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单说“息壤”这个词,与大禹没关系,而与他的爸爸鯀有关。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鯀于羽郊。”
就此看,“息壤”,当为天帝所掌管的“神物”。郭璞《注》云:“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这是说,“息壤”,是一种可以“生生不息”生长的“神土”,因此能够堵塞洪水。
可是,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大禹他爹鯀为何没能把洪水治好呢?只是因为他没得到天帝的允许便偷走“息壤”而违反、犯了“天条”?
至少,鯀要治水的“出发点”是好的。若真如此,天帝也太没水平。
不妨把“息壤”拆开来解读。
“息”,《说文》曰:“喘也。”这个“喘”,不是病态之状,而是“喘气儿”的“喘”,是生命的第一体征。
所以,有“生息”一词,亦有“生生不息”一词。
“息壤”之“息”,一定不是“休息”“了结”“终止”的含义,而应该是前面说到的“生息”或“生生不息”之义。
“壤”,《说文》云:“柔土也。”
何为“柔土”?《释名·释地》说得好:“壤,䑋也,肥䑋意也。”
“柔土”,就是“肥沃的土壤”。
《释文》引郑玄《周礼注》说:“壤亦土也,变言耳。以万物自生焉则言土,土犹吐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言壤,壤,和缓之貌。”
郑玄不愧是大学问家。他说,“壤”就是“土”,“土”就是“壤”,不过是不同说法而已。说可以生长出万物的时候,就说“土”;为了夸赞某某的农耕技艺高明,则说“壤”,说“壤”,显得文绉绉有修养。
即然“壤”就是“土”,便不得不说到另一个词汇了——“息土”。
《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息土之人美。”《注》曰:“息土,沃衍之田。……。地有美恶,姑生人有好丑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息土,是肥沃的土地,就像众人中长得好一样。
这么说,“息土”和“息壤”,都是指“肥沃的土壤”,含义是一样的。
古文献中,没说大禹和“息壤”有关,但是与“土”和“息土”有关。
《尚书·禹贡》开篇即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敷”,与“尃、傅、旉”皆为“古今字”,含义相同——俱为“布也”。所以,一些古文献中,就说大禹“布土治水”。
当然,还有说“填”的。
《淮南子·地形》云:“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
那么,大禹的爸爸鯀以“息壤堙水”而被杀,大禹以“息土填水”则流芳百世。结局“天壤之别”,何也?
明万历、天启年间的国子监祭酒、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祯在他的《涌幢小品》卷十五《息壤辩》中的见解很值得参考——
《山海经》所云“鲧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土田皆君所授于民,故曰“帝之息壤”。鲧之治水,不顺水性,而力与水争,决耕桑之畎亩以堙汹潦之洪流,故曰“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其义岂不昭然矣哉。古书、传之言本自明且昭。而解者翳且晦。此类多矣。
他说,古书和传,本来都讲清楚了,而后来的解释者“眼神不好脑子还不灵光”,越解释越乱。这一类的事例太多了。
可知,“息壤”就是“息土”。
不过,用现在的话说,鲧,是通过破坏“山水林田湖草沙”来治水,所以被杀了。大禹则不同,采用“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的方法,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如《山海经·海内经》所言:“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使人民得以生生不息。
✩┾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息壤或是西壤,帝西方的土地,鲧用帝西方的土地泄洪,鲧的罪因之一。
♪﹋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前几天看了一个汉江枯水裸露出来了部分河床岩石裸露,沟壑纵横的视频,居解说,河床中那些冲不走的河道岩石,其实根本就不是岩石,而是胶泥固化,不亚于岩石。我觉得这就应该是,静止不动(息),可抗洪水的“息壤”,还有都江堰分流河水的燕子矶,就是息壤可抗洪水的成功范例!是“鲧”的发现和创造性应用。
Ⓠ♚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息壤就是黄帝陵的封土,每年祭祀的时候都要添加新土。黄帝陵在鲧城(苏北连云港苍梧山下藤花落古城遗址)附近。大禹故里也在鲧城(夏邑)。
ℴ↟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息壤,读xie ra,xie指社峁(今称石峁),ra指进攻。息壤指进攻社峁。鯀窃指夏启,鯀窃息壤指夏启进攻社峁。这是一个历史事件,社峁原是炎帝的北朝歌,汉语译为羽郊,后来被胡族侵占,夏启北上攻伐北朝歌,自此社峁被毁,胡族溃逃,北朝歌地区被划给叔周管辖。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