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军队有多少,是怎样打败荷兰侵占者的?
≑▷郑成功的军队有多少,是怎样打败荷兰侵占者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郑成功胜利的原因,主要还是双方实力有差距。
当时荷兰人的总兵力为约3000人,而郑成功有2万多人,兵力是对方7倍左右。
而且,当时明军的武器装备还是比较先进的,无论火炮还是战船,或者火枪和弓弩,相对荷兰人不存在代差。
而唯一难对付的,是荷兰人精心修建的热兰遮城(今台南市安平古堡)这样的棱堡。
当时中国没有类似的防备火炮的城堡,大大落后于敌人。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费紧张,加上不认为郑成功会随便攻打台湾,尽在台湾部署了1200人。
郑成功率将士25,000(一说11,700)、战船数百艘(一说300艘)杀来的时候,荷兰红毛鬼已经吓破了胆。
当时瞭望哨的荷兰士兵,发现郑成功的军舰桅杆像树林一样,极为惊恐。
当时荷兰人兵少,只能一面向印尼总部求援,一面将主力分别驻守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赤崁楼)。
1661年4月,郑成功大军顺利登陆以后,立即闪电攻击普罗民遮城。
普罗民遮城只有荷兰兵400人,本来应该驻守。
但荷兰人过于狂妄,竟然出动200人主动出击。
他们和数千郑成功军队展开野战。
郑成功开炮猛烈轰击,用弓弩克制对方火枪,命令藤牌兵掩护其他部队冲锋。
一战就将这200人杀了大半,残部50人逃回普罗民遮城。
当时明军尾随其后,将普罗民遮城包围。
普罗民遮城被包围后,荷兰军队分水陆进行救援。
陆地区区250名荷兰军队,被明军4000人击溃,一半人被杀,剩余的官兵人人带伤,狼狈逃走。
水上的救援军舰只有赫克托号(Hector)与斯·格拉弗兰号(`S Gravelande)战舰,还算比较强大。
被明军派出60艘小船引火后靠近,赫克托号着火后引爆了弹药库,炸得四分五裂。格拉弗兰号重伤后,侥幸逃走。
其余小型军舰作鸟兽散。
由此,援军都被击溃。
这边,包围普罗民遮城的明军为了避免伤亡,决定智取,切断了城内的淡水渠道。
几天后,也就是5月初,普罗民遮城向明军投降,荷兰人放下武器后被遣返回国。
普罗民遮城投降以后,在台湾的所有荷兰军力全部进入热兰遮城,官兵有1000多人。
热兰遮城是荷兰人花费多年和巨资,精心修建的棱堡,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防御工事。
一方面,棱堡不存在火力死角,攻城方从任何角度进攻都会遭到火炮和火枪的攻击、
另一方面,棱堡不惧怕敌人的火炮,可以减弱火炮的威力。
原则上,棱堡是攻不破的。
5月明军使用火炮强攻热兰遮城,但被敌人居高临下炮击,伤亡很大。
见蛮干不行,明军转为长期围困,反正热兰遮是孤城,迟早会投降。
这边,印尼的荷兰人派了几批海军救援,都被明军击溃,歼灭。
围困了半年,明军又修建了3座炮台,居高临下轰击热兰遮城。棱堡不能对抗高处射来的炮弹,这是它的死穴。
明军猛烈炮击,有时候一天炮击2,500发炮弹。
荷兰人坚持不下去,被迫选择投降,由此9个月的围困战结束。
最终,2000名荷兰人登上8艘荷兰船,离开台湾,会战由此结束。
此次荷兰人伤亡1000多人,在台湾的120万荷兰盾财产全部被明军缴获,大败特败。
但明军死亡也有数千人,不过绝大部分不是死于战争而是疾病。汉人对于台湾的气候非常不适应,导致传染病蔓延,稍后郑成功自己都染病。
郑成功明军战胜荷兰鬼,不是靠运气,而完全是实力的碾压。
其实荷兰人的实力并不弱,前后出动官兵就有数千人,还有几十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荷兰军队的火枪、火炮也非常先进,还有世界最顶级的棱堡。
而明军不过2万5000人,实际作战的只有1万多人,仍然摧枯拉朽,9个月就消灭荷兰鬼,收复了宝岛台湾。
同时都是王朝末年,郑成功的明军比清末的八旗、绿营的垃圾们,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郑成功的军队有多少,是怎样打败荷兰侵占者的?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大家好,珍珍儿的新新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怎样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17世纪,整个海洋可以说是荷兰人的天下,中国台湾也成了他们眼中的一块肥肉。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入侵台湾,并修筑了很多的炮台和防御工事,企图把台湾变成殖民地。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把荷兰入侵者赶出了台湾,成功收复了台湾。那么,郑成功的军队有多少,他是如何打败如日中天的荷兰入侵者的?
