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初期,湖南人口稀少,传说中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大明初期,湖南人口稀少,传说中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残暴无情,他将随他建功立业的大批功臣和武将除之殆尽,那么传说中的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关于朱元璋血洗湖南的传说有很多个版本:
一是传说湖南的老百姓都比较支持陈友谅,而朱元璋本来就看陈友谅不爽,所以才下令血洗湖南。
二是传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之日,一个大脚婆婆娘骑着一匹马,后面跟着一个人,那个人捧着个大西瓜,被彩灯锣鼓簇拥着在游行。有个爱在别人背后搞小动作的臣子,对朱元璋说,骑马者,暗指姓马也;大脚者,暗指马氏皇后;捧西瓜者,暗指您的江山是从您原来的主子小明王韩林儿那里夺过来的,这些湖南街人简直胆大包天,罪该万死,竟敢当面讽刺您。朱元璋听完之后,火冒三丈,连呼:“湖南街杀。”接到旨意的武官误听为“湖南皆杀”,顿时傻了眼。不过当时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哪敢再问啊,所以只好按照旨意去做。等到有人报告的时候,已经杀到常宁州了,朱元璋立马传旨,派人制止。
三是传说朱元璋当年在浏阳当乞丐,因为偷吃了别人的红薯,被人暴打,那时候的他发誓要杀光浏阳人,所以当上皇帝后血洗了浏阳。
四是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各派系纷纷前往南京给他庆贺。朱元璋由于每天都要“应酬”,很累,所以下令各路人马要按顺序依次觐见。当他听到有路人马到长沙的时候,他下令“歇息三天”,想不到的是,“歇息”被误传为“血洗”。
说到这,我都不禁感慨,朱元璋的普通话是有多不纯正啊,大臣的耳朵是有多不好使啊,给老百姓留下那么不好的印象,编故事的时候都围绕着“误传”两个字转。
传说当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假的。首先,来辟谣的是江西的朋友们,朱元璋曾经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陈友谅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如果要说朱元璋是因为陈友谅有人支持这件事而下令血洗的话,我觉得是江西人民难逃一劫,而并非湖南人民。况且,事实上,朱元璋称帝之后,的确是报复了江西人民,但是不是血洗江西,而是加征赋税,令江西人民苦不堪言,纷纷逃离,所以也就有了后来“江西填湖广”的民间熟语。
再者,来辟谣的是我。朱元璋虽然出了名的暴虐,但是也不至于因为这样血洗一个省吧,更何况,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到大受到的苦肯定不止这一点,就因为这一次挨打而血洗湖南,我觉得不太切合实际。
那么最后我们来谈论一下为什么会有朱元璋血洗湖南这一传说。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
一是“血洗湖南”和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胡蓝之狱”混在一起了。朱元璋借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而且湖南人不分,把“血洗胡蓝”误以为是“血洗湖南”,然后流传至今。
二是在文献资料欠缺的情况下,“江西填湖广”这件事找不到缘由,并且江西离湖南并不远,湖南人以江西移民后裔居多,所以就由民间传说填补了这一空白。渐渐地,大家也都接受了,是因为朱元璋血洗湖南,湖南人锐减,所以很多江西人都迁到了湖南去。
只是话说回来,这些编造的故事也并非空穴来风,完全无中生有,也是有一定依据的,朱元璋残虐暴政是事实,不然大家怎么会把“血洗湖南”的罪名安在他头上呢。
总而言之,朱元璋血洗湖南这件事太过于夸张,但是确实在浏阳、湘潭、常宁附近多多少少有过报复性的屠杀,只不过原因过程也并非上面所说的那样。
↘Ⓞ大明初期,湖南人口稀少,传说中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朱元璋血洗湖南,还有什么全国屠杀,都是无耻满遗这几年的造谣之一。
请国家重点重视满遗这个群体,他们宣扬大满族主义,要求什么满洲独立也就算了。
最关键的在于恶意编造历史,挑拨汉族和包括蒙古人等各少数民族的矛盾,甚至离间汉族内部。
比如朱元璋血洗湖南,就是这群人恶意编造的谣言。
下面说几个要点:
第一,元代并没有湖南省
元代只有湖广省,地区辽阔,包括今天好几个省。
所谓的湖南省是清代才建立的。
连湖南省都没有了,谈得上什么在湖南大屠杀?
