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为普通人如何努力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为普通人如何努力指明了方向?
崂山有道法术仙,
要啥有啥随时宣,
请得嫦娥翩翩舞,
壶中不尽酒肉鲜。
花花公子世无双,
吃苦难耐时日艰,
习得一技好身手,
穿墙越壁破头皮。
人活世间苦作舟,
他山之石可攻玉,
吃得今日苦中苦,
来年方为人上人。
谢谢悟空,
邀请问题。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为普通人如何努力指明了方向?
县里有一位姓王的读书人,出生在豪门望族,因为在兄弟中排名第七位,于是好友们称他为王老七。
王老七不喜读书,整日沉迷于道学,因为家中兄弟颇多,父母对他也并无多大的期望,便由着他的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一天,王老七听说崂山这地方有很多神仙,于是专程去这里游学,希望能够碰到仙人,教自己一些仙术,也好在朋友中炫耀。
王老七背着书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崂山的山顶。他发现这里有一座道观,格外幽静,来访者也颇少。道观里有一个道士,盘腿坐在蒲团上,那道士鹤发童颜,白发披肩,精神焕发,气度豪迈,一看就颇有些道行。
王老七来到他的面前,叩拜行礼道:“我看此地风水颇好,您定是这崂山上的仙人吧,我希望拜您为师,跟随您学习仙术。”
那道士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看你这娇生惯养的样子,就知你受不了这等辛苦。”王老七此时一心向道便自信的说:“只要师父肯收我为徒,我保证能吃苦。”那道士沉吟了片刻,也就答应了。
道士的门徒非常多,傍晚时分聚集在了一起,王老七对他们很恭敬,便一个一个行礼。从此在观中留了下来,整天盼望能够学习道术。
第二天一大清早,道士就将王老七叫去,给了他一把斧子,让他跟着那些师兄们一起上山砍柴,王老七很恭敬地接受了道士的安排,就这样,这柴一砍就是一个多月,王老七手脚因此磨出了厚厚的茧。内心想道:这砍柴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便暗生了回家的念头。
这天晚上,他回道观里,看见师父和两位客人在喝酒,这时道观里的四周已是一片黑暗了,也没有灯盏和蜡烛。
一位客人说道:“此时天已黑,不如我们就此告辞,那道士说:“今日未喝尽兴,怎肯就此分别呢?”
只见他拿出一张纸剪出圆镜的形状,将它粘接在墙壁上,顷刻间道观内便生出光亮,就如圆月照了进来一样,亮的连那道士的头发都看得一清二楚。
道士的门徒在旁边恭敬的伺候着师父和客人,不停来回奔走,非常殷勤,王老七自然也赫然在列。
这时,一位客人又说道:“今夜如此美好,大家饮酒作乐,岂不快哉?”那道士将酒壶放在桌子中央,说道:“即是客人提议,那我的这些徒儿们自当遵从。”于是向门徒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坐下来一起喝。
王老七犹豫不决的坐了下来,心想道:这桌上只有一壶酒,又怎够大家一起来共饮呢?他还在纳闷时,只见大家各自寻找酒具争相喝酒,仿佛怕自己喝不到那酒壶的酒一样。
说来也奇怪,那小小的一壶酒,道观十几个人你来我去,争相斟酌,可却源源不断,并不见有所减少,王老七感到十分惊讶。
这时一位客人说道:“我们与明月相照,大家又一同饮酒,可却有些寂寞了,为何不把嫦娥请来为我们起舞助兴呢?”
客人说完便把一根筷子,扔上了月亮,于是便看到一个美女风度翩翩的从月亮中走了出来,刚开始只有一尺来长,等落在地上就和常人无异。
只见那美女体态轻盈,纤娇柔细,长袖善舞,在地上向大家款款行礼。礼毕便跳起了霓裳羽衣舞,随后又唱道:“我翩翩起舞,这是回到了人间吗?可又怎感觉自己囚禁在月宫中呢?”
