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枪盒子炮是谁设计的?
✔☒抗战名枪盒子炮是谁设计的?
蒋介石曾经电令:速购盒子炮,要现货,越快越好!
盒子炮又被称为“大镜面”、“快慢机”、“驳壳枪”、“匣子枪”、“大肚匣子”、“自来得手枪”。在德国毛瑟厂又被称为“菲德勒手枪”,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手枪是谁发明的?原始记录被美军烧毁。
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了盒子炮的生产专利,隔年正式生产。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被俗称为“盒子炮”。
毛瑟手枪究竟是谁发明的?普遍说法,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德国费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研制,普遍认为,这三兄弟,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这一款名枪,其实,究竟是谁研制的,后来竟然产生了争议。
据战后曾经在该厂工作过的人们回忆:费德勒三兄弟是毛瑟兵工厂的科研人员,老大菲德尔·费德勒是实验车间主任,老二弗里德里克·费德勒和老三约瑟夫·费德勒都是设计师。
这兄弟三人发明了这种自动手枪,从而创造性地实现了使用手枪射击时各种动作的自动化:装填、开锁、抛壳、待击、闭锁,这些动作依靠枪机等部件的后坐与复进完成,能够使弹匣容弹量增加,射击速度提高,火力持续性增强。这种枪有较高的初速,并能发射大威力的手枪弹,其威力远高于传统的转轮手枪。
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当时毛瑟兵工厂应该是得到认可的,因此厂里把这款枪称之为“费德勒手枪”。
但是,这兄弟三人虽然发明了这款手枪,但最后申请专利的,居然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毛瑟。
也就是说,他们的发明成果,被他们的老板占有了!
由于是毛瑟申请的专利,有人以此认为:当初兵工厂老板毛瑟,也参与了手枪的研制过程。
但是,根据当时德国的专利法, 允许公司作为代表申请人及专利拥有者。
因此,仅凭毛瑟在德国申请专利,并不足以证明他也参与了手枪的研发过程。
但是, 盒子炮在美国申请专利时,申请专利者也是毛瑟本人。而美国则必须由发明人具名, 才能将专利权转移。当然,也有可能是美国当时对专利的审查不严。
二战结束后, 美军进入德国,在毛瑟兵工厂的美军官, 下令烧毁了毛瑟厂的大量原始记录。包括研发日志等文件。 这么一来, 毛瑟手枪最初的研制情况,从此就成了一个谜。
总之,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虽然,多数人认为,是费德勒三兄弟研制了这款手枪,但老板毛瑟可能也参加了研制。
蒋介石电令:赶快到德国买,要现货,越快越好!
中国是全世界盒子炮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毛瑟手枪加上枪托,可以作为冲锋枪使用。但由于这款手枪制作成本高,价格贵,操作复杂,使用时枪口容易往上跳,导致射击精度不佳。
该枪进行全自动射击前,必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才能控制枪口上跳,所以在欧洲战场装备不多。
但在中国战场,由于装备短缺,这种自动手枪获得了普遍的欢迎。除了从国外进口,国内有大量的仿制枪进入战场。前后至少有40万把以上的盒子炮在中国战场使用。
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倾斜射击:既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又发挥了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枪机扳至速射档,右手持枪时,如手心向上举枪,则向左前方扣动扳机,利用枪口的上跳作用,使枪从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
如手心向下举枪,则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
如左手持枪,动作与右手持枪相反。
而分解一支盒子炮,基本不需要其他工具,只要有一颗盒子炮的子弹就可以分解。装上木制枪托还能当冲锋枪用。这对于物质缺乏的中国战场,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1934年3月12日, 中信局副经理李耀煌专门向蒋介石报告购买盒子炮的有关事项:
“奉委员长电, 渝, 订买廿响驳壳手枪五千枝, 经遵查得德制老牌毛瑟一种, 西班牙仿装两种(注:Astra、 Super Azul, 另外还有Royal), 价格以西班牙之恩斯达牌(注: Astra)低过德枪一元七角国币。 德枪结构虽属较为坚固, 惟枪杆稍短, 以致射程亦少二百米突。 如订货时要德枪加长枪杆如西班牙式, 则射程当为一致。 又, 委员长曾电喻查捷克手枪, 经遵查得捷克各厂无此种驳壳出售, 合并陈明。”
1938年,当时抗战正处于紧要关头,中国物质装备极为缺乏,蒋介石致电中国驻德商务参赞谭伯羽,要求尽快购买包括盒子炮在内的武器,最好是现货,并要求“越快越好”:
“武昌, 1938年3月1日:
柏林。 中国大使馆谭伯羽先生:密。 请即商订德国八生一迫击炮300门, 每门配炮弹3,000发, 如有现货更好。 又购20响卜壳手枪2万枝, 每枝配弹2,000发, 如无现货, 则购买其他式手枪亦可。 总愈快愈好, 其价请速详报。 中正。”
─❧抗战名枪盒子炮是谁设计的?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
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
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急需武器的清廷增加了四川机器局的拨款,把年度经费增加到了10万两之多。但是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的主要武器除了落后的马梯尼有烟步枪、蜀利后膛抬枪之外,居然又增加了三种更加落后的前膛枪——利川前膛枪556杆、定川小前膛枪203杆、前膛抬枪44杆。
但是就在生产前膛枪的同时,四川机器局又增加经费,生产出了新式的毛瑟枪。在当年四川总督的奏折中,从1901年开始,四川局生产的装备包括了三种毛瑟枪:毛瑟抬枪、单响毛瑟枪、毛瑟手枪。特别是在四川总督的奏折中,当时反复出现过“毛瑟手枪”这种武器。而自此之后,包括《中国近代兵工史》等书,都把四川机器局当成是中国最早仿制成功驳壳枪的兵工厂,认为该厂在1901年就仿制成功了盒子炮。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一、四川局添置机器制造毛瑟枪
这事儿还要从1900年末说起,当时四川局的年度经费达到了10万两,但是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当时国内需要的武器量太大,这些经费仍然是不够的。因此在1901年1月10日, 奎俊请为四川机器局添造枪械经费立案:
自1899年经费改为10万两,规模仍小,请于1900年12月2 日起, 每月增加七百两, 每月可添造蜀利抬枪10枝、马梯尼枪10枝、前膛手枪20枝、 前膛抬枪15枝。
也就是说,按照满人总督奎俊原来的想法,这增加的年度经费8400两,是为了增产马梯尼有烟步枪120支,大小三种前膛枪540支的。但是他这个人不懂业务,而机器局的技术人员自然不甘于仅仅生产老古董前膛枪,因此他们拿到新的经费后,实际上是把这个钱用来生产新式的毛瑟枪去了。因此在总督1901年度汇报工作的奏折中,四川局在1900年生产的武器之中,就多了两种新的毛瑟枪:毛瑟抬枪和单响毛瑟枪。
“局中修理机器179件、水龙8座、旧洋枪2,054杆、 续成各种机器57起、 新造蜀利抬枪484枝、 马梯尼枪312枝、利川前膛枪1,170枝、 定川小前膛枪80枝、 毛瑟抬枪550枝、单响毛瑟枪312枝、前膛抬枪300枝、蜀利抬枪药弹173,000颗、 毛瑟抬枪药弹108,000颗、 药弹637,800颗、马梯尼枪药弹47,060颗、 铜火帽5百30万粒、 小火42万5千粒、 铜钉22万4千颗、 各种机件1,102起、 洋火药90,082斤,均经试放合用。”
如果和上一年的新造马梯尼枪978杆、马梯尼马枪40杆、蜀利抬枪1,533杆、利川前膛枪556杆、定川小前膛枪203杆、前膛抬枪44杆相比较的话,该厂1900年生产的马梯尼有烟步枪的产量大大减少,各种旧式前膛枪和蜀利后膛抬枪的数量大大增加,并且增加了单响毛瑟枪和毛瑟抬枪两个新品种。
二、关于单响毛瑟枪和毛瑟抬枪
而所谓的“单响毛瑟枪”,在中国其实是个专有名词,它指的是单发的1871年式毛瑟有烟步枪。此枪系德国著名枪械设计专家彼得·保尔·毛瑟于1866年发明的,1871年为德军正式采用,并随之行销到全世界。
这毛瑟1871现在虽然不出名,当年可是历史上第一支使用金属弹壳的步枪。该枪发射11毫米有烟步枪弹,在闭锁时突榫支撑在节套前端的闭锁内,左右对称而且受力均匀。由于其闭锁与击发机构平稳可靠,所以这种所谓的毛瑟枪机,在后来的近代步枪中得到广泛运用。从江湖地位来说,这可是一位开山鼻祖级别的人物。
而该枪进入中国较早,李鸿章的淮军曾经一次性订购了2万支,其后国内各大兵工厂也多有仿制。除江南制造局1883年试造12支外,四川、河南、广东、广西等机器局也都曾经先后生产过。而张之洞的汉阳兵工厂在采购机器的时候,一开始买的也是生产这种落后单发有烟步枪的机器,只是后来才改成较先进的1888委员会无烟步枪。