第二,朱元璋和陈友谅作战地区中,湖南受到战火波及最小
一些谣言认为,是因为朱元璋和陈友谅常年打仗,因湖南抵抗猛烈,所以才被朱元璋屠杀。
这是违背历史的谣言。
实际上,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大战基本都集中在安徽、江西、湖北地区,陈友谅自己都是死于鄱阳湖,湖南则是战火波及最少的地方。
如果朱元璋在湖南进行大屠杀,那么更要在安徽、江西、湖北进行十倍强度的大屠杀。
这说得通吗?
第三,元末湖南确实存在人口减少。
元末因为战争的因素,湖南确实也被战乱波及,存在人口减少。
但这就是当时天下大乱的现实,没有一个省份能够逃脱。
朱元璋也是因为战乱和饥荒才不做和尚,去从军。
没有证据表明湖南的人口损失高于其他省份,如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甚至河南、河北的人口减少,是远远高于湖南的。
尤其是湖北长江两岸因为多年战争,人口损失更是巨大。
第四,江西填湖广的原因。
江西填湖广是从唐代就开始的人口迁移,其实也并非江西还有周边很多省份。
这主要是湖南本来就是人口稀少的省份,而江西则长期出现地少人口的饱和现象。
政府为了平息江西的严重社会问题,被迫强制人口向人口较少的湖南和湖北地区迁移。
这和朱元璋什么屠杀毫无关系。
有意思的是,清初满清在四川大屠杀,形成了真空地区,此时湖广的人口又向四川迁移,变成了湖广填四川。这次才是因为大屠杀,但始作俑者是满清。
以上这些,是史学界的基本常识。萨沙敢说,只要是正规历史工作的人,没有一个敢说朱元璋在湖南屠杀的,因为这是根本违背历史的。
这种垃圾文,也只有无良的满遗敢在网上偷偷的发了。
⊿↼大明初期,湖南人口稀少,传说中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朱洪武血洗湖南,扯来江西填湖南”,这是流传于湖南之地的一首童谣,说的是朱元璋下令屠杀湖南,然后把江西人迁到湖南,那么这首童谣说的是不是真的呢?朱元璋真的这么残忍暴虐吗?
1、血洗湖南的几个版本简单介绍下流传的几个版本,最为大家接受的是报复说。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有两个主要对手,江浙地区的张士诚和长江沿岸的陈友谅,其中陈友谅最难对付,在消灭陈友谅的过程中朱元璋吃了不少苦头,而陈友谅军中有很多湖南士兵,作战勇猛。取得天下之后,朱元璋还是对湖南人帮助陈友谅念念不忘,于是下令屠杀湖南人,杀光之后下令江西人迁入湖南。
当然还有其他版本,比如说刘伯温告诉朱元璋,300年之后湖南浏阳地区将出现新的天子,于是朱元璋杀光了浏阳人;又或者说朱元璋早年化缘到湖南,备受欺辱,所以暗中发誓一定要报复,当上皇帝之后旧事重提,下令屠杀湖南人。
后面两个版本更像小说演义的,那么朱元璋到底有没有下令屠杀湖南人呢?
2、朱重八虽然杀人无数,但是这次真的冤枉他了
首先,科普一个简单常识,明朝是没有“湖南”这个称呼的!
元朝设立湖广行省,行政区域涵盖现在的湖南、两广、海南、贵州等地区,没有单独的“湖南”;
明朝建立之后,废黜行省,建立布政司,设立湖广布政司,但是涵盖区域做了大幅调整,主要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两省,同样没有单独的“湖南”。
那么湖南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清朝!
