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如山倒,人多也无用,闯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被清军打趴的?
☃❄兵败如山倒,人多也无用,闯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被清军打趴的?
李自成攻克北京以后派出居庸关投降的唐通去招降山海关吴三桂、高第,许诺父子封侯,吴三桂便将山海关交给唐通镇守,自己奉命带兵去北京朝见新天子,但路上听闻北京有变,传言说其父亲被索饷等原因,吴三桂怀疑李自成是赚他入京,便反回山海关,将唐通击败。南方此时的局势是,李自成围攻北京时,左良玉便攻打湖北,顺军在湖北有七万军队由白旺率领,无法抵挡左良玉的兵峰,便求援,李自成派遣主力由袁宗第率领去击败左良玉,然后北上河南平定当地的局面,因此左良玉牵制住了李自成的一大部分兵力。李自成在此时并未对满洲重视,因为皇太极新死,满洲内部权力不稳定,他命令唐通率部接管吴三桂的山海关,并从北京周边抽调兵马去征讨四川,唐通被吴三桂叛乱击败,李自成得知以后便亲自率领军队带着崇祯太子朱慈烺和永定晋秦等王爵还有吴襄去迫降吴三桂,希望不必开战。但吴三桂此时已经向清军借兵,清摄政王多尔衮动员了满蒙汉几乎所有军队前来征讨明朝,半路碰见吴三桂的副将杨坤求援,说借兵之事,李自成的军队此时也在向山海关进发,半路也碰到了吴三桂的使者,谎称愿意投降,请求李自成停止进军,李自成因此放慢速度,开始与吴三桂谈判。直到李自成军队到达山海关附近才知道高第、吴三桂已经布防备战,便决心全歼吴三桂部,激战一天以后吴三桂阵营面临崩溃,北翼城一支吴三桂部队向顺军投降,吴三桂亲自前往清军中催促参战,清军急行军后加入战场,顺军开始不能支持,李自成便保存实力收兵撤退,在路上杀死吴三桂全家三十四口。回到北京时一开始由过据守想法,并拆毁了城外的一些房屋备战,但最终决定放弃北京,带领文武百官向西进发,清军在蓟县得知顺军离开北京的消息,急忙追击,在河北望都县追到顺军,大顺蕲侯谷英带兵阻击战死,在真定清军再次追上顺军,李自成再次兵败进入山西,清军便作罢。顺军被击败的消息传开以后,各地士绅纷纷造反,山东乡绅和明朝官僚在山东发起叛乱,连同北直隶的许多城池都宣布背叛李自成,推举出来一个济王。李自成进入山西后继续前往西安,在山西固关留下马崇喜镇守,大同由制将军张天琳镇守,长治由刘忠镇守,太原由刘永福镇守,保德由唐通镇守,临汾由袁宗第镇守,兵力可观但似乎没有统一指挥,向来担任元帅的刘宗敏也返回了西安。不久后大同姜襄叛变,投靠清朝,唐通也在陕西边界叛乱,并袭击镇守陕北的李过,李过因事发突然而损失惨重,唐通随后投降清朝,与姜襄一同把防御清军的前线山西给搞乱了,李自成大怒将唐通的母亲和儿子杀死。此时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召集军队北上勤王,但后来传说朱慈烺南逃成功,便作罢在南方等待太子,后来得知太子没有南逃,便准备另立新君,随后陷入内斗没能有什么作为。北方同时发生了清军剃发令的事情,河北大片城池反对剃发而起义抗清,清军屠杀了一些县,最终宣布暂缓剃发令,山东、河南等地也出现了大群起义军反顺又反清。但总体来说这些地方顺军官员纷纷被杀或者起义宣布支持明朝,或者投降清朝,中立的义军被清军一个一个的驱赶和招降。弘光朝廷此时没能及时对中原起义的乡绅提供支援,导致这些人孤立无援被迫投靠清朝或是兵败被杀。史可法甚至要求中原乡绅们南渡,准备建成南北朝局面,许多官僚也认为应当放弃北方,这使大量汉人豪杰扼腕叹息,认为如果弘光能够经略北方则山东等地决不可能落入清朝之手,放弃北方的这些说法被称为“捐燕之议”。史可法后来又提出“借虏平寇”,希望放弃北方来换取清军攻打大顺,明朝保住江南乐土即可。此举正中多尔衮下怀,他公开宣布不忘大明者可以去南方共保江左朝廷,清军只要求长江以北的土地。