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时,除了徐庶外,曹操手下的谋士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Θ火烧赤壁时,除了徐庶外,曹操手下的谋士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事实上,整个曹营内,除了徐庶,至少还有三人看出了火烧赤壁的猫腻,包括曹操自己都看出了其中的问题!那么既然他们都看出了连环计的猫腻,却为何都对此置之不理,最终酿成惨败呢?
赤壁之战
关于赤壁之战,其实正史中远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精彩,所以我们今天就站在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曹操在彻底统一北方后,选择南下进攻,要一统天下。当时的荆州实力其实并不弱,只不过刘表去世得不是时候,导致荆州群龙无首,最终都选择了投降曹操,原本曹操还打算耗费大精力和荆州军作战呢,没想到荆州集体投降了,这给了曹操极大的自信,相信自己能趁势拿下江东,一统南方!于是赤壁之战便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
当时的整个曹营,其实都是非常自信的,因为荆州得来太轻松了,不费一兵一卒,以他们当时的兵力(演义中号称70万),每人吐一口唾沫,估计都能淹死东吴众人,所以说,其实整个曹营对于拿下江东,都是比较乐观的!
反观东吴这边,情绪则比较悲观了。他们和荆州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都无法拿下荆州,结果曹操一来,轻松拿下荆州,那还打什么?曹操这么猛,军队这么多,怎么打?不如投降算了,反正大部分人都是打工的,给曹操打工似乎和给孙权打工没啥两样,倒霉的是孙权,又不是自己。于是整个江东朝堂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大部分人都劝孙权降了算了,连孙策留给孙权的辅政大臣张昭也是这种态度,可见当时孙权的处境是多么差!
也幸亏当时的孙权还年轻,还有一点血性,不愿意就此投降,最终逆风翻盘。要是换成后来的孙权,估计他也就直接投了!
孙权坚决抵抗,周瑜也鼎力支持,鲁肃还把刘备给拉了过来,看起来孙权阵营能勉强抵挡曹操了,不过实际上孙权阵营仍然没有多大的胜算。虽然周瑜乃是天纵奇才,能力非常强,但曹操也不差,人家能一统北方,手下人才也是一大堆,根本不输于周瑜,更为重要的是,曹操手下的军事实力是远远超过周瑜的,所以周瑜根本不敢和曹操硬碰硬!自始至终,其实曹操都是处于胜势的,只不过因为长江横亘在面前,而曹操手下很多人都是北方将士,不通水性,所以无法杀过长江,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东吴也就凉凉了!
正在曹操发愁之时,庞统送来了连环计,建议曹操将大船用铁索连起来,这样的话士兵们在船上就如履平地,根本不会晕船了。驾驶着这种船横渡长江,杀进东吴,曹操一统南方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原文: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簸,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曹操下席而谢曰:“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曹操采用了庞统的连环计,把大船都用铁索给串联起来了,最终被周瑜一把火烧得精光,落得个赤壁大败,他一统天下的美梦也就此破灭。
对于蜀汉和东吴阵营的人来说,曹操大败,乃是天下之幸事,然而对于支持曹操的人来说,这场大败无疑是令人惋惜的。而在惋惜之余,也有不少人疑惑,曹营中那么多人才,难道就没人看破庞统的连环计,难道没人看出火烧赤壁的猫腻?
事实上,整个曹营中,至少有4人曾看出了火烧赤壁的猫腻!
一、徐庶
徐庶应该算是第一个看破庞统的连环计之人!庞统刚刚向曹操献出连环计,准备走人时,徐庶就拦住了庞统,当面拆穿了庞统的连环计,把庞统给吓了个半死。
原文: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吓得庞统魂飞魄散。庞统闻言,吃了一惊,急回视其人,原来却是徐庶。
不过当庞统发现来人是徐庶时,也暂时放下心了,因为他和徐庶早就相识,而且知道徐庶虽然在曹操手下,但是他其实本是刘备阵营的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他最终劝服了徐庶不要声张,并为徐庶安排了远离之法!庞统给徐庶的建议是散布谣言说西凉韩遂、马腾谋反,自己请命去阻挡西凉军!徐庶按照庞统给的方法,果然成功地撤离了赤壁这个是非地。
总得说来,徐庶是看穿了庞统的连环计的,只不过他一直忠心于刘备,发誓不给曹操献出一谋一策,所以他并没有将此计谋告诉曹操,而是选择了自己独自逃离!