顺治年间,保留湖广行省,到了康熙年间,湖广行省实行南北分治,出现了湖南省、湖北省。
所以说朱元璋下令屠杀湖南人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下令屠杀湖广人。
另外关于朱元璋报复湖南人支持陈友谅一说更加不靠谱,朱元璋和陈友谅最后的决战是在鄱阳湖,在江西地界,而且江西人更加支持陈友谅,如果朱元璋要报复,应该是报复江西人才对。
3、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
首先湖南地区在元末明初大量减员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是因为元末频繁的战争造成的,而且不仅仅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主战场也是如此。
但是江西等地恢复得比较快,而且江西还有一个传统——读书!江西对明朝朝堂贡献到了什么程度呢:
洪武年间,一共产生了881位进士,其中江西籍有147人,占比17%;
明朝内阁阁臣一共有167人,其中江西籍22人,占比13%;
最恐怖的是江西人的考试能力,经常霸榜,比如说建文帝二年的科举,江西籍学子包揽前三名,后来还有一次包揽了前七名!
大才子解缙、杨士奇、胡广、夏言等等名臣都是江西人。
出了这么多大官,就意味着家族的繁衍,人口恢复得快,而且明朝的大官们都有传统,在家乡大量购置土地,致仕之后回家做个幸福的土地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江西耕地紧张,一些农民就有迁移的欲望,再加上湖南和江西人口不平衡,明朝多次组织强行迁移。这就是“江西填湖南”的由来。
那么“洪武屠湖南”呢?我觉得和明朝四大案之中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相关,朱元璋大开杀戒,杀了数万人,所以我们称之为胡、蓝之狱。如果让湖南人来说“胡、蓝之狱”是不是听起来就是湖南之狱?是不是这样大家判断。
总而言之,朱元璋屠杀湖南人完全是谣传,他虽然嗜杀,但还不至于滥杀,否则他就不配被称为洪武大帝。
▹◒大明初期,湖南人口稀少,传说中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明初,朱元璋发兵湖南,千村血洗,万灶烟寒。此后,堕粮在湘乡百姓头上,压了近400年。
大明初期,湖南是否真的人口稀少?为什么会稀少?
朱元璋真的血洗湖南了吗?堕粮又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民间传说,关于朱元璋血洗湖南,漏洞百出的多个版本:
一、有人说,朱元璋是为了报复,因为当年浏阳人,全力支持陈友谅。
漏洞:论支持陈友谅,江西就得站出来了,江西说第二,估计就没有其他地方,敢站出来说第一了,那按这个逻辑,江西岂不是要比浏阳更惨。
当然,江西也没跑了,但受到的是增加赋税的惩罚。
二、有人传说,浏阳三百年后,有天子出现,朱元璋为保皇位。
漏洞:这种传说,似乎只能出现在影视剧中。
三、有人说,当年朱元璋在浏阳行乞,他饿得难受,跑去偷别人的红薯,当场就被抓到,被暴打了一顿,所以他发誓要血洗浏阳。
漏洞:这时红薯没进入中国,直到万历二十一(1593年),红薯才传入中国,真正进入湖南是在康熙年间。
四、有人说是误传。传说朱元璋当皇帝后,全国各地将领,纷纷前来庆贺。可人来的太多,他一下应付不过来,下令让部分人就地休息。
恰巧,有一批人正赶到长沙时,“歇息三天”的命令传来。岂料,被误传为“血洗三天”。
漏洞:新皇登基,再误传,谁也不敢拿全家的脑袋开玩笑。
毕竟,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没有依据。
我认为,要探寻朱元璋是否血洗湖南,还是要从史书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但正史《明史》中,肯定不会有这种记载,幸好我找到了一点:
据同治十二年《湘乡县西门三眼中黄氏三修支谱》卷二《次代总编》记载:明太祖怒湘人易某,助陈友谅子米十万八千石,久劳师力平之,即以为湘乡粮额。旧家不堪输纳,荒逃者尤多。
