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上去皇后宫中用膳,为什么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甄嬛传》皇上去皇后宫中用膳,为什么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皇上的一个动作,将他心里对皇后的厌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嘴里说着“朕去瞅瞅华妃”,转身时随手一丢,把手帕扔到了地上。
这个厌恶的微表情,陈建斌演绎得很经典!
《甄嬛传》开篇伊始,其实就埋下了很多伏笔。皇上和皇后远不是表现出来的这般恩爱,琴瑟和鸣,而不让皇上喝汤的桥段就出现在《甄嬛传》的第一集。
皇上想再喝一碗鸭子汤,皇后阻拦,这本是夫妻之间再平常不过的日常,但皇上偏偏就怒了。
玄机和伏笔都在皇上和皇后的对话中。所以说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何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这真是沟通的大学问。
这里先说下背景。皇上已经10几天没有到皇后宫里吃饭了,大臣张廷玉向皇上告发年羹尧专横跋扈,所以皇上心里对去华妃宫里吃饭是有些抵触的,便来到皇后处用膳。
皇上夸皇后饭做得好,又说宜修贵为皇后,做饭这种小事就让下人做,省得自己辛苦。其实这是皇上和皇后客气,属于没话找话,礼节性质的赞美和表示关心。
皇后顺杆答话:“臣妾虽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为人妻,侍奉夫君,怎么会觉得累呢?”
这时看皇上的表情,本来喝汤的时候眉头是舒展的,听到这个话,将碗放下时,眉头已经紧锁了。皇上心里已经开始不痛快。
皇上心想:夸你两句,心里就没数了,你是妻子吗?别闹了,皇后只是你的身份而已,妻子这个名分永远属于纯元皇后的好不好?
于是皇上岔开话题,说:“这汤炖的入味。”然后让剪秋再盛一碗。这其实是给皇后下台阶。
而皇后显然没有意识到皇上已经不满意了,她伸手阻止剪秋盛汤:“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皇上再吃第三碗,这道菜十天半月就不能上桌了。”
皇上接着说:“幸亏皇后提醒。”
“食不过三”,这个宫中的规矩是真实存在的,“吃菜不许过三匙”是清朝开始的传统,说白了,就是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是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不能让人掌握皇上膳食的规律,这主要是防止有人谋害皇上。
话说到这儿,本来挺好,皇后温婉贤淑,皇上从善如流。可能是这顿饭氛围太好了吧,皇后接着说的话就很有敲打人的意味了。皇后说:“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皇上说:“饮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
皇后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给皇上夹菜来弥补,而且夹的恰恰是自己刚吃过的茄子。她说:“皇上喜欢这道菜,再尝些吧。”这个时候,皇后怎么不提“食不过三”了?
皇上脸拉的好长,眼皮都没抬:“食不言,寝不语”。皇上这话说得很重了,这是指责皇后失礼了。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表面意思是嘴里吃东西时不要说话,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按时睡觉,不要弄出声音吵到别人。这是孔子举止言谈时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行不逾礼,其实就是日常行为必须依照礼的原则。
皇上说的这句话其实影射的是皇后关于自诩“妻子”的话。
在皇上的心目中,只有宜修的姐姐纯元皇后才是妻子,其他女人都是妾侍,无论华妃、甄嬛,还是皇后,这在后面的剧情第66集里,皇上看上了甄嬛妹妹玉娆的时候,他亲口说,甄嬛是最重要的人。
但不是妻子,妻子只有一个。
皇后说得“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再结合上面说的关于“妻子”的话,皇上就认为这是影射纯元皇后了,而纯元皇后是皇上心中的“白月光和朱砂痣”,他不许任何人亵渎,所以皇上怒了。
皇上生气是皇后僭越了。
皇后这是嘴欠吗?从后来的剧情得知,皇后是一个深谋远虑,老谋深算的宫斗高手,她哪里会平白无故说这个话,还惹皇上不高兴?