二、程昱
在演义中,程昱乃是一个颇具谋略之人,他经常跟随在曹操身边,为曹操出谋划策,多次立下大功。程昱如此聪明,自然也是发现了连环计的猫腻!
当时曹操下令打造铁索,并将大船连在一起,让士兵们去大船上操练,并邀请众将一起观看成绩,正是在此场景下,程昱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原文: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从程昱的这番话,我们可以发现,他其实是看出了铁索连环的问题的,那就是容易遭到火攻!程昱不愧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不得不说,曹操之所以能取得半壁天下,并非运气使然,人家是有真正的实力的!手下人才这么多,不崛起才怪呢?不过遗憾的是,对于程昱的提醒,曹操并不以为然,接下来,又一员谋士出言附和程昱,指出连环计中的猫腻!
三、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儿,才能非常出众,被人评价为曹操手下的谋主,足见荀攸是多么的厉害!程昱说出自己的担忧之后,曹操不以为然,说程昱杞人忧天,荀彧以为曹操没有看到这一点,于是也出言附和,说程昱说得对,应该小心被火攻。
原文: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从荀攸和曹操的对话来看,很明显,他也是看出了铁索连环的猫腻,他认同程昱的观点,认为将大船用铁索相连容易遭到吴军的火攻,到时候真的燃起来了,大家根本跑不掉!不得不说,曹操手下的能人确实是比较多的,要是荀彧、郭嘉、贾诩等人在此,估计也同样能看出问题,会提醒曹操。然而大家都看出猫腻了,曹操却执意不听,这又是为何呢?
四、曹操
事实上,不仅是徐庶、程昱、荀攸三人看出了铁锁连环的猫腻,曹操自己也看出来了。这有点出人意料吧?要是曹操早就看破了连环计呢?又为何会有赤壁大败呢?事实上,我们从曹操和程昱、荀彧二人的对话便可以看出,曹操为何在明知铁索连环有问题的情况下,却仍然要这么干,最终导致大败!
在程昱提出大船相连,有被火攻的危险后,曹操直接回复了一句:“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这话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曹操知道大船连起来有被火攻的危险,但是他认为这是远虑,暂时用不着操心。而他说的程昱有“见不到处”指的便是东风!
原文: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看看曹操的解释,他说火攻要想有效,必须得借助风力,而当时是隆冬季节,江面吹的都会西风和北风,根本没有东风南风,既然没有东风南风,火自然就吹不到曹操的营地。这番话其实这说明曹操是提前就关注过天气的,而他之所以提前关注,其实就是在评估火攻的风险!他认为此时遭受火攻的风险很小,所以采用了铁锁连环的计谋,因为要是不这么干,他几十万人根本不可能打过长江,去进攻江东。
原文:操顾诸将曰:“青、徐、燕、代之众,不惯乘舟。今非此计,安能涉大江之险!”
最后,曹操又补了一句,说“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这句话更加说明曹操早就考虑到了火攻的风险,只不过经过他的评估,此时是不会有东风南风的!最终,大家都被曹操给说服了,并没有再提出不同意见,因为大家也知道,这个连环计虽然有风险,但是确实能很好地解决曹军无法适应水面作战的困难,行军打仗嘛,哪有万全之策,总归是有风险的,况且这一次的风险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原文: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事实上,曹操的安排其实是非常妥当的,无需指责!曹操之所以会遇到东风,之所以会导致如此大败,其实并非他的错,而是诸葛亮借来了东风,或者说,是罗贯中强行刮来了一阵东风,这是天意,曹操改变不了!在正史中,其实曹操在此战中最大的损失并非是火烧赤壁,而是瘟疫导致的战斗减员!
结语
综合来看,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还有另外三人也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他们分别是程昱、荀攸、曹操!你没看错,曹操确实也看出了铁索连环的猫腻,只不过他认为当时的隆冬季节不会刮东风南风,而且曹操如此自信,且能说服手下众谋士,说明他们是经过多方考证的,至少在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中,隆冬季节确实不会有东风!所以说,曹操并非败在了没看明白连环计,也并非败在了骄傲自大,而是败在了诸葛亮的逆天本领,败在了罗贯中的上帝视角,竟然给刮来一阵东风,这还怎么玩?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火烧赤壁时,除了徐庶外,曹操手下的谋士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火烧赤壁是曹操被坑的最惨的一次,而依照曹操诡诈狡猾的个性,他难道没有看出来吗?曹操的手下谋士为什么集体失声?除了徐庶,难道没有人看出点猫腻吗?非也。
其实曹操之所以被骗,完全是因为整个计策太高明而已,高明的连狡猾的曹操也上当了。那么曹操都受了什么蒙骗呢?
