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藏民族大学建在陕西咸阳?
┹✄为什么西藏民族大学建在陕西咸阳?
当初听说这个西藏民族大学不在拉萨甚至不在西藏,而是建在陕西咸阳市的时候也是感觉毕竟惊讶的,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原因。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百废待兴,急需一批具有文化素养的少数民族干部。于是,中央政府决定建立一所高等院校,来解决这个迫在眉梢的问题。不过,建立学校事宜却遭到来自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极力反对。为了确保创办学校的万无一失,上层决定将学校的办学地址选在内地。经过多轮考察和反复斟酌,最终决定在陕西省咸阳市的原西北工学院的校址上,创建这所高等院校,并命名为“西藏公学”,这也就是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后来西藏想把西藏民族大学迁回西藏办学,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成功,就这样这样的一所高校就留在了陕西咸阳市。
这所高校虽然是地处陕西咸阳,但是其是西藏主管的,资金拨付也是西藏方面管辖的,当然其招生名额也是列入西藏的,相当于其是一所西藏的高校;当然因为其地处咸阳市,在很多方面还是需要咸阳市配合的,比如想要新建校区、防疫、水电网络等方面。据说学校也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比如其有自己的校医院、附属幼儿园、附小、附中等。
学校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咸阳火车站北侧,位置相当好,还有一个校区位于咸阳市东北部。
⇄♆为什么西藏民族大学建在陕西咸阳?
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四川美院在重庆,这种“名不副实”的异地办学,其实是有渊源的,毕竟天津曾经做过河北首府,重庆当年跟四川是一家子。
不过听起来可能比较雷人的是,西藏民族大学居然在陕西咸阳。
陕西与西藏,八竿子打不着,而西藏民族大学设立在咸阳,并且西藏民大虽然位于咸阳,但其归属管辖之权仍旧是西藏的,不归陕西管。
新中国建立之时,西藏仍旧处于旧时代,由贵族、奴隶主、僧侣等群体掌握,直到1951年的时候,随着《十七条协议》的签署,西藏和平解放。
但西藏解放之初,情势仍旧非常严峻,整个雪域高原情况复杂,百废待兴,原本大量的西藏旧贵族上层群体,处处使绊子,极力阻碍西藏的整体改革,妄图恢复农奴制,以维护其自身的不堪利益,甚至公然进行了反叛。
纵观当时西藏的实际情况,为了积蓄力量保存实力,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力量,为将来西藏的改革与发展做准备,国家准备为西藏在内地办学。
1957年的时候,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邓小平等主持召开了相关会议,对当时西藏的整体环境情形进行了分析探讨,决定筹建西藏公学。
同年的十月,国家将陕西咸阳的原西北工学院校址交给了西藏地方,用于筹建西藏公学,而这就是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1958年西藏公学正式开学,当时有学生3415人,另有教职工人员共716人,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次年开始,西藏公学开办语文专修科,而这也是西藏历史上创办最早的专科专业,也是西藏高等教育的一个起步标志。
随着西藏地方的民主改革取得巨大胜利成就,西藏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西藏公学也在国家支持下迅速壮大。
西藏地处高原之上,当时各方面的环境都与内地相差甚远,为了给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西藏公学也并没有重新搬迁,而是继续留在咸阳,当时内地大量的人才在此接受培养,然后被输送到西藏,参与到各方面的建设。
1965年,西藏公学更名西藏民族学院,而后在1970年被意外短暂裁撤,次年恢复,不过当时西藏地方决定在西藏林芝筹建新校,并在1972年将诸多专业迁往林芝。
由于这段岁月,当时的西藏民族学院形成了咸阳、林芝两地办学的状况,前者为总院而后者作为分校,林芝分校在1978年变成了西藏农牧学院。
而被保留在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继续进行扩建,先后创建历史系、外语系、体育系等各方面专业,并且在1977年就开始进行本科生招收工作,1979年随着语文系开始招收藏语本科,也使其成为西藏史上首个现代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
在2015年的时候,西藏民族学院被正式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依旧是陕西咸阳办学,而主管上方仍旧是西藏,并非陕西,共有五十四个本科专业。
Ⓥ╀为什么西藏民族大学建在陕西咸阳?