那歌声清丽典雅,就如同箫管吹奏,又仿佛珠玉落盘,清脆悦耳。唱完舞毕,那女子在空中盘旋了一圈,登上了桌子,而那仙女一下又变成了筷子,大家看得惊掉了下巴,那道士和客人们则开怀大笑。
这时一位客人又说:“今夜真是潇洒快乐无比,我喝的有些醉了,你们在月宫为我饯行如何?”随后道士和两位客人便离开宴席,慢慢的进入了月亮,大家抬头一看,只见他们坐在月亮里继续开怀畅饮,三个人的胡子眉毛清清楚楚,就如同倒映在明镜里一样。
过了一会儿,那月光渐渐暗淡了下来直到完全消失,有一个门徒这才点亮了蜡烛,这时大家再看,只见道观里只有道士一人独坐,哪还有那两位客人的踪影,只是桌上吃剩的饭菜依然在那里,墙壁上的那轮明月,只不过是一张圆镜一样的白纸罢了。
道士又问:大家都喝好了吗?大家回答:喝好了,道士又说:“喝好就趁早去睡,不要误了明天的砍柴。”
大家答了一个“诺”便散去了,王老七看到此情此景非常羡慕,便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老七仍然在不停的砍柴,从未得到那道士一点道法传授,王老七怎么也不愿意再待下去了,于是便向师父告辞。
王老七说道:“弟子不辞辛苦,跋涉几百里的路程来向您学习,即使得不到长生不老之术,但哪怕一点点小小的道术,也可慰藉我的求教之心,可是我来此地两三个月,每天干的都是些砍柴的活计,实在是辛苦,在家里也未遭受过如此煎熬啊。”
道士听完哈哈大笑道:“我一开始就说过,你恐怕受不了这份苦,怎么样?今天果真应验了,明天一大清早就送你回去。”
王老七又说道:“弟子毕竟在观里劳作多日,还请师父略教我一点小道术,也不免我来一趟。”
道士又问:“你想学什么道术呢?”王老七回答道:“每次看见师父行走时能够穿墙越壁而过,什么也不能阻挡,我只请求能够学到这样的本领就足够了。”
道士笑着答应,便教他一段口诀,让他自己默念一遍,然后喊道:“进吧!”指着墙壁,可是王老七走到墙壁边上却不敢演释道法,那道士又说了一遍:“试着进去,你此时已经学会了这门道术。”王老七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碰到墙面却被挡住了。
道士在旁提醒:“低着头就可以穿墙而过,不要犹豫。”王老七后退几步然后跑过去,等触到墙壁时就感觉到什么阻碍也没有,再一看自己已在墙壁另一边,顿时欣喜若狂,连忙向道士致谢。
道士又告诫他说:“回家以后一定要洁持操守,否则法术就不灵了。”于是给了他一些路费让他回家。
王老七回家后,便向家人自夸说遇到了神仙,学到了道术,再坚硬的墙壁也阻挡不了。王老七的妻子不相信他的话,在旁笑着摇了摇头。
王老七见妻子竟是这种表情,顿时急了,便按照道士教的法术,在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向前狂奔了过去,结果撞在了墙上,顿时脑袋肿了个大包,一下跌倒在地,妻子将他扶起,笑得合不拢嘴,说他吹牛。王老七又羞愧又气愤,骂道士没安好心,竟然欺骗自己。
王老七经过此事以后,也不再相信这世间有什么道术了。也打消了学习道术的念头。从此好好过日子,开始一心学习,求取功名,寒窗苦读10年之后,竟让他考中了一个进士。家里人高兴异常,张灯结彩,摆满宴席邀请四方宾客饮酒庆祝。
只是王老七看不到的是,那道士此时正坐在道观中,面朝着王老吉家住的方向,摸了摸胡子笑着道:“看来我教的道术,你真的学会了。”
暮有话说
王老七一心求道可却害怕辛苦,只是砍柴了两三个月便受不了回家了,临走前那道士教他了一门道术,叮嘱他保持本心,不然道术就不灵了,谁知他不听道士的话,在家人面前为了炫耀而演示,自然无法施展,撞的头破血流。可因祸得福的是,王老七放下了求道之心,一心学习,最终考取功名,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种成功。
我们就仿佛生活在房子内,想要出人头地,想要鲤鱼跳龙门,便要学习穿墙而过的道术。这种道术只能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学习到,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口诀便能够成功施展。
很显然,王老七虽然没有学会穿墙的本事,可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打破了墙壁的束缚,最终出人头地,这又何尝不是掌握了一门道术呢?
这篇文章也告诫我们:做人应该脚踏实地,不应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想要获得成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才是可行的,一味的去追求虚无缥缈,最终只会头破血流,满头是包。
倘若有一天,我们能从以往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做人的启示,最终下定决心去努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去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ㄨ∰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为普通人如何努力指明了方向?
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很多人都看过,讲了一个叫王老七的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故事,其实我觉得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也很多,所谓修行唐玄奘取经之路才是真正的修炼,设定目标就要一无反顾,排除万难,最后取得成功;还有一个真正的道士出山,丘处机不远万里劝说成吉思汗戒杀行善,他以74岁高龄行程35000里,公元1220年—1223年完成使命,他止杀救民,功德无量;再说现在的人绝对没有五六十年代人的体质,志愿军一小时跑三十多里山路,没吃没喝,还要挖战壕;劳动者过去肩扛二三百斤很轻松,我觉得这也算是修炼吧!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为普通人如何努力指明了方向?