为了使狡猾的曹操上当,火烧赤壁前可谓是一计连着一计,计计相连。首先是离间计,周瑜借蒋干探听吴军虚实时,故意让蒋干看到蔡瑁、 张允来信(其实是周瑜伪造的信件),蒋干报告曹操二人是奸细,曹操上当,斩了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
接着黄盖与周瑜暗自商量,表演苦肉计。而苦肉计实现的前提是曹操必须相信,于是为了让曹操相信,周瑜找来善于辩论且有胆略的阚泽前去曹营诈降,阙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凭着一身胆气勉强让曹操相信。
随后曹操派去东吴诈降的蔡中、蔡和来信,信中说了黄盖被周瑜毒打,黄盖愤愤不平的事情。至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苦肉计。但是,苦肉计之后如果想打败曹操,必须让曹操连船方能起效,这时一个神奇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庞统。
庞统骗蒋干向曹操引荐自己,紧接着就向曹操献了连船之计。那么曹操为什么会相信庞统呢?原来,先前曹军大败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北军不习水战,多生瘟疫。试问士兵在船上连站都站不稳,又生着病,如何打仗?而庞统献连船之计,几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 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 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此计一出,武将甚喜,因为他们要站在船上与吴军对敌。那么文臣和那些谋士们呢?他们没有人看出猫腻来吗?有,谁呢?程昱。
程昱当时就提出:连船虽然平稳,但是一旦东吴运用火攻,那么就难以防备,所以不得不防。而这时曹操嘲笑程昱道:你虽然考虑的很周到,却没有发现真正的关键之处。那么关键之处在哪里呢?
曹操得意的说:如果要用火攻,必须借助于风力。如今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而我军居西北之处,如果东吴用火攻,岂不是自己烧自己之兵吗?此语一出,举座皆呼:丞相英明,而程昱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曹操看到的问题,周瑜随后也想到了,因此周瑜气的吐血一次,然后找到孔明询问良策。诈降计、离间计、苦肉计、连船计,临到最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可惜这刮东风是违背常理的。随后便有了孔明借东风,周瑜烧赤壁之壮举。
因此,回顾整个过程,火烧赤壁前,周瑜的计策被许多人都看到了,庞统知道,徐庶知道,曹操知道,黄盖知道,甘宁知道,阚泽知道,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会成功?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会有东风。而孔明“一战封神”靠的就是借东风。而整个《三国演义》这本书最精彩之处也是借东风,至今历史上这个东风究竟是怎么来的,还是个谜!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谋士徐庶看出了猫腻,但是碍于刘备的恩情而没有吱声,后借机领兵讨伐马腾、韩遂去了。而程昱也看出了猫腻,但是因为曹操坚持冬天一定不会刮西北风,所以程昱也不再说话。最后也是程昱看出黄盖诈降,但此时已晚,火船已近,风势又起,风助火威,曹操遂败。也许曹操其他谋士也都看出来了猫腻,但是谁又会相信冬天真的会刮东南风呢?
本回答行文逻辑来源于《三国演义》一书,不喜勿喷!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火烧赤壁时,除了徐庶外,曹操手下的谋士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就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三国历史,是指从公元220年这一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南京),国号“吴”,史称“东吴”。
赤壁大战,发生在建安13年(公元208年),这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一场重头戏。它既可以说明周瑜、诸葛亮的智谋超绝,也是魏、蜀、吴三国之所以后来能够成为鼎足之势的一场重大战役。
赤壁之战,尽管不是魏、蜀、吴三国的正式开始,但却是三国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战役以后,孙权巩固了自己的土地,刘备占据了荆州,进而进占了四川,三足鼎立真正形成。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孙、刘联军以5万多兵力,在长江江面上,采用火攻,消灭了曹操20万大军,的确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题主的问题是“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就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当然不可能。
曹操当时手下的随军谋士有两个,一个是荀攸,一个是程昱,都不是白给的。只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孙刘联军在战役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缜密,一环扣一环,让曹操一步一步进入孙刘联军的掌握之中。而且曹操实在无法相信周瑜、诸葛亮有那么大本事,以区区五万人,可以抵敌他二十万虎狼之师。
曹操的部队都是旱鸭子,不习水战。为了能够迅速提高战斗力,刘表手下的两个降将蔡瑁、张允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日夜操练曹军。
蒋干是个不入流的谋士。或许是在曹营长久不被待见的原因,为了也想在曹操面前刷一下存在感,便自告奋勇去东吴劝降周瑜。
如果周瑜能在这紧要关头投诚反正,东吴阵营将会不战自乱。曹操当然求之不得,焉有不答应之理?