塔里木河先生关于两藏民族大学历史的的介绍是令人吃惊的欠缺和片面,本人夜读后感到很有必要作若干补充。
本人现在的居住地与该校仅一墙之隔,每日晨昏可以从楼上瞥见学校的师生生活学习的滾滚人流,听到到该校的广播甚至其他燥杂声。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最早的校址就是该校的原址。1957年春天,西工大从原址迁移到西安西郊的白庙村,于是就在西工大这块原址上成立了属于西藏自治区的一所学校一一西藏公学,并非什么大学,不过是自治区用于培养干部,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学校,学制似乎两年。参加学习培养的人多是西藏中上层的成人,培训完毕回藏作为干部任用的。记得西藏的百灵鸟柴旦卓玛就是该校五九级一一也就是西藏公学最后几届的毕业生。我当时作为一个小孩子曾亲自聆听过年轻的柴旦卓玛在一次该校的文艺庆典中动人心魄的演唱,那时候她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歌手了。从1960年开始,西藏公学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我们一般简称民院),学校来上学的多是一些青少年,似乎由自治区配发装备及供给。维持到文革前期,印象中我所在的咸阳铁中、西藏民院和咸阳二中成为成为成为当时咸阳的足球三杰,三家之间经常发生场面火爆的足球赛,我们许多学生会尾追观赏足球赛事,归来后或大吹大擂或痛哭吸嘘,再感染其他人。我们校队一名足球守门员在高考后曾被提前录取,一时传为隹话。后来据说该校也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大量的录取当地汉族学生入校学习或留校任教。几十年过去了,该校早已融进了咸阳民众的社会生活。我从我原来工作的单位退休后,还到该校财经系(本科)的一个班任教过线性代数这门课。班内藏汉学生参半,藏族学生有几个人的音乐天赋和爱好给我畄下深刻印象。课余时间曾给我表演过几首时髦的藏族歌曲。大约在2019年该校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简称民大,人众普遍跟不上趟,大家依然"民院“”民院”的称呼该校。
言长纸短,愿与塔里木先生共勉!
咸阳人
┄✵为什么西藏民族大学建在陕西咸阳?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当时国内的背景。
背景
建国前夕,中共中央已把解决西藏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1951年5月 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西藏人民从此获得了新生。
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需要培养大批适应当时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民族干部。
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决策
1957年,中央书记处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提的"慎重稳进"、"六年不改"的西藏工作方针和"西藏也要设立大学"的重要指示。
于 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西藏工作,提出将刚参加工作又自愿学习的西藏青年送往内地培养,为将来改革准备干部。
邓小平同志在作会议总结时指出∶"藏族学员凡愿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的,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已在内地办学。"
遵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西藏在内地办学的指示。
中央和西藏工委关于西藏在内地办学的有关公文
创办历程
学校的筹建得到了中央的亲切关怀,学校的校名、校址、校长任命都由中央确定。
1957年6月,中共西藏工委正式决定在内地筹办西藏干部学校。
1957年9月1日,中央电告西藏工委∶关于学校的名称,采用"西藏公学"比较恰当。
1957年10月,中央电告西藏工委、高教部党组和陕西省委,同意将已经搬迁的西北工学院校址移交西藏办学。
校址的确定得到了邓小平、刘伯承和黄克诚等中央领导和陕西省委的关心支持。
校址确定后,分散在甘肃兰州、山丹,陕西西安、虢镇,四川雅安、成都等地的师生开始陆续向咸阳集中。
学校向咸阳集中
1958年3月,经西藏工委批准,青海财经干部学校的部分藏族学员迁入西藏公学。
至此,西藏公学结束了分散办学的状况。
1958年9月,正式开学
1958年11月,经西藏工委报请中央正式任命,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兼任西藏公学校长。
到1965年4月30日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始终没有离开中央的亲切关怀,始终坚守着服务西藏的使命,伴随着西藏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逐步实现从干部培养到专业教育的转化,奠定了光辉而独特的历史地位。
西藏公学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千名翻身农奴子女到内地学习,开创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地办学模式。公学的初创者们,继承弘扬"老西藏精神",艰苦创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铸造了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的光辉开端。
▽℃为什么西藏民族大学建在陕西咸阳?
