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脱离天京单干失败后,错在哪里?
♠⊙石达开脱离天京单干失败后,错在哪里?
石达开没有错,他出走天京后之所以遭遇失败,最大原因是石氏宗族在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几乎杀光,这也意味着石达开丧失了他的军官团。没有军官团,自然就控制不住军队。
大家千万不要拿现代军事体系去套古代的军事体系。
完全是两回事。
以太平天国为例,为什么杨秀清能当东王?
是因为早在洪秀全找到杨秀清、萧朝贵之前,杨秀清和萧朝贵在山里烧窑以及聚集了好几百烧窑工人,这些人相比纯粹的农民,更遵守纪律和服从命令。
换言之,当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太平天国几乎所有的“老兄弟”和第一批基层军官都来自杨秀清和萧朝贵的烧窑工人群体,而杨秀清和萧朝贵是这帮人天然的“大哥”。
当萧朝贵去世后,杨秀清成为了这支军官团当之无愧的“主人”,所以他也成为当之无愧的太平天国一哥。
杨秀清一直最忌惮的不是石达开,而是韦昌辉。
原因就是韦昌辉参加太平天国的时候,几乎把自己全族都带上了,史料上说韦昌辉全族加在一块小一千人。
这小一千人就是太平天国里仅次于“烧窑工”之外的第二军官团。
后来韦昌辉被杀,堂弟韦俊之所以还能当一段时间的太平天国右军主将就是因为韦俊麾下军队的军官都姓韦;这也是为什么韦俊能带着自己部队投降清朝的原因。
为什么我说杨秀清忌惮韦昌辉而不是石达开?
就是因为当杨秀清派遣的北伐军全军覆没之后,杨秀清宁愿让石达开去西线也不愿意让韦昌辉出动。
虽然史料里没有特别记载,但是很显然石达开宗族势力应该是远远不如韦昌辉的,所以当天京事变韦昌辉杀光翼王府内石达开的家人同时,其实也是杀光了石达开的军官团。
所以我们看到石达开出走天京后,虽然不少天国将领还愿意追随石达开,但是当石达开不能带领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之后,这些将领就纷纷选择回归太平天国了。
这和韦俊麾下的军队坚决和韦俊走到底,形成了鲜明对比。
;━石达开脱离天京单干失败后,错在哪里?
当年红军背靠苏区反围剿时,每次都能成建制得歼灭国军不少师、旅。
但到了长征时,就很难做到了。
为何?是指挥系统出了问题吗?
有这方面的原因。
不过我们知道,遵义会议后,至抵达陕北前的八个月里,红军的指挥系统是正常的。
但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却仍然以难成建制的歼灭敌军。这又是为何呢?
这说明指挥系统的发挥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是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下,红军一旦丢失了根据地,大概率就只能无后方作战。
而在无后方作战的情况下,红军不可能专心考虑作战。指战员们必须要把大量精力耗费在非作战方面。
比如搜集粮草弹药,安置伤员;比如在长期野外流浪,缺少胜利,士气受挫,愿从者少的人情况下,做政治动员,维持士气。
一支部队,如果长时间都在流浪中。枪炮弹药无法囤积,难以维修;粮草弹药以及其他生活用品不能做到正常供应;吃了上顿忧下顿;战士受伤后无法及时医治,被迫只能就地安置。
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必然会大打折扣。
尤其是攻坚方面,缺乏重武器(流动作战根本没法携带),还怎么攻坚?
不能攻坚,又拿怎么攻克城市,并以此创立新的根据地?
没有根据地,部队又怎么发展壮大?
部队不能发展壮大,总是两眼一抹黑,按照敌人的围剿节奏走,丧失发展主动权。
这支部队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风流云散了。
天京事变前,石达开主持西征,屡屡大破曾国藩,打得湘军退守湖南,开辟了安徽、江西等根据地。让太平天国达到顶峰。这固然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华。
但我们也需要知道的是,石达开的高超发挥是建立在有人搭好了平台,让他能专心发挥自己军事才华的基础之上。
在石达开的后方,有杨秀清统筹指挥,负责给他收集情报,筹集粮草弹药军械船只,安顿伤员和补充新兵。石达开手下战斗人员的比例很高,士气很足,大家无牵无挂,只需要集中精力去作战就好了。
但当石达开离开天京,脱离原先的平台,回江西巩固根据地,方方面面都要他自己来一手抓时,他才发现,自己根本抓不住。
一开始,石达开原计划是救援被困在赣江以西的各据点,并全取江西作为根据地。
但在他离开江西的一年时间里,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湘军重整旗鼓,攻克武昌,九江,控制了江西的各个战略要地。
经过数月激战,石达开发现自己处于被动挨打境地。
既然原定无法落实,他只得放弃赣江以西各据点。转向东南,去浙闽开辟新根据地。
可是离开了老根据地,要无后方作战时,石达开的压力更大了。
此时,别看石达身边看似兵力充足,可相当一部分人,都是非战斗人员。石达开要带着家眷作战,顾前顾后,无法专心于军事。
石达开指挥作战,本就擅长出奇制胜。带着家眷,他怎么出奇?