但同时北京朝廷中许多官员极力向多尔衮献策劝其取得江南,加上弘光朝廷过于弱小腐败,使多尔衮不久后便决定出兵两路一方面攻打李自成一方面攻打史可法。与此同时,大顺军自山西东征,攻克井陉口县城。史可法则龟缩江南如同睡着,复书多尔衮称“愿效玄宗幸蜀故事”保住江左便心满意足,建议双方共同西征李自成,两国世通盟好,传之无穷,并派出使者团体前往北方朝见多尔衮,到了北京以后被清内院学士刚林指责弘光不合法,弘光使者左懋第回答称福王为神宗后代很合法,刚林便大呼曰“何须多言?北方大兵已下江南!”左懋第回称“江南尚大,兵马尚多!”清廷拒绝收纳弘光国书,不承认弘光朝廷合法,备极屈辱之事,吴三桂等人也拒绝收取弘光及南明官僚的书信拜帖,不久后刚林称多尔衮命令左懋第等人离去,大兵已经准备南下,左懋第请求临行之前祭拜崇祯皇帝,刚林大骂称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拜,不久后左懋第等人被清军逼迫投降,只有陈洪范逃回南方。顺治元年十月,清军平定京畿、山东,并攻克太原,陈永福战败,但突围成功,河南顺军固守在河南西部,吴三桂、阿济格、尚可喜取道山西、内蒙古突入陕北,南征西安,清廷传檄天下称南方诸臣国破家亡之际不遣一兵,如鼠藏穴,又擅立福王,不征李自成,罪大恶极,宣布将征讨江南。陕北李过、高一功请援,李自成带兵亲征,准备在陕北与清军决战,此时临汾的顺军和河南的顺军发起东征,声势浩大,准备渡河攻打河南重镇怀庆,取得多次胜利,清兵连失数城,河南各地清军守将纷纷向北京求援,这使多尔衮把本来预备进攻南明的兵力都抽调回来,全力进攻大顺。原本进攻南明的是多铎,此时多铎援助怀庆,并从河南向西征讨,配合陕北的阿济格两面夹击陕西,李自成则停留在陕西中部的洛川,考虑防守北方还是防守东方。南明方面一些官僚侦知中原清军大多前去围攻李自成,守备空虚,建议史可法北伐,与李自成夹击清军,江西总督袁继咸称“虏未及谋我者因闯在耳,闯灭则江南危”,但史可法等人拒绝北伐,错过了这一大好良机。多铎、孔有德等人在怀庆击败东征的大顺兵马以后向陕西进发,灵宝县顺军大将张有曾寡不敌众兵败,随后多铎进抵潼关,李自成见多铎先到,便前往潼关支援。潼关大战开始,刘宗敏出兵野战失利收兵,五天后刘芳亮率兵出关又被清军击败,李自成再次率领主力出关,与多铎激战,双方损失惨重,潼关前双方前后激战十三天,清军炮队抵达,顺军建造了大量工事防御,并派遣骑兵在各处突击,均被击败,整体战况不利于李自成的情况下,阿济格在陕北出现。与潼关大战同时开始了陕北大战,姜襄等明朝降兵围攻榆林,阿济格率领主力攻打延安,李过据守延安,与清军激战七场,又夜间发动两次奇袭,但均未能有大成功,李过便放弃了延安向西撤退。榆林由高一功镇守,姜襄等人久攻不下,半个月后高一功趁夜撤出榆林,经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收集了路上的顺军,然后向南追随李自成。西安只有一万余守军,比较空虚,李自成无法解潼关之围,死守西安又担心万一兵败将面临东、北两面夹击,无法突围,便主张放弃西安。于是率军自潼关返回西安,带领文武百官向商洛准备进入河南,潼关顺军投降,被清军屠杀。清军攻克西安以后,多铎按原计划返回河南并南征明朝,阿济格则追击李自成,大顺军因被清军分割,导致南下时分为了两大集团,一个是东路的李自成、刘宗敏等,一个是陕北的李过、高一功等人,因西安被攻克,无法南撤,被迫向四川撤退。高一功李过等人计划经汉中南下,但汉中顺军将领贺珍等人降清,并且攻打李过部,经过激战顺军才得以突破汉中,经夔州顺江抵达湖北,李自成的东路军则由蓝田、商洛进入河南,然后前往湖北,和原本镇守湖北的白旺汇合,白旺原有七万兵马,与李自成汇合以后有二十万众,声言欲取南京。白旺认为襄阳等地经略一年有余,可以作为根据地,但李自成认为襄阳四面受敌,无法长久支持,因此放弃襄阳,前往南京,武昌左良玉与李自成交战以后大败,部下议论纷纷,军心大动,于是放火焚毁武昌,宣布清君侧,向南京逃跑。