1659年,郑成功抗清失败以后,率领剩余大军退居厦门。在这个时候,原荷兰人在台湾通事何廷斌投奔郑成功,给郑成功带来了台湾的军事防御图和地形图。做了一些准备之后,郑成功便开始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迎来了一个良机,不仅清军放弃攻打厦门,台湾的荷兰军也有一部分兵力退到了印度尼西亚,这就为收复台湾提供了一个契机。
郑成功先是率领2万水军从金门岛出发,后面还有6000人的后备军力跟着,台湾大致有2000荷兰人,大部分驻守在南部的安平城(热兰遮城),小部分在台南市(赤嵌城)。郑成功的军队抵达澎湖列岛之后,避开荷兰军主力,由台江大湾登陆并开始围攻台南城,还有一部分登陆北线尾岛。荷兰军兵分三路,一路增援台南城,一路攻击郑成功的舰队,一路进攻北线尾岛的郑军。结果这三路大军全部战败,荷兰的战舰也被击沉。郑成功收复了台南以后,又乘胜追击攻打安平城。
安平城有着荷兰军的主力,郑成功五日都没有攻克。后来,后备部队赶到,再加上郑成功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对整个安平城展开了围攻。经过几个月的奋战,荷兰投降,退出了中国台湾,被荷兰统治38年的台湾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在郑成功给荷兰人的信中写道:“台湾省,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经过奋战,收复了整个台湾,真乃中国的民族英雄。
我们再对郑成功和荷兰人的兵力做一个简单的对比,郑成功手里大概有不足5万士兵,其中收复台湾大概用了25000人,剩余的留守厦门。在台湾的荷兰人主要是商人,打仗的经验不如郑成功。再加上荷兰人的兵力远不及郑成功,荷兰本土据中国路途遥远,补给难以到达。最终,郑成功打败了荷兰人,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进行了一系列建设。
关注珍珍儿的新新,为您带来更多历史趣事,欢迎大家多多转发、留言和点赞,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Ü⏎郑成功的军队有多少,是怎样打败荷兰侵占者的?
郑成功渡海征台,总计有两万多人,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军有两千多人,加上后来的援军,也不到三千人。主要是以热兰遮城为中心。尽管郑军的兵力是荷军的十倍,但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因此,台湾之役,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下面,我就简单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
第一,渡海作战,旗开得胜
征台之战的关键,是能否顺利登陆。郑成功率两万多名战士及上百艘战船启航后,航行七日,抵达台湾岛西部的鹿耳门。
由于备战充分,情报准确,这次大规模的渡海作战,竟然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荷兰人毫无发觉。为了避开荷兰人强大的炮火,郑成功选择一条难以通行的航道,称为鹿耳门港道,这里水文条件极为复杂,港道曲折难行,水浅道窄,一般情况下大船无法通过。天佑中华,在郑成功舰队航行至此时,正值大潮,海面上升数尺,为舰队顺利通过创造有利的条件。
郑军约有一千五百人在北线尾屿登陆,台湾总督揆一(Frederick Coyett)派上尉托马斯·贝德尔(Thomas Pedal)率二百四十名火枪手前往阻击。贝德尔向来轻视中国军队,自认为一个荷兰兵可以敌二十五个中国兵。然而,北线尾屿之战,以弓箭迎战火枪的郑军大败荷兰军,包括贝德尔上尉在内的一百一十八名荷兰人被当场击毙,其余跳海逃生,逃生途中又有四十余人淹死,生还者仅八十人。
第二,夺取赤嵌城,重创荷兰海军
首战失利后,台湾总督揆一尝试与郑成功谈判,希望与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失。然而,郑成功拒绝谈判,要求荷兰人无条件撤退,他警告荷方,台湾岛是中国的领土,物归原主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谈判的大门关闭了,无论是郑成功还是揆一,都不惜在战场上一决高下。赤嵌城是荷兰在台湾修筑的两大城堡之一,司令长官雅各布·猫难实叮(Jacobus Valenfijn)手下有六七百名士兵,也有资料称是四百名士兵。郑成功派两名特使入城,劝降雅各布·猫难实叮。同时,郑军在赤嵌城缘堆起一圈草薪,打算发动火攻。由于赤嵌城缺粮缺水,甚至也缺火药,猫难实叮最终选择体面的投降,城堡的大门打开。继北线尾屿死亡一百六十名战士后,赤嵌城数百名守兵又缴械投降,这对台湾总督撜一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可是恶梦还没结束,两天后,荷兰人的海上力量又遭到重创。