谢邀!修行这事儿,没有捷径可行。单纯吃苦也不能事,单纯知识理论也不能精。《崂山道士》说的只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与修行相差甚远。根据个人经验来说,吃苦要吃出人生的味道,读书要读出人生的方向。可以说,吃出的味道越真,那么就悟得越深;同样,读书读出的方向越明确,那么就越容易得道。如果既能吃苦,也能博学,那更是相得益彰。修行一定努力,这是铁的规律。抱着侥幸的心理即是对自我的毁灭。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为普通人如何努力指明了方向?
问题很好,恰好周末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牛市,还记得五六年前看的一篇文章,“有一个亿的野心,却没有三天的耐心”,我觉得这类型的文章,总的思想就是从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出发。
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以下我把他称王七,不称王生,免得牵涉太广。这个王七,官宦子弟,从小羡慕道术。听说崂山上仙人很多,就前去寻仙访道。
到了崂山一座山顶,碰到一个道士,一看就是很有修行,讲的道理十分玄妙,于是请求道士收他为徒。道士说:“恐怕你娇气懒惰惯了,不能吃苦。”王七表示自己能吃苦,就留了下来。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七叫去,给他斧头,让他随众道徒去砍柴。王七恭恭敬敬地答应了。过一个月,王七的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觉得自己忍受不了这样的苦累,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打消了回家的念头。一天傍晚,他看见两个客人与师傅共坐饮酒,师傅剪了一张纸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又有一壶倒不完的酒,甚至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变出嫦娥,翩翩地跳起“霓裳舞”。师傅和客人又到月宫里喝酒。这样一番美景奇遇,让王七很是惊叹羡慕,于是他决定继续留下来。
再过了一个月,王七再也受不了这种苦累,只是道士连一个法术也还未传授给他。实在憋不住,王七就向道士辞行说:“弟子跋涉数百里来拜师傅学习,即使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法术。师傅若能教我哪怕一点点的小法术,也可宽慰我求教之心。在这里两三个月,每天早上就出去打柴,到了晚上才回来。弟子在家中,从没吃过这种苦。”道士笑着说:“早就说你不能吃苦,果然如此。明天你就回去吧。”王七又说自己在此劳作了一段时间,求师傅教他一点小法术,让他不虚此行。最终,他央得道士教他穿墙之术,道士告诫他说:“回去后要洁持自爱,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于是就给他路费,打发他回去了。
王七回家,炫耀自己遇到了神仙道士,会穿墙之术。在妻子面前演示,头却撞到坚硬的墙壁上,跌了一跤,额头上鼓起大包。他的妻子讥笑他,王七又惭愧,又气愤,怀疑道士捉弄自己,于是大骂道士没安好心。
文后,异史氏,也就是蒲松龄说:听到王七学道术这个故事,没有人不大笑的,只是大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王七”还真不少。
老实说,回答这个问题,我才又搜索学习了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不由感叹,古人诚不我欺也!也不用一定去读多少鸡汤文,就学习古人的优秀篇章即可。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关键还是认准方向后能否好好努力。
很多人有一亿的野心,却只有一天的耐心;就比如这个王七,想学长生不死之术,或别的神奇的法术,上山砍柴两三个月就受不了了。
还是那句鸡汤,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作为普通人,要在工作、生活中取得一点稍伟大些的成绩,都要付出很多辛劳,无论是体力、脑力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行不通的。
《崂山道士》中所讲的道理,其实可以用荀子的《劝学篇》中的话来总结,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个故事为什么可以广为流传,我想这是因为心浮气躁的王七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学习、工作、生活,因为一时兴起,就立下目标的人很多,但能够彻底改掉自己的娇气和懒惰,坚持下去的人却寥寥无几。
道士对王七说的那句话,一语中的,“恐怕你娇气懒惰惯了,不能吃苦”。现代社会中,物质文化比之前丰富多了,很多东西不用再去辛苦劳作就能获得,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的东西也更多了。所以人们已经比之前很少吃苦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很多时候也只是说说而已。
比如,在头条,悟空问答,要能坚持,肯定必有收获。那我们肯付出多少呢,能否做到几天一个图文,一天两个微头条,一天五六个回答,这是我的目标。但要花的心思时间很多,我就感觉自己现在还未能做到。
要先吃苦,先付出,才能谈收获啊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