要想解开这些问题,不得不提起一个几乎被历史遗忘的人~易某。
正是他,与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让朱元璋背上血洗湖南骂名,他叫易华。
1、易华其人,起于湘乡,毅然抗元
1351年,元朝又发出新旨意,让总治河使贾鲁带兵去抢修黄河航道。
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万万没想到,贾鲁到地方就变了样,他强征民夫,勒索百姓,造得民怨沸腾。
早已被压榨多年的百姓们,再也撑不下去了,修黄河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时,在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激励下,义军拔地而起,北有韩山童、刘福通,南有徐寿辉,更有一些小势力郭子兴、方国珍等纷纷效仿,易华也不例外。
易华,湖南湘乡人,只不过,这时的湖南还未单分出来,与湖北并称为湖广行省。
他从小习武,胸怀大志,天生侠义心肠,仗义疏财,就爱打抱不平,总能和百姓们打成一片,很受百姓的拥戴。
他看着飘摇玉坠的元朝,再加上父老乡亲被元朝压榨的喘不过气来,他毅然率乡亲们组织义军反元。
2、加入陈友谅队伍,埋下祸根
易华讲义气,重感情,很快成为湖南义军的中坚力量,并有大量乡民来投靠,可依然有个问题摆在易华面前,他的义军力单势薄。
在与元军几次交战后,他都以失败告终,他把大家聚到一起,最后做出一个决定~投靠陈友谅。
进入陈友谅的队伍后,易华犹如蛟龙入海,靠着自己勇猛与睿智,配合陈友谅一次又一次地将元军打跑。
此后,易华不仅快速壮大自己,还将江西和湖广等大部分地区攥在自己手中。
此时,易华的赫赫战功,都被徐寿辉看在眼里,马上易华就被封为湖广参政。
可易华怎么也没想到,朱元璋不但将老丈人郭子兴的队伍接手,还按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在应天建起自己的大本营,势力越来越大。
3、援助陈友谅之子陈理,归附朱元璋
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的生死决战在鄱阳湖拉起,占据优势的陈友谅,竟被朱元璋打得丢盔卸甲,并最后被流箭射中,当场毙命。
他的二儿子陈理,在武昌继续坚守。本没有易华什么事的,可是,陈理的命令还是来了。
陈理的将领阳从政,急忙奋笔疾书,给易华送来了催粮命令。
可是,当易华拿着催粮文书时,他的心都揪在一起,百姓们连年征战,自己吃饭都上顿不接下顿,哪还有多余的粮食上交。
想到这,易华一咬牙,做出一个决定:变卖所有家产,他只是一心想帮百姓们渡过难关,可不成想灾祸就此埋下。
很快,易华整整凑够了10万8千石粮食,并连夜派人送到武昌城陈理的手中。也正是这些粮食的送来,让陈理又撑了半年时间,才打开城门投降。
朱元璋成了最大的赢家,这属实给了易华当头一棒,但他冷静思考后,他认为自己没做错,这是在为百姓们着想。
还是出于为百姓们考虑,不让百姓们遭受战火之苦,他再次带领部众,投到朱元璋帐下。
此时正是朱元璋招贤纳才之时,看着易华的到来,朱元璋了的合不拢嘴,热烈欢迎易华的到来,并仍封易华为湖广参政。
4、小人告密,湘乡遭堕粮
就在易华随朱元璋征战疆场时,意外还是来了。
当初催粮的阳从政,也投到朱元璋身边,他竟将易华援助陈理,10万8千石粮食的事情捅了出来,并添油加醋的一番挑拨。
已经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听到此事,顿时震怒:湘乡这么富足,以后就按这个数额缴纳。
气头上的朱元璋,又说出一句话:湘乡永远按这个数额缴纳,永世不变。
而这就是堕粮,大致意思就是皇帝为惩罚某个地方,对此地征收高标准赋税。
狐假虎威的阳从政,带着朱元璋的圣旨来到湖南,尤其是湘乡、浏阳一代,将老百姓的钱两搜刮殆尽。
这可苦了当地百姓,他们为了生活只能啃树皮,吃草根,饿殍遍地,惨不堪言。
易华身为参政,却整日面对无辜的百姓,他再也坐不住,二话不说直奔催粮官阳从政住处。
只可惜,阳从政根本不给他说话机会,易华见此,怒道:“湘乡百姓,年年赋税,已经不堪重负,10万8千石的征粮恕难从命。”