为了彻底孤立热兰遮城,就得消灭荷兰人的战船。停泊于港口的荷兰战舰有四艘,大型战舰包括赫克托号与斯·格拉弗兰号,还有两艘较小的战舰白鹭号与马利亚号。荷兰大型战舰体积比郑氏海军主力舰要大三倍,船上有五根桅杆,配备二十五门大炮。
郑成功出动了六十艘战船围剿四艘荷兰战船,在这次海战中,荷兰主力战船赫克托耳号遭到郑军火船的攻击,这艘巨艘与舰上的一百多名士兵一同葬身海底。其余三舰很识相地逃跑了,两艘逃往日本,一艘逃往东南亚的巴达维亚。
从四月初一的登陆到四月初六的海战胜利,不到一周的时间,郑成功连战连捷,被击毙与投降的荷兰人近千人,剩余千余人龟缩于热兰遮城。
第三,围困热兰遮
此时驻守在热兰遮城的荷兰只有一千一百人,但这座修筑于砂丘之上的城堡三面环海,以砖石砌城,面积并非很大,但足够坚实,正面城墙的厚度达到六英尺,侧面墙厚四英尺,四角均设有炮台,各有二十门大炮。作为台湾总督府所在地,热兰遮城的粮食储备与火药储备均相当充足。
士气旺盛的郑军毫不怀疑将轻而易举地攻克热兰遮,然而战斗之艰难,超出想象。郑军的火炮对坚固城堡的损坏程度有限,而荷兰威力巨大的大炮发挥巨大的作用,给进攻城堡的郑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第一次进攻热兰遮城失利了。郑成功显然也意识到,要攻克这座城堡并不容易,敌人的火力太强大,而且城堡也太坚固了,倘若强攻,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样做不值得。于是郑成功改变策略,转进攻为长期围困。他警告台湾总督揆一,即便热兰遮城堡能坚守十年,他也会奉陪到底——换言之,从这一刻起,热兰遮城不过只是一座失去自由的监狱罢了。
第四,巴达维亚派出舰队救援台湾
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设在东南亚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殖民当局得知郑成功大举征台后,派出一支增援部队,由雅科布·考乌的率领,包括十艘战船与七百名士兵。
考乌的舰队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台湾岛。当发现郑成功的军队远比想象的要强大时,考乌以风浪太大为借口,愣是在热兰遮城外的海域呆了二十八天,不肯靠岸。在此期间,一艘荷兰战船只触礁搁浅,被郑军俘获,共抓了四十二名战俘。考乌脸上挂不住了,他出动三艘大型夹板船、两艘双桅船以及十几条小艇,向郑成功的舰队发起主动进攻。
郑成功采取巧妙的战术,把主力舰队隐蔽于港湾,用一部分船只引诱荷兰人,荷兰船只被郑氏军队牵着鼻子兜一圈后,从顺风向转成逆风向,两艘大型夹板船最后在浅滩上搁浅了,沦为郑军攻击的活靶子:科克伦号被击毁,克登霍夫号被火船引燃后焚为灰烬。另有三艘荷兰小艇也被中国军队所缴获,此役荷兰人损失了三百人,加上先前被俘的四十二人,几乎是援军数量的一半。在郑成功一方,也有一百五十人的伤亡,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考乌的援军不仅没能解热兰遮之围,连自己也开始等待别人的救援了。这位援军司令官打起小算盘,借口要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进攻郑成功的大本营厦门,以迫使郑军返航。然而,考乌的真正目的是要逃跑,他带着五艘船,横渡台湾海峡,行至半途时,他找了个借口,谎称要到巴达维亚搬援兵,调转船头就逃走了。
第五,最后一战:乌特利支堡之战
经过数个月的围困,热兰遮城的情况持续恶化,城内可以拿起武器作战的士兵,已经不足四百人。为了保全性命,荷兰士兵开始偷偷溜出城,向郑成功的军队缴械投降。此时,郑成功驱逐侵略者的时机已是成熟。
1662年1月25日,进攻热兰遮城的最后一战打响。郑成功进攻的重点在于攻占热兰遮外围一个军事堡垒,称为乌特利支堡,同时夺取战略制高点外堡山。郑成功在乌特利支堡的南侧与东南侧修筑起三座炮台,二十八门大炮躲进安全的掩体内,进攻城堡的士兵有数千人之多。郑军的炮击持续了一天,从早晨到晚上超过十二个小时的轰炸,乌特利支堡被炸为一片废墟。
乌特利支堡战役是解放台湾战役中的关键一战,郑成功占领并控制了制高点外堡山,并在外堡山上筑起一座大型炮台,防护墙的高度三点五米,厚度竟有五米——郑成功没有忘记荷兰人火炮的威力。这样,郑军可以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炮击热兰遮城。此时,热兰遮城堡内活着的人只剩下五百人,根本无法阻止郑成功攻城。
对荷兰人来说,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投降。在九个月的围城战中,荷兰人伤亡惨重,死亡人数超过一千六百人(包括增援部队的死亡人数),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或死于炮火,或死于疾病。揆一最终放下武器,献城投降,终结了荷兰在台湾长达三十八年的殖民历史。