这种情况下,石达开别说是打省会,就连县城也打不下。即便打下了,他也守不住。他在人口密集区,根本呆不住,只能率部在山谷之间四处流浪。
转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被迫转回江西。部队损失极大。
并且,石达开在转战的过程中,并没有与洪秀全决裂的意思。他一直对外宣称,自己只是放弃中枢的辅臣地位,返回到地方担任方面军司令罢了。
他的这个抉择,导致他在转战期间,政治上一直很被动。洪秀全以天王名义,轻轻松松就能从他身边挖墙角。比如杨辅清就是在这个时间被洪秀全拉拢,离石达开而去。
眼瞅着背靠洪秀全,自己不仅不能立足,反而有被挖空墙角的趋势。石达开只能再次转变发展方向,往湖南发展,摆脱洪秀全对自己所部的影响。
但前面说了,无后方作战,想再开辟新的根据地,难度很大。尤其湖南还是湘军老巢。
所以在湖南,石达开也没站稳脚跟。他在被湘军击败,无法立足后,不得不继续向更远的地方寻求生机。
这一次,他瞄准了广西老家。
但越走越走,将士们难免会有所质疑。于是石达开只好欺骗大家,说天王密令他南下广西招兵买马。
之后,他带领数万大军攻入广西,夺取庆远府后进行改制,设置了不同于原先太平天国的机构、官职。他当时的目标,可能是另立不同于太平天国的新政权。
然而,欺骗终究只是一时的。当大家知道被骗后,石达开的部队便又再次军心涣散。
并且,石达开在广西的作战也不顺利。
在这种政治和军事的双重打击影响下,石达开的部下纷纷出走。
有些人,如童容海、朱衣点、汪海洋等,重回太平天国。
有些人,如石镇吉等,脱离石达开单干。
有些人则干脆投降了清朝。
截止到1860年底时,石达开身边的太平军损失殆尽。无奈下,他只好率领少数卫队返回自己的老家,托庇于大成国政权。
期间,石达开实质上成为大成国一平民,过着下野生活。
这种下野生活过了一年多后,清军攻克了大成国国都浔州府。
石达开见清军杀来,自己无法再隐居,只得在大成国溃兵的拥戴下,东山再起,试图收拢各地旧部,去四川再图大业。
后来,石达开渡过金沙江,攻破清朝的长江防线,来到大渡河南岸。但由于他的一系列指挥失误。
1863年5月,他被困大渡河。
最终,他在出降后,被清朝杀害。
总体而言,石达开离开天京后,未能打开新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个人能力有限。
从能力上说,石达开是个优秀将领。从性格上说,石达开算得上是个大侠。
但自己拉队伍造反,光会打仗,光有侠义心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有政治手腕和笼络人心的本事。
石达开当初草率离开天京,其实就是他政治能力不足的体现。
他不擅长搞政治斗争,在政治斗争中,他被压得不堪重负,所以他才会负气出走。
如果说,他以太平天国为平台,他的政治手腕不足,倒也罢了。但他试图自立门户,缺乏政治手腕,那问题就大了。
相比于石达开,李秀成在政治上的就更成熟一些。说的夸张点,李秀成完全是异类。
无论洪秀全怎么猜忌他,他都能忍。并且在猜忌中,坐到了权臣的位置上。
如果石达开有李秀成的“忍功”,他或许是可以一面忍受洪秀全的猜忌,一面留在天京专心做一个权臣。并非一定要出走。
二,缺乏创业纲领,政治上一直很被动。
石达开出走后,对自己的势力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他到底是要单干,还是要做太平天国的忠臣,始终没有下决心。
由于他的内心矛盾,终未能提出更高明的政治纲领,未能建立起与清朝、洪秀全对抗的第三条路线。
因此,这就注定了他在政治上要被清政府和洪秀全压制。
他在与清朝争夺人心时,争不过清朝。
他在与洪秀全争夺人心时,也争不过。
这种情况下,他的部队军心涣散,部下无所适从。有些人降清,有些人回天京。最终纷纷离他而去,也是必然的。
需要说明的是,1861~1863年期间,石达开在西南游动作战时的部队,是他收编了大成国残部后,另起炉灶拉起来的队伍。原先跟随他的太平军,早在1860年底就走光了。
♘↓石达开脱离天京单干失败后,错在哪里?
