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三立的影响力和行业历史地位似乎比侯宝林弱?
▀‱为什么马三立的影响力和行业历史地位似乎比侯宝林弱?
马三立和侯宝林,这两位在中国相声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按照薛宝琨教授的观点,如果相声界大师的名额只有四个,那么侯宝林马三立都稳稳入选。
但这两人对于相声的贡献又不大一样,或者说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层面,马三立更像是艺术上的大师,而侯宝林则是改变了整个行业格局的人。
一个在艺术上给后世子孙留饭,一个在技术层面改变了相声的根基,两位对于相声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伟人,没有孰高孰低之分。
现在相声界为什么有“无人不宗马”的说法,因为但凡还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演员,多多少少都有模仿马三立的痕迹,马老对于相声的诠释跟演绎,已经到了化境一般。尤其是晚年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马三立留下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基本上都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而且马氏相声有着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无论是人物处理,还是在倒口的运用上,你无论听哪段都会有一种感觉,这个故事肯定发生在天津。这也是马老被誉为津门相声神的原因所在,因为再也没有比他更贴切的城市标签了。
马三立马志明父子对于传统相声的坚持,也是对从业人员有深远影响的,在侯大师跟相声改进小组大刀阔斧的净化相声,马季姜昆们拼命创作新相声的时候。马家父子保留了很多传统相声的精髓和表演技法,比如“死纲死口”,这种技法对于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现挂”也必须建立在死纲死口的基础上,如果一味追求活词儿,那就不是相声,而是出洋相耍宝。可惜马老的这种坚持,现在已经被市场的洪流给淹没了,不能不说传统相声市场化,对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摧残。
可以说没有马三立这种坚持传统的精神图腾存在,也就没有今天传统相声市场化的繁荣,当然这个结果未必是马老想看到的,毕竟所谓的传统相声,已经被流量和炒作带跑偏太远了。
而侯宝林大师,对于相声的贡献又是另一个层面,侯宝林的起点相比马三立来说,低微到可以忽略不计。马三立名门之后,大名鼎鼎的马德禄之子,兄长马桂元师承万人迷李德钖,而且马三立还是相声界学历最高的,妥妥的高富帅。而侯宝林则是一个无根之萍,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亲生父母是谁,小小年纪为了养家,要过饭当过花子,跟一个唱戏的师父天天挨打,后来为了生计改行说相声,结果凭着自己的戏曲功底,一炮而红。后来在天津成为五档相声,侯大师的标签是“文明相声”,在同一时期里,侯宝林的名气和地位都高于马三立。
侯宝林是第一个让相声真正成为固定攒底的角儿,当年侯大师为了跟茶馆经理抗争,提高相声艺人的收入,被茶馆经理指着鼻子骂“欺师灭祖”,相声跟鼓曲艺人收入持平,是侯大师给开的先河。
建国后侯大师带头组建了相声改进小组,并且得到了老舍先生这种顶级文人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听到的很多传统相声,都是侯大师和老舍先生等人消毒后的纯净版本。可以说没有相声改进小组的努力,就没有相声的文艺轻骑兵时代,电视相声也就不会一度成为文艺界的顶流。
侯大师是进中南海表演相声最多的一位,而且他成为伟人最喜欢的一位相声艺人,这也直接让相声成为了高层重视的艺术门类,给后来的相声黄金年代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如果没有侯宝林的努力,可能就没有马季姜昆冯巩们活跃的舞台,也没有中广说唱团铁路文工团煤矿文工团以及各地曲艺团的百花齐放,何迟梁左等顶级编剧也不会进入这个领域,《宇宙牌香烟》《小偷公司》《虎口脱险》等经典作品也不会留在春晚舞台上。
所以啊,按照郭德纲对“艺术”的解释,马三立就是“艺”的大能,而侯宝林是把相声的“术”推到了极致。你的相声水平有多高,可以找马老研究,但你相声能卖多少钱,那都是侯大师努力争取来的。
以上~~
↨↛为什么马三立的影响力和行业历史地位似乎比侯宝林弱?