周瑜正为蔡瑁、张允这两个深谙水性的敌方将领发愁呢。蒋干来了,周瑜借机使用了反间计,迫使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这是孙刘联军取胜的第一步。
曹操的北方军队没有了水军教官,在晃晃悠悠的战船上连站立都做不到,谈何战斗力?这时,庞统献了一个连环计,解决了曹军在战船上头晕目眩的问题。这是孙刘联军取胜的第二步。
有这两步,就可以置曹军以死地。至于后面的每一步,比如借东风、黄盖诈降,都属于枝节,不提也罢。
《三国演义》原文: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这里,这是谋士程昱提醒过的第一次。作为随军首席谋士的荀攸,也认为程昱的意见没错。
在《三国演义》里赤壁大战中,程昱共提醒过曹操三次。上面是第一次,程昱看出了铁索把船连在一起有问题。但曹操是北方人,不了解长江上的情况,不信“隆冬之际,安有东风南风?”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第二次,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其实此时,曹操心里不一定不警惕,但事已至此,一切都安排齐备,此时再重新调整战略,恐怕已不可能。因此,曹操只能假装糊涂。
第三次,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可见,曹操并不是昏聩之人,谋士程昱、荀攸也并不是没有料到孙刘联军可能会用火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据考证,由于旱路的粮草运输等诸多问题存在困难,曹操参加赤壁之战的兵力也就七八万人。孙权三万,刘备一万,加上江夏刘琦一万人,孙刘联军合计五万多人。两军兵力悬殊并不大。
加上北兵大多不习水战,而孙权的三万人那是常年在泥水里翻滚出来的。曹兵不败才怪。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草船借箭、借东风和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指挥者三件事。
一,草船借箭。
《三国志》没有记载,只有《魏略》里有一段:“权(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魏略》是三国时代中记载魏国的史书,共50卷,作者是曹魏郎中鱼豢私自撰写。其内容大多散失,只遗留一部分。《三国志注》大多引用《魏略》。
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中,草船借箭的,既不是周瑜,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二,关于借东风。
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可曹操是北方人,哪知道这些啊?因此,周瑜他们利用曹操不懂这方面知识的缺陷,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战机,漂漂亮亮地打败了曹军。至于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草船借箭,那是杜撰。
三,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指挥者
赤壁之战的具体发生地,历来就有争议,但不管怎么说,都属于当时东吴管辖范围之内。因此,孙刘联军的指挥者,自然是孙权手下的周瑜;参赞军事的,也主要是鲁肃。
四,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作用。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主要贡献,在于配合鲁肃促成了孙刘战略联盟。赤壁大战时,这是他出道的第二年,既没有作战经验,又不熟悉当地情况,加上刘备军队本来就少,又是客军,因此诸葛亮不可能参与赤壁之战的指挥,只是作为一个不重要的参谋,为孙刘联军总指挥周瑜服务。即使诸葛亮出一些主意,周瑜也未必肯听。
五,曹操方面的谋士
对于曹操来说,他的五大谋士,在干什么呢?