┡▭郑成功的军队有多少,是怎样打败荷兰侵占者的?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郑成功的战略决策与战争准备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明平国公郑芝龙长子。因受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倚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姓朱,名成功,人称“国姓爷"。
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曾苦苦劝阻,不果,遂率部至南澳(今属广东),起兵抗清。他以福建厦门、金门为基地屡创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清军。他屡拒清廷招降,并乘机加紧整军备战。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五月,郑成功与原南明鲁王朱以海、将领张煌言合师北上,入长江,破瓜州,克镇江,围南京,连占数十州、县。
在大好形势下,郑成功骄傲轻敌,屯兵坚城,无所作为,终为清军所败。七月,仓促退守金门、厦门一带。郑成功深感金门、厦门为“弹丸之地”,粮饷来源困难,出战又有内顾之忧,而抗清是长期的斗争,不能不作长久立足的打算,所以产生了收复台湾的想法。
当年十二月,郑成功召集诸将议决:“遣前提督黄廷、户官郑泰督率援剿前镇、仁武镇往平台湾,安顿将领官兵家眷”,并着手进行准备。
在郑成功对收复台湾进行酝酿决策的过程中,何廷斌(一称何斌)起了重要作用。何廷斌,福建南安人,原为郑芝龙部下,因不愿随郑芝龙受清朝招抚,留在台湾,后来当了通事(翻译),取得了荷兰驻台总督撰一的信任,,“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何廷斌长期居住在台湾,对荷兰殖民者蹂躏台湾各族人民的暴行极为愤慨。顺治十四年,他随同荷兰人到厦门与郑成功谈判贸易问题,便暗中把台湾人民受荷兰侵略者欺凌和不断进行反抗的情形,以及荷兰人在台的兵力部署情况,告诉了郑成功,并力劝郑成功早日收复台湾。
郑成功委托他在台湾代收来往于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商船贸易税。何廷斌回台湾后,秘密办理此事,但不幸于清顺治十六年春事情败露,“突然被剥夺了职务和待遇,不久便因债主的追索而破产”,于是,“他逃到郑爷那里去,由其引荐给国姓爷”。
何廷斌抵厦门后,把在台湾绘好的标有台湾的水系、港道及荷兰的兵力分布、炮台设置状况的地图交给郑成功,再次建议他收复台湾,并表达了愿做向导的愿望。何廷斌的情报,成为郑成功决策的重要依据。何廷斌的爱国行动,代表着台湾各族人民渴望解放的共同感望和要求。
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1660年)的金、厦海战,郑成功虽然取胜,但军粮问题仍未解决。这时,从海上西援李定国的军队班师,人数大增,军粮供应更加困难。次年正月,李定国出师战败,孙可望降清,永历帝逃往缅甸,“成功闻之,叹息,而心愈烦”。
郑成功感到,收复台湾已不容踌躇,于是召集诸侯伯、提镇、参军等文武官员,再次讨论进军台湾问题,他认为,形势紧迫,“附近无可措足,唯台湾一地离此不远,暂取之,并可以连金、厦而抚诸岛。”然后,“广通外国,训练士卒,进则可战而复中原之地,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
于是,郑成功作出“亲征”台湾的重大决策。这是郑成功战略上的一次根本性转变,也是一个十分英明而大胆的决策。这对结束祖国的分裂局面,维护祖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郑成功在酝酿、讨论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在物资上、精神上作了周密充分的准备。
1、筹备粮饷
郑军所用粮饷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从闽、粤、浙沿海征集或购买。
郑成功除略地取粮外,还往各县派征。据统计,自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1656年)十月至顺治十八年四月,郑成功出动兵力征粮共达24次之多。每次大县不下10万,中县不下5万。清朝官员说:“海逆十余万,饷官数千员”,到处征粮措饷。
顺治十七年,杨鹏举在密陈奏疏中说:“臣闻上年海逆未犯镇江之先,贼计奸狡,密令奸细假扮商人,各处汆米,贮于江口等处,以及金山寺中。海船一到,即便运去。”可见郑成功克服了清政府“迁海”政策所带来的困难,从福建、浙江等地筹集到大量的军粮。
二是从海外进口一些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
顺治十八年,荷兰人樊·吕克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在此新修的两艘大帆船,主要装载着米、干食品、硝石、硫磺、铅、锡等,也驶回中国沿海。"同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派出的增援舰队在中国海域截获的一只厦门大帆船,从上边劫夺走了50拉斯特(合50多吨)大米。
