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初期名不见经传的石奋家族,为何会人才辈出?
❧▵在汉朝初期名不见经传的石奋家族,为何会人才辈出?
石奋号称“万石君”,一家父子五人位居二千石高官,名噪当世。但石家父子并无过人之处,学识不厚,能力不强,说他们人才辈出太抬举他们家了。之所以能成为西汉“名门”,跟石奋坚持的“恭谨孝忠”家教有很大关系,加之特殊的历史环境,才造就了这么一个神奇的家族。
一、石奋的起家
石奋15岁的时候,偶然见到汉高祖刘邦,刘邦一见这个恭谨的少年,就十分喜欢,把他留在什么当了个侍从人员(中涓)。为了照顾石奋,刘邦还纳石奋的姐姐为妃,让他全家搬到长安居住。
石奋第一次出场就一个关键词——恭敬,不光对皇帝,即使同僚之间也实时显示出谦恭。就是靠着他无人能比的恭敬,没念过几天书的石奋,竟敢慢慢地官做到太中大夫,成为二千石高官。
光靠一个“恭敬”就能平步青云,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想象。但石奋遇上好运气,他见到刘邦时,汉帝国还没建立,战争年代的偶然性,给他创造了服务于刘邦的机会。试想一下,和平年代,想在皇帝身边工作,像石奋这样,没有学识,没有显赫的身份,连看皇城门的资格都没有。
二、石奋的家教
石奋除了恭敬,还行事谨小慎微,家庭极其重视孝道。他把这个传统言传身教,成为石家家规。
石奋有四个儿子,长子石建,次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秉承了他一贯的作风。石建做汉文帝太仆时,有一次皇帝问他用了几匹马,明明他随口就能说出来的事,非得下马,小心翼翼地拿马鞭,指着马头,一匹一匹数了一遍,才回答汉文帝是六匹。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免怀疑石建的大脑是不是被马踢伤了。偏偏汉文帝就是喜欢他这种稳健谨慎的风格。
还有一次,石庆驾车回家,经过闾里没下马,惹得石奋很生气。他按照家法程序,先是拒绝吃饭,然后全家人来替石庆求情,石奋不同意,石庆只好坦衣露背,跪求请罪。石奋再当着众人面一顿说教斥责。全套程序就像演戏的剧本,回回如此。
石奋还有个让人很难做到的要求,即使家里人相见,也一定要穿正装,一定要以严肃端庄的形象出现。搞得他们家连佣人都被传染了,走哪儿都板着一副面孔。
总之,石家不强调书要读得多好,就要求一个恭谨孝顺,还得有仪式感,就是不知道他们家活的累不累。
三、石家大人物
石家出了一位九卿,一位丞相。九卿就是刚才说的石建,位居郎中令,也就是后来的光禄勋。石奋的小儿子石庆,则在汉武帝时期做了丞相。
不要望文生义地认为,石家,尤其是石庆能力有多强。事实上,石庆的这个丞相就是摆设,他一辈子也就是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地活着。汉武帝需要的丞相,就是石庆这样的人,无能,好摆弄,不跟他争权。汉武帝一生13位丞相,7个死于非命,石庆能活下来,真的得感谢他父亲石奋的家传。
ℱ➼在汉朝初期名不见经传的石奋家族,为何会人才辈出?
万石君自己小心沉稳,教子孙以谦恭谨慎,窦太后尚赞其德过鲁儒,司马迁推其为“笃行君子“。
♦◂在汉朝初期名不见经传的石奋家族,为何会人才辈出?
石奋一家,之所以几代人都能成为汉朝的肱骨之臣,身居高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一定是石奋的言传身教,对后代子孙教育的比较好。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石奋到底是谁。
石奋,字天威,河南温县人。据说石奋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在刘邦身边做事了。当时正是秦末汉初的时候,各地战乱频发。但这个乱世对于石奋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因为要是放在太平盛世的话,像石奋这种既无家世也无学历的底层平民,根本就没机会去给皇帝做随从。当然,后世的宦官另当别论。不过石奋的幸运就在于,他既不是宦官,同时还能在刘邦身边做事。
当然,石奋在刘邦身边,也就是负责传话,照顾刘邦饮食起居的书童近侍一类的工作。这个工作,确实可能没那么重要,但却可以经常待在刘邦身边。
刘邦多年在外征战,整日忙着处理军中政务和行军打仗。在此期间,石奋一直耐心妥善的照顾,而且对刘邦非常恭敬。所以时间长了之后,刘邦很喜欢石奋这个小根本,想着一定要赏赐一下石奋,所以就问石奋家中还有什么人?