石达开是洪、韦、石诛杨的政治同盟者,他的错误在“天京内讧”时,已经铸成。任何有明确目标的团体,都应该谨记:“要团结,不要分裂。”石达开对于天王的“谋害之意”(没有行动)擅自拉出队伍远离天京,是一种不顾大局,自立门户的错误行为,洪、石都为此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个人事小,整个团队事大。“天京内讧”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的“兵败大渡河”则令人扼腕长叹......
天京内讧 冀王有责
天京内讧前,石达开早就卷入最高领导层的斗争。虽然东王杨秀清弄了一个不土不洋“为天父代言”的东西,而实际上就是封建时代的权力斗争把戏。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二千多年封建传统意识的惯性仍然換汤不換药的存在。
杨秀清专擅大权,上逼天王,下压一群当年一样苦哈哈的首义诸王。其恐怖手段和窒息的玄妙操作,令年轻气盛的冀王感同深受。
时势造英雄,用在石达开身上恰如其份。这个广西中部山区仅有“初识字”文化水平的少年,对于儒家思想和外来的宗教理论他不懂,他不需要懂!
也许他最懂的就是巜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宣传的“忠义大哥”、“兄弟情谊”。他从心底承认洪秀全既是他的君主,又是“青龙堂”大哥,我石某人理当忠义相报,但是,他要求洪秀全也应当善待异姓兄弟,有如刘备、宋江那样兄弟情深。石达开对那些洋教不感兴趣,尤其是啥子天父、天兄的复杂东西不屑一顾。
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是石达开的“刑名师爷”,因为一桩小事而被杨秀清杖责凌辱,以至投水自尽,是石达开救起落水的岳父,于是对杨秀清“装疯迷窍”的把戏恨之入骨。可怕的是,持有相同情绪的还有韦昌辉、秦日纲等诸王。
李秀成的供词写道:“此三人积怒于心,口顺而心不息,.....积怒仇深。”从此,三人愤而联合自卫,对付东王。矛盾隐患由此加深。
在这场诛杨密谋中,石达开的江湖血性和狭小的格局使他首先提出:“翼王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除此之外,俱不得多杀”云云。而石达开在成都的供词是这样子的:“韦昌辉请洪秀全杀杨秀清。”石达开以为韦昌辉、秦日纲永远闭上了嘴巴,自己完全可以与此事无关,却万万没想到,李秀成的供词暴光了内幕。
1856年8月22日杨秀清逼封万岁后,洪秀全密诏正在江西和武昌的北、冀二王:“快点来呵,东王要动手了!”韦昌辉不知道为什么,跑得最快,9月1号就在天京上岸,深夜入城,秦日纲也由金坛(江苏常州)前线回京。石达开9月5日才离汉至九江找岳父商量。此时,动作麻利的韦、秦已经杀了杨秀清,正在清理余党。石达开于是暂住安庆,隔岸观火。
石达开进退失据的小格局
不错,石达开的确没有参与天京事变的具体动作,但是他是事前计划的参与者。此时的石达开隔岸远观可以理解为“没有大局观的小格局,可以理解。”
不过假如此时冀王兵临城下,喊话韦昌辉不要滥杀无辜,不要镇杨扩大化,并且主力全部开进天京城要道,实行戒严宵禁,拘捕韦昌辉,协从不问。甚至驻军天王府,以保卫天王为名,所有行动听天王指挥,熟悉《三国演义》的石达开为啥子就弄不懂“挟天子令诸侯”的策略了呢?