这说明,郑成功还经常从东南亚进口大米及其他作战物资。
三是何廷斌在台湾秘密筹集税款。
据统计,何廷斌共从荷兰人手中得到银数十万两,对缓解郑成功军队的供给困难起了一定作用。
2、练兵造船
郑军分陆师和水师,以及亲军和独立营,其数量在收复台湾之前约有70余镇,总兵力约24万人左右。陆师又分步兵、骑兵和炮兵,并编有大刀队、弓箭手、盾牌队等。此外,尚有民众武装数万。
郑成功为了收复台湾,特别重视修造船舰,组建水师。他说:“我所致力者,全赖水师。"铜山(今福建东山)是郑军造船的主要场所。战船大者为水艇、犁艏,次者为沙船、水底烦、先锋船等。船设二层,都是帆船。较大的战船,也有用竹帘作帆的。当时往来于大海的多是大青头(因船多饰以青色而得名)载重3000~4000担,长约10丈,宽2.5丈,高1.5丈,吃水8尺,其构造和性能适于作战。
在军器制造方面,有不同类型的铳、炮。有一种“副龙烦”炮,长1.36米,重165斤,铜铸。顺治十七年郑成功指挥水师于青屿、海门水域与清军作战时,曾用“副龙烦”炮击败清军。还有一种炮,镌有“大明永历乙未年铜炮”铭文,也是郑成功制造的。
郑成功训练部队十分严格。他治兵以“胆勇为上,束兵次之"。郑成功认为,只要达到将勇兵锐,,部队的其他素质也就容易养成。为了进行战场纪律的训练,在练兵场用绳索划地为战界,退越绳索者杀;畏缩不前或无令后退者杀;无令轻战者虽胜亦杀。经过训练的水师“舳舯陈列,进退以法,将士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跃上下,矫捷如飞”。
3、侦察敌情
早在顺治十四年,何廷斌首次来厦门时,郑成功即向他布置了秘密搜集情报和勘测航路的任务。何廷斌回台湾后,将了解到的荷军兵力配备、设防、航路等情报绘成地图,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到厦门送给郑成功。此外,郑成功还经常通过台湾渔民和俘虏了解台湾的情况。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准备工作基本完成,郑成功即作了如下部署:郭仪、蔡禄二镇率军前往铜山协守;参军蔡协吉协助郑泰留守金门;洪元佑、杨宽等守南日、围头一带,接连金门,以防清军乘虚袭取;洪旭、黄廷等辅佐郑经守厦门,调度各岛;郑成功率领马信、刘国轩、杨英等从厦门移师金门,“候理船只,进平台湾”。
东征舰队分为两个梯队:郑成功亲率文武官亲军、右武卫、左右虎卫、提督、骁骑镇、左先锋、中冲、后冲镇等为第一梯队,共有战舰120艘,部队2.5万人(一说战舰350艘,兵士4万人),克期先行。
第二梯队由黄安等指挥,共有战舰20余艘,部众6000人。其作战方针是:首先收复澎湖,作为前进基地,然后乘涨潮之机,通过鹿耳门港,于台江实施登陆作战,并切断台湾城与赤嵌城两地荷军的联系,分别予以围歼,再收复台湾全岛。
二、作战经过
1、横渡台湾海峡,占领澎湖群岛
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1661年)二月,郑成功率师在金门“祭江”,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三月初十日,一切准备就绪,船舰将士集结于料罗湾,候风进发。二十三日午刻,天时霁静,郑成功亲自率领第一梯队自金门料罗湾放洋,向东挺进二十四日晨,船队已横越台湾海峡,陆续到达澎湖群岛,郑成功驻山内屿。
次日,郑成功到各岛巡视,认为澎湖在军事上很重要,遂令张在等四将领留守,自己率军继续东征。澎湖到台湾虽只有52海里,顺风只要四更半可达,但若遇上逆风,就十分困难。
二十七日郑成功军驶抵柑桔屿(今东吉屿、西吉屿)海面时,突然刮起暴风,只好返回澎湖。因大风不止,郑军携带的粮食已所剩无几。岛上百姓主要靠捕鱼为生,他们把自己仅有的蕃薯、大麦、黍稷等都捐献出来,合共百余石,亦不足大军一餐之用。如果无限期地停驻澎湖候风,不仅会影响军心,更重要的是不能按预定日期开进鹿耳门港。
根据郑成功事先调查,要按照何廷斌探测的港路进入鹿耳门,必须利用每月初一日或十六日的大潮,如错过时机,就要向后推迟半个月。在此情况下,郑成功当机立断,决定进行强渡。指挥中军船队的将领蔡翼和陈广等鉴于风大浪险,力劝郑成功不要贸然从事,请求暂缓开航。郑成功果断地说:“冰坚可渡,天意有在。不然,.官兵岂堪坐困斯岛受饿也。”于是,他下令立即起开船。
三十日晚一更时分,郑成功留下陈广、林福、张在等率兵3000人、船12只驻守澎湖,自率船队冒着暴风雨,横渡海峡,“成功坐驾(指挥船)竖起帅旗,旁列五方,中悬龙纛。发炮三声,金鼓震天。令洪暄引港船先面东而去,诸提镇照序鱼贯”他们同风浪搏斗了半夜,于四月初一日拂晓,航抵鹿耳门港外。
郑成功先换乘小船由鹿耳门登上北线尾,踏勘地形,并派出精良的潜水健儿进入台江内海,侦察荷军情况。
2、巧渡鹿耳门,登陆禾索港
荷军据点台湾城、赤嵌城,位于今台南市。当时这里海岸曲折,两城之间有一个内港,叫做台江(亦称大员湾)。台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屿相连,叫做七鲲身。每座山屿相距一里多,彼此“毗连环护”。