皇后是故意的!皇后先是斗华妃,后来是甄嬛,其实她心中最痛恨的就是抢去她正妻身份的姐姐纯元皇后。
所以,皇后既是试探,也是提醒皇上,姐姐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你还一直念念不忘,老公啊,你太偏心眼了。
而皇上呢,没有点破这一层,这两口子之间啊,也是勾心斗角,潜流暗涌。所以皇上刺激皇后说:“朕去瞅瞅华妃。”然后把手帕扔在地上。这是告诉皇后,老实点,你和华妃是一个级别的,其实都是侧福晋,别没事老和你姐姐比。
皇后啊,不好好聊天,成功的用一碗鸭汤把自己从皇后降到了侧福晋!
┝∞《甄嬛传》皇上去皇后宫中用膳,为什么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这一“老鸭汤”的场戏当真是大咖飙戏,华妃失落夹不起菜花儿、皇后失落茄子无力倒下、皇上没喝够老鸭汤佛手离去。@月半小二
皇上气的并不是皇后阻拦再饮老鸭汤,而是生气皇后话外音,让皇上不要过分宠爱华妃。
@月半小二
一碗老鸭汤博得皇帝龙颜大悦
此时的皇帝心情:开心~喝汤的皇帝心情美丽(✪ω✪)
皇上许久不去皇后宫中,这一日难得去一次景仁宫,皇后喜不自胜,亲自下厨精心烹制了一桌美味佳肴,其中一道老鸭汤炖得十分入味,让皇帝连饮三碗。
皇上:“嗯~皇后的手艺又精进了”。
皇后:“哈~皇上喜欢就好”。
皇上:“哎~如今你贵为皇后,后厨的事就让下人去做吧,省得辛苦”。
皇后:“臣妾虽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为人妻,侍奉夫君怎么会觉得累呢”?(皇后嘚啵嘚的时候,皇上吨~吨~吨~干了手里的一碗汤)
皇上:“这汤炖的入味儿,(说罢,将碗递给剪秋,示意再来一碗),剪秋”
听闻皇上要再饮一碗,皇后却伸手示意阻拦剪秋再添汤。
@月半小二
@月半小二
皇后劝谏皇上“食不过三”,皇上欣然接受
此时的皇帝心情:不爽,尚可o(╥﹏╥)o
皇后:“皇上,老祖宗的规矩,事不过三。这道鸭子汤虽然好,可已经是第三碗了,若再动筷,恐怕这菜,十天半个月也上不了桌了”。
皇上听闻皇后的劝谏,欣然接受:“幸亏皇后提醒”。
@月半小二
皇后得寸进尺,自作聪明开始话里有话,玄外有音
此时的皇帝心情:怒气值飙升!!!∑(゚Д゚ノ)
皇后:“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皇上秒懂皇后的画外音:“饮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皇后闻言,脸都长了,空气变得突然静止、尴尬)
皇后尴尬道:“皇上圣明”。
皇后赶忙转移话题夹起一道茄子:“皇上喜欢这道菜,再尝些吧”。
皇帝反怼道:“食不言,寝不语”。(敢教我规矩,我也教教你吃饭的规矩)话毕,皇上拿起手帕,俨然是不打算吃了。
皇后急了,赶忙讨好地说:“今日沏的茶极好,皇上尝尝”?
