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派学生去日本留学?
ℒ❁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派学生去日本留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不复杂:
第一,便宜。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清朝和民国时期,留学生是非常罕见的,无论是自费还是公费。
如果是公费,因为费用很高,名额很少,竞争极为激烈,能去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
如果是自费,那就有家里有相当的实力才可以,因为留学费用非常高昂。
但是,留学日本的费用,又比留学欧美低得多。
一来费用中的很大部分是路费,当年去欧美都是坐船,万里迢迢跑过去,这里钱就够你受的;
二来欧美是发达国家,衣食住行费用都很高,租个房子也要不少钱;
三来欧美的学费比较贵,尤其是私立学校都是借此赢利,费用极高。
而去日本的话,首先路费很便宜,毕竟两国距离很近,坐船没几天就到了,花不了多少钱。当时做三等舱去美国旧金山,也要花费150到200块大洋。而去日本,一等舱也只有20多块大洋。
其次日本当时并不发达,衣食住行都比欧美便宜的多。日本在一战之前,民间尚且不怎么吃肉,以蔬菜配合肉丝为主,生活标准同西方差距很大,费用也低。
最后日本的学费也便宜,普通学校每年也不过20多块大洋,一流大学也就是三四十块。还有些学校,干脆是免费,比如鲁迅学习的仙台医专,由于位置偏僻没有留学生,甚至希望外国人来上学提高学校档次,对鲁迅免学费。
后来满清算了一下,去日本留学的费用,其实比在中国的租界上学贵不了多少,而且教育质量更好。
相反,去欧美留学,每年都有七八百两银子,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难以承受。
留学日本,一年一二百两银子就可以搞定。
钱,是最主要的问题。
第二,认为学习日本更有用。
满清和日本本来都是封建专制,现在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按照满清的观点,只要依葫芦画瓢,中国也能强大,只要学学日本就行了。
这个观点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也被大家所接受。
也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第三,留学日本可以速成。
其实去日本的很多留学生不是去读大学的,而是读速成班。
根据1908年学部递交的报告可知。
比年以来,臣等详查在日本留学人数虽已逾万,而习速成者居百分之六十,习普通者成百分之三十,中途退学辗转无成者居百分之五六,入高等学校者居百分之三四,入大学者仅百分之一。
以鲁迅为例,他就读的仙台医专并不是大学,而是医学专门学校,充其量最多相当于今天的大专。
后来这所学校被日本名校东北大学合并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大部分教师解雇,认为他们够不上教真正的名牌大学生。被解雇的人里面,就包括鲁迅的老师藤野严九郎!
而鲁迅也没有从这所大专毕业,而是中途辍学。
即便如此,鲁迅毕竟留学镀金过,回国轻松在绍兴中学堂担任老师兼监学,后来担任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第四,日本并不排斥中国留学生。
虽然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夺取了中国大量领土,却不希望中国太弱。
这是因为日本当时实力有限,还无力一口吞掉中国。
如果中国始终是封建落后国家,就会像印度、越南那样彻底沦为列强殖民地,轮不到日本了。
所以,日本希望中国能够有一定程度发展,能够一定程度抵抗列强的入侵,以便于将来自己彻底征服东亚。
所以,直到七七卢沟桥打响之前,日本国内还是不少中国留学生的。
而在1931年九一八之前,还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军事。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派学生去日本留学?
晚清政府是腐朽愚昧,但也不都是守旧迂腐之辈,也有看清国际发展形势的能人。
要不就不会有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
说白了当时日本很跟时代步伐,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确实先进。
之所以派学生去日本留学,也是为了人才储备,国家发展。
扯别的理由,都是牵强附会,没有意义。
国家和居家过日子一样,都想过得好些。谁也不愿意国家落后,任人宰割,屈辱的活着。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派学生去日本留学?
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近现代化进城因为有了巨额赔款而迅猛发展,已经开始远远超过我们了,后来日本更是战胜了强大的沙俄,这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的,国际上名声大震。再后来的一战,其实日本是获利最最大的国家,一战让日本真正意义的站起来了,如果一战前的日本还靠英美扶持,还在英美国家前低人一头,那么一战后的日本就可以和英美法平起平坐了,可以一起坐下来合帝国列强瓜分胜利果实,而我们一战虽然也是战胜国,却因为不够强大,连想拿回自己国家的利益都不到,但是这个我觉得反而是个好事情,轰轰烈烈的“五 四 运 动”也 彻底的唤醒了我们,开始抛弃幻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一个新的起点!
日本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们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而发展更为强大的日本自然有值得我们学习地方,因此在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大量的日本留学生,特别是在一战后大量的人去日本留学!
而去日本的留学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去日本留学的花费少,基本去欧洲和美国留学的留学生要么是国家派去的,要么就是有钱人。而还有很多人是穷学生啊,或者不是很富有的那种,而日本离我们很近,而且还大量的用汉字,去日本留学的大国就是因为经济不够好的问题,一个稍微有钱点的地主家的孩子就可以去日本留学了,没钱因此只能选择去日本。
而还有一部分更穷的学生也想出去留学呢?连去日本的船票都买不起的怎么办?那就是去苏联,苏联多近,连坐船的船票都省了,因此当时回国的留学生中,欧美的留学生的地位是最高的,回来基本就可以在任何大学里任教授,而日本留学生最多,但是地位就低很多了,也就能在大学里任一个教师就不错了,而苏联回来的留学生?那是留学生吗?大家基本都不认同,那些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人真是泪流满面!
而日本为什么允许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呢?日本可是一直想着吞 并 我 们的想法,这个想法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不是在为对手培养人才吗?其实在那个年代有着大量的留学生,去欧洲的留学生回来说欧洲的各种好话,从美国回来的说美国的好,基本都是亲欧和亲美派,回来就说欧美的各种好等等!日 本的领导层看在其中,认为日本也应该接纳我们的留学生,这样不就是培养亲 日 派 吗?这样不就是对中 国的一种渗透吗?但是令日本没有想到的是,唯独从日本留学生却更佳的仇恨日本了,回来基本没有说日本好的,基本都是怎么防范日 本的狼子野心,阎锡山,陈潜,汤恩伯,罗广文,陈仪等人后来都成为抗战时期反对日本侵略的一方统帅,还有大量的文人墨客李大钊、鲁迅、郭沫若等也都留学日本,还有蒋 也曾留学日本。特别在一战列强们根本不认同我们是战胜国,居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了日本,这更是引发国人的仇视心里,五 四 运 动将沉睡的狮子终于唤醒了!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派学生去日本留学?
清政府派人考察后,有主要三个原因吸引他们派出了留学生:
日本教育发展迅速及教育内容有忠君内容比较适合中国,明治时期日本政府颁布的《教育大旨》中就要求教育“应根据祖宗之训典,着眼于阐述仁义忠孝”。日式教育的这些内容恰恰满足了清廷的需要。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的学监高田早苗向清朝晚清重臣张之洞做保证时说的那样,“日本过去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经验证明,努力追求学问者,不会接受共和主义或者其他思想。返国后宣扬极端危险言论者均是那些不努力的学生”。
早稻田大学1907年清国留学生
其次是去日本留学不管是自费还是公费,因为距离近花费少,文化相近容易适应。清政府颁布的《西洋游学简明章程》和《留学日本学生管理简章》中对于赴欧和赴日学生的年费规定也可以看出。清廷给官费留欧学生每年一千二百两的资助,而官费留日的学生则分别只有四百、四百五十、五百不等。并且,欧洲的教育与日本教育相比,学制规定的学习时间更长,平常考核更为严格,甚至有延期毕业的风险。
最后,日本政府的态度非常“主动”,甚至积极的与清朝方面进行联系,招纳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这是因为在日本上至政府下至民间都意识到接纳来自清朝的留学生在多个方面对日本是有利可图的。其一是日本方面认为留日的清朝留学生回国以后必多居高位。如果能够在其中培养出“亲日群体”则会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如当时日本一些报刊就宣传道:“清国渴望教育,日本教育家可趁此时机容啄于清国教育问题,握其实权,则日后之在清国,为教育上之主动者,知识上之母国。”
第二,大批来自清朝的留学生赴日给日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当时很多清朝留学生有一个求“速”的心态,而日本优质的大学提供给留学生的名额极其有限,所以这一时期日本民间兴起了很多面向清朝留学生的私立学校,如警官速成科、路矿学校等,有些面向清朝留学生的日本民间私立学校甚至是只有两间教室的“野鸡大学”。
这些以营利为目的日本民间私立学校为了吸引清朝留学生就学,还特意考虑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起校名时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如东京同文学院、宏文学校等。而据保守估计,来自清朝的留学生每年可给日本创造五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所以,赴日留学人数变多也受到了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和日本政府别有用心的“主动”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派学生去日本留学?
学科学得去欧美,去日俄学的全是裹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