一鲲身北面隔海有北线尾小岛,其间海面叫大员港(又称台湾港或安平港)。北线尾北侧为鹿耳门港。荷兰人筑的城堡台湾城在台江西侧的一鲲身,赤嵌城在台江的东侧,互为犄角。
从外海进入台江有两条航路:一条是大员港,叫南航道,在北线尾与一鲲身之间;一条是北航道,在北线尾与鹿耳门屿之间,即“鹿耳门航道”。南航道口宽水深,船易驶入,但港口有敌舰防守,陆上有重炮瞰制,必须经过战斗才能通过。北航道水浅道窄,只能通行小舟,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
1627年荷军曾在北线尾岛北端建有热堡,1656年在一次台风中倒塌后便不再派军防守。荷军认为,凭此“天险",只要用舰船封锁南航道海口,与台湾城、赤嵌城的炮台相配合,就可阻止郑军登陆。
郑成功之所以选择在鹿耳门港突入,一是掌握了该地的潮汛规律,即初一、十六两日大潮时,水位要比平时高五六尺,大小船只均可驶入。郑成功从澎湖冒风浪而进,正是为了在初一日大潮时渡鹿耳门。
二是何廷斌早已探测了从鹿耳门到赤嵌城的港路。所以,郑成功实施登陆作战路线、地点的确都是正确的。
四月初一日中午,鹿耳门海潮果然大涨,郑成功密令“何斌坐斗头,按图迂回”而进。郑军大小战舰顺利通过鹿耳门后立即分兵两路:一路登上北线尾,一路驶入台江,准备在禾寮港(今台南市禾寮港街)登陆。
台湾城上的荷军原以为中国船队必从南航道驶入,忙于用大炮拦截,未料到郑成功却躲开了火力,船队从鹿耳门驶入台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兰侵略者面对浩浩荡荡的郑军船队,“骇为兵自天降”,顿时束手无策。
郑军船队沿着预先测度好的港路鱼贯而入,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迅速于禾寮港登陆,并立即在台江沿岸建立起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北线尾登陆的一支郑军,由宣毅前镇陈泽督率,扎于鹿耳门,以牵制荷兰侵略军兵船,兼防北线尾。
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他们,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根据荷兰方面记载,郑军的登陆行动得到中国居民中2.5万名壮丁的帮助。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群众闻讯接踵而至,“男妇壶浆,迎者塞道”,表现了台湾人民热烈欢迎祖国军队收复台湾的爱国热情。
正是由于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援,郑军不但顺利登陆,而且为分割包围盘踞台湾之敌创造了条件。
3、水陆战台江,迫降赤嵌城
郑军胜利登陆,包围赤嵌城荷军,并割断了赤嵌城与台湾城之间的联系。当时,坐镇赤嵌城的荷军司令官描难实叮属下兵力约400人,龟缩在台湾城中的荷兰侵略军长官揆一属下约有1100多人,战舰和小船各两只。荷军兵力虽弱,但气焰嚣张。
揆一妄图凭借其船坚炮利和城堡坚固,分兵三路向郑军实施反扑:一路令战舰向停泊在台江的中国船只进攻,一路由贝德尔上尉(又名拔鬼子)率兵240人抵抗从北线尾登陆的郑军,一路由阿尔多普上尉率兵200名乘船增援赤嵌城。
郑军从禾寮港登陆扎营后,即逍到赤嵌城荷军炮击。同时,荷军又放火焚烧马厩、粟仓。郑成功“恐被焚毁粮粟",派杨英等率军前往看守堵御,“由是各街米粟,看守完全,无敢侵扰”。
接着,郑成功调整了部署:令左虎卫王大雄、右虎卫陈蟒率领铳船控制鹿耳门海口,以便接应第二梯队登陆;令宣毅前镇陈泽率兵防守北线尾一带,以保障主力侧后安全,并置台湾城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另派兵一部监视台江江面,切断赤嵌城与台湾城的联系,为从海、陆两面打败荷兰侵略军的反扑作好了准备。
四月初三日,在北路发生了北线尾陆战。北线尾是一个不到1平方公里的沙洲,南端与台湾城相对,北端临鹿耳门航道。荷军贝德尔上尉趁郑军刚刚登陆,率领240名士兵,乘船沿台江岸边急驶北线尾,上岸后即分两路向郑军反扑。贝德尔指挥荷军以12人为一排,琉开战斗队形放排枪,逼近郑军。
陈泽率大部兵力从正面迎击,另以七八百人过回到敌军侧后,夹击荷军。荷兰文献记载:郑军“箭如骤雨,连天空似乎都昏黑起来”。贝德尔发现自己腹背受敌,手足无措。他所指挥的荷军士兵的勇气,这时则完全为恐惧所代替,许多人甚至还没向敌人开火便把枪丢掉了。他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郑军乘胜猛攻,将荷军“一鼓而歼”。“夷将拔鬼子战死阵中,余夷被杀殆尽”。
南路增援赤嵌城的荷军,也被郑军战败。这支200人组成的援军由阿尔多普上尉率领,乘船沿台江南岸驶往赤嵌城,企图为描难实叮解围。郑成功发现后,立即出动“铁人”军还击。他们双手挥舞大刀(荷兰人称为“豆腐刀”),奋勇向荷军砍去。