面对刘邦的询问,当时石奋回答说,家中有一位失明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于是刘邦就将石奋的姐姐封为美人,给了石奋家里不少优待。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石奋家族开始逐渐崛起。
可以说,石奋这个人,既没有领兵作战的经历,也没有多高的文化素质,完全是凭借着为人谨慎勤勉,做事恭敬,所以才被刘邦看重。
这样一个人,如果放在某些骨鲠文臣充斥朝堂的朝代,多半要被大家骂一生佞臣误国。但事实证明,像石奋这样没学历没战功的人,也未必就一定做不好事情。
大家不要小看了石奋这种只知道低头做事的性格。放眼整个古代历史,其实没有几个人,能凭借着恭敬谨慎而被皇帝看中。因为在皇帝眼里,这本来就是应该的。石奋能够凭着这个特点,得到刘邦的赏识,这本身也说明了石奋的特殊。
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才华横溢,战功赫赫呢?其实大多数人,不过是石奋这样的平凡人,但是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能将每一件简单的小事都得好,就是完美。
刘邦作为一个底层出身的皇帝,其实是非常喜欢石奋这种人的。因为刘邦身边太多耍心眼的,蛮横的贩夫走卒,而石奋这种人,正是刘邦身边少有的靠谱的得力心腹,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当然,虽然刘邦当时很看重石奋,但是石奋年纪小,而刘邦身边的文臣武将又多如牛毛,石奋自然也就没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在刘邦在位期间,石奋并没有得到什么太高的官职。而在接下来的吕后掌权时代,石奋也基本上是默默无闻。
直到汉文帝时期,石奋才慢慢做到了太中大夫,也就是可以参政议政的文官。石奋多年累计的工作能力才逐渐显现。
到了汉景帝时期,石奋的儿子都已经成年,入朝为官,因为石奋吃了没文化的苦,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勤勉读书,博学广识。
石奋颇为重视家风教育,将自己的儿子都培养的谦恭孝顺,善良敦厚。四个儿子都做到了两千石的官位,父子五个加起来就是一万石,汉景帝见石奋家中儿子如此优秀,就称赞石奋孩子教养得好,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那么,石奋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
说白了,就是道德绑架,用自己的健康来威胁儿子,如果在现代,石奋一定会被喷成狼爸,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教育的典范。
石奋这样的狼爸,并不是辱骂殴打孩子,而是通过责备自己,从而胁迫孩子,精神折磨,幸亏石奋的儿子听话,不然一定会被石奋逼疯。
这种诡异的教育方式,其实跟弟子规很相似。
石奋非常注重礼仪,换到现在的话,就是所谓仪式感,对待皇帝的召令和赏赐,必须恭恭敬敬地叩谢之后才动。见到皇帝的马车,必须上前扶着车,就好像伺候刘邦做近侍的时候,习惯了这么对待君主。
石奋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自己的儿子孙子都这么做。
有一次,石奋的儿子石庆,醉酒回家,没有下车,一直被送入内院,石奋知道了认为石庆不受礼仪,如果在宫中也这样一定会被责罚的。所以等到儿子醒酒之后,石奋严厉地责备了儿子,并且让子孙后代以此为戒。
当然,石奋责备儿子的方式,稍微有点特殊。
石奋的批评方式,就是不吃饭。石奋的儿子们都十分孝顺,见到石奋不吃饭,就集体责备石庆认错。所以石庆就按照家族传统,脱光上衣,跪在父亲跟前,请求原谅。
从现代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家族教育,实在是让人有些无语。正所谓‘天子尚且避醉汉’,人家都喝多了,醉死过去了,那怎么下车啊?就是这样一个无心之失,还让人家脱光上衣跪求原谅,实在是有点过了。
更诡异的是,光是石奋自己责备儿子还不够,非得全家一起责备,这是多大的压力?多强的心脏才能承受这样的当众处刑,要在心里留下多大阴影啊?
而在石奋的家中,这是常态。
也正是这样严苛的家教,石奋的子孙都被教育成谨小慎微的性格。正是因为在官场上做事谨小慎微,所以石家才能在官场上多年屹立不倒。
可以说,石奋将严谨守礼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虽然有些偏执,但是有效果。正所谓‘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石家的经历,显然是印证了这个道理。后来汉景帝在位时,石奋得以荣休回家,颐养天年。而石家则是依然屹立于朝堂之上,权势惊人。
而且因为长寿,石奋最后历经四朝,熬死了六个皇帝,这大概也是上天对于石奋的福报。石奋晚年的时候,身体比儿子还要好,只比自己的长子石建早一年去世。
纵观石奋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石奋能够被刘邦称赞谨慎恭敬,并将这四个字做到了极致,一生都很少犯什么错误。这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石奋教育后代十分严苛,所以培养出优秀的子孙。
石奋的人生,或许可以给现代很多家庭一个参考。到底什么样的家教,才算是真正优秀的家教了。
↙☿在汉朝初期名不见经传的石奋家族,为何会人才辈出?