西藏民族大学最早的名称是西藏公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之所以设立在陕西咸阳,和当时西藏的政治氛围不无关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西藏公学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为了巩固国防的需要,人民解放军也开始进驻西藏。他们在行军的途中,边修路边开荒。我军优良的传统作风,受到当时西藏各个阶层人民的热爱和拥护。
1951年解放军进藏
尽管当时的西藏和平解放了,但是西藏的基本社会制度还没有改变,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农奴制还没废除。广大的基层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西藏底层人民
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当时制度不满的呼声越来越高,民主改革的工作不得不摆在台面上来处理。但是改革触碰了当时西藏部分旧贵族的利益,他们联合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反对西藏民主改革。
1956年新旧交替的西藏
为了抵制西藏改革,这些旧贵族势力不断地制造骚乱,和西藏局部的叛乱组织相互勾结,加剧紧张局势。而当时的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正在印度参加宗教活动,借机停留在当地不返回西藏。这使得当时的西藏局势变得复杂起来。因此中央认为西藏的改革时机还不成熟。
为了稳定西藏局势,中央向西藏的旧贵族势力做出了妥协。1956年9月4日,中央对西藏工作作出了“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决定(也称九四指示)。
1957年3月5日,中央专门召开了西藏问题的专题会议。会议上决定:将已吸收的藏族学员和藏族干部送往内地学习、培训,为将来进行的民主改革做好人才的储备。
时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对此作出明确批示:“藏族学员凡愿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的,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几千人回内地学习,这是西藏一大革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时的西藏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所以中央才决定把学校建在内地。
1957年6月,西藏工委会开始筹备建校事宜,9月确定校名为西藏公学。同年10月,位于陕西咸阳的西北工学院迁往西安,与当时的西安航空学院组建西北工业大学。中央便把咸阳西北工学院的校址转交给西藏,作为西藏公学的校址。
国立西北工学院咸阳校区
1958年1月,西藏公学在咸阳校址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时任西藏工委副书记的张国华兼任西藏公学第一任校长。当时,学校共有学员3415人,教职工716人。
1959年9月,西藏公学开办了藏语文专修科,这是西藏历史上创办最早的专科专业,这也成为西藏高等教育起步的一个标志。
1960年,西藏完成了社会制度改革,西藏的社会环境也逐渐进入稳定,进入大发展时期。此时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在继续培养政治干部的同时,也开始培养西藏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结合当时西藏的需求,西藏公学在开设藏语文专修科的基础上,先后又创办了师范、卫生、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等专业,为西藏培养了大批的粗通专业技术的民族干部,弥补了西藏民族干部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空白。
随后,西藏公学成立专业的科系,办学向专业化教育和综合院校的方向发展。1965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文革中,学校也受到了冲击,学校的各级组织基本陷入瘫痪,全校处于无政府状态。江青曾当着中央学习班西藏班全体成员说:“西藏民族学院办在陕西咸阳是件怪事。”
就因这句话,当时的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撤销西藏民族学院,把当时的学院领导和大部分中层干部调离学院,把部分财产转移给了陕西有关部门。
之后西藏自治区又决定恢复西藏民族学院,并在西藏林芝建立新校区。随后,农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财会专业、机电专业相继迁入林芝。形成以陕西咸阳为总院,西藏林芝为分院的办学格局。
1975年1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陕西咸阳总院各专业不再迁入西藏,总院和西藏林芝分校学生规模均为1500人。
1978年5月,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校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
改革开放以后,西藏民族学院得到了蓬勃发展,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并得到全国其他地区兄弟院校的对口支援。
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在西藏自治区政府和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在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建设了新校区。
在隶属关系上,西藏民族大学从建校起,尽管位于陕西咸阳市,但是学校一直属于西藏自治区政府主管。
------------------
推荐阅读:
有些公司老板常年很少在公司,有些老板每天寸步不离公司,两类老板谁最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