李自成进入武昌后被阿济格围攻,出战兵败后放弃武昌追着左良玉而去,但已经方寸大乱,没有根据地,陷入流窜,后勤无着,是孤注一掷的去打南京,但缺乏足够的船只,明军抵抗阻滞了他的速度,清军在后夹击导致他又无法整顿补给。被阿济格在江西攻入大营,刘宗敏、宋献策和大批文武被俘,牛金星也逃跑,准备攻打南京的数万条船只也损失掉了,自此李自成便一蹶不振,准备前往湖南,南明在湖南的何腾蛟比较软弱可欺。此时他部下还有数万精兵强将,能够轻易割据一方,但在率领轻兵侦查地形时于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死,跟随他的军官们都死掉了,只有两人逃出,其余顺军得知噩耗以后军心崩溃,数万人前往九宫山附近大肆屠杀以报复。东路军此时还有袁宗第、刘芳亮、皇后高氏等人领导,西路军由李过高一功等人领导,李过后来与南明联合继续抗清,改名为李赤心,清朝招降他六次,使者被杀、并且没有回复。李过病死以后,李来亨等人继续抗清,康熙三年顺军余部力不可支,李来亨自焚而死。《顾诚南明史》
≑ℒ兵败如山倒,人多也无用,闯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被清军打趴的?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
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拥兵近百万,而关外的清军,满、蒙、汉八旗兵总共不过20万。
可是,仅仅1年后,李自成就兵败身死。
李自成,为何败得如此之快呢?
背对虎狼
攻入北京后,大顺军控制了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陕西、河北、山东、湖北大部,总兵力近百万之众,实力雄厚。
李自成把四川一带的张献忠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南明尚未建立)为主要竞争对手。
李自成将打击目标放在武昌左良玉与四川张献忠身上,调集兵力讨伐。
对于北面,李自成的计划是:招抚吴三桂,并令吴三桂入京,会合黎田玉等部,进攻张献忠,而只令居庸关归顺的唐通率8000军接管山海关!
可以说:李自成几乎完全忽视了北面的满清。
可怕的是:满清,为了这一刻,等了数十年!
此前,满清的战略是“伐大木”。几次入关,都以掳掠为主,目的正是为了削弱大明,动摇、瓦解其根基。
如今,大木已倒,满清得偿所愿,自然要重兵出击!
四月初九,多尔衮率满、蒙、汉十余万大军开始进军。
当时,满清并不知吴三桂立场,企图绕过山海关,从蓟州、密云入边,直取北京。
在皇太极时代,清军走这条路线入关“伐大木”,可谓轻车熟路。
四月十三日,洪承畴提出:应该趁李自成在北京立足未稳,抓紧时间,辎重在后,精兵在前,“计道里,限时日”,快马加鞭,袭击李自成。
同时,满清连续发布命令,严明军纪:此前,我们是去敌国劫掠,如今,我们是去征服!明国子民,今后“为我所有”,不得伤害!
可以说,不管吴三桂的立场如何,满清都已经集中主力,准备入关了!
山海关决战:仓促决战
就在洪承畴提议快马加鞭,急袭北京的同一日,招抚吴三桂失败的李自成发兵山海关!
十五日,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请兵书后,立刻改变方向,疾驰山海关!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带去的兵力,史书有争议,一说十余万,一说六万,但无论多少人,很显然,李自成并未意识到:这是决战!
这是李自成此后连战连败的常见原因:尽管总兵力占绝对优势,但在决战战场上,其兵力总是不占优势!
四月二十一日,清军在一片石击败唐通,大军进至山海关。
而李自成军,由于行动“正常”,当日才抵达山海关,准备攻城。
此时,大顺军兵力不占优势,又前有坚城,战场态势已经不利!