200名荷军士兵只有60名爬上岸,当即被“铁人”消灭掉。阿尔多普率残部逃回台湾城。阿尔多普出援失败,赤嵌城守敌越发着急。描难实叮派人前往台湾城,要求揆一再派百余人援救赤嵌城。评议会研究,台湾城的处境危险,兵力不足,“如果再派出一支援军,则用以保卫热兰遮城堡及其周围地区的全部后备军将不足五百名。而这支队伍又是由战斗力最弱、最缺乏作战经验的士兵所组成的,……所以决定拒绝普罗文查要塞司令的请求"。
荷兰海军以仅有的两艘战舰和两艘小艇阻击郑军。荷军战舰船体较大,设备先进。其船“长三十丈,广六丈,厚二尺余,树五桅,后为三层楼。旁设小窗置铜炮。桅下置二丈巨铁炮”。
郑成功以60艘大型帆船(每船配置两门大炮)包围荷兰战舰,荷舰“赫克托”号首先开炮,其他战舰也跟着开火,郑军水师在镇将陈广及陈冲的指挥下,个个奋勇争先。经激烈战斗,“赫克托”号被击沉。其他敌舰企图逃跑,又被郑军船舰紧紧包围。郑军用五六只大帆船尾追“斯·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展开接舷战、肉搏战。英勇的郑军士兵冒着敌人的炮火爬上“斯·格拉弗兰”号,砍断船索,又用铁链扣住敌舰船头斜桅,放火焚烧。
“斯·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受重创挣脱逃跑,通信船“马利亚”号战败后逃往巴达维亚。荷军海、陆三路作战均告失败,赤嵌城和台湾城已成为两座孤立的城堡,相互间的联系完全断绝。荷方承认,当时赤嵌城守军“力量单薄,处境危急”,“热兰遮城堡也由于地势关系,难以坚守、热兰遮市区更是完全处于敌军的包围和控制之下”。
郑成功随即加紧对赤嵌城的包围。该城周围45丈,高3丈6尺,城墙上有4座炮楼。四月初三日,郑军的士兵在赤嵌城外抓到描难实叮的弟弟和弟媳。郑成功对他们讲明利害,令其回城,劝说描难实叮投降。接着,又派部将杨朝栋和翻译吴迈、李仲前往劝降,表示绝对不会加害他们,并允许荷兰人带走自己的财产。四月初四日(5月2日),赤嵌城的水源被台湾人民切断。
描难实叮见援兵无望,孤城难守,不得不挂白旗投降。这样,郑成功在登陆后第四天,就收复了赤嵌城。
4、围困海上堡垒,荷军献城投降
台湾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城堡坚固,防御设施完整。城周长227.6丈,高3丈多,分3层下层深入地下丈多,“城垣用糖水调灰垒砖、坚坪于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数十尊。荷军炮火密集,射程远,封锁了周围每条通道。城内荷军尚有870人,凭城堡继续顽抗。
但是赤嵌城被郑军占领之后,台湾城已是一座孤城,城内缺粮、缺水,荷军处境十分困难;加之当时南贸易风季节刚刚开始,要等待6个月进入北贸易风季节后,才能将台湾的有关情况告知巴达维亚,然后再等6个月才能利用下一次南贸易风季节取得巴达维亚的援助,防守更加困难。
郑成功在迫降赤嵌城后,为了牵制台湾城荷军,即派兵前往七鲲身设伏。他命令黄昭:“尔可带铳手五百名、连环烦二百门,分作三队,前往鲲身尾,列阵以待。”命令杨祥:“尔可带藤牌手五百名,从鬼子埔后绕过鲲身之左,横冲截杀。”又命令萧拱宸:“尔整椐仔船二十只,看彼队伍将过七鲲身,欲与我们交锋,随即摇旗呐喊驾驶,作过去攻城状。彼兵见之,自然慌乱,不敢恋战,破之必矣”。
荷军行至七鲲身,还没来得及列阵对垒,即被杨祥率领的藤牌军冲垮,死伤过半,其余士卒狼狈退守台湾城。郑成功令士兵立栅,设炮台,加强对七鲲身的防守,同时令杨英、何廷斌以粟6000石、糖3000余担补给军队。
自四月初以来,双方一直进行着零星战斗。郑成功一方面积极准备攻城,一方面又于四月十二日和二十二日两次写信给揆一,令其投降。又调集28门大炮,于二十四日凌晨摧毁了台湾城大部胸墙。荷军于城上集中枪炮还击,并出城抢夺郑军大炮,被郑军弓箭手击退。
郑成功鉴于台湾城城池坚固,强攻一时难以得手,为了减少伤亡,进一步作好准备,决定采取“围困俟其自降”的方针。
他一方面派提督马信率兵扎营台湾街围困荷军,一方面把各镇兵分驻各地屯垦。同时,郑成功还到高山族人民聚居的四大社(新港、目加溜湾、肖垅、麻豆,均在今台南县)进行巡视,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五月初二日,郑军第二梯队6000人在黄安、刘俊、颜望宗胡靖、陈瑞、陈璋等人率领下,乘船20艘抵达台湾。郑军的兵力得到加强,供给得到补充后,从五月初五日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都筑起防栅,并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围困荷军。六月初郑成功又三次写信劝揆一投降。揆一仍幻想巴达维亚会派兵增援,拒绝投降。
五月二十八日,荷兰殖民当局得到荷军在赤嵌城战败和台湾城被围的消息后,即匆忙拼凑了700名士兵、10艘战舰,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经过38天航行,于七月十八日(8月12日)到达台湾海面。他们见郑军战船阵容雄壮,踌躇不前,加之风浪很大,在海上停留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才有5艘战船在台湾城附近海面停泊。
