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
┞▩谁还记得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
当初反对的现在应该都后悔!
先看看这个标准:
12分钟跑步距离小于2900米,失去参加本年职业联赛资格;
12分钟跑步距离2900-3100米,可以参加补测;
12分钟跑步距离3100米-3300米,继续测试5X25米折返跑;
12分钟跑步距离大于3300米,直接获得参加联赛资格。
12分钟跑开始于1992年底,因反对的声音太猛烈,实施了7年之后废除。
在第一次测12分钟跑的时候,约400名甲A甲B球员参加测试,大约有100名球员因为心理过分紧张,明显不适应,连呕带吐,没能过关,当时的现场真可谓惨不忍睹。当时的体能测试好像都有现场直播,对于所有的足球人来说,就是头等大事。
而3000米运动员国家二级男运动员的标准是9分10秒,女运动员是11分钟,可想而知,如果这些球员组队,他们就是老爷队,一上场还得跟对手打招呼: 你慢点,跑那么快干嘛?
而过关的也都躺了一地,非常痛苦,喘息呻吟。
在甲A第一年的时候,由于高洪波,李红军,翟彪,蔡晟等著名选手因为没达成12分跑生死线无缘参加甲A联赛,这立刻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不少球迷猛烈的抨击。
毕竟足球场不是田径场,而且二者的跑动也不一样,12分跑几乎是匀速跑,这和足球的需求完全不同。
12分钟跑测试头二年,参加测试就是一件很悲壮的事情,仿佛士兵出征上战场,不知道能不能生还。
不过12分钟跑,客观上也提升了各队训练水平,在第二年很少有球员倒在了2900米生死大关。
7年之后,中国足协取消了12分钟跑,这就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
也许因为坚持12分钟跑体测,所以在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上,我们的球队跑动积极,体力充沛,很轻松的在10强赛中出线了。
而后来由于取消了12分钟跑的测试,球员的体能明显下降,球员渐渐的也从六块腹肌变成了一块腹肌。
在各种比赛中,最后20分钟中国运动员跑不动、抽筋、步履蹒跚、屡见不鲜。
于是白斩鸡也应时而生!
从取消12分钟跑之后,中国足球成绩渐渐地走向了下坡路。
个人觉得中国足球太需要12分钟跑了,因为虽然是职业队,但好多人基本上不是职业球员,对自己的要求太低。
我们也看到在李铁上任国足主帅之后,非常注重体能训练,估计也是从12分钟跑受到启发。
不过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阿联酋那么炎热的天气之下,我们国足的体能还好于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叙利亚,最后满场飞奔的是我们,体力不行的是他们,所以我们也顺利的赢下与菲律宾和叙利亚的比赛。
一个不能跑的球队,想要赢得足球比赛的胜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谁还记得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
什么是中国足协“十二分钟跑”
中国足协初期的时候一个筛选的规则:让足球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跑12分钟,但不局限于12分钟,具体标准如下:
12分钟跑步距离不到2900米,就不能参加本年职业联赛比赛。12分钟跑步距离在2900-3100米之间,可以参加补测,换言之还有机会。12分钟跑步距离3100米为及格,在3300米以内的,下一步还继续测试5X25米折返跑。12分钟跑步距离为3300米,不用进行5X25米折返跑就可以参加本年度职业联赛这个成绩,放在今天可能需要经常跑步锻炼的人都不一定达到,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刻意练习自己速度的才能完成,我也只能在2017年跑到免测5X25的成绩,但是放在现在基本只能勉强达到及格线。选拔地点
对于耐力心肺训练,国内不管是足球运动还是马拉松,这些运动员都比较偏爱云南这个地方。
中国足协当初的这个测试就在云南的海埂基地,这个基地一般人估计不太了解,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这个基地是运动员备战的重要训练基地。
这个训练基地始于1973年,也是为了国家足球队训练而建设的,经过多年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局限于足球训练了,包含了游泳、篮球、足球、网球、田径等各种运动项目。
云南这个地方,从云贵高原几个字就可以看出海拔,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能够更好的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经常在高原地带练习的运动员,在低海拔地区尤其沿海一带能够发挥更好的成绩。
我身处贵州,这几年在广州呆的时间差不多有一年,在冬天两地跑步的时候,同样的速度,在广州我跑得会比较轻松,汗液流失也会少很多。
十二分钟跑的起因
主要还是在于当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较差,身体素质跟不上,然后中国足球即将职业化,所以在1992年底足协推出十二分钟跑的要求。