这是大顺军此后连续失败的又一表现:机动力不如人,往往后发先至。
李自成攻山海关一日,不克,又见清军抵达,遂仓促转取野战。
次日,李自成列一字长蛇阵,以保护防止清军袭其侧翼。
决战开始,清军以吴三桂先行决战,以疲劳大顺军。主力鳞次于后,暂不发动。
双方力疲之时,大风突起,清军趁势自吴军阵右杀出,猛攻大顺军主力。
大顺军伤害惨重,15位将领战死,大败而回!
失去组织、一溃千里
清军取胜后,多尔衮以1万八旗补充吴三桂,令吴三桂为先锋,继续追击李自成,自率大军进军北京。
李自成败退后,连兵18营,与吴三桂作战,再次大败。
无奈之下,李自成仓促称帝,退出北京。
多尔衮严令吴三桂不得入北京,继续追击。
李自成四月三十离开北京,五月初二败于保定,初三败于定州,初四败于真定,初五,李自成合营死战,再次惨败,李自成坠马而走,极其狼狈。
连续惨败说明:吴三桂的猛打猛冲猛追,使李自成根本没有喘息之机,来不及整顿力量,有力使不出。
吴三桂连续追击,一直追到固关才停下。
尽管大顺军军事上连遭挫折,但此时,大清仍然只控制着东北和北京一带,而大顺的地盘看起来远远大于满清。
可是,很快,大顺政权迎来了政治上的崩溃。
由于大顺军政权对占领区没有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很快,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等地连续发生叛乱!
李岩自请以两万兵,安抚河南,但被谋士牛金星认为李岩“有大志”,唆使李自成杀掉了李岩。
如此,大顺军“文武不和,军士解体”,山东、直隶、河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部分地区悉数为大清轻易“接管”。
一溃千里!
再次分散力量
七月,李自成回到西安,形势暂时得到稳固。
此时,大顺东有潼关、黄河天险,太原、陕北皆有大军,仍有坚持之力。
李自成的计划是:南取汉中,西征甘肃,确保关中,伺机北伐的方略。
这一战略,立足于稳固关中,似乎无可厚非。
不过,此时,张献忠已入川,南取汉中,必然会与大西军冲突;而甘肃又是明统治区。这无疑是四处树敌!
而与此同时,由于李自成大军事实上又同时在河北、陕西、河南等地“收复失地”,力量分散,取汉中、甘肃之战也久拖不决。
结果,直到大顺军败出陕西时,他们仍在川北一带与张献忠作战,在甘肃与地方武装作战,力量分散!
与此同时,大清则清晰地把大顺列为首要打击目标。
今日事势,莫急于西贼,欲图西贼,必须调蒙古以入三边···——《清世祖实录》
多尔衮表示要与南明“通好讲和”、“共敦睦邻之谊”,安抚南明,集中力量,准备再次给大顺军决定性打击。
潼关决战:再次仓促决战
大顺军与清军的第二次决战,大顺再次“仓促迎战”。
清军兵分两路,攻打大顺:北路,阿济格率吴三桂、尚可喜部,由大同出发,取道内蒙古迂回,向陕北进军,绕过潼关,直接威胁西安;南路,由多铎率孔有德、耿仲明部,从怀庆直攻潼关。
清军再次耍了一个花招。
多铎南下时,扬言进攻江南,麻痹李自成。他们在抵达河南辉县后,即停下不前。
同时,九月刚刚投降清军的唐通率山西清军,自保德渡河佯攻,牵制陕北大顺军。
而阿济格部,则行动迅速,来势汹汹,包围榆林,进至米脂。
如此,李自成判断北路为主要威胁,遂集主力于陕北方向。
此时,多铎突然发力,连续在洛阳、陕州击败大顺军,直逼潼关。
通关告急,李自成只得仓促率军驰援潼关。
李自成与多铎在潼关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
不久,清军红衣大炮运抵前线,开炮攻城。
大顺军拼死抵抗三昼夜,损失惨重,潼关失陷。
此战,红衣大炮确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不过,如果李自成大军早已在潼关重兵把守,以多铎的兵力,恐怕近不了城。
正是多铎先逼近潼关,拼死堵大顺军于城内,在关外建立有利阵地,才可能充分发挥红衣大炮的作用。
潼关之败,大顺军不只是败于清军的火炮,更是败于仓促防御。
兵败身死
潼关失守,西安已不能守。
李过、郝摇旗部在陕北的坚持也失去意义。
李自成遂放弃西安,率大顺军主力20万经蓝田、商州、武关,占据武昌。
此时,大顺军仍有48营,几十万大军!