这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若是单论某个阶段,或是单论政治地位,这个问题似乎成立。
但相声是门艺术,特别是门语言的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模式和规律。比如讲,相声讲究师承,讲究口传身教,从相声发展到鼎盛时期,也就近百余年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达到空前绝后的繁荣时代。经过众多相声艺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相声至到今天,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众所周知,中国相声主要有马候常三派,这个顺序至今没有改变,究其原因,就是马三立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和历史时期。马候二人仅差三岁,算是同时代艺人,两个人在解放前都已能登台演出,且都师出有名。论辈分,马三立是候宝林师叔,论籍贯,都是天津人,马三立是回族,候宝林是满族,相似之处甚多。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相声八德之一。祖父马诚方是著名评书芝人,马三立算是艺术世家了,从小耳濡目染,师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受益非浅。候宝林相比之下,这方面不如马三立。
中国不讲血统论,但要形成独树一枝的派別,的确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马三立的父亲和祖父,虽然是旧社会艺人,但对相声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对相声定位及发展,影响巨大。旧社会靠相声吃饭,确非易事。露天撂地,就地抠饼,当面捉贱,那是真功夫。
马候二人在解放前都有真功夫。那时候的相声内容,自黑自嘲,相互黑嘲,不敢讲有关当朝之事,更不敢借古说今,不然,饭碗不保,命也难保。而观众,更是市井小民,贩卒走夫,这就决定了相声原本是市井文化,草根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才从江湖之远,逐步到庙堂之高。马候之人,也都有了政治地位。就连马三立都成了天津市曲协副团长,市政协委员。也曾赴朝慰问演出。1958年,所在单位划右派,,本来是四人指标,后来增加至十一人,把马三立加了进去,于是成了右派。至此到1977年,前后历时近二十年,下放改造,其间有三年是奉命返津参加演出。在此期间,多次挨斗,有次马三立以死相争,纵身跳楼,整个人身体己出窗外,幸亏有人出手,紧紧抓住其一条腿,救了一命,救了一名后来的相声泰斗。
与马老相反,候老在运动中沒有受到较大冲击,政治地位稳定,有了发展空间。候老赴朝慰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候老与时俱进,尝试相声的改革和创新,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并多次为中央领导演出。候老还为对越自卫战的将士慰问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79年7月,候老告别舞台,同年11月,当选中国曲协副主席,此后,多次组织到国外交流演出,受到广泛赞誉。候老抽出时间,著书立说,把相声由实践推向理论高度,完成促进相声在那个阶段的质的飞跃,成为一代大师。
反观马老,在1977年结束劳动改造,己蜕蛹成蝶,厚积薄发,欲挫弥坚,重登舞台。由于下放劳动,马老也有时间把相声真谛,传给一起下放劳动改造的儿子马志明。马志明也不负父望,刻苦学习,成为今日无人能比的武哏相声大师。
马老的相声,看似零金碎玉,实乃一串珍宝。其贯口的功夫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演出风格飘逸,语言结构缜密,不紧不慢,一个目的:逗你玩!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从艺八十年的告别演出。相声泰斗的演艺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马氏相声,三代心血,独具风格,影响深远。在天津,无人不宗马。马三立就是相声,相声就是马三立。相声艺人有个共识:冲不出天津,进不了北京。真要找个标志,只能是马氏相声。作为观众,大多不会欣赏大师们出的书,更愿意听原汁原味的相声,除了从事相声专业的人员。
纵观马候,各得其所。一个是相声泰斗,一个是相声大师,一个是草根,一个是人参。没有草根,哪来山清水秀,繁华似锦,没有草根,草原将变沙漠,高山将会秃顶。
马氏相声,有马志明在,仍然言犹在耳。
候氏相声,因候耀文去,似乎失去象征。
观众记不住那么多段子,只记住了逗你玩。
演员需要掌声,观众需要笑声。
▩ℝ为什么马三立的影响力和行业历史地位似乎比侯宝林弱?