其中“厄克”号触礁沉没,船上士兵被郑军俘虏。郑成功从俘虏口中得知荷兰援军兵力情况后,加紧进行围城和打援部署。
闰七月二十一日,驻台湾荷军当局决定:用增援的舰船和士兵,把郑军逐出台湾城市区,并击毁停泊在赤嵌楼附近航道上的郑军船只,以摆脱被围困境。其兵力部署是:以两艘战船迁回到市区侧后江面,摧毁郑军炮位;出动步兵三四百名进攻市区;另派三艘战船、两条双桅船和15只小艇,袭击附近海面的10余艘郑军战船,以进行牵制。评议会任命卢特·塔华隆·贝斯为总指挥,要求对郑军“决不饶恕船上任何人,见人就杀,不留一个”。
荷军分水、陆两路向郑军发起进攻。海上,荷舰企图迂回郑军侧后,焚烧船只,反被郑军包围。郑水军隐蔽岸边,当敌舰闯入埋伏圈后,立即万炮齐发。经过一小时激战,击毁荷舰两艘,俘获小艇三艘,使荷兰援军“损失了一个艇长,一个尉官,一个护旗军曹和一百二十八名士兵,另有一些人负伤”。
荷军其余舰船逃往巴达维亚。陆上,荷军的进攻同样遭到失败。此后,荷军再也不敢轻易与郑军交战。
台湾城荷军被围数月,军粮得不到补给,加之血痢、坏血症、水肿等疾病流行,因而士气低落,不愿再战。十月,撰一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命运,企图与清军勾结,夹击郑成功军。揆一的使者到福建后,清军要求荷兰人先派战舰帮助他们攻打厦门,然后再解荷军之围。
一无可奈何,只好派雅科布·考乌率领漂泊在海上的三艘战舰、两只小艇前去攻袭厦门。考乌心存畏惧,中途转舵驶往暹罗(今泰国),以后又逃回巴达维亚。于是,荷军勾结清军夹击郑军的企图完全落空,士气更加低落,不少士兵为求活命,陆续向郑军投降。
十二月初六日(1662年1月25日)清晨,郑成功下令炮轰乌特利支圆堡。在两个小时内,郑军发射炮弹2500发,在该堡南部打开了一个缺口,当天占领了该堡。郑军居高临下,立即利用此堡改建炮台,向台湾城猛烈轰击。荷军困守孤城,岌岌可危,揆一在城上督战,看到城防已被突破,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派通事李仲入城劝降。
李仲对揆一说:
“此地非尔所有,乃前太师练兵之所。今藩主前来,是复其故土。此处离尔国遥远,安能久乎?藩主动柔远之念,不忍加害,开尔一面:凡仓库不许擅用;其余尔等珍宝珠银私积,悉听载归。如若执迷不悟,明日环山海,悉用油薪磺柴积垒齐攻。船毁城破,悔之莫及。”
荷兰殖民评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形势及对策。台湾城被围已近9个月,荷军死伤1600余人,能参加战斗的士兵仅剩600余人,且已弹尽援绝,疾疫流行,“形势已完全绝望”。
评议会认为:“如果继续战斗下去,可怕的命运将降临到每一个人头上,而这样坚持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好处。”揆一走投无路,只得同意由评议会出面同郑成功谈判。经过五六天的会谈,揆一“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
至此,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郑成功的军队有多少,是怎样打败荷兰侵占者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战争之一
台湾与大陆一脉相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国土,据史书记载,早在魏蜀吴鼎立的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就曾经派兵数万前往台湾,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在台湾澎湖设立建制,明朝末年,西方殖民运动兴起,遥远西欧的荷兰人经过漫长的航行,在占领印尼群岛后把侵略的目光投向了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
清军入关后,郑成功深感自己兵力不足,继续留在大陆很难与清廷抗衡,于是决定起兵收复台湾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抗清。当时郑军有25000人,荷兰军不过2千,而且郑氏起家便是海盗,了解海况,骁勇善战。荷兰军越洋而来,敌情不明,盲目自傲。武器装备上,两军相差不大。克复台湾前,清军已夺取了郑成功的战略重地漳州、泉州,郑最后的堡垒金门、厦门 已危在旦夕,所以,郑军克复台湾,是要为自己获得生存空间,只能成功,失利便是灭顶之灾。因而战斗意志比荷兰人更强。基于以上的原因,郑成功最后终于收复了台湾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
推荐阅读:
越战电影里,越南士兵全都抱着枪冲锋不射击,大部分都成了活靶子,这是真的吗?
余额宝余利宝收益越来越低了,大家有什么好的理财产品推荐一下?
上一篇:电影中的哪个瞬间让你扎心?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