李自成决心顺江东下,攻取江南。
可是,李自成准备未定,阿济格大军又到,李自成不敢战,放弃武昌,继续南下。
最后,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害。
大顺覆灭!
竞争中,谁能发挥优势,规避或者弥补劣势,谁就能掌握主动,赢得胜利。
大顺军最大的劣势是:战斗力不如清军。
早在反明的战争中,一些令李自成的苦主,都是在辽东被清军歼灭的。
不过,大顺军无论是兵力上,还是地盘、人口上,都占据绝对优势。
可是,仗打起来后,大顺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始终只能“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大顺“闯王来了不纳粮”,在反明时可以争取支持,但缺乏基础的政权无法充分动员人力、物力,使大顺的地盘、人口优势无从发挥。
而李自成同时打击多个对手的方针,又使大顺军在对清作战中,始终无法发挥兵力优势,尤其是两次决战,都是在兵力、火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展开的。
反观清军,尽管兵力不足,但安抚、麻痹南明,在战略上高度集中,始终坚持以李自成为主要对手。
而在具体的作战方针上,清军充分发挥机动力优势,进攻时多路迂回,寻敌缝隙,制造杀机,追击时果决勇猛,不给敌喘息之机,完全掌握战场节奏。
因此,整场战争中,李自成兵力虽多,但始终处于被动,处处受制于人,最终只得兵败如山倒。
▼⇟兵败如山倒,人多也无用,闯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被清军打趴的?
李自成的人多是一个虚数,而且素质不高、战斗力也不强,相当大的部分是来到李自成军营中混饭吃的。
1640年,明军把主要力量调到四川、去歼灭张献忠。乘此喘息之机,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境内。
河南饥荒严重,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穷苦民众。李自成接收、容留饥饿的民众,并且将官府、富豪的粮仓打开,救济穷苦民众。
李自成的做法得到民众拥护、并且迅速传播开来。远远近近的穷苦民众,扛着锄头来投奔李自成。响应起义的百姓象流水一样源源不断、日夜不停地涌向李自成。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李自成手下就拥有百万民众。
发展如此之快的闯王李自成如何一步步被清军打趴的?这与吴三桂是分不开的。
吴三桂变卦、求救清军进攻李自成
吴三桂驻守山海关外,拥有实力雄厚的军队。
1644年3月,吴三桂奉旨率领军队向西挺进、支援北京。行军到河北唐山的时候,突然得到惊心的消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已经上吊死亡了。
原来的主人已经不在了,吴三桂陷入彷徨观望之中。他需要观察形势,再做投靠哪一个主人的决定。
占领北京的李自成起义军,将留在京城的吴三桂所有亲人掳进军营、当作人质。然后,李自成派人去号召、劝谕吴三桂投降。
为了保全父亲、爱妾以及全家人的性命,吴三桂同意与李自成谈判讲和。当走到滦州时,吴三桂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已经被刘宗敏抢走了,非常愤怒。
吴三桂率领自己的军队,快速回归山海关,并派人送信、向清军多尔衮投降。
吴三桂投降途中发生变故的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立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会上,李自成计划委派刘宗敏领兵攻打山海关。
出乎李自成的预料,刘宗敏竟然直接强硬质问李自成:我们都是一样造反的,为什么你能在京城享受,而我却要到前线去卖命?
