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十万北伐军之所以能打败七十万北洋军,是因为北伐军的真实数目并不止十万人,而北洋军虽然确实有七十万人,但是北洋军却一点都不团结。因此,真实的北伐战争,其过程是反反复复的,并非是想象中的摧枯拉朽式的,一边倒式的战争。
先讲一下北伐战争之前的背景。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广东革命政府的内部分成了左、右两派。后来有一些人意识到了内斗是很愚蠢的,毕竟北洋军阀这个大敌都还未除,革命党自己却内斗,这不是在做亲着痛仇者快的事情么?
于是,最后大家坐下来开会,达成了一个正确的共识:咱们先北伐,先打倒了北洋军阀之后再说。
与之同时,北洋军阀方面也是内讧不断,各派军阀之间相互打,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首先是吴佩孚,他是最二的。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吴佩孚被冯玉祥给坑了,其部的十几万精锐全部被消灭。因此吴佩孚在湖北东山再起后,便号召北洋系联合剿冯。他的这一号召,立马得到了张作霖和阎锡山的响应。
为什么张作霖和阎锡山要响应呢?当时的张作霖和阎锡山,也比吴佩孚好不到哪去。张作霖在打败吴佩孚后,他与和冯玉祥也有矛盾。当时的情况是张作霖实力略强,冯玉祥的实力稍弱。冯玉祥为了扳倒张作霖,便再次暗中下黑手,拉拢了直系的孙传芳,让他在南方起兵驱逐张作霖的势力。
孙传芳在得到冯玉祥的暗示之后,暗中联合陈调元,二人在江南大败张作霖的奉军,并全歼奉系三个主力师,成功的控制了江浙皖赣闽五省,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有二十万之众,但是其实都是临时扩充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而且,孙传芳只是名义上的五省总司令,其实这五个省,都各自的省督军。
因为被孙传芳这么一干,张作霖在南方吃了大亏。于是,奉系的势力迅速向北回缩,退到了河北一带。岂不料,冯玉祥还有坑张作霖的第二套方案。他在鼓动孙传芳倒奉的同时,还同时策反了奉系大将郭松龄反奉。
到了1925年的年底,郭松龄和冯玉祥开始的合伙的坑张作霖。
郭松龄带兵出关,直取奉天。而冯玉祥则乘机挥师向东,直取河北和平津,把自己的战线推进到了山海关一线。
此时的张作霖,惨不忍睹,他当时连下野的打算都有了。后来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他才平定了郭松龄叛乱。但经此一战,奉军的精锐也内耗的差不多了。
张作霖受次大辱,他怎么可能不找冯玉祥报仇雪恨呢?!至于阎锡山,他之所以也要反对冯玉祥,是因为张作霖退出关外后,冯玉祥的势力控制了陕西、绥远、河北、河南等几省。只要看地图就明白了,冯玉祥已经将山西省给团团围住。为了自保,阎锡山便选择了与张作霖和吴佩孚合作,三家一起联合打倒冯玉祥。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了“讨赤联军”。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大举进攻。国民军不敌北洋军和晋系联军的夹攻,被迫放弃了北京,撤至南口预设阵地防守。这一下,北方开始了四个月的大混战。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北伐军在广东誓师北伐之前,当时的北洋军其实也很惨。
吴佩孚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是起码有一半都是新兵,没什么战斗力;
孙传芳虽然也有二十万大军,但是有一半以上也都是新兵,难堪大用;
张作霖虽然有三十五万大军,但是张作霖被冯玉祥和郭松龄坑的太惨了,最能打的奉系精锐部队,在奉系内战中,都给耗的差不多了。
并且最最关键的是:北伐军誓师时,当时冯玉祥才是众矢之的,吴佩孚和张作霖都在合伙揍冯玉祥。尤其是吴佩孚这个死脑筋,他就是认准了打冯玉祥,蔑视的认为广东北伐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对湖南省的防御不做任何有效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北伐军第一站要先攻吴佩孚的原因)
到了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北伐军正式北上时,吴佩孚的精锐主力还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后院起火了他还不知道。
于是,北伐军也就只用了两个月,就直接拿下了只有北洋军乌合之众把守的湖南省,兵峰直指湖北!
需要注意的是,北伐军誓师时,虽然只有十万人,但是拿下湖南后,北伐军就地吸收投降的北洋军,再加上北伐军的扩充。当时的北伐军兵力,实际上已经不止十万人了。
而吴佩孚由于失策,先丢了湖南,后来又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时,损失惨重。到了他返回湖北与北伐军交战时,他手上的兵力最多也就十万人。这也就是说:吴佩孚与北伐军在湖北决战时,他的兵力是处于劣势的。
并且,吴佩孚与北伐军干仗时,张作霖和孙传芳都不去救他!他们两人都想让吴佩孚跟北伐军打一个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再去摘桃子,所以他都不去支援吴佩孚,对湖北的战局采取观望态度。
这个时候的吴佩孚,他是以湖北一省的兵力单挑拥有了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北伐军,他要不输都见了鬼了!
后来,北伐军击败吴佩孚,将湖北省会武昌团团包围。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便率领余部逃到了河南。准备找河南督军靳云鹗借兵反扑。结果同为直系的靳云鹗拒不出兵,他反而直接派人缴了吴佩孚部队的械,逼走了吴佩孚。
在这种尴尬情况下,吴佩孚根本就无力反攻湖北。所以吴佩孚这一系,与其说是被北伐军打败的,倒不如说是自己的人不团结,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吴佩孚被消灭后,就轮到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了。他跟吴佩孚一样,虽然号称拥有二十万大万,坐拥东南五省。但事实上,他的政治根基非常浅薄。这一点前面也提过,孙传芳统治的五个省,每省各有督军。虽然名义上听他指挥,然而各省的督军在背地里却是各怀鬼胎。
比如,福建和浙江两省,就非常反感孙传芳的统治,一直都有自治倾向。当北伐军一路东进之时,两省的本土军队望风迎降,直接就向北伐军倒戈了。浙江的本土派,浙江自治运动领袖夏超,甚至直接举兵谋反,接应北伐军进入浙江。于是,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孙传芳军,就这么直接崩溃了。
孙传芳见闽浙两省完蛋了,便把自己的主力压在江西,准备在北伐军进逼南昌的时,与北伐军展开决战。结果仗还没开打,孙传芳的长江海军就开始与北伐军秘密媾和,战场倒戈了。
后来,孙传芳精心准备的南昌决战,果然不出意料的以大败收场。而这一大败后,孙传芳在江南地区也就完全站不住了!当时他手上虽然还有江苏、安徽两省的机动部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北伐军已经控制了六个省,现在的实力对比是:北伐军以六个省的优势,削他区区两个省,北伐军把他吊起来打都可以。
其实说老实话,如果北洋军阀当时能够联合起来,他们实力还是很强的!冯玉祥手握二十几万大军,还不是被他们给群殴了。然而搞笑的是,北伐军北伐时,他们却是不管谁挨北伐军的打,其它两派就是不去救,坐视盟友被北伐军消灭。等到北伐军逐一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后,已经坐拥八省之地!下辖的武装编制多达二十几个军,兵力高达三十万之众。区区北洋系,已经不在话下了。
所以说,吴佩孚和孙传芳被打垮。主要是他们不团结,被北伐军分而击破。并且,他们的实力被严重夸大了。这两人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大军,但其实精锐不多。而北伐军虽然只有十万人,但实力不可小觑。当北伐军陆续拿下吴孙两人的地盘后,自己的实力也在随之加强。最后,双方的实力差距发生了倒转。
强者变成了北伐军,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北洋军反倒变成了弱者。
之后,北伐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也就是著名的宁汉分裂。张作霖的奉系乘机南下,武装支援孙传芳。当孙传芳有了张作霖的支持后,北洋军和北伐军的实力再次被拉平。
不过这个时候,天平再次向北伐军倾斜。两股有生力量的加入,使得北伐军的实力再次压过了北洋军。什么力量呢?就是冯玉祥和阎锡山这对冤家。
冯玉祥被北洋联军打垮后,直接就去了苏联找援助。等到北伐军誓师后,他就从苏联立马赶回了西北老家,并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整顿军队,改组军队,于1926年9月在绥远的五原誓师,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国民军全体加入国民党,响应北伐。
他的这一举动,使得北伐军的实力凭空又增加了二十万兵力!
在冯玉祥宣布加入北伐军后,阎锡山也宣布加入国民国民军,山西全省响应北伐。十万晋系盖头换脸,也高举了青天白日旗。
这个时候的实力对比,是以蒋介石和李宗仁为首的两广北伐军,和以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北伐国民革命军,四派人马一起围殴张作霖和孙传芳!
这四派人打张作霖,不是吊着打么?
所以总的来说,北伐战争并不是想象中的十万人马对抗七十万大军。双方真实的实力对比没有数据上展示的那么悬殊。虽然北伐军在早期面对吴佩孚和孙传芳时,兵力上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北伐军一边打,一遍慢慢补强,兵力是随着战争增加的。而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兵力是越打越少,最后全部被北伐军消灭。
最后等到张作霖登场时,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完全压倒张作霖了。于是二次北伐时,北伐军在兵力完全吊打张作霖。奉系仅仅坚持了两个月就败退回东北,根本不堪一击。
另外,北伐军相比于北洋军,还有两个很大的优势。这两个优势是装备和信仰!
北伐军的的装备水平,整体上比北洋军好太多了。按照当时苏联顾问的统计:北伐军约十万人,装备有九百多支机关枪;北洋军高达七十万,却只有一千多支机枪。
北伐军是拧成一股绳,而北洋军却是分散在各地。这就好比北伐军是一个拳头,北洋军是五根手指头。手指头戳人戳不疼,但一拳头过去立马能把手指头打骨折。
而信仰优势,这个是北伐军独有的,北洋军完全没有。
当北伐军在北上后,利用基层党员,不断的在新占领的省份宣传革命,扩充实力,可谓是越打越强。而北洋军阀仍然是清朝时期的那种老套路,先用巨资砸出一支军队,然后就没有任何的预备兵员了。军队一旦打没了就没了,没有二次武装的能力。
这种军队,被日本人戏称一次性军队……
而北伐军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军队损失了随时刻可以补。新扩编的部队依靠基层党组织的鼓动,兵源没有问题,素质方面也没有问题。这样的进军队,才是近代化军队。
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打旧时代的军队,这要是打不赢,都是活见鬼了。
⇚☪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北伐战争开始时,仅就规模而言,北伐军远远弱于北洋军阀。
当时,北伐军号称10余万人左右。
然而,实际兵力却不足10万:据李宗仁回忆,当时实际兵力约为7、8万人;据李品仙回忆,“可用之兵”不过5、6万人。
而北洋军阀中,吴佩孚20万、孙传芳22万、张作霖35万。如果把各地大大小小军阀算一起,总兵力不下百万!
所以,开战之前,舆论普遍不看好北伐军,甚至连北伐军将士自己也没有足够把握。
然而,仗打起来之后,北伐军却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不过7、8个月,就扫定长江以南,“真非始料所及”。
北伐军,何以取胜?又何以取胜如此之快?
兵力对比并没有那么悬殊:不该遗忘的“战友”
当时,除了上述兵力之外,还有一个强大的势力:西北冯玉祥。
冯玉祥本就是一个大人物,他常年与吴佩孚、张作霖交手,算是实力最雄厚的军阀之一。
1926年左右时,他开始投向革命阵营。3月,他去苏联学习;5月,加入国民党;10月,五原誓师,加入北伐战争。
冯玉祥的实力就很强了,尽管五原誓师时兵力5万,但很快就联合起西北军20万!
冯玉祥成为“战友”,对北伐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首先,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转变。
南北革命军,加起来达到30万,与对手的兵力差距缩小到1:2左右。
同时,冯玉祥在西北起兵,与南方北伐军形成呼应,使吴佩孚陷入了遭到南北夹击的态势。
在当时军阀眼中,冯玉祥是比南方北伐军威胁更大的对手,因此,优先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冯作战,客观上为北伐军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北伐军各个击破的战略成功
北伐战争前,北伐军就明确了作战目标:北伐军的打击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收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如此,其他中小军阀,原本就是只求割据一地,并无问鼎之心,因此,原本就持观望态度。
北伐军明确只以吴孙张为打击目标,不但可以避免中小军阀“误判”,甚至可以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实际上,只在北伐军攻占湖南后,贵州军阀袁祖铭、王天培;赣军第4师、湘军第1师等部,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而远在四川的刘湘、刘文辉也通电声讨吴佩孚!
而在打击吴孙张时,北伐军也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略。
北伐进行前,众将对进军方略进行过激烈讨论。
最终,大家采取了加仑将军的建议:各个击破!
因此,打击吴佩孚时,北伐军与孙传芳、张作霖做了争取。
攻吴佩孚时,国民政府对孙传芳以承认其“五省总司令”地位为条件,要求其与吴佩孚划清界限。
同时,国民政府又与张作霖谈判,表示要建立反对吴佩孚的联盟。
这些接触中,自然不可能真的达成一致。但是,却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孙传芳也好,张作霖也罢免,都不看好国民政府的军事实力,更不相信国民革命军能很快击垮吴佩孚。
因此,他们虽都是“反赤联盟”,但也乐见国民革命军削弱一下吴佩孚。
所以,在吴佩孚尚实力雄厚时,他们坐观北伐军与吴佩孚交战,不做支持。
而在吴佩孚陷入败局时呢?墙倒众人推!张作霖直接把吴佩孚老巢河南拿下了···
总体来说,由于国民政府各个击破战略的成功,因此,实际上,每次交战时,国民革命军的兵力都不处下风!
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优势
此外,国民革命军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先谈钱。
当时,国民革命军地盘不大,但是,广东有钱呀!
1925年10月-26年9月,广东一省的财政收入就超过8000余万!
有钱以后,革命军官兵的待遇也提高了。
当时,一个国民革命军士兵的月饷10-12元,远远高于其他军队!
当兵吃粮,有钱就有吸引力。
事实上,这也是北伐过程中,各军阀部队纷纷来归附的重要因素。
据白崇禧回忆,当年,他与李宗仁的广西归附国民政府,也与此有关:桂军如不参加国民革命军,就没有能力调整不合理的官兵待遇···
当然,只谈钱是不够的,还得谈一谈精神。
国民革命军数量不多,但他们采纳的事苏联红军的练军模式,尤其是注重政治教育。
因此,当时的国民革命军是由热血青年组成的,为“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不惜牺牲生命!
反之,北洋军阀的精神就比较尴尬了。
北洋军,依然以传统的“忠义”为核心思想。然而,且不说时间早已到了民国,你吴佩孚、张作霖也并非“君”呀!因此,部队多不知为何而战,常需要大刀队压阵。
北伐军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优势,使其可以越战越强。
军事上的优势
而北伐军在军事上的优势,则使他们往往能在硬碰硬中击败对手。
1、地利。
北伐军与吴佩孚、孙传芳的作战,主要是在南方多山地形。
北洋军阀的官兵,多为山东、中原一带的北方人,甚至有一些人连山都没有见过。
而国民革命军的官兵,多为两广两湖人士,多擅长跋山涉水。
因此,吴佩孚军、孙传芳军,都曾试图凭险阻击,然而,善于山地行军的国民革命军,往往能突破天险,出敌之后,打乱敌人的部署!
而且,即便作战不利,国民革命军转身就撤入山中,另寻机会,而北洋军则迷茫不知去向,行动困难,多遭覆灭。
2、中基层军官的素养。
山地作战中,由于地形割裂,很多时候,只能以营、连,甚至班排等小单位各自行动。
这种情况下,对中基层干部的军事素养要求很高。
北洋军的基干多为军校生且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然而,基层干部,素质堪忧。
相比之下,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中,中基层干部的素养可就非常高了。要知道,林彪、粟裕,当时都是其中的基层军官呀!
因此,看北伐战争的历史,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个英勇作战的故事,然后就是胜利了,似乎很难看到复杂的调度、指挥。
这可不完全是煽情!
北伐军英勇的士兵,在素质极高的基层官兵带领下,奋勇穿插,深入敌人阵地,彻底打乱敌人部署,引发敌人的总崩溃,这是北伐战争在南方作战时的常态!
对手失误,使其节奏全乱
吴佩孚等人,一开始,就将冯玉祥视为主要威胁。
因此,吴佩孚一开始,就将精锐集结于南口,猛攻冯玉祥。
直到北伐军连战连胜,兵临武昌时,吴佩孚部才现身,但为时已晚,其大势已去啦!
可以说,吴佩孚就是在混乱的节奏中,走向失败的。
同样,孙传芳也是如此。
他一开始只做观望,直到吴佩孚陷入败局,孙才仓促出兵江西。
结果,孙军主力立足未稳,就被北伐军所破,最后,连战连败,几无喘息之机就失败了。
爱国的力量
在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由于老蒋得到了江浙财阀及英美的支持,其在军事、经济上的实力进一步膨胀了。
此后,对山东、中原的进一步北伐,国民革命军继续取胜。
然而,以实力论,北伐军要打过山海关,讨灭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奉系,彻底完成北伐,难度极大。
此时,爱国的力量决定了走向!
张作霖虽为反动军阀,但他在民族大义面前,仍有自己的底线。
因此,张作霖与日本帝国主义矛盾渐长,最终被日本军阀杀害!
张学良将军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果断“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至少在表面上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北伐。
同样需要一提的是,尽管各地大小军阀依然割据,纵横捭阖,与国民政府抗衡,但是,他们也大多有着爱国之心。
抗战爆发后,大小军阀,无分南北,多积极参与抗战,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割据利益,值得赞许!
可以说,每一次国家走向统一(无论其统一是“表面上”的还是“实质上的”),都有着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因素,但是,最后能归与一统,归根到底,都源自中国人心中的国家认同与爱国之情!
↔♔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北伐军能以十万之众击溃北洋军阀三巨头八十余万精锐之师,主要原因有四点:其一、北伐军是精锐部队,获得了苏联和中共的权力支持,且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其二、北洋军阀内部不团结,三巨头各怀鬼胎以邻为壑;其三、北伐军不断的壮大,誓师时只有十万之众,但是越打越多,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也加入了北伐军;其四、东北军首领张作霖被日寇关东军炸死,张学良直接归附北伐军。
北伐军的军官以及士兵主体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或者在校生,他们战斗素养高,战斗意志顽强!北伐军获得了苏联的军事支持,主要提供了军火和教官,北伐军苏式装备,基层组织都有苏军教官!北伐军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共产党的骨干作用在军队中效果明显,叶挺的独立团号称铁军,所向披靡!蒋介石一生戎马倥偬,他在台湾回忆起战争生涯时,最怀念的还是北伐时代,他说那时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呼百应,战无不胜!
当时北伐军的征伐对象是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此三人是当时的北洋军阀三巨头!孙传芳坐拥东南,拥兵二十余万;吴佩孚盘踞华北,精兵三十万;张作霖则雄据东北与直隶,有可战之兵四十余万!北洋军阀貌似强大,但是内部不团结,外部不得民心,中央政府走马观花的更换大旗!直、皖、奉三派内斗十余年,许多名将凋谢在内斗之中,统治区也人心涣散,另外还有欧美日苏等强国干涉内政!因此北洋军阀看似强大,实则就是纸老虎,一戳就穿!
北伐军首先集中兵力在两湖战场打击吴佩孚所部。北伐正式开始后,国民革命军连克长沙、平江、岳阳等地,8月底取得两湖战场上的关键一战——汀泗桥、贺胜桥战役胜利。10月,北伐军进抵武汉,先后占领武昌、汉阳、汉口,全歼吴佩孚部主力!与此同时,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同年9月17日,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并率部进军陕西、河南,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攻击河南。接着北伐军击溃孙传芳的主力,张作霖援军也被北伐军击败,张作霖回到沈阳后被日寇炸死,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全体归附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如果北伐军与东北军主力相战,那么鹿死谁手不好说了!
⇛﹠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北伐军代表了新兴的革命力量,赢得了广大民众支持,才能打败了腐朽没落的北洋旧军阀。
三大旧军阀奉系、直系和皖系,随着奉系张学良易帜加入国民军,实际上就只剩下孙传芳和吴佩孚两系,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北伐军主力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军,在国共联合下士气高涨,战斗力爆强。叶挺独立团一路摧枯拉朽,攻克武昌。而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军也捷报频传。
北伐之所以成功,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结果。各地农工武装积极参加,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
共产党人在一军和李冯阎等各部,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其中开路先锋叶挺独立团,就是以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兵为班底的。李冯阎等各部,都有很多共产党干部做政治部宣传工作。这些都加强了北伐军的力量,方能一路狂飚猛进。
此起彼伏,北洋军阀在北伐军的强力冲击下彻底崩溃了,宣告了北洋政府的寿终正寝,北洋军阀割据一去不复返了。
▋☞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
在民国的历史上,有一段时间是处于混战的状态,中原几乎打成了一片,这些军阀也极为有名,例如吴佩孚、孙传芳等人,相信不少人在历史课本上都见过,不过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并不是北洋军阀们的恩怨纠葛,而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北伐军与北洋军的战争,这场战争一开始特别不平等,因为北伐军人数相对较少,北洋军却是他们的六倍之多,可最后北伐军还是获取了胜利,问题就由此产生了,为什么拥有70万军队的北洋军阀们,收拾不了10万左右的北伐军,下面我们来说一下。
首先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这是毋庸置疑的,当时北伐军的领导人蒋介石,也不相信自己会赢的这场战役,可让人意外的是,连吴佩孚、孙传芳这些大军阀,也拿北伐军没办法,两个人还成为了俘虏,北伐军一路打到了山海关,当时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也没有办法抵抗,只能一路退回了自己的老巢。不过这没有保住张作霖的性命,他在返回沈阳的路上,被日本人所炸死,他儿子张学良继承父亲的职位后,周围势力对其虎视眈眈。
张学良为了保住手上基业不被人夺取,因此选择加入青天白日旗,北洋政府时代也彻底结束,北伐战争会胜利,对很多人来说属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当时蒋介石决定要北伐时,却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甚至连十万都没有,并且中原的局势也比较复杂,可以说好坏都有,北伐军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他们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先进的设备,相对比一下北洋军,还在使用一些落后的武器,在热武器的时代,竟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冷兵器。
虽然北洋军号称70万,也许人数还更多,可他们的兵力不集中,蒋介石肯定不会打局部战争,北洋军的兵力又分散在各个地区,所以打起仗来,一下子无法集中到一起,北洋军还处于军阀的时代,没有任何的家国概念,基本上只听从领导者的安排,缺少现代化的思想,作战没有灵活的思维,执行力比较差。另一方面,北洋军阀们看似十分团结,其实内部也有很多派系,斗争风气特别严重,北伐军还没有打过来,他们就已经互相争斗消耗了一波,所以最后会被北伐军所打败,也不是那么让人意外。
其次还有北伐军进行北伐的时候,北洋军阀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北伐军显然已经开始布局,他们选择远交近攻的方式,成功让军阀们离心,大部分的军阀属于墙头草,只要哪一方打赢了,那么就会支持哪一方,在北伐与北洋这场战争中,军阀们都是静观其变,所以北伐的对手,实际上只有吴佩孚和孙传芳、张作霖、张昌宗这四个,北洋军阀们各自为战,其中吴佩孚的兵力最强,所谓擒贼先擒王,如果把吴佩孚打败的话,那么北洋军要损失一半的兵力。
如果细分的话,北伐军一开始面对的敌人,只有20万大军的吴佩孚,所以这一场仗,北伐军还是可以从容应对的,单独面对北伐军的吴佩孚,根本就不是北伐军的对手,几乎在战败后不久,北洋军阀们也被逐一击破,吴佩孚战败后,北伐军把进攻的重点,放到了孙传芳的身上,当时孙传芳身边没有任何盟友来帮助他,很快便败北。吴佩孚与孙传芳失败的消息传开以后,张作霖才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这时他选择整顿军队抵抗北伐军,但这时已经太晚了,最终被打回了东北,一旁的张昌宗在观望,因为没有对北伐军动手,但却被奉系军阀所抓,让人唏嘘不已。总的来说,北伐军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北洋军阀们的不团结,还有北伐军的进军目标明确,故而才打赢了这场让人诧异的战争。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为什么中医的鼻祖没有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