天京内讧持续发酵,冀王拒绝天王的杀韦诏令,率部在皖南与清军作战,实际上是在以打击清军为目标,告诉天京的洪秀全:“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当前的首要问题。”这个行动,表明石达开的头脑尚称冷静。
十一月下旬,冀王终于回京,当即被任命为通军主将,负责“提理政务,众人欢悅。”
不过,洪秀全在经历此事后,既当天王,又当军师(以前是杨秀清)石达开在众望所归的情况下落选,但是天京城里城外上下左右都拥载他,称为“义王”。石达开诚惶诚恐推辞不就,却把洪秀全的牙齿都酸掉了。为了抵制石达开,庸俗的洪秀全读书枉自多,难怪“屡试不弟”呵,他相当失策的把自己两个“求经不懂”的哥哥弄来封王,与石达开同理军政,“压制冀王。
由于朝臣都拥载冀王,洪秀全的抑郁偏执症又犯了,一八五七年夏天,石达开判断洪秀全对他有“谋害之意”,于6月2日再度出走天京,16日抵达安庆大营。仅仅一个揣度,就领兵出走,石达开可能没有这个认识高度:“分裂没有出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 石达开在分裂的路上狂奔
回到大营安庆的石达开,已经有了全套的分裂计划,他向全军发出谆喻,在长江两岸广为张贴,指出自己即将开始的出征原因是天王“疑多将图害。”希望部下选择站队,要回金陵的就不送客了,两边都不去的也给川资发回原籍。许多将领看清了石达开的内心深处,拒绝相随。如九江的林启荣、湖口黄文金、皖北陈玉成、李秀成等。石达开拉走的人马,仅仅五、六万人。
这时的洪秀全,既有朝中上下的反对,也有高人的指点,立即喊两个哥老倌“闪开”,且听李秀成供词:“将洪仁发、洪仁达伪号削去,并镌刻伪义王金牌一道,及合城大小伪职求救表章,送往安庆。”
这是洪秀全以实际行动,希望石达开捐弃前嫌,回京执政统军。李秀成接着供词:“(石达开)并未受物,亦不允来,坐观洪逆成败,以为己利。”
分裂与内讧恶果相同
石达开出于君臣之义和天国大业没有用行动参与内讧,屠杀自己兄弟,他选择了自认为是的分裂之路,这条路依然没有前途。
没有前途却有恶果,由于石达开放弃天京上游重镇九江和江西全省,原来由石达开稳定了的天京局面,顿时严峻,战局扭转,太平天国面对南北清军的合围。
结语
虽然石达开在天京内讧中曾经参与谋杀计划,却没有实际行动,所以尚可称为“清醒、明智、顾全大局。”当他走向今裂时,这个行径害的却是是太平天国,也毁了这位年轻有为的分裂者,思之黯然!
☯↡石达开脱离天京单干失败后,错在哪里?
洪秀全返回广东,营救被官府逮捕的冯云山,上下一时群龙无首,杨秀清以当地流行着“问鬼”的降僮术,自诩为“天父下凡”,稳定住了“拜上帝教”,此后在“永安封王”中封为东王。随着太平天国节节胜利,杨秀清野心爆棚,企图取代天王。
受到威胁的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绞杀了杨秀清,而翼王石达开又因看不惯北王滥杀,遭到韦昌辉威胁而出走,反手调集精锐讨伐北王。洪秀全无奈之下,杀了韦昌辉,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标志性事件,史称“天京事变”。
有一种看法认为:石达开也参与了谋杀东王杨秀清。证据来自于《李秀成自述》:石达开和韦昌辉是替洪秀全打抱不平,在洪秀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合谋杀死杨秀清。而李秀成的说法主要来源于石达开事后的态度,没有具体证据。
根据当时居住在爱尔兰水手肯能说:洪秀全与韦昌辉是心腹盟友,石达开则是杨党。彼时,杨秀清专横跋扈,杖责了石达开岳父,石杨之间是有私人恩怨的,与韦昌辉有共鸣是可以理解的。再说,若真参与了,石达开赶回天京之时,为何只是带来几名随从呢?故这种说法不成立。
天京事变后,永安封的王只剩下了翼王石达开,战功卓著,颇得人心,令到刚刚经历事变,重新掌握权力的洪秀全很是忌惮,加之韦昌辉曾经曾用洪的名义,缉拿石达开。如此,洪秀全重用自己兄弟洪仁达、洪仁玕来稳定政权,对于石达开是处处掣肘。导致了翼王率领十万精锐出走,兵败大渡河,当然也与其一系列的战略失误是分不开的:
1、如果说石达开出走是事出有因,还情有可原的话,但此后其一再拒绝洪秀全的挽回,则是其过于意气用事,不顾大局。1857年,句容、溧水相继失守,天京的咽喉镇江被围,洪秀全求救于石达开,罢免了自己兄弟洪仁达、洪仁玕,送上由满朝文武签名的金牌,恳请其回天京辅政,都被拒绝。原本出走是迫于形势,石达开是占着理;但是洪秀全的屈尊求救,不得争取了道义,也争取了民心;