而毛瑟1871由于只能单发,而且需要打一发装弹一次,所以火力密度极低。因此后来又给它增加了8发弹管,这样加上膛内的一发,一次性可以发射9发子弹,即为毛瑟1871/84式,中国国内称之为“九子毛瑟”。在后来的大多数毛瑟1871,都经过了这种增加弹管的改造,而四川局直到1900年还在生产无弹管的“单响毛瑟枪”,无疑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当然了,再落后也比那些前膛枪要好啊。
而至于毛瑟抬枪,则只是对于毛瑟1871步枪的简单放大。这种抬枪由于枪管很厚,因此可以采用较差的材料,使用古法折叠锻打而成,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多好的设备就能生产,所以为清末一些技术落后的兵工厂所喜欢。
的来说,在1900年的这一年,四川局并无真正的创新,整体技术水平还是停留在建局的1870年代。只不过已经由独特的马梯尼步枪,开始转产国内已经逐渐流行的毛瑟步枪,算是有了一些统一制式的苗头,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了。
三、关于1901年的川造毛瑟手枪
但是很快,四川局就爆了个大雷!根据史料记载,这还在生产前膛枪和毛瑟1871步枪的四川局,居然在1901年生产出了“毛瑟手枪”!在1902年,总督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43件、 水龙10座、 旧洋枪3,941杆、 续成各种机器37起、 新造毛瑟抬枪540杆、 毛瑟手枪387杆、利川前膛手枪1520杆、 毛瑟抬枪药弹180,000颗、 毛瑟手枪药弹2,240颗、 马梯尼枪药弹528,000颗、 小火1,189,000粒、 铜钉61万4千颗、 各种机件1,071起、 洋火药38,252斤, 均经试放合用。”
要知道这所谓的“毛瑟手枪”,在中国几乎就是一个专有名词,那指的就是毛瑟C96手枪!这是毛瑟公司在1896年才研制成功的新产品,先后出口中国上百万支,又被称为“驳壳枪”或“盒子炮”,是其后几十年中国军人的标志性装备。
而四川局在1901年的时候就仿制成功毛瑟手枪,而且生产了387支之多,如果这是真的的话,那这就是国内最早仿制成功的毛瑟手枪,仅仅比毛瑟C96研制成功晚了5年。比国内其他兵工厂在1921年生产的民十年仿毛瑟手枪,更是提前了近20年!而比通常说的四川于1918年仿制成功最早的毛瑟手枪,也早了整整17年。
而到了1903年,总督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又说:
“局中修配机器182件、 修理水龙11座、 旧洋枪2,830杆、 新造毛瑟抬枪190杆、 毛瑟手枪1,088杆、 利川前膛手枪450杆、 蜀利抬枪40杆、 毛瑟手枪药弹308,120颗、 马梯尼枪药弹11,840颗、 小火570,000粒、 铜钉90万4千颗、 各种机件1,826起、 洋火药35,332斤, 均经试放合用。”
这每年生产过千支,这产量不可谓不大了。而奇怪的是,这川造的这批最早期的所谓“毛瑟手枪”,仅仅只生产了三年。根据《中国近代兵工史》中记载,先后共制造了毛瑟手枪1787支,子弹毛瑟手枪药弹1,273,560颗、 平均每支驳壳枪配备子弹700发,也就是说当时的驳壳枪生产能力,是大约每年在600支左右。但是根据总督奎俊和锡良的奏折,该枪的生产数量是1902年387支,1903年1088支,1904年1037支,合计2511支,平均每年能够生产837支之多!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这合计2511支的川造1901式毛瑟手枪,却就此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仅当年的记载中并无任何使用记录,也没有照片传世,今天的收藏家百般搜索,更是连个零件都找不到!
四、川造毛瑟手枪和前膛手枪并存
所以这个事儿,那是非常让人怀疑的。要知道这驳壳枪虽然是毛瑟家的名门闺秀,一开始也是冲着成为德国制式手枪去的,但是在当年却不出名,而且还在德国官方的选秀中惨败给了鲁格家的千金。而在“待选”失败之后,她也像宝钗一样很长时间都待字闺中,一直都无人问津。
直到一年多以后的1897年,这位名门千金才接到了第1批奥斯曼土耳其的1000支订单。又等了三年后的1899年,她才拿到了5000支意大利海军的订单,还是“偷工废料”版的特殊订制型号——大镜面匣子。而这位毛瑟家的千金真正打开市场,那还是在日俄战争失败之后的俄国,他们从1907年后开始允许军官私人购买。这四川局何德何能,居然能够远隔万里之外慧眼识金,去仿制这种独特的手枪?川局又是从哪里拿到的工艺和样品,又有哪位高人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仿制出这样一种制造精密、工艺复杂、粗大笨重、而且毫不出名的手枪呢?
要知道在1901年,这四川局主打的手枪类产品,可是利川前膛手枪,而且还生产了1520支之多!虽然根据四川机器局产品总表里面,并没有前膛手枪弹,却有六门转珠连手枪弹约40万发的记录,小编陈天刑大胆推测这所谓的“利川前膛手枪”,很可能是一种6发的前装转轮手枪。
其真实技术水平,可能和柯尔特M1851海军型火帽式击发前装单动式转轮手枪相似,虽然装弹过程非常麻烦,但是也能一口气打六发,并非特别落后。但是既然能生产先进的毛瑟手枪,却还在大量生产前膛手枪这种老古董,也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啊。
这“毛瑟手枪”和“前膛手枪”并驾齐驱的画面,就像一个打洋伞的摩登洋妞和一个顶着旗头的八旗女子站在一起,而且居然是两姐妹,未免有点太违和了吧?
五、川造1901毛瑟手枪的真相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这个其实并不复杂,同样可以在四川总督的奏折里面找到答案。在满人总督奎俊卸任之后,由锡良接任。而锡良可没有信誓旦旦抓着“毛瑟手枪”一词不放。
在1903年12月17日, 他在奏报四川机器局应添设新式枪厂一折中说到:“川省机器局去年造抬枪五百余杆, 毛瑟枪三百余杆, 前膛枪─千五百余杆。抬枪笨重,用时最少,毛瑟、 前膛在今日亦问□废。”
这里面指的,就是奎俊那所谓的“毛瑟手枪387杆”。而锡良报告里,唯独漏掉了至关重要的“手”字,直接称之为“毛瑟枪”。那么可想而知,这压根就不是刚问世的毛瑟手枪,而是头一年四川局仿制成功的毛瑟M1871单发有烟步枪!
不过这究竟是“毛瑟手枪”还是“毛瑟步枪”,这位新任的四川总督锡良大人,明显也不是什么明白人,他也是糊里糊涂反复无常的。在1904年,锡良又在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246起、 修理机器157件、 水龙13座、 旧洋枪2,046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手枪1,037枝、 毛瑟手枪药弹715,135颗、 哈乞开斯枪弹1,324颗、 小火256,300粒、 铜钉20万1千8百颗、 各种机件2,650起、 洋火药37,892斤,均经试放合用。” 当年同时停造其他各式步枪。
所以从满人奎俊到满人锡良,这川造毛瑟枪的称呼,先后有毛瑟手枪和毛瑟枪两种不同说法。而到了1904年,却直接转进到了“砝蓝单响毛瑟手枪”上去了!而众所周知,这真正的毛瑟手枪可是半自动手枪,弹仓容弹量从5-20发不等,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单响毛瑟手枪”这种稀罕东西。
所以说,这事儿很可能压根就是个乌龙,可能只是满人总督奎俊不懂武器,直接把单发的“单响毛瑟枪”,写成了“单响毛瑟手枪”,就此老母鸡变鸭,毛瑟1871步枪变成了毛瑟1896手枪了!而带着这个疑问,小编陈天刑继续翻阅资料。果然到了1905年,这总督锡良又在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104起、 修理机器168起、水龙27座、旧洋枪2,026杆、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枪1,118枝、 毛瑟手枪药弹1,273,560颗、 六门转珠连手枪弹1,220颗、十三响马枪弹945颗、快利子885颗、 铜罐火260颗、 小火457,000粒、 铜钉12万1千颗、… 各种机件3,534起、 洋火药26,231斤, 均经试放合用。”
看清楚了吗,这回这位总督大人终于搞清楚了,人家把“砝蓝单响毛瑟手枪”,给改成了“砝蓝单响毛瑟枪”,就连这连年产量,也是相似的1037支和1118支!所以这事儿就此弄明白了,这1901-1903年生产的所谓三年的“毛瑟手枪”,其实就是“毛瑟枪”,而且还是所谓的“砝蓝单响毛瑟枪”,即所谓的毛瑟M1871型单发有烟步枪。
所谓四川局在1901年就造出驳壳枪的传闻,其实只是满人总督奎俊不懂武器,把“毛瑟枪”当成了“毛瑟手枪”来记录,而继任的满人总督锡良又原版照抄,最后搞出的一起乌龙事件而已。
⇨◆抗战名枪盒子炮是谁设计的?
