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吗?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吗?
没有病治什么!
鬼话。
中医历来就是力求,治病救人。看看历史书,都知道。
现代中医因保守而落后。
提出所谓“治未病”实在是穷途末路的鬼话。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吗?
别乱扯了,上工治未病,简单译为白话文,好的医生治病时,会首先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比如说肝生了病,上工会开药防止肝病向脾、心发展!好的医生即上工,看肝病时会治肝助心益脾,首先不让病情变坏,就如行军打战,要歼灭敌人,要在敌人前面设伏击阵地,在敌人后方断其粮草!!不是说上工在未生病前给人看病,病人没病看啥病,别不看书乱挑一句就翻译了!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吗?
治未病,恐怕无数人想不通。还没得的病,怎么治?扯淡尼玛。
但中医的臻境,就是治未病。而且,只有中医具此特色。
中医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学说。表达阴阳最原点的理论是易经。而易经的核心是趋势预测。很多人用来算命卜卦,就是利用这个道理。那么做为易经的分枝学,中医完全体现了这一特点。
见微知著,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根据一个人的习惯和嗜好,推断出其将来身体情况,不复杂。给他提供建议,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治病救人的顶配。
举个例子。
昌邑名医,也是乾隆御医,黃元御先生医案。
乡居时,表兄孙某放道台,将诣江南上任。众皆贺。黄亦至,曰:仁兄荣升外任,光宗耀祖。可喜可贺!愚弟无长物相贺,送一脉赠。对曰:贱躯素健,一诊何妨。
诊毕,黄氏正色。仁兄两年后将发背疮!此疮甚剧!性命攸关。余不能阻其发。然可以药移于兄之腿肚,则无致死之碍。而后当延当地医师施治,然必知此疮由背移来,乃可服其药。否则断不可妄治!
孙某素知黃氏医术精湛,也为之一震。请书方。毕。黄氏曰:仁兄到任即服,切勿延误时日。十剂为限。
但孙某到任后,忙于公务应酬。月余后方忆起黄氏之方,按其服之。两年后,左腿肚果出一大疮。日大日剧。奇痛难忍,眠食俱废。急寻当地名医诊视。众医皆茫然“移来”之问,因此不服其药。后,一医报号自荐。诊毕曰:太尊此疮,断非原发。乃高手以药由背移此。孙某乃告知黄氏之诊乃所嘱之言,恭请处治。答曰:余虽知此疮由来,然迁延日久,证已大剧。愧无施治之术也。为今之计,唯余亲赴昌邑,面聆黃师高术。求灵药一匙,而愈太尊贵恙。
江南距昌邑何止千里之遥。谈何容易?
不数日,孙某疮崩而殁。
能见人观相,预测疾病。并且以未药方挪移致命大疮,救人一命。当为神医。
把神医的话当成耳旁风,不放首位。致使误了性命,其人之哀。
今人多同此患。定要等绝症来临,才愿花毕生积畜以延苟命。到死,人财两空,不以为然。反而痛斥没有好大夫!呜呼,哀哉!实是该当受罪找死。无可救药。
↭ℐ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吗?
了解一下新生儿接种的十几种疫苗就知道什么是真实的预防疾病,建立健康屏障。
⇒⌘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吗?
中医“治未病”,《黄帝内经》原文是这样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北京大学曲黎敏教授在她的【精讲《黄帝内经》】一书中也特别讲到,关于“治未病”,粗浅的理解是,如果肝已经生病了,“肝”就是“已病”,而肝木克脾土,肝已经病了,很容易脾就会遭殃,脾在遭殃前就是“未病”,这时,要治的,是固摄好脾土,而不是直接去治肝病。所以,《金匮要略》里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肝病了,要先夯实好脾土。
再深层次的理解,则是要保住真元阳气。可能大家通常的认知是“药”在治病,但其实,在中医的治病理论中,真正治病的不是“药”,而是真阳元气。药,只是作为真阳元气的助手,辅助治病的,因为中医的整体观,认为生命是一个整体,绝不存在一个脏器的病变,而是有一个脏器发生了病变,其他的脏器都将受到影响,所以中医不分科。
就比如,肝病了,木克土,脾就危险;木生火,心跟着也会出问题;肝肾同源,肾也就好不到哪儿去;金克木,肺也就会连带出问题。一旦乱了阵脚,全盘皆输。所以,好医不能被“已病”吓倒,而是要先固摄“未病”处,就是要先固摄先天元气,元气充足了,自然就会出兵解决问题。这就是,通常说的中医思维。
现在人们认为,“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其实,现代人看病的体验往往是,明明身体各种不舒服,去医院各种检查却没病,医生则根据检查结果,判定为“亚健康”,这种“亚健康”,在中医,也就算是“未病”之一,是需要调理治疗的,否则,将最终演化为大病,重病,那时候再来看病,就好比你已经口渴了,才来打井,上了战场,才来铸兵,是一个道理,就已经太晚啦!
所以,“治未病”,可以说是中医最大的特色,也是解决生命健康的最大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尽可能不让病兆到达五脏六腑(到了五脏六腑,就是实病了,就很难救治了),而是解决在五脏六腑之外,故有“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就是要把病解决在前面三个层次,这样就避免了大病,重病;另一方面,病真到五脏六腑了,也一定不是哪一个脏器的问题,而是都连带着有了问题,要根据“已病”的脏腑,对“未病”的脏腑同时进行救治,故亦有“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治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