2、安庆地势险要,为太平天国控制疆域内为数不多的沿江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原本可以作为大本营,以此作为依托向外发展,与天京互为犄角,协同作战。但石达开心中还有咽不下这口气,决心与洪秀全划清界限,率军入闵,并力邀陈玉成、李秀成、赖桂英等大平天国将领。由于此前的一意孤行,失去人心,此举都被诸位将领予以拒绝;
3、受到事变的影响,石达开仿佛也没有了目标。具体表现是离开天京之后,其有足够的时间与力量,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反而采取了流寇式的作战,辗转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份。当清军势起,进行围剿之时,这支失去了托身之所的队伍只能疲于应付。如此,战事的不利只会加速,分化瓦解本就不稳的民心。最终导致了吉庆元、朱衣点等六十七个将领的集体返旆(返归的意思,返回天京);
4、石达开率领残部本想强渡大渡河,进入四川,扭转颓势。但四川总督骆秉章重金贿赂当地土司王应元西面出兵,同时派出总兵唐友耕、参将杨应刚、游击王松林,分别到达大渡河北面、东面、南面形成了合围之势。致使石达开部队“粮尽食及草根,草尽食及战马,兼之症痢流行,死亡枕籍.....有相杀噬人肉这者,达开莫能禁”,可见,围困中石达开的部队,粮草出现问题,最后竟然相互残杀吃人,加之痢疾的流行,可谓是军心涣散。此时,无计可施的石达开竟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自己性命换部队的平安,甚至进而幻想免去一死。
综上所述,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起初是常胜将军,被称之为“石敢当”,清军闻之丧胆。但“天京事变”后,却是急转之下,意气用事,带走了十万精锐,变相造成了太平天国军事力量的分裂,且缺乏清晰的目标,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两败俱伤。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石达开脱离天京单干失败后,错在哪里?
石达开是个天才的战术家,却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家。
从石达开离开太平天国,出来单干后的路线图,我们就会发现,这哥们已经跟没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去哪儿了。
石达开离开南京,最初前往安徽安庆,这里是他的大本营。为了表现自己和洪秀全决裂的态度,石达开索性带兵离开了安庆,前往江西。在江西打了几场败仗以后,他又跑到了浙江和福建,在这里混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打算回到江西。在江西还没站稳脚跟,又想着到湖南转转。到了湖南以后,遭到湘军围剿,只好进入广西。在广西休整了一阵子后,石达开又打起了四川的主意,打算夺取四川,建立刘备那样的蜀汉王朝。所以他从湖北进入四川,转战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先后四入四川,结果这一路走来损兵折将,刚出去的时候,手握10万大军,到了大渡河时,石达开只剩下了6千人马。
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好家伙,石达开离家出走以后,带着大军去了这么多地方,这是公费旅游吗?
石达开没能安安稳稳地找块根据地好好经营一下,你说他是不是自乱阵脚了?这就是石达开必败的原因。
一、没有战略水平,这是石达开的硬伤。
说到底,太平天国高层,还是缺少文化人,平均学历文盲。学历最高的,或许就是洪秀全这个没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真正有战略水平的,其实就只有杨秀清一个人而已。
杨秀清虽然没读过书,但人家是个战略天才,你有什么办法?当初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后,迅速攻入湖南,结果在湖南碰到了硬茬子左宗棠。
打不下长沙咋整?有人要往西,有人要北伐,还有人坚持继续攻打长沙。结果杨秀清一锤定音,攻打南京!
