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是谁之痛?有必要吗?
◒○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是谁之痛?有必要吗?
金开题银结题,研究全靠几支笔。结题报告是个框,只管把好的往里面装。题一结,锁到柜子里当摆设,不久便会无人识。结题证书随便印,评职竞岗管点用。这就是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真实写照,你说有必要吗?
▫︴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是谁之痛?有必要吗?
虚,太虚了!真正有意义的课题是切合实际,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并应该大力推广,对教育教学起到推进作用。当然这样的课题也不会很多,且需要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现在只是为了评职称人人都绞尽脑汁,东拼西凑的写课题,有多少含金量众所周知!弄得人人怨声载道。评职称就按老师真正的教学实力,师德师风好了,搞什么论文课题,一线老师又不是科研工作者!
⇎✛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是谁之痛?有必要吗?
前几年,市教科院发了一个通知,说省教育厅组织课题申报活动。我们学校按照市里的要求进行了推荐,很高兴的是,我们备课组的研究课题被顺利推荐到了市里。
我和备课组负责人一起到了市里接受培训,对课题内容又进行了修改。当时,市教科院有位老师说,你们这些课题即使不被省里立项,也是作为市级课题立项的。没过几天,市里传来消息,我们的课题被市里推荐到了省里。又过了很长时间,没有再听到动静,给市里打电话,被告知课题在省里没有被立项。后来,这个课题征集活动无疾而终,也没有被市里作为立项的课题。
呵呵,挺有意思的,就当陪着市教科院玩了一次过家家吧。
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为什么会在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呢?
首先,教师不是教书匠,要做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要想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单纯靠机械的教学重复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总结规律。而中小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是三言两语、三招两式就能解决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验证、论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次,课题研究是教育主管部门从上而下安排的任务。每年市教育局的教科院、县教育局的教科部都会印发课题申报的通知,学校接到通知后,会在校内各个备课组内进行宣传发动,鼓励各个备课组积极申报教研课题。也就是说,课题申报、立项、结题等工作都有专门的教育局科室牵头负责,课题研究是他们的工作。
第三,课题研究成果被作为职称评审的加分项目之一。几乎各地在评职称的时候,课题研究情况会作为一项考核量化指标的,为了更加顺利地评上职称,老师们只能“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
课题研究在中小学的用处到底有多大?
对这个问题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在有的学校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多数学校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
作为老师都清楚,课题研究的几个环节是:课题申报、批准立项、研究过程、验收结题、成果推广等。一个课题如果只停留在立项环节,不能算是课题研究,只有顺利完成结题,这才标志着这个课题是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课题结题之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这才是这个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否则就是劳民伤财。
一般来说,省级和国家级课题,都会有专门的课题研究经费的,市级和县级或者校级的研究课题并没有活动经费。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则爆料,中国科学院的某位科学家带领着团队研究了狗狗见到陌生人和熟悉人的时候,狗尾巴如何摇动的课题。很多网友笑喷了,这算是哪门子的研究课题哦,与当年的“马尾巴的功能”实在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觉得,课题研究在绝大多数中小学有些华而不实的感觉,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主要用在教学和管理上,很少有人腾出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课题研究。有的老师搞的课题研究题目高大上,其实一点也不实用,连编带造,把这个课题糊弄到结题就万事大吉了,拿到课题结题证书,为自己的职称评聘加上分数才是真正的目的。
不仅课题研究在中小学显得多余,就连论文写作也显得很多余。本来嘛,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是有这方面兴趣爱好和专长的老师作为业余爱好的,没想到竟然被当成职称评聘加分的筹码,使得这两项纯学术方面的工作沾染了功利思想和“铜臭”,偏离了应有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从来不反对老师搞学问研究,搞论文创作,搞课题研究,但是不支持把这些东西当成职称评聘的条件,一是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二是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三是滋生了学术腐败。
您觉得我分析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是谁之痛?有必要吗?
说这个话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课题研究的本质是什么?
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能研究出什么课题?
高深的心理学教育学肯定是不行的,他们只能弄些应用型的东西。
但教书育人不是车间生产零件。
车间工人可以改进设备提高生产率,但是学生有这个无差异性生产过程吗?
显然没有,只能是教育中的一些探索或者总结,实用性不高。
况且大家都是半斤八两,你写出来的东西谁看?
究竟给谁看?
当然是给评定职称的评委看。
那么让教育回归本质行不行?
也就是看教育成绩?
每个班每个学科的差异性太大,带上一个差班肯定是没希望得优的。
所以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必须设定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范围内,让大家都有个盼头。
要不看着那半死不活的工资,谁给你奉献青春?
这个效果怎么样呢?
能让一些老师练练笔,看看书,思考一下人生,这其实就是作用。
痛不痛的无所谓,只要让大家感受到人生有盼头,感受到人生是公平的,那么这个作用就完成了。
至于谁花钱,谁花的时间,最后大家得到了什么,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个圈子已经形成了大家相对认可的生态,这就足够了。
如果没有这些硬性指标卡住一部分人,那么每年的评优,每年的职称评定,大家都别好过,估计争个头破血流都是正常事。
毕竟大家是要过日子的。
安稳一点不好吗?
﹡┮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是谁之痛?有必要吗?
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是最近几年教育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有些教育专家从自己的角度要求教师要达到的一个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出发点是好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他们不知道一线老师的主要工作方向是日常的教学工作,老师需要备课,编写教案,批改学生的各种作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放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做其他事情,是必会分散老师的教学精力,把老师的工作方向引入一个极端方向,尤其有些地方的教师的职称评聘都与教师的教研成果挂上钩,更是让不少老师迷失了正确的教育方向,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山东济南适合定居吗?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