应该与家风家训的传承有关,石奋年轻便追随汉高祖刘邦,虽与当时一帮名臣相比,石奋的确不甚出彩,但胜在恭敬谨慎,行事周全,因此得刘邦赏识。
汉文帝时,也是因这一特质,再加上多年经验学时积累,成为太子太傅。后来汉景帝继位,重用石奋,官居九卿,后调任诸侯丞相。
史载石奋以身作则治家严谨,对自己及子孙行为礼仪要求极为严格,衣食住行,待人处事,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地都不忘谨慎恭敬。
在这种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石家四子各个温顺孝顺,入朝为官后,也谨遵父亲教诲,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逾距张狂,深得汉景帝赏识,四子也都是食俸两千石的朝中要员。汉景帝道“石君及四子皆两千石,人臣尊容乃集其门。”因此石奋也被尊称“万石君”。
也许石家子孙学识各有千秋,人也各有际遇,无法统一而语,石奋也不能强求。但为人处世的学问准则,人品德行的底线要求,却可以通过家风家训潜移默化的熏陶,惠及后代。
∞⇦在汉朝初期名不见经传的石奋家族,为何会人才辈出?
人才辈出,皆因家庭教育好,至于家庭教育为什么会好,原因在于石奋。
现在所有有关石奋的记载都来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石奋的发家史及石奋整个家族在汉朝的官场人生。石奋整个家族的兴起点无疑是石奋,石奋的家庭出生及先祖目前无任何资料可考,《史记》中只记录了石奋是赵国人,在赵国灭亡之后迁居到温县(位于河南焦作市)。石奋出生在秦国乱世,真正的发家之年在他15岁的时候,作为一个15岁的少年,石奋很有远见和头脑,怎么说呢,因为这年,刘邦攻打项羽时经过河内郡,作为河内郡的一名小历,石奋受到了刘邦的接见,刘邦作为一个领导,自然要多手下嘘寒问暖,于是问石奋家里还说什么人。石奋照实说了,说家里除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亲,还有一个姐姐。刘邦也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你姐姐可以跟我吗。石奋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自然说可以,而且是竭尽全力的侍奉。就这样,石奋的姐姐就嫁给了刘邦,石奋自然就成为了刘邦的小舅子,也就称为了皇亲。石奋也升官做了中涓,专门受理大臣进献的文书和谒见之事。石奋一家也迁移到了长安城。
从《史记》里的文字资料来看,石奋在刘邦一朝没有过多的文字记录,唯一可以确定是刘邦死的比石奋早,石奋侍奉了文帝,并且石奋的荣耀巅峰来自于文帝时期。在文帝时期,石奋分别担任过太中大夫,太子太傅等职位,而且在文帝时期还特别的受到了嘉奖。
回到提主的问题,石奋家族为何人才辈出,我的答案是家庭教育好,就是石奋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非常好和严格。石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谦恭谨慎,而且这个谨慎不仅仅是在朝中为官的时候,在家的以身作则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有成年人在家的时候,石奋也是穿戴整齐,从不邋遢,对待仆人也是谦卑有礼,哪怕是皇帝将食物派人送到他家时,他也像皇帝就在身边一样弯着腰吃,谨慎如此,也是天下闻名。
石奋如此谦卑谨慎是有原因的,石奋15岁从一个少年郎跟随子皇帝身边,伴君如伴虎自然是懂得,更何况刘邦一朝那些被杀害的王公贵族就在自己身边真实发生过,要想长久的生存下来,就一定要谨慎,谨言慎行。
石奋进行家庭教育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石奋的4个儿子,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性情温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做官都做到了二千石,再加上石奋自己的二千石,因此景帝又称石奋为万石君。
正因为石奋的家庭教育好,石奋的后人在朝中都当了大官,声誉很好。石奋的四子石庆在武帝时期先后担任太子太傅,丞相等职。石庆做丞相时,他的子孙中从小吏升到两千石职位的有十三人。因此石奋一族在汉朝时算一个名门望族。石奋自己也亲历了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四朝。
石奋墓
答题不易,查史不易,欢迎多多关注。
------------------
推荐阅读:
一方水土一世情深,岁月老去你能讲讲从前你生活的老城镇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