1,荀彧是首席大参谋,“居持守中”,负责战略和后方留守重任;
2,荀攸是首席随军参谋,他出谋据说都属于机密,一般人不会知道他说了什么;但在赤壁之战中,他附和、赞同了程昱的建议。
3,郭嘉已死;
4,贾诩在曹操出兵之前,就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曹操没有采纳,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赤壁之战曹操没有带贾诩随军。
5,最后只剩下一个程昱,程昱提醒过好几次,曹操都没有采纳。
这就是曹操之所以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的原因。意思是如果郭嘉没死,他曹操就不会失败得这么惨。
其实,这并不能说明郭嘉就比其他谋士高明多少,只是其他谋士可能和曹操的亲密度有点不够,引不起曹操的重视。因此,赤壁之战的失败,并不是谋士们失职,而是曹操太急于求成,结果兵败,造成了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的急于求成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如果当时拿下孙权,随后一鼓作气追杀刘备,曹操就可以很快统一天下,便不会出现三国鼎足之势。
假如曹操听从贾诩的建议,对孙权不是大军压境,而是派人安抚,直接封孙权为吴王,孙刘联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以孙权当时的想法,拱手称臣的可能性非常大。然后,周瑜再谋划出兵进攻西川,很可能和觊觎西川的刘备打起来。到那时,曹操只需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当然,在赤壁之战中,如果曹操对程昱的意见重视起来,赤壁之战或许就不会失败,至少不会惨败。
当然,历史进程,不管你愿不愿意看到,都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火烧赤壁时,除了徐庶外,曹操手下的谋士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赤壁之战时,曹操身边的主要谋士是程昱和荀攸,而这两个人都是智计百出的角色,甚至能够名列三国十大谋士之中。那么,在火烧赤壁之前,他们难道真没看出一些什么吗?其实不然,这里蜉蝣君来简单分析一下。
在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曹操觉得很是满意,因为连锁船十分平稳,有利于操练兵马,能够尽可能的弥补北方士兵不善水战的缺点。而此时,程昱展现了出他的深谋远虑。他向曹操献言说铁索船虽然平稳,但是还得防范火攻。这本来是谨慎的谋划行为,曹操却以无东风这一季节特点无视了程昱,后来更有其他人阿谀奉承,曹操更是会忽略程昱的意见了。程昱虽然是谋士,可决定权还是在曹操手中的。
到了后来,程昱也是没有忘记防范火攻这一点。在黄盖诈降时,程昱第一个发现黄盖的船有问题。他发现船的重量不对,必是带有大量柴草来纵火的。能发现这一点,其实就说明程昱是一直有防备的,他一定时刻盯着黄盖的船。只是可惜天色已晚,等程昱看的真切时为时已晚了。
题目里说徐庶发现了火烧连环船。其实这在于徐庶是新附曹操,又深知诸葛亮、庞统等人。既没有沾染曹军的傲气,又能知晓庞统等人维护江南的决心。所以,徐庶看出其实是很正常的。
而根据以上分析,其实程昱也是看出来一点猫腻的。只是他深知曹操的秉性,一劝再劝也是没必要的。而且程昱也难免会沾染曹军的傲气,难免会有小觑江南之士的心思生起。
所以综上来说,不是曹操的谋士没发现,只是当时曹军势大,难免会视江南无人。又因为曹操过于自负于自己的韬略,非一两个谋士能够撼动的。
(我是蜉蝣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欢迎加关注一起交流)
☈Ⓚ火烧赤壁时,除了徐庶外,曹操手下的谋士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赤壁之战是三国当中继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发动的第二场大战,这次的战争目标是平定东吴势力,这次曹操的实力之最大的,但是却以惨败告终。
火烧赤壁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曹操本来就是足智多谋,阴险狡诈的,身边的更是谋士如云,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看出东吴周瑜的计谋吗?有人会说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郭嘉不在,没有看出东吴的计谋,才有了如此的失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很多人包括曹操在内都看出了周瑜的计谋,并非只有徐庶一个人看出来了,唯一失败的原因就是曹操阵营中也不相信会有东风。
面对曹操阵营的巨大实力,虽然是孙刘两家联盟,要想和曹操硬碰硬无疑也是以卵击石。曹操在发动赤壁之战之前,可以说是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实力是大大的增强,中国的北方都已经被曹操平定,收编了很多其他军阀的军队,有袁绍、吕布、张绣、刘表,曹操的军事实力是空前的强大。也使得当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使用了一连串的计谋来对付曹操。