岂料,阳从政反倒恶人先告状:“你这是逆贼行为,无理取闹。”说毕,转身要走。
易华伸手将他拦住,直接回怼:“我是参政,如果不为民做主,就是卖众求荣。”阳从政直接恼羞成怒:“你若不从,杀无赦。”
易华没有理他,夺门而去,留下阳从政在风中怒吼。
可这个小人,再次来到朱元璋面前,对易华抗命一事火上浇油,故意激怒朱元璋。
结果就是,怒火中烧的朱元璋根本没有冷静思考,同样是增加赋税,江苏、江西都一一服从,唯独湖南抗令不从,他当即派出部队,直奔湘乡。
5、聚义军安民,结果十室九空
听说朱元璋派军来湘,易华马上带领7个儿子,联络湖南各地将领,再次组织起队伍。
就这样,因为小人作祟,让人痛心的一幕出现了,易华的义军与明军再次互相残杀起来。
易华的顽强抵抗,彻底激怒朱元璋,旧怨未除又添新怨,他再次派出部队,从江西直抵湖南,并发话:不捉到易华,绝不撤军。
可是,进来的部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易华十分痛心,为了不殃及百姓们,他放出风声,说自己已在乌石寨,投水自尽,并将义军撤离。
看着遍地狼藉,空无一人的寨子,明军这才收兵回朝。
此后,各自相安无事。
易华在湖南,重聚旧部,开垦耕作,练兵习武,杀富济贫,为民除害,保一方平安。
朱元璋则在南京登基为帝,建立大明王朝。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易华未死的消息,再次传到朱元璋的耳中。
为此,朱元璋派出明军,疯狂清剿。
再次来到湘乡的明军,见人就砍,连鸡犬都不放过,甚至石头也要过3刀。这次,湘乡遭受的是史无前例的杀戮。
千村血洗,万灶烟寒,百姓们四处逃窜,十室九空,是对当时的写照。
可即使这样,明军也没有抓到易华,他更是趁乱突围,并混进敌营,将告密高升的阳从政刺死后,连夜带人逃跑。
6、易华的结局
最后,没有抓到的易华的明军,只能灰溜溜地回朝,而易华则隐姓埋名,带义兵们过起安生日子。
1377年,83岁的易华去世。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反抗堕粮的英雄,为他建庙供奉,最为著名的,就是湘潭乌石峰上的易华庙。
现在,我们来回答:大明初期,湖南是否真的人口稀少?为什么会稀少?
答案是肯定的,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湖南人口数为:570万,而到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湖南人口数已减为193万。
这100年间正是元末明初,湖南人口足足减少了将近400万。
为什么会稀少呢?我认为有这6点:
1、 战乱自然灾害
元末群雄并起,单单朱元璋的竞争对手就有8个之多,元顺帝,陈友谅,张士城,方国珍,陈友定,何真,明玉珍,梁王,这还没有算不出名的小势力。他们互相倾轧,为权钱,征战不断,导致百姓生灵涂炭。
2、 赋税包括堕粮在湖南出现
堕粮背在湖南湘乡地区人的身上,谁也扛不住这么重的赋税,纷纷逃离家园。当朱元璋发现湖南人口少时,江西填湖广,才出现大量人口迁徙,可即使来到湘乡,面对这么高的赋税,也很少有人能长留住。
3、 土地少粮少
这时,产量高的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土豆、马铃薯,这些作物还没有进入我国,粮少人少,大量土地没有被开垦。
4、 统计方式的变化
明太祖洪武28年以前,人口以户和口作为单位,而28年后,人口统计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由户和口改为丁,作为统计单位的总和,丁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乾隆五年。
5、常遇春也“贡献”一份力量~杀降
常遇春杀降是出了名的,很不幸,湖南湘潭也被他屠戮了一次。
据明嘉靖朝《湘潭县志》记载:
1369年,常遇春在湘潭,追杀陈友谅部将饶鼎臣时,最后湘潭只剩下7户人家生还。
6、朱元璋两次捉拿易华的杀戮
两次派军杀入湖南,捉拿易华,可到了士兵那里,就变成了任意杀戮,鸡犬不留。
这些都导致湖南人口骤减!