皇上起身道:“不了,朕去瞅瞅华妃”。
@月半小二
皇上走了,茄子也无力倒了下去,剧情加身的茄子
皇上佛手而去,皇后后悔口不择言,盘中“茄子”演得真到位
因为皇后自作聪明的劝谏,皇上兴趣全无,佛手而去,皇后来不及挽回,呆呆地望着皇上离去的背影。
此时导演给了桌上茄子一个食物近景:皇上用过的餐具中,那枚茄子从立着的状态,无力倒了下去,映射此时皇后的失落心情。
@月半小二
清朝“事不过三”的祖宗规矩是真
溥仪曾将清朝皇帝的饮食规矩总结为:“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无论佳肴如何美味,皇帝都不能连食用三口,叫作“吃菜不许过三匙”。是担心别有用心的人知道皇帝的爱好,有意讨好之,更甚至下毒害之,所以有意将自己的饮食喜好隐瞒。
我是@月半小二,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甄嬛传》皇上去皇后宫中用膳,为什么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黄上对皇后的情分,只是敬重而已,因为皇后是太后亲戚和纯元皇后的妹妹,并没啥感情。
皇上对华妃的确是偏爱过头,冷落了皇后。但是皇上就是喜欢不起来皇后,去陪伴皇后也只是出于规矩,并非是皇上自己愿意去的。皇后经常妒忌不满华妃。
皇上去皇后那儿,皇上喝鸭子汤时,皇后不说话时本来气氛和谐,要喝第三碗时,却被皇后拦住了。皇后带着醋意说道:“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这道鸭子汤虽好喝,但却依旧是第三碗”,黄帝欣然接受,就没喝。
皇后拦住了皇上,是为了皇上的健康,原本并没有生气。
可是皇后宜修又说:“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皇上马上反应道:“饮食如此,人也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然后皇上就因为宜修的话恼了,气的拂袖而去,离开了。
╠Ⓓ《甄嬛传》皇上去皇后宫中用膳,为什么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生活在后宫那种波诡云谲的地方,谁真的动了情,后果就是真心会被践踏。要么就是不堪忍受,最后香消玉殒;要么扔掉真心,变成一个心狠、腹黑的深宫妇人。
这就是每一个后宫女子,残忍的人生之路,没有人逃得出,更没有人能躲得过。
皇后亦不过如此。
别看表面上,她母仪天下,仿佛就是最尊贵的女人。
可实际上呢?
同样是皇帝为平衡各种利益,选出的一颗闪耀的棋子罢了。
皇帝要的先是江山社稷;然后是解语花,至于与他平起平坐的妻子,皇帝从未打算给皇后那个地位……
一.后宫中的平衡
没有任何人比皇帝更注重后宫中的平衡,因为那直接关系到他的江山社稷。
倘或后宫不稳,将直接会影响到朝堂动荡。
皇帝在成为皇帝之前,是平凡皇子的时候,他未必会注意皇后的身份。
可当他成为九五之尊之后,皇后的身份就会成为他心中的一颗刺。
皇后是什么人?
《甄嬛传》中的皇后,出自皇太后的母族,这足以意味,着皇太后与皇后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两位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一定会紧密地联系,延续自己母族的荣耀!
可这正是皇帝最怕看到的事情。
皇帝要以孝治天下,所以必须要以天下供养皇太后。
而皇后是后宫之尊,有治理后宫的资格。
这两个女人本应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可由于亲情,这种制约形同虚设。
那么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后宫干政!
皇帝必须要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所以另一个女人入局平衡后宫,在所难免。
帝后之间天然的矛盾早已生成,当经过一定条件的发酵之后,这种矛盾就会迸发出来。
鸭子汤,不过就是一个表面现象罢了。
皇后为什么要做这碗鸭子汤?
因为她明白,当天皇帝一定会来她的宫中。
而皇后为什么能如此笃定?
因为选秀马上就要进行,皇帝不可能绕过皇后这位后宫之尊,有一些事情一定要与皇后商量。
而在皇帝来皇后宫中之前,太后就已经把一根刺深深的扎在皇帝的喉咙中了……
为了选秀一事,太后曾经有皇帝做了一次深谈。太后把选秀一事,拔高到子嗣、孝道的高度,让皇帝不得不答应。
皇太后又有着这样的言论:
华妃能干、漂亮,但是选了新人总比一枝独秀的好。还有皇后,再怎么说都是中宫啊!