根据后面有关运动员退休后写的书的内容,关于第一次十二分钟跑的测试,近乎400人里面,有一百多个人没有过关,这些人里面不少人跑后因为突然的上高强度运动,身体没能接受,跑完就吐了,通过测试的人里面也有不少惨状,大口喘气,呻吟,躺倒在地。
这个其实很像大学里期末的体测,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每学期期末千米测试中,有的人完全跑不到及格线,有的跑完喘气嘘嘘,然后也是躺倒不起,甚至个别跑完会想吐,头晕。
十二分钟取消
这个制度实行后遭遇不少反对,包括球员本身,媒体,球迷,在声声浪潮中,这个制度实行七年之后就像曾经的科举考试一样取消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跑得快的人未必踢球行,踢球又不需要连续性的一口气跑十二分钟,然后有的角色不需要多跑,然后足球既然职业化了,能不能踢球就看运动员的技能以及教练了,足协瞎管啥。
在各种压力下,足协取消了这个制度,虽然这个制度有时候一刀砍,有点过于无情,使得当时不少优秀的运动员被阻碍的发展。
取消后的现状
这个不得不说在1997年到2004年间,国足算是历史上最强的时期,出了好几个亚洲超级明星,能混五大联赛,整体实力稍微逊色于当时世界的第一档强队,甚至让人们产生一种幻觉,那时候的国足亚洲一流,虽然不至于亚洲一流,相较于现在,也不至于沦落到三四流的球队了。
然后那时候面对日本,好歹在98年的时候赢过一场,但是相较于现在,那时候至少是不担心面对日本这种亚洲强队的。
当然,国足的原因并不是一个十二分钟的问题,只是说在这个制度下,可能一些运动员也不至于被称为白斩鸡了吧。
然后可能现在我们的愿望也不是那么简单了,现在国人对于国足的期待,能够达到2000年左右时候的水平就很开心了,而事实是不知道还需要多久。
✑✔谁还记得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
那时上大学体育课测12分钟跑,我的成绩是3200米,我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生,不是运动员,当时国足也测12分钟跑,最好成绩是3100米,是谁的成绩就不说了,给国足一点面子,那时我就一直奇怪,国足的队员怎么这么不能跑,后来因为工作在红塔体育中心调试机器,那时国足经常在红塔体育中心进行高原训练,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国足训练,才知道,国足队员真的不能跑,个别队友甚至可以说不会跑步,才真实的相信国足队员真的没有一个人跑得过我,对国足的失望就好像天崩地裂一般,从那时起,我就再也不看国足的比赛了,因为我觉得国足不改变选拔体制,靠这样的体能,最后恐怕连缅甸都敢输,很庆幸我那时的决定。
╫ˇ谁还记得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
90年代甲A的12分钟跑曾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国足球来说,设置12分钟跑的准入门槛,也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举措。
90年代甲A12分钟跑的背景
上世纪的80、90年代,国足和国奥队屡次冲击世界杯和奥运会,除了靠着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在客场击败日本进军88年奥运会外,几乎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遭遇“黑色X分钟”、“只差一步到XX”。这其中有一定的运气和偶然因素,但是比赛的最后时刻体能不支、技术变形也是原因之一。
当时在联赛中表现出来的球员们普遍体能状况不佳、对抗能力一般,比赛质量不高,导致球员代表国家队后在对抗日韩时不占优势。在当时足协顾问年维泗、时任副主席王俊生的力推下,1992年在甲A球队中就开始了12分钟跑测试,但是真正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还是在1994年足球职业化元年。
虽然业内人士都知道,12分钟跑只是一种匀速的跑动,和足球运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相差甚远,但这也是在没有更好办法下的无奈之举,至少可以让球员提高球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球员的体能问题。
12分钟跑的具体标准
当年甲A球队的春训基本上都会安排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这里海拔近2000米,所以比平原地区的要求要高一些。12分钟跑的几个标准如下:
3400米免测线
12分钟跑达到3400米后可以免测后面的折返跑,直接具备甲A参赛资格;
3100米及格线
12分钟跑达到3200米后,进行后面的折返跑,合格后才具备甲A参赛资格,1998年将标准提高到3200米;
2900米淘汰线
12分钟跑不到2900米的直接淘汰,不再具备当年甲A联赛的参赛资格。达到2900米后才具备补测一次的机会,补测还是要到3200米才具备参赛资格。
客观地说,12分钟跑3200米的及格线对于绝大多数职业足球运动员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足球运动的90分钟主要还是跑动,而且在现代足球的战术体系中,在技术能力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球队跑动距离越多、越容易形成局部区域的人数优势,越容易占据主动。
当年曾引发巨大争议
1994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职业化代表着球员的收入更高利益更大,如果未能通过12分钟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年内无法踢比赛没有收入。这种情况对于当下年收入过千万的中超球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果然,在1994年的12分钟跑中,就有翟飙、蔡晟、李红军、高洪波等名将因为没有达到2900米的生死线无缘参加甲A联赛,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这几位都是国字号的球员而且特点鲜明,翟飙蔡晟是对付东南亚球队的空霸,高洪波是极具灵气的抢点型射手。不少球迷抨击足协把足球当成田径,只注重体能而忽略技术意识,甚至拿罗马里奥、巴乔等人举例,这些巨星在场上都不是以跑动能力而见长,而且国外从未有过因为12分钟跑测试不过关而淘汰职业球员。
中国足球和国外情况不同,外国职业俱乐部本身训练水平较高,球员体能问题不大。在激烈的竞争中,体能不佳的球员只有在个人技术、竞技特点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才能脱颖而出。足协需要通过12分钟跑体测来解决的是中国球员普遍体能不佳和训练水平低的问题。
随着职业化联赛的进行,各队训练水平的提高、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很少有球员倒在2900米生死线上了,即使是高洪波等人在第二年都通过了测试参加了职业联赛。
后来在参加2002年世界杯的国足中,除了个别人勉强能够过线外,其他的李铁、吴承瑛、李霄鹏、徐云龙、杨璞、杨晨、肇俊哲等都是以能跑而著称,可以说当年的国足技术水平有差距,但是在跑动、拼抢等方面完全可以在世界杯这样高水平的赛场上坚持到最后。
回过头来看,当年足协通过12分钟跑决定参赛资格的做法虽然极端,但也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后来用更科学的YOYO测试来取代了12分钟跑,再后来球员们的体能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了,也就取消了体能测试。
现在的中国足球是否需要12分钟跑?
中国足球自从2002年世界杯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就一路下滑,至今仍未掉到谷底,2019、2020年国字号球队更是全线溃败,从国少、国青、国奥直到国足无一幸免。
职业化带来的高收入并没有带来高水平的训练和充分的竞争,反而让中国球员们成为了养尊处优的“白斩鸡”。如前文所述,靠着12分钟跑的强制性准入,中国球员的体能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打进2002世界杯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取消了12分钟跑后的这近20年,不说技术意识退步明显,即使是最基本的体能方面目前的球员就不过关,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在比赛的最后20分钟,各种抽筋、叉腰、站着原地等球。
在这种情况下,12分钟跑准入门槛虽然简单粗暴,却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倒逼着球员提升体能,也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可以短期内见效的无奈之举。
写在最后
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导致各种高薪低能的乱象。所以让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青训球员越来越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シ╆谁还记得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
现在看到“十二分钟跑”我都心头一震![捂脸]
作为一个踢过几年专业足球的人,说说真实感受吧,痛苦,非常痛苦!当年在青年队每次训练的时候,就怕教练站在那里,双手叉腰,云淡风轻地说一句:“今天我们上体能!”那都是硬着头皮完成的,真是练完了之后不想说话,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说说其中一项吧,教练会把我们分成两个组跑400米,要跑6次,规则是这样:第一次要求1分35跑完,第二次要求1分30跑完,第三次是1分25跑完,以此类推,最后一次要在1分10秒前跑完。两组交替进行,也就是说每跑完一次后会休息1分多,一旦有超出时间的,整个训练结束后加跑一个十二分,要求2800米以上,否则再加一个十二分,直到达标为止!记得当年最多的跑了6个十二分,跑着跑着哇哇吐,直接被抬了回去!这还只是体能训练的其中一部分,正常来说要持续3个小时左右!
现在想想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不过回头看,那会中国的足球人才还是挺多的,正是鼎盛时期,本以为2002世界杯是个开始,没成想搞成现在这样,唉
------------------
推荐阅读:
每年固定往银行存2万,30年以后连本带利取出来大概有多少钱?
上一篇:光绪对甲午战争失败负多少责任?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