为了能够顺利出征,李自成只得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并且把吴三桂父亲吴襄带在军中,向山海关进发。
刘宗敏尽管十分不情愿,但还是跟随李自成一起去征讨吴三桂。
知道李自成亲自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向山海关进军,吴三桂立即委派几个精明能干的人、空身前去迎候李自成。他们表面上假意投降,实际上是欺骗李自成,为清军到来赢取时间。
另一方面,吴三桂不停地派人送信给清军,请求多尔衮尽快命令勇猛军队、直接开进山海关。
李自成以为吴三桂是真的投降,带领军队以正常的速度来到山海关关门。发现吴三桂派来的人企图脱身逃跑时,李自成才意识到吴三桂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拖延时间,但是最佳的夺取山海关的时机已经错过了。
再说清军。多尔衮第二次接到吴三桂的求救信之后,立即率领军队向山海关进发。快速行军20多个小时后,清军到达离山海关只有15里的地方了。
李自成面临的敌人是清军与吴三桂联合之军,可是,李自成还没有明确判断清军的意图。
山海关大战、自成兵败逃离北京城
1644年4月22日,李自成命令军队向山海关发动猛烈进攻。吴三桂率领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形势还是越来越严峻。
主帅多尔衮命令清军分三路、准备从三个门进入关内,自己则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看战场形势。
李自成军队对山海关进攻24小时,但是,因为防御工事十分坚固,始终没有攻克山海关。
李自成改变进攻方式,把兵力沿着角山到渤海一线,布置成一条长长的阵型,再向吴三桂军队发起进攻。
多尔衮利用吴三桂军队在靠近山海关这头迎击李军,清军的精锐部队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布置在渤海海滨、也就是李军的薄弱之处,等待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
多尔衮郑重告诫所有清军耐心等待时机、不要急于行动。
李自成、刘宗敏不清楚多尔衮的用意和企图,他们按照原来的计划、命令农民军继续向吴三桂军队逼近。
吴三桂知道清军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底气很足,带领军队顽强抵抗农民军的进攻。
就在双方攻与防激烈较量的时候,狂风大作,刮起的风沙铺天盖地、遮天蔽日。
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农民军不顾一切向吴三桂军队合围,双方展开惨烈的肉搏战。
从早上一直激战到午后,双方都有巨大伤亡,活着的将士们也都是疲惫不堪、精疲力尽。
多尔衮看清形势、觉得进攻时机已经到来。他命令两员大将分别率领2万精锐骑兵,向刘宗敏军队冲杀。
清军万马奔腾、卷起漫天尘土,清军挥舞战刀,见到农民军挥刀就砍。
李自成农民军本来已经力倦神疲、连自己的身体都支撑不住,又被骤然到来的清军一顿乱砍,顿时阵脚全乱、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惨不忍睹。
激烈战斗进行到下午3点多钟,李自成农民军大败溃散,死亡几万人。
大将刘宗敏被吴三桂的士兵射中一箭,负伤逃跑。
在多尔衮清军和吴三桂军队联合夹击之下,李自成、刘宗敏的农民军遭受重创,没有力量继续战斗,只得向北京逃跑。逃亡路上,李自成愤怒杀死吴三桂的父亲吴襄。
清军在吴三桂引领下,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穷追不舍。
当李自成率军跑到北京时,只剩下3万人。尽管追兵在后,李自成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皇帝伟业。
1644年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李自成命令将吴三桂亲属30多人全部杀死。
第二天,李自成放起大火焚烧紫禁城。然后,率领残兵败将逃出北京城、向西部逃亡。
李自成流窜、清军猛追战死九宫山
清军很快攻占北京,在多尔衮安排下,年仅6岁的顺治皇帝把都城迁到北京,清军继续追歼李自成农民军。
从北京城逃出来之后,李自成将农民军分成两路,分别经山西、河南向西安逃跑。
在河南境内,军师牛金星诽谤李岩造反,气急败坏的李自成偏听偏信,将李岩杀死了。
李岩被杀,引起农民军内部军心涣散、相互猜疑。战斗力进一步削弱,农民军连连失利、节节败退。
李自成农民军一路历经坎坷,终于到达西安。这时候的清军部署从两个方向进攻西安。
一路清军在鳌拜、阿济格率领下,从内蒙古进入陕北,由北向南,进攻西安。
另一路有多铎率领,从东向西进攻潼关,势不可挡,要从最近的路线攻取西安。
1644年10月,清军先锋兵临潼关,李自成军队排好阵势迎接战斗。
清军主力部队还在后方,威力巨大的大炮也没有运到,清军先锋守着自己的阵地,不与农民军作战。
1645年正月,清军主力部队、清军红衣大炮都到达潼关。清军用红衣大炮对着潼关猛烈轰击,终于将通关攻破。
潼关失守,李自成农民军迅速败退。短短几天,多铎率军进入西安,并于鳌拜、阿济格军队顺利会师。
李自成被迫从西安逃出,向湖北一带逃跑。逃亡路上,李自成快速流窜,尽量避开与清军交锋、作战。
鳌拜将清军分成几路、水陆并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经过大大小小十几场战斗,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损失惨重。
李自成率军进入武昌城内,被清军追击。农民军不堪一击,大败溃散。李自成如丧家之犬、只得继续逃跑流窜。
1645年6月,李自成率领18个骑兵,逃跑经过九宫山。当地山民都认为是盗匪来了,群众登上山路两边的山坡高地,用石头将着18人的骑兵打得大败溃散。
李自成单独一人逃跑时,遇到当地民兵姜大眼。两人徒手搏斗,李自成占有明显优势。
李自成把姜大眼掼到地上,一手按住姜大眼、不让他站起来;另一只手从身后抽刀。因为血液把刀和刀鞘粘在一起,没有很快拔出刀来。
就在极短时间内,另一位山民已经赶到。这位山民从李自成背后、用铁铲奋力击打李自成头部。
李自成脑浆迸裂、顷刻死亡。
李自成被打死后,农民军悲伤无比、愤怒异常,他们很快组织起来,对九宫山地区进行了一场疯狂的扫荡,为李自成报仇雪恨。
李自成农民军终究因为急功近利、没有远大战略思想,而被清军打趴了。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ℭ兵败如山倒,人多也无用,闯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被清军打趴的?
