战略部署也还算不错,
而且日本为了赢得战争胜利也做足了情报工作,向俄军后方派遣许多谍报人员,并且潜伏到了东欧,建立了一个谍报网。这使日本在战争中可以知己知彼。而俄国就不行了,非但不知彼可能连己也知道的不够全面。虽然俄国的情报在当时世界还算不错的,但是由于轻敌大意,对东方人打心底里的蔑视,使俄国没有对日本进行良好的情报收集工作。另外由于俄国人在中国的行为比日本还恶劣,所以当时的清朝由于与俄国的仇恨较深,在战争中总是倾向于日本一方。
而且由于考虑到地理因素,结合上面所述,日本在战争中拥有更多的主场优势。毕竟日俄战争的战场设置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日本的主场优势在对马海峡海战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俄国在战争中则表现的有些被动。
另外参加日俄战争的俄军士兵出身也并不高,虽然有一定的勇猛劲,但缺乏系统性的训练。纵观整个日俄战争期间,除了旅顺战役日本兵力三倍于俄军,且俄军伤亡小于日本以外,其余很多战役俄军都是兵力占优,且处于防御状态,但最终却总是被兵力处于劣势的日军击败,而且伤亡还比日本大得多。例如辽阳会战(日军12.7万 VS 俄军22万)、沙河会战(日军17万 VS 俄军21万)、黑沟台会战(日军5.4万 VS 俄军25万)、还有日俄战争规模最大的会战——奉天大会战(日军25万 VS 俄军31万)役后大山岩一举成名,这些战役俄军虽作为防御方,但伤亡却比日军大。也可以看出俄军战术和素质要弱于日军。
不过日俄战争虽然俄国惨败了,但是日本也未能取得全面性的胜利,由于俄国的想法是采取战略后撤,一步一步的消耗日军,然后再让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军与日军消耗一波,坚持到俄国集中欧洲地区的精锐赶来击败日本。像1905年3月10日奉天会战结束时,俄国虽然士气低落,但依然有80万人和2,200门火炮可以短时间内投入战争,而日本动员力量则达到了极限,只有40多万兵力和1,046门火炮可以投入战争。当美国方面通过法国总统卢贝向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表示愿意为日俄两家调停战争时,尼古拉二世却表示,决战才将要开始,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正在向远东驶去。愤怒的尼古拉二世想要将日本耗死。与此同时,在1905年3月,日本全国动员已达到极限吗已经没有正规的预备役力量了。这使日本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现有还算对日本有利的情况下求和。
当日本在谈判桌上想要让俄国支付巨额赔款时,却因收到山县有朋的报告收到俄国正从欧洲抽调重兵前往日俄战争的前线的消息,日本也只好放弃赔款。从这里也可以大致清楚,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性。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日俄战争是一场狗咬狗的战争,是20世纪初,日本和沙俄这两个新老列强,为了争夺远东控制权,爆发的一场大战。我国的东北地区,就是当时的主战场之一,对于百姓来说,这场本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的战争,却成为了一场浩劫。
“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盛京时报》
没有办法,这就是落后弱国的待遇,只能给人家充当“棋盘”的角色。
而这场战争最终以沙俄失败而告终,日本一战成名,正式跨入列强之列!
作为老牌列强的沙俄为什么没有战胜刚刚发展起来的日本呢?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沙俄方面战线过长!
并且后勤补给不足战争开始是以日军进攻旅顺开始的,当时的沙俄方面为了保护在东北的利益,在旅顺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要塞,并且派遣到中国东北的军队约有30万左右,同时在旅顺要塞有两万守军。
可是由于当时西伯利亚铁路没有通车,沙俄方面军队无法从欧洲调派大量军队支援,后勤资源也远远跟不上前线战事的需求。在战争中只能处于防守的态势,很少有机会和实力向日本发动有效进攻。
相对于日军方面,日军控制着环渤海地区,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来源源不断的支持着战事的兵力和物力,而沙俄的太平洋舰队却需要长时间的运输,资源消耗极大。
2、 沙俄的轻敌大意!
当时的日本方面正值幕府战争到明治维新的过渡时期,日军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时,爆发出的战斗力也是空前的,日军气势高昂,并且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便已经以举国之力来应对这场战争,投入了所有的兵力财力物力。
同时日本方面主要目标就是东北,作为岛国的他们做梦都想拥有大陆之上的土地,为此,日本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
总而言之,日本在进行一场国运豪赌,在他们眼里,这无非又是以此“甲午战争”,胜利之后,将会为其带来巨大的回报。
而沙俄方面,由于沙俄核心利益地区在欧洲,对于远东地区并没有十分看重。所以沙皇并没有将日本放在眼里,俄军将领也没有对这场战争进行充分的部署。沙俄的士兵更是一群拿着枪的农奴,存在着厌战情绪,整个军队毫无斗志,纪律涣散。面对同仇敌忾,为国运而战的日军实在难以抗衡
3、 日本进行了间谍战!
日本方面紧紧抓住俄军招募劳工这一有利契机,趁势大量派遣特务混迹其中。可以实时获取俄军的动向,有了战争的主动权,可以提前进行军事的部署。据数据调查,在俄军招募的劳工中,有百分之三是日本特务。
4、 日军受到了英国的支持!
当时沙俄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很有可能危及到英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同时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及支线会影响到英国苏伊士运河的效益。并且英俄之间也存在着局部范围的冲突,英国需要在另外的战场遏制沙俄。
作为老牌殖民地大国的英国有实力为日本提供军舰,以及军事物资,干扰沙俄的行动。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舰就是英国建造。这为日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总结来看,日本的胜利是建立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的,当然,这也仅仅只是险胜。以至于胜利的日本并没有能够想在清朝身上,从沙俄得到大量的战争赔款,当时日本向沙俄索要30亿日元的巨额赔款,结果沙皇一分不给,放出话来,要么就这算了,要么九继续打。
显然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于是放弃了赔款,战争结束!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因为日本有英国的支持。
近现代史上与英国为敌的基本上都输了,与英国为友的,基本上都赢了。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看待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