曹操的为人,一生精明狡诈,聪明程度异于常人,按理说想要骗过曹操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屡次被周瑜设下的计谋所骗。主要是周瑜的计谋太过高明,而且是一个计谋连着一个计谋。曹操和刘备是不一样的,曹操会听取谋士的意见,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做决定,刘备则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有时候曹操的聪明是过于自负了,在周瑜的离间计当中,蒋干这个打酱油的,从周瑜身边偷会了一个假的书信,曹操看了以后勃然大怒就杀了蔡瑁张允两个水军将领。等曹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被骗了,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也没办法惩罚蒋干,只有落一个哑巴吃黄连了。
后来曹操派蔡中蔡和两个人去周瑜那里诈降,周瑜是心知肚明的。没有杀这两个人是因为,这两个人正好可以通风报信,传递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最终这两个人也没有让周瑜失望。周瑜和一班人等商量出火攻的计划以后,又酝酿一个苦肉计出炉了,黄盖作为江东老臣是受了大罪,被打的皮开肉绽的。周瑜这次骗住了蔡中蔡和,却没又骗过心思缜密的诸葛亮和阚泽。阚泽毛遂自荐找到黄盖,两人商量之后,阚泽渡江找到曹操,忽悠曹操真的信了黄盖要来投降,这次是周瑜和黄盖配合的太高明了,曹操再聪明也是想不到的。
想要实现火攻的目的,光苦肉计是不够的,必须要战船和水寨能有连接起来才能实现火攻的效果,这时候凤雏庞统就出场了。庞统的计谋是和周瑜商量好的,碰巧蒋干来找周瑜,在特定的安排下蒋干还是找到庞统,蒋干就在在曹操面前推荐了庞统,一番高谈阔论以后曹操对庞统是刮目相看。
当时对于曹操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所带领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来到南方是水土不服,也不习惯水战,在船上操练以后大多都有晕船的现象。庞统就给曹操献上了之前和周瑜商量好的连环计,基本上是解决了曹操的大问题。下边引用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对话:
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 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 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这一次曹操是彻底的上当以后,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了,这个人就是徐庶,庞统刚刚要走,被徐庶拦住。
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
徐庶是看出来了庞统的计谋,但是大家都是知道的,徐庶因为刘备的事情,不给曹操出谋划策,他也是说到做到的。他找到庞统,也是为了自保,庞统个他出了个主意,徐庶就抽身去找马腾韩遂去了。
曹操在整备连环战船的时候,程昱是看出来了问题所在,程昱就对曹操说把船都连了起来,东吴用火攻,咱们岂不是都要完蛋了。曹操也非等闲之辈,自幼熟读兵书,对于兵法天文气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作为一个将军的必修课。因为曹操知道隆冬季节刮的都是西北风,如果东吴用火攻的话,正好是烧了自己。还用火把让程昱做实验,着实的是恶心了程昱了一把,程昱自讨没趣,也不再说了。周瑜也是因为刮的西北风,自己的火攻计划实现不了,之前的努力几乎就要付诸东流了,吐血不止。
对于曹操来说,周瑜的些许计谋对曹操造不成太大的伤害,如果没有东风的出现,历史就要改写了。一个诸葛亮借东风,彻底的扭转了战局,给曹操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曹操和身边谋士都根本想不到的,因为冬天刮东南风,是有悖于常理的。周瑜就是借着这股东风的便利,彻底的打败了曹操,破碎了曹操想征服东吴的梦想。也留下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千古佳话。
在整个赤壁之战当中,周瑜使用了很多的计谋,曹操也被骗了多次。周瑜的计谋都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诸葛亮是知道的最多了,曹操也是知道的。除了一个在战略上的决定,就是连环战船的时候,程昱给曹操提醒之外,其他的没有人提醒。
第一杀蔡瑁张允的时候,两人本来就是降将,被诬陷有异心也是在所难免,曹操当时就知道被周瑜骗了。第二苦肉计,是周瑜和黄盖配合的太完美了,再有蔡中蔡和帮曹操倒忙,算是蒙混过关了。第三庞统的连环计,主管上看是给曹操的一个圈套,在主管上看如果没有东风的出现,这是很适合曹操所带领北方军士的一种战术,(我个人认为曹操的这种水上堡垒应用得当的话,是可以打败东吴的)。
综上所述:曹操和身边的谋士都能看出来东吴的计划,只是谁都不相信在冬天会刮东南风,这是连周瑜自己都不相信的,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就是败给了诸葛亮借来的东风,纵使再高明的人也是想不到的。究竟这东风是从何而来,恐怕只有诸葛亮自己知道了。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周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