1895年的一天下午在毛瑟兵工厂车间里,费德勒兄弟3人利用下午闲暇时间设计了一款大 尺寸手枪,设计图纸交付给兵工厂老板,老板在1895年11月用自己的名字毛瑟申请了专利,1896年正式定型生产毛瑟C96手枪口径7.63毫米全长288毫米全重1.16公斤10发弹夹供弹有效射程50米,
加盒子抵肩射击150米。
毛瑟推出此枪是想得到德国军方制式枪械毛瑟没有等到军方的认可和订货,但是德国军方认为该枪价格太高25美元一只当时手枪价格往往只有几美元,当手枪使用尺寸太大,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使用者不容易控制。毛瑟手枪在欧洲和其他地区销售一直不是太理想。20年代中国军阀混战需要大量武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毛瑟手枪作为手枪不在禁运之列毛瑟手枪成为中国各派武装争相抢购中国北方称盒子枪盒子炮镜面匣子南方叫驳壳枪,受到中国武装的喜爱,毛瑟兵工厂到1939年停产时加上西班牙
生产的仿制品100多万支大部分流入中国,中国各地有大量仿制品不下100万支有名的生产厂家汉阳兵工厂
大沽造船厂
大沽造船厂生产的20响大镜面匣子
山西兵工厂
山西兵工厂生产的11.43毫米盒子炮
巩县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生产的盒子炮
中国人用手心向下平端枪射击射击打出扇面的方法完美解决枪口上挑问题。1932年毛瑟兵工厂加装快慢机使其具有连发功能命名毛瑟712速射型中国人称为20响大镜面匣子枪。
盒子炮原始设计完美一颗子弹就能分解拆卸全枪从定型到停产40多年没有任何改进,从军阀混战到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朝鲜战争盒子炮一直伴随和中国革命史紧紧相连。老电影里的盒子炮。
←♐抗战名枪盒子炮是谁设计的?
毛瑟手枪真的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典范”,此款枪因为发射时枪口的跳动,在德国基本没有什么名气,只有在中国大放异彩!因为在中国射击者把此枪平着射击,成功地避开了此枪的弱点,成为了可媲美于冲锋枪的一款枪械
Ⓠ﹡抗战名枪盒子炮是谁设计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的民国17年式盒子炮:萨沙的兵器图谱第297期
今天的主角,是民国17年式11.43毫米手枪。
这枪也叫作晋造17式盒子炮,是军阀阎锡山的杰作。
晋造17式盒子炮最绝的地方,在于它的口径是11.43毫米,全世界其他国家是没有的。
太原兵工厂在仿造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口径就是11.43毫米。
阎锡山认为这种子弹威力才算很强,以此为基础仿造了晋造17式盒子炮。
由于11.43毫米口径的子弹很大,这种盒子炮也被成为大眼盒子炮,枪管要粗的多。
晋造17式盒子炮诞生于1929年,当时恰是阎锡山和晋绥军最鼎盛时期。
晋造17式的结构同普通盒子炮基本一致,只是把部分零件做了坚固处理。
11.43毫米子弹的装药量更大,威力更强。
晋造17式一样采用10发固定式弹仓,采用桥夹装弹从上方装弹,而不是更先进的弹匣。
主要是这种装弹方式更为可靠,晋造17式不可以全自动射击,装弹10发就足够了。
有意思的是,晋造17式使用美制11.43毫米子弹。
但美国人使用的盒子炮也不是11.43毫米,所以根本就没有这种口径子弹的桥夹。
阎锡山被迫自制了一批桥夹,作为供弹的载体。
该枪威力很大,11.43毫米弹药基本是枪响人倒,是杀人利器,这也是晋造17式最大特点。
晋造17式主要装备晋绥军,也有少量赠送给其他派系部队。
八路军也有一些晋造17式,主要是缴获来的。
有趣的是,缴获晋造17式的部队,开始明白了阎锡山的精明。
11.43毫米手枪弹并不容易搞到,手枪补充弹药非常困难。
很多缴获了晋造17式的部队,面临着有枪没弹的困境。
一些部队只能又将晋造17式换为7.63毫米的枪管,以保证子弹供应。
客观来说,晋造17式并不算优秀的盒子炮。
采用11.43毫米子弹,该枪后坐力增强了很多,导致射击精度下降。
外国枪迷曾经测试过晋造17式和发射7.63毫米的盒子炮,发现精度的差距明显。
也就是说,晋造17式适合在更近距离射击,这样才能保证精度。
晋造17式的制造数量不明,至少是数千支。
不少晋造17式后来被改为7.63毫米口径,一些则被销毁、回炉,剩下的数量稀少。
美国有个枪迷,曾以数千美元的高价收藏了一支晋造17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