还是侯宝林先生的影响力大。过去相声有“北京是出处,天津是聚处”之说。过去天津人认可的相声不仅只有马三立一个人,应该是有名的“五档相声”,即承上启下的相声艺术大师张寿臣、“小蘑菇”常宝坤、马三立、戴少甫和侯宝林。1941——1945年,侯宝林先生在天津一演就是五年,不但跻身于天津有名的“五档相声”之一,而且在天津一流的“小梨园”曲艺剧场演出时,成为相声届拿“攒底”包银的第一人。侯宝林凭借儒雅、潇洒、大气和一条字正腔圆的好嗓子,不仅在天津站住了脚,出了名,还挣了钱。所以,侯宝林也是成名于天津,是天津的精彩演出,奠定了侯宝林在相声界的地位。所以说什么侯宝林先生是因为在北京,得意于首都的缘故出的名是不客观的。解放后,侯宝林先生净化了相声的语言,纯洁了相声的表演,提高了相声的格调,使相声从一门比较抵挡的地摊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特别是侯宝林先生通过钻研、进取,在相声“俗”的形式中,赋予相声“雅”的生命,是相声俗中见雅、化俗为雅的带头人,这是侯宝林先生对相声最大的贡献!
☈✼为什么马三立的影响力和行业历史地位似乎比侯宝林弱?
我是一个天津的70后,从小爱听相声,最爱听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当然了,马氏相声也特别喜欢,但是论相声功力来说,马老真就没有侯宝林好。好多评论的总说马老辈分高,门里出身,其实我觉得这些跟相声功力没啥关系,于谦、郭德纲都不是门里出身不也说的挺好吗是不。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咱一样一样比,说,我觉得二位差不多,学,马老差点,参考侯宝林的(戏曲与方言)。逗,马老稍占上风,唱就更别提,二位都是旧社会撩地演出出身,太平歌词都会唱,但是侯宝林的嗓子好,这是优势。
有的说马老的小段好,其实侯大师小段也不少,比如说手电筒,也是回味无穷。
好多年轻的天津人听相声大多听的是天津的相声广播,其实我也天天听,但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放的大多是天津籍演员说的相声,好多外地老艺人的作品很少听到,更是对马氏相声特别推崇,希望大家多听听河北的,东北的一些相声演员的作品,会更有收获
▽✜为什么马三立的影响力和行业历史地位似乎比侯宝林弱?
不请自来。
单纯说相声表演艺术,二位大师各居高峰,很难分高低上下。
“帅卖怪坏”四种风格,马三爷主要占个“怪”,侯大师主要占个“帅”。
“说学逗唱”四门功夫,马三爷主要占个“说”,侯大师主要占个“学”。
为什么觉得侯宝林比马三立影响大呢?两人性格不同,际遇也不同。
侯大师是提纲挈领的人物,张寿臣之后能一呼百应的只有怹。侯大师一生追求高雅,用了毕生精力把相声从玩意儿上升到了艺术殿堂。您听《戏剧与方言》《关公战秦琼》这样的活,会觉得侯大师是一位曲艺戏曲的百科全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窥。
而马三爷甘于平凡,注重自身艺术修养,加之多年走穴混迹于平民之间,怹的相声更接地气,没听过京剧越剧的老百姓也能逗乐。代表作《逗你玩》《十点钟开始》,无一不展示强大的说功和接地气的演绎。
解放前的“五档相声”里,侯宝林排名比马三立靠前。侯大师进电台录节目的时候,马三爷还在四处走穴。侯大师让相声在园子攒底的时候,马三爷才刚在天津响蔓。
侯门和马氏的后人也是继承了祖辈的性格,侯耀文豪气,马志明低调。要是论起传统底子和使活的尺寸,个人认为马志明要高于侯耀文。
加上侯家立足北京,靠近核心资源。
马氏扎根天津,服务市民但远离了中央。
不论如何,两位都是相声大师,各自深厚的功力确实让后人望尘莫及。
------------------
推荐阅读:
有人说“在你穷时,真的能看清许多人”,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人们使用视频平台经常停不下来,刷小视频会上瘾吗?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