写在最后
我个人认为,此时的朱元璋根基并不稳,他还没有愚蠢到自毁一世英名。
他连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及陈友谅的父亲兄弟都没有杀害,而是封侯赐宅,就是为了要个好名声,吸引更多人来投靠。
真的血洗的话,那么之前他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一炬,而且不符合他爱民如子的形象,他更痛恨的是贪 官。
当然,真实的历史已经不得而知。
但是,易华是真实存在过的,他一心为百姓疾苦着想,并在关键时刻英勇献身。而且他是一个好官,从百姓们给他立庙就可以看出。
而易华,正如易华庙中的对联所说:神恩浩荡,保障一方,有功德于民则祀;庙貌堂皇,巍峨万仞,想英灵历劫如生。
他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
其实,最该怪的那个人应该是阳从政,好在易华最后把他刺死,也算大快人心。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与您重温经典历史故事
┄❥大明初期,湖南人口稀少,传说中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的吗?
朱元璋血洗湖南的这段历史在清朝编写的《明史》中是没有任何记载的,主要来源都是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里出现地点比较高的却不是湖南整个省份,而是以浏阳居多,我们可以看看民间传说血洗浏阳主要要说法和理由是:
1.浏阳人支持陈友谅,朱元璋很气愤,于是血洗浏阳。
2.朱元璋流浪的时候经过浏阳,偷了别人的红薯,被浏阳人打,于是后来报仇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两个传说,这实际上十分荒谬。
第一个是浏阳人支持陈友谅,的确浏阳人支持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对于朱元璋来这肯定十分令人愤怒。那么对于支持陈友谅最深的江西人,朱元璋怕是要把江西人杀完才解恨,要知道江西一直是陈友谅的都城所在地,而且鄱阳湖大战的时候,当地人很支持陈友谅。
第二个则是很搞笑,朱元璋当年边走边乞讨,他的路线是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最后回到皇觉寺。基本上是在河南和安徽绕,根本不可能去过湖南。
大家可以看看别的民间传说
血洗长沙的说法是:朱元璋登基称帝以后,手下人来朝拜朱元璋,有一队人马从西南来经过长沙,当时朱元璋考虑到这队人马远道而来,于是传口谕,让他们在长沙“歇息三天”,结果以讹传讹,变成了血洗三天。
这个传说类比成一个故事就可以。那就是:
有个农民每天挑水,一天,他突然想起皇帝用什么挑水呢?自己接着回答:一定用“金扁担”。一个农妇,一天清晨醒来,想到皇后娘娘是怎样享福的?她想,皇后娘娘一醒过来,一定就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
皇帝的政令的传播在百姓的眼中还能以讹传讹,这还能说啥么?
江西填湖广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因为朱元璋血洗湖南?
首先得说明的就是元代没有湖南省,只有湖广行省,包含现在的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湖北的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最为重要的是湖广地广人稀,在元代湖南的人口约为江西的2/3,湖北则是江西的1/3,两个省份加起来人口都没有江西的人口多,实际上由于如此的人口差距使得朱元璋的明朝政府组织了移民运动,在这次大移民中,江西迁往湖南的人口大约有57人,江西迁往湖北的大约有69万人。但是这只是移民的一段比较大的插曲,实际上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清朝都有着大量的江西人迁往湖广,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耕地的变化,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是当时的比较好的土地,但是人口却很少。而在江西却是地少人多,这使得大量的人口迁徙到当时的湖北和湖南,开垦这片肥沃的新土地。
当然在明初也和朱元璋也有一点关系,朱元璋当时在江西实行重税,这使得很江西人纷纷来到湖南湖北讨生活,但是总体来说江西填湖广是历史趋势,和朱元璋的关系不是很大,唯一的就是朱元璋手下的政府组织了一次大移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