当吴三桂决心投诚清朝,就已经决定了李自成最后的失败,无论李自成怎么挣扎都逃不掉失败的结局。
1642年以前,明朝关宁军和老秦军打李自成等三十六路农民军,可以说是百战百胜。现在,在大凌河,锦州,宁锦战役以后,老关宁军和老秦军都已经投诚了清军。现在,新关宁军的吴三桂也投诚了清军。
再加上,比新老关宁军和秦军还厉害的,满蒙八旗,以及汉军八旗的重炮部队乌真超哈。李自成哪里还有能力对抗?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山海关一片石,一路到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李自成与清军大小几十战,全部惨败的原因。
双方战斗力和硬实力相差太多,当年,关宁军在关内几千人就能横着走,打的各路农民军接连惨败。现在,新老关宁军几万人,再加上八旗军,实力一下子就当年增加了几十倍不止,这种压力,怎么可能是李自成顶得住的?
打野战,从山海关到湖北,几十次下来,李自成全输,打不过对手,打守城,在潼关,对手的红夷大炮,李自成也挡不住。就是比赛跑,李自成军队最善于流动作战,但是,八旗军的战马比李自成多,还比李自成的战马优良。
最后,在湖北,李自成惨死九宫山,刘宗敏也被清军俘虏,用弓弦处决,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投降。残余的20多万大顺军归顺南明,大顺朝正式结束。
✝➡兵败如山倒,人多也无用,闯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被清军打趴的?
李自成的死非常可疑。原因如下:
其一,李自成当时还有一支大部队在身边,亲信将领也有一些。前敌侦查,地形勘察这些常规任务完全可以由轻骑斥候或将领带队完成没必要亲力亲为。就算要临场查看和决策下一步行动方案,也是下面把情况摸清楚以后再行动的。这违背基本军事常识。
其二,大军处于风雨飘摇,人心惶惶,成败危难之际。作为主帅必须坐镇中军,稳定军心。他轻易离营去做些不合常规的事,难道他不怕部下因猜忌而溃散吗?作为一个老游击队员,一个多次面临险境,绝处逢生的人,李自成不会不懂。没有特殊原因,他不可能离营。
其三,就算李自成要行动,必然有精锐侍卫骑兵和将领随行。如遇小股敌军根本奈何不了他,大股敌军也可以从容掩护他撤离。这是基本的警卫原则。这样至少应该有100/200精骑护驾。在没有遇到大股敌军埋伏,只有战斗力弱,兵力少的乡民的袭击中,侍卫部队完全应付的了,就算突发严重敌情也完全可以撤回大营,怎么可能把皇帝弄丢?
其四,就算李自成被击毙,为什么陈九伯等人不按当时的惯例割首级报功,李自成是独眼,特征明显。为什么拿不出李自成的铠甲,服饰,武器,印信,马匹等物证?为什么有不赶紧前往明军,清军处报信?事后清军也拿不出直接证据证明李自成死了,还要追查。
所以李自成极可能自编自导自演一出金蝉脱壳。
------------------
推荐阅读:
为什么感觉男的比女的大十几岁觉得正常,女的大十几岁就会被说闲话呢?
上一篇:哪件事让你认识了人性?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