①别看皇帝是皇太后的亲生儿子,皇族是一个最不讲亲情的地方。
就算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皇帝也不会允许皇太后把手插入到自己的后宫之中
此时皇太后的话中已经能看到对华妃的成见,太后的这一份成见从何而来,皇帝一定能从中读出是皇后在抱怨。
②因为皇太后在提到华妃之后,马上就把话题转移到皇后身上。
一句皇后,再怎么说都是中宫啊!
这句话让皇帝会怎么想?
他已经给了皇后尊荣、位分,怎么这个女人还不满足吗?
千万不要试图同皇帝讲夫妻之情,皇帝全都唯我独尊,不会允许任何人与他平起平坐,就是皇后也绝不可以!
皇帝对皇后的不满在那一刻已经种下,他来皇后宫中与皇后商量选秀一事,更多的是因为他要给皇后面子,不能引起后宫猜忌。
不然的话,皇帝完全可以不来。
而皇后猜人心思的本领还没有到家,她猜到了皇帝一定会来,却没有猜到他为什么来。
皇后为了一碗鸭子汤,精心准备亲自下厨。可是她不曾料到,其实皇帝并不在乎这些。
皇帝来皇后宫中用膳,就是给皇后面子,走一个程序的过场。
如果这个时候皇后给了皇帝温暖和宁静,不多言不多语,皇帝也会给皇后十分的面子,比如留宿在皇后宫中。
可惜,皇后在乎的是夫妻之情,而皇帝呢?只想给皇后君臣之义。
于是,哪能没有矛盾!
皇帝很喜欢喝这鸭子汤,连喝两碗之后,还准备要第三碗。
这时候皇后更多地,是想起的是自己皇后的职责。作为一个皇后,作为皇帝的妻子,她必须时刻提醒皇帝遵守祖制。
而宫廷的祖制是:
时不过三,任何食物不可以去吃第三口,否则的话,很长时间,这个食物就不能再上皇帝的膳桌了。
而皇帝呢?
作为统治者,他绝不可以不守祖制;但是作为帝王,他可以甩脸色给皇后。
而皇后似乎没有捕捉到皇帝不悦的表情,反而继续说:
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而这已经彻底激怒了,想要在后宫中放松的皇帝。对于皇后,他必须给面子不能直接发怒。可他可以用脚做出自己的选择,他选择去了华妃宫中留宿……
一切都只是华妃得宠那么简单吗?
后宫的生活,绝不会有那么简单
这本就是皇帝的布局……
二.后宫中的布局
谁也不会比皇帝,更在乎后宫中的布局,因为那实实在在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
后宫中嫔妃众多,很多嫔妃矛盾是由皇帝直接制造出来的。
比如敬嫔,就是为了制衡华妃,才能在后宫有一席生存之地。
皇帝为平衡,不会允许皇后同皇太后在后宫一家独大。
所以他布局,会人为的制造出矛盾,扶持某位嫔妃与皇后抗衡。
在那个时间段里,华妃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当时华妃的哥哥手握重兵,在华妃的哥哥领兵打仗,战事未平的日子中,皇帝必须稳住这对兄妹。
给华妃地位、同时给她恩宠,是皇帝可以一毛不拔,就能稳住这对兄妹的最佳方式。
其实那碗鸭子汤不过就是皇帝的一个借口,他不想听皇后的说教,大可直接讲出来,其实在皇帝说完食不言、寝不语这句话后,皇后已经可以看出皇帝对她不满,她的说教已经停止。
可皇帝,还是选择离开了皇后宫中。
如果皇帝想给皇后几分颜面,他完全可以不必这么做得这么绝,皇帝可以回自己的寝宫,也可以去其他嫔妃处。
可皇帝呢?
皇帝偏当着皇后的面,就直接说出要去华妃宫中。
这只能说明,一切都是计划好的。
在选秀前,皇帝已经按程序来到皇后宫中,这时无论是选秀的程序,还是皇后的尊严都已经保住。
那么接下来皇帝要做的,就是用女人的嫉妒心,毫无成本地,来完成他对后宫的布局。
皇帝已经在皇后宫中用膳,那么之后留宿皇后宫中理所当然。
可皇帝偏偏来了华妃宫中,这对华妃来说意味着什么?