没错,南京是清朝在南方的赋税重地,拿下南京,等于是拿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至少东南地区的赋税唾手可得。
正是杨秀清这一天才的战略计划,才使得太平天国苟活了14年之久。要不太平军就跟捻军、白莲教起义这些集团一样,没什么大作为。
而石达开当时在杨秀清手底下,英勇善战,战术水平没得说,可战略水平却没能学到手。他始终只是个将领级别的人才,当不上真正的统帅。
所以在天京事变以后,杨秀清被杀,整个太平军就乱套了。大家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包括石达开在内。
失去了杨秀清的指挥,石达开只好凭运气带兵了。毕竟自己出来单干了,不可能继续听洪秀全的调遣,自己得拿主意啊!
可惜,没有战略水平的石达开,压根就不知道去哪儿,直接导致了10万太平军的精锐毁于一旦。
二、石达开不该放弃根据地。
带着部队瞎晃悠也就算了,可是部队越打越少,这问题可就大发了。由于石达开没有比较牢靠的战略后方,所以石达开的部队,压根就没有后勤保障。
粮草基本靠抢,饥一顿饱一顿,抢到了就吃多点,抢不到就没得吃,仅此而已。大部分人出来当兵,还不就是图个温饱嘛!
现在要钱没钱,要粮食没粮食,甚至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请问人家凭什么跟着你后面混?所以说,在石达开四处流浪的时候,10万大军陆续离开了石达开。再加上清军的围剿,能跟着石达开混的人已经不多了。
石达开做错了什么呢?主要就是没有坚守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安庆虽然距离南京比较近,可这不妨碍石达开自力更生吧?石达开主动带兵离开,放弃了这么一块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实在是可惜了。
转战江西以后,石达开打了几仗,发现这里不适合做根据地,所以打算进入浙江和福建,开发所谓的闽浙根据地。
石达开在浙江打了不少胜仗,占据了大部分地盘。可就是在建昌和抚州打了两次败仗以后,石达开认为军队失去了后方,所以主动放弃了浙江,跑到福建去了。
那么就在福建好好打造根据地好不好?不好意思,他在福建没待多久,又跑回了江西。这可哭瞎了跟着他的那帮人了。好不容易有个安稳的据点,就不能消停点吗?答案是不能。所以石达开又放弃了福建这个根据地。
到了江西以后,石达开并没有把这里当成根据地,而是想要谋夺湖南。这可真是异想天开,湖南是湘军的老巢,哪有那么容易攻破呢?
此后石达开又打算以四川作为根据地,眼高手低,压根就没有准确的战略部署。结果部队越带越少。
三、石达开不该放弃抵抗。
石达开打不下湖南,只好回到广西。此后从广西到湖北,再由湖北进入四川。这里是石达开认为最理想的根据地。
可惜要想打下成都,就必须要渡过长江,石达开有水师吗?不好意思真没有,可清军却有强大的水师力量,这是石达开的硬伤。
在石达开好不容易渡过金沙江后,其实已经损失惨重了。在大渡河跟前,石达开本可以直接过河,结果连续下了3天大雨,再次打算渡河时,对岸已经全是清军了。
这是老天爷不帮石达开,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本部人马的安全。这可真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有石达开在,好歹军队还有个主心骨,可是没有石达开的太平军,岂不就是待宰的高洋?所以说石达开舍生取义,其实等于直接害了本部人马。
结局也是如此,清军背信弃义,抓了石达开以后,依旧将太平军屠戮殆尽。没有人指挥,这支军队当然只能束手就擒了。
其实石达开完全可以等待时机,哪怕不渡河,继续朝着其他方向挺进,获取战略物资,那结局可就不一样了。
总结:石达开的失败,是必然的。
其实不管石达开怎么选,失败都是必然的。因为自从他脱离太平天国,出来单干的那天起,就注定了结局会失败。
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军将帅级别的军官损失惨重,可以说中层军官直接断档了!这个时候是培养人才的时候,而不是搞分裂的事情。
很显然,石达开的离开给了洪秀全致命一击,这当然是洪秀全咎由自取。但是石达开孤军作战,依旧打着太平军的旗号,又能坚持多久呢?
要么就自己树立大旗,与洪秀全分庭抗礼,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要么就在安庆驻扎,与天京互为呼应,咋能学习李自成,四处晃悠呢?你又不是街溜子,活生生把太平军的正规军,带成了流寇。
提一嘴,石达开去世时,不过才33岁,已经很不容易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
推荐阅读:
有些女人嫁给穷男人后,自己不舍得花钱,衣服都买便宜的。怎么看?
重庆极端高温天气预计将持续到20日左右,重庆今年会延迟开学吗?
上一篇:竞彩足球都亏了多少?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