足以意味着圣宠呀!
这份荣耀,能让华妃这个小女人,可以骄傲地炫耀一阵。
但是她不明白,另一场漩涡正等着她呢。
其实皇太后力主选秀为了什么?
为皇帝子嗣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皇太后怕华妃上位,威胁到皇后的地位。
所以皇太后让新人入宫,这样后宫就会有了一个全新的布局。
皇后已经是后宫之尊,毫无去争宠的必要。
无论新选入的秀女谁得宠,势必分的都是华妃的恩宠。
这样皇后直接就躺赢。
而皇帝呢?
就是要扶持华妃去抗衡皇后,所以他力主选秀事宜由华妃去操办;更是在选秀之前给皇后没脸,给了华妃一个大大的惊喜。
皇后与华妃的拉锯战,苦了后宫的嫔妃。可却实实在在,是皇帝布局的一部分。
牺牲一些不得宠的嫔妃,皇帝根本不在乎。他要的是后宫平衡,江山稳定。
当皇帝需要华妃这个棋子时,就给华妃支撑、给她恩宠去对抗皇后;
当皇帝不需要华妃这颗棋子时,就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嫔妃去布另一场局,让华妃消失在这后宫之中。
然后呢?再抬举甄嬛……后宫的斗争,就会这样进行下去,永无休止。
而那些被裹挟在其中的可怜女人,她们的生命又有谁来怜惜。
♐Ⓙ《甄嬛传》皇上去皇后宫中用膳,为什么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皇上也许从来没有真心喜欢过宜修,如果宜修不是太后家族的人,皇上无论如何也不会封她为后。皇后在皇上心中的位子甚至不能与端妃敬妃相比,皇上对端妃敬妃起码礼敬有加。
皇后虽然也是百般讨好皇上,但总不讨皇上喜欢。比如她煞费苦心安排安陵容泛舟唱歌,皇上甚是高兴,本来还拉着她的手说了一句“皇后费尽苦心,朕有你是朕的福气”,可是皇后马上就表功“臣妾见皇上终日苦闷,所以才出此下策,希望皇上能日日舒心福寿安康”,皇上哪有心思听她唠叨,早已拉着安陵容走了,皇后还兀自往下说。
皇后的表功唠叨总让她出了力不讨好,你对别人好,人家心里有数,若是你自己说出来就变了味,以心机自负的皇后在皇上面前始终没学会,'只可意会'!
皇上在她宫中喝老鸭汤也是如此,本来费时费力亲力亲为为皇上炖的老鸭汤,皇上也甚是喜欢,偏偏皇上要多喝一碗,你就搬出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还要补充说,皇上已经喝了三碗了,若再动筷,这菜恐怕十天半月都上不了桌了!
搬出规矩也没错,皇上也接受了,还说:幸好皇后提醒。
但皇后接下来的说教,马上让皇上反感的恨不能把刚喝的老鸭汤都吐了,皇后说:懂节制,不偏爱,方得长久!
皇后借喝汤说事儿,就是劝皇上不可独宠华妃!
皇上烦透了,吃个饭心情也不能舒畅,马上黑着脸说:饮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
皇后见皇上面有愠色,只有轻声说:皇上圣明!
为了缓解紧张空气,皇后又挟起另一样皇上爱吃的菜,让皇上尝尝,皇上才不买她的帐,站起身说:食不言,寝不语。然后拿起手帕擦嘴不吃了。
你刚才不是搬出祖宗规矩吗,那我现在说圣人说过的话,来堵你的嘴!
皇后讪讪地说,才沏好的茶,皇上尝尝!
皇上把擦嘴的帕子扔到地上:不用了,朕去看看华妃!拂袖而走!
皇后每次补充说明总是那么的臭!
------------------
推荐阅读: